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29583

大小:1.57 MB

页数:51页

时间:2024-09-03

上传者:老李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2024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芜湖市中学教学质量监控生物试题本试题卷共10页,4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考场/座位号、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卷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共50分。其中1-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31-4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疱。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段时间后水疱可自行消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疱的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B.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C.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D.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2.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来自晶体渗透压B.与组织液相比,血浆的胶体渗透压更高C.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D.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加,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3.某学习小组分别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清水组和缓冲液组起对照作用B.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C.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D.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4.中枢神经系统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宜的刺激,不一定出现反射活动B.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都是学习的过程,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通常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D.自主神经系统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5.当某人突然处在非常危险的环境时,其体内的激素与神经调控情况应该是()A.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B.副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C.交感神经兴奋,支气管收缩减缓空气的刺激D.副交感神经兴奋,肠胃蠕动增强以促进营养吸收应对紧张环境6.如图为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甲、乙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丙是连接在传出神经表面的电流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时的电位变化;a为神经肌肉接头,是一种特殊的突触。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通过电极甲刺激传出神经,骨骼肌不收缩,可以确定是a处的神经肌肉接头受损 B.通过电极乙刺激骨骼肌,放置于传出神经上的电流计丙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C.通过电极甲刺激传出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不属于反射D.a处释放的神经递质会被迅速降解或回收,以免持续发挥作用7.短期记忆与脑内海马区神经元的环状联系有关,如图表示相关结构。信息在环路中循环运行,使神经元活动的时间延长。下列有关此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共有3个突触,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B.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进入突触后膜内发挥作用C.兴奋在环路中的传递顺序是①→②→①D.图中①③②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8.科学家研究发现,当神经冲动传导到突触前神经元,突触前神经元在动作电位的刺激下打开电压依赖型Ca2+通道,Ca2+内流,引起了细胞内钙浓度的升高,促进神经递质通过胞吐作用向突触间隙的释放。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细胞外钙浓度是细胞内的1万倍左右。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神经元的细胞膜上应存在不同的运输Ca2+的膜蛋白B.静息状态时,电压依赖型Ca2+通道应处于关闭状态C.在动作电位的刺激下Ca2+内流的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D.突触前膜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9.热射病通常由于持续暴露于高温环境引起,会出现体液丢失严重、高热、意识障碍甚至器官损伤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患者表现高热是由于持续高温,机体不能及时散热导致产热大于散热B.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可能是由于高温引起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C.患者体内位于脑干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出现障碍D.患者体液丢失造成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10.在19 世纪,学术界普遍认为,胃酸刺激小肠的神经,神经将兴奋传给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而沃泰默通过实验具备了提出这种刺激是化学物质的条件,但却因太相信“权威”认定,所以未进一步探究。斯他林和贝利斯先后进行了两个与促胰液素有关的研究。第一个研究是把狗的一段小肠剪下,刮下黏膜,将稀盐酸加入黏膜,磨碎,并制成提取液,将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静脉中,发现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第二个研究是把一条狗的小肠黏膜刮下来,过滤后注射给另一条狗,后者在胰腺分泌明显增加的同时,血压还骤然下降。下列推测或说法不合理的是()A.斯他林和贝利斯通过第一个研究发现了一种激素——促胰液素B.斯他林和贝利斯的第二个研究说明促胰液素具有降血压的作用C.第一个研究提取液中发挥作用的物质是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D.促胰液素的发现表明科学研究不能囿于定论,要具有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11.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以维持血糖平衡B.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以治疗过敏性鼻炎C.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产热增加,汗液分泌增多D.严重脱水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醛固酮分泌减少,维持血钠平衡12.人体在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因口渴而大量饮水。关于此间发生的内环境变化及调节过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口渴时血浆渗透压增高、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B.饮水后血浆渗透压降低、渗透压感受器抑制、抗利尿激素增加C.出汗时体温增高、冷觉感受器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D.出汗后体温下降、热觉感受器兴奋、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13.选取同种、年龄与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若干只,实施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等分成四组,分别注射激素及生理盐水,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中注射生理盐水组为对照组B.实验结果表明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均能促进大鼠的生长 C.该实验需要切除大鼠的胰腺和下丘脑以排除干扰D.实验结果表明胰岛素与生长激素共同作用的效应大于它们单独作用的效应14.高等动物性腺分泌活动的调节机制与甲状腺分泌的调节机制相类似,其过程如下图所示,图中①②③代表有关激素,I、Ⅱ代表相关生理作用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析图示可知激素③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B激素③一经靶细胞接受起作用后就被灭活C.①②③只能定向运输并作用于相关受体的细胞D.I、Ⅱ过程体现了激素③存着反馈调节机制15.过敏体质者会比普通人更容易发生一些常见的过敏症状。过敏体质者容易对常见过敏原产生过敏反应,如花粉﹑柳絮和粉尘等。过敏反应发生的部分机制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抗体与过敏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B.许多过敏反应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C.组胺等可能使毛细血管舒张,导致过敏者出现皮肤红肿等症状D.机体初次接触花粉、柳絮和粉尘等过敏原引起的过敏反应较弱16.下图表示巨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并呈递抗原的过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细胞①只能特异性识别、吞噬特定的细菌B.图中a能被浆细胞特异性识别C.图中②可能是辅助性T细胞D.MHC-Ⅱ分子需要经过高尔基体的合成、加工和运输17.人乳头瘤病毒(HPV)为DNA病毒,分低危型和高危型,子宫颈癌主要由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所致,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宫颈癌疫苗可以防止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机体产生的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并直接使其降解B.免疫系统消灭侵入机体的HPV的过程表明免疫系统具有免疫监视的功能C.消灭侵入人体的HPV,需要B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参与D.宫颈癌疫苗属于抗体,能够很好的预防人乳头瘤病毒感染18.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结合图示(图中A、B、C、D表示器官或细胞;①②③表示物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③分泌过程既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又体现了反馈调节B.图中器官A是机体内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 C.细胞C可产生抗体,其原因是细胞C识别抗原后迅速增殖分化D.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原因是细胞D活性下降使细胞因子的分泌减少,影响了特异性免疫19.植物生长过程中既受环境影响,还受多种激素调节,各激素之间相互协调,共同作用。下列与植物激素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促进植物某一器官生长的某浓度的生长素可能会抑制该植物另一器官的生长B.植物体内一种激素浓度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另一种激素浓度的变化C.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而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二者在促进细胞分裂完成中表现出的效应相抗衡D.植物顶端优势的形成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运输方式有关20.在生产实践中,植物生长调节剂通常不能被应用于()A.水果催熟B.农田间除去某些种类的杂草C.改变植物的基因型D.延长植物种子的储藏期21.光敏色素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改变B.光敏色素可以将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C.光敏色素与光合色素主要吸收光谱相同D.光敏色素与光合色素分布的位置相同22.调查法是生态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下列关于调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适量上清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记名计算法常用于个体较小、种群数量较多的物种C.样方法和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均可用于调查农田中小动物的种群密度D.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可用标记重捕法精确统计种群密度23.秦岭国家植物园蝴蝶共有5科76属134种,随着植被丰富度的增加,蝴蝶多样性指数上升。下列有关某蝴蝶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蝴蝶的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B.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蝴蝶种群,将来种群数量一定会增多C.该地区某蝴蝶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与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无关D.