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14215

大小:45.41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5-01-06

上传者:老李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2023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共150分钟,分值150分。2.请在答题卡规定区域作答,其他区域作答一律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在中国,建筑群的总体布局以至整座城市,都强调规则对称,但园林却是自由的。西方则刚好相反,建筑群和城市往往自由多变,而园林却规则谨严。这反映了两种文化对待自然的不同态度。显然,中国人崇奉的“天人合一”“天地为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哲学思想和生活情趣,对园林的构思创意起了根本性作用。与西方比较,中国园林重视自然美,虽有人力在原有地形地貌上的加工,甚至可能全由人工造成,但追求“有若自然”的情趣。园林中的建筑也不追求规整格局,而效法路亭水榭、旅桥村楼,建筑美与自然美相得益彰。大自然本身就是变化多趣的,但自然虽无定式,却有定法,所以,中国园林追求的“自由”并不是绝对的,其中自有严格的章法,只不过非几何之法而是自然之法罢了,是自然的典型化,比自然本身更概括、更典型、更高,也更美。中国园林不仅停留于形式美,更进一步通过显现于外的景,表达出内蕴之情。园林的创作与欣赏是一个深层的充满感情的过程。创作时以情入景,欣赏时则触景生情,这情景交融的氛围,就是所谓的意境。暗香盈袖,月色满庭,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岸芷汀花,村桥野亭,体现了远离尘嚣的出世情怀;水光浮影,悬岩危峰,暗示了山林隐逸、寄老林泉、清高出世的追求。这些,都是文人学士标榜的生活理想。因此,中国园林的高下成败,最终的关键取决于创作者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高下。1685年,英国著名学者坦伯尔针对西方的几何式园林说:“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完全不规则的花园,它们比任何其他形式的都更美;不过,它们所在的地段必须有非常好的自然条件,同时,又需要一个在人工修饰方面富有想象力和判断力的伟大民族。”他还写道:“中国的花园如同大自然的一个单元”。此时,欧洲所流行的园林,正像凡尔赛花园的建造者勒诺特所说的,却是要“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黑格尔也认为中国园林不是一般意义的“建筑”,而“是一种绘画,让事物再现自然形状,力图摹仿自由的大自然。它把凡是自然风景中能令人心旷神怡的东西,包括湖、岛、河、假山、远景等都纳到园子里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所以它具有再现自然的性质,而不再是不再现任何东西,只抽象地表现出一种氛围的“建筑”。歌德则用诗一样的语言称赞中国人:“ 在他们那里,人和大自然是生活在一起的,你经常听到金鱼在池子里跳跃,鸟儿在枝头歌唱不停,白天总是阳光灿烂,夜晚也是月白风清。月亮是经常谈到的,只是月亮不改变自然风景,它和太阳一样明亮。”他在这里谈的,很大程度上都指的是中国园林。(摘编自萧默《建筑的意境》)材料二:为了丰富空间的美感,在园林建筑中要采用种种手法来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例如借景、分景、隔景等。其中,借景又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镜借等。玉泉山的塔,好像是颐和园的一部分,这是“借景”。苏州留园的冠云楼可以远借虎丘山景;拙政园在靠墙处堆一假山,上建“两宜亭”,把隔墙的景色尽收眼底,突破围墙的局限,这也是“借景”。颐和园的长廊,把一片风景隔成两片,一边是近于自然的广大湖山,一边是近于人工的楼台亭阁,游人可以两边眺望,丰富了美的印象,这是“分景”。《红楼梦》小说里大观园运用园门、假山、墙垣等,造成园中的曲折多变,境界层层深入,像音乐中不同的音符一样,使游人产生不同的情调,这也是“分景”。颐和园中的谐趣园,自成院落,另辟一个空间,另是一种趣味。这种大园林中的小园林,叫作“隔景”。对着窗子挂一面大镜,把窗外大空间的景致照入镜中,成为一幅发光的“油画”。