现代新儒家易学思想探论

现代新儒家易学思想探论

ID:8546576

大小:4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01

现代新儒家易学思想探论_第1页
现代新儒家易学思想探论_第2页
现代新儒家易学思想探论_第3页
现代新儒家易学思想探论_第4页
现代新儒家易学思想探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代新儒家易学思想探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现代新儒家易学思想探论周立升(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250100)一、对《易》之“宇宙本体论”的提升《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所谓“《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周易·系辞上》)故而秦汉以降的易学流派对《周易》中所蕴含的“宇宙论”问题予以特别的关注。现代新儒家在继承前人特别是理学家之研易成果的基础上,对《易》之本体论尤为重视并予以创发和提升,形成为现代易学的新义理派。“远承玄旨”的熊十力认为,“孔子作《周易》,本是解决宇宙人生诸大问题”,而诸大问题之最根本者,是“本体”问题。“深穷宇宙人生根本问题,求得正确解决,笃

2、实践履。”(《乾坤衍》)在熊氏看来,对宇宙本体的探究就是对人生真谛的揭示,而对人生真谛的揭示必然归于对宇宙本体的探究。宇宙本体是单一的,而其内部却含有心物两性,由相反两性之推动,故尔才起变化。他说:“宇宙大变,肇始万物。试究大变所由成,决不是独立或一性之所为。其必实体内部含藏相反之两性,交相推动,以成变化,乾坤形焉。”(同上)《易》之乾坤,虽然分而言之,但二者实本一元。“大易乾坤之义,名为相对,而实乃互含。乾入坤质,无弗遍包;坤质藏乾神,无有独化。”所谓乾神乃指乾阳心灵;所谓坤质则指坤阴物质。“乾阳心灵,斡运乎坤阴物质。坤阴物质,含载乎乾阳心灵。心物本非两体。”(《

3、乾坤衍》)换言之,乾元资始,坤元资生;资始者“统天”,资生者“顺承天”。“统天之义,大概就心灵统御诸天体大物而说”;(同上)“顺承天”者,则谓坤质为乾神所统御也。这样,乾坤虽然一元,但在一元之中乾坤的地位和作用并不相同:乾是主动的,坤是被动的;乾是心、是神,坤是物、是质;心神能了别物质、裁成物质、统御物质、改造物质。乾“有刚健、生生、9明等性,主变以导坤,必完成其统之之伟绩。”(同上)可见,所谓乾坤并建,其实乃是乾道一元,亦即心神一元。因此,熊十力的宇宙本体论实为心体论。熊氏还以《系辞》的“阖辟成变”诠释乾坤。《系辞》云:“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

4、,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熊先生袭用“翕(阖)辟成变”说而予以创发和开新,用以建构自身的宇宙本体论。他诠释云:“翕的势用是凝聚的,是有成为形质的趋势的”;“然而当翕的势用起时,却别有一种势用俱起”,这种势力“是能健以自胜,而不肯化于翕的。申言之,即此势用能运于翕中,而自为主宰,予以显其至健,而使翕随己转。此种刚健而不物化的势用,就名之为辟。”(《新唯识论》)质言之,坤翕“乃物质、能力之总名耳”,乾辟“乃生命、心灵之都称耳”。(《乾坤衍》)乾坤并非两体,亦非两物,而是一元实体内部相反相成之两种表现,亦可谓是实体

5、的两种势用。而乾辟之势用自为主宰,使坤翕随己转。这样,熊氏就将“乾坤大义”与“体用不二”有机的化作一体了。他在《原儒·原内圣》中高度赞美地说:“惟孔子《周易》,以乾坤本于一元(原注:所谓乾元),而乾为大明,以阳德动乎坤而化之,乃大始万物,是故宇宙本圆明之海,群生含齐圣之因,履大变而释矛盾,齐万物而浴太和。”这种乾坤本于一元、翕辟同体的宇宙本体论,将宇宙、人生、万物之真谛归本于“天地之仁心”或曰“宇宙之心”,确实体现出熊十力对《周易》精蕴之不同凡响的创发。熊先生的高足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等紧步其师,对《周易》中的“宇宙本体论”亦予以积极地阐发和弘扬。“哲学宇宙中的巨

6、人”(曾昭旭语)牟宗三说:“天命实体之下贯于个体而具于个体即是性,此义《中庸》虽未显明地言之,而实已函之,而显明地表示之者则为《易传》之《乾彖》。”“《易传》穷神知化,正式言诚体、神体、寂感真几,此是妙运万物之实体。……此实即曰天道,亦曰‘乾道’。”又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此语本身并不表示所正定的各个体之性命即是以理言的性命,亦可能是以气言的性命。但首先不管是以理言的性命,抑还是以气言的性命,此总是从‘乾道变化’说下来,此即是性命之本体宇宙论的说明。”(《心体与性体·综论》之第一章)此一本体乃是一切存在的决定者,是终极之根据,因为它是“绝对的普遍者,是所谓‘

7、体物而不可遗’之无外者,顿时即须普而为‘9妙万物而为言’者,不但只是吾人道德实践之本体(原注:根据),且亦须是宇宙生化之本体,一切存在之本体(原注:根据)。”此可综曰为“宇宙本体论的陈述”。(同上)在牟宗三看来,“天道性命通而为一”是儒家正统的一贯思想,因而他侧重从“心性即宇宙”之侧面表述对“宇宙本体”的体认,“宇宙秩序即是道德秩序,道德秩序即是宇宙秩序。”(同上)这也是牟氏重建“道德的形上学”之必由之路。被牟宗三誉为“文化意识宇宙中的巨人”的唐君毅,在对自然宇宙与人文精神之关系作玄观反思时,也曾指出:“贯于自然宇宙中者,实自始为一超越物质世界或使物质世界自己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