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22648
大小:978.87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5-01-06
《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皮山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学段素养调研生物(理科)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B.内环境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K+C.长跑时,内环境含水量、抗利尿激素和尿液排出量均减少D.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答案】A【解析】【详解】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因此血糖浓度会升高,A正确;在组成内环境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Na+和Cl-在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内环境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B错误;长跑时,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导致尿液排出量减少,C错误;寒冷环境下外界温度与体温相差较大,其散热量多于炎热环境,D错误。2.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中A为感受器,刺激A能产生兴奋,兴奋传到E出现反应B.图中B为传入神经,刺激①处,兴奋通过B→C→D→E,最终引起E产生反应的过程叫做反射C.若在④处施加一较强电刺激,①~⑤处能检测到兴奋的有③⑤D.兴奋在①处神经纤维上传导速度较在②处快【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是传出神经,E是效应器。【详解】A、图中A为感受器,E为效应器,刺激A产生的兴奋能够传到E出现应答,A正确; B、反射的完成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图中B为传入神经,C为神经中枢,D为传出神经,刺激传入神经上的①处,兴奋通过B→C→D→E,最终引起E产生反应的过程,因没有感受器参与,所以不能叫做反射,B错误;C、若在④处施加一较强电刺激,则产生的兴奋可传到③和⑤,因此在③⑤处能检测到兴奋,C正确;D、兴奋在①处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而在②所示的突触处的传递则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所以兴奋在①处神经纤维上传导速度较在②处快,D正确。故选B。3.下面关于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三种内分泌腺及其所分泌的激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等中枢、下丘脑还有内分泌调节中枢B.三种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直接参与靶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C.三种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都是信息分子D.甲状腺激素可以抑制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的活动【答案】B【解析】【分析】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详解】A、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等中枢,下丘脑是内分泌腺的枢纽,还有内分泌调节中枢,A正确;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不能直接参与靶细胞内的生命活动,只起调节作用,B错误;C、激素属于信息分子,C正确;D、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可以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的活动,D正确。故选B。4.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红细胞在①中流动B.图中①②③④中二氧化碳含量最低的是③C.图中②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D.图中①中含有激素和血浆蛋白【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为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②为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详解】A、①为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红细胞在①中流动,A正确;B、组织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经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组织细胞膜到达组织液,进而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因此图中①②③④中二氧化碳含量最高的是③,B错误;C、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是②组织液,C正确;D、体液①为血浆,含有激素和血浆蛋白,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标号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5.人体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A.膀胱内的尿液B.大脑细胞间隙的液体C.肺泡腔内的气体D.小肠腔内的消化液【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详解】A、膀胱与外界直接相通,因此其内的尿液不属于人体内环境,A错误;B、脑细胞属于组织细胞,其间隙的液体为组织液,属于人体内环境,B正确; C、肺泡与外界直接相通,因此其内的气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C错误;D、小肠与外界直接相通,因此小肠腔内的消化液不属于人体内环境,D错误。故选B。6.某同学在上体育课时进行剧烈运动,此时需要通过一定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肌细胞主要进行有氧呼吸并将产生的CO2释放到血液中形成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酸碱平衡。B.产热增多使体温升高,主要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以维持体温稳定C.消耗葡萄糖增多使血糖浓度降低,通过增加胰岛素分泌进行调节D.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进行调节【答案】B【解析】【分析】1、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2、当人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会受到刺激。这个刺激一方面传至大脑皮层,通过产生渴觉来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另一方面促使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了尿量的排出,保留了体内的水分,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趋向于恢复正常。相反,当人饮水过多或盐分丢失过多而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时,对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减少,也就减少了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释放,肾排出的水分就会增加,这样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就恢复正常。【详解】A、进行剧烈运动肌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乳酸到血液中,乳酸能与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以维持酸碱平衡,A错误;B、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能维持体温相对稳定,人体体温稳定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即产热增多使体温升高,主要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以维持体温稳定,B正确;C、消耗葡萄糖增多使血糖浓度降低,血糖浓度降低时,可以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进行调节,使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D、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机体通过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进行调节,D错误。故选B。7.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它们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们包括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B.它们都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自主神经 C.它们通常共同调节同一内脏器官,且作用一般相反D.