“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王维),“帆影都从窗隙过,溪光合向镜中看”(叶令仪),这就是所谓“镜借”了。“镜借”是凭镜借景,使景映镜中,化实为虚(苏州怡园的面壁亭处境逼仄,乃悬一大镜,把对面假山和螺髻亭收入境内,扩大了境界)。园中凿池映景,亦是此意。无论是借景、对景,还是隔景、分景,都是通过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扩大空间的种种手法,丰富美的感受,创造了艺术意境。中国园林艺术在这方面有特殊的表现,它是理解中华民族的美感特点的一项重要的领域。概括说来,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浮生六记》)这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摘编自宗白华《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对中国园林外在形式进行设计、加工时追求以情为主,而在欣赏时则触景生情,通过要素的选取、加工和组合寄寓外景以内蕴之情。B.坦伯尔认为中国的花园是世界上最美的花园,它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只有在人工修饰方面富有想象力和判断力的伟大民族才能创造出来。C.中国园林对“有若自然”情趣的追求,受“道法自然”哲学思想的影响,对自然美的重视甚至可以不加改变而保持其自然形态。D.中国园林通过布置、组织、创造和扩大空间来丰富空间美感,《红楼梦》里的大观园便是运用园门、假山等创造艺术意境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不仅在中、西方园林之间,还在二者的建筑群和城市之间进行比较,借中西方之间的对比,彰显中国建筑理念之优。B.材料二使用“分景”的概念,并以颐和园长廊的作用为例加以证明,意在强调中国园林建筑有善于处理空间的艺术。C.材料一中歌德所说的“金鱼在池子里跳跃,鸟儿在枝头歌唱”,反映的是“人和大自然是生活在一起的”,表明园林的自然美的特点。 D.材料二中沈复所言的有关大小、虚实、藏露等关系的观点,从美感特点来说,与材料一所论中国园林追求“道法自然”的观点并非如出一辙。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B.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C.风吹云彩花齐放,水泻山崖雪乱飞。D.云破月窥花好处,夜深花睡月明中。4.坦伯尔与黑格尔对中国园林艺术性的理解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4分)5.大观园中有座沁芳亭,“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红楼梦》第十七回),亭内的槛联这样写道:“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沁芳亭的设计是如何体现中国园林的艺术特点的。(4分)(二)现代文阅读1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小城三月萧红春天带着强烈的呼唤从这头走到那头······小城里被杨花给装满了,在榆树还没变黄之前,大街小巷到处飞着,像纷纷落下的雪块······春来了,人人像久久等待着一个大暴动,今天夜里就要举行,人人带着犯罪的心情,想参加到解放的尝试······春吹到每个人的心坎,带着呼唤,带着蛊惑······我有一个姨,她是我的继母的继母的女儿。我这个外祖母已经做了寡妇之后才来到外祖父家,翠姨就是这个外祖母在另外的一家所生的女儿。翠姨对我哥哥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哥哥对翠姨就像对我们,也是完全的一样。不过哥哥讲故事的时候,翠姨总比我们留心些。翠姨订婚,转眼三年了。正这时,翠姨的婆家通了消息来,张罗要娶。她的母亲来接她回去整理嫁妆。翠姨一听就得病了。但没几天,她母亲就带着她到哈尔滨采办嫁妆去了。偏偏那带着她采办嫁妆的向导又是哥哥给介绍来的他的同学。翠姨带着哥哥的介绍信,像一个女同学似的被他们招待着。又加上已经学了俄国人的规矩,处处尊重女子,所以翠姨当然受了他们不少的尊敬。不用说,买嫁妆她是不痛快的,但那几天,总算她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候。她回来时,母亲又接她来到我们家。想不到外祖母来接她的时候,她竟很勇敢的提出读书的要求。她说她要念书,她想不到出嫁。开初外祖母不肯,到后来,她说若是不让她读书,她是不出嫁的。外祖母没有办法,依了她。给她在家里请了一位老先生,就在自己家院子的空房子里摆上了书桌,还有几个邻居家的姑娘,一齐念书。