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25688
大小:315.5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4-09-03
《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台州市高二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试题历史试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图是1954年出土的西周宜侯夨簋,其上部分铭文释:“在四月丁未,周康王对宜地占卜之后,命令虞侯夨说:‘把你迁到宜地,赐给你好酒一卣、商瓒一口……赐给你土地和人口。’”这反映了A.西周实行内外服制度B.诸侯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C.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D.原始民主传统有一定的影响力2.地方行政制度因中央集权的强弱和国家治理的需要处在不断调整中。下列地方行政制度的设置或调整,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省之下设府(州),府之下设县(州)②改道为路,形成路、州(府)、县三级制③郡下设道或县,根据户数多少,分别置官④州成为一级行政机构,形成州、郡、县三级制A.①③②④B.②①④③C.③④②①D.④③②①3.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一书中说:“7世纪的初唐,是中国专制时代历史上最灿烂光辉的一页。当帝国对外威信蒸蒸日上之际,其内部组织,按照当时的标准看来,也近于至善,是以其自信心也日积月深。”下列项中,能证明该观点的史料是A.“虽置三公,事归台阁”B.“窃以为科道乃朝廷耳目之官”C.“滋生人丁,永不加赋”D.“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4.2023年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峰会,赠与来宾的国礼包括一件景泰蓝瓷瓶。这反映了瓷器作为我国文化底蕴的代表,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有重要地位。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制瓷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坯车、匣钵、支钉是陶瓷业使用的主要工具B.定窑始建于宋,兴盛于明,体现了高超水平C.汉代瓷器大量出口成为中华文明的物质象征 D.“南海1号”沉船是明清中国瓷器外销实证5.甘薯约在明朝后期从东南亚传入中国,在全国推广后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食物。台湾沿海“种番薯、花生、甘蔗、豆、麦,近山沃衍宜稻。一年耕有五年之食,内地福、兴、漳、泉四府山多田少,必籍台米接济”。福建由于人多地少,对甘薯非常依赖。据此可推知①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②台湾沿海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的品种繁多③甘薯引入直接推动了明代的赋税制度变革④甘薯引入推动台湾与福建之间的贸易往来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6.右图是1917年创办的中国最早的制碱厂,该厂A.是中国近代官办企业的重要代表B.兴办借鉴了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C.创办人是晚清著名的实业家张謇D.创办的地点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7.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告关税自主。1928年国民政府陆续和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11国缔结了“友好通商条约”或新的关税条约。之后我国海关平均税率不断提高,从1928年的4.3%上升到1931年的16.1%,1934年则变为34.3%。这些变化A.实现了对外贸易的顺差B.标志着完全收回关税自主权C.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D.提高了法币的地位和影响力8.分析“1949—2019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柱状图,结合所学可知1949—2019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据王宏广等《中国粮食安全:战略与对策》A.建国以来粮食人均占有量始终保持高速增长 B.土地所有制变革推动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发展C.增长最快的时期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相伴随D.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对粮食增产有重要作用9.世纪之交,我国解决了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的边界问题,与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正式建立“10+1”领导人会议机制,同印度、巴基斯坦、朝鲜、越南、蒙古等国的关系也取得新的进展。这说明当时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A.开展全方位外交B.巩固与发展周边关系C.妥善处理大国分歧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不懈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宣传教育,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这反映出当前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主题是A.