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东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安徽省皖东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二里头遗址的发掘推动了夏史研究。下图是二里头遗址重要遗存分布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宫城居中彰显王权专制B.道家思想影响城市布局C.铸铜作坊服务农业生产D.墓葬分布体现阶级分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夏朝(中国)。据图中信息可知,墓葬分为贵族墓葬和平民墓葬,且分布区域不同,平民墓葬更多是集中在墓葬集中分布区,而这里的贵族墓葬相对较少,这些墓葬的分布体现了阶级分化,D项正确;先秦时期权力还没有高度集中,夏朝没有形成王权专制,排除A项;道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排除B项;青铜器此时一般作为礼器存在,很少用于农业生产,排除C项。故选D项。2.《礼记·坊记第三十》载,“《春秋》不称楚越之王丧。礼君不称天,大夫不称君,恐民之惑也”。《礼记·曲礼下》又载,“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以上说法旨在()A.遵守天下共主的分封制度B.倡导封建集权的政治制度C.维护等级森严的礼乐秩序D.贯彻家国一体的政治理念【答案】C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按照礼的规定,诸侯不得像天子那样称天,大夫不得像诸侯那样称君。这就是担心百姓对上下级关系产生迷惑,因此需要实行等级制度,即目的是维护等级森严的礼乐秩序,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上下的关系,没有描述分封制,排除A项;封建集权的政治制度,在材料中没有描述,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礼乐制度,而不是分封制与宗法制,排除D项。故选C项。3.下面两幅图片分别是汉武帝时期和南北朝时期的农牧分界线图。这两幅图中农牧分界线的变化()A.反映出南北经济的不平衡B.受政治局势的影响C.表明北方经济结构的优化D.说明中外交流加快【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南北朝时期的农牧分界线相比较汉武帝时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南移。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因为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使得农牧分界线不断向南移动,B项正确;农牧分界线的南移并不能反映出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和北方经济结构的优化,更不能说明中外交流的加快,排除ACD项。故选B项。4.唐朝中期以后,朝廷往往为节度使加相衔,“并列衔于敕牒后,侧书‘使’字,故有‘使相’之称”。带相衔节度使入京朝觐时,可履行宰相一般权责,并享受宰相待遇。但“名是宰臣,当署制敕,至于密勿之议,则莫得闻”。由此可见,朝廷设立“使相”()A.重建了唐王朝的职官体系B.缓解了内轻外重的割据局面C.提高了唐中央的行政效率D.适应了维护统治的政治需求【答案】D【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后期(中国)。根据材料“唐朝中期以后,朝廷往往为节度使加相衔”与“带相衔节度使入京朝觐时,可履行宰相一般权责,并享受宰相待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期,藩镇割据,地方节度使的权力上升,唐朝中央政府为适应统治局面,为节度使加相衔,给予宰相一般的权责,并享受宰相待遇,其目的在于提升节度使地位以维护统治,D项正确;本题主旨为“节度使加相衔”,“重建了唐王朝的职官体系”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缓解了内轻外重的割据局面”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提高了唐中央的行政效率”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5.下表为唐宋税收与货币情况比较。这折射出宋朝熙宁时期()户数(万户)平均亩数(亿亩)岁入粟岁入布绢绵税钱(万贯)间接税(万贯)估算总计(万贯)实物(万石)折算额(万贯)实物(万匹)折算额(万贯)天宝年间8906.442500800270013502002170熙宁十年1424.54.62-6.661788.71252.1267133.6564.64248.46198.7A.农民负担日益沉重B.货币地租的盛行C.土地兼并现象突出D.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由表格内容可知,宋代熙宁年间与唐朝天宝年间相比,实物商品化程度加深,货币税收增多,可知宋朝熙宁时期,商品经济发展,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对农民的税收加重使之负担沉重的信息,排除A项;表格中并不仅仅涉及货币地租内容,仍有实物税收,故B 项以偏概全,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土地兼并现象,排除C项。故选D项。6.宋代“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镇置监镇官。如景德镇设镇后,朝廷在此设监镇官,兼管商税及窑税,或佐理监陶。《河南强氏家谱》记载强子魁“宋绍定戊子(公元1228年)以文学进,仕饶州通判,以监陶得至浮梁景德镇”。据此可推知,宋代()A.镇的经济功能凸显B.营商环境较宽松C.推行崇文抑武政策D.官营手工业繁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的镇主要是为军事目的而设,而宋代“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说明这一时期镇的设置主要受人口和税收等社会经济因素影响。材料中宋代景德镇的监镇官还负责监管窑务,镇和监镇官都是为镇的经济发展服务的,这说明由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镇的经济功能增强,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北宋营商环境宽松,排除B项;北宋实行崇文抑武政策是指:罢免宿将兵权,大力提倡文治,提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排除C项;材料可以体现景德镇制瓷业发展,但不能说明宋代官营手工业发展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7.元代行省机构的总体权力颇大,“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其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等六七人组成,分别掌行政、财赋、军事等政务,重要政务还需行省官员集议,会议结果要议者署名画押形成定议。元代行省的权力运作()A.缓和了君权相权之间的矛盾B.