念了书,不多日子,人就开始咳嗽,而且整天闷闷不乐。她的母亲问她,有什么不如意?陪嫁的东西买得不顺心吗?或者是想到我们家去玩吗?什么事都问到了。 过了些日子,我的母亲去看翠姨,带着我的哥哥。他们一看见她,第一个印象,就觉得她苍白了不少。而且母亲断言,她活不久了。大家都说是念书累的,外祖母也说是念书累的,没什么要紧的,要出嫁的女儿们,总是先前瘦,嫁过去就要胖了。翠姨自己则点点头,笑笑,不承认,也不加以否认。还是念书,也不到我们家来了。翠姨越来越瘦了,哥哥去到外祖母家看了她两次,也不过是吃饭,喝酒,应酬。而且说是去看外祖母的。哥哥回来也并不带回什么欢喜或是什么新的忧郁,还是一样和大家打牌下棋。翠姨后来支持不了,躺下了。她的婆婆听说她病,就要娶她,因为花了钱,死了不是可惜了吗?这种消息,翠姨听了病就更加严重。母亲叫哥哥去看翠姨。母亲晓得他们年轻人是很拘泥的,或者不好意思去看翠姨,也或者翠姨是很想看他的,他们好久未能看见了。同时翠姨不愿出嫁,母亲很久就在心里边猜疑着他们了。男子是不好去专访一位小姐的,这城里没有这样的风俗。母亲给了哥哥一件礼物,哥哥就可去了。哥哥去的那天,她家里正没有人。翠姨大概听出什么人来了,就在里边说:“请进来。”哥哥进去了,坐在翠姨的枕边,他要去摸一摸翠姨的前额,是否发热,他说:“好了点吗?”他刚一伸手,翠姨就突然拉了他的手,而且大声哭起来,好像一颗心也哭出来了似的。哥哥没有准备,很害怕,不知道说什么做什么。同时听得见外边已经有人来了,就要开门进来了。翠姨平静的向他笑着,说:“你来得很好,一定是姐姐告诉你来的,她爱我一场,可惜我不能报答她了······我现在只想死得快一点就好,多活一天也是多余的······人家也许以为我是任性······其实是不对的,那家对我也很好,要是过去,他们对我也会是很好的,但是我不愿意。我小时候,就不好,我的脾气总是,不从心的事,我不愿意······可是我怎能从心呢······真是笑话······谢谢姐姐她还惦着我······请你告诉她,我并不像她想的那么苦呢,我也很快乐······”翠姨苦笑了一笑,“我心里很安静,而且我求的我都得到了······”哥哥茫然的不知道说什么,这时祖父进来了。看了翠姨的热度,又感谢了我的母亲,对我哥哥的降临,感到荣幸。他说放心吧,翠姨的病马上就会好的,好了就嫁过去。哥哥看了翠姨就退出去了,从此再没有看见她。哥哥后来提起翠姨常常落泪。他不知翠姨为什么死,大家也都心中纳闷。等我春假回来,母亲还当我说:“要是翠姨一定不愿出嫁,那也可以,假如他们当我说。”翠姨坟头的草籽已经发芽了,坟头显出淡淡的青色,常常会有白色的山羊跑过。街上有提着筐子卖蒲公英的了,也有卖小根蒜的了。更有些孩子们按着时节去折了那刚发芽的柳条,拧成哨子,就含在嘴里满街的吹。大街小巷,到处的鸣呜呜,呜呜鸣。好像春天是从他们的手里招回来似的。但是这为期甚短,一转眼,吹哨子的不见了。接着杨花飞起来了,榆钱飘满了一地。年轻的姑娘们,她们坐着马车去选择衣料了,因为就要换春装了。她们热心的弄着剪刀,打着衣样,白天黑夜的忙着。不久春装换起来了,只是不见载着翠姨的马车来。(节选自《小城三月》,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内心。从“哥哥讲故事,翠姨总比我们留心些”“哥哥后来常常落泪”等细节,表明他们早已互相倾心。B.病入膏肓的翠姨突然拉住了去看望她的哥哥的手,大声哭出来。这一“拉”和“哭”字写出了翠姨对哥哥的苦苦等待和怨恨。C.小说以波澜不惊的语言,叙述了翠姨短暂而又充满无奈与悲哀的人生,小城这一生活背景的落后,更显出她的人生的孤独感。D.作者以儿童视角叙事:“我”的姨悄悄地爱上了“我”的哥哥,她很渴望这样的爱,可是没有人能意识到她心底的强烈爱情。7.关于文中翠姨采办嫁妆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翠姨在采办嫁妆时,所受到的一切来源于男性的优待与尊重,翠姨简单的将其归结为念书的好处。B.采办嫁妆时,翠姨的不痛快和最开心集中在一起,表现出翠姨对婚期的反感和被平等看待的满足。C.采办嫁妆后,翠姨体会到那几天人生意义,更不愿意出嫁,为下文她坚定要读书的想法埋下伏笔。D.作者在叙述中有议论,“一生中”三个字虽然平淡,内涵却十分丰富,暗示人物命运会因此而惨淡。8.小说开头与结尾处,均选用“杨花”这一物象,请结合翠姨的一生,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9.鲁迅在论及悲剧社会性冲突时指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萧红的小说则善于通过女性的悲剧命运来彰显悲剧独特的价值。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兔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B.