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

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67974

大小:45.48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3-10-21

上传者:老李
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年赣州市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么,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许多的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而可以闭着眼睛窃说一顿的吗?要不得!要不得!注重调查!反对瞎说!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么,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埋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换一句话说,他一定要产生错办法和错主意。许多巡视员,许多游击队的领导者,许多新接任的工作干部,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地说这也不对,那也错误。这种纯主观地“瞎说一顿”,实在是最可恶没有的。他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许多做领导工作的人,遇到困难问题,只是叹气,不能解决。他恼火,请求调动工作,理由是“才力小,干不下”。这是懦夫讲的话。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因为你来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一定要出门吗?也不一定,可以召集那些明了情况的人来开个调查会,把你所谓困难问题的“来源”找到手,“现状”弄明白,你的这个困难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文化落后的中国农民至今还存着这种心理。不谓共产党内讨论问题,也还有人开口闭口“拿本本来”。我们说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是正确的,决不单是因为它出于“ 上级领导机关”,而是因为它的内容是适合于斗争中客观和主观情势的,是斗争所需要的。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察,一味盲目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为什么党的策略路线总是不能深入群众,就是这种形式主义在那里作怪。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您工的最妙方法。本本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法也同样是最危险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中国有许多专门从书本上讨生活的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共产党员,不是一批一批地成了反革命吗?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绝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竞争中,证明了是对的。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我们欢迎这个理论,继毫不存什么“先哲”一类的形式的甚至神秘的念头在里面。读过马克思主义“本本”的许多人,成了革命叛徒,那些不识字的工人常常能够很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怎样纠正这种本本主义?只有向实际情况作调查。(摘编自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材料二: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及调查研究,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等重要论断,对于我们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党的思想路线是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做到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就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基层、群众、重要典型和困难的地方,应成为领导干部调研的重点。在调查研究中,必须全面真实地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广泛凝聚群众智慧,使各项政策措施契合基层实际,符合群众利益。调查研究不是为调查而调查,而要有的放矢,发现真问题。只有科学分析问题、深入研究问题,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因此,开展调查研究,必须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了解情况,综合运用科学思维,分析解决复杂问题,把中央决策和上级部署落实落地,使调查研究真正产生实效。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掌握、运用并积累了大量调查研究方法,如碍点调查、开调查会、实地考察、典型调查等。