蝴蝶的种群数量可能会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发生重大变化24.科研人员对某草原一种野生动物的种群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野生动物的种群增长曲线为“J”型B.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固定不变的C.将种群密度始终控制在D点值,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D.保护濒危野生生物的根本措施是提高环境容纳量,如建立自然保护区25.在华南某地的防护林中,适度砍伐成树有利于林下植物丰富度增加,阳生植物增多。受到重度干扰的防护林,比自然林更容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防护林中存在群落垂直结构,而无水平结构B.砍伐成树降低了种内斗争有利于植物丰富度增加C.受到重度干扰的防护林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增强D.人工干扰可能会改变防护林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26.我国北方某地区实施退耕还林三年后,对该地区蜘蛛类群的研究表明,地面蜘蛛丰富度增加,但原来分布于农田的蜘蛛种类部分消失了。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退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B.部分农田蜘蛛消失说明退耕还林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C.退耕还林后群落总体上朝着物种增多、结构复杂的方向演替D.蜘蛛类群的变化说明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组成是动态变化的27.生物群落内的生物是与所处环境相适应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乔木冬季落叶夏季形成郁闭林冠,季相变化明显B.荒漠生物群落中的仙人掌在夜间气孔开放吸收CO2,有助于减少水分散失C.草原生物群落中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可以抵抗干旱D.森林生物群落中的阴生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体积小数量多,适合弱光生存28.无为市的稻-蟹共生农田是一种高效的立体生态农业,河蟹能除去稻田中的害虫、杂草,还能松动田泥,稻田能为河蟹提供饵料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河蟹和水稻之间属于互利共生关系B.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更强C.稻田高矮不一的水稻提高了光能利用率,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该模式能调整能量流动关系,加快了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29.研究发现,雄虫和雌虫释放的性外激素可以协同调节该种昆虫的两性行为。下列有关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昆虫释放的性外激素属于一种物理信息B.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虫来防治农业害虫属于生物防治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是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而发挥其作用D.该研究可证明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30.下列关于生物富集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富集会使有害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高于环境中的浓度B.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而生物富集现象不具有全球性C.在生物体内积蓄的有害物质可能是难降解的化合物D.生物富集可使有害物质浓度沿食物链递增31.脑脊液充满于各脑室和脊髓的中央管内,主要由脑室的脉络丛上皮细胞分泌形成。它向脑细胞供应一定的营养,并带走脑组织的代谢产物,调节着中枢神经系统的酸碱平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脑脊液可能含有葡萄糖、氨基酸和激素等物质B.脑细胞通过脑脊液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C.大脑深度思考时细胞呼吸释放的CO2不会使脑脊液pH明显降低D.脑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依赖于脑脊液,也参与脑脊液的形成与维持32.已知一个神经细胞在小白鼠体内生活在组织液中,其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剁激而友生的一伙动作电L如图甲所示。将这一完整的神经细胞分离并置于某溶液E中(溶液中的成分能确保神经元正常生活),其静息电位和因同一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电位变化可能如乙、丙、丁图所示。只考虑K+、Na+两种离子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组织液中K+浓度比细胞内的高,Na+浓度比细胞内的低B.乙图:E液中Na+、K+两种离子的浓度都比组织液中的高C.丙图:E液中K+浓度与组织液相同,Na+浓度比组织液中的低D.丁图:E液中K+浓度比组织液高,Na+浓度与组织液中的相同33. 垂体被称为“内分泌王国”,包括垂体前叶、垂体中间叶和垂体后叶三部分。垂体前叶又称为“腺垂体”,能合成多种激素;垂体后叶又称为“脑垂体”,它本身并不合成激素,主要储存和释放由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运送到其内的激素。以下关于垂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储存在垂体后叶中B.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引起体温调节紊乱C.抗利尿激素由垂体后叶释放到内环境中并作用于集合管等靶器官D.下丘脑与垂体功能上的联系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联系的重要环节34.下图为抗利尿激素(ADH)调节肾小管管壁细胞对水分重吸收的机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B.ADH可促进囊泡转运,增加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C.ADH受体不敏感或受损时,可引起人体尿量减少D.血浆渗透压下降时,下丘脑合成的ADH量减少35.免疫检查点是指在免疫细胞中表达的能调节免疫激活程度的一系列分子。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1是典型的免疫检查点,它既可以抑制免疫细胞的过度激活,又可以通过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结合不对该细胞触发免疫反应。癌细胞会通过过量表达PD-L1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免疫检查点可以防止因免疫细胞过度激活而引发自身免疫病B.过度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会引起过强的免疫反应C.人工合成PD-1抗体可用于治疗癌症D.若敲除癌细胞中PD-L1基因,癌细胞可逃避T细胞识别,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36.油菜素内酯被称为第六类植物激素,其能促进芽、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盐胁迫会抑制玉米种子的萌发,科学家为此研究了油菜素内酯对盐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其中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第2-6组是在180mmo1·L-1的NaCl胁迫下进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油菜素内酯与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具有协同作用B.由图可知,油菜素内酯可以缓解盐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C.影响玉米生命活动的环境条件除了盐胁迫外,还有光照、温度等D.由图2-6组可知,油菜素内酯的作用表现出低浓度促进发芽,高浓度抑制发芽37.如图表示某动物种群迁入某环境后Nt/N0随时间的变化情况(N0表示种群起始个体数量,Nt表示第t年个体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0~6年种群数量先下降后上升B.种群数量维持在a/2可获得最大持续产量C.15年后种群自然增长率不变,出现类似指数增长D.该种群在第0年和第6年的年龄结构相同38.基础生态位是指在没有种间竞争前提下,一个物种所能占有的生态位。实际生态位是指有别的物种存在时的生态位。生态位的大小可用生态位宽度表示,下图为三个物种在不同资源状态下的生态位宽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际生态位中存在种间竞争B.基础生态位大于实际生态位C.当可利用资源减少时生态位的宽度增加D.窄生态位时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强度大于宽生态位39.下图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00J/(cm2·a)B.第二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20J/(cm2·a)C.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有50%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了D.无法计算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40.如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组成了生物群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丙是物质循环中连接非生物环境和群落的关键成分B.信息在甲、乙、丙、丁及无机环境之间传递都是双向的C.甲、乙、丙、丁的生物种类越多,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强D.图中缺少两个箭头,分别是“无机环境→丁”以及“甲→丙”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41.川渝人热衷于辣椒,尤其是各种美食更是辣到极致。科学研究发现辣椒中存在辣椒素,辣根素受体TRPVI是感觉神经末梢上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蛋白,辣椒素和43℃以 上的高温等刺激可将其激活,并打开其通道,激活机理如图甲,结合图甲、图乙回答下列问题:(1)辣椒素与TRPVI结合引起感觉神经末梢上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打开,Na内流导致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变为_______,从而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纤维传至神经纤维末梢,引起谷氨酸(一种神经递质)以_______的方式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经一系列神经传导过程,最终在_______产生痛觉,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2)科研团队研制了TRPVI受体靶点镇痛药,据图乙分析其原理,该药与TRPVI受体结合后引起Ca2+通道____________,进而抑制______________以阻断痛觉信号传递。42.研究发现,运动会诱导细胞产生一种叫鸢尾素的激素,该激素作用于皮下脂肪,可加快脂肪细胞内葡萄糖和脂肪的氧化分解,还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敏感性高低与PI3K的含量呈正相关)。回答下列问题:(1)鸢尾素与其它动物激素在调节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___。(答出2个特点即可)。(2)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在肝和骨骼肌细胞内合成___储存起来。(3)Ⅱ型糖尿病是由于靶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导致血糖浓度过高。研究又发现,青砖茶水提取物能促进Ⅱ型糖尿病患者分泌鸢尾素且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病情。科研人员通过以下实验进行验证。①实验步骤a、取生长状况相同的Ⅱ型糖尿病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另取若干只正常小鼠,编号为丙组;b、给甲组灌胃适量的青砖茶水提取物,乙组、丙组分别灌胃等量蒸馏水;c、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三组小鼠的___含量。②预期实验结果:___。43.春天,种子发出的嫩芽能以柔克刚破土而出,让人惊叹生命的力量,嫩芽顶端的弯勾是其成功出土的关键所在。研究发现顶勾的发育形成机制与生长素浓度有关,当双子叶植物出土后,顶勾打开。顶勾及顶勾两侧细胞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的分布受重力影响,顶勾的形成过程中生长素发生了___运输,导致下胚轴顶端外侧与内侧生长素分布不均,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因此形成顶勾。(2)“酸性生长假说”认为,生长素与___结合后,细胞膜上的质子泵(H+—ATP酶)被活化,质子泵通过___运输把细胞质中的质子排出,使细胞壁酸化,细胞吸水体积增大。也有人提出顶勾形成是生长素通过影响乙烯含量进行调控的,可选择___(填“乙烯不敏感型突变株”或“乙烯合成缺陷型突变株”)作为材料进行研究。(3)双子叶种子萌发形成的顶勾的意义是___。44.在丝瓜的生态系统中,丝瓜与两种昆虫构成一条食物链。下图为某年度调查中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该生态系统中,除了丝瓜和昆虫所代表的两种成分外,还含有另外两种成分,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2)据图可知,在丝瓜与两种昆虫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昆虫____处于第二营养级,其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分别是_________。(3)为了防治某种植食性害虫丙,农业技术人员使用性引诱剂Y诱杀丙的雄性个体,从而破坏丙种群的_____,导致____降低,从而减轻丙的危害。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析,防治害虫的目的是________。45.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位于芜湖市城东的大阳垾湿地公园是全市首个湿地公园,总面积87.3公顷,湿地面积48公顷,一期苗木多达300余种,珍稀鸟类上百种。