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584907
大小:21.27 KB
页数:7页
时间:2024-09-01
《导学互动,聚焦本质,促进深度理解.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导学互动,聚焦本质,促进深度理解引导,既有语言的启发,也有工具的提供、情感的激励,能促进“智”的开启、“知”的分享、“行”的投入以及“情”的传递,能让学生的智慧得以显现、毅力得以磨练,让他们的思维获得深层次的发展。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成长发展的引路人,要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对数学形成的“抽象”“枯燥”的刻板印象,化难为易、变繁为简,能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一、情境引学,形象直观,调动兴趣1.故事情境,吸引生趣。教师呈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能引发学生兴趣,促进思想感悟,提升道德品质。教师要运用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数学故事导入,引发活动热情,开启探索欲望。如在学习苏科版八下“勾股定理”内容时,教者向学生讲述“百牛定理”的故事,让他们感受古人的智慧,从而能引发他们探索勾股定理的兴趣。教师要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运用故事为枯燥的内容披上情境“外衣”,让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惑。教师可以结合学习内容自编故事,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增进他们对学习难点、困惑点的理解。教师要善于运用数学史料,既能让学生获得初步感知,也能引发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深度思考。如在学习苏科版七上“有理数的乘方”内容时,教师向学生讲述“棋盘上的麦粒”的故事,在第1格中放1粒麦子,第2格中放2粒麦子,第3格中放4粒麦子……后一个格子所放麦粒是前一个格子的2倍,直至放满64格。当掌管粮食的官员汇报全国粮仓中的粮食也无法满足需求时,学生就会感叹乘方数值之大、国际象棋发明者达依尔之智,能引发他们探究乘方知识的热情。 2.游戏情境,收获愉悦。学生能从游戏中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教师要将知识的抽象性与游戏的趣味性融于一体,为学生设计益智活动,能调动他们的好奇与探索之心,能让数学学习变得富有乐趣。教师以游戏激发兴趣、开启智力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知游戏内容、学习数学知识,从而能让数学知识不再枯燥乏味。如在学习苏科版八下“可能性的大小”一课内容时,教师创设情境如下:大家都逛过商场吧,商家经常搞一些有奖促销活动,有一个超市是这样做的,凡购满100元就可摸奖一次,若摸到绿球就有奖品,摸到红球就没有奖品。如果你是超市老板,你该如何往盒子里放球?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在盒中放入4个红球2个绿球,让他们验证“哪个颜色的球放得多,摸到这种球的机会会大一些”的猜想。3.生活情境,促进理解。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师要引入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生活素材,并从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开启。知识以情境示人,能消除学生对所学新知的陌生感,能引发他们探索求知的热情,拉近他们与知识之间的距离,引发他们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如在学习苏科版九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内容时,教师为学生提供太阳升起的几个瞬间图片,让学生感受太阳升起的过程,学生将情境中的“太阳”抽象成圆,将“地平线”抽象成一条直线,从而能发现其中的几种位置关系。教师以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感受,使其能获得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感知。二、支架促学,发展思维,促进投入1.操作支架,发展思维。思维源于动作,如果教师割裂了两者之间的联系,不能让手与脑协同发展,就难以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发展。教师要为学生留有操作的空间,让他们调动自己的感官去测量、制作,从而让他们的活动经验得到内化,能促进他们自主思维能力的提升。如在学习苏科版七下“多边形的内角和(1)”内容时,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三角形,通过撕、拼的方式去探究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和,并讨论有几种不同的组合方法,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很多学生撕了两角与第三角进行组合,而有学生却用“移”的方法与第三角组合,为后面作“辅导线”探究打下基础。动手操作能为他们的思维发展打开一条全新的思路,能增进他们的数学体验,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 2.实验支架,增进理解。数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探究意识以及科学精神,他们通过数学实验探寻数学知识的本质,促进他们对问题的深度理解。教师以实验促进学生体验,让他们在猜想、验证中获得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如在学习苏科版七上《活动思考》一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动手搭“三角形”的游戏,用3根火柴可以搭1个三角形(如下图所示),要搭2个三角形需要几根火柴?3个呢?搭10个、100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是如何得到的?由此可以推广到:要搭成n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学生通过操作、思考,分别得出2n+1、3+2(n-1)、3n-(n-1)、n+n+1等结果,通过操作活动,能让他们感受到操作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又如在探究“同弧所对的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内容时,教师让学生在组内合作,先用量角器分别量出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圆心角的度数,让他们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教师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空间,让他们借助于探究工具进行实验,借助于讨论获得结论,以引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调动他们探索求知的热情。纵使他们在测量中会存有误差,但通过交流,他们会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证明方法,让他们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3.情感支架,唤醒自觉。教育的艺术在于鼓舞、激励、唤醒,教师要通过情感支架的搭建,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唤醒他们的学习自觉,引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的语言要具有趣味性,能使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易于学生所接受。教师要营造乐学的氛围,用语言点化、激励他们,促进他们的情感投入,让他们能聚焦于重点内容,能全身心地投身于探究交流中。 教师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状态,了解他们的学习困境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真诚去感化,以自己的热情唤醒他们,倾听他们的真实想法,帮助他们突破学习障碍,解决学习困惑。