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联考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

重庆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联考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

ID:83618027

大小:40.2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4-09-03

上传者:老李
重庆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联考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1页
重庆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联考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2页
重庆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联考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3页
重庆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联考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4页
重庆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联考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5页
重庆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联考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6页
重庆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联考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7页
重庆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联考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8页
重庆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联考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9页
重庆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联考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重庆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联考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重庆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联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第I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诗歌传情达意有两大基本手段,即音韵节奏和意象形象。诗的音韵节奏作用于人们的听觉感受和内在的节奏感受,而意象、形象则作用于人们的视觉、想象和知解力。要完美地鉴赏、理解一首诗,必须充分调动人们的这两大类感觉能力。任何一类感觉能力的缺乏,都会导致对诗歌理解的障碍。当我们仅专注于意象的显现和内涵时,往往就会对音韵节奏的表现作用“听而不闻”,甚至把它当作一件可有可无的东西。尤其面对那些没有什么意象,而主要诉诸音韵节奏的诗时,我们就会显得木然无知,处于一种所谓的“失语”状态。这种能力的缺乏还容易导致出现另一个毛病。由于对音韵节奏的感悟本是一种关系性的、整体性的感悟,这种能力的缺乏就会带来对诗歌的整体感受、把握能力的缺失。于是就会出现这样一种诗歌解读现象:往往在一些局部(通常都是意象或所谓象征)大加穿凿,大加发挥。在诗歌的理解中经常出现的那种“阐释过度”的毛病,就常常是由这一原因引起的。 与音韵节奏感悟能力缺乏的毛病相对,在诗歌理解中出现的另一个毛病就是对意象的领悟能力欠缺。一旦诗有一些稍深厚复杂的意象或象征,就感到不知所措。尤其是当一些诗主要并不依赖于音韵节奏而主要借助意象的新颖深厚以及意境来表现时,他们就基本失去了领悟诗歌的意旨及其巧妙之处的兴趣。这样一种对待诗歌的态度对于理解诗歌,尤其是理解新诗往往会造成很大的障碍。这样对待诗,对待那些缺乏音韵节奏的诗,实则也是偏颇的。因为诗,本来就是音乐因素与造型艺术因素的混合物。它有时这个方面的因素重一点,有时那个方面的因素重一点,对诗而言都属于正常现象。当一首诗主要诉诸意象等因素时,我们就应当主要从意象、形象的角度去欣赏它,而不要再计较于它的音韵节奏是否优美。当然,我们也希望,诗能够在音韵节奏和意象两方面总是能和谐统一,但我们也要知道,诗作为一门混合型的艺术,它有时候的确能够做到如此,但有时候的确会有所偏重。那么,我们欣赏诗,就应当具有两副眼光,而且有时候要更多地用这一副眼光,有时候要更多地用另一副眼光。