这里水草葳蕤,水鸟翩翩,湿地风貌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湿地公园随处可见水鸟嬉戏,使人联想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句。诗中“关关”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该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 (2)研究人员对该湿地中某食物链(甲→乙→丙)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单位为×103J/hm2·a),结果如下表。丙摄入的能量中,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是___×103J/hm2·a。丙的种群数量明显小于甲和乙,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甲乙丙固定的能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245001057571.58.445.54.38(3)湿地具有抵抗外界干扰保持原状的能力,这种能力被称为生态系统的___能力。湿地具有较为丰富的鱼类资源,同时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价值。人类对湿地的保护使野生动物种类增加,不仅丰富了物种多样性,同时也丰富了___多样性。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芜湖市中学教学质量监控高二年级生物学试题卷本试题卷共10页,4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考场/座位号、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卷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共50分。其中1-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31-4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疱。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段时间后水疱可自行消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疱的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B.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C.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D.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答案】A【解析】【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详解】A、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含量最高的成分是水,蛋白质含量比血浆低,A错误;B、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而形成,B正确;C、组织液可以回流血浆,也能流向淋巴,因此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C正确;D、水疱能够形成,且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消失,原因是组织液与血浆及淋巴之间存在物质交换,这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D正确。 故选A。2.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来自晶体渗透压B.与组织液相比,血浆的胶体渗透压更高C.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D.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加,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答案】C【解析】【分析】1、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从而导致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多,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3、内环境是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体内细胞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维持细胞渗透压,给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及时将细胞代谢终产物运走。【详解】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其中溶质微粒的数目,即主要与晶体渗透压有关,A正确;B、与组织液相比,血浆含有更多的血浆蛋白,所以胶体渗透压更高,B正确;C、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C错误;D、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相对而言血浆渗透压较高,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加,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D正确。故选C。3.某学习小组分别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清水组和缓冲液组起对照作用 B.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C.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D.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答案】D【解析】【分析】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要注意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详解】A、本实验探究的是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所以血浆组为实验组,清水组和缓冲液组为对照组,其中清水组属于空白对照,缓冲液组属于条件准对照,A正确;B、加入HCl后,清水组的pH应该降低,所以图中清水组的结果不合理,B正确;C、从坐标曲线可以看出,当加入的HCl达到一定量后,无论是血浆组还是缓冲液组,都不能继续维持pH的相对稳定,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C正确;D、据图可知,缓冲液组的曲线比血浆组先下降,说明血浆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缓冲液组,D错误。故选D。4.中枢神经系统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宜的刺激,不一定出现反射活动B.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都是学习的过程,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通常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D.自主神经系统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答案】D【解析】【分析】外周神经系统的组成:(1)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传出神经又可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其中内脏运动神经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2)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详解】A、即使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后也不一定出现反射活动,如直接刺激神经中枢,效应器应答,没有经过完成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A正确;B、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都是动物学习的过程,都需大脑皮层的参与,B正确;C、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通常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C正确;D、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属于外周神经系统,D错误。故选D。5.当某人突然处在非常危险的环境时,其体内的激素与神经调控情况应该是()A.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B.副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C.交感神经兴奋,支气管收缩减缓空气的刺激D.副交感神经兴奋,肠胃蠕动增强以促进营养吸收应对紧张环境【答案】A【解析】【分析】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详解】A、当人体突然处在非常危险的环境时,交感神经兴奋,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有利于提高机体应对不良环境的能力,A正确;B、当人体突然处在非常危险的环境时,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处于抑制状态,B错误;C、当人体突然处在非常危险的环境时,交感神经兴奋,支气管扩张,呼吸急促,肺通气量增加,C错误;D、当人体突然处在非常危险的环境时,交感神经兴奋,胃肠的蠕动受到抑制,D错误。故选A。6.如图为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甲、乙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丙是连接在传出神经表面的电流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时的电位变化;a为神经肌肉接头,是一种特殊的突触。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电极甲刺激传出神经,骨骼肌不收缩,可以确定是a处的神经肌肉接头受损B.通过电极乙刺激骨骼肌,放置于传出神经上的电流计丙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C.通过电极甲刺激传出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不属于反射D.a处释放的神经递质会被迅速降解或回收,以免持续发挥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活动的发生需具备完整的反射弧和适宜的刺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2、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是单向的,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会被迅速灭活或移除,以免持续发挥作用。【详解】A、通过电极甲刺激传出神经,骨骼肌不收缩,可能是a处的神经-肌肉接头受损,也可能是骨骼肌细胞受损,A错误;B、通过电极乙刺激骨骼肌,神经和骨骼肌细胞之间存在突触结构,只能单向传递,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放置于传出神经上的电流计丙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B正确;C、通过电极甲刺激传出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不属于反射,因为反射活动的发生需具备完整的反射弧和适宜的刺激,而该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C正确;D、a为突触结构,a处释放到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会被迅速灭活或移除,以免持续发挥作用,D正确; 故选A。7.短期记忆与脑内海马区神经元的环状联系有关,如图表示相关结构。信息在环路中循环运行,使神经元活动的时间延长。下列有关此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共有3个突触,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B.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进入突触后膜内发挥作用C.兴奋在环路中的传递顺序是①→②→①D.图中①③②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答案】A【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的类型包括轴突-树突型和轴突-细胞体型。【详解】A、图中由三个神经元形成了三个突触,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A正确;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不进入突触后膜内,B错误;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为轴突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则图中兴奋在环路中的传递顺序是①→②→③→②,C错误;D、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的,图中缺少效应器,因此①③②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错误。故选A。8.科学家研究发现,当神经冲动传导到突触前神经元,突触前神经元在动作电位的刺激下打开电压依赖型Ca2+通道,Ca2+内流,引起了细胞内钙浓度的升高,促进神经递质通过胞吐作用向突触间隙的释放。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细胞外钙浓度是细胞内的1万倍左右。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神经元的细胞膜上应存在不同的运输Ca2+的膜蛋白 B.静息状态时,电压依赖型Ca2+通道应处于关闭状态C.在动作电位的刺激下Ca2+内流的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D.突触前膜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突触前神经元细胞膜上存在电压依赖型Ca2+通道,而内外的钙浓度差异很大,在突触前神经元的细胞膜上必然存在载体蛋白主动运输将Ca2+运出细胞。【详解】A、Ca2+经Ca2+通道进入神经元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只有主动运输才能维持细胞内外如此大的Ca2+浓度差,可见细胞膜上还有将Ca2+运出细胞的载体蛋白,A正确;B、根据题干信息“在动作电位的刺激下打开电压依赖型Ca2+通道”,由此说明,静息状态下,电压依赖型Ca2+通道应处于关闭状态,B正确;C、在动作电位的刺激下打开电压依赖型Ca2+通道,Ca2+内流的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C错误;D、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D正确。