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15200
大小:1.69 MB
页数:17页
时间:2024-09-03
《四川省达州市万源市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四川省万源中学高2026届上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地理试卷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我国古代把银河叫做天河,民间还流传着牛郎、织女每年七夕在鹊桥相会的神话故事。下图为夏夜星空中牛郎星和织女星隔着银河遥遥相望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牛郎星()A.属于围绕太阳旋转的行星B.由炽热气体组成C.和地球质量相差不大D.其光芒来源于太阳的反射光2.牛郎星和织女星()A.织女星所在天体系统级别高B.牛郎星所在天体系统级别高C.所在天体系统级别相同D.都位于河外星系3.牛郎星的亮度是太阳的10.6倍,科学家推测在牛郎星周围有潜在的宜居带,判断该行星宜居的主要依据是()A.有与地球相近的宜居温度B.有与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C.与恒星的距离接近日地距离D.能获得与地球上相似的可见光【答案】1.B2.C3.A【解析】【1题详解】牛郎星为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自身能够发光发热,不围绕太阳运转,光芒来自自身,不反射太阳光,B正确,AD错误;恒星的质量与体积比地球大得多,C错误。故选B。【2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可知,牛郎星、织女星在夏夜星点明亮,且隔着银河遥遥相望,说明牛郎星、织女星自身能够发光,且不会相互绕转,故二者为恒星,属于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均位于银河系,不属于河外星系,C正确,ABD错误,故选C。【3题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包括:适宜的温度、有液态水、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等,如果说在牛郎星周围有潜在的宜居带,则该行星可能拥有与地球相近宜居温度、充分的液态水和比较厚的大气层,A正确;月球作为地球的天然卫星,对于防卫地球存在一定作用(抵挡外来天体碰撞),但相近地月系的天体系统,并不是形成宜居带的充分必要条件,B错误;与恒星的距离,主要取决于恒星的质量和光热,牛郎星的亮度是太阳的10.6倍,势力更强,相同的日地距离温度会更高,不利于生命形成,C错误;能够获得与地球上相似的可见光不是行星存在生命的条件,D错误。故选A。【点睛】天体系统,是宇宙各星系的统称。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研究表明,对流层顶高度与对流活动强弱密切相关。下图示意青藏高原对流层顶气压的月平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导致青藏高原地区春季对流层顶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太阳辐射增强B.植被覆盖率提高C.大气降水增多D.冷空气势力增强5.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最大的月份是()A.2月B.5月C.7月D.12月【答案】4.A5.C【解析】【4题详解】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顶的气压值下降,说明对流层顶高度上升;根据图中曲线,春季气压值下降,说明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上升。春季,直射点北移,太阳辐射增强,北半球各地气温回升,导致对流层顶高度上升,A正确;植被覆盖率提高和大气降水增多会造成近地面温度回升减缓,不是主要原因,BC错误;冷空气势力减弱,D错误。故选A。【5题详解】 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在垂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说明对流层顶的气压越低,对流层顶高度越大。根据图中曲线,7月气压值最低,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最高,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对流层它的下界是地面,上界因纬度和季节而不同。据观测,在低纬度地区其上界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为10-12公里;在高纬度地区仅为8-9公里。夏季的对流层厚度大于冬季。古生物科考队在青藏高原中部发现一个古植物化石群,采集到了大量叶、果实、种子(如兔耳果,推测该树种是一种高大的乔木)等化石,推测距今约4700万年,同时期棕糊、红树林等植被的分布范围可达北极圈内。下图示意兔耳聚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兔儿果是()A.蕨类植物B.裸子植物C.被子植物D.藻类植物7.兔儿果生长的年代,气候()A.炎热干燥B.寒冷干燥C.高温多雨D.无法判断【答案】6.C7.C【解析】【6题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由材料“推测距今约4700万年”,结合地质年代表可知,该古植物群生存的地质年代属于新生代的古近纪,是被子植物繁盛的年代,C正确;蕨类植物繁盛在晚古生代,距今5.41亿年~2.52亿年,A错误;裸子植物繁盛在中生代,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B错误;藻类植物繁盛在寒武纪,大致5.41亿年前开始出现,D错误,故选C。