(摘编自谭德晶《现代诗歌理论与技巧》材料二:综观20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至为明显,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远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即来自李璟《摊破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卞之琳就说《雨巷》“读起来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古今诗歌作品之间,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同出机杼。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与杜甫诗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晚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南宋姜、吴雅词等;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俞平伯、严阵、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白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地域特色显明,与盛唐边塞诗的激情悲壮、异域风光独特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形式手法之间,像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开展扎实有效的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有利于古代诗歌研究者扩大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理清20世纪新诗的诗学背景和诗艺渊源,从而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并以辉煌灿烂的古典诗艺为参照,剖析新诗艺术的利弊得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促使古典诗艺的现代性转化;它还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而在广泛的意义上,它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弘通的历史视野和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能力。(摘编自杨景龙《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音韵节奏作用于人们的听觉、内在的节奏感受,诗的意象、形象作用于人们的视觉、想象和知解力,二者都有助于理解诗歌。B.只关注意象的显现和内涵会让我们处于一种“失语”状态,出现对诗歌过度解读的毛病,同时失去了领悟诗歌意旨及其巧妙之处的兴趣。C.中国新诗对古典诗歌的继承不是墨守成规式仿效,古今诗歌在作品之间、诗歌体裁之间以及诗人之间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D.胡适的《尝试集》发轫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在诗歌风格、遣词造句、诗歌主题、诗歌体式等方面,都体现出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诗是音乐因素与造型艺术因素的混合物,当一首诗中的意象较多时,说明其缺乏音乐节奏之美,在鉴赏时对音韵节奏无需关注。B.作为一门混合型艺术的诗,其在音韵节奏和意象两方面总是能和谐统一,我们欣赏诗,就应当具有两副眼光。C.我们研究古今诗歌的传承,对评估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D.只要实现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中国新诗就能继承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实现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材料一论据的一项是()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首诗优美的语言节奏如舒缓的音乐旋律,踏歌而来,虽只有“云彩”这一个意象,但读之如饮佳酿。B.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发出“死了”以后连“羽毛”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呼号,表达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爱国主义感情,“土地”在诗中具有多重象征意义。C.郑愁予《错误》中的“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一句,用“东风”“柳絮”营造氛围,“不来”“不飞”读起来如低吟浅唱,达到了音韵节奏与意象的和谐统一。D.李商隐诗爱用偏僻意象与典故,容易引起读者的误解或过度解读,如《海上谣》中“刘郎旧香炷”的“香炷”,隐射汉武帝晚年求仙问道之事,富有象征暗示色彩。4.材料一与材料二在论证方法和论证语言上有何不同之处?请简要说明。 5.请结合材料,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提升对现代诗歌的鉴赏力?