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26916

大小:3.46 MB

页数:19页

时间:2024-09-03

上传者:老李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试题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下左图为海南岛略图,下右图为2023年3月12-14日该岛部分城市PM10日均浓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13日,海南岛的主导风向为()A.偏北风B.偏南风C.偏西风D.偏东风2.该时段,海南岛PM10的主要来源是()A.东南亚火山爆发B.当地燃煤取暖C.珠三角交通尾气D.北方沙尘天气【答案】1.A2.D【解析】【1题详解】该日处于3月份,此时亚洲高压仍较强大,当地应盛行偏北的冬季风,另外,图中显示13日位于北边的海口PM10浓度最大,位于南边的三亚PM10浓度最小,应是偏北风携带的颗粒物逐渐沉降所致,12日和14日这种差别不明显,由此判断,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2题详解】东南亚位于海南的偏南位置,如果该时段海南岛PM10的主要来源是东南亚火山爆发,则应是更临近东南亚的三亚的PM10日均浓度最高,不符合题中信息,排除A;当地为热带气候,全年气温高,不需要燃煤取暖,排除B;珠三角位于海南岛偏东方向,且珠三角交通尾气中颗粒物数量有限,对海南岛的影响有限,排除C;该时段处于春季,我国北方地区多沙尘天气,北方沙尘天气产生的颗粒物通过偏北的冬季风输送至此,成为当地PM10的主要来源,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可吸入颗粒物,通常是指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又称PM10。可吸入颗粒物在环境空气中持续的时间很长,对人体健康和大气能见度的影响都很大。通常来自在未铺的沥青、水泥的路面上行驶的机动车、材料的破碎碾磨处理过程以及被风扬起的尘土。浒苔属于一种绿藻类植物,适宜生长在水温20-25℃的海域。青岛附近海域已连续十多年遭受来自苏北浅滩养殖区的浒苔潮侵袭。读某时段黄海海域浒苔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3.推测青岛遭受浒苔潮侵袭的主要季节及原因()A.春季温度适宜B.夏季洋流影响C.秋季光照充足D.冬季季风影响4.关于浒苔潮影响和作用,叙述正确的是()A.威胁其他海洋生物生存B.为鱼类等生长提供氧气C.形成新的自然旅游景观D.为鱼类等提供丰富饵料【答案】3.B4.A【解析】【3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浒苔适宜生长在水温(20-25℃)高的海域,侵袭青岛的浒苔潮来自于苏北浅滩养殖区,该海域只有夏季才能达到这样的高水温,从而形成浒苔潮;读图可知,苏北浅滩养殖区形成的大量浒苔先通过向北的洋流,然后通过向南的沿岸流把浒苔带入青岛附近海域,从而使青岛附近海域遭受浒苔潮侵袭。由此判断,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4题详解】浒苔生长过程中会吸收大量营养元素,浒苔残体分解会消耗水中大量氧气,导致海水中缺气,从而威胁其它海洋生物的生存,A正确、B错误;浒苔残体分解过程中会发出恶臭,影响旅游体验,不会形成新的自然旅游景观,C错误;一般大多数的鱼类不以浒苔为食,D错误。故选A。【点睛】通过对环境卫星影像和船舶监测数据的分析,以及绿潮藻的生物学特性,发现绿潮的发生周期可以分为4个阶段:形成期(3~4月)、快速期(5月~6月中上旬)、平稳期(6月下旬~7月中旬)和衰亡期(7月中旬以后)。2023年11月,甲地附近喀拉喀托火山爆发。下左图为该季节印度洋局部地区盛行风示意图。火山灰扩散会影响该地的大气受热过程(下右图)。完成下面小题。5此时,受盛行风影响,甲地附近火山灰飘向()A.西南B.东南C.东北D.西北6.此次火山灰扩散影响最大的大气受热环节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5.B6.D【解析】【5题详解】读左图可知,南亚盛行东北风,盛行风由陆地吹向海洋,表明亚洲内陆形成冷高压,因此此时为北半球冬季,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南,则北半球的东北季风会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受其影响,甲地附近火山灰飘向东南,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6题详解】 