【7题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由材料“同时期棕榈、红树林等植被的分布范围可达北极圈内“及“推测该树种是一种高大的乔木”可知,兔耳果生长时期气候高温多雨且全球热带地区范围非常广大,C正确;干燥或者寒冷的气候不适合高大乔木的生长,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地质年代是指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年龄)和顺序。其中时间表述单位包括宙、代、纪、世、期、时,地层表述单位包括宇、界、系、统、阶、带。不同地质时代,自然地理特征出现明显不同,影响不同生物演化。以珠江流域为代表的中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由于沉积物以及土壤中的重金属高而被广泛关注。有研究证明富含重金属元素的母岩风化对珠江流域的重金属高背景值有极大的贡献。图中的①②③④代表地球的四个圈层。完成下面小题。8.重金属元素从母岩进入珠江河水中的迁移路径是()A.①到④B.②到①C.②到③D.④到③9.重金属在珠江流域的迁移说明()A.物质循环只在岩石圈内部进行B.岩石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C.岩石圈是自然界最活跃的圈层D.各个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转移【答案】8B9.D【解析】【8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判断①具有供水、渗透作用,为水圈,②供给养分,为岩石圈,③具有供氧功能,为生物圈,④存在降水功能,为大气圈。母岩属于岩石圈,珠江水属于水圈,因此重金属元素从母岩进入珠江河水的迁移路径从岩石圈②到水圈①,B正确,ACD错误。故选B。【9题详解】物质循环在各个圈层都会进行,排除A;水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排除B;生物圈是自然界最活跃的圈层,排除C;重金属在珠江流域的迁移说明各个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转移,D正确。故选D。【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分为内部三圈层,即地核、地幔、地壳和外部三圈层,即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其中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构成地球岩石圈,地球外圈通过岩石圈和地球内圈联系在一起。 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在重庆至拉萨飞行途中,在9800米高空平稳飞行时,驾驶舱右侧风挡玻璃破损脱落,导致座舱失压。随后,机组成功处置,在成都双流机场安全备降,确保了机上119名旅客和9名机组人员的安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川航3U8633在向上飞行的过程中,气温逐渐降低,原因是()A.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变少B.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变多C.大气对太阳长波辐射的吸收变少D.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变少11.在9800米高空,飞机遇险时机组人员面临的最大危险是()A.高温B.强风C.强太阳辐射D.暴雨【答案】10.A11.B【解析】【分析】【10题详解】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飞机在向上飞行的过程中,气温逐渐降低,原因是距离地表越来越远,地面作为大气的直接热源,热量在向上传递的过程中逐渐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减少,A正确;排除BCD。故选A。【11题详解】依据所学知识,飞机在9800米高空,飞机处于对流层,遇险时机组人员面临的最大危险是强风,B正确;对流层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9800米高空气温很低,排除A;强太阳辐射回晒伤皮肤,但不是最大危险,排除B;海拔越高,水汽越少,9800米高空不会形成暴雨,排除D。故选B。【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复杂系统,涉及辐射传输、吸收和散射、温室效应、对流传输、水循环等多个过程。这些过程共同决定着地球大气层和地表的温度分布和气候变化。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是指太阳辐射能量进入地球大气层并被大气吸收、传递和释放的过程。地膜覆盖是指以农用塑料薄膜覆盖地表的一种措施,地膜覆盖栽培的最大效应是提高土壤温度。12.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土壤温度,主要是因为地膜()A.增加了太阳辐射B.增加了地面反射C.减少了地面热量损失D.减少了大气辐射13.下列现象与地膜覆盖原理相似的是()A.冬季积雪厚利于作物越冬B.冬季农田熏烟以防冻害C.不同农作物间作套种D.