“三个离不开”B.“五个认同”C.“两个共同”D.“四个要”11.2023年8月华为Mate60系列手机的发售,标志着我国芯片产业在突破外来科技封锁的努力取得重要进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一个缩影。以下属于这一时期我国科技创新成果的是①发射卫星完成了北斗全球系统星座的部署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③在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④自行设计、建造了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2.下表中,世界各文明区域与其商业领域发展相关史实对应正确的是A古代埃及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出现了汇票的雏形B古代两河流域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殿也从事放贷业务C古希腊公元前8-前7世纪,出现了金属铸币D古代中国明朝出现了本票性质的庄票13.《大宪章》由序言和63个条款构成,其中序言强调:受命于天的英格兰国王兼领爱尔兰宗主……谨向……忠顺的人民致候。由于可敬的神父们……及其他忠顺臣民谏议……为了余等自身以及余等之先人与后代灵魂的安全,同时也为了圣教会的昌盛和王国的兴隆,上帝的意旨使余等承认下列诸端,并昭告全国。据此可知《大宪章》 A.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B.奠定了君主立宪的基础C.肯定了国王的合法地位D.标志着进入等级君主制14.美国刑事诉讼中有著名的“米兰达警告”:“你有权保持沉默;如果你不保持沉默,那么你所说的一切都能够用来作为你的呈堂证供;你有权在受审时请一位律师;如果没有钱请律师,法庭有义务为你指定律师。”米兰达警告中蕴含了①保护个人权利原则②坚持程序公正原则③坚持无罪推定原则④权力制衡原则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5.西方国家进入到20世纪,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社会发展慢慢趋于成熟,经济资源积累也已经到了一定程度,社区建设的重点和目标也在逐步改变。在此基础上A.社区组织开始形成B.社区承担更多政府功能C.社区职能转向救济D.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6.布雷伍德在《农业革命》中指出:“农业革命前,大多数人都得花费大量时间寻觅下一顿的食物。后来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而不是采集、狩猎或收集食物——把食物贮藏在粮仓里和牲圈里,他们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人类的能量一旦解放出来并且投入到许多新的工作中去,随之而来的就是专门的非农业的工艺的发展。”据此,关于“农业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类开始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了食物的生产者B.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并且开始建造长期的住所C.随着生产力提高,部分人从食物生产中解放出来D.促使商业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17.《西京杂记》中有关于多综多蹑织机(古代提花织机之一)的描述:“霍光(?-公元前68年)妻遗淳于衍蒲桃锦二十四匹,散花绫二十五匹,绫出巨鹿陈宝光家……机用一百二十蹑,六十日成一匹”。2013年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四台多综织机模型将汉代真实的织机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由此可知A.当时人们能够用提花机织出带有精美花纹的纺织品B.《西京杂记》所记织机反映了官营手工业十分发达C.这些织机模型为研究我国古代棉纺织业提供了物证D.汉朝纺织机已经成为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18.类比推理亦称“类推”,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从特殊推向特殊的推理。 下列选项中与示例逻辑最相符的是示例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保护了地主阶级利益A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巩固了北魏政权B戊戌变法:废除科举制:确立新的选官制度C清末新政: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促进民族工业发展D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19.近代中西城市化进程表现迥异,折射出中西方近代工业发展的不同历程。分析下图,结合所学可知1850年—2050年英国和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A.近代西方城市化的发展主要是工业城市的发展B.一国城市化水平与该国的工业化水平保持一致C.改革开放前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都十分缓慢D.入世是新中国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的决定因素20.有学者认为,“让所有人参与投票,但权力掌握在第一等级手里”这句话是罗马共和国政治体制的实质所在。古希腊历史学家波利比乌斯也称罗马共和国政治制度是一个包含了君主、民主和贵族政治三种因素的混合政体。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长老会议员仅三十人且终身任职代表了贵族政治的成分B.由选举产生、五年一任的执政官代表了君主政治的成分C.所有人参与投票的公民大会名义上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D.