促进了边疆管理与内地的一体化C.兼顾了中央集权与行政效率D.开创了地方官员集体议政的先河【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元代行省机构的总体权力颇大,但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等六七人组成且重要政务还需行省官员集议,会议结果要议者署名画押形成定议,这种权力运作方式兼顾了中央集权与行政效率,C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提到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行省的运作方式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兼顾,没有涉及便将管理与内地的一体化,排除B项;“开创”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8.如图是中国北方与南方历代人才比重变化趋势图。该趋势() A.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B.反映了文化轴心与政治中心趋同C.表明人才比重失衡贯穿始终D.体现了南方文化知识普及程度高【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到现代(中国)。根据图片中的北方与南方历代人才比重变化趋势可知,在北宋以前,北方人才占据优势,在此之后,南方人才所占比重一路攀升,最终超过北方人才所占比重,据此可知,这是受经济中心南移的影响,此种状况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A项正确;根据图表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文化轴心与政治中心并不趋同,排除B项;人才比重在北宋时期达到平衡点,排除C项;图表并未涉及南方文化知识的普及程度,排除D项。故选A项。9.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陇亩,夕贸市廛”;而浙江秀水县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这种现象出现主要原因是()A.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B.农村租佃经营成为主流C.农民所交地租有所下降D.农业与市场的联系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原因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中国明朝万历年间。据材料“朝登陇亩,夕贸市廛”“上米贸银”可知,农产品商品化的趋势使农业与市场交易的联系日益密切,出现了材料中频繁参与集市贸易的现象,D项正确;白银货币化虽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品贸易的发展,但对自给自足的佃农的交易行为影响很小,佃农之所以买卖农产品是因为赋税征收的是白银,白银货币化不是材料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材料并未将当地的佃农经济与自耕农经济、农村商品经济进行对比,无法体现“主流”的地位,而且佃农将农产品用于市场交易只是一种常见经济行为,排除B项;材料只是强调佃农通过市场交易换取银钱用于缴纳地租,并未对地租具体数额进行说明,也无法确定前后所缴纳地租的增减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 10.明清之际,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题名冠以“待访”,类似的有李贽书称《藏书》《焚书》,唐甄书称《潜书》。这反映出()A.民权思想缺乏市民阶层的呼应B.进步思想在近代前夜深受压抑C.封建士大夫对现实的普遍不满D.文化的高压导致文人明哲保身【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明末清初中国。黄宗羲书题名冠以“待访”,意为期待明君了解采纳,李贽书称《藏书》《焚书》,唐甄书称《潜书》,意思是可能被焚毁或被束之高阁的书。这说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明夷待访录》等具有进步思想的著作被排斥在主流文化之外,具有早期“近代性”的思想在明清之际的中国深受压抑,难以传播发扬,B项正确;“待访”“藏书”“焚书”指的是进步思想不容于官方和主流,而非得不到普通民众认可,排除A项;黄宗羲等不能代表整个封建士大夫群体,排除C项;黄宗羲等都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大胆的批判,明哲保身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1.如表为1839年在中英的贸易中中国方面进出口商品货值统计表(单位:西班牙银元),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当时()进口货值出口商品货值鸦片13354030茶叶9317992印度棉6563124生丝2052288杂货(主要是手工制品)4116873杂货1669644珠宝751455珠宝8974776A.中英贸易结构隐藏着较大风险B.中英两国贸易的互补性较强C.白银大量入华降低商品购买力D.工业革命提升了英国竞争力【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39年(中国)。 由材料信息可知,1839年在中英贸易中,英国通过鸦片从中国攫取大量白银,导致中国白银外流,中国必然要采取措施阻止白银外流,而白银外流的主要原因是进口鸦片,从而加速清政府出台措施禁止鸦片贸易,这必然激化中英双方的矛盾,因此中英贸易结构隐藏较大风险,A项正确;材料中中英贸易中都有杂货和珠宝,不能说明是互补性的贸易,排除B项;材料中英国通过鸦片从中国赚取白银,导致白银大量外流,排除C项;材料中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是鸦片而非工业制成品,无法推知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12.1861年,清政府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管外交及通商、关税等事务,后筑铁路、开矿、制造枪炮军火等事务也归它管理。清政府的做法A.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B.意在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C.利于实现中外间平等交往D.导致民间设厂高潮的出现【答案】A【解析】【详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交事务增多,建立专门的外交机构成为必然,而总理衙门的成立促进了我国外交的近代化,A项正确;总理衙门主管与外国相关事务,没有经济职能,排除B;总理衙门最终导致中国外交的半殖民地化,C项夸大了政府设立总理衙门的影响,排除;D项出现在甲午战争之后,排除。13.下图为清末知识分子成立政治社团情况示意图(摘自王尔敏的《清季学会汇表》),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知识分子群体的不断壮大B.民族危机的加剧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诞生D.