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21294
大小:36.1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4-09-03
《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具有自己的文化根基,这是中国古代逻辑学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逻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诒让、梁启超等思想家开启了对墨家逻辑的研究,带动了人们对先秦诸子及其名辩之学的反思性研究。经过几代学人的不懈努力,对《墨经》逻辑体系及其他名辩思想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丰硕成果,为当代中国语境下逻辑学话语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但由于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博大精深,再现中国古代逻辑学话语体系的完整样貌并使其得以广泛传播仍然需要不懈努力。其一,就时间线索而言,需要将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历史考察时间追溯至先秦早期,使存在于各种史料中的逻辑智慧及其言说方式经过深入挖掘和脉络梳理得以清晰呈现,实现由自在向自为、由碎片向系统展开逻辑学话语体系建构,形成先秦逻辑学思想发展线索的完整轨迹,使墨家逻辑为代表的先秦名辩之学的历史源头及演进动因得以凸显,更加充分、完整地重现中国古代逻辑学话语体系的来龙去脉,以及在历史进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本土文化特征与世界逻辑体系相统一的发展走向。 其二,从文献范围上看,先秦时期的文化典籍内容非常丰富,既包含了以《墨经》为代表的逻辑学说体系,也包括《周易》以及其他名辩学说等经典文献,同时,还有不应忽视的相关政治、军事及文化等各种史料中所具有的推理和论证的逻辑应用案例。因此,既要重视对名辩之学的经典文献研究,也要关注存在于其他史料中那些尚未形成体系的自发性逻辑学话语形态。在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脉络进行挖掘和整理的过程中,不仅要以儒、墨等学派的文献为重点研究内容,而且要探求那些藏在非显学史料中的逻辑思想要素,最大范围地拓宽对囊括中国古代逻辑思想渊流的文本资料的搜集与研究,使中国古代逻辑学话语体系原貌框架的丰富性得以重现。其三,就研究方法来讲,无论是对集中反映中国逻辑史上第一个完整逻辑学体系的文本——《墨经》的研究,还是对中国古代其他名辩学说文献的解读,都需要进一步将其置于世界整体的逻辑思想体系中展开深度比较。从纵向比较中,系统梳理、全面呈现中国逻辑学话语体系的言说方式。从横向比较中,深入剖析中国逻辑思想生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因及其价值指向。通过进行深入比较研究,使人类思维活动中有关推理、论证的具体构成要素以及逻辑规律、规则等共性问题能够充分体现出来,从而明确逻辑的规范作用具有普遍性。同时,经过比较研究,揭示不同逻辑传统话语体系的独特性与系统性,将以墨家逻辑体系为代表的中国古代逻辑学思想全貌展现给世人,推进中国逻辑学话语体系回归世界逻辑学研究视野,实现本土逻辑与世界逻辑之间的价值同构。我们研究中国逻辑思想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及其话语体系建设,无疑要重视其与特有的中国文化根基之间的关系,承认中国逻辑学思想体系言说方式的特殊性,是中国逻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前提。(摘编自宁莉娜《逻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路径探索》)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逻辑文献丰富,不仅有《墨经》学说体系和名辩学说经典逻辑文献,还有其他逻辑应用案例。B.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脉络进行挖掘和整理,重点在于探求那些藏在非显学史料中的逻辑思想要素。C.《墨经》是中国第一个完整逻辑学体系的文本,也是当代中国语境下逻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基础。D.在与世界整体的逻辑思想体系的横向比较中,要全面呈现中国逻辑学思想体系言说方式的特殊性。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段指出了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重要性,并概述了中国古代逻辑学的研究现状。B.文中以《墨经》为例,通过对比中外逻辑学的不同,阐明了中国逻辑学的价值意义。C.文章从时间线索、文献范围、研究方法三方面说明中国逻辑学话语体系的研究路径。D.文章在论述时立足于中国逻辑学话语体系建设,又兼顾了与世界逻辑学之间的联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古代逻辑学话语体系成果丰硕,虽然还没再现完整样貌,但已形成先秦逻辑学思想发展线索的完整轨迹。B.要重现中国古代逻辑学话语体系原貌框架的丰富性,应最大范围地拓宽对与之相关的文本资料的搜集与研究。C.加强中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逻辑传统之间的研究,有助于推进中国逻辑学话语体系回归世界逻辑学研究视野。 D.当代中国语境下的逻辑学话语体系建设,应该首先从传统文化的基因中把握中国逻辑学思想体系的发展历程。(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有的同志担心,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会削弱理论的意义。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凡是科学的理论,都不会害怕实践的检验。相反,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才能够使伪科学、伪理论现出原形,从而捍卫真正的科学与理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所以有力量,正是由于它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客观真理,正是由于它高度概括了实践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并用来指导实践。正因为这样,我们要非常重视革命理论。