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

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

ID:83621276

大小:33.24 KB

页数:9页

时间:2024-09-03

上传者:老李
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1页
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2页
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3页
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4页
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5页
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6页
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7页
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8页
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9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级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土,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人们的往来也必然疏少,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我们大家都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为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效力。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 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材料二:“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在“江村经济”和“禄村农田”的“微观社会学”研究基础上提炼出的一个理想型概念。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费孝通构建的乡土中国理论,实际就是为了回答“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这一问题,而对此问题的回答是:“从基层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因此,乡土中国即指中国基层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是乡土性的,确切地说,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是乡土性的。从历史变迁的经验事实看,从20世纪40年代到今天,中国乡村社会已经经历了四次重大的历史变迁,即革命、改造、改革和市场转型。如今,乡村社会的“乡土本色”逐渐淡去,后乡土性色彩越来越明显。“后乡土中国”是对“乡土中国”理论的发展,是对当下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的理论概括和解释。用后乡土性来概括和解释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是要说明在现代化的大趋势下,中国乡村社会具有着自己的一些特质。正是这些特质,使得乡村变迁与社会现代化并行相随,而非被现代化所取代。变迁之后的乡土性特征,突出地表现在村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之上,那就是在改革开放后,乡村人口大量向外流动,如今的村落已演变为“流动的村庄”和“空巢社会”。由此看来,如今的乡村社会,虽然村落共同体依然存在和延续,但共同体内的主体构成以及主体的社会行动都已发生了实质性的变迁。后乡土社会的另一个重要变迁就是农户生计模式的转型,尽管在乡村发展进程中,农业经济与粮食生产也在不断增长和发展,但是对于多数农户而言,农业却已经不再是主要的生计模式。多数农户的生计模式属于农业十副业的兼业模式,而且越来越多农户的主要经济收入与生活来源是依靠外出打工或工商经营,从农业收入在农户总收入中所占比例来看,较多农户的主业其实已从农业转型为非农业。乡土文化在与现代性文化的交汇融合中走向分化和多元化。文化是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规范和价值系统,随着现代性文化不断向乡土社会的渗透,村民生活方式从单一的村落生活迈向乡一城两栖生活,社会经济的转型驱动着乡土文化的变迁。(摘编自陆益龙《后乡土中国的基本问题及其出路》)1.下列对“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生存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B. 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所以才有三家村式的微型村落的存在。C.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形成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D.