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复合应用题的学法指导.docx

浅议复合应用题的学法指导.docx

ID:83641635

大小:32.77 KB

页数:7页

时间:2024-09-04

上传者:151****8026
浅议复合应用题的学法指导.docx_第1页
浅议复合应用题的学法指导.docx_第2页
浅议复合应用题的学法指导.docx_第3页
浅议复合应用题的学法指导.docx_第4页
浅议复合应用题的学法指导.docx_第5页
浅议复合应用题的学法指导.docx_第6页
浅议复合应用题的学法指导.docx_第7页
资源描述:

《浅议复合应用题的学法指导.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浅议复合应用题的学法指导小学数学教学中,复合应用题是指由几个简单应用题组合而成的两步和多步的应用题。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制约了他们对复合应用题的解答,加强对复合应用题的学法指导,成了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一、指导学生审题小学生掌握的学识少,阅历浅,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还都不强,审题时出现偏差和错误司空见惯。审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只有准确审题,才有可能正确解题。(一)反复阅读小学生不能很好地解决复合应用题,审题失误的直接原因往往是没有深入读题。有的学生读题,只看一遍,理不出头绪便丢下来说“不会”;有的学生一遍都没读下来就动笔解题,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常常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有的学生尽管反复阅读仍不解题意。笔者针对学生解题前的求援和解错后的反思,要求学生把题目放在一边复述出来。经常是复述未了,解题思路已显现,即使解决不了,在笔者几个问题的引导下,他们也基本都能自己处理好。(二)利用教学资源应用题语言比较精炼准确,言简意赅,对小学生而言则感到比较抽象。教学时,倘若能借助教具、学具、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就可以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从而顺利解题。例如,环形跑道问题,背向而行,相遇时两者的路程之和为跑道的长;同向而行,相遇时较快的与较慢的路程之差恰为跑道的长。这个问题学生比较难理解,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让走的人留下“痕迹”,学生借助“痕迹”反复观看、揣摩、思考,便能理解其中的窍门。(三)找关键词和相互关系 阅读题目条件,探寻题目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复合应用题是由简单应用题组合成的,通过寻找关键词以及已知各部分的相互关系,确定解题思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会画分析图和线段图,并借助图揭示各部分的关系理清题意。二、指导学生解题策略解决复合应用题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学生学会这些解题策略,使学生自己单独解题时能得心应手。笔者借助一些具体例题,谈谈指导学生复合应用题学法的策略。(一)数量关系分析法数量关系分析法是解决复合应用题最常用、最普遍的方法。运用此法解决问题,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各类基本应用题的解法,不断积累解题经验应对新问题的挑战。1.综合法综合法,就是顺藤摸瓜,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一步步走向未知。采用综合法,根据题目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个新的问题,把得出的新结论作为条件与题目中其他条件一道,解决又一个新问题,以此类推,直至最终解决问题。[1]例1.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的速度是72千米/小时,乙车的速度是56千米/小时。两车相遇时距离A、B两地的中点处24千米。A、B相距多少千米?分析:从“两车相遇时距离A、B两地的中点处24千米”知道两车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驶了24×2=48(千米)。由“甲车的速度是72千米/小时,乙车的速度是56千米/小时”知道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驶72-56=16(千米)。48÷16=3(小时),相遇时,两车都行驶了3小时。(72+56)×3=384(千米)。A、B相距384千米。 用综合法解复合应用题,需要学生对基本数学问题驾轻就熟,审题后明确解题思路,步步为营,直捣黄龙。2.分析法分析法,就是执果索因,由未知追溯到已知,采用分析法解决问题,从题目中的问题入手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答问题的两个条件。倘若这两个条件有一个未知,那么就通过其他条件解决这个未知的事项,不断推理,直到找出所需要的条件为已知条件为止。例2.小强骑自行车前往县城,每小时行15千米,40分钟后,剩下的路程比全程的一半多2千米。如果小强加快速度,每小时骑行20千米,小强还需要多长时间到达县城?用分析法解复合应用题,从问题出发,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让学生自己根据题目条件探索,如同迷宫游戏,从“出口”倒着走来到“入口”。训练这类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3.分析综合法分析综合法就是解决问题时同时运用分析法和综合法。这两种方法交替运用,有顺水推舟,有逆流而行,灵活多变,相辅相成。