夏季葡萄园挂黑色尼龙网【答案】12.C13.A【解析】 【12题详解】通过铺设地膜,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通过地膜为地面吸收,但抑制了土壤与大气的热量交换,从而减少了热量损失,有效提高了土壤温度,C正确;地膜无法增强太阳辐射,对大气辐射亦无影响,AD错;如果地膜增强了地面反射,则不利于提高土壤温度,B错。故选C。【13题详解】冬季积雪越厚,对土壤与大气热量交换的阻隔越强,地面辐射减少越少,有利于土壤保温,从而利于作物过冬,所以冬季积雪厚利于作物过冬与地膜覆盖原理相似,A正确;冬季农田熏烟主要是增强大气逆辐射以防冻害,B与题意不符;不同作物间作套种是传统种植业中一种农业增产模式,与地膜覆盖原理关系不大,C与题意不符;夏季葡萄园挂黑色尼龙网主要是为了削弱太阳辐射,D与题意符。故选A。【点睛】农业中地膜的一般作用:①保温(针对农作物生长期气温较低,以春播为主的地区);②保湿(针对降水量小,蒸发量大的地区);③保土(针对我国降水较少,风力作用较强的地区)。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热力环流高空气压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4.关于图中abcd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气温:b>a>c>dB.海拔:c>d>a>bC.密度:b>a>c>dD.气压:b>a>d>c15.此时,图中甲地吹()A.东南风B.西北风C.东风D.南风【答案】14.D15.C【解析】【14题详解】a、b位于近地面,c、d位于高空,海拔越高,气压越低d处等压面上凸为高压,近地面a处为低压,c处等压面下凹为低压,近地面b处为高压,故图中abcd四地气压排序是b>a>d>c,所以D正确。【15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b位于近地面,c、d位于高空,甲地为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再考虑向右的地转偏向力,最终风向和等压线平行,因此甲地吹东风,所以C正确。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A.10-15千米B.15-20千米C.20-25千米D.25-30千米17.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①地下水位上升②地表气温升高③生物多样性增加④地表径流增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16.B17.C【解析】【分析】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难度较小,基础知识考查。【16题详解】有图可知,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应当是1989年与2015年曲线的差值最大的区域,从图中可以看出变化最大的区域,距离市中心大致为15-20千米,因此正确答案选择B。读图判断即可。【17题详解】 有材料可知,城市不透水面会阻止水分下渗,因此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影响水循环环节。城市不透水面其实就是路面的硬化改变地表下店面性质增加。城市广场、建筑、道路等设施在内的城市下垫层代替了大自然原有的森林、绿地和田野,形成了“城市荒漠”,野生动植物逐渐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不断减少以致濒临灭绝。。影响地表植物的生长;不透气的地面很难与空气进行热量、水分的交换。改变城市水生生态系统,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空气的温度、湿度的调节能力差,且由于硬化地面的高反射率,使它在大量吸收、储存了太阳辐射热之后,又将热量反射释放出来,使城区的温度比郊区和乡村高2~3℃,产生“热岛现象”。不透水铺装严重地破坏了城市市区地表土壤的动植物生存环境,改变了大自然原有的生态平衡。②④正确,①③错误。选C。【点睛】城市不透水面会阻止水分下渗,因此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季节变化增大。永兴岛是西沙群岛同时也是整个南海诸岛中最大的岛屿,面积2.1平方千米。长期以来,水资源短缺是困扰永兴岛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近年采取了一些措施这一问题才有所改善。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永兴岛长期以来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A.地表水不易存储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C.降水时空分布不均D.气候炎热,蒸发强烈19.永兴岛为解决淡水不足问题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①岛内跨流域调水②节约用水和循环用水③收集雨水④人工降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8.A19.B【解析】【18题详解】 由图及材料可知,永兴岛面积较小,四面环海,所以降落到地表的水大部分流入海洋中,地表水不易存储,水资源短缺。据此分析选A。【19题详解】读图可知,永兴岛位于热带海洋中,降水丰沛,可通过收集雨水和节约用水、循环用水以及海水淡化的措施解决淡水不足问题。因此②③正确,岛屿面积小,不能存储充足的地表水,因此岛内跨流域调水不现实,岛屿降水丰富,不适合人工降水。据此分析选B。【点睛】永兴岛是一座珊瑚岛,行政上属于中国海南省三沙市管辖。