这些宝贵经验永不过时。当前,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深刻影响着社会治理和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可以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调研领域,结合时代和社会变化,充分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开展网络调查、统计调查等,这既能提高效率,又能增强科学性。 (摘编自陈志勇《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用活共产党人的传家宝》)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剥夺不进行调查的同志的发言权是公道的,因为这些同志肯定是闺着眼睛瞎说一顿,不能解决所遇到的问题。B.有些领导同志能力不够,遇到困难问题解决不了,恼火叹气,请求调动工作,这种“摆桃子”的行为是懦夫的表现。C.“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一句中,前一个“本本”是指马克思主义等正确的理论。D.毛泽东同志、习近平同志都对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重要论断,这说明我们党历来重视调查研究工作。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纯主观瞎说一顿的“唯我”、以为上了书就是正确的“唯书”、把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当作金科玉律的“唯上”、都是应该极力反对的。B.我们相信马克思主义,不是因为马克思是“先管”,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实践中被证明是对的,这体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开展调查研究时,应实事求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同时,也应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科学思维,致力于解决问题,避免出现形式主义倾向。D.在信息时代,调查研究的方法应与时俱进、由蹲点调查、开调查会、实地考察等传统调查方法向利用借息技术的网络调查等方法转变。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阐述了调查的重要性,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论断,并指出调查的目的就是解决问题,观点鲜明。B.读过马克思主义却成了革命叛徒,不识字却常常能很好掌握马克思主义:材料一运用对比,旨在论证工人阶级重视调查。C.材料一在论证方法的使用上,除了举例论证,还运用了引用论证,如“决不单是因为它出于”上级领导机关。D.材料二在提出中心论点之后,重点论述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对人们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4.和《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样,材料一的语言表达特色鲜明,请任从两个方面举例概述。5.请举两个历史故事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答案】1.B2.D3.A 4.①生动活泼。如“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一句,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调查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②准确严谨。如“他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一句,“一定”加强语气,不容反驳;三个分句语意递进,连贯严谨。5.①大禹为治水患经常深入实地调查研究,进行现场助察,最终取得成功。②赵括不进行调查研究,只会纸上谈兵,最终导致兵败身死。【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B.“有些领导同志能力不够,遇到困难问题解决不了”理解错误,根据材料一“许多做领导工作的人,遇到困难问题,只是叹气,不能解决。他恼火,请求调动工作,理由是‘才力小,干不下’。这是懦夫讲的话。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因为你来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可知,“能力不够”是这些人的借口,“遇到困难问题解决不了”的原因是这些人不去调查研究。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意推断辨析的能力。D.“由蹲点调查、开调查会、实地考察等传统调查方法向利用信息技术的网络调查等方法转变”理解错误,材料二最后一段说“这些宝贵经验永不过时”“可以把现代信息技术引人调研领域”,由此可知,在信息时代,可以结合两者进行调查研究,而不是由传统调查方法向现代调查方法转变。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旨在论证工人阶级重视调查”错误,结合材料一倒数第二段可知,目的应是论证“本本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法也同样是最危险的”,学习理论需要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C.