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27153
大小:36.62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5-01-03
《湖南省郴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郴州市2023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试题卷共10页。有四道大题,共23道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该试题卷的指定位置上,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3、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作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音乐批评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标准呢?对任何一个艺术作品要考虑其对听众、读者的社会效益,同时也要考虑其审美价值。社会效益对音乐来说,应该包括对听众以及整个社会所带来的精神上的影响。用常话来说,就是是否有助于提升人的思想境界:更放大一些,是否能对伦理、道德、政治甚至整个社会意识形态产生积极的影响。由于音乐可引起人们的情绪、情感、趣味、思想等方面的变化,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行为,影响到社会风气、社会观念。因此,音乐批评不可避免地要考虑社会效益。从历史上看,不论哪个时代、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哪个阶级都会考虑音乐的这种作用与功能。这样看来,单纯“为音乐而音乐”的说法,是不能立足的,也是不存在的。由于历史、地区、民族等不同,因此,人们对同一部音乐作品的社会效益会产生不同的判断,是可以理解的。另外,评价标准,会由于历史的发展而产生变化。因为有些作品在当时所具有的社会功能、社会效果,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成为遗迹。当后人从自己的时代的意义上去理解这些音乐时,评价标准便发生了变化我们认为,以音乐的社会效益作为判断的标准时,对于历史作品,既要看到它在当时的有益、无益作用,尊重历史实际,而又要观察其当前的时代作用,才能比较全面地评价它们。与社会效益同样应被考虑的是音乐的艺术审美价值。 音乐审美价值的判断极为复杂。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的是,审美有没有一个客观标准?当然,这客观标准也是因历史情况的不同而有适当的变化的。其实,存在客观标准,那就是实践的检验,即由长期的历史实践而形成的音乐传统。它是经过多年逐步产生,在音乐艺术中保留下来的一种基本评价标准。因为传统之所以能成为传统,就意味着,它是最为音乐艺术家所公认,并已被历史实践证明“美”的创造规律。在对现代音乐做审美判断时,人们主要是从形式美,以及内容与形式是否完美结合起来衡量音乐。形式美在音乐中的主要表现,如果简单归纳一下,不外乎三点:音乐的形式是否合乎多样的统一;音乐语言的运用是否生动;音乐的内在逻辑是否通顺,结构布局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发展的动力及良好的结束等。从感性的角度进行审美判断,人们主要是看作品是否具有感染力,是否能让人得到审美愉悦和审美满足。按照音乐的传统,形式及形式美的构成均有一定法则可遵循,因而是可以作出较客观的判定的。但是,问题在于传统是大家所习惯、所熟悉的,完全依据传统,美则美矣,新意就缺乏了,作曲家的独创性也不见了。创新是另一个重要审美判断标准。创新不仅包括音乐语言的创新,音乐表现手段的创新,更在于立意的创新。然而创新可能就违反传统判断的标准,如果看看史料,会发现诸如此类的情况很多。可见仅从传统观点来判断作品的艺术质量仍是不可靠的,传统也是在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批评的标准同样在不断演变。大体来说,注意到传统而又不拘泥于传统是进行审美判断的重要方面。所以我们既不能采取僵化、保守的立场,也不能单纯从“新”着眼。这才是比较妥善的方法。(摘编自叶纯之《音乐美学十讲》)材料二:孔子擅长音乐,能歌,能琴,但他最看重的从不是音乐的技巧,而是内在的诚意。“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他认为音乐的艺术形式只是细枝末节,内在的恭敬和仁爱才是它的大端。弟子记录孔子“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如果某一天因为吊丧而哭过,那么当天他就绝不会再唱歌。若问为何如此?无他,但因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能够深刻共情他人也。