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26580

大小:1.51 MB

页数:19页

时间:2024-09-03

上传者:老李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2024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芜湖市中学教学质量监控历史试题本试题卷共6页,27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考场/座位号、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将形码横贴在答题卷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合题目要求。)1.某同学在研究“夏朝标志着早期国家诞生”这一课题时,使用了《左传》等文献史料。目前,在研究该课题中,他还可以使用的史料是()A.良渚遗址古城墙B.甲骨文的记载C.二里头遗址资料D.何尊及其铭文2.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经济水平B.政治制度C.阶级斗争D.文化形态3.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文化繁荣,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主张“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的派别是()A.法家B.儒家C.墨家D.道家4.“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以下对该史料解读较为合理的是()A.描述的是“贞观之治”的局面B.源自于施政方针的重大调整C.得益于“郡国并行”制推行D.汉武帝的建树为之奠定基础5.南北朝时期,江浙的太湖流域、江西鄱阳湖流域、湖南洞庭湖流域和浙江东部的会稽地区,成为著名的产粮区。这表明() A.经济重心实现南移B.南方地区得到开发C.南北经济趋于平衡D.江南农业发展鼎盛6.“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C.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D.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7.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在唐中后期发生了重要变化。下列史料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B.“上于是约法省禁,什五而税一”C.“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D.“机户出资,织工出力”8.宋代之前,无地农民依附于门阀世族,世代都为主家奴婢。入宋以后,无地农民通常“明立要契”,租种地主的土地,每年收割完毕后可自由退佃。这一变化反映了宋代()A.人身依附关系松弛B.市民阶层兴起C.契约缔结程序严格D.奴婢制度根除9.“宋朝陶瓷整体色调沉静和谐、含蓄典雅,实质上是利用色彩心理学在伦理道德上进行规范限制,促进人格与境界的提升”。该观点认为宋朝陶瓷制作()A.洋溢着社会生活情趣B.受到了理学思想影响C.体现了经世致用倾向D.推动了艺术的世俗化10.1127年,金攻占河北、河东地区后,“以辽、宋之制不同,诏南北各因其素所习之业取士,号为南北选”。这说明金朝()A.沿用了南北面官制B.保留女真民族特色C实行因俗而治政策D.照搬汉族典章制度11.下图是中国古代某朝代行政区域示意图(局部),该朝代对吐蕃地区进行管理的机构是A.宣政院B.中书省C.理藩院D.都护府12.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笔记,横线上应填入的内容是() 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概况:访问亚非诸国,远及红海沿岸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促进中外交流,加重财政负担B.积极开拓市场,积累巨额财富C.密切各地联系,世界成为整体D.对外殖民扩张,加剧各地矛盾13.明朝宦官汪直统领西厂,每次出行,随从甚众。前呼后应、遮街塞巷,朝中公卿大臣遇之皆避其道,以至“今人但知汪直太监也”。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内阁议政功能开始丧失B.皇帝权力日渐衰落C.中央运行机制发生异化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14.1757年,新疆大小和卓兄弟集众数十万叛乱,举兵反对清朝中央政府。叛乱被平定后,清朝为更有效管理新疆军政事务,在此设立了()A.伊犁将军B.西域都护府C.安西都护府D.驻藏大臣15.遭逢“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晚清一批读书人逐渐认识到,唯有实行变法才能救亡图存。维新思想很快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以下属于这一政治运动理论依据的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变者天下之公理也”C.“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16.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预示着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从“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这说明辛亥革命()A.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B.实现了社会转型的目标C.促成了社会性质转变D.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务17.民国初年,婚礼礼堂正中一般高悬五色旗;迎娶时,既有用红缎双喜字绣片装饰的花马车,也有车内扎了花红彩子和纸花的汽车;婚礼之后,一般要摄影留念。这表明()A.时代变迁冲击旧式婚俗B.传统婚俗礼仪被民众抛弃C.政府主导婚礼习俗变迁D.西式婚礼受到民众的追捧18.傅斯年说:“中国人从发现世界以后,这觉悟是一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材料中“文化的觉悟”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国民革命19.1928年秋天,井冈山根据地粮食普遍获得大丰收,宁冈全县粮食总产量比1927年增产20%,永新、莲花、遂川等地也出现了空前的好收成。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 A.农村生产力提高B.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C.红色政权的建立D.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20.1938年,武汉会战打响,国共两党提出“保卫大武汉”的口号。全国音乐界积极响应,创作抗日歌曲,参与救亡歌咏活动,组织万人大合唱等。他们的行动A.体现了民众抗日救亡热情高涨B.推动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C.反映了团结抗日成为各界共识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21.在某次会议上,毛泽东提醒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该会议召开的地点是()A.西柏坡B.瑞金C.遵义D.延安22.1954年9月20日,“当大会宣读了修改过的宪法草案全文后,全体代表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会场上每个人都非常激动,都兴奋不已,场面非常热烈。”这次大会是()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3.1961年,国家对高级糕点、糖果开始实行高价政策,随后扩大到饭馆、商店等许多方面。从1962年下半年起,国家的高价政策逐步回落,到1965年底,高价商品只有高级针织品一种。这一变化直接表明A.农业生产基本得到恢复B.现存经济体制存在问题C.市场供应状况得以改善D.