“‘决不单是因为它出于’上级领导机关”错误,这里不是引用论证,此处引号只是起强调作用。D. “重点论述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错误。根据材料二“在调查研究中,必须全面真实地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广泛凝聚群众智慧,使各项政策措施契合基层实际,符合群众利益”“展调查研究,必须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了解情况,综合运用科学思维,分析解决复杂问题,把中央决策和上级部署落实落地,使调查研究真正产生实效”“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掌握、运用并积累了大量调查研究方法,如碍点调查、开调查会、实地考察、典型调查等。”可知,材料二重点论述的是调查研究的方法。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本语言表达特色的能力。①语言生动活泼。如“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就像‘一朝分娩’”,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调查和解决问题的关系就像“十月怀胎”和“一朝分娩”一样,只有历经“十月怀胎”,才能“一朝分娩”,从而突出了调查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如“瞎说一顿”“要不得!要不得”“拿本本来”,多运用口语,体现了文章语言的生动活泼。②语言准确严谨。如“他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三个“一定……”构成排比,结构相似,节奏鲜明,增强语势,不容反驳;同时“弄坏事情”“失掉群众”“不能解决问题”,语意层层递进,句子连贯严谨。如“本本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法也同样是最危险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一句中,“可能”一词,避免了绝对性,体现了语言的严谨性。【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并举例论证的能力。结合材料一“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么,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调查就是解决问题”“怎样纠正这种本本主义?只有向实际情况作调查”可知,材料一的观点就是:通过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结合材料二“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可知,材料二的观点就是: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用活共产党人的传家宝。综上来看,两则材料均强调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所以所举的是历史故事,且能论证“调查研究非常重要”即可。从正面举例的话,可据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治理水患经常深入实地调查研究,进行现场勘察,最终取得成功。从反面举例的话,可举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赵括不进行调查研究,只会纸上谈兵,最终导致兵败身死。(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两个人的兵站石钟山突然而至的落雪,让兵站又一次与世隔绝了。 打点好行装的战士常小兵,只能望雪兴叹了。背包以及随身的一切家当,昨天晚上已经收拾停当。就等今天一早,山下的大站派车来接他,然后他就要告别工作了五年的兵站。这是青藏线沿途中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兵站,窝在半山腰的一块平地上,只有两个士兵的编制。他们离大站还有一百多公里的山路。整个青藏线,沿途大小兵培不计其数,保障着后方的人员和物资源源不断地送进高原。每当迎接一批人到来,他们是兴奋的,像招待自己的亲人一样。这时,兵站里才有了烟火气。每来一拨人,足以让两个士兵高兴好几天。这些人都是探索的家属。她们穿着鲜亮,说话动听。匆匆地来,又匆匆地走了,奔赴爱人工作的地方。两人的兵站,绝大部分时间里是冷清的,大批车队不会在这歇脚驻足。他们早就计算好了行程和时间路过两人兵站时,并不停留。两个人跑到路边,向车队的战友们挥手致意。车队发现两个人,会鸣笛打招呼。偶尔的,也会有战友摇下车窗,扔给他们一袋方便面或者一两个水果,摆摆手,笑着走了。他们听着车队远去的隆隆声响,心里也跟着热闹过了。这是道路开封后的日常景象。一到秋天,突然一场雪之后,气温骤降,再连续下几场雪,路便封了。他们兵站便成了一座孤岛。他们要挨过漫长的冬季,盼望着路上的雪和山上的雪一点点融化。常小兵在兵站工作五年了,五个春夏秋冬,他都是这么过来的。他习惯了这里的一切。可今年不一样了。三天前,他就接到了今年退伍的通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常小兵已经司空见惯了。每年春天,他都会见到一批车队,我着入伍的新兵,昂扬地向高原挺进。他注视过这些新兵的眼神,有憧憬,有梦想,和自己刚参军时一样。他更多的是留意那些从高原上下来的退伍老兵。他们摘去了肩章和领花,一律沉默着。如今,也轮到他退伍了。接到退伍通知那天,他的心境就不一样了。有留恋,也有对未来美好的期待。参军满两年第一次探亲的时候,常小兵和王娟订了婚。王娟是他同学,从初中到高中。