永兴岛是西沙、南沙、中沙三个群岛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是海南省下辖地级市三沙市人民政府驻地。永兴岛面积较小,地表水不易存储,水资源短缺,可通过收集雨水和节约用水、循环用水以及海水淡化的措施解决淡水不足问题。深秋、初冬时节是大雾多发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0.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D.大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21.出现浓雾天气时,大气能见度较差,但红绿色的交通信号灯却很醒目,原因是()A.红、绿色光不容易被散射B.红、绿色光最容易被散射C红、绿色光不容易被遮挡D.红、绿色光不容易被吸收【答案】20.B21.A【解析】【20题详解】白天,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不会提供光,AD错误;雾天的水汽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弱,空气能见度降低,B正确;大雾不会改变太阳辐射的波长,C错误。故选B。【21题详解】 一般波长越短,越容易被散射,蓝、紫光容易被散射;红、绿光波长相对较长,不易被散射。大雾期间红、绿色光传播得较远,A正确,B错误;大雾天气中,光线主要被削弱,而不是被遮挡,C错误;大气对可见光吸收得很少,D错误。故选A。【点睛】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时,各种波长的光都要受到空气的散射,其中波长较长的波散射较少,大部分传播到地面上。而波长较短的蓝光,受到空气散射作用较强,天空中的蓝色正是这些散射光的颜色,因此天空会呈现蓝色。读海洋水温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影响曲线②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海水比热容C.大气环流D.太阳辐射23.图中①曲线表示的是某地的海水温度垂直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处于高纬度海区B.随着深度的增加,水温上升C.水深1000米以下,水温变化不大D.大陆架海区,水温变化最小【答案】22.D23.C【解析】【22题详解】读图,曲线②的特点是随着纬度增加,海水温度降低,故表示的应为表层海水温度随纬度的变化。海水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纬度是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故影响曲线②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D对;海陆差异不是随纬度变化而变化的,A错;海水比热容变化不大,B错;大气环流在全球各纬度的影响不同,不会使水温从低纬向高纬降低,C错。故选D。【23题详解】由图中曲线①可知,该海域表层水温约25℃,可判断其不可能处于高纬度海区,A错误;由图可知,图示范围内,随着深度增加,海水温度递减,B错误;由图可知,在水深1000米以下,水温基本保持稳定,变化不大,C正确;观察水温随深度的变化可知,大致以1000米深度为界,0~1000米水温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降低,而大陆架水深一般不超过200米,属于水温变化较大的区域,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1)纬度: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则温度不同。全球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2)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水温度较低(3)季节: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4)深度:表层海水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减,1000米以内变化较明显,1000米——2000米变化较小,2000米以常年保持低温状态。海水温差能发电是指将海水温差能转换成电能的水力发电方式。其发电原理是利用海洋表层的温海水直接作为工质(实现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化的媒介物质),或作为热源对循环工质加热,工质汽化后驱动汽轮机发电,用水管抽取深水区的低温海水将做功后的工质气体冷却使之重新变为液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仅从海水温差角度考虑,最适宜建海水温差能发电站的是()A.海南三沙市B.浙江舟山市C.山东青岛市D.辽宁大连市25.深水区水管在设计制作过程中最应重点考虑的是()A.耐热B.耐冻C.防腐D.防撞【答案】24.A25.C【解析】【24题详解】由题意可知,海水温差能发电利用海洋表层温水作为热源;由所学海水温度知识可知,不同纬度的深层海水温度均较低,所以表层海水温度越高,海水温差能越丰富。选项中四地,海南省三沙市纬度最低,表层海水温度最高。故选A。【25题详解】海水含盐量大,对水管腐蚀性强,深水区温度0℃左右,撞击是偶然事件,所以相对于耐热和耐冷以及防撞的需求,防腐才是最应重点考虑的。故选C。【点睛】海水温差能发电水力发电的一种。即将海水温差能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闭式循环系统采用氮、氟里昂等低沸点物质作为工作液,由海洋表层热水使其沸腾变为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而深层冷海水将蒸汽冷却,继续作为工作液再次由表层热海水使其变为蒸汽,如此循环。