干部腐化现象得以遏制24.“这是全世界瞩目的时刻,是100多年来海内外中华民族儿女日夜企盼的时刻,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这一“时刻”的到来成功实践了()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一国两制”构想C.“求同存异”的方针D.“一带一路”倡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5小题18分,第26小题16分,第27小题18分,共52分。)25.“大一统”是历代国家治理所追求的理想与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汉书·武帝纪》 材料二:元代的大一统规模超过前代,其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为管理这样广袤的疆土,元朝逐渐形成一套行省制度。元朝不仅版图辽阔,对边疆的控制也在前代的基础上更为强化,很多过去大一统王朝的“羁縻之州”,到元朝“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对漠北、东北、云南、吐蕃等边远地区,元朝都因地制宜实施了有效的行政管理。——据袁行沛主编《中华文明史》整理材料三: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在清朝疆域里,内地分立18省,分设巡抚、总督治理。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摘编自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1)据材料指出汉武帝颁布的政令是什么?并写出这一政令的作用。(2)据材料二,概括元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清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26.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这期间内忧重重,外患频频,民族火柴业在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一组民族火柴业留下的商标——火花材料二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却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摘自【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1)根据材料一中的火花内容,分析当时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背景。(2)说明材料二中“黄金时代”的具体时间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因素有哪些?27.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创造了举世罕见的经济社会发展奇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吾国何时可稻产自丰、谷产自足,不忧饥馑?吾国何时可自产水笔、灯罩、自行表、人工车等物什,供国人生存之需?吾国何时可行义务之初级教育、兴十万之中级学堂、育百万之高级学子?吾国何时可参与寰宇诸强国之角逐?——《十问未来之中国》,刊载于1929年上海《生活周刊》材料二以邓小平南方讲话为先导,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这堪称中国新时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随着邓小平南方讲话,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在地理区域上进一步开放。到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材料三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简表(部分)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79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100万亿元。对外贸易从1978年到2004年中国为世界贸易增长做出了12%的贡献。2013年至2019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加入WTO的3年里,中国进口了大约1.2万亿美元的商品。——据吴恩远等《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整理(1)材料一的作者生活在哪一政府统治时期?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中国的社会面貌。(2)写出材料二中“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的具体“目标”和“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性事件。(3)根据材料三,归纳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主要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成就中获得的启示。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芜湖市中学教学质量监控高一年级历史试题卷本试题卷共6页,27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考场/座位号、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将形码横贴在答题卷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合题目要求。)1.某同学在研究“夏朝标志着早期国家诞生”这一课题时,使用了《左传》等文献史料。目前,在研究该课题中,他还可以使用的史料是()A.良渚遗址古城墙B.甲骨文的记载C.二里头遗址资料D.何尊及其铭文【答案】C【解析】【详解】研究早期国家的产生,需要利用到的资料应该是早期国家刚刚出现时期的史料,二里头遗址很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址,因此可以用于课题,C项正确;甲骨文是商朝文字,排除B项;良渚古城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文化,与夏朝不符,排除C项;何尊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与夏朝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经济水平B.政治制度C.阶级斗争D.文化形态【答案】B【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部落时代”主要是指原始早期国家阶段,“封建时代”是周代推行分封制的时代,“郡县时代”是中央集权体制之下的时代,因此划分的标准是政治制度,B项正确;经济水平、阶级斗争、文化形态与材料中的所强调的按政治标准划分的主旨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3.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文化繁荣,呈现“百家争鸣”局面。其中,主张“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的派别是()A.法家B.儒家C.墨家D.道家【答案】C【解析】【详解】“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体现了小生产者的主张,即举贤不局限于社会身份地位,这是墨家学说中的任人唯贤的尚贤主张,C项正确;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排除A项;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和道家代表的是奴隶主旧贵族,排除B、D项。故选C项。4.“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以下对该史料解读较为合理的是()A.描述的是“贞观之治”的局面B.