后来,王娟考入护士学校,在老家镇医院当上了一名护士。在公路解封期,十天半月,大站的人上山送补给时,都会给他带来好几封王娟的信,通信频率几乎是隔天一封。大站来人时,他也会把写给王娟的厚厚一叠信,塞给送给养的人,让他们带到山下寄走。两人都知道,只要一到封冻期,他们就会有半年的时间接触不到对方的信。大约在退伍前二十天,常小兵就告诉王娟自己大概离队的日期。王娟告诉他,自己要亲自来接他下山,还要看一看他信中所说的兵站,然后到大城市里逛一逛,准备他们春节结婚的用品。自从和王娟订婚后,他思念恋人的心情与日俱增,随着退伍的日子临近,几乎到了顶点。现在却被这场突然而至的大雪瞬间浇灭了。白雪皑皑,不仅路断了,他们唯一通往大站的电话线也断了。 突然的落雪让常小兵打消了正常退伍的念头,他只能等待来年化雪的日子。每天出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望山望雪,然后就会拿出王娟的照片,看上一遍又一遍。王娟在他眼前温暖地笑着,笑容中进出对幸福的渴望。在等待的日子里,他天天跑到山路上去,雪先是硬的,后来慢慢变软,最后又在他手里开始融化。不经意间,达山近景的雪开始变薄、交谈,他的心也一点点敞亮起来。他经常会想,王娟现在在干什么?她要来接他下山,她来过了吗?眼看冰雪就要消融了,想着念着,雪就真的一点点地化了。一天清晨,突然听到了外面汽车的隆响。他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慌张地跑到外面。一辆越野车停在了兵站门前。先是后座一侧车门打开,然后他看到一支拐杖探了出来,然后又看到一只脚,王娟拄着一支拐,梦一样地出现在他的面前。他采怔地望着她,看见王娟眼角有两行泪流了下来,嘴唇颤抖着。他叫了一声“王娟”,便扑过去。王娟不仅如期来接他了,还在这里和他一起熬过了漫长的冬季。接王娟的车还没有行驶到大站,雪便落了。车无法行驶,王娟被困在一个兵站里。快化雪的时候,她偷偷地向大站步行而来。结果,王娟被冻晕在半路上。找到她时,她已经冻僵了,一条腿被冻伤。还没等完全康复,王娟就第一时间出现在他的面前。她终于见到了心爱的爱人。兵站的车载着两人,在小路上越驶越远。两人并站,送行的新兵站在高处,泪眼模糊着再也看不见他们了。两个人的兵站还在,又有了新的故事。(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人的兵站只是青藏线上一个非常普通的兵站,虽然小到只有两个人,但是发挥的作用却不小。B.探亲的家属给兵站带来了烟火气,给兵站带来了热闹,但她们来去匆匆,使两个士兵更加失落孤寂。C.“露先是硬的,后来慢慢变软,最后又在他手里开始融化”一句,侧面反映出常小兵盼望见到王娟的急切心情。D.小说描写了军人日常生活中平凡而真实的一面,挖掘了他们的人性之美,这使军人的形象更为丰满。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们兵站便成了一座孤岛”一句,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兵站因为大雪封路而“与世隔绝”的特点。B.以“两个人的兵站还在,又有了新的故事”结尾,语言简洁而意蕴丰富,暗示了军人精神的代代传承。C.小说对王娟的描写虽然着墨不多,但通过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依然展现了她鲜明的性格特征。 D.小说以常小兵退伍为中心事件,以回忆的方式串联常小兵和王娟订婚等事件,详略得当,脉络清晰。8.请简要分析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在情节设置方面的作用。9.有人认为小说的题目“两个人的兵站”可以改为“军人的爱情”,你认为这样改是否可以?请简述理由。【答案】6.B7.C8.①推动了下文情节的发展。正是突然而至的大雪使常小兵不能正常退伍,使王娟在接常小兵退伍的途中被困,以致冻伤。②使情节的发展更为严密。第二处画线句子交代“唯一通往大站的电话线也断了”,正是因为电话线断了,才使常小兵和王娟不能互通音讯,这体现出小说情节设置的严密。③第一处画线句子写的是现实,第二处画线句子将情节从过去拉回现实,两处画线句子遥相呼应,使情节发展浑然一体。9.示例:不可以。理由:①小说的主题主要是歌颂军人驻守高原、戍守边疆的精神,对他们爱情的赞美则是次要的。②以“两个人的兵站”为题,突出了兵站之小、兵站之冷清,以此可以烘托出军人的崇高精神。③以“两个人的兵站”为题,写出了兵站之小,和军人精神之崇高形成强烈的反差,令人震撼。【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B.“使两个士兵更加失落孤寂”错误。探亲的家属离开后,兵站又恢复了往日的冷清,但作为守边将士,他们职责在肩、使命在心,并没有“更加失落孤寂”。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心理描写”错误。小说没有对王娟进行心理描写。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重要情节作用的能力。常小兵已经“打点好行装”准备退伍,但是“突然而至的落雪”使常小兵不能正常退伍,后文中提到“王娟不仅如期来接他了,还在这里和他一起熬过了漫长的冬季。接王娟的车还没有行驶到大站,雪便落了。车无法行驶,王娟被困在一个兵站里”,以致冻伤。故两处画线句子中关于下雪情节的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第二处“现在却被这场突然而至的大雪瞬间浇灭了。白雪皑皑,不仅路断了,他们唯一通往大站的电话线也断了”,正是因为电话线断了,才使常小兵和王娟不能互通音讯,这体现出小说情节设置的严密。第一处画线句子写的是现实“突然而至的落雪,让兵站又一次与世隔绝了”,然后穿插了小兵的回忆,第二处画线句子将情节从过去拉回现实,两处画线句子遥相呼应,使情节发展浑然一体。【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题含义和作用的能力。首选明确观点,然后从人物、主旨等角度分析。不可以。理由:从对表现主旨的作用角度分析,小说描写了军人日常生活中平凡而真实的一面,歌颂军人驻守高原、戍守边疆的精神,对他们爱情的赞美则是次要的,故小说的标题不可改为“军人的爱情”。