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C.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D.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能进于是矣”中的“进”和《庖丁解牛》“进乎技矣”的“进”意义不同。B.明君,文中是对有名位者的尊称,和“明公”“圣上”“陛下”等意思相近。C.庠序是古代的地方学校,“设庠序以化于邑”,有别于后世的太学、国子监。D.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儒家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子主张重视农耕,认为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就不可能要求人民保持一定道德水准:“民无恒产因无恒心”。B.孟子提出实行王道的良策是“制民之产”。合理地发展生产,使百姓吃得好穿得暖,老者有人照拂,这样就可以“王天下”。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与原文开头的“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相呼应,形成完整的结构。D.以“明君制民之产”和“今也制民之产”两种不同措施下的不同情况的对比,反映了人民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4分)(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分)14.从选文内容看,孟子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的?请加以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野望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①多病,未有涓埃②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注】①供:托付。②涓埃:比喻微薄的贡献。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城”为诗人客所要镇,正有驻军戍守,暗示边地不安,诗人忧国情浓。B.“风尘”暗指安史之乱,国家战乱频繁,诗人与诸弟分散,只身流寓异乡。C.颈联紧承颔联,只有在将衰老时供养好多病之身,才能有机会报答朝廷。D.全诗先由向外观察景色转为向内审视情感,尾联指出由外向到内向的原因。 16.清人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本诗“题目中“望”字意,皆暗藏在诗句中”,你如何理解这句话?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之所以在子路述志后微笑,是因为子路“,”。(2)《登岳阳楼》中杜甫用“,”两句形容洞庭湖的恢弘气象,以衬托其博大胸襟。(3)《桂枝香·金陵怀古》和《念奴娇·过洞庭》通过数字夸张的方式写水面广阔的句子分别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近年来,我国纪录片创作①。各级广电机构、主要网络平台和专业创作机构推出了一大批纪实类作品,在选题内容发掘、产业资源整合和影像文化推广方面作出新的探索与突破。不断涌现的纪录片佳作,为国内外观众生动展现中国各地多元丰富的自然文化景观,反映②的时代气象。文化题材是当代纪录片创作的主要选题类型。如今,文化题材纪录片已经突破“历史梳理+专家访谈”的既有模式;围绕各地历史遗产和文化特色,创新型纪实影像不断涌现,逐步形成了大历史、小切口的选题特点。《西湖》《又见三星堆》等一批聚焦各地文化遗产和历史人物的纪录片佳作—在播出后形成口碑效应.成为继美一食题材之一后又一个讲述各地文化故事、打造地方文化名片的热门领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纪录片自觉探索差异化路线,以不同方式彰显地域特色,体现出中华文化的③和丰富多样,带给观众更多元的视听体验。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社会现实题材纪录片创作与时俱进,探索出讲好当代中国发展故事的多种路径。《美美乡村》聚焦艺术家参与乡村建设等新颖故事,赋予乡村振兴以鲜活灵动的艺术表达。