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减弱【答案】C【解析】【分析】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当人体处于兴奋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蠕动减弱;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胃肠蠕动加强。【详解】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的传出神经,A错误;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的自主神经,B错误;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内脏器官的作用时相反的,C正确;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不同的状态下对内脏器官的活动所起的作用时不一样的。例如,当人体处于兴奋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蠕动减弱;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胃肠蠕动加强,D错误。故选C。8.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这时左腿()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详解】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因此反射活动不能进行即不能运动;但是神经中枢还能把神经冲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导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感觉。故选B。9.反射有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之分。下列有关它们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者都有助于动物适应环境B.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C.条件反射是可以消退的,非条件反射一般是永久的D.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形成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答案】D【解析】【分析】条件反射是有大脑皮层参与的反射活动。非条件反射是先天形成的,条件反射是后天学习获得的。【详解】A、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都有助于动物适应环境,A正确;B、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B正确;C、条件反射是可以消退,非条件反射一般是永久的,C正确;D、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非条件反射可以由脊髓来控制完成,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条件反射有大脑皮层参与,非条件反射没有。10.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和胰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盐酸进入小肠可促胰液素的产生B.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能消化食物C.促胰液素可经血液到胰腺D.盐酸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不包含体液调节【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盐酸进入小肠可促进促胰液素的产生,A正确;胰腺分泌的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进入小肠能消化食物,B正确;促胰液素可经血液到胰腺等全身各处,C正确;盐酸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D错误。11.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速度主要取决于神经纤维的长度C.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都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过程D.兴奋传至突触时,在突触后膜上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答案】D【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详解】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A错误;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主要取决于突触结构的数量,B错误;C、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都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过程,C错误;D、兴奋传至突触时,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其中在突触后膜上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正确。故选D。12.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B.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C.有机物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体温变化的功能【答案】A【解析】【详解】皮肤散热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A错误;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B正确;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C正确;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体温变化的功能,D正确。【考点定位】体温调节13.有些地方的人们有食用草乌炖肉的习惯,但草乌中含有乌头碱,乌头碱可与神经元的钠离子通道结合,使其持续开放,从而引起呼吸衰竭、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可导致死亡。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A.食用草乌炖肉会影响身体健康B.钠离子通道打开可以使胞外的Na+内流C.钠离子通道持续开放会使神经元持续处于静息状态D.阻遏钠离子通道开放的药物可以缓解乌头碱中毒症状【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详解】A、草乌中含有乌头碱,乌头碱可与神经元的钠离子通道结合,使其持续开放,从而引起呼吸衰竭、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可导致死亡。因此食用草乌炖肉会影响身体健康,A正确;B、钠离子通道打开可以使胞外的Na+内流,B正确; C、钠离子通道持续开放可以使胞外的Na+持续内流,会使神经元持续处于动作电位,C错误;D、阻遏钠离子通道开放药物可以缓解乌头碱引起持续兴奋的中毒症状,D正确。故选C。14.乙酰胆碱酯酶可以水解乙酰胆碱,有机磷农药能使乙酰胆碱酯酶失活,则该农药可以()A.使乙酰胆碱持续发挥作用B.阻止乙酰胆碱与其受体结合C.阻止乙酰胆碱从突触前膜释放D.使乙酰胆碱失去与受体结合的能力【答案】A【解析】【分析】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其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者抑制。【详解】有机磷农药能使乙酰胆碱酯酶失活,使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不能被立即分解,持续发挥作用,进而导致下一神经元持续兴奋。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15.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在人体血糖调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A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水平升高B.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水平降低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水平降低D.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水平升高【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B、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水平升高,A、B项错误;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血糖进入细胞被氧化分解和转化成其他非糖物质,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使血糖水平降低,C项正确;D、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水平降低,D项错误。故选C【点睛】16.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B.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调节 D.激素调节【答案】B【解析】【分析】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后来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详解】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稳态调节的主要机制。故选B。17.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组成是()A.淋巴B.淋巴和组织液C.血浆和组织液D.