从对塑造人物的作用角度分析,两个人的兵站只是青藏线上一个非常普通的兵站,小到只有两个人,以“两个人的兵站”为题,突出了兵站之小、兵站之冷清,两个人却坚守在此,以此可以烘托出军人的崇高精神。从对塑造人物的作用角度分析,“两个人的兵站”为题,可见兵站之小,而他们驻守高原、戍守边疆的精神却很伟大而崇高,这样,兵站之小与军人精神的崇高形成强烈的反差,令人震撼。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韩信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今井陉之道,车不符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不至十日,而信之头可致于戏下。成安君曰:“兵法云,十则国之,倍则战。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不听广武君策。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十人,人持一赤帜,从问道蔽山而望赵军。诚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我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帆。”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军恐吾至艰险而还。”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起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韩信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 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韩信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恭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起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璧,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于是汉兵矢击,大破赵军,斩成安君派水上,擒赵王歇。(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删改)材料二:世言韩信伐赵,赵广武君请以奇兵塞井陉口,绝其粮道,成安君不听。信使间人窥知其不用广武君策,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遂胜赵。使广武计行,信且见禽。是说者,不善现人者也。夫以韩信敌陈馀,犹以猛虎当羊豕尔。信与汉王语,请北举燕、赵,正使井陉不得进,必有他奇策矣。其与广武君言曰:“向使成安君听子计,仆亦禽矣。”盖谦以求言之词也。不然,何以为信!(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卷五》,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标示出来。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军恐吾至阻险而还。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信使人间视”与“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两句中的“间”字含义不同。B.“令其裨将传飧”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其”意义和用法相同。C.“绝其粮道”与“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苏武传》)两句中的“绝”字含义相同。D.“请北举燕、赵”与“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过秦论》)两句中的“举”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广武君认为,并陉道路狭窄,韩信的军队延绵数百里,这为绝其辎重提供了有利条件,成安君应固守营寨,勿与韩信交战,如此韩信之军便可破。B.成安君泥守兵法,认为韩信的士兵虽然号称数万,实际上不过数千,而且千里来袭,士兵疲惫,不应避而不战,因此没有听从广武君的计策。C.韩信派遣二千骑兵先上山隐蔽观察,等赵军倾巢而出抢夺战利品时,这些隋兵便驰入赵营。把赵军旗帜全部换成汉军旗帜,为战斗取胜立下大功。D.汉军将士对韩信的安排坚信不疑,作战时依计而行,三军用命;而反观赵军,却步步中计,最终在汉军的夹击之下大败,成安君陈馀也被斩杀。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于是韩信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2)乃敢引兵遂下,遂胜赵。使广武计行,信且见禽。14.世人认为,如果成安君采纳广武君的计策,那么韩信便会失败。对此,洪迈持有不同的观点。洪迈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10.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军/恐吾至阻险而还。11.B12.D13.(1)在这时,韩信假装丢弃旗鼓,逃回水边的军营。水边军营的部队打开营垒让他们进去,然后又和赵军激战。(2)(韩信)才敢率军面下,于是战胜赵国。如果广武君的计谋得以实施,韩信将要被擒。14.①韩信的才能远超成安君,即使不能兵出井陉,韩信也会有其他计策。②韩信对广武君所说的话是他的自谦之词。