无论是生活的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物,对乡民而言都是生而与俱,再熟悉不过的,于是他们选择固守乡土,终老于斯。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有别。B.在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原有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暴露出弊端,“土气”一词因而有了贬义。C.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D.“后乡土中国”是于“乡土中国”理论和中国乡村转型与发展经验而提炼出的一个概念,是对当下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的理论概括和解释。3.下列选项中不具有“乡土社会”特征的一项是()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C.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D.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4.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中国乡村从“乡土社会”到“后乡土社会”的特征变化。5.如何理解中国社会的乡下人“土气”?请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烟雨浮梁余江作为茶和瓷器同时盛名天下的地方,恐怕非江西省浮梁县莫属了,其实茶和瓷器从出生起就是形影不离的,而浮梁一直是绝美地匹配了它们。 如果说对宋人彭汝沥送友人的咏瓷诗句“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不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白居易的名篇名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一定让我们会想起这个千年古镇。“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这是诗仙他们描写精美的瓷碗里浸泡着茶香的美文,更有婉约词人秦少游“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把茶、瓷和诗文写在一起,美得遍地。这些都是浮梁留在历史里隽美的文字,所以汤显祖盛赞它:“浮梁之茗,闻于天下;浮梁之瓷,莹如水玉。”浸泡在这样的字里行间、浸泡在天青雨疏的江南,我竟也有写几句的冲动,感觉再也没有像在这样春夏之交的雨季,落脚于浮梁,更合我意、更令人心醉的了。一个人,漫步在江南第一县衙的府前,行走在千年以来的雨巷,穿梭于浮梁的青山绿水之间。雨,一半落在了浮梁,一半落在我身上;烟雾弥漫起,模糊了这山这水,也模糊了我的思绪。浮梁的雨如晶莹剔透的瓷,瑶里的风似山间清新的茶,一阵风雨,山河静默,就成了一段往事,如烟,悠悠。走进浮梁县瑶里古镇,首先看到的就是被当地人称为母亲河的瑶河。千百年以来,瑶河穿城而过,清澈透亮,人们至今依然临河洗衣洗菜。两岸的民居大多是白墙灰瓦,也有不少是红砖黑瓦。这些红砖因年代久了,历经风吹雨打,已经被岁月冲淡成斑驳的浅黄,而且很不均匀,甚至墙角上还苔痕累累,散发出老旧的气息。如果说浮梁以及瑶里古镇是瓷窑的历史存档,那么走出古镇,那青山碧水里就是浮梁山茶的天地了。其实都无需进山,即使在省道的两侧,就可以看到整片的茶园,那种整齐有序就像是植被,茂密地覆盖着山体;那些从半山腰一层又一层落下来的水稻梯田,是山区特有的风景。浮梁的山区,到处都是勃勃生机,一年四季大多是山峦滴翠,云雾缭绕,在这春风夏雨之中,那更是令人流连忘返的。细雨绵绵之中,满山遍野都罩着薄雾,整个山湿漉漉的,草木茶林也湿漉漉的,青翠欲滴。置身其中,你会觉得光阴都带着雨滴。古人说“高山云雾出好茶”,所以浮梁拥有江南最大的古茶树群落,原始森林里的古茶树,年年岁岁,青翠不改。难怪远在宋代,就有近百家茶行,户户门庭若市,车马不绝。现在许多人知道瓷都是景德镇,茶也盛名在西湖龙井、太湖的碧螺春等等。其实民国景德镇建市之前叫昌南镇,是浮梁县下辖的一个镇。民国十五年景德镇立市以后才反过来把浮梁县下辖于市。因此瓷器更早的发源地就是浮梁。浮梁东邻浙闽,西靠湖南,北连安徽,南下广东,我总感觉是江南的尽头,最内陆最南线的江南了。因为古代这里再南再西就是蛮夷之地了。王勃那句“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放在浮梁实在是再确切不过了。人们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认为,历史的才是永恒的。浮梁文化经历了历史的沉淀,千百年来日久弥新,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商业氛围,让深山茶、瓷、布艺、木雕等走出大山深处。新建的牌楼、祠堂仍保持过去统一的风格。在浮梁在瑶里,我们看到的是茶与瓷绝美的匹配,人与自然,历史与当下的和谐发展,秀美的自然风光,朝代各异的人文景观,浓郁的民俗风情,这些组成了一条文化之河,同样也浩浩荡荡,千年以来一直流淌在浮梁人的心田。如今也流进了大江大河,带着瓷和茶闪亮的文化符号流向了世界文明之海。不记得谁说过:“美,是不能造作的。”烟雨浮梁告诉我们,美,也需要自然生长,人工斧凿的痕迹过重就不美了,也经不住历史沧桑的考验。 当下太多的地方在打造文旅产业,那些投入巨资凭空人造的景点,那些挖空心思臆造的历史故事,如何留得住千年?如何经得起历史的验证?甚至,我们一方面在造“古”,另一方面又在毁迹,几十年上百年的老街、民居、校园被随意拆迁,难道北京元城墙拆除教训还不深刻吗?