到了春秋时期,开始礼崩乐坏,鲁国贵族季平子堂而皇之使用天子标准的“八佾”(六十四人的舞蹈),孔子对他的僭越行为相当愤怒,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意思是连这样不合礼制的事情都能做得出来,还有什么做不出的呢?当然,除了对贵族所用礼乐的关注,孔子也充分重视音乐对普通百姓的影响,他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他的学生子游在武城做官施行乐教,孔子来到武城“闻弦歌之声”,对子游的做法十分赞许。 孔子对音乐是有选择的。《礼记》中强调,先王制礼作乐并不是为了满足人们口腹耳目等感官欲望,而是教导人们培养正确的好恶之心,返回到做人的正道中来。孔子主动承担的重大使命就是在礼崩乐坏的时代里去修正那些不正的礼乐——他说“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认为郑国的靡靡之音扰乱了雅正的音乐。“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事实上,孔子从道德重建、提倡和推行礼乐教化入手,不但以此作为办学兴教的指导理念,而且将礼乐教化提升到国家文化治理战略的高度。音乐,伴随了孔子的一生。在他百年身后,孟子评价“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摘编自2023年8月车凤《金声玉振:孔子的音乐人生》)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音乐批评不可避免地要考虑社会效益,从历史上来看,无论从哪个维度都不存在单纯的“为音乐而音乐”的说法。B.音乐传统是经历长期的历史实践而形成的,最被音乐艺术家公认的,并被历史实践证明的“美”的创造规律。C.孔子“哭则不歌”,是因为他能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能深刻共情他人,这也使得他最看重的是音乐内在的恭敬和仁爱。D.孔子认为音乐对普通百姓有重要教化功能,并着手推行礼乐教化,同时他还将礼乐教化提升到国家文化治理战略的高度。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详细阐述了音乐批评的内涵及标准,认为音乐有助于提升人的思想境界,甚至对整个社会意识形态产生积极效果。B.材料一认为音乐创新由音乐语言、表现手段和立意的创新组成的,创新就违反音乐传统,因此音乐批评标准要做出改变。C.材料二举例季平子擅自使用天子标准的“八佾”的事例,用来说明时期春秋是礼崩乐坏的时代,这种僭越行为是不值得推崇的。D.材料一侧重于道理论证,逻辑紧凑清晰,材料二侧重于事例论证,极有效果;分别论述各自的具体观点,论证具体,富有说服力。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主要观点的一项是()A.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B.琴之为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魂,可以辨喜怒,此琴之善者也。C.乐在宗庙,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D.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4.两则材料都对音乐的功效进行了讨论,但行文各有不同。请简要概括两则材料不同的行文脉络。5.请结合下列《我和我的祖国》的歌词与曲谱,根据材料中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其音乐美学。①歌词: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我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依着你的心窝,你用你那母亲的温情和我诉说。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旋涡。我分担着海的忧愁,分享海的欢乐。我亲爱的祖国,你是大海永不干涸,永远给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②曲谱:采用的是AB两段体曲式结构,使用明快的大调式,节奏轻快,富有动感,优美大方,温暖明朗,更适合大众传唱。(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竞选州长【美】马克·吐温几个月之前。我被提名为纽约州州长候选人。代表独立党与斯坦华脱·勒·伍福特先生和约翰·特·霍夫曼先生竞选。我总觉得自己有超过这两位先生的显著的优点,那就是我的名声好,而且诚实可信。早餐翻阅报纸时,看到这样一段消息,说实在话,我以前还从来没有这样惊慌失措过:“伪证罪——那就是1863年。在交趾支那的瓦卡瓦克。有34名证人证明马克·吐温先生犯有伪证罪。他企图侵占一小块香蕉种植地。那是当地一位穷寡妇和她那群孤儿靠着活命的唯一资源。现在马克·吐温先生既然在众人面前出来竞选州长,那么他或许可以屈尊解释一下事情的经过。他愿意这样做吗?”我当时惊愕不已!竞有这样一种残酷无情的指控。我从来就没有到过交趾支那!我从来没听说过什么瓦卡瓦克!