由卸任的高级官员组成的元老院代表了贵族政治的成分21.“耕织图”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图画。已发现的汉代牛耕图皆位于北方州郡,南方地区尚未发现牛耕图像。嘉峪关魏晋墓室耙地图有两幅,一幅系“二牛一人式”,一幅展现了另一种播种方式。唐五代时期的牛耕图主要发现于甘肃莫高窟等地,且数量较多。宋代是我国耕织图发展的重要时期,楼璹(shú)绘制的《耕织图》系统描绘了南方农业耕作生产的全过程。清代耕织图的创作先由画师临摹楼图作画,再由帝王题写诗文,装裱成完整的书画作品后择其优者刊刻印行,或深藏清宫、或赏赐王公、或立碑长存、或流布民间、或广传海外。下列对于中国历朝“耕织图”的认识,正确的是 A.汉魏时期耕织图皆位于北方,史料价值低B.宋代耕织图系统反映了全国农业耕作过程C.清代耕织图择其优者刊印,史料价值最高D.耕织图呈现的变化反映了文化世俗化倾向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22题20分,23题20分,24题12分,共52分)22.(20分)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文化是“古典文化的巅峰”,而宋文化则是“近代文化的滥觞”。这两者间的区别,如果用一种较为简单的方式来概括,就是出现了“平民化、人文化”的趋势。所谓平民化,是指普通民众具有比以前更多的生存发展机遇,受到社会更多关注。人文化,则是指更加关心“人”自身的价值,社会价值取向相对理性,关注人的教养与成长。——摘编自邓小南《宋朝的再认识》材料二18世纪中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经济迅猛发展,造就了英国的工业资产阶级。推崇功利原则的工业资产阶级,请求创建清廉高效的当局,节约开支,把更多的资本投入到经济中来。同时,工业资产阶级依附雄厚的经济实力,促进英国在1832和1867年对国会变革,改革的成果使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国会中的重要位置。1853年,考试任用制在东印度公司出现,第二年,财政部两位官员诺斯科特和屈维廉,对文官队伍的现状进行研究,制定出《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这份报告揭示了用人体制的弊病,提出文官系统改革的一整套建议。——摘编自张海婷《浅析英国文官制度发展及对世界的影响》材料三第十六条 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第二十一条 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05)第十七条 国家实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根据公务员职位类别和职责设置公务员领导职务、职级序列。 第二十三条 录用担任一级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级层次的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18年12月29日修订)(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宋儒“关注人的教养与成长”的主要方式,并从官员选拔角度阐述宋代“平民化、人文化”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文官制度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写出《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的另一名称及其地位。(7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公务员法》在2018年修订后的变化之处。结合所学,说明两部《公务员法》实行的意义。(6分)23.(20分)从古到今,中国都是亚洲海上交往的主要力量,亚洲的海上交往也影响着世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是欧亚大陆上的重要国家,也是向太平洋开放的海洋大国。近百年来,由于崛起于海洋的欧洲文明对世界秩序的强烈影响,来自黑格尔的“中国没有海洋文明”“中国与海不发生关系”的论调在学术界应者甚众。对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研究,特别是梳理前工业时代东方文明的影响力,是一种回击欧洲文明优越论的文化策略。——摘编自苏文菁《“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丛书”总序》材料二在对东方的贸易中,西班牙国王征收20%的贸易税,这样,西班牙又从海外贸易中获得了巨额的财富。但是,西班牙却没有保住这笔财富,相反,金银流入欧洲其他国家,促进了其他地区的资本主义发展……稍晚一些时候,英国和荷兰商人也来到亚洲,在海岸线上建立商埠,通过这些商埠建立海上贸易线。殖民者们的活动促进了商业发展……在此之前,全世界的商业贸易都是区域性的,但欧洲国家的海上扩张却把全世界连接在同一个贸易体系里了。——钱乘旦《新世界史纲要》材料三 印度尼西亚是东盟最大的经济体,也是东南亚最重要、最有活力的市场之一,而雅万高铁是中国和印尼合作的标志性工程……带动区域旅游和经济增长只是雅万高铁一个方面,在印尼很多人把雅万高铁称作是幸福列车,不光是因为印尼人是这辆列车的乘客,他们也真正把握住了列车运行的“方向盘”……在雅万高铁建设的过程中,中方累计为印尼方面培训了4.5万名印尼员工,为印尼技术人员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雅万高铁是中国同世界其他国家开展“一带一路”合作的旗舰项目,这个项目建成有很重要的意义。——光明网《雅万高铁:一趟属于印尼人民的幸福列车》(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从空间角度概述西汉、唐宋、明朝海上丝绸之路的探索成就。(7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16-17世纪亚洲贸易格局的新变化,并说明这一变化对欧洲地区和世界整体分别产生的影响。(6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中国高铁能在印尼落地的原因,并概述现代交通进步对人类社会的积极作用。