《东向大海》紧贴沿海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讲述与海洋有关的超级工程,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追求。聚焦传统稻作种植,系列电视纪录片《稻乡澎湃》通过纪实拍摄,捕捉当代农民在面对大自然挑战时的努力与坚持,展现出具有区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中国有众多名山胜水,形成了独特的山水文明。黄河长江流域源远流长,涵盖了诸多不同民族的思想和文化,造就了惊世绝伦的文学艺术,呈现出纷繁多样的文明形态。“山水”并不仅仅指涉“风景”,① 。山水与天道、仁德、自然、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中国山水文明包含着对宇宙、生命、历史、道德的深刻认知。首先,山水体现了道的特性,由山水可观天道。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第八章)水能滋养万物,不会因为相争和冲突而破坏自然的和谐有序。水处于卑微的位置,却彰显了上善、至德和圣人的无为而治,水之“道”有益于心性涵养和政治治理。水为天下至柔至弱之物,②,以弱胜强,以柔克刚。南朝宋画家宗炳表示,“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画山水序》)。山水以其形质之美更直接鲜明地呈现“道”,使仁者在静观山水之中因悟道而喜悦。这也印证了孔子所说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按照朱熹的解释,“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四书章句集注》)。事理像水一样变动不居,义理像山那样永恒不变。山水形成一种互补,将变化与恒常融为一体。通过在山水间游走、居住、体悟、静观,人们可参透天地之道、治世之道,成为智者或仁者,③,既有智者的内在精神愉悦,又有行仁之寿。21.下列句子中的“道”和文中画横线处的“道”,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C.道不同不相为谋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小诗《寻梦》,根据要求写作。(60分)寻梦梦里有无价珍宝在青色的大海里深藏着金色的贝壳在巍峨的冰山上绽放着美丽的雪莲不管海上的风涛天上的云雨还有容颜衰退寻梦,始终根据诗歌,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或思考感悟,写一篇作文。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质量监测参考答案(A卷)1.D【解析】A.“以景为主”错误,原文为“以情入景”。B“坦伯尔认为中国的花园是世界上最美的花园”,于文无据,“另外一种完全不规则的花园”不能单指中国花园。C“对自然美的重视甚至可以不加改变而保持其自然形态”错误理解有误,原文是“甚至可能全由人工造成”。2.A【解析】A.“彰显中国建筑理念之优”错误,材料一原文为“ 在中国,建筑群的总体布局以至整座城市,都强调规则对称,但园林却是自由的。西方则刚好相反,建筑群和城市往往自由多变,而园林却规则谨严。这反映了两种文化对待自然的不同态度”,没有比较谁更优。3.A【解析】A.这两句诗能准确证明材料二关于“为了丰富空间的美感,在园林建筑中要采用种种手法来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的论点,其他诗句都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无关。4.①坦伯尔主要强调中国园林需要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人工修饰方面的想象力和判断力,二者缺一不可。②黑格尔则认为中国园林是自然风景优秀元素的合成,是一种再现自然的绘画。(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给分)5.①“自然”角度:沁芳亭傍山临溪,压水而成,体现“有若自然”的情趣。②“借景”角度:沁芳亭居桥而建,应属园中至高点,可“俯而视之”满园春光之景;此亭下临清溪,可“镜借”天光云影。③从“分景”的角看,沁芳亭一边是自然景观,一边是人工的楼台亭阁,丰富了美的印象。④从文化角度,沁芳亭的构建体现了“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情趣,彰显了“有若自然”的情趣意境。(每点2分,意思相近有理即可给分)6.C(A“早已互相倾心”有误。