故选C。9.热射病通常由于持续暴露于高温环境引起,会出现体液丢失严重、高热、意识障碍甚至器官损伤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患者表现高热是由于持续高温,机体不能及时散热导致产热大于散热B.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可能是由于高温引起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C.患者体内位于脑干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出现障碍D.患者体液丢失造成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答案】C【解析】【分析】当局部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传递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减少,散热量也相应减少。同时,汗腺的分泌量减少,蒸发散热也随之减少。同时,机体还会主动增加产热。寒冷刺激使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后,可引起骨骼肌战栗,使产热增加。与此同时,相关神经兴奋后可促进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释放,使肝和其他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增强,增加产热。【详解】A、机体体温维持稳定是产热量=散热量,由于持续高温,机体不能及时散热导致产热大于散热,患者体温升高,A正确;B、热射病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可能是由于高温引起神经系统的损害,造成神经系统功能紊乱,B正确;C、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C错误; D、体液丢失导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造成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了对水的重吸收作用,使尿量减少,D正确·。故选C。10.在19世纪,学术界普遍认为,胃酸刺激小肠的神经,神经将兴奋传给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而沃泰默通过实验具备了提出这种刺激是化学物质的条件,但却因太相信“权威”认定,所以未进一步探究。斯他林和贝利斯先后进行了两个与促胰液素有关的研究。第一个研究是把狗的一段小肠剪下,刮下黏膜,将稀盐酸加入黏膜,磨碎,并制成提取液,将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静脉中,发现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第二个研究是把一条狗的小肠黏膜刮下来,过滤后注射给另一条狗,后者在胰腺分泌明显增加的同时,血压还骤然下降。下列推测或说法不合理的是()A.斯他林和贝利斯通过第一个研究发现了一种激素——促胰液素B.斯他林和贝利斯的第二个研究说明促胰液素具有降血压的作用C.第一个研究提取液中发挥作用的物质是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D.促胰液素的发现表明科学研究不能囿于定论,要具有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答案】B【解析】【分析】1、沃泰默通过实验发现:把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会引起胰腺分泌胰液。若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则不会引起胰液的分泌。他进而切除了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再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发现这样仍能促进胰液分泌。他对这一结果的解释是:这是一个十分顽固的反射。之所以说它顽固,是由于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2、斯他林和贝利斯通过研究发现了促胰液素的存在。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它的发现不仅使人类发现了一种新的化学物质,更重要的是,这使人们认识到,机体除了神经调节,还存在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调节的方式,就是激素调节。【详解】A、斯他林和贝利斯通过第一个研究,证明了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细胞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他们把小肠黏膜分泌的这种化学物质称作促胰液素,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A正确;B、斯他林和贝利斯的第二个研究只能说明从黏膜刮下来的物质具有降血压的作用,没有证明刮下来的物质中发挥降压效果的成分是促胰液素,B错误;C、第一个研究提取液中发挥作用物质是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可以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C正确;D、 沃泰默由于太相信“权威”认定,未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而斯他林和贝利斯却大胆质疑“权威”,发现了促胰液素,并提出激素调节。促胰液素的发现表明科学研究不能囿于定论,要具有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D正确。故选B。11.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以维持血糖平衡B.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以治疗过敏性鼻炎C.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产热增加,汗液分泌增多D.严重脱水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醛固酮分泌减少,维持血钠平衡【答案】D【解析】【分析】当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相反,当血钠含量升高时,则醛固酮的分泌量减少,其结果也是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实现的。【详解】A、饥饿时血糖浓度较低,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提高血糖水平以维持血糖平衡,A正确;B、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能够有效控制过敏性鼻炎的炎症反应和过敏反应,B正确;C、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产热增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维持体温稳定,C正确;D、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因此严重脱水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醛固酮分泌增加,维持血钠平衡,D错误。故选D。12.人体在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因口渴而大量饮水。关于此间发生的内环境变化及调节过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口渴时血浆渗透压增高、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B.饮水后血浆渗透压降低、渗透压感受器抑制、抗利尿激素增加C.出汗时体温增高、冷觉感受器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D.出汗后体温下降、热觉感受器兴奋、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答案】A【解析】【分析】1、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2、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详解】A、口渴是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的结果,此时血浆渗透压增高、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A正确;B、饮水后血浆渗透压下降、渗透压感受器被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B错误;C、出汗时,增加散热,体温保持稳定,冷觉感受器抑制,此时,由于运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较多,C错误;D、出汗后体温保持稳定、热觉感受器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D错误;故选A。13.选取同种、年龄与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若干只,实施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等分成四组,分别注射激素及生理盐水,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中注射生理盐水组为对照组B.实验结果表明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均能促进大鼠的生长C.该实验需要切除大鼠的胰腺和下丘脑以排除干扰D.实验结果表明胰岛素与生长激素共同作用的效应大于它们单独作用的效应【答案】C【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对大鼠注射不同的激素,因变量是大鼠平均体重的变化,故该探究的是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大鼠生长的影响。为避免自身产生的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实验的影响,应切除大鼠的胰腺和垂体。【详解】A、由图分析可知,该实验探究是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大鼠生长的影响,其中实施切除手术后,注射生理盐水组为对照组,其他各组为实验组,A正确;B、注射胰岛素的大鼠的体重和注射生长激素组大鼠的体重均大于注射生理盐水的大鼠的体重,说明胰岛素和生长激素都具有促进大鼠生长的作用,B正确;C、为避免自身产生的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实验的影响,应切除大鼠的胰腺和垂体,C错误;D、据图可知,注射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的大鼠的体重大于注射生长激素的大鼠的体重,也大于注射胰岛素的大鼠的体重,说明胰岛素与生长激素共同作用的效应大于它们单独作用之和,D正确。故选C。14.高等动物性腺分泌活动的调节机制与甲状腺分泌的调节机制相类似,其过程如下图所示,图中①②③代表有关激素,I、Ⅱ代表相关生理作用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析图示可知激素③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B.激素③一经靶细胞接受起作用后就被灭活C.①②③只能定向运输并作用于相关受体的细胞D.I、Ⅱ过程体现了激素③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答案】C【解析】【分析】下丘脑通过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则可以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并合成和释放性激素。在正常情况下,性激素要维持在一定浓度内,不能持续升高当性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从而使性激素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这就是反馈调节。【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激素③的分泌既存在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也存在负反馈调节,A正确;B、激素一与靶细胞结合后就会被灭活,B正确;C、①②③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定向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C错误;D、I、Ⅱ过程体现了激素③可以负反馈调节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D正确。 故选C。15.过敏体质者会比普通人更容易发生一些常见的过敏症状。过敏体质者容易对常见过敏原产生过敏反应,如花粉﹑柳絮和粉尘等。过敏反应发生的部分机制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抗体与过敏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B.许多过敏反应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C.组胺等可能使毛细血管舒张,导致过敏者出现皮肤红肿等症状D.机体初次接触花粉、柳絮和粉尘等过敏原引起的过敏反应较弱【答案】D【解析】【分析】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这样的免疫反应称为过敏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叫作过敏原,有些人在接触过敏原时,在过敏原的刺激下,B细胞会活化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如肥大细胞)的表面,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这些细胞释放出组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最终导致过敏者出现皮肤红肿、发疹、流涕、打喷嚏、哮喘、呼吸困难等。【详解】A、抗体具有专一性,过敏原属于抗原,抗体只能识别并结合特定的过敏原,A正确;B、许多过敏反应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同样的抗原对于一部分人是过敏原,对于另外一些人不是过敏原,B正确;C、组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最终导致过敏者出现皮肤红肿、发疹、流涕、打喷嚏、哮喘、呼吸困难等,C正确;D、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这样的免疫反应称为过敏反应,初次接触过敏原不会发生过敏反应,D错误。故选D。16.下图表示巨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并呈递抗原的过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细胞①只能特异性识别、吞噬特定的细菌B.图中a能被浆细胞特异性识别C.图中②可能是辅助性T细胞D.MHC-Ⅱ分子需要经过高尔基体的合成、加工和运输【答案】C【解析】【分析】图中①表示巨噬细胞,该细胞能对抗原进行摄取、处理和加工,并将抗原呈递到细胞表面,而后与图中的②辅助性T细胞识别,进而引起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为激活B淋巴细胞创造条件。