血浆和淋巴【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的内环境是细胞外液,包括淋巴、血浆和组织液等,但某一个具体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要具体分析。如血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就是血浆。毛细淋巴壁是由一层细胞构成的,这层细胞的内侧是淋巴,外侧是组织液,毛细淋巴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详解】A、淋巴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有淋巴,A错误;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B正确;C、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没有血浆,C错误;D、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D错误;故选B。【点睛】18.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答案】D【解析】 【分析】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详解】A、稳态需要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实现,A错误;B、稳态需要在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B错误;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C错误;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如体温在37℃左右,D正确。故选D。19.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③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④摄水量增加⑤减少尿的排出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C.①→②→④,或者是①→③→⑤D.②→①→④,或者是②→①→③→⑤【答案】C【解析】【分析】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详解】当人饮水不足或吃了过咸的食物时,就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一方面产生兴奋并传至大脑皮层,通过产生渴觉,调节水的摄入,即①→②→④;另一方面刺激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即①→③→⑤。故选C。20.人在进入寒冷环境中时,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①体温下降②机体耗氧量降低③皮肤血管收缩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A.①③④B.①④⑤ C.②③⑤D.③④⑤【答案】D【解析】【分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位于皮肤的冷觉感受器接受“寒冷”刺激,产生兴奋,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至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和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到达大脑皮层后,人体产生冷觉,促使人体加衣保暖等。当兴奋到达下丘脑后,通过下丘脑的分析、综合和调节,促使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的分泌,加快物质氧化分解,耗氧量增加,同时促使骨骼肌颤栗,以增加产热量;促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和汗腺分泌减少,以减少散热量。因此,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可通过增加衣物及自身系统的调节使机体的体温保持相对稳定。综上所述,①②错误,③④⑤正确。故选D。21.以下关于胰岛素、甲状腺激素作用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需借助体液运输B.发挥作用后立即失活C.在代谢时发挥催化作用D.作用于特定的细胞、器官【答案】C【解析】【分析】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1)微量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胰岛素和甲状腺激素都属于动物激素。【详解】A、胰岛素、甲状腺激素等动物激素需借助体液运输,A正确;B、胰岛素、甲状腺激素等激素发挥作用后立即失活,所以机体需要源源不断产生激素,B正确;C、胰岛素、甲状腺激素等激素在代谢时发生调节作用,不能发挥催化作用,C错误;D、胰岛素、甲状腺激素等激素作用于特定的细胞、器官,即靶细胞、靶器官,D正确。故选C。22.机体内各种激素彼此关联,相互影响,共同参与调节同一生理功能。下列对激素间相互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都对血糖的稳定起作用,二者为协同关系B.胰岛素可降低血糖,肾上腺素可使血糖升高,二者作用相抗衡C.雌激素和雄激素都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二者为协同关系D.生长激素可促进生长,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发育,二者作用相抗衡【答案】B 【解析】【分析】1、胰岛分泌的主要物质是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其中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2、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于卵巢,促使卵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当血液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达到一定水平时,雌激素和孕激素通过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详解】A、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水平,而胰高血糖素能使血糖水平升高,它们之间的作用相反,属于拮抗作用,A错误;B、胰岛素可降低血糖,肾上腺素可使血糖升高,二者作用相抗衡,B正确;C、雌激素和雄激素都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属于负反馈调节,但两者不在同一个生物体内发挥作用,C错误;D、生长激素可促进生长,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生长发育,二者为协同关系,D错误。故选B。23..当一个人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会导致( )A.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B.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C.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D.垂体渗透压感受器兴奋【答案】C【解析】【分析】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详解】A、当一个人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A错误;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B错误;C、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C正确;D、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具有渗透压感受器,D错误。故选C。24.人在剧烈运动后,骨骼肌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血浆的pH不会明显下降,其原因是()A.乳酸在血浆中很快被分解,生成CO2和H2O,并通过呼吸排出CO2 B.血液中的碳酸氢钠能与乳酸反应,导致pH基本稳定C.血浆中的碳酸可以中和乳酸的酸性,使pH基本保持稳定D.乳酸的酸性较弱,进入血液后对血液pH的影响不大【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H2CO3/NaHCO3,可起到缓冲作用,所以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范围很小。【详解】A、乳酸在血浆中与NaHCO3反应,生成H2CO3,H2CO3容易分解,生成CO2和H2O,并通过呼吸排出CO2,A错误;B、血液中的碳酸氢钠能与乳酸反应,生成H2CO3,H2CO3容易分解,生成CO2和H2O,并通过呼吸排出CO2,导致pH基本稳定,B正确;C、血浆中的碳酸氢钠可以中和乳酸的酸性,使pH基本保持稳定,C错误;D、乳酸在血浆中与碳酸氢钠反应,所以进入血液后对血液pH的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B。【点睛】25.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的正确顺序是( )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③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 ④摄水量增加 ⑤减少尿的排出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C.D.【答案】C【解析】【分析】 【详解】水平衡调节激素是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使人主动饮水,同时也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减少尿量排出.故选C.【点睛】第II卷(非选择题)二、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如图为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1)内环境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_____。