清末新政的推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5-1899年(中国)。由材料信息可知,1896年后知识分子成立政治社团的数量急剧增加。结合时空背景可知,这是因为甲午战败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度,民族危机加深,推动救亡图存运动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中是政治社团的数量,不是知识分子的数量,排除A项;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诞生,排除C项;清末新政开始于1901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4.如表为不同时期纪念五四话语的表述,这说明当时()时间表述(节选) 1922年5月4日《五四运动与青年们底思想》:“学生运动,……人们仍旧得不到真的‘改造’、‘解放’,因而要勉励青年要以‘马克思底社会主义’来‘解除烦闷’”。1925年5月4日《工人之路特号》:“(五四)……都是中国人民,感觉民族革命之需要,开始轰轰烈烈作反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军阀的运动”。1927年5月4日《武汉各界五四纪念大会》:“继续‘五四’伟大精神,一致团结,并联合全世界无产阶级及弱小民族,与国际帝国主义,奉系军阀,新军阀蒋介石及一切反革命势力,作最后之决战”。A.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B.民主革命思想不断成熟C.民众民族意识开始觉醒D.社会开明开放氛围浓厚【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学生运动,……人们仍旧得不到真的‘改造’、‘解放’”、“联合全世界无产阶级及弱小民族,与国际帝国主义,奉系军阀,新军阀蒋介石及一切反革命势力,作最后之决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22年的纪念五四的文章中,只提及了学生,没有提及革命对象和手段,到了1927年,在文章中,提及了要联合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对象包含了帝国主义、军阀和新军阀等一切反革命势力,表明革命思想不断进步和成熟,B项正确;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未发生变化,排除A项;民众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是在19世纪末,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革命思想的发展和成熟,不涉及社会开明的氛围,排除D项。故选B项。15.毛泽东和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谭平山曾联名以国民党员的身份发出建议:“应联合商民、学生、农民、工人并引导他们到党的旗帜下。从人民中建立的新军队将用新的方法和新的友好精神捍卫民国。”由此可知,他们的主张()A.要求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B.憧憬建立人民民主政权C.强调团结一切力量抗日救国D.旨在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答案】D【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的中国。材料从毛泽东等是国民党的身份可知是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并且从人民中建立的新军队将用新的方法和新的友好精神捍卫民国可知这些做法有利于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是在国共合作时期,不能得出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排除A项;憧憬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是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排除B项;材料中的时间段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不涉及抗日,排除C项。故选D项。16.1924年11月25日孙中山在日本神户民众欢迎会的演说中讲到,上海是我们中国的领土,在租界之内,大多数做生意的是中国人,纳税的是中国人,劳动的也是中国人,……他们居然反客为主,在中国的领土之中组织一个政府来加乎我们之上,我们人民不敢过问,政府不能管理……所以中国现在不只是全殖民地,比全殖民地的地位还要低一级。孙中山讲这段话的意图是()A.号召国人打倒列强除军阀B.争取国际力量支持收回国家主权C.表达民族危机加深的愤慨D.呼吁国共合作以推动北伐的开展【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4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他们居然反客为主,在中国的领土之中组织一个政府来加乎我们之上,我们人民不敢过问,政府不能管理……所以中国现在不只是全殖民地,比全殖民地的地位还要低一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认为上海租界是中国领土,但是却由外国人管理,这是中国主权丧失的表现,孙中山希望通过发表演讲争取国际力量支持,从而收回国家主权,B项正确;孙中山讨伐的对象是西方列强,而不是国内军阀,排除A项;表达愤慨只是该演讲的外在表现,并非其主要目的,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论及第一次国共合作有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17.下图是刊于《红色中华》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出当时()A.官僚资本利用金融手段搜刮民财B.民族工业的生存环境恶劣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加重财政负担D.国民政府为内战开辟财源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4年中国。根据材料“国民党1934年度统税图”“《红色中华》”可知,该漫画登载于“围剿”与“反围剿”时期,革命根据地刊登的国民党1934年统税漫画,反映出当时国民党对根据地进行“围剿”而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迫于继续内战的要求,而加重了税收,D项正确;官僚资本利用金融手段进行剥削,包括发行法币、募借内外债、商业投机等,而材料反映的是直接征税,并非金融手段,排除A项;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民族工业发展较快,“环境恶劣”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始于1935年,排除C项。故选D项。18.下表为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几次重要会议及其通过的主要决议。