(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萧相菊花杨西京大军一过辕关,萧何勒马东望,前方村口一座茅庵,一缕炊烟摇摇旋旋,飘向正午的长空。萧何庵前下马,见一瘸腿老伯背向着他,秋阳下,黑亮的脊梁上汗珠滚滚,一条汗巾斜搭在肩上,正围着地锅灶忙活。茅庵临近驰道。老伯曾是汉兵,随汉王攻进过咸阳,伤残后归乡河洛巩县。前些时,刘项两军鸿沟争锋,汉军大败,不时有伤兵沿路溃退。老伯特地在这搭庵设灶,救助伤兵。老伯听到马蹄声,扭脸一见来人坐骑,脸上一惊,只见那马浑身雪白,脸骨左侧,三点黑斑,右侧,半弯黑月,下钩上挑。萧何越鞍而下,那马昂首扬蹄,一派龙驹气魄。于是,迎身而躬,问:“尊下可是汉王帐下萧丞相?”萧何一愣:“老伯何以知我?”那声音,嘶哑得近于失音。茅庵后边,一棵高大奇特的皂角树,树身数围,于胸高处陡发五个大杈,主杈刺天,四个支杈发向东西南北,形似“五指托天”,撑起数亩大一片绿荫。绿荫下,一张石桌,上置一黑色陶罐、一摞陶碗,围桌摆列数个石墩。老伯一瘸一跛,引萧何坐在石礅上,从罐中倒出一碗金黄色凉茶,双手递向萧何:“萧相慢用。”随后,从萧何手中接过马缰:“累马不喂草,汗马不饮水。”遂牵马绕着树荫溜圈,边溜边和萧何说话。“当今乱世,十村九空,百里难闻鸡鸣,唯萧相在关中之地,大兴仁政,为汉王扫平烽烟而‘足食足兵’。关中百姓传言,尊下骑一匹‘梨花龙驹’,马脸上天赐一黑色‘汉’字,故百姓称其马为‘兴汉龙’。今日一见此马,故知尊下乃萧相。”老伯一番话,令萧何大为感动。老伯又问:“萧相喉哑何以如此?”萧何立身,遥指轘辕关方向,说:“近日,汉王欲东征项羽,一平天下,此番我从关中带十万新军,援汉王东征。谁知一入中原,军中流行一疾,士卒咽喉奇疼,说话嘶哑,更有重者,口鼻出血,头昏欲倒。三军如此,何以东进?”说罢,满面愁容,又倒出一碗凉茶,一口气饮尽。老伯呵呵一笑,对道:“中原之地,阴阳克生,天生一疾,地必生一治。前些时汉军伤兵经此而退,亦多有此疾,故老朽在此挖灶煮茶,以疗众苦。”言罢,遂将“梨花龙驹”拴上树荫下的系马桩,桩前一偌大石槽,槽内清水斑亮,槽旁,一堆青草,那马一头扎入石槽,时而狂饮,时而衔草吞嚼。萧何急问:“先生持何良方,可救我三军?” 此时天已过午,萧何率军寅时出发,已历数个时辰。十月将近,竟不知“秋老虎”仍如此暴烈,日晒风吹,一上午征程扬鞭,喉痛头昏,几欲浑身散架,谁知树荫下竟遇民间高人,精神陡然大振。此时,秋风拂着满树绿叶,摇着、晃着尺把长的皂角,哗哗啦啦,像无数个扇子在送风,加之连饮数碗这金晃晃的凉茶,顿觉喉内生津,一阵润心沁肺的清凉之气在腹腔游荡,遂起身施礼:“祈先生教我。”老伯抬首,手指着树梢悬挂着的大大小小、长长短短、有青有黄、形似短刃的皂角,说道:“‘一棵树,八丈高,上边挂满杀人刀’,此当地百姓言皂角树也。此树结皂角稠密,其年景必凶必欠;皂角稀少,则其年必丰必安。是谓‘皂角稀,家家喜;皂角稠,村村愁’,今秋此树叶茂枝丰,偏皂角稀少,此天兆明示岁当天下一统,百姓大安。”老伯手指着庵前地锅灶上沸滚着的茶水,道:“这就是天送尊下以救三军之良方。”老伯起身,引萧何朝百丈之遥的一条小河沟走去,远望,河源处一架山,形似卧狮,狮口处,数道银瀑,泻入沟内,狮山左右,簇峰纵横,潭瀑勾连,峭壁上,红叶鲜亮,松柏缀绿;近看,一道百丈宽的清流,清澈见底,鱼游虾潜,水草盈盈。河畔一道深沟,数个沟汊,长满金灿灿一望无边的野菊花。老伯引萧何走入野菊丛中,掐数朵野菊,指着茎上卵形或长圆状卵形叶片,那菊花苞分瓣,粒小味香,入嘴一尝,甘中带苦,遂对萧何说道:“此菊三特,一特嫩叶可入蔬食用,生调凉拌,烹炒油炸;二特花可作茶养生,入药医病,专治肝热喉毒,医眼肿目疼,清头昏眩晕等。”老伯虽腿脚不便,却精神奇好。引着萧何沿沟转悠。“三特在此菊自然所赐,生长界限极强。看,一出这沟两侧,虽一篱之隔,所长菊,叶、花、味、功用,与此大不相同。慨此菊得此地地势奇特、日照充足之天时;水出深源、河清似泉之地利;世乱年灾、民皆护植之人和。当今,虽说河畔两侧人家为躲乱多避入深山,然一到节气,仍夜间护菊,或乘夕阳余晖,或借星月之光,三栽四掐头,五月饮水流,六月上草肥,七月除杂莠,八月长优蕾,九月慢采摘,十月正大收……”萧何边看,边听,心里一阵阵激荡,此去东征,定将辅督汉王,早日还太平于天下百姓啊……“萧相,目下正当季节,尊下可令三军派人,采摘此菊,熬煮饮用,保三日内,三军消疾,还我汉军龙姿虎威,征东取捷,以安天下。”萧何大喜过望,“老人家,届时老夫自当奏明圣上,大谢先生和巩县百姓”。“尊下言重了!”三日后,瘸腿老伯攀上皂角树主杆高处,骑坐在树杈上,遥望着驰道。驰道上,车辚辚,马萧萧,粮草辎重,旌旗蔽空,兵锋直指虎牢关……一年后。河南郡派员来巩,传下一道圣谕:免巩县百姓三年赋税,赐名瘸腿老伯所居村庄为“萧相村”,该地野菊为“萧相菊花”。(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马蹄声、毛色、马脸等角度描写“兴汉龙”,以马衬人,描写出萧何龙姿虎威的大将形象。B.“五指托天”使用拟人、比喻和夸张手法描写皂角树的繁茂,为老伯与萧何绿荫下聊天营造环境。C.文中引用谚语“皂角稀,家家喜”,说明今年天岁吉祥,揭示出老伯迷信、渴望消疾等复杂心理。D.萧相从关中率十万新军援汉王东征,一进中原,士卒咽喉奇疼,说话嘶哑,更有甚者口鼻出血。7.下列关于“小河沟野菊花”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萧何喝了用小河沟野菊花煮的凉茶后不久便喉内生津,可见此菊能入药医病,专治肝热喉毒等症。B.来自小河沟的野菊花植株可作茶养生,入药医病,专治肝热喉毒,医眼肿目疼,清头昏眩晕等。C.小河沟野菊花除了药用之外,其嫩叶还可以入蔬食用,生调凉拌或烹炒油炸均可,是难得的食材。D.小河沟野菊花生长界限极强,它的味及功用等离开了小河沟这里的独特地理环境就会大不相同。8.文章描写小河沟的环境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瘸腿老伯的性格特点。