我也不知道什么香蕉种植地,正如我不知道什么是袋鼠一样!接着是《新闻报》,登了这样一段话:“需要查清——是否请新州长候选人向急于等着要投他票的同胞们解释一下以下一件小事?那就是吐温先生在蒙大那州野营时。与他住在同一帐篷的伙伴经常丢失小东西。后来这些东西一件不少地都从吐温先生身上或“箱子”(即他卷藏杂物的报纸)里发现了。大家为他着想。不得不对他进行友好的告诫。在他身上涂满柏油,粘上羽毛,叫他坐木杠,把他捧出去。并劝告他让出铺位,从此别再回来。他愿意解释这件事吗?”难道还有比这种控告用心更加险恶的吗?我这辈子根本就没有到过蒙大那州呀。于是。我开始变得一拿起报纸就有些提心吊胆起来。正如同你想睡觉时拿起一床毯子,可总是不放心,生怕那里面有条蛇似的。有一天。我看到这么一段消息。 “谎言已被揭穿!——根据五方位区的密凯尔·奥弗拉纳根先生、华脱街的吉特·彭斯先生和约翰·艾伦先生三位的宣誓证书,现已证实:马克·吐温先生曾恶毒声称我们尊贵的领袖约翰·特·霍夫曼的祖父曾因拦路抢劫而被处绞刑一说,纯属粗暴无理之谎言,毫无事实根据。他毁谤亡人,以谰言玷污其美名,用这种下流手段来达到政治上的成功,使有道德之人甚为沮丧。”其次一条引起我注意的新闻是这样的:“有人见到,昨晚有一个人喝得酩酊大醉,摇摇晃晃地走进吐温先生下榻的旅馆。独立党人责无旁贷须证明那个醉鬼并非马克·吐温本人。”这是不可思议的,绝对地不可思议。我已经有整整三年没有喝过啤酒、葡萄酒或任何一种酒了。不久,共和党的主要报纸“宣判”我犯了大规模的贿赂罪,而民主党最主要的报纸则把一桩大肆渲染敲诈案件硬“栽”在我头上。这时候舆论哗然,纷纷要我“答复”所有对我提出的那些可怕的指控。这就使得我们党的报刊主编和领袖们都说,我如果再沉默不语,我的政治生命就要给毁了。好像要使他们的控诉更为迫切似的,就在第二天,一家报纸登了这样一段话:“明察此人!独立党这位候选人至今默不吭声。因为他不敢说话。对他的每条控告都有证据,并且那种足以说明问题的沉默一再承认了他的罪状,现在他永远翻不了案了。独立党的党员们。看看你们这位候选人吧!看看这位声名狼藉的伪证犯!这位蒙大那的小偷!这位盗尸犯!好好看一看你们这个具体化的酒疯子!你们这位肮脏的贿赂犯!你们这位令人恶心的讹诈犯!你们盯住他好好看一看,好好想一想——这个家伙犯下了这么可怕的罪行,得了这么一连串倒霉的称号,而且一条也不敢予以否认,看你们是否还愿意把自己公正的选票投给他!”我无法摆脱这种困境,只得深怀耻辱,准备着手“答复”那一大堆毫无根据的指控和卑鄙下流的谎言。但是我始终没有完成这个任务,因为就在第二天有一家报纸登出一个新的恐怖案件。再次对我进行恶意中伤,说因一家疯人院妨碍我家的人看风景,我就将这座疯人院烧掉。把院里的病人统统烧死了,这使我万分惊慌。接着又是一个控告。说我为了吞占我叔父的财产而将他毒死,并且要求立即挖开坟墓验尸。这使我几乎陷入了精神错乱的境地。在这些控告之上,还有人竟控告我在负责育婴堂事务时雇用老掉了牙的、昏庸的亲成给育婴堂做饭。我拿不定主意了——真的拿不定主意了。最后,党派斗争的积怨对我的无耻迫害达到了自然而然的高潮:有人教唆九个刚刚在学走路的包括各种不同肤色、穿着各种各样的破烂衣服的小孩。冲到一次民众大会的讲台上来,紧紧抱住我的双腿。叫我爸爸!我放弃了竟选。我降下旗帜投降。我不够竞选纽约州州长运动所要求的条件,所以,我呈递上退出候选人的声明。并怀着痛苦的心情签上我的名字:“你忠实的朋友,过去是正派人,现在却成了伪证犯、小偷、盗尸犯、酒疯子、贿赂犯和讹诈犯的马克·吐温。” (有删改)材料二:马克·吐温在“对美国最有影响的人物”评选中排名第16位,被称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他之所以在美国发展史上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为他的绝大多数作品贴近现实、反映现实却又高于现实。他结合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深入地挖掘社会中的各种人情世故。用敏锐的观察力对当时美国社会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再用他独特的幽默的表达方式创作出读者喜闻乐见的作品。而这些轻松易懂的作品却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黑暗人性和社会的阴暗面展现出来。让他的作品更有批判的力道。他的作品是美国社会的一面镜子。(节选自赵心放《马克·吐温为什么被人们称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我”是小说中的人物,他把一切都往好处想,然而当遇到挫折的时候,就会感觉无所适从。再加上胆小懦弱,经济地位低下。因而竞选失败。B.小说虽然没有描写“我”和竞选对手的直接对话,但是小说中的若干细节能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竞选过程的激烈、竞选对手的冷酷无情。C.报纸刊登“吐温先生对交趾支那伪证案一事一直发人深省地保持缄默”表明“我”可能确实存在劣迹。其实与对手并无本质上的差别。D.“我”个人觉得自己的名声还好而参加州长竞选,但最终却被选民安上了各种罪名,不得不退出竞选。这种黑白颠倒,具有极大的讽刺效果。7.