由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时间会议名称主要决议1921年中共一大推翻资产阶级政权1923年中共三大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7年八七会议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A.主张革命道路从城市转向农村B.打开了中国革命事业的新局面C.对中国国情认识渐趋科学理性D.坚持建立和巩固革命统一战线【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口号和目标,反映了这一阶段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发生变化,随着中共对国情认识的不断深入,最终制定了适合国情的革命纲领,以适应革命的发展,C项正确;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将队伍带到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推地,中共才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排除A项;红军长征胜利打开了中国革命事业的新局面,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革命统一战线破坏,排除D项。故选C项。 19.1933年,国民政府任命俞大维为兵工署署长。在他主持下,迅速成立了应用化学研究所、弹道研究所、精密机械研究所、材料研究所、冶金研究所及光学研究所、炮兵技术处、中央修械所、航空兵器研究处等。这说明当时国民政府()A.积极应对日益紧张的形势B.意在建立完备的科研体系C.努力改变科技落后的面貌D.力图平衡轻重工业的比例【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3年(中国)。据材料可知,1933年,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剧,为应对危机,国民政府加大了对军事工业等的投入,A项正确;材料中的机构与军事密切相关,而B、C、D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C项和D项。故选A项。20.如表为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作出的部分规定。这表明国民政府()发表时间出处内容1937年7月12日《卢沟桥事件第二次会报》必要时令第三者出绥东侵内蒙,以扰敌之侧背1937年7月底《第三者使用方面及经路之建议》建议红军部队“一切旗帜、符号、服装,均改换”,并“以察东龙关为根据地,经赤城向丰宁、承德方面活动”1937年8月3日《卢沟桥事件第二十四次会报》即令陕北朱、毛所部开绥东出察北,向热河挺进A.意识到抗日根据地的价值B.已经放弃反共的基本立场C.调整对中国共产党的策略D.主动建立与共产党的合作【答案】C【解析】 【分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7年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卢沟桥事变后,国民政府的部分规定中已经没有明确信息要对红军进行围剿,反而建议红军到战事频繁的察哈尔、绥远进行应敌,可见当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后,国民政府在调整对中共的策略,C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国民政府对军队防驻位置的变换,没有明确涉及抗日根据地的具体态度,排除A项;当时国民党未从根本上放弃反共立场,后来的皖南事变充分反映出国民党的反共立场,排除B项;材料信息只能表明国民政府调整对中共的策略,材料信息不能表明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动建立与共产党的合作,排除D项。故选C项。21.下图为中国近代史上某次重大战役示意图。该战役()A.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B.打破了日军的“囚笼”C.挫败了国民党对解放区重点进攻D.改变了国共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0年8月20日至1941年1月24日(中国)。根据材料“中国近代史上某次重大战役示意图”,可知“娘子关”、“保定”、“山西”等地名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显示的应该是在华北地区破坏敌人交通线的作战。其中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为第一阶段,中心任务是摧毁正太路交通,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敌华北方面军的“囚笼政策”,对日军震动极大,B项正确;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应该是淞沪会战,排除A项;解放战争挫败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排除C项;改变了国共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的战役是辽沈战役,排除D项。故选B项。22. 如图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某连环画,描绘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艰苦斗争的画面。据推测,该连环画的故事发生于()A.中央根据地的反“围剿”B.红军长征时的重大战役C.抗日战争中的敌后战场D.解放战争中的战略反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由连环画中的文字“《论持久战》”可知,这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具体是在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之后,由连环画中的人物左臂的臂章上写着“八路”可知,这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战场八路军挑灯学习的画面,C项正确;中央根据地的反“围剿”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红军长征发生在1934—1936年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解放战争时期已经没有“伪区”、“伪军”了,“伪区”、“伪军”只在日本侵华战争时期存在,排除D项。故选C项。23.1915年1月,科学社在上海创办《科学》杂志,采用白话文并率先在中国吁求“科学”与“民主”;抗战开始后,其关注点集中于“科学与战争”“科学与国防”等方面;抗战胜利后,“科学与世界和平”“建国与科学”等成为其讨论主题。《科学》杂志关注点的变化()A.反映了中国时局基本走向B.凸显了近代中国科技的崛起C.与经世致用思想一脉相承D.