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俸禄薄,未得省见。建元三年,武帝微行,东游宜春,入山驰射,蹈禾稼稻粳之地。民皆号呼骂詈,猎者示以乘舆物,乃知武帝微行也。御史表另起上林苑,上大悦称善。时朔在傍,进谏曰:“今上林虽小,臣尚以为大也。故务苑囿之大,不恤农时,非所以强国富人也。”上乃拜朔为给事中,赐黄金百斤,然遂起上林苑。隆虑公主子昭平君醉杀内官,廷尉上请论,上徘徊良久,曰:“法令者,先帝所造也,用是故而诬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乃可其奏,哀不能自止。朔前上寿曰:“陛下赏不避仇鐘,诛不择骨肉。天下幸甚!”上乃起,入省中,夕时召让朔,朔免冠顿首曰:“臣朔所以上寿者,明陛下正而不阿。”初,武帝既招英俊,陈其器能,用之如不及。时方外事胡越内兴制度国家多事自公孙弘以下至司马迁皆奉使方外或为公卿而朔常为郎侍之左右者诙啁而已。久之,朔上书陈强国之计,欲求试用。其言诙谐,指意放荡,终不见用。有客难东方朔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悉力尽患,以事圣帝,官不过侍郎,其故何也?”东方先生喟然长息曰:“夫苏秦张仪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擒以兵。今则不然,圣帝德流,天下震慑,诸侯宾服。贤与不肖,何以异哉?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故曰时异事异。(节选自《汉书·东方朔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时方外事胡越/内兴制度/国家多事/自公孙弘以下至司马迁/皆奉使方外/或为公卿/而朔常为郎侍之/左右者诙啁而已B.时方外事/胡越内兴制度/国家多事/自公孙弘以下至司马迁/皆奉使方外/或为公卿/而朔常为郎侍之左右者/诙啁而已C.时方外事胡越/内兴制度/国家多事/自公孙弘以下至司马迁/皆奉使方外/或为公卿/而朔常为郎侍之左右者/诙啁而已D.时方外事/胡越内兴制度/国家多事/自公孙弘以下至司马迁/皆奉使方外/或为公卿/而朔常为郎侍之/左右者诙啁而已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民皆号呼骂詈”与“八月秋高风怒号”(《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两句中的“号”字含义相同。B.“廷尉上请论”与“每与臣论此事”(《出师表》)两句中的“论”字含义相同。C.上林苑,又称上苑,是古代中国园林建筑,始建于秦汉。上苑亦是汉武帝射猎游乐之地。D.“不可胜记”与“谷不可胜食也”(《孟子》)两句中的“胜”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方朔颇有才华,大胆自荐。他认为自己在方正、贤良等方面都能达到皇帝征召标准,虽上书文辞不谦逊,但武帝读了他的自荐,很赞赏他。B.东方朔敢于进谏,劝帝戒奢。面对御史上表另建上林苑的建议,虽然皇帝大喜,但东方朔依然劝谏皇帝更要关注农时。C.东方朔坚守正义,辞不避讳。隆虑公主的儿子醉杀内官,武帝虽准廷尉论罪之奏,但内心依然悲伤,东方朔称颂武帝诛不避亲,遭到武帝责备。D.东方朔关心国事,淡泊功名。东方朔上强国之策,其言辞诙谐,旨意放荡,不被武帝采纳;面对有人的刁难,他都十分看淡。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务苑囿之大,不恤农时,非所以强国富人也。(2)法令者,先帝所造也,用是故而诬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①元好问塞外初捐宴赐金,当时南牧已骎骎。只知灞上真儿戏②,谁谓神州遂陆沉。华表鹤来应有语③,铜盘人去亦何心。 兴亡谁识天公意,留着青城阅古今。注:①金哀宗天兴二年四月二十九日,金留守官员被蒙古军羁管出京,诗人时任金左右司员外郎,随行暂住青城。青城恰是北宋徽、钦二宗降金处,故有感写了本诗。②真儿戏:汉文帝往霸上、林门军营巡视,俱直驰而入,至周亚夫营,守卫森严,不得入,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晨昔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③华表鹤来:汉丁令威学道成仙化鹤归来,曾落在华表上感慨城郭如故人非昔。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牧”借喻蒙古骑兵的南侵,但金统治者对此却缺乏足够的警戒和清醒的认识。B.“真儿戏”是“神州遂陆沉”最根本的原因,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北宋灭亡的痛惜。C.颈联化用典故,精切工巧,又含蕴深广,抒写了诗人不得不离开京城的凄凉心境。D.尾句感叹青城恰巧成了历史兴亡的见证,颇有沧桑与宿命之感,呼应了“天公意”。15.这首诗多处运用对比,请找出两处并简要分析其作用和表达效果。(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人常用叠字让诗词更具音律美的同时,也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情真意切。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便使用叠字,描绘天色的变化,为环境增添了缥缈神秘的色彩。(2)爱情是诗歌永恒的主题之一,《静女》中“_____________,美人之贻”生动展现了主人公“爱屋及乌”的甜蜜心理;而《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忧伤以终老”则传递着诗人与爱人分居两地“相爱难相守”的悲伤与无奈。