【详解】A、图中细胞①为巨噬细胞,巨噬细胞能识别抗原,并对抗原进行处理、加工,但巨噬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所以不能特异性识别、吞噬特定的细菌,A错误;B、图中a是巨噬细胞摄取、加工的抗原,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所以a不能被浆细胞特异性识别,B错误;C、细胞①(巨噬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抗原呈递细胞可以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所以图中细胞②可能是辅助性T细胞,C正确;D、MHC-Ⅱ分子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包装和运输,该过程需要消耗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D错误。故选C。17.人乳头瘤病毒(HPV)为DNA病毒,分低危型和高危型,子宫颈癌主要由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所致,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宫颈癌疫苗可以防止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机体产生的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并直接使其降解B.免疫系统消灭侵入机体的HPV的过程表明免疫系统具有免疫监视的功能 C.消灭侵入人体的HPV,需要B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参与D.宫颈癌疫苗属于抗体,能够很好的预防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答案】C【解析】【分析】免疫系统的功能:①免疫防御:这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如人体三道防线。②免疫自稳: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③免疫监视: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详解】A、机体产生的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使病毒失去繁殖以及对人体细胞黏附的功能,并不能直接降解病毒,A错误;B、免疫监视是针对体内癌变的细胞等,免疫系统对侵入机体的HPV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B错误;C、免疫细胞包括B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吞噬细胞,HPV进入人体,会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需要B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吞噬细胞等细胞的参与,C正确;D、宫颈癌疫苗属于抗原,D错误。故选C。18.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结合图示(图中A、B、C、D表示器官或细胞;①②③表示物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③分泌过程既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又体现了反馈调节B.图中器官A是机体内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C.细胞C可产生抗体,其原因是细胞C识别抗原后迅速增殖分化D.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原因是细胞D活性下降使细胞因子的分泌减少,影响了特异性免疫 【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可知:A为下丘脑,B为甲状腺,C为浆细胞,D为辅助性T细胞,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③表示甲状腺激素。【详解】A、图中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②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③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反过来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功能体现了激素的负反馈调节,A正确;B、A为下丘脑,下丘脑的内分泌细胞参与体液调节,神经部分参与神经调节,是体内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B正确;C、C为浆细胞,其来源于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的增殖分化,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也不具有分裂和分化的能力,C错误;D、由图可知,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原因是辅助性T细胞活性下降使细胞因子的分泌减少,影响了特异性免疫,D正确。故选C。19.植物生长过程中既受环境影响,还受多种激素调节,各激素之间相互协调,共同作用。下列与植物激素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促进植物某一器官生长的某浓度的生长素可能会抑制该植物另一器官的生长B.植物体内一种激素浓度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另一种激素浓度的变化C.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而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二者在促进细胞分裂完成中表现出的效应相抗衡D.植物顶端优势的形成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运输方式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1、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2、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某种激素的含量会发生变化;同时,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共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详解】A、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因此促进某植物某一器官生长的某浓度的生长素可能会抑制该植物另一器官的生长,A正确;B、植物体内一种激素浓度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另一种激素浓度的变化,如当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B正确; C、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而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二者协调促进细胞分裂的完成,表现出协同作用,C错误;D、植物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逐渐向下运输至侧芽,枝条上部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较高,侧芽的发育受到抑制,顶芽浓度低,生长较快,植株因而表现出顶端优势。所以植物顶端优势的形成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运输方式有关,D正确。故选C。20.在生产实践中,植物生长调节剂通常不能被应用于()A.水果催熟B.农田间除去某些种类的杂草C.改变植物的基因型D.延长植物种子的储藏期【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如生长素类似物就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用乙烯利催熟、用生长素类似物培育无籽果实等。【详解】A、乙烯利可应用于水果催熟,A正确;B、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所以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除去农田间某些双子叶杂草,B正确;C、植物生长调节剂能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但不能改变植物的基因型,C错误;D、青鲜素可以延长马铃薯、大蒜、洋葱储藏期,D正确。故选C。【点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识记五大类植物激素的功能,明确植物激素只能调节生命活动,不能改变生物的遗传物质;掌握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1.光敏色素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改变B.光敏色素可以将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C.光敏色素与光合色素主要吸收光谱相同D.光敏色素与光合色素分布的位置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在自然界中,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衰老等都会受到光的调控。植物的向光性生长,实际上也是植物对光刺激的反应。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详解】A、受到光照射,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改变,以传递信息,A正确;B、光敏色素只能接受信息,不能将光能转化成活跃的化学能,B错误;C、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外光,光合色素只能吸收可见光,C错误;D、光敏色素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二者的分布位置不同,D错误。故选A。22.调查法是生态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下列关于调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适量上清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记名计算法常用于个体较小、种群数量较多的物种C.样方法和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均可用于调查农田中小动物的种群密度D.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可用标记重捕法精确统计种群密度【答案】C【解析】【分析】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记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详解】A、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稀释的菌悬液中吸取样液,通过血细胞计数板统计酵母菌的数量,A错误;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记名计算法常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B错误;C、样方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小动物,黑光灯诱捕的方法适用于容易被光吸引的小动物,C正确;D、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可用标记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D错误。故选C。23.秦岭国家植物园蝴蝶共有5科76属134种,随着植被丰富度的增加,蝴蝶多样性指数上升。下列有关某蝴蝶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蝴蝶的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B.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蝴蝶种群,将来种群数量一定会增多C.该地区某蝴蝶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与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无关D.蝴蝶的种群数量可能会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发生重大变化【答案】B【解析】 【分析】种群密度的直接影响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详解】A、蝴蝶的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A正确;B、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蝴蝶种群,将来种群数量不一定会增多,还有考虑迁入、迁出率等其他因素的影响,B错误;C、环境容纳量是指在有限的环境资源条件下,能够达到的最大种群密度,受环境资源影响,与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无关,C正确;D、蝴蝶的种群数量可能会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发生重大变化,D正确。故选B。24.科研人员对某草原一种野生动物的种群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野生动物的种群增长曲线为“J”型B.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固定不变的C.将种群密度始终控制在D点值,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D.保护濒危野生生物的根本措施是提高环境容纳量,如建立自然保护区【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中曲线,B点之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在增大,说明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增大,种群数量增长速度加快;B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说明此时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种群数量增长最快;BD段,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但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在减小,说明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减小,种群数量增长速度减慢。D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此时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不再增长,达到最大值,即K值。