源自于施政方针的重大调整C.得益于“郡国并行”制的推行D.汉武帝的建树为之奠定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初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材料中的“扫除烦苛,与民休息”是指汉初统治者对施政方针进行重大调整,并长期奉行“无为而治”的统治政策,经过五六十年的休养生息,不仅经济恢复和发展,而且“移风易俗,黎民醇厚”,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汉朝,而“贞观之治”出现于唐朝,排除A项;郡国并行制度,不属于“扫除烦苛,与民休息”的统治政策,排除C项;汉武帝的建树建立在“扫除烦苛,与民休息”和“移风易俗”的基础上,晚于材料中的时间,排除D项。故选B项。5.南北朝时期,江浙的太湖流域、江西鄱阳湖流域、湖南洞庭湖流域和浙江东部的会稽地区,成为著名的产粮区。这表明()A.经济重心实现南移B.南方地区得到开发C.南北经济趋于平衡D.江南农业发展鼎盛【答案】B【解析】【详解】 根据材料“南北朝时期,江浙的太湖流域、江西鄱阳湖流域、湖南洞庭湖流域和浙江东部的会稽地区,成为著名的产粮区”等信息可知,材料中南方成为重要的产粮区,说明江南经济得到开发,B项正确;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A项;材料只能看出南方经济得到开发,不能看出南北趋向于平衡,排除C项;材料能够体现江南地区农业发展,但不能体现农业发展鼎盛,排除D项。故选B项。6.“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C.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D.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答案】D【解析】【详解】“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指的是文成公主入藏后,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故A项错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描述的是科举考试的情境,故B项错误;“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述的是唐朝“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故C项错误;“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意思是:重重叠叠的官门一一打开,各国使节与百官向皇帝朝拜,可以补证唐朝的中外交往,故D项正确。故选D。7.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在唐中后期发生了重要变化。下列史料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B.“上于是约法省禁,什五而税一”C.“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D.“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在唐中后期发生了重要变化”,结合所学可知,唐中后期的赋税制度是两税法,分夏秋两次征税,C项正确;商鞅变法的内容是“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与唐朝无关,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是汉高祖时期实施,与唐朝无关,排除B项;“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现象出现在明清时期,反映的是资本主义萌芽,与唐朝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8.宋代之前,无地农民依附于门阀世族,世代都为主家奴婢。入宋以后,无地农民通常“明立要契”,租种地主的土地,每年收割完毕后可自由退佃。这一变化反映了宋代()A.人身依附关系松弛B.市民阶层兴起C.契约缔结程序严格D.奴婢制度根除【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租种地主的土地,每年收割完毕后可自由退佃”体现了人身依附关系松弛,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农民而非市民,排除B项。材料中“自由退佃”,没有体现程序的严格,排除C项;宋代并没有根除奴婢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9.“宋朝陶瓷整体色调沉静和谐、含蓄典雅,实质上是利用色彩心理学在伦理道德上进行规范限制,促进人格与境界的提升”。该观点认为宋朝陶瓷制作()A.洋溢着社会生活情趣B.受到了理学思想影响C.体现了经世致用倾向D.推动了艺术的世俗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宋朝陶瓷整体色调沉静和谐、含蓄典雅,实质上是利用色彩心理学在伦理道德上进行规范限制,促进人格与境界的提升”可知,宋代瓷器的制造深受儒家伦理道德的规范要求,这反映了理学构建伦理道德秩序的要求,B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宋代瓷器洋溢着社会生活情趣的信息,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经世致用是明末清初顾炎武的思想主张,侧重对理学的批判,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宋代瓷器对艺术世俗化的推动作用,材料反映的是理学对艺术伦理化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10.1127年,金攻占河北、河东地区后,“以辽、宋之制不同,诏南北各因其素所习之业取士,号南北选”。这说明金朝()A.沿用了南北面官制B.保留女真民族特色C.实行因俗而治政策D.照搬汉族典章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以辽、宋之制不同,诏南北各因其素所习之业取士,号为南北选”分析可知,金朝的选官制度尊重本民族风俗,具有因俗而治的特点,C项正确;材料中金采取的政策是南北选制度,不是沿袭南北面官制度,排除A项;材料中选官制度强调的是因袭各自的风俗,不是强调保留女真特色,排除B项;“照搬”说法与史实不相符,排除D项。故选C项。11.下图是中国古代某朝代行政区域示意图(局部),该朝代对吐蕃地区进行管理的机构是A.宣政院B.中书省C.理藩院D.都护府【答案】A 【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国古代某朝代行政区域示意图(局部)......大都、陕西行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政示意图中有政治中心大都,有陕西行省,可以判定此朝代为元朝,元朝对吐蕃进行管理的机构是宣政院,A项正确;中书省除为决策机构外,还负责直接管辖首都大都附近的腹里地区,排除B项;理藩院是清朝时处理外藩事务的部门,排除C项;都护府是唐朝在边疆民族地里设置的特别行政机构,负责边疆事务,排除D项。故选A项。12.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笔记,横线上应填入的内容是()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概况:访问亚非诸国,远及红海沿岸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促进中外交流,加重财政负担B.积极开拓市场,积累巨额财富C.密切各地联系,世界成为整体D.对外殖民扩张,加剧各地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分析题干信息,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遣宦官郑和远航海外。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史称“郑和下西洋”。