用海水温差发电还具有使海水淡化的功能。人们在海边的许多活动都要充分认识并利用潮汐规律。小明同学打算利用暑假去大连老虎滩游玩,在临行前查阅了游玩当天(2022年8月12日农历七月十五)的潮汐表(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与一周前(8月5日)相比,8月12日的()A.高潮位更高,低潮位更低B.高潮位和低潮位均更高C.高潮位更低,低潮位更高D.高潮位和低潮位均更低27.若小明想去海滩赶海拾贝,最适宜选择的时段是()A4:00—5:00B.10:00—11:00C.15:00—16:00D.17:00—18:0028.若小明想在海边游泳,最危险的时段是()A.9:00—10:00B.13:00—14:00C.15:00—16:00D.16:00—17:00【答案】26.A27.C28.B【解析】【26题详解】由材料可知,8月5日为农历七月初八,8月12日为农历七月十五。农历每月十五,此时日、月、地三者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日月引力相互叠加,所产生的引潮力较大,形成大潮,潮差较大,因此高潮更高,低潮更低,A正确,BCD错误。故选A。【27题详解】由生活经验及材料可知,赶海应选择在落潮时,潮差越大,低潮越低,随着海水的下降,来不及退走的海洋生物会比较多,更适合赶海。4:00-5:00之间、17:00-18:00之间正在涨潮,不适宜赶海,A、D选项错误。10:00-11:00之间,正在落潮,但潮高较高,不适宜赶海,B选项错误。15:00-16:00正在落潮且潮高较低,适合赶海,C正确。故选C。【28题详解】 在海里游泳落潮时的危险远大过涨潮,容易被推离岸边较远的地方,9:00—10:00之间是涨潮,16:00~17:00是低潮水位,AD错误;13:00-14:00之间、15:00~16:00之间都正在落潮,而13:00-14:00潮差更大,风浪更大,因此更加危险,B正确,C错误。故选B。【点睛】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它的成因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其中月球的引潮力是引起潮汐现象的主要力量。一天中通常可以观察到两次海水涨落,白天海水的涨落称为潮,夜晚海水的涨落称为汐。吃水深度是指船舶沉入水下部分的垂直距离,通常船只吃水深度与海水密度呈负相关。下图示意8月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的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图中能正确表示该海洋表层密度随纬度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30.若一艘考察船由60°S向60°N航行,据图推测该船吃水深度大致为()A.一直减小B.一直增大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答案】29.A30.D【解析】【29题详解】表层海水密度由赤道到两极,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所以①是海水密度曲线。海水温度变化是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所以③为海水温度曲线。盐度和降水量、蒸发量密切相关,副热带海区,降水量少,但是蒸发量大,成为盐度最高的纬度区域,因此海水盐度变化是从副热带向赤道和两极递减,所以④为盐度曲线。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30题详解】“船只吃水深度与海水密度呈负相关”,据图可知由60°S到60°N,海水密度先变小后变大,所以船吃水深度大致为先增大,后减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二、问答题(共40分)。31.下图为某区域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甲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____。(2)图中M处参与水循环类型是____,简述判断理由____。(3)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人类对水循环的____(图中字符表示)环节施加影响,其主要目的是____。A.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B.缓解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C.增加下渗D.增加蒸发(4)①处地层比⑤处地层中化石生物的等级更____(高级/低级),②处地层中____(存在/不存在)大量动物化石。(5)鱼鳞坑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陡坡地植树造林的整治工程(下图所示)。鱼鳞坑工程是在山坡上挖掘有一定蓄水容量、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坑内蓄水,植树造林,因俯视形状看起来像鱼的鳞片一样,所以叫鱼鳞坑。下图示意鱼鳞坑剖面运用水循环相关知识说明鱼鳞坑对径流的影响。【答案】(1)水汽输送(2)①.陆地内循环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和大气降水)都发生在陆地内部(3)①.丙②.A(4)①.低级②.不存在(5)鱼鳞坑增加地表粗糙度,减缓了地表径流流速,延长下渗时间,增加下渗量和地下径流量,减少了地表径流。