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41630
大小:17.96 KB
页数:6页
时间:2024-09-04
《巧设问题链 优化阅读教学.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巧设问题链优化阅读教学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主张由原来的“教师为主导”转变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并要求课堂积极地呈现出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便对课堂提问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必须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系统地整合阅读教材,立足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语文学科特点,做出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以精确问题链构建高效有趣的阅读课堂,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活力,提高阅读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思维、情感、认知等能力的全方位发展。本文以小学部编版语文教材为例,分析了问题链的内涵和特点,探讨了阅读教学中问题链的设计策略。一、问题链的内涵及特点(一)内涵精准构建问题链,是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首要前提,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在充分理解新课标精神的基础上,对教材重点和编撰意图进行准确把控;在立足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下,将固有的教材知识转化成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教学问题链;以思维锁链的形式呈现出环环相扣、问问相连的提问模式,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激烈碰撞和互动,从而获得阅读知识和能力上的提高与发展。[1](二)特点1.高度概括文本重点。所谓问题链,实际上就是教师在深度挖掘和整合教材内容后,以课堂教学目标为准,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学情水平,高度概括文本重点内容的结晶,也可以将精准的问题链,看作是梳理阅读文章的关键脉络,有助于学生高效掌握文本学习重点。 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一课教学为例,为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教师先带领学生通读一遍课文。读完之后,教师围绕文中的情节设置提问,例如“为什么孙中山要让先生讲讲那段书的意思呢?”学生读完过后,自然很轻松地就找到答案:“因为先生只让他们背书,没有讲出书中的意思,孙中山觉得这样糊里糊涂地背书没有用,所以才向先生提问的。”教师继续设问:“那么,其他同学为什么没有提出这样的疑问呢?是他们都懂书中的意思了吗?”这个问题文中并没有答案,但是学生结合“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这一句,猜出答案:“并不是,因为学生害怕先生,害怕挨打,所以才不敢问。”经过两轮提问,学生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该篇文章的内核思想,即“敢于质疑权威,敢于独立思考,为了读懂书中的道理,要大胆发问,不可人云亦云,糊里糊涂地学习”。在这样的问题链引导下,学生可紧扣文章重点,由浅至深地领会文章道理。2.内在逻辑严密。问题链的结构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这是教师通过系统整合文本内容和精心设计后的成果形式,既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又符合阅读开展的逻辑顺序。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掌声》一课教学为例,教师设计了相应的问题链。在初读课文后,教师先询问学生:“文章描述的主人公是谁?她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复读课文找到答案:“文章的主角是一名叫做英子的小女孩,因为小时候生过病,所以腿脚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同学们看到自己走路的样子。”教师继续提问:“那么是什么改变了英子?”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可知道:“是因为一次讲故事活动,英子不得不在大庭广众下暴露自己走路的姿势,在同学们热情的掌声鼓励下受到鼓舞和支持,从而转变了自己的性格。”教师接着提问:“那么,为什么英子会因为掌声而改变自己呢?”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思考下,很快明白:“那是因为那些掌声不仅象征着同学们对英子的鼓励,更表示他们对英子的接纳和认同,使英子产生了莫大的勇气,努力生活。”在问题链的引导下,学生清楚认识和掌握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局间的内在关联性,这样的问题链教学,可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3.促进思维发展。语文课标中特别强调,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通过巧妙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阅读学习就是学生训练思维与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而课堂提问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也是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设计层次分明和富有内在联系的问题链,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阅读效率,并以此拓宽阅读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习惯和能力。[2]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美丽的鹿角》一课教学为例,这篇文章讲述了一头鹿觉得自己的角美丽,但觉得腿很丑,但美丽的鹿角却差点让它身陷险境,而难看的鹿腿却帮它死里逃生的故事。在课堂上,教师便围绕这个故事中的物象,设计相应的问题链。例如,“你觉得鹿角和鹿腿分别代表了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出了什么样的道理?”通过反复阅读课文后,有学生得出问题答案:“鹿角代表了华而不实的一些东西,而鹿腿则代表了一些不好看却有用的东西。”并从中悟出了“做人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能做华而不实的人”的道理。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再次提出问题:“那么既然鹿腿这么重要,鹿角这么无用,那么是不是可以不要鹿角呢?”这样的问题更具思辨性,可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有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认为:“鹿腿比鹿角更重要,没有了鹿腿,鹿就会变成狮子、老虎的口中餐。”