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0745
大小:52.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3-22
《次六颂解了解脱遍知(分二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瑜伽師地論》卷十六‧《披尋記》page596~600‧1998/6/25‧Tape204未二、次六頌解了解脫遍知(分二科) 申一、總標義顯示解了縛遍知已,餘有六頌,顯示解了解脫遍知。這是後面的八個頌,明滅道。分兩科,第一科,頭一個頌「顯行苦相」,其餘的七個頌「顯示解了二種遍知」。先「標義」,這底下「別釋頌」,先解釋第一個頌是「解了縛遍知」,這一個頌解釋完了。第二科是「次六頌解了解脫遍知」,分二科,第一科「總標義」。「總標義」,也就是結前生後的意思;結束前文,生起後文的意思。「顯示解了縛遍知已,餘有六頌,顯示解了解脫遍知」,這個頌就是:
2、「染污意恒時,諸惑俱生滅,若解脫諸惑,非先亦非後」,先標義,就是其餘的六個頌,前面的一個頌,是「解了縛遍知已」,開示我們,令我們明白這個繫縛遍知,就是前面這個頌:「於苦計我受,苦樂了知苦,分別此起見,從彼生生彼」,這一個頌是「縛遍知」,就要通達什麼是繫縛。這個「遍知」這句話,實在是屬於聖道。就是初開始學習佛法,這個時候還不能稱之為遍知;就是得聖道之後,有了無漏的智慧了,才稱為「遍知」。所以現在是初開始學習的時候,佛菩薩開示我們,令我們明白這個「縛」這件事。「餘有六頌」,剩餘的有六個頌,「顯示解了解脫遍知」。這個「縛遍知」,當然主要是苦諦
3、、集諦;這個「解脫遍知」,就是滅諦和道諦了。這六個頌是顯示這樣的意思。這是結前生後,標示大意。這底下第二科「別顯相」,顯示出來解脫的相貌。分兩科,第一科是「舉頌」。申二、別顯相(分二科) 酉一、舉頌謂染污意恒時,諸惑俱生滅,若解脫諸惑,非先亦非後等。「謂染污意恒時,諸惑俱生滅,若解脫諸惑,非先亦非後」,這個頌。「等」,就是後面還有些頌。這是把這個頌舉出來。這底下第二科是「隨釋」,分六科,第一科是解「釋初頌中非先非後」這一句;「染污意恒時,諸惑俱生滅,若解脫諸惑,非先亦非後」,先解釋這一句。這一個頌實在是在唯識的經論裏面很有名的一個頌,但
4、是在《成唯識論》上,這一句叫「非曾非當有」。《成唯識論》也是玄奘法師翻的,本論也是他翻的,但是句是不一樣,可是意義是相同的。看這裏的解釋:酉二、隨釋(分六科) 戌一、釋初頌中非先非後句非先者:與諸煩惱恒俱生故。非後者:即與彼惑,俱時滅故。第13頁,共13頁《瑜伽師地論》卷十六‧《披尋記》page596~600‧1998/6/25‧Tape204「非先者」,「非先亦非後」,先解釋這個「非先」,怎麼叫做「非先」呢?「與諸煩惱恒俱生故」,這就是第七識末那識,它「與諸煩惱」,和這個諸煩惱,就是我癡、我見、我愛、我慢,這四種煩惱。「恒俱生故」,就
5、是長時期地在一起,都在一起活動,不是說它在煩惱之先。不是先有末那識,而後才有煩惱,不是在先的,它們是同時的,所以叫做「非先」。「非後者:即與彼惑,俱時滅故」,就是和彼四種煩惱同時的滅了,就是這個末那識……,這樣說這個末那識沒有了。這個滅呢,不是說把煩惱滅了,而末那識後來滅,不是的,都是同時的,所以非先非後。那個「非曾非當有」,意思也是這樣子。「曾」就是過去,就是在先;「當有」就是未來了,那麼也是在時間上說的,那麼也就是「非先非後」的意思。這個「非先非後」,這一句解釋完了。底下解釋第二頌,但是其餘的句子沒有解釋。這個「染污意恒時」,就是這
6、個末那識,因為它是執著有我,是染污的根本。「恒時,諸惑俱生滅」,就是長時期地、不間斷地和諸惑都是同時的生、同時的滅,也包括剎那生滅。「若解脫諸惑,非先亦非後」,若是你修學聖道的時候,這個第六識修學聖道的時候,這個聖道現起的時候,這個第七識的惑就解脫了。這個惑滅除的時候,是「非先亦非後」。當然這個時候,在初得聖道的時候也開始滅,可是最後到金剛道的時候,就是十地菩薩最後心的時候,就完全的息滅了,所以應該指這個時候,「非先亦非後」,同時地息滅了。戌二、釋第二頌又顯所說解脫之相,謂非即彼生已後方清淨,別有所餘清淨意生;即彼先來無染污故,說為解脫
7、。「又顯所說解脫之相,謂非即彼生已後方清淨,別有所餘清淨意生」,這底下是解釋第二個頌,就是:「非彼法生已,後淨異而生,彼先無染污,說解脫眾惑」,這是第二個頌。解釋這個頌的時候,這地方說:「又顯所說解脫之相」,這一個頌,前面說這個染污意息滅了,就是清淨了,但是這一個頌又特別地顯示所說的解脫的相貌。「謂非即彼生已後方清淨」,這是說非即彼染污法生起了以後,就是先有染污,後才清淨。而這個後來的清淨呢,「別有所餘清淨意生」,另外有一個清淨的心生起,不是這樣子。把這個「非」字先不要念,「即彼生已後方清淨,別有所餘清淨意生」,這是一句;現在再重念,加
8、上這個「非」字:「非即彼生已後方清淨,別有所餘清淨意生」,不是這樣子。那麼是怎麼樣子呢?「即彼先來無染污故,說為解脫」,就是從開始的時候,從無始劫來的時候,就沒有這個染污的事情,那就叫做清淨解脫;這是從理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