但是,其目的主要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因此题干中笔记所述事件应当是“郑和下西洋”,结合所学,“郑和下西洋”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促进了中外交流,但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因此后来未能持续,A项正确;“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未能帮助明朝开拓世界市场、积累巨额财富,排除B项;世界成为整体是在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后实现的,排除C项;“郑和下西洋”是和平之旅,并未开展对外殖民扩张,排除D项。故选A项。13.明朝宦官汪直统领西厂,每次出行,随从甚众。前呼后应、遮街塞巷,朝中公卿大臣遇之皆避其道,以至“今人但知汪直太监也”。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内阁议政功能开始丧失B.皇帝权力日渐衰落C.中央运行机制发生异化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答案】C【解析】【分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明朝宦官专权现象,这主要和司礼监秉笔太监掌握批红权有关,说明的是中央运行机制发生异化,C项正确;内阁并未丧失议政的权力,排除A项;明朝太监专权是皇权专制的参悟,排除B项;宦官无决策权,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4.1757年,新疆大小和卓兄弟集众数十万叛乱,举兵反对清朝中央政府。叛乱被平定后,清朝为更有效管理新疆军政事务,在此设立了()A.伊犁将军B.西域都护府C.安西都护府D.驻藏大臣【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在新疆管理措施是设立伊犁将军,A项正确;西域都护府是汉朝时期,排除B项;安西都护府是唐朝时期,排除C项;驻藏大臣是对西藏的管理,排除D项。故选A项。15.遭逢“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晚清一批读书人逐渐认识到,唯有实行变法才能救亡图存。维新思想很快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以下属于这一政治运动理论依据的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变者天下之公理也”C.“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维新变法的思想主张有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兴民权、设议院、建立君主立宪制、主张变革,B项正确;师夷长技以制夷为魏源的思想主张,排除A项;“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为革命派的主张,不是维新派主张,排除C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由孙中山在1905年所提出十六字政治纲领的前两句,排除D项。故选B项。16.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预示着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转变,从“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这说明辛亥革命()A.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B.实现了社会转型的目标C.促成了社会性质的转变D.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务【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从‘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可知,辛亥革命从多个方面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说明它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A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社会性质的转变,也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革命任务,排除BCD项。故选A项。 17.民国初年,婚礼礼堂正中一般高悬五色旗;迎娶时,既有用红缎双喜字绣片装饰的花马车,也有车内扎了花红彩子和纸花的汽车;婚礼之后,一般要摄影留念。这表明()A.时代变迁冲击旧式婚俗B.传统婚俗礼仪被民众抛弃C.政府主导婚礼习俗变迁D.西式婚礼受到民众的追捧【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初年(中国)。依据本题是材料可知,民国初年,婚礼习俗发生较大变化,这源于列强侵略,西学传播和政局变动,A项正确;抛弃说法绝对,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政府在婚礼习俗变迁中的主导作用,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西式婚礼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18.傅斯年说:“中国人从发现世界以后,这觉悟是一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材料中“文化的觉悟”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国民革命【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的觉悟是指思想文化领域,而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宣扬民主与科学,促进思想解放,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尚处于国力即器物的觉悟层面,排除A项;辛亥革命时期属于第二层,即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政治改造阶段,排除B项;国民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国民大革命的进行,说明中国人的觉悟已进入到社会层面,排除D项。故选C项。19.1928年秋天,井冈山根据地粮食普遍获得大丰收,宁冈全县粮食总产量比1927年增产20%,永新、莲花、遂川等地也出现了空前的好收成。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A.农村生产力提高B.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C.红色政权的建立D.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共产党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获得土地的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从而使农业生产获得大丰收,B项正确;当时的中国农村生产力没有明显的提高,排除A项;1928年,中国共产党还没有建立红色政权,排除C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处于敌人的严密封锁中,并没有打破敌人的封锁,排除D项。故选B项。 20.1938年,武汉会战打响,国共两党提出“保卫大武汉”的口号。全国音乐界积极响应,创作抗日歌曲,参与救亡歌咏活动,组织万人大合唱等。他们的行动A.体现了民众抗日救亡热情高涨B.推动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C.反映了团结抗日成为各界共识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1938年,武汉会战打响,国共两党提出“保卫大武汉”的口号,全国音乐界积极响应,创作抗日歌曲,参与救亡歌咏活动,组织万人大合唱,这体现了人民抗日的热情,A符合题意;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而此时武汉会战刚打响,B不符题意;材料可以看到是国共两党的号召,及音乐界的积极响应,未体现各界人士,C错误;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已经建立,D错误。21.