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419064
大小:7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3-26
《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暑假教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情景创设:以前,我们曾经学习过等腰三角形,你还记得吗?不妨我们来回忆一下下列几个问题:1.你能用刻度尺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并画出它的顶角的平分线吗?若能,试画出图形并思考这样作图的依据.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腰三角形的角相等.(简称“”)②等腰三角形的、、、互相重合.(简称“”)③等腰三角形是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的,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探索活动(一):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
2、个底角相等.已知:在△ABC中,AB=ACCAB求证:∠B=∠C探索活动(二):怎样证明: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思考:如何证明文字命题的正确性?通过上面两个问题的证明,我们得到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定理:_____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6-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你能写出上面两个定理的符号语言吗?(请完成下表)文字语言图形符号语言等边对等角在△ABC中∵________;∴________。三线合一
3、在△ABC中,AB=AC((1)∵∠BAD=∠CAD_∴___,_____。((2)∵BD=CD∴____,_____。((3)∵AD⊥BC∴∴_____,_____。探索活动(三):如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逆命题是正确的?要求:(1)写出它的逆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进行证明.ABCDE例题解析1.已知:如图∠EAC是△ABC的外角,AD平分∠EAC,且AD∥BC.求证:AB=AC拓展:在上图中,如果AB=AC,AD∥BC,那么
4、AD平分∠EAC吗?为什么?2.ABCDE如图,在△ABC中,∠B=∠C,∠ADE=∠AED=2∠B,由这些条件你能得到哪些结论?请证明你的结论。-6-3.(11襄阳)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连接AD,AE.①AB=AC;②AD=AE;③BD=CE.以此三个等式中的两个作为命题的题设,另一个作为命题的结论,构成三个命题:①②③;①③②;②③①.(1)以上三个命题是真命题的为(直接作答);(2)请选择一个真命题进行证明(先写出所选命题,然后证明).4.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一腰上的中
5、线BD将这个等腰三角形周长分成15和6两部分,求这个三角形的腰长及底边长.课堂反馈:1.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2,一边长为5,那么另两边长分别为.2.若等腰三角形有两边长为2和5,那么周长为.3.若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等于50°,那么另两个角为.4.若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等于120°,那么另两个角为.-6-5.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等于30°,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6、证明: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应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AAS”)7证明: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是6008、证明:线段垂
6、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小结归纳:课后延伸: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50°,那么它的一个底角为______.2.如图在△ABC中,AB=AC,∠A=50°,BD为∠ABC的平分线,则∠BDC=_____°.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P(2,2),点Q在y轴上,△PQO是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Q共有______个.4.如图在△ABC中,AB=AC,D为AC边上一点,且BD=BC=AD.则∠A等于()A.30°B.36°C.45°D.72°5.一艘轮船由海平面上A地出发向南偏西50º的方
7、向行驶40海里到达B地,再由B地向北偏西10º的方向行驶40海里到达C地,则A、C两地相距( )第2题图第4题图第5题图A.30海里B.40海里C.50海里D.60海里第6题图6.已知:如图,AB=AC. (1)若CE=BD,求证:GE=GD; (2)若CE=mBD(m为正数),试猜想GE与GD有何关系(只写结论,不证明).-6-参考文献[1]毛峡,丁玉宽.图像的情感特征分析及其和谐感评价[J].电子学报,2001,29(12A):1923-1927.[2]MaoXia,etal.AffectiveProp
8、ertyofImageandFractalDimension[J].Chaos,Solitons&Fractals.U.K.,2003:V15905-910.[3]毛峡.绘画的音乐表现[A].中国人工智能学会2001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4]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739-740.[5]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6]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