折射出民众政治觉悟的提高【答案】A【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依据材料可知,这是指受抗战影响,《科学》杂志的关注点集中于科学与战争领域,可知时局基本走向影响《科学》杂志关注点的变化,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近代中国科技的崛起,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科学》杂志关注点的变化是受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只是反映了《科学》杂志关注点的变化,并未反映民众政治觉悟的提高,排除D项。故选A项。24.抗战胜利后,中共认识到解决解放区土地问题是最基本的历史任务,是一切工作的基本环节。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坚决拥护群众在反奸、清算、减租、减息、退租、退息等斗争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这一指示有利于()A.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B.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C.延续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D.推动国内主要矛盾的转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6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该指示改变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政策,适应了抗日战争胜利后,阶级矛盾成为国内主要矛盾这一变化,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经济基础,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B项正确;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工作重心的转移,显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实行的土地政策由抗战时期的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转变为“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延续一说错误,排除C项;D项说法因果颠倒,是国内主要矛盾的转移推动了五四指示出台,而不是五四指示出台推动国内主要矛盾转移,排除D项。故选B项。25.下图是1950年的一幅宣传漫画。漫画所示()A.迎合了国民经济恢复需要B.反映了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一C.加快了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D.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答案】A【解析】【详解】 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年中国。1950年正值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处于恢复与发展时期,由材料漫画中的信息“人民币的信用高”可知,人民币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这迎合了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的需要,A项正确;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是到1952年后,题干涉及时间是1950年,时间不符,排除B项;C项中的“解放战争”结束于1949年,早于漫中的时间“1950年”,排除C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在1956年,题干涉及时间是1950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6.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亚某城市举行了一场国际会议,该会议由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5国总理发起,共有29个国家政府首脑共计340名代表参加,中国政府派出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出席会议。会上周恩来呼吁各国撇开分歧,为着反对殖民主义的共同利益而加强合作。在这次国际会议中周恩来的做法()A.妥善消解了与会国错综复杂的矛盾B.顺利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和平问题C.有效扩大不结盟运动的国际影响力D.成功维护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大局【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材料叙述的国际会议为亚非万隆会议,这是亚非历史上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由亚非国家自己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的会议,面对帝国主义对会议的阴谋破坏和与会各国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获得亚非国家普遍认同与支持,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也成功维护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大局,D项正确;与会的亚非国家存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诸多矛盾,这些矛盾并未因万隆会议而根本消除,排除A项;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的和平问题,排除B项;不结盟运动开始于1961年,排除C项。故选D项。27.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工农业产品发展情况。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化建设取得突出成果B.借鉴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C.计划经济体制确立和发展D.贯彻了科学合理的经济指导思想【答案】D【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材料信息反映出,1949至1957年我国工农业发展较快,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国家通过制定国民经济恢复策略与过渡时期总路线,为工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D项正确;“工业化建设取得突出成果”是现象,且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贯彻了科学合理的经济指导思想,并非借鉴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且苏联此时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排除B项;1956年底,计划经济体制才基本确立,排除C项。