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尚荣:为智慧的生长而教

成尚荣:为智慧的生长而教

ID:8368134

大小:39.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3-07

成尚荣:为智慧的生长而教_第1页
成尚荣:为智慧的生长而教_第2页
成尚荣:为智慧的生长而教_第3页
成尚荣:为智慧的生长而教_第4页
成尚荣:为智慧的生长而教_第5页
资源描述:

《成尚荣:为智慧的生长而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请老师们认真阅读,摘抄划线的标红文字)为智慧的生长而教一、课堂:从知识走向智慧。知识与智慧的关系极为密切。我国古代,只有“知识”的“知”字,而无“智慧”的“智”字,“知”与“智”为同一字,“知”与“智”是相通的;对“知”的解释是:一个人像飞矢一样去快速地获取知识。但后来的教育实践中,逐渐演变为以知识取代了智慧,智被界定为:智即知,智者即无所不知的人。古代的这种知识观或智慧观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教育观、教学观“应试教育”。课堂上注重的是知识,而不是智慧;最终获得的只是知识,而不足智慧。因而,今天的教育

2、实质是知识教育,是“塑造知识人”的教育。(鲁洁:《值得反思的教育信条:塑造知识人》)课程给的是知识,教师讲的是知识,作业练的是知识,考试考的是知识,汗价学生的主要标准当然还是知识。智慧到哪里去了?17不是智慧逃遁了,而是智慧被淹没在知识的大海里,智慧被知识挤压了、吞噬了、赶走了。学生为知识而奋斗、生存,而实质是为考试和分数奋斗、生存,分数攀升了,结果,知识堆砌,而智慧贫乏,教育成了考试的附庸,学生成了分数的奴仆;教师和学生如此的生存何其痛苦,又何其不合理!循着知识教育直走下去,课堂教学改革有何出路?

3、创新人才的培养又何以实现?其实,智慧与知识有很大的差异性。其一,智慧需要知识,但是知识不等同于智慧,正像华裔数学家丘成桐所指出的那样,我们所追捧的奥赛,赛的是知识,是解题的技巧,而不是智慧,更不是发现和创新,其二,知识可以生成智慧,但是知识生成智慧要有条件。条件一,要看是什么知识。中国传统哲学认为,关于现象背后之根据的特殊知识可以产生智慧,产生大智慧,而关于物体、事件的一般性知识产生智慧则是很困难的;条件二,要看用什么样的方法。用机械训练、灌输的方法,知识产生不了智慧。其三,知识只是追求智慧过程中的

4、产品。“我们可以通过知识而接近智慧,获得智慧。但是……17知识只不过是追求智慧过程中的阶段性产品和部分产品,还不是智慧本身。”(胡军:《生活的艺术》)其四,知识是认识“多”,而智慧则是认识“多”中的“一”。用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活说,此“一”为认识那驾驭一切的东西,认识一切是“一”,此“一”指的是全、绝对、普遍、永恒。因此他的命题是:“博学不能使人智慧。”(周国平:《守望的距离》)其五,知识是可以转让的,而智慧是不能转让的。当下不少课堂教学,是在灌输知识,说到底,是在转让知识,而智慧因其不能转让

5、,而被排挤和丢弃。总之,智慧需要知识,但不等同于知识,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识教育,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用教育哲学指导和提升教育改革,就是要引领教师和学生爱智慧、追求智慧。因为哲学就是爱智慧。课堂教学从知识走向智慧的意义还不仅仅在于此,更为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在于,智慧教育关乎创新。知识教育,塑造“知识人”17的教育,实行的必然是唯规范教育。不少人错误地认为,只有规范才能获得知识。其主要表现是:教育教学中只有规范要求和训练,而无创新的理念和要求;规范与

6、创新的关系被理解和规定为线性的联系,即规范是创新的基础与前提,规范以后才能去创新,创新被压挤到最后,最终被规范压垮了;规范得过早、过多、过高、过急。我们选择智慧教育,不是反对规范,而是确立教育的基本理念和目的,即开启和丰富学生创造的心智,唤醒和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智慧与创造是一对孪生兄弟,智慧是创造的内在动因和条件,创造是有智慧的表现和结果。所以,从知识走向智慧的课堂教学,是对教师和学生规范性生存的—种超越,即从规范性存在走向创造性生存,用智慧和创造来充实、支撑、引领师生们的生存。二、智慧:流变、灵

7、动;可意会又可把握。孔子在论述关于完美生活的两个标准——“智”和“仁”时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17他用极具韵律的文字,形象地告诉我们:智者喜水,是活泼的、快乐的;智慧像水一样,快乐地流动着:智慧这种流变、灵动的特性,冉加上人们给它罩上的神秘外衣,往往使智慧变得虚无缥缈,只可意会而不可捉摸,因此,至今智慧都未有统一的定义。其实,智慧定义的这种未完成性和不确定性,正是智慧的魅力所在,也给我们研究智慧留下了空间。1、智慧与能力。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认为,智

8、慧是“就那些对人类有益或有害的事情采取行动的真实的、伴随着理性的能力状态”。1912年,美国一些研究者认为,智慧是一种能力,主要是:抽象思考能力,适应环境能力,适应生命新情境的能力,获得知识的能力,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获取教训的能力。亚里士多德和美国研究者对“智慧”解释的核心都是“能力”。把智慧定义为能力,是提示我们智慧并不虚空,而是实实在在的,既可意会又可把握,可从培养能力开始。但是,两者的定义又有差异,亚里士多德更强调智慧是一种能力状态,即智慧这种能力更多的是整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