在某次会议上,毛泽东提醒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该会议召开的地点是()A.西柏坡B.瑞金C.遵义D.延安【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会议地点在河北省西柏坡,材料内容体现了西柏坡会议内容,A项正确;1931年在江西瑞金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没有提出“两个务必”,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1935年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时间与材料不符,材料内容体现的是1949年的西柏坡会议内容,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的主张,与延安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2.1954年9月20日,“当大会宣读了修改过的宪法草案全文后,全体代表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会场上每个人都非常激动,都兴奋不已,场面非常热烈。”这次大会是()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答案】D【解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1954年”、“大会宣读了修改过的宪法草案全文”可知这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了宪法草案,所以应该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项正确;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1949年,没有制定宪法,排除A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排除B项;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正确分析了当时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23.1961年,国家对高级糕点、糖果开始实行高价政策,随后扩大到饭馆、商店等许多方面。从1962年下半年起,国家的高价政策逐步回落,到1965年底,高价商品只有高级针织品一种。这一变化直接表明A.农业生产基本得到恢复B.现存经济体制存在问题C.市场供应状况得以改善D.干部腐化现象得以遏制【答案】C【解析】【详解】1961年对高级糕点、糖果实行高价政策,而且政策面不断扩大,直到1962年,高价政策回落。高价政策意味着商品数量减少,即市场供应不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1年正值国家经济困难时期,1962年下半年,国民经济调整,市场供应得以缓解,因此高价政策回落,C正确;高价政策变化直接反应的是市场供应情况,不能直接反应农业发展情况,排除A;1961年至1962年的体制未发生变化,排除B;市场供应变化不是干部腐化导致,排除D。24.“这是全世界瞩目的时刻,是100多年来海内外中华民族儿女日夜企盼的时刻,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这一“时刻”的到来成功实践了()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一国两制”构想C.“求同存异”的方针D.“一带一路”倡议【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7年(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香港能够回归祖国得益于“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B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50年代提出来的外交原则,不是为了解决香港问题,排除A项;“求同存异”的方针提出是在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上,与香港问题无关,排除C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于2013年,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5小题18分,第26小题16分,第27小题18分,共52分。)25.“大一统”是历代国家治理所追求的理想与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 ——《汉书·武帝纪》材料二:元代的大一统规模超过前代,其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为管理这样广袤的疆土,元朝逐渐形成一套行省制度。元朝不仅版图辽阔,对边疆的控制也在前代的基础上更为强化,很多过去大一统王朝的“羁縻之州”,到元朝“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对漠北、东北、云南、吐蕃等边远地区,元朝都因地制宜实施了有效的行政管理。——据袁行沛主编《中华文明史》整理材料三: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在清朝疆域里,内地分立18省,分设巡抚、总督治理。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摘编自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1)据材料指出汉武帝颁布的政令是什么?并写出这一政令的作用。(2)据材料二,概括元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清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答案】(1)政令:推恩令。作用:削弱了诸侯国势力,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2)贡献:规模(疆域)超过前代;开创行省制度;通过赋役制度加强对边疆控制;因地制宜管理边远地区。(3)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广泛交流与交融;增强了国家内部的凝聚力;为以后国家版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有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同时也有利于反抗侵略。【解析】【详解】(1)政令:根据材料一中“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可知,汉武帝颁布了推恩令。作用:根据材料一中“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恩令的实行削弱了诸侯国势力,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2)贡献:根据材料二中“元代的大一统规模超过前代”“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可知,元朝的规模(疆域)超过前代;根据“元朝逐渐形成一套行省制度”可知,元朝开创了行省制度;根据“对边疆的控制也在前代的基础上更为强化”“很多过去大一统王朝的‘羁縻之州’,到元朝‘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可知,通过赋役制度加强对边疆控制;根据“对漠北、东北、云南、吐蕃等边远地区,元朝都因地制宜实施了有效的行政管理”可知,因地制宜管理边远地区。 (3)意义:根据材料三中“在清朝疆域里,内地分立18省,分设巡抚、总督治理。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思想、民族、外交和国家治理等方面分析可知,清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版图的奠定,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广泛交流与交融,增强了国家内部的凝聚力,为以后国家版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有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同时也有利于反抗侵略。