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波动背景下企业生存绩效的顺周期效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宏观经济波动背景下企业生存绩效的顺周期效应宏观经济波动背景下企业生存绩效的顺周期效应 一、引言 广州市凭借其先天的地域优势,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重要生产基地,无论制造业总量还是制造业技术水平都位于中国省市地区前列。然而,面对宏观经济的波动,广州市制造业呈现出高度的敏感性,如:受美国次贷危机的波及,2008年大量企业经营陷入困境乃至趋向死亡,宏观经济环境已成为影响企业生存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考察广州市制造业企业的生存状况,分析其受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对本地区制造业的发展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企业生存绩效反映了企业设立和死亡的动态特性(Geroski,199
2、5)。[1]企业生存绩效的影响因素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焦点,部分研究关注企业家个体特征,如:人力资本(Colombo&Grilli,2005);[2]部分研究关注企业特征,如:企业年龄和规模(Dunne&Hughes,1994)[3]、企业自主创新(唐根丽,2012;张望,2014;陈金勇等,2014);[4][5][6]其他研究关注行业特征,如:技术水平(Malrba&Orsenigo,1999)[7]、研发强度(Licht&Nerlinger,1998)[8]、行业生命周期(Agarwal&Gort,2002)[9]、进入壁垒(Geroski,1995)[1]。
3、 早期的研究很少实证检验宏观经济波动与企业生存绩效的关系,这归因于难以获得高质量、全面的纵向数据,大部分数据库中只包含了企业最近的信息,甚至不能涵盖一个生命周期。Boeri和Bellmann(1995)利用1979-1992年间德国西部制造业企业的纵向数据,采用逻辑斯蒂模型(logisticmodel),探究了宏观经济波动对企业生存绩效的影响,未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显着关系。[10] Licht&Nerlinger(1998)以德国企业层面的数据研究了宏观经济波动与企业设立率和死亡率的关系,亦未验证预测结果。[8] Fotopoulos&Louri(2000)
4、基于Cox模型,利用1982-1992年间希腊新成立制造业企业的数据证实了经济扩张时期企业有着更好的生存绩效。[11] Box(2008)对1899-1950年间瑞典新设立企业的研究结果也支持了这一结论。[12] Geroski等(2010)使用1982-1995年葡萄牙新企业的面板数据验证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提高企业生存绩效。[13] Olof&Jing(2014)应用1991-2002年间瑞典新设立高科技创业企业的纵向数据,证明了企业生存绩效的顺周期效应。[14] 本项研究的数据中包含了1999-2010年间广州市新成立的48579家制造业企业并追踪
5、其生存状况至2012年,数据时间跨度为14年,期间经历了多次经济扩张和紧缩状态,为此项研究提供了高质量的数据。本文试图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尝试:第一,比较不同类型企业的生存绩效;第二,验证企业生存绩效的顺周期性效应;第三,探究不同类型企业对宏观经济波动的敏感性。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宏观经济波动对企业生存绩效有重大影响。经济紧缩时期,企业经营将陷入困境且要承受新进入者的竞争威胁,死亡风险率较高。一方面,当前经济状况改变了企业对未来的期望,不利的经济形势会导致企业对市场丧失信心而退出;另一方面,经济紧缩时期企业更可能受到资金约束,企业无法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6、而面临生存危机。 实证研究中,关注宏观经济波动与企业设立关系的研究(Mata,1996)及关注宏观经济波动与企业死亡关系的研究(Fotopoulos&Louri,2000)均证实了企业生存绩效的顺周期效应。[15][11] Pfeiffer&Reize(2000)的研究表明,经济紧缩时期,失业人员更可能设立新的企业,但由这些失业人员设立的企业面临着高水平的死亡风险。[16] Cabral&Mata(2003)认为,由于还未来得及在金融市场上建立合法性,新企业较老企业更可能受到资金约束,所以新企业在经济紧缩期要承受更多压力和考验。[17] Box(2008
7、)证实了,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显着提高企业生存绩效。[12] Geroskietal.(2010),Olof&Jing(2014)也发现,经济扩张时期,企业生存绩效较好。[13][14] 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企业生存绩效具有顺周期效应,经济处于扩张/紧缩状态时,企业生存绩效较好/差。 技术水平是影响企业生存、发展、获利的重要因素。通常用技术强度、研发强度和高科技等字样来描述企业技术水平。企业理论的研究逐渐认识到,新市场的建立不仅仅要注重企业数量,企业质量也尤为重要。高质量的企业有着较明确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因此生存绩效更好(Fritsch&Mue
8、ller,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