故选D项。28.下表为1956-1958年陕西西安供电区电价,这可以用来说明()年度大宗工业普通工业[元/(千瓦·时)]非工业动力用电[元/(千瓦·时)表灯(1千伏以下)[元(千瓦·时)]电度电价(1~10千伏)[元/(千瓦·时)]基本电费按用电设备计算·月1按受电计算[元/(千伏·安·月)]按用电负荷计算[元/千瓦·月)]19560.0755.56.57.80.130.130.2519570.075.56.57.80.120.120.2219580.0755.56.57.80.130.130.25A.国家推进工业化的决心B.西安地区电力基本普及C.陕西省发电量增长有限D.重工业耗电量逐渐降低【答案】A【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大宗工业等行业电价低廉,普通工业和非工业动力用电电价相对较高,这可以用来说明国家推进工业化的决心,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大宗工业、普通工业和非工业动力用电的电价,不能反映西安地区电力的“基本普及”,且“基本普及”的说法不合史实,排除B项;通过大宗工业、普通工业和非工业动力用电的电价,不能得知陕西发电量的情况是否增长,排除C项;通过大宗工业、普通工业和非工业动力用电的电价没办法体现重工业的耗电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29.下图所示是四川(含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七个省区的历年投资占全国总投资比重变化情况。其中两次投资高潮出现的主要因素为()A.国家均衡发展的战略B.边疆地区开发的需要C.备战备荒的政治考量D.“大跃进”运动的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3年至1985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下图所示是四川(含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七个省区的历年投资占全国总投资比重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可知,1965---1975年间由于中苏交恶以及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攻势,我国为增强我国国防实力,实行三线建设,三线建设中开展的备战和工业迁移运动,对当代中国历史和当今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改善生产力布局以及中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做出了极大贡献,所以材料中两次投资高潮出现的主要因素是备战备荒的政治考量,C项正确;因“国家均衡发展战略”与本题材料主要结论“备战备荒的政治考量”不一致,排除A项;四川(含重庆)、贵州、甘肃、宁夏不属于边疆地区,排除B项;“大跃进”运动发生的时间是1958年至1960年,材料中两次投资高潮出现的时间是1965年至1970年间,该时期“大跃进”运动已经结束,排除D项。故选C项。30.下图是2013—2018年中国对外援助资金分布情况。这() A.稳固了中非间的友好关系B.构建了合作共赢的国际体系C.体现了中国的责任与担当D.有利于各国经济的平衡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3—2018年(中国)。据所学解读材料图示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2013—2018年,中国通过对外援助世界欠发达国家或者组织,体现了我国的责任与担当,C项正确;图示所示,不仅仅是对非洲的援助,还有其他地区,排除A项;仅从对外援助,无法得出构建了合作共赢的国际体系,排除B项;“平衡发展”,表述夸大,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迅速上升。泉州成为内连晋江,外接东南亚的重要港口,泉州在北宋朝廷设市舶司以来,“番货远物、异宝珍玩之所渊薮•••••••号为天下最。”“番商”出身的蒲寿庚长期掌管市舶司,其家族垄断泉州香料海外贸易近30年,“以善贾往来海上,致产巨万,家僮数千。”至元代时,泉州已成为“东方第一大港”,泉州街头出现“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盛况。——钟羡芳、徐文彬《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遗址点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形成机制》材料二:明朝中叶,东亚海洋形势发生了巨变。以澳门为基地的葡萄牙船队几乎垄断了中国生丝与丝织品在日本的贸易。西班牙殖民者在1565年占据菲律宾后,开辟了自菲律宾马尼拉至墨西哥阿卡尔科的“大帆船贸易航线”,把墨西哥银元载运到马尼拉,换取中国商船载运到马尼拉的生丝和丝织品。海上丝绸之路至此已发生了新的变迁,在向西经东南亚到印度洋、非洲的基础上,增加了向东经马尼拉,越过太平洋到达美洲大陆,然后再经墨西哥湾、大西洋延伸到欧洲大陆的航线。此后荷兰等国的介入,进一步使海上丝绸之路逐渐从区域贸易航线发展为全球贸易航线。——李金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变迁》 (1)据材料一,概括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地位上升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朝海上丝绸之路新的变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变迁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海上丝路变迁的认识。【答案】(1)表现:泉州成为重要港口:设置专门机构管理;贸易规模大、种类多;外商云集。原因:政府支持:商品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造船和航海技术进步。(2)变迁:主导国家,由中国变为葡、西等西方殖民国家;贸易航线,从区域贸易发展为全球贸易航线。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3)认识:应顺应时代潮流发展对外贸易:应积极推动构建海洋贸易新秩序。【解析】【小问1详解】表现: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元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泉州成为内连晋江,外接东南亚的重要港口”可知,泉州成为重要港口;根据材料“泉州在北宋朝廷设市舶司以来,‘番货远物、异宝珍玩之所渊薮•••••••号为天下最。’”可知,设置专门机构管理;根据材料“以善贾往来海上,致产巨万,家僮数千”“番货远物、异宝珍玩之所渊薮•••••••号为天下最”可知,贸易规模大、种类多;根据材料“涨海声中万国商”可知,外商云集。