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122506
大小:6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1
《浅议历史课堂中的学法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历史课堂中的学法指导[摘要]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思维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即在理解某一事物、概念或规律时,可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去思考。这就决定了质疑方法的多样性,比较法、假设法、因果法、探源法等,都是质疑活动屮常见的基本方法。[关键词]历史教学;学法指导;策略;记忆在课改如火如荼的今天,如何在历史课堂上对学法进行指导,笔者做了-•些探索性实践,现作以简单总结。一、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经过改编之厉的历史教材图文并茂,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然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观察厉,我发现多数学生在阅读历史教材时只是走马观花,无法把握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掌握止确的阅读方法对于学
2、生來说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笔者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了一些阅读方法。首先,粗读全册课文,了解全册书的梗概和内容结构,以及这一阶段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第二步,精读章节内容,在重点之处做上记号,以掌握各章节的重点;第三步,编写提纲细目,以掌握子日录下的内容结构和知识Z间的内在联系;最后,思考冋答问题,以巩固阅读所得。这样学生通过粗读——精度——编提纲——答习题就能系统地阅读课文,掌握课文要点和历史发展的线索。二、兴趣记忆法1.数字记忆法比如在讲隋炀帝修建人运河时,关于人运河的内容应该是这节课的重点,如何让学生掌握基木知识点,我想到了用数字“6—1”分别与运河知识点进行联
3、系:隋炀帝用了6年的时间修建运河:运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5大水系;总共分为永济渠、通济渠、和沟和江南河4段;大运河有3个重要城市一一中心洛阳、北抵涿郡、南到余杭;是一条全长2000多千米的贯穿南北的运河。这样学牛就较容易地记住了木课的知识点,而且学习兴趣浓厚。2.特征记忆法历史学科最难记忆的应该算是历史时间了,我引导学生寻找一些年代数字的组合特点,帮助他们解决了不少记忆难题。比如蒙古灭金的时间是1234年,数字由小到大依次组合;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和1818年马克思诞生这些年代数字是重合组合。以上都是学生自己总结出來的,不仅解决了记忆问题,而
4、口学化学习历史的热情R渐髙涨。3.线索记忆法历史知识的记忆如果能够抓住基木线索,那么学习将会事半功倍。如学习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我们只要抓住这五个时代特征即可:战国、秦汉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社会国家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隋唐是封建社会大繁荣时期;五代、辽宋夏金元是封建社会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时期;明清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逐渐衰落时期。4.口诀记忆法口诀记忆法,也是学生最为推崇的。如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朝代口诀法:“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淸后
5、,王朝至此完。”三、教师的设疑与学生的质疑相结合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思维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即在理解某一事物、概念或规律时,可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去思考。这就决定了质疑方法的多样性,比较法、假设法、因果法、探源法等,都是质疑活动中常见的基本方法。学牛质疑活动最初大多是简单的由疑到问,不能有意识运用质疑方法去解决问题。为了使学生的质疑活动积极而深入地进行,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设问,从中帮助他们掌握质疑的一些基木方法。比如在讲授徳国“十一月革命”的教训时,可采取比较法质疑:俄国和徳国都是帝国主义国家,俄国的孟新维克和社会革命党同徳国的社会民主党都定反对社会主
6、义的,为什么俄国能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十刀社会主义革命,而德国却不能呢?这样在启发学生思维的同时,又向学生授以质疑的方法,可收一举两得Z效。孔子曾经说过:“不愤不启,不惴不发。”教师不仅要自己提出问题,还要尽量启发学生生疑,鼓励学生质疑。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往往比解答问题还难,学生能提出问题不仅是积极思维的表现,也是积极思维的结果。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不要急于回答,以免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和产生抑制思维。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点拨,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善于分析问题的素质,使课堂上形成一种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气氛和习惯。针对学生掌握学法上的艮难情绪,教师的学法指导
7、要力求新颖有趣,注意从一种学法的多方而、多角度去启发诱导,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改进方法。学生掌握学法的过程是一个实践一一认识一—再实践的过程,即从具体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逐步深化的过程。到了一定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牛认真回顾,总结口己的学法,加以概括、抽彖,以帮助他们深化和捉高。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牛的主动性,而口能提高学纶的学习效率。参考文献:[1]孙显圣、魏效冰:《新标准演绎新理念,新教材编出新特色》,《历史教学问题》2002年第1期[2]窦丽珠: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探索,《历史教学》2002年第2期[3]张莲英:《新课程下历史课堂提问的艺术》屮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