(用字母与箭头表示)(2)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明显下降?_____。原因是图中_____(填字母)内存在着_____等离子。(3)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_____。(4)A、C液与B液成分相比,A、C液中含量很少的是_____。(5)概括地说,由A、B、C液组成的_____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_____。【答案】(1)(2)①.不会②.B③.HPO4﹣、HCO3﹣(3)组织液(4)蛋白质(5)①.内环境②.Na+、Cl-【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人体内组织细胞和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A液为组织液,B液为血浆,C液为淋巴,①为组织细胞,②为淋巴细胞,③为毛细血管壁,A液、B液、C液构成内环境。【小问1详解】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小问2详解】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由于图中B液血浆内存在着HPO4﹣、HCO3﹣ 等离子,因此不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明显下降。【小问3详解】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小问4详解】A液组织液、C液淋巴与B液血浆相比,B液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A、C液中含量很少的是蛋白质。【小问5详解】概括地说,由A液组织液、B液血浆、C液淋巴组成的内环境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Cl-。27.下图为人体反射弧模式图。(1)图中所画神经元有_________个,其中2是_________神经元(2)神经纤维在未受刺激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表现为______________,因而与邻近未兴奋部位成了局部电流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_________来传递的,该部位又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构成,神经元兴奋传递的方向只能是_________。【答案】①.3②.传入(感觉)③.外正内负④.外负内正⑤.突触⑥.突触前膜⑦.突触间隙⑧.突触后膜⑨.单向【解析】【分析】图中所示神经元有2、3、4,有神经节部分的为传入神经元;静息电位部位是外正内负,动作电位部位是外负内正。【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图中所画有2个突触,有3个神经元,其中2上面有神经节,是传入神经元。【小问2详解】神经纤维在未受刺激时,由于钾离子外流,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钠离子大量内流,表现为内正外负,因而与邻近未兴奋部位形成了局部电流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 【小问3详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突出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神经元兴奋传递的方向只能是单方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28.下图为人体稳态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其中字母a~d表示激素,甲、乙、丙分别表示胰岛、肾小管和集合管、组织细胞。请据图回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___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联系的枢纽。(2)图中c分泌增加会抑制___器官的分泌,此调节机制为___调节。(3)进食后,人体的血糖浓度升高,此时下丘脑通过相关神经使甲所分泌的___激素增多,它的作用是___。(4)人在炎热的环境中大量出汗后,下丘脑(神经)细胞产生兴奋,传导至___,产生渴觉;同时垂体释放的d___增加,作用于乙,保持水平衡。(5)当你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时,图中的激素___(填字母)和肾上腺髓质分泌的___来协同调节体温的升高。【答案】(1)下丘脑(2)①.下丘脑和垂体②.负反馈(3)①.胰岛素②.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4)①.大脑皮层②.抗利尿激素(5)①.c②.肾上腺素【解析】【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小问1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下丘脑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联系的枢纽,下丘脑接受刺激后,其神经内分泌细胞将神经系统活动的化学信号转变为调节内分泌系统的激素信号。【小问2详解】图中的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这种调节机制为负反馈调节,该调节机制可使激素水平维持相对稳定。【小问3详解】进食后,人体的血糖浓度升高,此时下丘脑通过相关神经使甲胰岛B细胞所分泌的胰岛素增多,它能够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小问4详解】人在炎热的环境中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神经)细胞产生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同时垂体释放的d抗利尿激素增多,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促进对水的重吸收,从而保持水平衡。【小问5详解】当你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时,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会引起甲状腺分泌c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多,两种激素均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加产热。29.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A的分泌活动,腺体A表示的器官有_________________。(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______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____________对水分的重吸收。(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____________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__________调节。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________(填“细胞膜上”或“细胞质中”或“细胞核中”)。(4)Ⅰ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 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据此推测:Ⅰ型糖尿病是由________决定的、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________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______________免疫导致的。【答案】①.甲状腺②.抗利尿激素③.肾小管和集合管④.胰岛B⑤.神经体液⑥.细胞膜上⑦.遗传(基因)⑧.自身免疫⑨.体液免疫和细胞【解析】【分析】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的枢纽,其主要功能有:感受兴奋、传导兴奋、作为血糖、体温、水盐平衡的中枢及内分泌功能。据图分析,图中腺体A可以表示甲状腺、肾上腺等,据此识图判断作答。【详解】(1)受到寒冷刺激时,人体会分泌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经由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分泌,肾上腺素经由下丘脑-肾上腺分泌,腺体A表示的器官有甲状腺,没有肾上腺。(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水分大量流失,抗利尿激素具有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因此下丘脑增加抗利尿激素的生成和分泌。(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属于神经调节,“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分泌胰岛素,属于体液调节,因此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共同调节;胰岛素的受体是位于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糖蛋白具有信息识别的作用。(4)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Ⅰ型糖尿病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说明Ⅰ型糖尿病是由基因差异性不同导致发病率不同,是由基因决定的;“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说明机体敌我不分将胰岛B细胞看作抗原,该病为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是体液免疫,产生效应T细胞是细胞免疫,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所以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特异性)免疫导致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