读右图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此次火山灰扩散会增加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增加,会直接导致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加强,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小,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④)减少,随后也会间接影响地面辐射(②)、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①)、大气逆辐射(③),但对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④)影响更直接,更明显,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点睛】大气受热的过程:“太阳暖大地”: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很少,绝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的同时向外辐射热量,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大气返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其中大部分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起到了保温作用。下图为某地地层分布简图。完成下面小题。7.该地地貌为()A.背斜山B.向斜山C.地堑谷D.背斜谷8.该地经历的地质过程是()A.褶皱隆起-断层错位-外力侵蚀-地壳抬升-固结成岩B.褶皱隆起-外力侵蚀-地壳下沉-外力沉积-固结成岩C.褶皱凹陷-外力侵蚀-地壳下沉-外力沉积-固结成岩D.褶皱凹陷-断层错位-外力侵蚀-下沉沉积-固结成岩【答案】7.D8.B【解析】【7题详解】读图可知,a到h岩层由老到新,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图中有河流流经,故为背斜谷,故选D。【8题详解】读图可知,左下部由a到d的岩层弯曲,说明褶皱隆起,后出现侵蚀面,e岩层缺失,说明外力侵蚀导致岩层缺失,后地壳下沉,依次沉积f、g、h岩层,固结成岩,故选B。 【点睛】褶皱形成时,背斜岩层向上凸起,多成为山地,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多成为谷地。但随着外力作用的影响,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物质破碎易被侵蚀而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下图为8月世界局部海洋表层水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9.图中洋流()A.①②均为寒流B.①②均为暖流C.①为寒流,②为暖流D.①为暖流,②为寒流10.①②洋流对流经地区的影响是()A.①沿岸降水减少B.①沿岸气温降低C.②海域海雾频繁发生D.②附近海水盐度升高【答案】9.D10.C【解析】【9题详解】图中洋流①流经地区等水温线向北凸出,则洋流向北流,由水温高处流向水温低处,应为暖流;图中洋流②流经地区等水温线向南凸出,则洋流向南流,由水温低处流向水温高处,应为寒流。或根据地理位置和洋流分布规律判断,洋流①为阿拉斯加暖流,洋流②为加利福尼亚寒流。由此判断,D正确,ABC错误。故选D。【10题详解】根据前一题分析可知,洋流①为阿拉斯加暖流,洋流②为加利福尼亚寒流。阿拉斯加暖流(①)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作用,使得沿岸降水增多,气温升高,AB错误;加利福尼亚寒流(②)使近海面气温降低,空气中水汽容易凝结成雾,因此②海域海雾频繁发生,C正确;加利福尼亚寒流(②)使水温降低,蒸发减弱,可使海水盐度降低,D错误。故选C。【点睛】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暖流会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作用,寒流相反。(2)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北海、北海道、纽芬兰)和上升流(秘鲁)易成渔场。(3)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加快污染物的净化速度和扩大污染物的影响范围。(4)对航海的影响:顺洋流航行可节省燃料,缩短航行时间。