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元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泉州在北宋朝廷设市舶司以来”可知,政府支持;根据材料“番货远物、异宝珍玩之所渊薮•••••••号为天下最”“以善贾往来海上,致产巨万,家僮数千”“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可知,商品经济发展;根据材料“至元代时,泉州已成为‘东方第一大港’”可知,经济重心南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造船和航海技术进步。【小问2详解】变迁: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明朝中叶,东亚海洋形势发生了巨变。以澳门为基地的葡萄牙船队几乎垄断了中国生丝与丝织品在日本的贸易。西班牙殖民者在1565年占据菲律宾后,开辟了自菲律宾马尼拉至墨西哥阿卡尔科的‘大帆船贸易航线’,把墨西哥银元载运到马尼拉,换取中国商船载运到马尼拉的生丝和丝织品”可知,主导国家,由中国变为葡、西等西方殖民国家;根据材料“海上丝绸之路至此已发生了新的变迁,在向西经东南亚到印度洋、非洲的基础上,增加了向东经马尼拉,越过太平洋到达美洲大陆,然后再经墨西哥湾、大西洋延伸到欧洲大陆的航线。此后荷兰等国的介入,进一步使海上丝绸之路逐渐从区域贸易航线发展为全球贸易航线”可知,贸易航线,从区域贸易发展为全球贸易航线。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以澳门为基地的葡萄牙船队几乎垄断了中国生丝与丝织品在日本的贸易。西班牙殖民者在1565年占据菲律宾后,开辟了自菲律宾马尼拉至墨西哥阿卡尔科的‘大帆船贸易航线’,把墨西哥银元载运到马尼拉,换取中国商船载运到马尼拉的生丝和丝织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小问3详解】 认识: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可从应顺应时代潮流发展对外贸易;应积极推动构建海洋贸易新秩序等方面谈认识。32.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在各民族互动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李唐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归附的边地民族,中央政府遵循“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原则,在内附各族部落中设置一种不同于内地的特殊行政区划。此外,唐朝还通过册封、和亲、互市等方式维系民族间的友好关系。据考古发掘,西域焉耆地区发现小米、高粱、麦粉、胡麻及铁犁、铁镰、石碾础等生产工具。一些民族逐渐从游牧生活向半定居生活转变,开始营建城市,修筑宫殿。于此同时,唐朝每年从边地输入大量马匹、牛羊等牲畜,以满足军事、交通和农业生产的需要。胡族的生活习俗、歌舞器乐等也成为盛行于时的社会风尚。——摘编自王家范、张耕华、陈华主编《大学中国史》材料二《康熙皇舆全览图》为中国清朝所绘的地图。1708年由康熙帝下令编绘,于1718年初步完成,该图已详绘有西藏和蒙古极西地方,分省图和地区图增至32幅,其范围东北至库页岛(萨哈林岛),东南至台湾,北至贝加尔湖,南至海南岛,西北至伊犁河,西南至列城以西。——摘编自人民网2014年4月1日材料三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是一个各民族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血与火的冲突,又充满了经济与文化的整合。元明清时期的整合互动更是全面而深刻,包括政治体制的整合、怀柔政策的整合、经济交流的整合、宗教管理的整合等四个方面。如元朝的政治系统,把中国各民族铸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清朝宗教管理的整合,在心理上协调了民族关系。——摘编自徐杰舜著《从多元走向一体》(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中央政府设置的“特殊行政区划”名称,并结合当时内地的行政区划制度特点,概括其“不同于内地”行政区划之处。(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朝在西北地区和东南沿海经略边疆的措施。(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元朝在政治体制整合、清朝在宗教管理整合上的具体举措。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各民族互动”对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答案】(1)名称:羁縻州区别:内地中央垂直管理(直接统治),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不世袭;其为间接统治形式,以少数民族首领为都督、刺史,可世袭。(2)措施:西北:平定准噶尔叛乱;平定大小和卓之乱;设伊犁将军。东南:收复台湾,设置台湾府。(3)举措:元实行行省制度、清册封达赖、班禅、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等措施。 意义:有助于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生活式的变化;丰富了中原地区的物质文化生活,并进一步增强中央政权的向心力;有助于和谐民族关系,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名称:根据材料“全其部落,顺其土俗”可分析出羁縻州。区别:结合唐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可分析出内地中央垂直管理(直接统治),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不世袭;根据材料“内附各族部落中设置一种不同于内地的特殊行政区划”可分析出其为间接统治形式,以少数民族首领为都督、刺史,可世袭。【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中国。措施:西北: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平定准噶尔叛乱,平定大小和卓之乱;设伊犁将军。东南:结合所学可知,清朝时,收复台湾,设置台湾府。【小问3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举措:结合元朝的地方管理措施以及清朝对西藏地区的管辖史实可分析出元实行行省制度、清册封达赖、班禅、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等措施。意义: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有助于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生活式的变化;根据材料“把中国各民族铸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清朝宗教管理的整合,在心理上协调了民族关系”可分析出丰富了中原地区的物质文化生活,并进一步增强中央政权的向心力;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有助于和谐民族关系,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33.