也有的学生认为:“鹿角和鹿腿一样重要,鹿角虽然在鹿逃亡的时候挂到了树枝,差点让它陷入险境,但是同时也是鹿赖以为生的武器,可以帮助它战斗和自卫,所以不能因为一点错误,否定它的所有价值。”在问题链的引导下,学生循序渐进地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阅读思维得到了有效发展和提高。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设计问题链的策略(一)围绕文章题目设计问题链题目是文章的重要枢纽,既能够作为概括全文思想的关键词,也可作为引出下文的引子,对于学生学习文章内容有着重要的促进和引导意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对文章题目的解析和拓展,立足于教学目标和重点,构建精确的问题链,帮助学生迅速触及问题核心,加快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此促进阅读学习深度发展。 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我不能失信》这一课教学为例,教师着眼题目,构建了如下几个问题:“文中的‘信’,指的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导致主人公面临失信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我不能失信呢?”再引导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对文章展开了阅读和解析,很快学生便一一得出了答案:主人公在昨天答应了自己的同学今天要来教她折花篮,但今天她们一家要去伯伯家做客,这使得主人公面临着两难选择,如果去做客那么就会违背自己的诺言,如果不去做客,那么她也会感到遗憾。最后主人公仍然留了下来,因为她要坚持信守诺言的原则,不能因为自己想要出去玩,而违背自己信守诺言的原则。实践证明,围绕题目构建问题链,不仅能有序推进教学进度,还能突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明晰阅读方向,使学生能够深入展开文本阅读和分析。(二)围绕文章题眼设计问题链所谓文章题眼,实际上指的就是揭示文章要旨的关键词句,是作者在文章思想上的表现,也是全文谋篇布局的关键脉络,更是读者得以领会文章思路的关键索引。文章题眼就是文章的精髓所在,读者抓住文章题眼,就意味着能够真正理解与掌握文章内涵。[3]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围绕文章题眼设计问题链,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文章内核,合理提高阅读效率,增强教学质量。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教学为例,文章开篇首句便提及“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师便紧扣这一文章题眼,构建相应的问题链。例如,“为什么20世纪被称为呼风唤雨的世纪?”“那又是谁来呼风唤雨的呢?”“这些呼风唤雨的现象具体表现在哪里?”学生在上述问题链的引导下,对文章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究和感知,很快问题便得到了解决:因为20世纪是人类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人类的生活和科技都得到爆发式的创新,而这些创新的关键就在于人类和人类的创新精神,使得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这些呼风唤雨的现象具体表现在登上月球、潜入深海、观察到百亿光年外的天体……在以文章题眼设计下的问题链引导下,学生对文章本身形成了深度和整体感知,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对于文章的理解也愈加深刻。(三)围绕写作意图设计问题链 作家在写作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写作意图,自己究竟要写出一个怎样风格的作品,如果仅凭一时兴起的意会,很难写出优秀的作品。由此可见,文章的立根之本在于写作意图。而学生要读懂一篇文章,也需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在设计问题链时,教师应密切关注文本作者的写作意图,帮助学生通过解答问题链了解文本,把握主旨。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一课教学为例,为帮助学生理解这首诗词的深层内涵,教师密切结合诗词中引经据典展开问题链设计。例如,“诗词中提及的‘人杰’‘鬼雄’分别代表了什么?”“诗词中提及的‘项羽不肯过江东’是怎么一回事?”“结合创作背景思考该诗词的创作意图是什么?”在连续的提问下,学生都感觉十分茫然,毕竟古诗词不同于现代文,用词遣句、引经据典都较为复杂晦涩,因而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层层解析。就拿“人杰”和“鬼雄”来说吧,两者无疑都是才智特殊的豪杰英烈,其中“人杰”指的是汉帝国的张良萧何和韩信等,“鬼雄”则出自屈原的《九歌·国殇》之中。几个人都代表着忠贞不二、鞠躬尽瘁、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大英雄形象,更引出了作者独特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国捐躯、死而无憾的家国情怀。而“项羽不肯过江东”则是描述了楚汉争霸时,项羽落败于乌江畔,不肯舍弃颜面退守江东、在乌江前自刎的故事,这无疑展现了一个英雄凛然无畏的精神。在问题链的引导下,解析到此处,学生已经基本领会了此诗的表层内涵,即作者感怀昔日英雄豪杰,鼓舞后人传承先烈不畏生死、顶天立地的精神。最后一个问题,教师结合《夏日绝句》的创作背景展开解析。此文创作于作者与丈夫渡乌江之时,她的丈夫本为建康知府,一夜兵变,其丈夫不思平乱,反而弃城夜逃,路过乌江时作者感怀前人悲壮威烈创作此诗,虽然在怀念先烈,又何尝不是在鞭挞与嘲讽自己的丈夫和南宋王朝的软弱无能。在以创作意图为准设计的问题链引导下,学生循序渐进地走入了作者创作诗词时的内心独白,领略了她寄托在诗词中的千言万绪,完成了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心灵交流,使学生愈加深沉地理解到了文章内在思想。(四)围绕行文思路设计问题链 每篇文章所拥有的问题链都各有差异,记事文的主线多以承接式展开,人文类文章则多以并列式或递进式展开。为此,在设计问题链时,教师可先对文章内容展开仔细研读,然后结合行文思路确定链接主线,帮助学生梳理行文情节,明确故事发展的前因后果,合理提高阅读效率。[4]以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黄继光》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在带领学生初读阅读文章,围绕行文思路设计了以下问题链:“故事的起因是什么?”“为什么要不惜代价地攻下597.9高地主峰?”“黄继光为什么要用自己的胸膛挡住敌人的火力呢?”等一系列问题,有序推进文章的阅读进程。同时,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展开精读和思考,并通过采取教师追问、学生质疑、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形式,逐步解决提出的问题。在问题链的引导下,学生很快便一一解决了问题,并充分感受到战争的艰苦,被我军战士顽强拼搏舍生忘死的崇高精神所折服。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立足学生的阅读特点和理解水平,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展开系统整合和精心设计;要围绕文章题目、文章题眼、写作意图和行文思路等设计问题链,以此启发学生的阅读思维,提升其文章解析能力和理解能力,进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语文素养的有效发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