下左图为某地海平面以下板块边界垂直剖面示意图,图下右为世界局部板块边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1.上左图所示板块边界及其塑造的宏观地貌为()A.消亡边界海沟B.生长边界海岭C.消亡边界裂谷D.生长边界海沟12.上右图中符合图上左所示板块边界的是()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答案】11.A12.D【解析】【11题详解】读左图可知,板块Ⅱ俯冲至板块Ⅰ之下,应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的结果,因此左图所示板块边界属于消亡边界,排除BD;图中显示,大洋板块插到大陆板块的下面,两个板块之间形成“V”形凹陷地带,这就是海沟,不是张裂形成的裂谷,A符合题意,排除C。故选A。【12题详解】前一题分析可知,左图所示板块边界为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读右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①为板块张裂形成的生长边界,图中②为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之间消亡边界,图中③为大洋中脊处的生长边界,图中④为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消亡边界,因此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点睛】海沟是位于海洋中的两壁较陡、狭长的、水深大于5000m的沟槽,是海底最深的地方。在地质学上,海沟的产生被认为是海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密度较大的海洋板块以30度上下的角度插到大陆板块的下面,两个板块相互摩擦,形成长长的“V”字形凹陷地带。下图为澳大利亚周边区域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此时,甲地的自然植被特征是()A.草原一片枯黄B.草原一片葱绿C.森林高大茂密D.森林树叶凋落14此季节,乙地()A.受盛行西风控制,降水多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C.受东南信风控制,降水少D.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答案】13.B14.B【解析】【13题详解】读图可知,甲地位于澳大利亚北部热带草原气候区,多稀树草原植被,此时大陆上受低气压控制,甲地主要盛行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降水丰富,处于湿季,因此草原一片葱绿,稀疏的树木也应枝叶繁茂,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14题详解】读图可知,此时大陆上受低气压控制,该低气压中心是赤道低气压带南移和大陆气温较高共同影响所致,表明此季节为南半球夏季。根据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判断,乙地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当地冬季才可能受盛行西风控制,B正确,A错误;乙地位于大分水岭西侧,受东南信风控制的可能性小,C错误;乙地的纬度较高,不太可能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D错误。故选B。【点睛】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度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和西风带(冬)交替控制;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下图为美国东南部某大沼泽地在1912年-2000年期间的地表高程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该沼泽地地表形态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风力侵蚀B.风力沉积C.流水沉积D.流水侵蚀16.图示时期,该地地表高程变化的原因是()A.生态恢复引起风沙沉积减少B.气候变化引起地表侵蚀加剧C.修建水库引起河流沉积减少D.水位下降引起地面沉降加剧【答案】15.C16.D【解析】【15题详解】美国东南部沼泽地地势低平,气候湿润,长期或经常性积水,流水作用强烈,风力作用不明显,排除AB;图中显示,该沼泽地沉积有大量泥炭土,因此该沼泽地地表形态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应是流水沉积作用,C符合题意;当地地势低平,流水侵蚀作用不明显,不是当地地表形态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排除D。