【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赵军已先占据了有利的地形并扎下营寨,并且他们没有看到我军大将的旗鼓,是不会出来攻击我军的先锋部队的,担心我们到了险要地方而退了回去。“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主谓结构,句意连贯,单独成句,后面断开;“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主谓宾结构,“彼”为主语,“旗鼓”作“见”的宾语,后面断开;“未肯击前军”,承前省略主语,动宾结构,单独成句,后面断开;“恐吾至阻险而还”兼语结构,“吾”为前面的宾语,为后句的主语,单独成句。【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A.第一个“间”是“暗中、悄悄”的意思;第二个“间”是“离间”的意思。句意:韩信派人暗中打探。/遭到小人离间,可以说是处境非常艰难了。B.“意义和用法相同”错误,意义和用法不同:第一个“其”是代词,“他的”;第二个“其”是语气副词,表示祈使语气,“一定”。句意:又让他的副将传达开饭的命令。/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C.两个“绝”都是“断绝”的意思。句意:切断汉军粮道。/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穴里面,断绝供应,不给他喝的、吃的。D.两个“举”都是“攻占”的意思。句意:请求北取燕、赵。/向南夺取汉中,向西攻取巴、蜀。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汉军将士对韩信的安排坚信不疑”错误,由原文“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可知,韩信传令“今天击败了赵军之后会餐”,将领们都不相信,假意回答“好”。故选D。【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详”,通“佯”,假装;“走”,逃回;“入”,使进入。(2)“引”,率领;“且”,将要;“禽”,通“擒”,被擒拿。【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以韩信敌陈馀,犹以猛虎当羊豕尔。信与汉王语,请北举燕、赵,正使井陉不得进,必有他奇策矣”可概括出,韩信的才能远超成安君,即使不能兵出井陉,韩信也会有其他计策。结合“其与广武君言曰:‘向使成安君听子计,仆亦禽矣。’盖谦以求言之词也”可概括出,韩信对广武君所说的话是他的自谦之词。参考译文:材料一:韩信率领几万人马,想东下井陉攻打赵国。赵王、成安君陈馀听说汉军将要来袭击赵国,在井陉口聚集兵力,号称(有)二十万大军。广武君李左车向成安君献计说:“如今井陉这条道路,战车无法并行,骑兵不能排成行列,行进的军队迤逦数百里,运送粮食的队伍势必远远地落到后边。希望您调拨三万奇兵给我,我从小路拦截他们的粮草;您深挖战壕,高筑营垒,坚守军营,不外出与他们交战。他们向前不得战斗,向后无法撤退,用不了十天,韩信的人头就可送到您的帐下。”成安君说:“兵法说,兵力比敌人多十倍就可以包围他们,超过敌人一倍就可以和他们交战。现在韩信的军队号称(有)数万,实际上不过数千。他们远行千里袭击我们,也已经很疲惫了。现在如果回避不出击,等后续大部队到达,又该怎么战胜(他们)呢?”没有听从广武君的计策。 韩信派人暗中打探,(探子)了解到成安君没有采纳广武君的计策,回来报告,(韩信)大喜,才敢率兵而下。在离井陉口三十里处,停下扎营。半夜传令出发,挑选了两千名轻装骑兵,每人拿一面红旗,从偏僻的小道上山,在山上隐蔽起来观察赵军。韩信告诫说:“赵军见我军败逃,一定会倾巢出动来追赶我军,(这时)你们就立刻冲进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旗帜。”又让他的副将传达开饭的命令,说:“今天击败了赵军之后会餐!”将领们都不相信,假意回答道:“好。”韩信对手下将帅说:“赵军已先占据了有利的地形并扎下营寨,并且他们没有看到我军大将的旗鼓,是不会出来攻击我军的先锋部队的,担心我们到了险要地方而退了回去。”韩信就派出万人为先头部队,出了井陉口,背靠河水摆开战斗队列。赵军望见这种阵形大笑起来。天亮时,韩信竖起大将的旗帜,架好战鼓,擂响战鼓开出井陉口。赵军打开营垒迎击汉军,(双方)激战了很长时间。在这时,韩信假装丢弃旗鼓,逃回水边的军营。水边军营的部队打开营垒让他们进去,然后又和赵军激战。赵军果然倾巢出动来争夺汉军的旗鼓,追逐韩信。韩信已进入水边的军营,将士们都拼死决战,赵军无法把他们打败。韩信预先派出去的两千轻骑兵,共同等到赵军倾巢出动抢夺战利品的时候,就急速冲进赵军营垒,将赵军的旗帜全部拔掉,竖立起汉军的两千面红旗。(这时)赵军已无法打败汉军,又不能俘获韩信等人,想要退回营垒,发现营垒插满了汉军的红旗,大为震惊,以为汉军已经全部俘获了赵王的将领,于是军队大乱,纷纷逃跑。在这时,汉兵前后夹击,大败赵军,在派水岸边斩杀了成安君,生擒了赵王歇。材料二:世人说韩信攻伐赵国时,赵国广武君建议以奇兵阻塞井陉口,切断汉军粮道,成安君不予采纳。韩信派间谍刺探,(间谍)得知成安君不用广武君的计策,回来报告,(韩信)大喜,才敢率军而下,于是战胜赵国。如果广武君的计谋得以实施,韩信将要被擒。这种说法,是不善于观察人的表现。以韩信对付陈馀,如同以猛虎对付猪羊。韩信对汉王说,请求北取燕、赵,即使不能通过井陉,也必定会有其他奇谋。他对广武君说:“先前假如成安君听从您的计谋,在下也会被擒。”这大概是自谦以求善言的说辞。不然的话,怎么能够成其为韩信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秋雨叹(其三)杜甫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注】①谁比数:是说人们瞧不起。②衡门:以横木作门,贫者之居。③后土:大地。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以问句开篇,以问句结尾,不仅使诗歌首尾呼应,而且蕴含郁郁不平之情。B.