在人类传统文化面前,我们需要学养和情怀,少一点急功近利;在厚重的历史面前,我们首先需要停下来思考,然后再来发展。这些似乎正飘散在烟雨朦胧的古镇天空。(节选自《江河文学》2021年第5期,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浮梁的茶和瓷器同时盛名天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地位逐渐被景德镇所取代。B.瑶里古镇瑶河两岸民居斑驳的红砖和苔痕累累的墙角,突出了现今浮梁一带经济的落后。C.浮梁的青山碧水、独特的气候条件、拥有古茶树群落等因素共同成就了浮梁茶的好品质。D.浮梁的美自然不造作,没有人工斧凿的痕迹,因而能经得住历史沧桑的考验,存留至今。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由茶和瓷器引入对浮梁的介绍,然后引用诸多古诗文来印证浮梁茶的芬芳和瓷器的精美,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B.文中画线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浮梁瓷器和茶文化历史悠久、环境静谧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浮梁的喜爱和赞美之情。C.文章以作者对浮梁的瓷和茶文化的感情为线索统摄全文,描写了浮梁茶和瓷器的文化及浮梁的自然风光等内容,充分体现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D.文章语言优美,自然流畅,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感染力;文中多处采用长短结合句式,形成参差错落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味。8.文章以“烟雨浮梁”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9.请结合文本探究文章的丰富意蕴。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文本一:宣宗宣德元年,礼部进《耕籍田仪注》,上观之,谓侍臣曰:“先王制籍田,天子率公卿躬秉耒耜,贵有实心耳。不然,三推五推,何益于事!”侍臣曰:“先王制礼有本有文,苍生之福也。”户部奏青州借官粮赈饥,乞复勘,然后给。上曰:“民饥无食,当如拯溺救焚,即命就便分给。” 三年六月,上谕朝臣:“贪污奈何?”杨士奇对曰:“贪风始永乐末,今更甚。太宗尝数疾不视朝,扈从之臣,请托贿赂,公行无忌。”杨荣曰:“当是时,惟方宾有贪名。”上即顾荣问:“今日贪者谁甚?”对曰:“莫甚刘观。”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叹息曰除恶务本顾现去谁代观者士奇曰:“通政使顾佐廉公有威。”荣曰:“佐为京尹,能禁防下吏,政清弊革。”上喜曰:“顾佐乃能如是!”阅数月,乃命观巡阅河道,而以佐代之。寻下观狱。上与侍臣论历代户口盛衰。上曰:“户口之盛衰,足以见国家之治忽。其盛也本于休养生息,其衰也必有土木兵戈。汉武承文、景之余,炀帝继隋文之后,开元之盛,遂有安史之乱,岂非恃富庶不知儆戒乎?汉武末年乃悔轮台,炀帝遂以亡国,玄宗卒至播迁,皆足为世大戒。”九月庚戌朔,驻跸蓟州,进州官谕之曰:“此汉渔阳郡也。昔张堪为政,民有乐不可支之谣,尔曹勉之!”又进耆老谕曰:“今岁丰稔,无他虞,善训厉子孙,务礼义廉耻,毋安温饱自弃。”四年春,上召大学士杨溥谕曰:“朕每念创业难,守成不易,夙夜倦倦。今幸百姓稍安,顾祸乱生于不虞。迩来群臣好进谀辞,令人厌闻,卿宜勉辅朕。”溥顿首谢:“臣不敢忘报。”上曰:“直箴朕过,报朕多矣。”溥又顿首谢曰:“直言求之非难,受之为难。”上曰:“然。”(选自《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文本二:赞曰: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仓庾充羡,闾阎乐业。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选自《明史·本纪九》)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叹息曰/除恶务本/顾观去/谁代观者/B.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叹息曰/除恶务本/顾观去/谁代观者/C.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叹息曰/除恶务本/顾观去/谁代观者/D.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叹息曰/除恶务本/顾观去/谁代观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宣宗,明朝皇帝朱瞻基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中被供奉时所称的名号。B.籍田,天子率臣子亲自耕田的典礼,又指天子征用民力耕种的田,文中指后者。C.庚戌朔,指庚戌日初一这天。这与《登泰山记》中“戊申晦”的纪日法相同。D.闾阎,原指古代里巷内外门,也用来指平民居住的地区,文中代指百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永乐末年,一些官员公开行赠受贿,贪腐之风盛行。杨士奇和杨荣一致认为顾佐廉正有威名,可以取代刘观,这与明宣宗的想法不谋而合。B.汉武帝和隋炀帝,或穷兵黩武,或大兴土木,致使户口衰减,国家动荡,甚至社稷覆亡,明宣宗认为他们都是后世治世的借鉴。C.汉代的张堪担任渔阳郡太守时,百姓安居乐业,当地传唱民谣以颂扬他。明宣宗告诫蓟州官吏,要努力向张堪学习。D.明宣宗深知创业艰难,守成不易,日夜忧思国事。