故选C。【16题详解】读图可知,图示时期该地地表高程呈下降趋势,可能是当地水位下降,沼泽中泥炭土不断向外排水,引起地面沉降加剧,从而使得地表高程下降,D符合题意;美国东南部气候湿润,风力作用不明显,风沙沉积不是影响当地高程变化的因素,排除A;图中显示当地高程仅几米,地势低平,流水侵蚀作用不明显,地表侵蚀加剧的可能性不大,排除B;如果上游修建水库,引起当地河流沉积减少,只会使得沼泽地高程上升的幅度减小,不会导致当地高程下降,排除C。故选D。【点睛】沼泽地指长期受积水浸泡,水草茂密的泥泞地区。土壤剖面上部为腐泥沼泽土或泥炭沼泽土,下部为潜育层。有机质含量高,持水性强,透水性弱,干燥时体积收缩。墨西哥特奥蒂特瓦坎古城建有中央大道及太阳金字塔(19.5°N,99.1°W)。中央大道与正北方向的夹角为15°。据观察,每年4月30日,太阳在金字塔正大门前方落下(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当太阳再次在如图所示位置落下时,其日期和日出方位组合正确的是()A.8月13日北偏东15°B.8月13日东偏北15°C.2月10日东偏南15°D.2月10日东偏南30°18.4月30日,小明在海口的观海台(20.02°N,110.5°E)观测到北京时间6点10分日出,19点02分日落。则该日太阳金字塔所在地的日落地方时约为()A.2:42B.17:32C.18:24D.19:02【答案】17.B18.C【解析】【17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每年4月30日,太阳在金字塔正大门前方落下,当太阳再次在如图所示位置落下时,该日应与4月30日太阳直射纬度相同,这两日应关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对称,经计算可得,该日应为8月13日前后,不会2月10日前后,排除CD;读图可知,每年4月30日当地日落方位应是西偏北15°,日出和日落方位关于正北方向对称,因此当地当日日出方位应是东偏北15°,8月13日与4月30日太阳直射纬线相同,当地日出和日落方位也应相同,即应日出东偏北15°,排除A,B符合题意。故选B。【18题详解】题意表明,4月30日海口的观海台(20.02°N,110.5°E)北京时间6点10分日出,19点02分日落,则当地昼长为12小时52分,经计算当地日落地方时为18:26。材料信息表明,太阳金字塔所在地的纬度比海口的观海台略低,则当日太阳金字塔昼长稍短于海口的观海台,日落地方时稍早,则该日太阳金字塔所在地的日落地方时约为18:24,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点睛】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日出地方时=24-日落地方时=12-昼长/2;日落地方时=24-日出地方时=12+昼长/2。 张同学在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时刻观察夜空,并拍摄了照片(如图)。完成下面小题。19.下图中能分别表示此时金星与月球位置的是()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20.次日同一时刻,可能观察到的景象是()A.B.C.D.【答案】19.C20.C【解析】【19题详解】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一般朝偏南方向观察月相,则左为东、右为西,夜空图中月相为蛾眉月,亮面凸向东,应为下半月的蛾眉月(残月),应在日出前的下半夜偏东方向的夜空中能观察得到,读金星与月球位置示意可知,金星和月球处于①、③位置时,在日出前的下半夜可在偏东方向的夜空中能够看到,且此时月球处于③位置时为残月,金星和月球处于②、④位置时,在日落后的上半夜可在偏西方向的夜空中能够看到,且此时月球处于④位置时为上半月的蛾眉月。由此判断,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20题详解】 前面分析可知,夜空图中月相为下半月的蛾眉月(残月),次日蛾眉月的亮面应减小;由月球一天之中环绕地球向东公转的角度有10多度,则金月公转角速度仅1.6°/天,相对于地球的视运动角度更小,因此在夜空中月亮次日同一时刻比前一天向东推移了10多度,视位置应推移到金星以东,综合起来并结合选项图的特征判断,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点睛】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月相变化歌: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1.