【详解】A、种群的增长速率=出生率-死亡率,图示曲线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说明种群呈“S”型(形)增长,A错误;B、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一定环境条件下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K值上下波动,B错误; C、要合理地利用该动物资源,应将该种群的密度控制在B点时的水平,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恢复比较快,C错误;D、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一定环境条件下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保护濒危野生生物的根本措施是提高环境容纳量,如建立自然保护区,D正确。故选D。25.在华南某地的防护林中,适度砍伐成树有利于林下植物丰富度增加,阳生植物增多。受到重度干扰的防护林,比自然林更容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防护林中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而无水平结构B.砍伐成树降低了种内斗争有利于植物丰富度增加C.受到重度干扰的防护林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增强D.人工干扰可能会改变防护林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答案】D【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为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详解】A、防护林中不同生物的生存具有空间特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错误;B、砍伐成树有助于林下植物的生长,主要是影响了林下植物和树的竞争关系,砍伐树后,林下植物接受的光照强度增强,更有利于林下阳生植物的生长,所以阳生植物会增多,有利于植物丰富度增加,B错误;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对生态系统重度干扰会适得其反,重度干扰会降低防护林的物种多样性,使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C错误;D、适度的人工干扰可以增加防护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因此适度人工干扰可以加速群落演替和速度,D正确。故选D。26.我国北方某地区实施退耕还林三年后,对该地区蜘蛛类群的研究表明,地面蜘蛛丰富度增加,但原来分布于农田的蜘蛛种类部分消失了。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退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B.部分农田蜘蛛消失说明退耕还林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C.退耕还林后群落总体上朝着物种增多、结构复杂的方向演替D.蜘蛛类群的变化说明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组成是动态变化的【答案】B【解析】 【分析】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2、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乔木。【详解】A、退耕农田还存在土壤等基本条件,因此退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A正确;BC、退耕还林后,该处的次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乔木,演替过程中,个别原有的物种可能消失(部分农田蜘蛛消失),但群落总体朝着物种增多(地面蜘蛛丰富度增加)、结构复杂的方向演替,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B错误,C正确;D、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该地区地面蜘蛛丰富度增加,但原来分布于农田的蜘蛛种类部分消失了,说明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组成是动态变化的,D正确。故选B。27.生物群落内的生物是与所处环境相适应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乔木冬季落叶夏季形成郁闭林冠,季相变化明显B.荒漠生物群落中的仙人掌在夜间气孔开放吸收CO2,有助于减少水分散失C.草原生物群落中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可以抵抗干旱D.森林生物群落中的阴生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体积小数量多,适合弱光生存【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的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群落中的生物也都有适应其环境的特征。【详解】A、温带落叶阔叶林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其分布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乔木夏季枝叶茂密,呈绿色,形成郁闭林冠,冬季则树叶枯落,A正确;B、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仙人掌在白天气孔关闭、夜间气孔开放吸收CO2,有助于减少水分散失,B正确;C、在草原生物群落中,各种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草原上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旱,C正确;D、森林生物群落中阴生植物的茎细长,叶薄,细胞壁薄,机械组织不发达,但叶绿体颗粒大、呈深绿色,因此,这类植物适应在弱光条件下生存,D错误。 故选D。28.无为市稻-蟹共生农田是一种高效的立体生态农业,河蟹能除去稻田中的害虫、杂草,还能松动田泥,稻田能为河蟹提供饵料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河蟹和水稻之间属于互利共生关系B.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更强C.稻田高矮不一的水稻提高了光能利用率,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该模式能调整能量流动关系,加快了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答案】B【解析】【分析】1、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垂直结构是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2、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3、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作群落演替。【详解】A、水稻、稻田中的害虫和河蟹构成一条食物链,它们之间是捕食关系,水稻和河蟹之间互惠互利,属于种间互助,但不属于互利共生关系,A错误;B、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强,B正确;C、群落的垂直结构指不同种群个体在垂直方向上明显分层的现象,稻田高矮不一的水稻属于同一种群,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D、该模式能调整能量流动关系,加快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利用,但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能循环,D错误。故选B。29.研究发现,雄虫和雌虫释放的性外激素可以协同调节该种昆虫的两性行为。下列有关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昆虫释放的性外激素属于一种物理信息B.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虫来防治农业害虫属于生物防治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是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而发挥其作用D.该研究可证明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答案】B【解析】 【分析】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A、昆虫释放的性外激素属于一种化学信息,A错误;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利用了生物学原理,属于生物防治,B正确;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不都是由生物发出的,还可以由环境发出,C错误;D、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该过程发生在同种生物内部,可证明信息传递对种群繁衍具有调节作用,D错误。故选B。30.下列关于生物富集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富集会使有害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高于环境中的浓度B.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而生物富集现象不具有全球性C.在生物体内积蓄的有害物质可能是难降解的化合物D.生物富集可使有害物质浓度沿食物链递增【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这些难以降解的化合物可被植物吸收,然后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会积累在食物链的顶端。【详解】AD、生物富集可能会使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导致其在生物体内的浓度高于环境中的浓度,AD正确;B、物质循环和生物富集现象都涉及到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都具有全球性,B错误;C、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故在生物体内积蓄的有害物质可能是难降解的化合物,C正确。故选B。31.脑脊液充满于各脑室和脊髓的中央管内,主要由脑室的脉络丛上皮细胞分泌形成。它向脑细胞供应一定的营养,并带走脑组织的代谢产物,调节着中枢神经系统的酸碱平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脑脊液可能含有葡萄糖、氨基酸和激素等物质B.脑细胞通过脑脊液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C.大脑深度思考时细胞呼吸释放的CO2不会使脑脊液pH明显降低D.脑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依赖于脑脊液,也参与脑脊液的形成与维持【答案】B 【解析】【分析】内环境指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以区别于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因为人体摄入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氧气,必须通过细胞外液才能进入细胞,而细胞的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也都是先排送到细胞外液中,最后排出体外。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等。【详解】A、脑脊液是脑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属于细胞外液,属于组织液,其中可能含有葡萄糖、氨基酸和激素等物质,A正确;B、脑脊液是脑细胞和脊髓中的神经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脑细胞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错误;C、大脑深度思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不会使脑脊液pH明显降低,因为其中含有缓冲物质,C正确;D、脑脊液向脑细胞供应一定的营养,并带走脑组织的代谢产物,脑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依赖于脑脊液,也参与脑脊液的形成与维持,D正确。故选B。32.已知一个神经细胞在小白鼠体内生活在组织液中,其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剁激而友生的一伙动作电L如图甲所示。将这一完整的神经细胞分离并置于某溶液E中(溶液中的成分能确保神经元正常生活),其静息电位和因同一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电位变化可能如乙、丙、丁图所示。只考虑K+、Na+两种离子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组织液中K+浓度比细胞内的高,Na+浓度比细胞内的低B.乙图:E液中Na+、K+两种离子的浓度都比组织液中的高C.丙图:E液中K+浓度与组织液相同,Na+浓度比组织液中的低D.丁图:E液中K+浓度比组织液高,Na+浓度与组织液中的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胞外K+浓度升高→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K+浓度降低→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胞外Na+浓度升高→动作电位峰值升高,Na+浓度降低→动作电位峰值降低。【详解】A、静息电位是K+外流形成的内负外正,一般情况下,规定膜外电位为零,则膜内电位为负值,甲图的静息电位为-70,说明K+外流形成的内负外正,细胞内K+浓度比组织液中高,动作电位是Na+ 内流造成内正外负,为正值,甲图的动作电位为+50,说明组织液中Na+浓度比细胞内高,Na+内流形成了动作电位,A错误;B、乙图中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比甲图的高,静息电位和甲图相同,说明溶液中进入神经细胞的钠离子多,即E液中Na+浓度更高,但是E液中K+的浓度和组织液中一样,B错误;C、丙图中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比甲图的低,说明溶液中进入神经细胞的钠离子少,即E液中Na+浓度更低,丙图中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与甲图中的相同,说明E液K+浓度与组织液相同,C正确;D、丁图中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与甲图中的低,说明神经细胞外流的钾离子更多,即E液K+浓度更低,甲和丁图的动作电位相同,说明丁图Na+浓度与组织液相同,D错误。故选C。33.垂体被称为“内分泌王国”,包括垂体前叶、垂体中间叶和垂体后叶三部分。垂体前叶又称为“腺垂体”,能合成多种激素;垂体后叶又称为“脑垂体”,它本身并不合成激素,主要储存和释放由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运送到其内的激素。以下关于垂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储存在垂体后叶中B.