在他们理解不深刻、表达不全面之时,教师要肯定其中的亮点,通过引导、追问,帮助他们运用策略去分析问题,解决难点问题。在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也要肯定他们的努力,呵护他们的尊严,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信。4.范例支架,引学助思。学生模仿性强,教师借助范例引学,激活学生思维。教师要针对学生知识的难点处、理解的模糊处以及思维的转折处提供范例支架,让他们的思路变得清晰且富有条理,能引导他们的思维深入其中,展开深度的探究。如在学习苏科版七上《有理数的加法》一课内容时,教师提出问题:小明在东西方向的马路上活动,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向西走3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教师以东为正,以西为负,引导学生对照数轴,列出算式:(+5)+(+3)=+8。通过教师的范例,学生去探讨负数与负数相加、正数与负数相加、负数与0相加、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等几种情况,从而能促进他们对有理数的加法内容的掌握。三、媒体助学,动态呈现,主动探学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使旋转、平移、对折等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直观,能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数学知识。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拓宽范围,突破资源制约,精准表达内容,能促进信息的交流与分享,提升教学的效率。1.借助媒体,直观易懂。学生凭借自己的感官,往往难以体会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无法形成有深度的理解。教师要借助于媒体技术的应用,能让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直观,能让学生准确地探寻其中的数学内涵。 如二次函数y=ax2+bx+c(a≠0)中,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以及常数项的变化,会引发对应函数图像的变化,为促进学生对变化规律的把握,教师可以借助于几何画板动态地改变a、b、c的值,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通过改变a的值,学生通过对比,能感受到开口方向以及开口度所发生的变化;通过改变c的值,学生可以感受到与y轴交点纵坐标所发生的变化。动态的变化还能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能大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2.依托技术,动态呈现。数学内容的学习不仅满足于知识的学习,还要揭示其中的数学规律,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激活,让他们掌握探索求知的方法。教师要变静为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动态的内容,能促进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苏科版九上“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课内容时,教师以FLASH动画呈现圆在直线上滚动并逐渐掉落下去的过程,并定位几个关键镜头,让他们通过观察,说说直线与圆有几种关系?两者的交点情况如何?最多有几个交点?3.借助课件,学会探索。形象与抽象是数学教学中永恒不变的矛盾体,实例简单难以说明问题,形象生动又难以讲述深奥道理。教师要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变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通过旋转、透视、翻折、平移等方式促进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把握,也能促进学生探索方法的形成。如,二次函数的增减性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教师以课件呈现函数上的动点M,让他们观察其横坐标、纵坐标发生的变化,从而去探寻其中的变化规律。四、提问驱学,展示思维,提供指向提问是师生互动最为普遍的形式,很多教师照搬“名家课堂”,却有形无神,只拘于简单层次的模仿,无法理解其背后蕴含的价值取向。部分教师明为提问却暗行灌输之实,课堂气氛看似热闹、情绪看似高涨,但只囿于对“既定结论”的直接判断。部分教师随意提问,未进行系统规划,影响了课堂互动的效果。1.规划提问,展示思维。教师要由关注静态的结论转变为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要通过提问融入鲜活的经验、知识的关联,让他们的思维获得深入地发展,教师要对课堂提问进行规划,保持梯度性、层次性,让他们能从问题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如在学习苏科版七下“生活中的不等式”一课内容时,教师让学生用数学式子表示数量关系:(1)某种牛奶100g中含xg蛋白质、yg脂肪、zg非脂乳固体,其营养成份是蛋白质含≥2.9g,脂肪≥3.1g,非脂乳固体≥8.1g;(2)一个边长为xm的正方形桌子面积大于1m2;(3)一辆公交车有24座,载有乘客y人,到下一站又上来3人,车内仍有空位。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感受他们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不等式的概念。教者让学生说出生活中不等式关系的例子,并引导他们与学过的方程进行对比,让他们真正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不等式。2.适当提示,提供帮助。教师要强化引导,以提问、发问促进他们的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能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指引者,以问题为他们提供解决的方向,帮助他们建立知识的联系,能引发学生由此及彼、由易到难、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联想。教师要在困难处、疑惑处点拨、指引,引导他们将思想方法迁移至新的问题情境之中,从而能推进问题的顺利解决,也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经验的积累、方法的掌握。如在学习苏科版八上《一次函数的图像》一课内容时,如果学生没有经历画图、观察与概括的过程,只去机械地记忆结论,他们难以理解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探索一次函数y=2x+1图像的画法,并让他们观察所画的图像,说说任意两点之间的连线为什么是一条直线?学生通过在任意两点之间增加个数来观察点的排列情况,以更多的点逐步逼近,探究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教师也可以借助几何画板的演示,发现这些点都落在同一条直线上,由此可以确定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3.及时统整,留时于生。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智力、情感等方面的参与,在分析困惑处、模糊处、易错处问题时,教师要为他们留有“等候时间”,让他们进行充分地思考。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开展小组的讨论交流,让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形成多样的解决方案,并挑选最佳的回答。教师也要鼓励那些“不优”的答案,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包容学生,将一些错误的回答视作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分析他们出错的深层原因,是教师表述不当、还是问题理解“跑偏”,通过恰当的引导,让学生产生顿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综上所述,教师要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指引、启发,能促进知识的获得、方法的分享,调动他们的求知潜能,让他们掌握科学探索的方法,形成有深度的数学思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