海水温度自表层向深层大体呈不均匀递减趋势。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海底地形图。完符合甲地2月份海水温度垂向变化的是()A.B.C.D.【答案】A 【解析】【详解】海水温度自表层向深层大体呈不均匀递减趋势,在深度1000米以上递减速度较大,1000米以下变化很小,图B和图D中,深度1000米以下的递减速度与1000米以上相差不大,不符合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的一般规律,排除BD;甲地位于我国台湾岛东侧,2月为冬季,海水表层温度应相对较低,与图C相比,图A中海水表层温度较低,因此A符合题意,排除C。故选A。下图为某中学在研学点(37°54′N,112°45′E)开展自然地理户外研学活动的路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2.该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主要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温带草原D.温带落叶阔叶林23.此研学活动线路包含的研学内容可能有()①七里沟寻找花岗岩②东山煤矿寻找化石③森林公园研究自然带水平分异规律④小窑头村研究海相沉积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22.D23.C【解析】【22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研学点的地理坐标为(37°54′N,112°45′E),根据所学的区域地理知识判断,该地应位于我国华北地区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形成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的植被,D符合题意;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一般分布在纬度低于35°的亚热带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一般分布30°-40°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候区,温带草原一般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排除ABC。故选D。【23题详解】 读图可知,七里沟的岩石以砂岩为主,不能安排寻找花岗岩的研学内容,①不符合题意;东山煤矿中的煤层是在地质时期生物丰富的地区通过沉积作用下形成,在沉积过程中有可能形成动植物化石,因此在此安排寻找化石的研学内容合适,②符合题意;图中显示,森林公园所跨地域较小,自然带水平分异不明显,因此不适合安排研究自然带水平分异规律相关研学内容,③不符合题意;图中显示,小窑头村有石灰岩分布,石灰岩一般在海洋环境下沉积形成,因此安排研究海相沉积相关的研学内容合适,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点睛】海相沉积指海洋环境下,经海洋动力过程产生的一系列沉积,包括来自陆上的碎屑物,海洋生物骨骼和残骸,火山灰和宇宙尘等。具有海洋环境的一系列岩性特征和生物特征。其特点是颗粒较细而分选好,且在海水温度比大陆温度低而变化小的环境下沉积。海相沉积易产石油,生成的石油十分广泛,一般情况下也最丰富。下图为广东省中北部山区某地某日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4.该日,影响当地的天气系统是()A.高气压B.低气压C.冷锋D.暖锋25.该天气系统控制下,当地天气可能为()A.冻雨B.微风C.晴朗D.沙尘暴【答案】24.C25.A【解析】【24题详解】读图可知,该地1500米至3000米之间出现较强的逆温现象,且近地面气温在0℃及以下。当地位于广东省中北部,纬度较低,气温一般高于0℃,因此影响当地的天气系统应使当地明显降温,该天气系统为冷锋的可能性大,锋面容易形成在一定高度直接产生锋面逆温现象,C符合题意,排除D;高气压和低气压一般很难导致当地降温,一般也不会直接在一定高度产生逆温现象,排除AB。故选C。【25题详解】 根据前一题分析可知,影响当地当日的天气系统为冷锋,冷锋一般移动速度较快,带来较大的风力,带来云雨天气,由于当地地处南方湿润地区,离沙源地遥远,不会产生沙尘暴天气,排除BCD;读图可知,3500米以上气温低于0℃,这里易形成固态冰雪和过冷却水滴构成的云层,3000米高度附近,气温略高于0℃,这里使得固态降水变成液态水滴,2000米以下气温低于0℃,水滴落到该层时温度下降形成过冷水滴,最后落在地面冰冷物体上凝结固态冰,形成冻雨,A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冻雨"形成条件:近地面2000米左右的空气层温度稍低于0℃;2000米至4000米的空气层温度高于0℃,比较暖一点;再往上一层又低于0℃,这样的大气层结构,使得上层云中的过冷却水滴、冰晶和雪花,掉进比较暖一点的气层,都变成液态水滴。