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引起体温调节紊乱C.抗利尿激素由垂体后叶释放到内环境中并作用于集合管等靶器官D.下丘脑与垂体功能上的联系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联系的重要环节【答案】A【解析】【分析】1、垂体能接受下丘脑分泌的激素的调节,从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分别调节相应的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垂体还能分泌生长激素,调节生长发育等。2、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寒冷时,下丘脑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详解】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并释放,作用于垂体前叶,促进垂体前叶合成并释放促甲状腺激素,A错误;B、垂体前叶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够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促进机体产热,在体温调节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因此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引起体温调节紊乱,B正确;C、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运送到垂体后叶储存,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垂体后叶会释放抗利尿激素到内环境中,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等靶器官,促进水分的重吸收,C正确; D、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调控垂体分泌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参与体温调节;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是通过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参与水平衡的调节,这些说明下丘脑与垂体功能上的联系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联系的重要环节,D正确。故选A。34.下图为抗利尿激素(ADH)调节肾小管管壁细胞对水分重吸收的机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B.ADH可促进囊泡转运,增加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C.ADH受体不敏感或受损时,可引起人体尿量减少D.血浆渗透压下降时,下丘脑合成的ADH量减少【答案】C【解析】【分析】当人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会受到刺激,这个刺激一方面传至大脑皮层,通过产生渴觉来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另一方面促使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详解】A、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不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B、据图可知,ADH与受体结合,可促进囊泡转运,增加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B正确;C、抗利尿激素(ADH)促进肾小管管壁细胞对水分重吸收,ADH受体不敏感或受损时,可引起人体尿量增大,C错误;D、血浆渗透压下降时,下丘脑合成的ADH量减少,减少肾小管管壁细胞对水分重吸收,从而升高血浆渗透压,D正确。故选C。35.免疫检查点是指在免疫细胞中表达的能调节免疫激活程度的一系列分子。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1是典型的免疫检查点,它既可以抑制免疫细胞的过度激活,又可以通过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结合不对该细胞触发免疫反应。癌细胞会通过过量表达PD-L1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免疫检查点可以防止因免疫细胞过度激活而引发自身免疫病B.过度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会引起过强的免疫反应C.人工合成PD-1抗体可用于治疗癌症D.若敲除癌细胞中PD-L1基因,癌细胞可逃避T细胞识别,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一旦结合,T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肿瘤细胞可通过过量表达PD-L1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基于此,科学家使用PD-1或PD-L1抗体来阻断这一信号通路,从而使T细胞能有效对付癌细胞。但过度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可能会引起过强的免疫反应。【详解】A、由题中信息可知免疫检查点可以抑制免疫细胞的过度激活,由此可知免疫检查点可以防止因免疫细胞过度激活而引发的自身免疫病,A正确;B、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1是典型的免疫检查点,可以通过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结合不对该细胞触发免疫反应,若过度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会导致T细胞过度活化,引起过强的免疫反应,B正确;C、癌细胞会通过过量表达PD-L1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人工合成PD-1抗体可以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阻断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1和癌细胞上的PD-L1结合这一信号通路,使活化的T细胞能识别并裂解癌细胞,可用于治疗癌症,C正确;D、若敲除癌细胞中PD-L1基因,癌细胞无法表达PD-L1,活化的T细胞可以识别癌细胞,使癌细胞无法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D错误。故选D。36.油菜素内酯被称为第六类植物激素,其能促进芽、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盐胁迫会抑制玉米种子的萌发,科学家为此研究了油菜素内酯对盐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其中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第2-6组是在180mmo1·L-1的NaCl胁迫下进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油菜素内酯与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具有协同作用B.由图可知,油菜素内酯可以缓解盐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C.影响玉米生命活动的环境条件除了盐胁迫外,还有光照、温度等D.由图2-6组可知,油菜素内酯的作用表现出低浓度促进发芽,高浓度抑制发芽【答案】D【解析】【分析】赤霉素的合成部位为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主要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主要作用: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芽的分化、侧枝发育、叶绿素合成。【详解】A、油菜素内酯能促进芽、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的分裂,赤霉素也能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所以油菜素内酯与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具有协同作用,A正确;B、与第2组相比,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处理后,种子发芽率提高,但小于第1组,说明油菜素内酯可以缓解盐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但不能使其恢复至正常水平,B正确;C、由题干信息可知盐胁迫会抑制玉米种子的萌发,此外,玉米的生长发育是还受环境因素调节,如温度、光照、重力等也会影响玉米的生长,C正确;D、由图2-6组可知,3-6组种子发芽率均高于第2组,因此油菜素内酯的作用只表现了促进作用,未体现高浓度抑制发芽,D错误。故选D。37.如图表示某动物种群迁入某环境后Nt/N0随时间的变化情况(N0表示种群起始个体数量,Nt表示第t年个体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0~6年种群数量先下降后上升B.种群数量维持在a/2可获得最大持续产量C.15年后种群自然增长率不变,出现类似指数增长D.该种群在第0年和第6年的年龄结构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1、“J”形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2、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生率相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而形成“S”型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3、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详解】A、前3年Nt/N0逐年减小种群数量下降,第3年开始到15年,种群数量逐年增加,A正确;B、a/2是一个比值,不是种群数量,B错误;C、15年后种群数量不变,不会出现类似指数增长,自然增长率为0,C错误;D、0年后种群数量下降,年龄结构可能是衰退型,第6年后种群数量增长,年龄结构可能是增长型,D错误。故选A。38.基础生态位是指在没有种间竞争前提下,一个物种所能占有的生态位。实际生态位是指有别的物种存在时的生态位。生态位的大小可用生态位宽度表示,下图为三个物种在不同资源状态下的生态位宽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际生态位中存在种间竞争B.基础生态位大于实际生态位C.当可利用资源减少时生态位的宽度增加D.窄生态位时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强度大于宽生态位【答案】D【解析】【分析】1、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再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2、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详解】A、实际生态位是指有别的物种存在时的生态位,两种或多种物种之间会竞争资源或空间,因此存在种间竞争,A正确;B、实际生态位存在物种之间关于资源和空间的竞争,基础生态位没有种间竞争,因此基础生态位宽度大于实际生态位,B正确;C、当可利用资源减少时生态位的宽度增加,因为资源减少导致不同生物需要重新寻找新的生存空间,C正确;D、窄生态位的种内竞争强度大于宽生态位,种间竞争强度小于宽生态位,窄生态位种内竞争强度大,种间竞争强度小,宽生态位相反,D错误。故选D。39.下图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00J/(cm2·a)B.第二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20J/(cm2·a)C.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有50%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了D.无法计算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可知:图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摄入的能量;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E表示粪便中的能量。【详解】A、据图可知,该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摄入量-粪便量,即100-20=80J/(cm2·a),A错误;B、流向分解者的20J/(cm2·a)属于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二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应包括遗体残骸中的能量等,B错误;C、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80J/(cm2·a),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是50J/(cm2·a),则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有50/80=62.5%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了,C错误;D、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从图中不能确定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多少,因此不能计算出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D正确。故选D。40.如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组成了生物群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丙是物质循环中连接非生物环境和群落的关键成分B.信息在甲、乙、丙、丁及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都是双向的C.甲、乙、丙、丁的生物种类越多,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强D.图中缺少两个箭头,分别是“无机环境→丁”以及“甲→丙”【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可以判断丁是生产者,甲和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但图中缺少无机环境→丁的光合作用过程和甲→丙的分解作用过程。【详解】A、据图分析,丁是生产者,甲和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物质循环中连接非生物环境和群落的关键成分,A错误;B、丁是生产者,甲和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生物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通常是双向的,也可能是单向的,如植物开花需要无机自然界发出的光、热等就属于单向传递,B错误;C、甲、乙、丙、丁的生物种类越多,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C错误;D、图中缺少无机环境→丁的光合作用过程和甲→丙的分解作用过程,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41.