诗人自称“长安布衣”,处境困厄,于是反锁房门,想以此避世,但又无法做到。C.“雨声飕飕催早寒”和“映阶碧草自春色”(《蜀相》)都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D.诗题为“秋雨叹”,其实是诗人借叹秋雨而感叹人情淡薄、稚子无忧、人生艰难。16.前人评价“胡雁翅湿高飞难”一句“有自比意,句中有泪”,请联系杜甫的生平,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5.D16.①此句以胡雁因翅膀被大雨沾湿而难以振翅高飞来比喻杜甫因身处困境而难以实现报国理想,表达了诗人人生艰难、壮志难酬悲痛和无奈。②杜甫有建功立业、以身许国的雄心壮志,但由于奸人当道,国君昏庸,他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于是发出了“胡雁翅湿高飞难”的悲叹。【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D.“感叹……稚子无忧”错误。诗中写“稚子无忧走风雨”是为了反衬诗人的忧愁之深。 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诗歌颈联的意思是:虽说是秋天,但雨声飕飕,催地寒冷过早地来临;北方的雁被打湿了翅膀,很难高飞。“自比意”是说此句中,诗人以胡雁因翅膀被大雨沾湿而难以振翅高飞来比喻自己因身处困境而难以实现报国理想。“句中有泪”是说这句中包含诗人人生艰难、壮志难酬的悲痛和无奈。杜甫有建功立业、以身许国的雄心壮志,但由于奸人当道,国君昏庸,他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欲“奋翅起高飞”而复深觉身居此困厄、混沌之世,于是发出了“胡雁翅湿高飞难”的悲叹。(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认为,屈原“________,________”难免心中会有怨恨之情。(2)史书记载,“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贾谊在《过秦论》中也以“_______,_______”两句论及此事。(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前人语句“形胜之地,匪亲勿居”,劝导人们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答案】①.信而见疑②.忠而被谤③.于是废先王之道④.焚百家之言⑤.所守或匪亲⑥.化为狼与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的字有:疑,谤,焚,匪,豺。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书”,代表着一个个用文字记录的世界。你可以在书里尽情探索,关于生活,关于科学,关于历史,等等。书的世界__①____。无论是谁,只要打开书本,都能从中受益。从小学开始,我的父亲就十分鼓励我读书。对于我购书的请求,不管多贵,父亲一向都会___②_。有一次,父亲指名让我买回一本《鲁迅杂文选》。我读后,不禁震撼于文章中所蕴含的力量。同样的方块汉字在鲁迅先生的笔下,是那么直击人心。这让我对书的魅力,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上高中时,我在放学的路上总会经过一家二手书店。店主是戴着眼镜、身材瘦削的中年男人。书店位于一条小巷中,周围都是些饭馆,鲜少有人找到这里买书。饭馆顾客盈门,书店店主却气定神闲地坐在孤寂的店中,捧着一本发黄的旧书,读得____③__。一日午后,我忍不住光临店里。店主___④___地醉心于读书,并没有发现我闯入了这片小小的天地。我没有惊扰他,拿起一本旧书读了起来。天色渐暗,店主才从书中抬起头,继而发现了我。店主热情非常,拿出许多收藏的绝版书与我分享。他讲起自己读书和藏书的故事,眼神充满神采、身上充满活力,连身上那件有些褪色的旧衬衫都仿佛绽放出鲜活的色彩。我想,对于一位热爱读书的人来说,精神的价值一定远远超出物质。人生需要智慧,需要美,需要乐观洒脱与豪情壮志。而这,恰是读书能给予我们的最好的惠赠。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下列文中的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书店店主却气定神闲地坐在孤寂的店中……B.一日午后,我忍不住光临店里。C.店主才从书中抬起头,继而发现了我。D.而这,恰是读书能给予我们最好的惠赠。20.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答案】18.示例:①包罗万象;②慷慨解囊;③津津有味;④一如既往19.C20.①整句和散句相结合,既有整饬之美,又有节奏变化之美。②运用联想和想象(夸张),写“有些褪色的旧衬衫都仿佛绽放出鲜活的色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店主的神采、活力的感染力。【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处的语境是说书中的内容很丰富,所填成语符合这个语境即可,比如“包罗万象”。包罗万象:形容内容丰富,无所不有。②处要注意“对于我购书的请求,不管多贵”的语境暗示,所填成语要符合在经济上毫不吝啬地帮助别人的语境,比如“慷慨解囊”。慷慨解囊:形容毫不吝啬、极其大方地资助别人。③处的语境是说店主读书读得很入迷,兴趣很浓厚,所填成语符合这个语境即可,比如“津津有味”。津津有味:形容趣味特别浓厚。④处要注意,语境是有前后关系的,前文写店主读书读得很入迷,此处是说店主像以前一样读书很入迷,所填成语要符合这个语境,比如“一如既往”。一如既往:指态度或做法没有任何变化,还是像从前一样。 【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孤寂”形容没有人陪伴,感到孤单寂寞,文中是形容“店铺”,使用对象不当,应用“冷清”。B.