B没有怨恨。D“没有人能意识到她心底的强烈爱情”有误。)7.D(“因此而惨淡”有误。)8.①内容上:“杨花”与“翠姨的一生”极具相似性之处:“杨花”四处漂浮,无力把握自己的方向;翠姨人微命轻,寄人篱下,不能自己做主,无力抗争;②结构上:首尾呼应。小说故事始于春天,起于“杨花”,结束于春天,结于“杨花”,春依然,“杨花”依然,人却枉然,在对比中更显悲剧效果;③主旨上:开头写杨花“大街小巷到处飞着。像纷纷落下的雪块”暗示翠姨的悲剧命运,结尾写“杨花飞起来了,榆钱飘满了一地”表明春天易逝,也暗含对翠姨美好而短暂的人生的感伤。(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如从人物形象、情节等方面,言之成理亦可。)9.①用悲剧体现人生价值,能够陶冶人的道德情操,有崇高美;②翠姨的人生悲剧性在于有了女性生命意识觉醒却不为他人理解,走向灭亡;③彰显生命价值,对不公的命运进行抗争。④揭示社会矛盾,呼唤更高程度的民主、平等、自由;⑤引起读者的思考,去叩问生存状况和人生价值。(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0.C11.B(文中的明君指英明的君主,明公是对有名位者的尊称)12.B(就可以“王天下”理解错误,还需要“治以礼义”)13.(1)天下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向大王(或“到大王这里”)奔走求告。如果像这样,谁还能抵挡你呢?(评分标准:疾,憎恨,1分;赴诉于王,介词短语后置,向大王(到大王这里)奔走求告1分;御,抵挡,1分;语意通顺1分。)(2)慎重办理学校教育,反复用善事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告诫他们,这样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评分标准:庠序之教,学校教育,1分;申,申诫,告诫,1分;负戴,背着或顶着东西,1分。)14.百姓丰衣足食;国君施行仁政;社会秩序井然。(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15.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和写作技巧的能力。C项“只有在将衰老时供养好多病之身,才能有机会报答朝廷”错误,注释中“供:托付” ,推知诗句意义是:只能将暮年托付给多病之身,未有丝毫贡献报答朝廷。16.①首联写野望所见。极目四望,西山白雪皑皑,江水清澈,山、浦、江、桥,尽收眼底。②中间两联是野望中触发的愁怀。国家内忧外患,自身兄弟离散、年老多病、未能报答王朝圣恩,内心凄伤。③尾联交代“望”的方式。诗人“跨马出郊”,纵目四望,感到人世之事日渐萧条。(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和结构的能力。首联写野望时所见西山和锦江,西山主峰终年积雪,因此以“白雪”形容。三城,在当时驻军严防吐蕃入侵,是蜀地要镇,诗人由“三城戍”引出成乱的感叹,由“万里桥”兴起出蜀之意,这是中间四句家国和个人忧念产生的原因。中间四句是由“望”到的自然景观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颔联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颈联又由孤身流落引出残年多病,未贡微力,无补“圣朝”的内愧。“涓埃”,即滴水和尘埃,喻指微薄的贡献。尾联点出诗人跨马走出南郊,纵目四望,有感于“人事日萧条”,因而产生家国、个人之忧。17.(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3)千里澄江似练玉鉴琼田三万顷【解析】本题考查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识记,又要理解、应用。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得分。此题默写时:(1)要理解原文“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中“哂”的含义是微笑。(2)第二联描绘洞庭湖分断吴楚、吐纳日月,写出了它恢弘的气象。(3)诗人目力所及不足“千里”“三万”,两个数字是夸张。18.①方兴未艾/如火如荼②生机勃勃/波澜壮阔③兼容并包/兼收并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以及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后文的“推出了一大批纪实类作品”以及“新的探索与突破”“不断涌现的纪录片佳作”等内容可以推出横线上的成语意思是蓬勃发展之意。