再向下降,又进入不算厚的冻结层。当继续下降,正准备冻结的时候,已经以过冷却的形式接触到冰冷的物体,形成坚实的"冻雨"。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5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云南省元谋县的金沙江流域是典型的干热河谷之一。干热河谷下部植被稀疏,为低矮、多刺的旱生型灌丛,土壤以燥红土为主。海拔3100-4100米处为寒温性暗针叶林,形成阴暗潮湿环境。材料二、干热河谷水热不均衡,使之成为我国植被恢复极端困难地区之一。近年来,在政府引导下,该地区实施了“光伏提水+生态修复试验”示范工程。即从金沙江用光伏发电提水和滴灌的方式,开展生态恢复工作,成效显著。材料三、下图为金沙江谷地(北纬28°15′)两岸的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布图。(1)分析干热河谷地区燥红土的有机质含量特点。(2)分析该地分布寒温性暗针叶林的自然条件。(3)与传统植树造林相比,指出“光伏提水+生态修复试验”示范工程成效显著的原因。【答案】26.燥红土的有机质含量低;干热河谷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植被稀少,提供的有机质少。27.海拔升高,气温下降,适合寒温性针叶林生长;(气温低)蒸发减少,环境变得更加湿润;海拔高,降水较多;水汽较多,云雾多,日照少;冰雪融化补给土壤水分,满足森林的水分需求。 28.干热河谷太阳能资源丰富,通过光伏发电提供能源;(充足的能源)减少了当地对植被的破坏;光伏发电抽水和滴灌为植被提供充足稳定的水源,提高植被的成活率。【解析】【分析】本题以金沙江谷地两岸的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布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影响土壤的因素,影响植被的因素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体现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由材料可知,干热河谷下部植被稀疏,为低矮、多刺的旱生型灌丛,植被稀少,提供的有机质少;干热河谷地势低,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故燥红土的有机质含量低。小问2详解】由材料可知,海拔3100-4100米处为寒温性暗针叶林,形成阴暗潮湿环境,该地因海拔较高,气温下降,气温低适合寒温性针叶林生长;因气温低,蒸发减少,环境变得更加湿润;海拔高,此区域水汽抬升,降水较多;水汽较多,云雾多,日照少,故为暗针叶林;冰雪融化补给土壤水分,满足森林的水分需求,故形成寒温性暗针叶林。【小问3详解】由材料可知,干热河谷水热不均衡,使之成为我国植被恢复极端困难地区之一,“光伏提水+生态修复试验”示范工程,即从金沙江用光伏发电提水和滴灌的方式,开展生态恢复工作,干热河谷由于降水较少,太阳能资源丰富,通过光伏发电提供能源;充足的能源,可以减少人们砍伐树木用作薪柴,减少了当地对植被的破坏;金沙江用光伏发电提水和滴灌为植被提供充足稳定的水源,提高植被的成活率,促进植被恢复。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盐湖流域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在4400m以上。图中4个湖泊均为内流湖,原来相对封闭且独立。近几十年来的气候变化导致青藏高原内流盆地大多数湖泊呈显著扩张趋势。2011年卓乃湖溃决,大量湖水外溢,导致其他湖泊相连并迅速扩大。材料二、盐湖湖岸距离青藏铁路仅8公里,水位高出铁路约6米。湖泊水位上升可能对生态环境和当地交通设施及生活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和潜在威胁。材料三、图1为盐湖流域示意图,图2为该流域四大湖泊面积变化示意图。 (1)描述1998年以来四大湖泊水位变化的异同点。(2)从补给角度,分析2010年后盐湖面积迅速扩大的原因。(3)专家认为盐湖水位持续上升可能威胁青藏铁路运营安全,说明你支持此观点的理由,并提出一项治水工程措施以保障青藏铁路运营安全。【答案】27.同:2010年以前,四大湖泊水位缓慢上升;2012年以后,水位变化平稳;2010年-2012年,水位快速变化。异:2010年三大湖泊水位迅速上升,卓乃湖水位迅速下降。28.上游湖泊来水增加(降水增多),地表径流补给增加;气温升高,冰川融水补给增加;(气温升高)冻土融化,地下水补给增加。