川渝人热衷于辣椒,尤其是各种美食更是辣到极致。科学研究发现辣椒中存在辣椒素,辣根素受体TRPVI是感觉神经末梢上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蛋白,辣椒素和43℃以上的高温等刺激可将其激活,并打开其通道,激活机理如图甲,结合图甲、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辣椒素与TRPVI结合引起感觉神经末梢上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打开,Na内流导致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变为_______,从而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纤维传至神经纤维末梢,引起谷氨酸(一种神经递质)以_______的方式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经一系列神经传导过程,最终在_______产生痛觉,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2)科研团队研制了TRPVI受体靶点镇痛药,据图乙分析其原理,该药与TRPVI受体结合后引起Ca2+通道____________,进而抑制______________以阻断痛觉信号传递。【答案】(1)①.外负内正②.胞吐③.大脑皮层④.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2)①.关闭②.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①)【解析】【分析】题意分析,辣椒素受体TRPVI是感觉神经末梢上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蛋白,辣椒素和43℃以上的高温等刺激可将其激活,并打开其通道,促进钙离子和钠离子进入细胞;乙图中,Ca2+进入神经细胞内,会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进而使兴奋传递过程加强,即辣椒素和高温刺激会加强痛觉的产生。【小问1详解】Na+内流会形成动作电位,从而使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变为外负内正,从而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纤维传至神经纤维末梢,引起储存在突触小泡内的谷氨酸(一种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最终在大脑皮层产生痛觉;兴奋传递过程中,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小问2详解】由图乙可知,Ca2+进入神经细胞内,会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镇痛药物与TRPV1受体结合后引起Ca2+通道关闭,从而抑制Ca2+内流,进而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以阻断痛觉信号的传递,起到止痛效果。42.研究发现,运动会诱导细胞产生一种叫鸢尾素的激素,该激素作用于皮下脂肪,可加快脂肪细胞内葡萄糖和脂肪的氧化分解,还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敏感性高低与PI3K的含量呈正相关)。回答下列问题:(1)鸢尾素与其它动物激素在调节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___。(答出2个特点即可)。(2)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在肝和骨骼肌细胞内合成___储存起来。(3)Ⅱ型糖尿病是由于靶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导致血糖浓度过高。研究又发现,青砖茶水提取物能促进Ⅱ型糖尿病患者分泌鸢尾素且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病情。科研人员通过以下实验进行验证。①实验步骤a、取生长状况相同的Ⅱ 型糖尿病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另取若干只正常小鼠,编号为丙组;b、给甲组灌胃适量的青砖茶水提取物,乙组、丙组分别灌胃等量蒸馏水;c、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三组小鼠的___含量。②预期实验结果:___。【答案】42.通过体液进行运输;作用与靶器官靶细胞;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微量和高效43.肝糖原和肌糖原44.①.鸢尾素和PI3K②.甲组的鸢尾素含量和PI3K的含量高于乙组,但低于丙组【解析】【分析】动物激素作用特点是:都要通过体液运输;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发挥作用后均被灭活。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小问1详解】动物激素与其它动物激素在调节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通过体液进行运输;作用与靶器官靶细胞;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微量和高效。【小问2详解】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在肝和骨骼肌细胞内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储存起来。【小问3详解】本实验是研究青砖茶水提取物能促进Ⅱ型糖尿病患者分泌鸢尾素且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病情,自变量为青砖茶水提取物添加与否,因变量为检测鸢尾素和PI3K含量。所以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三组小鼠的鸢尾素和PI3K含量。青砖茶水提取物能促进Ⅱ型糖尿病患者分泌鸢尾素且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缓解患者病情,因此预期实验结果为:甲组的鸢尾素含量和PI3K的含量高于乙组,但低于丙组。43.春天,种子发出的嫩芽能以柔克刚破土而出,让人惊叹生命的力量,嫩芽顶端的弯勾是其成功出土的关键所在。研究发现顶勾的发育形成机制与生长素浓度有关,当双子叶植物出土后,顶勾打开。顶勾及顶勾两侧细胞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生长素的分布受重力影响,顶勾的形成过程中生长素发生了___运输,导致下胚轴顶端外侧与内侧生长素分布不均,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因此形成顶勾。 (2)“酸性生长假说”认为,生长素与___结合后,细胞膜上的质子泵(H+—ATP酶)被活化,质子泵通过___运输把细胞质中的质子排出,使细胞壁酸化,细胞吸水体积增大。也有人提出顶勾形成是生长素通过影响乙烯含量进行调控的,可选择___(填“乙烯不敏感型突变株”或“乙烯合成缺陷型突变株”)作为材料进行研究。(3)双子叶种子萌发形成的顶勾的意义是___。【答案】43.横向44.①.特异性受体②.主动③.乙烯合成缺陷型突变株45.是一种对土壤环境的适应(对抗土壤压力使幼苗破土而出,并且避免子叶及顶端分生组织受到损伤)【解析】【分析】1、生长素类通常是通过促进细胞的伸长来促进植物生长的,在生产上的应用有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等。2、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为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小问1详解】顶勾的形成过程中生长素发生了横向运输,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内侧生长素浓度更高,生长受到抑制,从而形成顶勾。【小问2详解】“酸性生长假说”认为,生长素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细胞膜上的质子泵被活化,质子泵通过主动运输把细胞质中的质子逆浓度排出,使细胞壁酸化,细胞吸水体积增大。也有人提出顶勾形成是生长素通过影响乙烯含量进行调控的,由于是乙烯的含量影响,可选择乙烯合成缺陷型突变株作为材料。【小问3详解】种子萌发后,形成的顶勾能保护子叶和顶端分生组织在破土过程中不受土壤机械力的破坏,是一种对土壤环境的适应。44.在丝瓜的生态系统中,丝瓜与两种昆虫构成一条食物链。下图为某年度调查中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生态系统中,除了丝瓜和昆虫所代表的两种成分外,还含有另外两种成分,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2)据图可知,在丝瓜与两种昆虫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昆虫____处于第二营养级,其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分别是_________。(3)为了防治某种植食性害虫丙,农业技术人员使用性引诱剂Y诱杀丙的雄性个体,从而破坏丙种群的_____,导致____降低,从而减轻丙的危害。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析,防治害虫的目的是________。【答案】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②.甲③.通过昆虫甲的遗体残骸流向分解者;通过乙的粪便流向分解④.性别比例⑤.种群密度(出生率)⑥.合理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解析】【分析】1、分析题图:该图表示的是某年度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自变量是时间,因变量是种群数数量的变化。2、由图可见:图中甲、乙曲线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其中甲先到达波峰,表示被捕食者,乙为捕食者,所以丝瓜、昆虫甲、昆虫乙构成一条食物链:丝瓜→昆虫甲→昆虫乙。【详解】(1)丝瓜和昆虫分别代表生产者和消费者,生态系统中,除了这两种成分外,还含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分解者。(2)由分析可知:丝瓜与两种昆虫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昆虫甲处于第二营养级,昆虫甲同化的能量其中一部分通过自身的遗体残骸传给分解者,还有部分被昆虫乙捕食后通过粪便传递给分解者。(3)性引诱剂Y传递给害虫丙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使用性引诱剂Y可以诱杀丙的雄性个体,从而破坏丙种群的性别比例,导致种群密度降低,从而减轻丙的危害。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析,防治害虫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点睛】本题依托曲线为载体,考生生物的种间关系、识记能量流动的过程等相关知识,重点在考查考生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易错点是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包括粪便中的能量,难度一般。45.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位于芜湖市城东的大阳垾湿地公园是全市首个湿地公园,总面积87.3公顷,湿地面积48公顷,一期苗木多达300余种,珍稀鸟类上百种。这里水草葳蕤,水鸟翩翩,湿地风貌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湿地公园随处可见水鸟嬉戏,使人联想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诗中“关关”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该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2)研究人员对该湿地中某食物链(甲→乙→丙)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单位为×103J/hm2·a),结果如下表。丙摄入的能量中,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是___×103J/hm2·a 。丙的种群数量明显小于甲和乙,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甲乙丙固定的能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245001057571.58.445.54.38(3)湿地具有抵抗外界干扰保持原状的能力,这种能力被称为生态系统的___能力。湿地具有较为丰富的鱼类资源,同时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价值。人类对湿地的保护使野生动物种类增加,不仅丰富了物种多样性,同时也丰富了___多样性。【答案】45.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46.①.1.12②.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丙的营养级最高,获得的能量最少,种群数量少47.①.自我调节②.直接和间接③.遗传(或基因)【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总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某一营养级的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其中同化量中有一部分用于其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另一部分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小问1详解】诗中“关关”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该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小问2详解】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中有一部分用于其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另一部分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带入表中的数据,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同化量5.5-呼吸量4.38=1.12。丙的种群数量明显小于甲和乙,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是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丙的营养级最高,获得的能量最少,种群数量少。【小问3详解】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这种能力被称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间接、潜在价值。湿地具有较为丰富的鱼类资源,体现的直接价值,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人类对湿地的保护使野生动物种类增加,不仅丰富了物种多样性,同时也丰富了遗传多样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