而“方兴未艾”正是“事物正在发展,尚未到达止境”。“如火如荼”亦可。第二空,同样根据“新的探索与突破”“不断涌现的纪录片佳作”及“展现中国各地多元丰富的自然文化景观”体现时代生机勃发的状态,填“生机勃勃”和“波澜壮阔”都可以。第三空,根据前文的“探索差异化路线”“以不同方式彰显地域特色”,再加上后文的“丰富多样”“多元体验”,能够出中华文化的多元化包容。“兼容并包”的含义是广泛收罗,把所有各方面都包容在一起。用“兼收并蓄”亦可。19.《西湖》《又见三星堆》等一批纪录片佳作成为继美食题材之后又一个热门领域,它们聚焦各地文化遗产和历史人物,讲述了各地文化故事、打造地方文化名片,在播出后纷纷形成口碑效应。(两个短句给1分;三个给2分;四个或以上给3分,语句通顺1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长句变短句的方法是首先找到主干,即提取主语、谓语、宾语等中心词作为主干句,然后把余下的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单独拿出来作为句子存在即可。“《西湖》《又见三星堆》等一批聚焦各地文化遗产和历史人物的纪录片佳作,在播出后形成口碑效应,成为继美食题材之后又一个讲述各地文化故事、打造地方文化名片的热门领域。”可以提取出句子的主干:“《西湖》《又见三星堆》等佳作成为热门领域。”再把其他句子去掉介词,加上主语,单独构成句子。“它们聚焦各地文化遗产和历史人物”;“它们讲述了各地文化故事、打造地方文化名片”;“它们在播出后纷纷形成口碑效应”。最后组合在一起承前省略后面的主语即可得出答案。(“ 它们讲述了各地文化故事、打造地方文化名片”分成两个分句亦可)20.“捕捉”一词给拍摄行为赋予了“抓”的特征,采用了比拟的手法(1分),抓住了《稻乡澎湃》聚焦乡村、展现乡村振兴风貌的拍摄理念(1分),生动形象体现了当前社会现实题材纪录片与时俱进的特征(1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首先明确比拟的内容。画横线句子中“捕捉”一词,是纪录片不能发出的动作,而文中把纪录片拟作他物,发出“捕捉”这一行为,赋予纪录片一种截然不同的形态,采用了比拟手法。比拟的效果是生动形象,“捕捉”的特征是快速和准确,所以突出了纪录片展示农民和农村特征的快速和准确,也有力地论证了本节的观点-我国纪录片的与时俱进与蓬勃发展。21.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义的能力。例句:例句“人们可参透天地之道”的道应该是规律、法则。A项的“道”是道理的意思。B项的“道”是规律的意思。C项的“道”是志趣的意思。D项的“道”是道路的意思。故选B。22题①而是具有丰富的内涵②却能击穿石头等坚硬之物③抑或兼容两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由前文“并不仅仅指”中的关联词关系推知可填“而是有更多”,再根据后文“包含着对宇宙、生命、历史、道德的深刻认知”的意思可知,空格处应该表达“山水还有更多的含义”的意向,因此本空可填“而是具有丰富的内涵”。第二空,由前文“天下至柔至弱之物”和后文“以弱胜强,以柔克刚”可知,本空应该以转折口吻陈述“水能战胜坚硬之物”得意思。再结合前后文句式。因此本空可填“却能击穿石头等坚硬之物”。第三空,由前文“成为智者或仁者”到后文的“既有智者的内在精神愉悦,又有行仁之寿”。语意出现落差,需要一个过渡句,句式与前句相同,含义覆盖后句,因此本空可填“抑或兼容两者”。23.命题意图:这则材料,意在让学生透过这首小诗,书写梦想,书写追梦的过程。梦想可贵,所以追寻;追寻需要付出努力,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文体要求是记叙文,高中生记叙文写作应该有更高一些的要求:学生需要正确解读梦想,关注生活中的事情,讲好身边的故事。所写文章能够体现具有个性色彩的情感、思考、体验、感悟。注意:思想健康,中心突出,内容真实,语言朴素,感情真挚;综合运用叙事、描写与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有生动的细节描写;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审题立意:(一)审题指导这是一篇诗歌材料作文,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认真理解诗歌的寓意,准确进行审题立意。《寻梦》它用美丽的象征意象唱出了美丽的寻梦者灵魂的歌,这支美丽的歌告诉了一个人生的真谛:任何美好理想的实现,任何事业成功的获取,必须付出艰苦,甚至穷尽一生。