下列对小说相关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通过自我独白来呈现故事情节,第一人称“我”的使用,使叙述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了作品和读者之间的距离,让人体会十分深刻。B.小说以戏谑夸张的漫画式手法,描写了马克·吐温先生在竞选中的经历,故事虽然很简单,但情节设计巧妙,扣人心弦,极富戏剧性。C.巧用称谓变换由最初的“马克·吐温”到“伪证犯”“小偷”“盗尸犯”等称呼的变换,层层递进,把对手步步紧逼的形象刻画出来了。D.小说没有通过人物正面冲突的描写来刻画形象,却设有精妙的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几则穿插使用的引文,暗线是“我”的心理变化。8.小说主要情节由新闻片段组成,试分析其作用。9.有人说马克·吐温的作品是美国社会的一面镜子。这篇选文照见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及材料二的评论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材料一: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度所欲出。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①、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鸮飞入贾生舍。楚人命鸮曰“鵩”。贾生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鵩鸟赋》。后岁余,贾生征见。拜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时年三十三矣。(节选自《屈原贾生列传》)材料二: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跃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节选自苏轼《贾谊论》)注①:绛,指绛侯周勃。灌,指颍阴侯灌婴。10.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诏令[A]议下[B]诸老先生[C]不能言[D]贾生尽为之[E]对[F]人人各如其意[G]所欲出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征”,皇帝征召称“征”,“征辟制”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 B.“害”,指暗害,与《屈原列传》中“争宠而心害其能”的“害”词义不同。C.“雌雄”比喻胜败、高下,与“安能辨我是雄雌”的“雄雌”是不一样的。D.“为”,其意为“向、对”,与“不足为外人道也”的“为”的用法一样。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河南郡守吴公因政绩为天下第一,故被任命为廷尉,吴公趁机向皇帝推荐了精通诸子百家的贾谊,汉文帝于是召贾谊为博士。B.贾谊能有效奏对文帝下令讨论问题,汉文帝非常欣赏他,一年之中破格提拔他为太中大夫,贾谊提出了一系列的革新主张。C.当汉文帝准备提拔贾谊为公卿之位时,周勃等人嫉妒他,说他年轻学浅,只想独揽大权,会弄糟政事,贾谊因而被贬到长沙。D.苏轼认为周勃、灌婴等人在刘氏、吕氏的争斗中起了决定性作用,高帝和他们这种君臣遇合的深厚情分如父子兄弟般情谊。13.同样是写贾生,司马迁和苏轼态度不同,结合文段简要分析。14.把下面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2)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原列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秋雨叹①(其三)杜甫长安布衣谁比数②,反锁衡门③守环堵。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④。【注】①《秋雨叹》组诗共三首,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那一年秋天,下了六十多天雨,庄稼歉收。粮食匮乏,房屋毁坏,民不聊生。当朝宰相杨国忠却找来个别长得好的禾苗向唐玄宗报告说:“雨虽多。不害稼也。”②谁比数:没人关心。③衡门:贫者所居。④仇兆蛰《杜诗详注》中言:“日者君象,土者臣象。”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反锁”写出了诗人闭门不出的生活状态,“环堵”写出了诗人家境的贫困。B.颔联写出了诗人看到稚子在风雨中无忧无虑地奔跑的身影时愉悦的心情。 C.颈联借胡雁欲高飞而不能来比喻诗人自己身居困厄不能施展抱负无奈处境。D.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诗人在雨中寥落的情景,后四句抒发诗人对个人及国事的感慨。16.诗人为什么“叹秋雨”?