29.水位继续上升,可能导致溢流或溃决;加剧流经区冻土融化,威胁路基稳定;溃决洪水威胁交通设施安全和路基稳定。措施:建设人工引流工程,将盐湖水体引流至清水河,避免漫溢或溃决的发生(或建设排水渠或加强堤坝管理)。【解析】【分析】本题以盐湖流域示意图与该流域四大湖泊面积变化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湖泊水文特征、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1998年以来四大湖泊水位变化以2010年与2012年作为节点,相同点是2010年以前,四大湖泊水位缓慢上升;2012年以后,水位变化平稳;2010年-2012年,水位快速变化。不同点是水位变化的趋势不同,2010年三大湖泊水位迅速上升,卓乃湖水位迅速下降。【小问2详解】由材料可知,近几十年来的气候变化导致青藏高原内流盆地大多数湖泊呈显著扩张趋势。2011年卓乃湖溃决,大量湖水外溢,导致其他湖泊相连并迅速扩大,主要从水量收入的角度展开分析,首先是上游湖泊来水增加,因降水增多,地表径流补给增加使得湖泊水量增大;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冰川融水补给增加,补给水量增大;气温升高,地下冻土融化量增大,地下水补给增加。【小问3详解】由材料可知,盐湖湖岸距离青藏铁路仅8公里,水位高出铁路约6米,若水位继续上升,可能导致溢流或溃决,影响青藏铁路的安全;盐湖水位持续上升会加剧流经区冻土融化,威胁路基稳定;水位上涨溃决形成的洪水会威胁交通设施安全和路基稳定。措施:主要控制水位变化,建设人工引流工程,将盐湖水体引流至清水河,避免漫溢或溃决的发生,或建设排水渠或加强堤坝管理,防止漫溢或溃决的发生。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洪水河发源于祁连山区,构造运动影响河流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在中下游堆积形成不同时期的洪积扇,Ⅱ期洪积扇叠覆于Ⅰ期之上。计划于2024年在洪水河出山口处建成水库,为酒泉供水。材料二、图1为祁连山北麓部分区域地貌分布略图,图2为图1地质采样区内的地质剖面简图,图3为洪水河大峡谷景观图。 (1)图中洪积扇堆积物来源于____,简述其堆积物的特征____。(2)推测洪水河大峡谷景观图拍摄于____(甲/乙)地,说明理由____。(3)简述Ⅰ期、Ⅱ期洪积扇的演变过程。(4)简析修建水库对下游地貌发育的影响。【答案】28.①.上游山区(祁连山区)②.自扇顶至扇缘厚度逐渐变小,颗粒粒径逐渐变细29.①.甲②.该地河谷地势相对平坦,河岸陡峭,表明河流下蚀作用强烈;甲地位于山前,表明落差大,流速快,下切作用强;乙地位于下游,地势更低,流速更缓,下切作用弱。30.前期断层导致山地北侧相对下沉,地势变缓,(在山口)堆积形成I期洪积扇,后期断层导致I期洪积扇抬升,水流流速加快,搬运能力增强,北侧地势更低,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II期洪积扇。31.修建水库,导致下游泥沙(和地表水)减少;洪积扇发育速度减缓/河流沉积作用减弱;风成地貌发育增强。【解析】【分析】本题以祁连山北麓部分区域地貌分布略图、地质采样区内的地质剖面简图、洪水河大峡谷景观图为背景,设置4小题,涉及洪积扇的物质来源、沉积特点、地貌特点、洪积扇演变过程及修建水库对下游地貌发育的影响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冲积扇是河流从山上搬运的物质在出山口位置的沉积,因此图中洪积扇堆积物来源于上游山区(祁连山区);洪积扇的海拔从扇顶到扇缘逐渐降低,洪积扇的厚度也自扇顶至扇缘厚度逐渐变小,随着流速的迅速变慢和重力作用下,大的颗粒先沉积,小的颗粒可以搬运得较远后沉积,故自扇顶至扇缘厚度逐渐变小,颗粒粒径逐渐变细。【小问2详解】读图3可知,该地河谷(地势相对平坦)河岸陡峭,表明河流下蚀作用强烈;读图1可知,甲地位于山前,河流落差大,流速快,下切作用强;乙地位于下游,地势更低,流速更缓,下切作用弱。故洪水河大峡谷景观图拍摄于甲地。【小问3详解】洪积扇为山前河流沉积地貌。读图2可知,前期断层导致山地北侧相对下沉,山麓地势变缓,在山口堆积形成I期洪积扇;后期断层导致I期洪积扇抬升,水流流速加快,搬运能力增强,北侧地势更低,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II期洪积扇。【小问4详解】地理环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地貌主要受外作用力(外营力)影响。洪水河出山口处建成水库,水库大坝拦截水沙,下游径流减少,河流输沙量也随之减少;洪积扇因缺乏泥沙堆积,发育速度减缓;下游地区因河流水量减少,植被退化,风成地貌发育增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