当天下逐渐安定时,群臣多有阿谀之辞,明宣宗对此表示厌恶,希望贤臣全力辅佐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民饥无食,当如拯溺救焚,即命就便分给。(2)今岁丰稔,无他虞,善训厉子孙,务礼义廉耻,毋安温饱自弃。14.请结合文本一简要概括明宣宗时社会出现“治平之象”的原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①欧阳修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吾已买田清颍②上,更欲临流作钓矶。【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②颍:指颍州。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颍州,第二年七月改知应天府。1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开篇交代了在春天农夫们的生活情状:农耕者、闲居者多在忙碌。B.“新阳”二句,选取新阳、野水作为典型意象,突出春的季节特点和勃勃生机。C.“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二句,“知者谁”问后没有给出明确答案。D.结尾两句写诗人远离了官场,在颍州水畔种田垂钓,悠闲自在,也照应了题目“归田”二字。16.有评论认为本诗与陶渊明《归园田居》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中“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四句写景精妙,请对此四句作简要赏析。(三)名篇名句默写(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攀登中山路崎岖盘旋,时间流逝飞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3)有些同学在阅读经典时,只摘抄妙语警句,而不注重领会思想、汲取智慧。用俗话来说,这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用《师说》中名句来说,可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些在畅销书排行榜上占据前列的书,内容虽不足观,但在书名、封面上做足了文章,加之有名人的“倾情推荐”,再凭借一系列营销策略激发起读者的购买欲望。而一旦一种图书畅销,类似的选题便①,粗制滥造往往与跟风炒作相伴而生。书中没有真知灼见倒没什么,如果有一些不准确甚至错误的表述,就会导致一些负面的效应。对于读者来说,这样的书买得越多越糟糕。好书为什么没人买呢?原因有很多。比如,很多人在当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的情况下无法静下心来读那些深刻、厚重的好书而去找一些轻松、平庸的书来消遣也无可厚非。读者找到一本适合自己的书,好比②,难度很大。面对如此庞大数量的图书,书店即使面积再大,书架再多,也难以承载。据说,目前一本新书的动销时间大概是3个月。这就意味着,一本新书在书店的书架上摆放了3个月,如果少人问津,无论内容如何,都将下架回仓,其在图书零售市场上的生命就宣告终结了。在畅销书排行榜上,劣书驱逐良书的案例③。在书店的书架上,劣书驱逐良书的现象同样频频上演。这是市场的选择。虽然很多书店具备公益机构的某些性质,不少书店还主打文化情怀,但归根结底,无论网络书店还是实体书店,都是一门生意,首先需要通过买和卖来保证自身的生存。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并分析其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元稹《咏廿四气诗》中的这两句诗,描绘了霜降时节天空高旷和万物萧瑟的状态。进入霜降之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霜降不是表示“降霜”,①。就全国平均气温而言,“霜降”节气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 从二十四节气气候特征看,霜降节气是寒气强于金气的开始。金气是指秋季的凉气,寒气是指冬季的冷气,秋分是金气增长的顶点,之后随着秋之金气的减弱,冬之寒气逐渐增强。霜降之前,金气强于寒气,天气比较凉爽;霜降之后,寒气强于金气,②。金气与寒气此消彼长的关系,一直持续到立冬之时才告结束。霜降期间,白天较热,夜晚气温却很低,逐渐低至零下。此时地气不升,天气不降,天地闭塞则降雨减少,最大的特点就是寒和燥。霜降节气以后早晚温差比较大,水汽明显减少。寒和燥成了这个节气最主要的特点,因此人们最需要的就是做好“外御寒,内清热”,补充水分,防寒降燥。这时也正是晚秋时节,天气渐冷,草木枯黄,万物萧瑟,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因此,③。21.下列句子中的“人”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助人为乐,自己也会因之而获得快乐。B.寒冷又乏食物的冬天,叫人好生难捱。C.故地重游,物是人非,谁不感慨唏嘘?D.老师提醒学生,不要“人在曹营心在汉”。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美国诗人惠特曼说:“做一个世界的水手,奔赴所有的码头。”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习近平说:“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从中任选两则材料作为写作触发点,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