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理论所以重要,就是在于它来源于实践,又能正确指导实践,而理论到底是不是正确地指导了实践以及怎样才能正确地指导实践,一点也离不开实践的检验。不掌握这个精神实质,那是不可能真正发挥理论的作用的。(摘编自胡福明、孙长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材料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建立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早成果——毛泽东思想。这一重要思想引领中国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要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我们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领导人民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不断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且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强大威力,引领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用全新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引领中国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摘编自李殿祥《从三个维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材料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而马克思主义能不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能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回应现实需要,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真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只有坚定不移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从“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真正转化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也永无止境。新征程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一定能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摘编自黄一兵《深刻认识和把握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历史责任》)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要真正发挥理论的作用,就要让理论经受实践的检验。B.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早成果。C.在党的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我国开始改革开放,并实现了国家富强。D.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过程,这一过程永无止境。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不仅不会削弱理论的意义,还能使伪科学、伪理论现出原形,从而捍卫真正的科学与理论。B.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如果墨守成规,不仅党和国家的事业无法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自己的生命力。C.面对中国今后发展的严峻形势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变化,我们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D.马克思主义要从“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真正转化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需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它的“根”和“魂”。 6.为什么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求雨赵树理金斗坪村的龙王庙,建筑在村北头河西边的高岸上。在解放以前,每逢天旱了的时候,金斗坪的人便集中在这庙里求雨。组织领导这事的人在解放前不久是本村地主周伯元。周伯元怎样领导这事,土地改革时候老贫农于天佑在斗争周伯元大会上有一段话:“在求雨时候,你把你的名字排在第一班第一名,可是跪香时候你可以打发长工替你跪。别人误了跪香,按你立的规矩是罚一斤灯油,你的长工误了替你跪香,连罚的灯油也得他替你出。大家饿着肚子跪香,你囤着粮食不出放,反而只用一斗米一亩地的价钱买我们好地,求了十来次雨,就把金斗坪一半土地都买成你的了。你长的是什么心?要不是解放,那就只有你活的了……”土地改革后,金斗坪的全部土地又都回到农民手里,可是这年夏天不幸又遇上了旱灾。这时候,政府号召开渠、打井、担水保苗,想尽一切方法和旱灾作斗争。金斗坪就在河边,开渠有条件,党支部书记于长水和村政委员会商量了开渠的计划,又请人测量了地势,就召开动员大会,动员开渠。动工这一天,大家正在画好了石灰线的地方挖土,忽然听见龙王庙里敲钟打鼓。一听这个,大家就议论开了“谁还这么封建?”最后都同意派个人去看看是些什么人在庙里,一个青年接受了这个使命。这青年跑到庙里一看,庙里有八个老头,最想不到的是土地改革时候的积极分子于天佑也在内。青年问于天佑:“你怎么也来了?”“我怎么不能来?”“你不是亲自说过龙王爷是被周伯元利用着发财的吗?”“那是周伯元坏,不是龙王爷不好!”“原来你也是个老封建!”说了个“老封建”就把老头儿们惹恼了,骂青年说:“你给我滚!”这青年没法,只好回到河边去报告。晌午,党员把情况反映到支部,支部书记于长水想出的对付办法是一方面说服他们,一方面加紧开渠——只要渠开成了,自然就没人求雨了。可是钟鼓不断地敲着,把一些心里还没有和龙王爷完全断绝关系的人又敲活动了:庙里又增加了好几个老头子,青壮年也有被家里老人们逼到庙里去的。庙里又定出轮班跪香制,参加开渠的人,凡是和龙王有点感情的,在上下工时候也绕到庙里磕个头。于长水一边发动党团员加紧挖土搬石头,一边帮着石匠钻炮眼崩石崖。