第一部分是材料。“梦里有无数珍宝”,让人产生遐想,充满向往。“无价”“珍宝” 这两个词让读者更体会到梦的可贵性、重要性。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去寻找它。“在青色的大海里”“大海里”已是难寻的了,又加上“深藏”一词,可见要寻找一个梦是多么困难啊;同样,“巍峨的冰山”也难攀登,再加上“风涛”“云雨”“容颜衰退”这些都是实现梦想的代价,过程艰辛,还有时间的磨炼。“寻梦,始终。”因为梦想与成功等价,成功与付出、毅力、幸福为友。“始终”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唯有如此,才会有“金色的贝壳”“美丽的雪莲”;即使达不到目标,过程也值得珍惜,因为能力得锻炼,素养得以提升,人生也就有了意义。第二部分为具体任务,注意要有文体意识。第三部分是具体要求,“角度”“标题”“800字”不可或缺。“套作”“抄袭”不可为,“个人信息”也是考场作文要避免的红线。(二)立意参考1.梦想是人生的基石;2.有梦想的人生才幸福;3.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4.为家国的梦想才是真正的梦想;5.追寻的路上有艰辛;6.追求不止就是人生的意义;作文评分细则:(一)判分原则作文阅卷要公正公平;坚持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要从切题、立意、选材、结构、文体等写作基本能力和语文素养诸方面进行综合衡量,精准量分。(二)评分等级本次评分为四等七类。一等卷48~60,其中一等上54~60,一等下48~53;二等卷36~47,其中二等上42~47,二等下36~41;三等卷24~354~35,其中三等上30~35,三等下24~29;四等卷0~23。评分参考量表类别分值审题立意语言表达主要特征-等卷48~60分一等上54分以上审题精准,立意深刻或新颖。语言有特色,言近旨远,言简意丰。充分理解主题的内涵,基于材料生发观点。文章有灵气,角度选择精当,结构精巧独特。感情真挚,能选择个性化的素材,生活气息浓郁,构思独特,语言鲜活,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一等下48~53分审题准确,立意清晰,有见识。语言通畅、连贯、得体,言能尽意。能理解主题的内涵,基于材料生发观点。文章有亮点,层次分明。能选择个性化的素材,有较强的生活气息,有形象和意境。二等卷36~47分二等上42~47分审题比较准确,立意比较清楚。语言通顺,言能达意。能理解主题的内涵,思路清晰,结构完整。有生活气息,主旨明确,叙事完整。二等下36~41分审题基本清楚,立意基本清楚。语言大致通顺,偶有不尽规范准确之处。基本能理解主题的内涵。有一定的生活气息,主旨大致明白,结构基本完整。三等卷24~35分三等上30~35审题不完整,立意不清晰。语言不够通顺,偶有不尽规范准确之处。理解了主题的部分内涵。基本符合生活真实,主旨大致明白,结构基本完整。三等下24~29分貌合神离。语言拙劣,多有语病、标点随意。对主题和材料理解不当,貌似相关实则无关,写作水平较差。四等卷0~23分自说自话。语言粗俗、混乱,基本功差。全然不顾主题和材料,写作水平差。(三)评分提示1.考生能够围绕“梦想”来写,并能够写出寻梦或追梦的过程,则赋分原则上不低于42分。分。2.对角度精当、见解独特、思想深刻、结构精巧、有文采、有意蕴的作文,应敢打高(四)个案处理1.经“查重”,确认抄袭的,其中二分之一篇幅与原作相同的,原则上不超过23分;三分之二篇幅与原作相同的,原则上不超过1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5分。2.写成诗歌的,一律提交专家组处理。3.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不能超过40分(不满100字,0~4分;200字左右,5~8分;300字左右,9~15分;400字左右,16~25分;500字左右,26~35分;600字左右,36~40 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4.游戏高考、游戏人生、语言格调低下的“问题卷”,评分最高不得超过35分;凡思想情感庸俗低下,即使是切题完篇,评分最高不得超17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评分最高不超过8分;政治倾向有问题的,一律提交专家组处理。5.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6.不写作文题目的,扣2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