(7分)24.(12分)明清时期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前夜,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秦以下,有过汉晋更革、唐宋更革,但那都是在农耕文明——君主集权政治大格局内部的调整。中国历史上突破上述格局、以工业文明——民主政治为目标的大更革,在清末民初方得以展开,而明代及清代前中期恰值这一大转折的前夜。明清文化主流延续着秦汉以降的常态,而扬弃性的文化变革在潜滋暗长,所谓“常”中寓“变”、“变”中有“常”,故明清文化宜以“袭常与新变”概括。——摘编自冯天瑜《袭常与新变的明清文化》结合所学知识,紧扣材料主旨,用明清(1840年以前)相关史实对“袭常与新变”这一主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题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要局限于文化方面。)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BCDACBCDBCABCAB二、选择题 Ⅱ(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题号161718192021答案DAAADD三、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22题20分,23题20分,24题12分,共52分)22.(20分)(1)方式:控制教育与科举;授徒、书院讲学;重视族规、家训;以乡约教化乡里。(4分)原因:两宋科举进一步发展完善,“取世不问家世”,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3分)(2)原因: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工业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提高;东印度公司考试制度的借鉴。(4分)名称:《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1分)地位:奠定了英国文官制度的基础。(2分)(3)变化之处:改非领导职务为职级;实行职务、职级并行制度;重新设置了职级序列。(3分)意义:推进公务员考录工作法制化;公务员政治、文化素质不断提升;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了活力。(3分)23.(20分)(1)观点: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有利于纠正对中国文明的偏见。(2分)探索成就:西汉时期: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南线通向印度洋。(2分)唐宋:近达南洋各地,远达波斯湾、阿拉伯海和红海沿岸地区。(1分)宋朝开辟了由明州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航路。(1分)明朝:郑和下西洋,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和东非沿岸等地。(1分)(2)格局变化:欧洲殖民者相继到来,建立殖民地或定居点,在东亚海域展开了激烈的商业竞争,形成新的亚洲贸易中心。果阿、澳门、长崎、马尼拉等地成为国际贸易的枢纽。(4分)影响:对欧洲地区:对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发挥了重要作用。(或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1分)对世界整体:推动世界市场形成。(1分)(3)原因:印尼经济发展;中国倡导“一带一路”。中国高铁在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创新,整体技术领先世界。(3分) 作用:缩短了人流和物流的时间;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人口的增长以及市区面积的扩大;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推动大众旅游潮流的出现。(4分)24.(12分)(1)标题(2分):有题目1分,有价值判断1分。价值判断错误的标题不给分。例如主题:明清在继承中走向近代/向近代转型/走向社会转型。(2)结构(2分):总分(总分/分总/总分总)结构1分,总结有价值升华1分。例如价值升华: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当代启示。(3)史实(6分):继承(“袭常”)史实2分,可以从政治、经济、外交等角度;转型(“新变”)史实4分,至少两个角度。史实表述必须正确,史实错误不得分,要求史论结合。(4)表述(2分)示例题目:明清在继承中向近代转型阐述:明清继承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废丞相、设内阁、设立军机处等措施,进一步强化了皇权,维护了封建统治。同时明清也有许多新变。在货币方面,白银的货币化,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赋税制度方面,明代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折银征收,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清代康熙帝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废除了在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人头税,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削弱。在外交方面,1689年,中俄订立《尼布楚条约》,这是清朝政府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对外关系开始慢慢转型。综上所述,明清这些变化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顺应了时代发展大势,推动了社会向近代转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