土渠开得快,给人们增加了信心,石头崩得响,压倒了庙里的钟鼓。跪香的青壮年在不值班的时候,也溜出庙来参加开渠,老头们说他们心不诚,妨碍了求雨的效果。 两天之后,开渠遇上了新困难:上半截土渠已经挖到庙下边的石崖边,可是石崖上的石头太硬,一个月也开不过去。这时候退坡的、说闲话的慢慢多起来,也有装病的,也有不声不响走开不来的,剩下的人,有的说“一年也开不过去”,有的说:“现在旱得人心慌,还不如等到冬天再开”……原来在庙里跪香的仍回去跪香,原来只在上下工时候去磕个头的也正式编入跪香的班次。河边人少了,崩开了的石头没人搬,炮声暂且停下来。于长水一边仍叫党团员们搬石头支持场面不让冷了场,一边坐在一块石头上,对着这讨厌的石崖想主意。他下了个决心说:“要不能把这么现成的水引到地里去,就算金斗坪没有党!”他坐在几乎能烫焦了裤子的石头上,攒着眉头,两眼死盯在这段石崖上,他想要是从石崖离顶五尺高的腰里,凿上一排窟窿,钉上撅子,架上木槽,就可以把水接过去。他的眉头展开了,站起来向对岸搬石头的人们喊:“同志们,不要搬了!有了好办法了!”午上又开过群众大会通过了这个办法,退了坡的人听见有门道又都回来参加工作,党团员自然更加了劲,找木匠的,搬木头的,搭架的,拉据的……七手八脚忙起来。庙里跪香的人又少了,气得于天佑拼命地敲钟。一天过去了,河边的木槽已经成形,庙里跪香的人偷跑了三分之二。两天过去了,木槽已经上了架,跪香的人,不但后来参加的全部退出,连原来的八个老头也少了三个。石崖腰里架木槽是个新玩意,全村男女老少都来看新鲜,吵嚷得比赶集还热闹。这声音,在庙里的五个老头听起来心里很不安,连钟鼓也无心敲了。于天佑说:“人们这样没有诚心,恐怕要惹得龙王爷一年也不给下雨!”其余四个老头擞了擞嘴,随后五个人商量了一下,一齐跪到地上祷告。于天佑说:“龙王爷呀!不论别人怎么样,我们几个的心是真诚的!求你老人家可怜可怜吧!”就在这时候,忽听得外边的人群像疯了一样齐声大喊起来,喊得比崩石崖的炮声还惊人,一个老头说:“这一定是出了什么事故了!”说了便爬起来跑出去,其余四个也都侧着耳朵听。出去的那个老头跑回来喊:“快去看!接过水来了!大着哩!”地上跪着的四个老头,除了于天佑也都爬起来要出去。于天佑说:“难道我们也不能诚心到底吗?”一个老头说:“抢水救苗要紧!龙王爷会原谅!”说着便都走出去。最后剩下于天佑。于天佑给龙王磕了个头说:“龙王爷!我也请你原谅!我房背后的二亩谷子也赶紧得浇一浇水了!”说罢,也爬起来跟着别的老头往外走。(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天佑在面临旱灾时坚持“求雨”,他认为心诚会求来雨,而且以前地主“求雨”时心不诚,他还曾在土改时积极斗争。B. 小说中于天佑和《小二黑结婚》中二诸葛都是深受封建势力压迫和封建迷信毒害的以旧观念行事的老农民形象。C.小说围绕“旱灾”,从于长水带领的“开渠”和于天佑带头的“求雨”两个方面展开行文,双线并行交错,增强了故事性。D.党支部书记于长水果敢刚毅,尽心尽责,是农村基层优秀党员干部,小说通过塑造这一形象来表达对党的礼赞。8.本文和《小二黑结婚》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上有哪些相同点?请概括说明。9.小说中多次写到“敲钟鼓”,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左右皆曰:“大王据千乘之地。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东西南北莫敢不服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下则鄙野监门闾里士之贱也亦甚矣”斶对曰:“不然。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故舜起农亩,出于野鄙,而为天子。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稍稍诛灭,灭亡无族之时,欲为监门闾里,安可得而有乎哉?是故《易传》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其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是故无其实而喜其名者削,无德而望其福者约,无功而受其禄者辱。’自古及今而能虚成名于天下者,无有。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谷,是其贱之本与?夫孤、寡者,人之困贱下位也,而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与?夫尧传舜,舜传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称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贵也。”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备矣,愿得赐归。”则再拜而辞去也。(选自《战国策·齐策四》)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东西南北/莫敢不服/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下则鄙野/监门闾里/士之贱也/亦甚矣/ B.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东西南北/莫敢不服/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下则鄙野/监门闾里/士之贱也/亦甚矣/C.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东西南北/莫敢不服/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下则鄙野/监门闾里/士之贱也/亦甚矣/D.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东西南北/莫敢不服/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下则鄙野/监门闾里/士之贱也/亦甚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千乘常代指诸侯,万乘常代指天子。B.南面指称王或称帝,而北面指称臣。古时君面南而坐,臣子面北朝拜。C.古代帝王或诸侯祭祀社稷时用牛、羊、猪太牢,只用牛、羊是少牢。D.再拜就是拜两次,与《鸿门宴》中“再拜献大将军足下”中“再拜”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颜斶认为,如果自己上前那是贪慕权势,而大王过来则是谦恭待士;与其让自己有趋炎附势恶名,倒不如让大王得礼贤下士的美誉。B.颜斶认为,士人尊贵,而王者并不尊贵;正是因为虞舜道德淳厚且得力于重用士人,虞舜这个出身于乡村鄙野的农夫,得以成为天子。C.颜斶借用《易传》和《老子》上名言,以及举出尧传舜、舜传禹、周成王任周公旦等事例,是为了阐明作为国君要重视自己名声道理。D.