【人口与经济】2023年3月16日第一财经消息,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预算,当前我国低龄老人(60-69岁)总量保守估计已经达到了1.5亿,从2022年开始,我国就进入到退休高峰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与前朝相比,清代是中国人口剧增的时期。……据《东华录》记载,1651年(顺治八年)全国丁男之数是1000余万。其时,户籍以一户一丁计。若按户各五人推算,加上由于种种原因而隐瞒的人口,实际数字在6000万上下。到康熙时突破1亿;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猛增到3亿以上:1834年(道光十四年)已经超过4亿。不到200年的时间里,人口增加了6倍以上。同当时的生产力相比,其速度和数量都是惊人的。——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 我们来看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增长的源泉。……人口因素是如何在改革中被转化成高速经济增长的呢?我讲三个故事,作为改革开放三个历史瞬间的代表。第一个是小岗村的故事。……家庭联产承包制赋予了农民自主配置生产要素的权利,因此,一旦剩余劳动力显性化,需要转移的时候,体制条件便逐步与之适应。先是转移到更广义的农业即林牧副渔产业上,继而转到农村的非农产业即乡镇企业中,再进一步依次转移到小城镇、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和沿海地区。在这个过程中就出现了第二个故事——邓小平1992年的南巡及其讲话。在这些讲话中,他肯定了经济特区,肯定了市场经济,推动了对外开放。从此,沿海地区吸引了更多的制造业投资,吸纳了大规模地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这种重新配置在微观上提高了农民收入,同时在宏观上提升了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第三个故事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此我们就真正地逐步参与到世界经济分工体系之中,引进外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把利余劳动力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当中,通过贸易中取得了国际竞争力,从而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兑现了我们的人口红利。……直至2010年之前,中国潜在的经济增长率大约为10%。如果查阅世界银行的各国数据会发现,这个时期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国家有这么快的增长速度,也找不出任何国家在任何其他时期有过出这样的经济增长表现。正是由于独特的人口转变阶段,与独特的改革开放举措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国的二元经济发展过程。——中国社会科学院蔡昉教授在首届中国发展理论国家年会上的发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清代人口数剧增的原因及造成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改革开放后人口因素是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今天中国的启示。【答案】(1)原因:政治稳定;农耕经济繁荣;赋税户籍制度的变革;高产农作物的引进;政府鼓励垦荒的政策;多子多福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任意答两点)影响: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有利于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加快了人口流动和迁移;造成人地矛盾尖锐;过度开发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一定程度上带来社会不稳定,加剧阶级矛盾。(2)改革开放促进了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了非农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城镇化建设;中国加入WTO有利于国际分工,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任意答两点)启示:制定适宜的人口政策;优化人口结构;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重视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实行绿色可持续发展。(任意答两点)【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为原因、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清代(中国)。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到康熙时突破1亿;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猛增到3亿以上”并结合清代的政治、经济、思想观念等特征可知政治稳定;农耕经济的繁荣;赋税户籍制度的变革;高产农作物的引进;政府鼓励垦荒的政策;多子多福等传统观念的影响。第二小问影响,结合人口增长对农业的作用可知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有利于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加快了人口流动和迁移;结合人口急剧增长引发的消极影响可知造成人地矛盾尖锐;过度开发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一定程度上带来社会不稳定,加剧阶级矛盾。 【小问2详解】本题为影响、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小问如何推动,根据材料“一旦剩余劳动力显性化,需要转移的时候,体制条件便逐步与之适应”可知改革开放促进了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了非农产业的发展;根据材料“继而转到农村的非农产业即乡镇企业中,再进一步依次转移到小城镇、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和沿海地区”可知加快了城镇化建设;根据材料“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此我们就真正地逐步参与到世界经济分工体系之中,引进外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把利余劳动力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当中,通过贸易中取得了国际竞争力”可知中国加入WTO有利于国际分工,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