26.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这期间内忧重重,外患频频,民族火柴业在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一组民族火柴业留下的商标——火花材料二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却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摘自【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1)根据材料一中的火花内容,分析当时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背景。(2)说明材料二中“黄金时代”的具体时间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那个时代转瞬即逝”因素有哪些?【答案】(1)背景: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产阶级的爱国精神或实业救国思想。(2)时间:1912~1919年(或一战期间)。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除障碍;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3)因素: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国内环境不稳定。(言之有理)【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中国兴”“还我河山”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处于民国初年,这一时期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产阶级的爱国精神或实业救国思想。【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小问时间,根据材料二“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可知,时间为1912—1919年(或一战期间)。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经济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除障碍,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材料二“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可知,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小问3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二“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国内环境不稳定。27.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创造了举世罕见的经济社会发展奇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吾国何时可稻产自丰、谷产自足,不忧饥馑?吾国何时可自产水笔、灯罩、自行表、人工车等物什,供国人生存之需?吾国何时可行义务之初级教育、兴十万之中级学堂、育百万之高级学子?吾国何时可参与寰宇诸强国之角逐?——《十问未来之中国》,刊载于1929年上海《生活周刊》材料二以邓小平南方讲话为先导,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这堪称中国新时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随着邓小平南方讲话,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在地理区域上进一步开放。到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材料三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简表(部分)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79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100万亿元。对外贸易从1978年到2004年中国为世界贸易增长做出了12%的贡献。2013年至2019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加入WTO的3年里,中国进口了大约1.2万亿美元的商品。——据吴恩远等《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整理(1)材料一的作者生活在哪一政府统治时期?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中国的社会面貌。(2)写出材料二中“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的具体“目标”和“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性事件。(3)根据材料三,归纳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主要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成就中获得的启示。 【答案】27.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政治分裂,人民生活痛苦;工业基础薄弱;教育落后;外交屈辱。28.内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志事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9.主要成就: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言之有理可)启示:改革开放需要解放思想,需要制度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等。(言之有理)【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小问时期,根据材料一“刊载于1929年上海《生活周刊》”可知,这一时期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第二小问社会面貌,根据材料一“吾国何时可稻产自丰、谷产自足,不忧饥馑?”可知,政治分裂,人民生活痛苦;根据材料一“吾国何时可自产水笔、灯罩、自行表、人工车等物什,供国人生存之需?”可知,工业基础薄弱;根据材料一“吾国何时可行义务之初级教育、兴十万之中级学堂、育百万之高级学子?”可知,教育落后;根据材料一“吾国何时可参与寰宇诸强国之角逐”可知,外交屈辱。【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第一小问内容,根据材料二“以邓小平南方讲话为先导,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可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小问标志事件,根据材料二“到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并结合所学可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小问3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第一小问主要成就,根据材料三表格数据“国内生产总值”可知,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根据材料三表格信息“对外贸易”可知,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第二小问启示,根据材料二“以邓小平南方讲话为先导,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可知,改革开放需要解放思想,需要制度创新;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