请结合全诗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月”是古典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古人常用它抒发情思,在《春江花月夜》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即写思妇愿追随月光传递相思之情;在《将进酒》一文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借月抒怀,劝勉友人珍惜时光,尽情畅饮。(2)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极言庄宗强盛之时天下无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代诗人常用“沧海”这一意象展现宽阔胸襟,寄托忧思情怀,或抒发离情别绪。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过了两年五四运动发生了。报纸上的如火如荼的记载唤醒了觉新被忘却了的青春。他和他的两个兄弟觉民、觉慧一样贪婪地读着本地报纸上转载的北京消息。他在本城唯一出售新书报的“华洋书报流通处”里买了一本最近出版的《新青年》,又买了两三份《每周评论》。这些刊物里面一个一个的字像火星一样地点燃了他们弟兄的热情。那些新奇的议论和热烈的文句带着一种力量压倒了他们三个人,使他们并不经过长期的思索就信服了。于是《新青年》《新潮》《每周评论》《星期评论》《少年中国》等等都接连地到了他们的手里。每天晚上,他和两个兄弟轮流地读这些书报,有时候还讨论这些书报中所论到的各种问题。他们常常称他做刘半农的“作揖主义”的拥护者。他自己也常说他喜欢托尔斯泰的“无抵抗主义”,就是这样的“主义”把《新青年》的理论和他们这个大家庭的现实毫不冲突地结合起来。它给了他以安慰,使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论,一方面又顺应着旧的环境生活下去。自己并不觉得矛盾。于是他变成了一个有两重人格的人:在旧社会里,在旧家庭里他是一个暮气十足的少爷;他跟他的两个兄弟在一起的时候他又是一个新青年。18.文中加点的词“贪婪”和“压倒”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19.补充语段:如果过分重视书本知识,缺少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大脑会越学习越僵化最后变成了“书呆子”。这就像吝啬的守财奴一样,金钱没直变成价值,反而变成了负担。下面两个句子都有“像……一样”,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1)这就像吝啬的守财奴一样,金钱没有变成价值,反而变成了负担。(2)这些刊物里面一个一个的字像火星一样地点燃了他们弟兄的热情。(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各题。中华饮食文化A。历来注重敬畏食物、尊重食物。“吃播”网络主播不顾食物能不能吃完、好不好吃,或超量点菜、或烹饪“黑暗料理”。折射出一种扭曲的食物观。“胡吃海喝”“奇葩烹饪”“暴饮暴食”等直播。看似新奇、有趣,实则①。也有损主播身体健康,不利于改善网络生态、培育社会文明。另类“吃播”造成的食物浪费,会给很多网友传递错误的饮食观念,甚至引发跟风模仿、误导更多消费者。遏制“吃播”浪费。要注重发挥协同效应。当探店主播有可能超量点餐时,餐厅有责任进行适当提醒,②,或者换成半份菜、小份菜。杜绝浪费,按需点餐,“吃播”们B_。享受美味和厉行节约并不矛盾。(1)事实上,“吃播”除了推广美食,(2)更重要的是让大家真正知其不易、食其滋味、念其根源。(3)在视频平台上,有的网络主播品尝三五个小菜,(4)给出一段深入、精到的点评,(5)并且将吃不完的食物打包带走;(6)有的餐饮行业从业者精心制作美食烹饪,(7)既有趣、有料又科学、实用,(8)同样取得了不少关注。(9)这正可以说明,(10)观众在意的不是主播们吃了多少、食材搭配够不够新奇,(11)还是能否从节目中获得新的饮食认知,(12)方便拓展美食体验。遏制“吃播”浪费。按需点餐、珍惜美食、健康饮食,才能让“吃播”节目既有大流量也有正能量,让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观念、消费观念C。20.请在文中的横线ABC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1.请在文中划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文中第三段划线处有四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孟子·尽心章句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上面这两句话给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运用理性思维深入思考,有理有据地把道理说清楚,与同学交流。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