“光临”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D.“惠赠”是接受对方赠与的敬辞,在文段的语境中,没有必要使用敬辞,应用“馈赠”。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眼神充满神采、身上充满活力”使用对偶,句式整齐;搭配“连身上那件有些褪色的旧衬衫都仿佛绽放出鲜活的色彩”,整散结合,富有变化。画线句子既有整饬之美,又有节奏变化之美。“连身上那件有些褪色的旧衬衫都仿佛绽放出鲜活的色彩”运用联想和想象(夸张)的手法,仿佛褪色的旧衬衫都受到了店主感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店主的神采、活力的感染力。(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杏是原产于我国的水果,_①__。从驻马店杨庄遗址发现的夏朝的杏核来看,杏的人工栽培距今已有四千多年。中国最早记录农事的历书《夏小正》记载:“四月,园有见杏。”“国有见杏”证实当时已有专门的杏科技园。此后,无论是北魏的《齐民要术》、宋代的《种艺必用》,以及明代的《本草纲目》,都记载了大量杏树的栽培情形。备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引来文人墨客的诗词吟唱:“淡烟疏雨杏花天”“急风和畅杏花天”“江头数顷杏花开”……最出名的杏花诗词当属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当然也少不了杜牧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而相比于杏的观赏价值,__②__。古人曾把杏树的一种——纹理紧致的文杏作为上等木材,用以建造宫殿,司马相如《长门赋》里有“饰文杏以为梁”的记载。将杏果肉捣糕风干以后,可以当作干粮食用。杏还可以作为药材,每一百克鲜杏,__③__,如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C等,人们食用杏果,不但可以降低胆固醇含量,还能显著降低心脏病以及许多慢性病的发病率。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1.①人工栽培历史悠久②杏的经济价值(使用价值)更为人称道③含有多种维生素22.无论是北魏的《齐民要术》、宋代的《种艺必用》,还是明代的《本草纲目》,都大量记载了杏树的栽培情形。【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依据后文“杏的人工栽培距今已有四千多年”可知,这里是说杏的人工栽培的历史,可填:人工栽培历史悠久。第②空,依据“相比于杏的观赏价值”可知,所填内容应是杏的另一种价值;再结合后文“用以建造宫殿”“将杏果肉捣糕风干以后,可以当作干粮食用”“杏还可以作为药材”可知,这里可填:杏的经济价值(使用价值)更为人称道。第③空,依据后文“如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C等”可知,这里可填:含有多种维生素。【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画波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无论……以及……”搭配不当,可将“以及”改为“还是”;“记载了大量”语序不当,应改为“大量记载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五代史阅文》中记载,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父亲李克用一只眼睛瞎了,便有了外号“独眼龙”。李克用非常恶讳这一生理缺陷。他请画工画像,第一个画工画的是正面像,他看后怒而杀之。第二个画工不想死于屠刀之下,画其手执一纸扇遮目状,李克用看后大骂:“我是一个武将,手执纸扇,做儿女状,损我英雄形象,拖出去大打一顿!”第三个画工画了他张弓搭箭欲射状,那只瞎眼正好像眯眼瞄准的样子,巧妙地遮住了他的缺陷。李克用看了大喜,重奖了这位画工。读史可以明智,知古可以鉴今。以上史料能给当今学子很多启示。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记叙性材料作文题。材料是一则史料。李克用一只眼睛有眼疾,但他不愿直面自己的生理缺陷,而是极力掩饰。对按照实际情况画出他独眼形象的画工,李克用怒而杀之;对用手执纸扇的方式遮其瞎眼的画工,他不以为然,将其大打一顿;而对用眯眼瞄准的方式遮其瞎眼的画工,他则加以重奖。李克用这种为掩饰自己的缺点而不顾实际伤害他人的错误做法,轻则误己,重则误国,当今学子理应深以为戒。而三个画工面对相同的形势,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尤其是第三个画工,能根据李克用“武将”的身份,灵活应变,变缺点为优点,最终得到重赏,三位画工的结果迥然不同。导写语中,“读史可以明智,知古可以鉴今”,以史为鉴,要写出材料带给人们的思考。比如从李克用的角度,应该写勇敢面对自身不足,不能逃避;从第三个画工角度,应该写机智应变,灵活应对;化腐朽为神奇等。“能给当今学子很多启示”是对考生身份的界定,要求考生立足自我,结合自己的“认识与思考”进行写作。比如从第三个画工角度写,可写面临困境,灵活应变。议论文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谈为什么要灵活应变,如何灵活应变。如客观上需要对外在因素和自身条件做出判断,主观上需要根据世事变化积极做出应对。可写的事例很多,如田忌赛马、诸葛亮和周瑜火烧赤壁等。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只满足于“知古”,还必须“鉴今”,应当分析时代特点,结合当下发展形势论证青年学子必须学会灵活应变,否则有可能像前两位画工一样被淘汰。立意:1.直面不足,不避缺陷。2.运用智慧,灵活应变。3.抓住关键,化解难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