既相逆又统一,分析需要综合性分析,综合需要先分析再综合。(二)线段图法1.线段图帮助学生理清各部分数量关系 有一些复合应用题叙述抽象,数量关系复杂。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理解题意经常感到困惑。线段图法是解复合应用题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借助线段图能比较容易理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比起单纯分析数量关系更易为学生所接受,分析题意事半功倍。分析:画线段图理清数量关系,如图。2.借助线段图能形象直观地描述数量关系借助线段图,可以把物体运行的轨迹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起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作用,很好地帮助学生理清题意,更好地解题。例4.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在距B地68千米处相遇,两车各自到达对方车站后,立即返回原地,途中又在距A地52千米处相遇。求两次相遇地点之间的距离。分析:这是一道比较抽象的应用题,很多学生拿到题目无从下手,从已知条件到问题的解答几乎找不到关联之处。倘若画出线段图演示出过程(如图),就能豁然开朗。 从线段图可以看出,甲乙两车第一次相遇时,两车所行路程之和恰为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两车相遇点距离B地68千米,实际上就是乙车行了68千米;当两车第二次相遇时,两车所行路程之和恰为A、B两地之间的距离的3倍。由此可以算出,当两车第二次相遇时,乙车总共行驶了68×3=204(千米)。而两车第二次相遇点距离A地52千米,可以知道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204-52=152(千米)。最终得出,两次相遇地点之间的距离为152-52-68=32(千米)。线段图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有效避免学生感知疏忽和意识模糊,便于学生迅速抓住问题的本质,提高理解能力。线段图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2](三)转化法把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转换化为另一个比较熟悉的问题,或者换一个角度重新审视问题,把它换一种陈述方式以便解答。转换法解应用题体现的是化归思想。(四)逆推法(五)假设法假设法是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或结论作出一种假设,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算,结合数量上的误差反思错误的根源,找出纠正措施,从而达到解题的目的。例7.“五一”节期间,林湖中心校六年级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到乌金荡公园划船。一共64人,租了9条船。大船每条坐8人,小船每条坐6人,正好都坐满。大船和小船各租了几条?分析:用假设法。假设9条全部是大船,那么可以坐9×8=72(人),事实上坐了64人,相差了72-64=8(人)。究其原因,把小船每条坐6人也算作8人而造成的。这时每条小船当大船算,每条多算了8-6=2(人)。每条船相差2人,总共相差了8人,可见有8÷2=4(条)小船。大船就是9-4=5(条)。大船5条,小船4条。 (六)比较法通过对应用题条件之间的比较,或难与易题目的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确定解题思路的一种方法就是比较法。例8.芳芳期末考试时,语文和英语总分是187分,语文和数学的总分是195分,数学和英语的总分是190分。芳芳期末考试的语文成绩是多少分?分析:把“语文和英语总分是187分”与“语文和数学的总分是195分”作比较,发现芳芳的“数学”比“英语”多195-187=8(分)。这时将已有条件整合一下就是:数学比英语多8分,数学与英语共190分。成了一个典型的和差问题。于是(190+8)÷2=99,(190-8)÷2=91。数学99分,英语91分。最后得出语文成绩为195-99=96(分)。(七)设数法有一类问题,由于缺乏一些重要的数据,让学生难以下手,但这类重要数据的大小对解题的结果其实没影响,这时可以设一个数。科学地讲,这时所设数最好是用字母表示,但是针对小学生,往往设数时还是设一个具体而明确的数。例9.一种衬衫的利润率是30%。如果进价降低10%,而售价保持不变,那么这种衬衫的利润率是百分之几?分析:本题涉及的都是百分率,又称百分比,与衬衫的原进货价是多少实际上没有关系,但不用原进货价这个数据又不便解题,就可设原进货价为a或1或100等,显然让学生最易接受的是设衬衫原进货价为100元。这样,当利润率是30%时,售价就是100+100×30%=130(元)。当进货价降低10%后,进货价就是100×(1-10%)=90(元)。利润率为(130-90)÷90×100%=44.4%。 此外,还有演示法、方程法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些都要让学生知道。各种解题策略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解决问题之前先审题,然后选择确定用哪种策略,有些问题可以运用不同的解题策略。指导学生学法时,引导学生要尽可能多地用起来。三、指导学生反思解题后,让学生把最后的解题结果带入到问题中,重新审视条件和问题,是不是完全吻合,确保解决问题的正确性,给学生体会到更多的成功乐趣。反思是数学学习的重要一环,包括反思学习目标是否完成,反思学习过程的得与失、反思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合理。解题后,指导学生反思解题结果是否与题意完全符合,解题过程是否按解题思路一步步计算的,计算过程有没有错误,解题过程是否科学合理,反思解题方法是否最佳?[3]由此可见,反思是提高学习能力的捷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