颜斶以深山美玉一经琢磨就会失去本真,类比生于乡野的士人被推选后接受俸禄就难以完全属于自己,以此表明自己辞官回乡的心志。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故无其实而喜其名者削,无德而望其福者约,无功而受其禄者辱。(2)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愿请受为弟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月下独酌四首(其三)①李白三月咸阳②城,千花昼如锦。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穷通③与修短,造化夙所禀④。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注]①本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处于官场失意之时。②咸阳:借指长安。③穷通:困厄与显达。④禀:禀赋、天分。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运用比喻,描写三月里的长安城繁花盛开,在白天看去好似美丽的锦缎。B.三四句由写景转入抒怀,诗人此时内心忧愁不能乐游,希望从饮酒中得到宽慰。C.“失天地”表现了醉酒后头晕目眩的情状,“兀然”写出了醉酒后昏然失神的状态。D.尾句直抒胸臆,表明面对春城美景,诗人在尽情狂饮后早已忘却了个人的忧愁。15.李白的这首诗和《将进酒》都借酒抒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孔子在《论语·子罕》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为喻来说明:一个人求学做事功败垂成,在于他自己停下来。(2)《老子》(第三十三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扬那些不失根本的人立身长久,有道之人死而不朽。(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江潮浩瀚无垠、月亮好像从大海中升起的壮观景象。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公平正义是法治最根本的价值追求,对于社会来说,公平正义就像阳光雨露一样________,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保障。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而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基石。司法机关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落实到司法领域的每一个环节,使人民群众在亲历的每宗司法案件中都能享受到公平正义。司法机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要不断筑牢防止干预司法的防火墙。司法不能受权力干扰,不能受金钱、人情、关系干扰,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当前,一些干预司法活动出现了新形态,披上了新马甲,这不仅妨碍具体案件的依法公正处理,而且严重损害了司法公信力,必须对此依法依规严肃惩处。在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雷霆手段下,任何违法违规行为都将________,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各级领导干部和司法机关内部人员更要________,严格守法,公正执法,并时刻敲响警钟,树牢法治底线和红线意识,杜绝任何侥幸心理和可以蒙混过关的心态。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可改变原意。19.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与文中“防火墙”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他们起了留声机的作用,忘记了自己认识新鲜事物和创造新鲜事物的责任。B.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C.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D.等这些火种越着越旺,连串起来,就会烧成漫天大火的。(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谁曾想到,相隔万里、相差两千岁的孟子与卢梭竟然是知音。一个主张“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个提出“①________”,二者关于怜悯之心的看法几乎相同。一是都②________。怜悯之心不是某个人而是所有人都具有的普遍情感,任何人在看到无辜者受苦的情况下都会产生的。二是都着重阐发了这种情感的原发性,它是人生而有之的,在目睹他人受苦时就会自动被触发的。除此之外,孟子还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将其视为人性道德的本源;卢梭也说怜悯心是“人类唯一具有的天然的美德”,可见,③________。两人虽都推崇怜悯之心的道德意义,但在其对于理想政治的意义这一重要问题上看法却不同。孟子生活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战国时期,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作为新兴阶层的代表,他将恻隐之心作为善端,主张从“不忍人之心”发展出“不忍人之政”,即作为其理想政治体制的“仁政”。卢梭则反思了怜悯心可能造成的“恶”,从而认为政治体制必然建立在对自然情感优越性的克服之上。在他看来,与理想政治相称的不是具有普遍针对性的天然怜悯心,而更重要的是以政治共同体为边界的公民情感。这种看法无疑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是与法国十八世纪大革命时代相呼应的。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998年1月,32岁的邓清明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四号,邓清明备份了24年,一直坚守信念。“无论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邓清明说,“在飞天逐梦的道路上,不管如何艰难,我从未想过放弃。”“甘愿为祖国载人航天奋斗一生。”2022年11月29日,56岁的邓清明搭乘神舟十五号进入太空,实现了自己的飞天梦,并为祖国的飞天强国梦继续奋斗着。上述材料能给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