(3)“词以境界为最上”王国维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杜甫在《登高》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尽自己晚年漂泊客居,老病孤弱的真感情,可谓自成高格。(4)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着力刻画了周瑜这一令人神往的风流人物。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夸张的手法,描写周瑜在战场上指挥若定、用兵如神,突出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大将气度。第II卷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山不厌高不厌其烦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笃信好学B.少无适俗韵无所适从洵美且异且放白鹿青崖间C.栗深林兮惊层颠惊弓之鸟远来相视,子令吾去相视一笑D.低眉信手续续弹信口雌黄感我此言良久立用心良苦18.下列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共305首。《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不同内容,“赋、比、兴”则指《诗经》的表现手法。B.闻一多,现代诗人,新月派代表人物。提出“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派的理论基础。C.古人根据天上有无月亮和月亮的圆缺来记月,称为晦、朔、弦、望、既望等。晦指月终;朔指初一;望指十五;既望通常指十六。D.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在文学上,他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代表作品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1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是()A.演讲辞作为演讲时文稿,除了具有观点鲜明、逻辑性强的特点外,还要运用多种艺术手法,鼓舞听众的情绪和听众的共鸣。B.近年来,为保护候鸟,不少地区通过退耕还林还湿、改善湿地水质等措施,优化候鸟的生存环境,为人与候鸟和谐相处创造了更好的条件。C.“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整个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的标志,而且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贸易的制度保障。D.由于成功破解国际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使中南大学在校学生刘路一跃成为当前国内最年轻的教授。(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都江堰脚下的江流,估计是从遥远的雪山奔来,一派 的决绝势头,挟着寒风,吐着白沫,凌厉锐进。我站得这么高还感觉到它的砭肤冷气。但是,再看桥的另一边,它硬是化作许多亮闪闪的河渠,一副的模样。()青城山是道教圣地,而道教是中国唯一的大宗教。道教吸取了老子和庄子的哲学,把水作为教义的象征。水,看似柔顺无骨,却能变得气势滚滚;看似无色无味,却能挥洒出茫茫绿野;看似自处低下,却能蒸腾九霄……看上去,是人在治水,实际上,却是人领悟了水,顺应了水,听从了水。只有这样,才能天人合一,无我无私,长生不老。这便是道。道之道,也就是水之道,天之道,生之道,也是李冰之道、都江堰之道。道无处不在,却在都江堰做了一次集中呈现。因此,都江堰和青城山相邻而居,互相映衬,,成了研修中国哲学的最浓缩的课堂。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义无反顾慈眉善目土生土长相得益彰B.义无反顾低眉顺眼一家独大相得益彰C.视死如归低眉顺眼一家独大交相辉映D.视死如归慈眉善目土生土长交相辉映21.下列选项最适合填入括号内的一句是()A.近旁的青城山对都江堰调理自然力的本事,作了哲学总结。B.有调理自然力本事的都江堰,被近旁的青城山作了哲学总结。C.都江堰调理自然力的本事,被近旁的青城山作了哲学总结。D.都江堰调理自然力的本事的哲学总结,是近旁的青城山作的。22.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学习欣赏时应当重点关注,细加品味。比如曹操《短歌行》运用比兴手法和典故表述心志,陶渊明《归园田居》用白描呈现日常生活,白居易《琵琶行》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请从以上三首诗中任选一首,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则80~100字的文学短评。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进入高中后,我们曾于革命先辈们的青春吟唱中寻觅“青春的价值”,亦在中国古代八大诗人的精神境界里领悟“生命的诗意”。尺幅之间,可瞻万里之遥;千字之内,能悟凌云之志。先贤的智慧为我们提供了破解人生困境的重要启示,值得我们认真铭记与体悟。请结合材料提示和所学知识,以“困境中的生命姿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