【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水循环示意图与鱼鳞坑为背景材料,涉及水循环的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水循环的意义、地质年代与生物演化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甲是海洋上空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表示水汽输送;乙是降水,丙是陆地水沿地表流动至海洋,是地表径流;丁是蒸发。【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M处只有蒸发和降水,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和大气降水)都发生在陆地内部,没有与海洋的水体之间存在互换,应为陆地内循环。【小问3详解】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水调到北方地区,改变了地表径流,图中显示丙为地表径流,故为丙,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也就是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的问题,A正确,B错误;南水北调会增加沿线地区的下渗和蒸发,但都不是其主要目的,CD错误。故选A。【小问4详解】读图可知,①处岩石位于⑤处岩石之下,皆是沉积岩,按照所学知识,越在下面的岩石越老,越在上面的岩石越新,故①处岩石比⑤处古老,化石生物的等级更低级;②处岩石属于岩浆岩,动物化石位于沉积岩中,故②不存在大量动物化石。【小问5详解】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鱼鳞坑拦截坡面的地表径流,增加地表粗糙度,使地表径流流速减慢,下渗水量增加,地下水量随之增大。且鱼鳞坑交错分布,可以增加地表的拦截能力,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延长了下渗的时间,且分散了地表水流,增加了下渗的面积,进而增加下渗量和地下径流量,减少了地表径流。3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渤海是我国四大海域中盐度最低的海,且每年冬季都会出现大面积冰封。渤海作为北半球纬度最低的大面积结冰海域,每年11月末到次年3月初,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海冰会对石油开采、海洋养殖业等造成危害,但对沿岸种植业、盐碱地改造等具有积极作用。材料二下图示意渤海及黄海北部海冰分布范围。 (1)分析渤海成为我国四大海域中盐度最低的海域的原因。(2)说出渤海南部和北部海冰的分布差异,并简述海冰对附近表层海水性质可能带来的影响。(3)结合材料,说出渤海海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用途。【答案】(1)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纬度较高,蒸发量较小;有多条河流注入大量淡水,降低了海水盐度;海区较封闭,海水交换少。(2)渤海海冰北部较严重,分布面积大;南部较轻,分布面积小。水温降低;盐度增大;密度增大(3)海冰含盐量较小,海冰淡化可缓解华北地区缺水问题;渤海沿岸有大面积盐碱地,用海冰覆盖,有助于盐碱地改造。【解析】【分析】本题以渤海冬季海冰为背景,涉及海水的性质以及海洋资源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文分析及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渤海位于我国华北地区的沿海,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较为丰富,渤海纬度较高(40°N位于图中北部)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少,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由图可见,渤海是我国内海之一,有滦河、辽河、黄河、海河等多条河流注入大量陆地淡水,降低了海水盐度;由图示可见,渤海海区较封闭,通过渤海海峡与外海沟通,与外部海域海水交换较少。【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渤海北部海域海冰分布区较广,面积大且严重;南部海冰分布区沿海岸线呈条带状分布,分布面积较小且程度较轻。海冰本身温度较低,和海水接触,对表层海水有一定的降温作用,同时,海冰大量反射太阳辐射,导致表层海水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减少,表层海水吸收热量减少,温度变低;随着温度的降低,盐分的溶解度会降低,当海水温度降至冰点以下时,盐分的溶解度会急剧下降,因而结成冰的海水含盐极少,盐分溶解在为结冰的海水中,导致表层海水盐度增大;温度降低,海水密度增大,盐度增大,海水密度随之增大,因而,表层海水密度增大。 【小问3详解】材料中信息表明“海冰对沿岸种植业、盐碱地改造等也具有积极作用”,华北地区缺水严重,渤海地区的海冰盐度较低,可利用海水淡化技术,为华北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及生活提供淡水资源,以缓解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同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沿海地区有大面积的盐碱地,用海冰覆盖,有利于缓解盐碱地的水盐运动,缓解盐碱地的盐碱化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