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

ID:83566274

大小:32.77 KB

页数:8页

时间:2023-10-30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1页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2页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3页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4页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5页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6页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7页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8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高2022级3月月考试题语文试卷总分:150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开始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卷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材料一:叙事的概念本是从文学研究的领域产生的。法国文学批评家热拉尔•热奈特指出“叙事”是“某人讲述某事(从叙述行为本身考虑)的事件”。叙事是叙述者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让受述者感受故事背后的深刻内涵和人文思想。教育叙事则是叙事学概念的发展和延伸,是叙事学运用到教育领域的一个范例。20世纪80年代,教育界掀起了一股教育叙事的热潮,这股热潮于90年代传入中国,并对中国现有教育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丁钢认为“以叙事的方式回归教育时空中各种具体的人物、机构及事件,叙事本身所揭示的各种教育存在方式或行为关系,以及当事人在此行为关系中的处境与感受,便成了教育学文本所要表达的‘意义’”。邱瑜指出“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点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教育叙事一直存在,《论语》就是教育叙事的典型文本。从传统的学术认知看,《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其中记载了大量孔子及其弟子之间的教学活动,可以说《论语》是关于孔子的教育叙事。在师者孔子与弟子的互动事例叙述中,孔子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与教学原则鲜明生动地印刻于故事诠释中,简短浅显的教育叙事之下却蕴含着诸多深刻的教育思想。(摘编自苏婷婷《孔子教育叙事研究一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篇为例》,)材料二:《论语》是对孔子教育活动的再现,也是对孔子教育思想的概述,故而我们可以说《论语》是关于孔子的教育叙事,其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论语•侍坐》章)堪称孔门教育叙事的典范,集中体现了孔子诸多优秀的教育思想,为我们今天的课堂教学提供许多借鉴之处。《论语•侍坐》章是一次比较完整的教学活动,整场教学从孔子“问志”切入,以众学生各自“言志”为展开,最后以孔子“评志”答疑为结束。在教育目的上,孔子强调经邦济世,即希望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拯救人世,治理国家。《论语•侍坐》章秉承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的目的观,在孔子询问其弟子理想时,教学目的清晰明确,使学生各言其志。“言志”,即学生的理想教育课。讨论由孔子“问志” 引出。在整场讨论活动中,孔子让学生各言其志、畅谈理想,认真听取每个学生的见解,在“评志”中态度明晰,肯定曾点,其实也是将孔子的道德观传播给学生,最后完成一堂以“各言其志”为教育目的的高效课堂。“侍坐”指学生陪坐在老师近旁,这种教学方式是对传统课堂的突破,师生平等,氛围轻松。孔子在讨论开始之前用“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轻松导入,鼓励众人打消身份顾虑,大胆言说。师生平等的课堂环境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师生平等能够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倾诉、辩论、质疑,养成思辨思维。孔门弟子三千,性格、资质各有不同,《论语•侍坐》章所记载的孔子的四个学生就是志趣不同、性情各异的典型代表。子路轻率急躁,冉有谦虚谨慎,公西华委婉曲致,曾皙高雅宁静,孔子都坚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针对四人的“言志”,孔子充分尊重学生的理想,“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并不失分寸地赞扬、鼓励。对于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孔子的教育也不是千篇一律,空洞说教,而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子路才华超群,志向远大,自信满满,可是莽撞冲动,孔子回以一个意味深长的表情“哂之”,既肯定学生的才能和实力,又含蓄地批评了他说话冲动、毫不谦让的态度。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论语•侍坐》章中,孔子秉承组织、引导的原则,巧妙提问,循循善诱。讨论开始前,将问题以简洁明了的形式抛给学生,并且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明确的思考角度与立足点。在子路回答后,孔子没有急于评价,干扰其他学生思维,而是引导、组织其余学生各言其志。在讨论中,孔子根据学生回答,及时抓住时机,循循善诱,既对课堂节奏充分把控,又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摘编自张静《<论语•侍坐>章教育叙事特点及启示》,《文学教育(下)》2020年第5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教育叙事中的叙事概念与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叙事概念,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具体的教育目的。B.教育叙事是叙事学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尽管这股潮流源于国外,但在中国早就存在教育叙事文本。C.教育叙事研究不涉及教育“是什么”“怎么做”等问题,对教育的理解需要读者自己从故事中体验。D.孔子是教学引导者而非主导者,因此在提出问题后,就把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让他们独立思考。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叙事到教育叙事,再到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材料一中对概念的解释层层深入,让读者更容易理解。B.《论语•侍坐》章呈现了一次较为完整的教学活动,以“问志”为问题导入、“言志”为讨论内容、“评志”为活动小结。C.《论语•侍坐》章可看作一次理想教育课,课上学生曾点的看法符合孔子经邦济世的思想,因此得到肯定。 D.孔子充分尊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的理想,每听完一个人的见解,就会认真进行评价。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没有用到教育叙事原理一项是()A.某教师课堂上讲述司马迁《史记》中“孔子问礼于老聃”的故事。B.某教师坚持写教育日记,记录日常教育、生活和管理的故事。C.韩愈在《师说》中用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教导李氏子蟠。D.邹忌用自己“吾与徐公孰美”的故事讽谏,劝齐王纳谏。4.请根据材料,概括《论语•侍坐》章的教育叙事特点。5.为什么《论语》被看作教育叙事的典型文本?请结合材料分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欠条高晋旭王大林干上工程后,收了许多张欠条。他以前是白梅岭村子旁机械厂的职工,二十多年前,厂子效益不好,买断工龄后,凭着技术和人脉在外面找了这个营生,日积月累,债务往来也多了起来。欠账的人总是哀求:“哥,手头实在紧,再宽限两天。”虽说王大林不是那种逮住蛤蟆攥出尿的人,但左拖右耗的,眼看十年八载过去了,也不见回头洋。王大林很气恼,想来点横的,可一想到朋友的情分就此破裂,内心十分矛盾。最近,常一个人出去喝酒。这天,他喝得有点高,大半夜才着家。一开家门,就看到老爷子拄着拐杖在客厅的沙发上,孤单的背影像只被遗弃在另一个世界的小鸟。爸,您不用等我。王大林晕乎乎地说。半晌,老爷子才清清嗓儿,开了腔,还是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话,人老了,觉也跟着作怪。你说困吧,一挨到枕头就醒。你说觉少吧,一坐到沙发上又犯迷瞪。说完,用拐杖指指沙发,示意王大林也坐。王大林酒还没醒,脚不听使唤,三摇两晃地坐在离老父最近的转角沙发上。酒气熏天的,听到老父亲在耳畔上好一阵咳嗽。王大林懵懵登登想去给老父亲的前心后背抹擦抹擦,可手不听使唤,虎背熊腰的差点连自己也摔到地上去。他听见老爷子说,你实惠儿坐那儿。王大林踉跄着坐回去,脱了鞋盘腿坐在沙发上,好不容易点着一根烟,云吞雾绕起来,耷拉着铅球似的脑袋。隔着烟雾袅袅,他看见老爷子拿出一只精美的老式木匣,递到他手上。王大林醉眼朦胧说,这匣子真漂亮,这样精致,犄角上还飘着彩云呢。 老爷子抹搭他一眼,从鼻子里“哼”了一声,说,你这犊子玩意儿,喝了不老少。王大林很久没听老父亲训了,反倒觉得亲切,抱着自己的脚,嘿嘿嘿地赔笑。王大林想拉开匣盖,手却不听差使。他把一只手举到眼前,一个个提溜起来数落,大拇哥、二拇弟、中不老、小淘气、捏捏崽,点着一个又窝回去,然后对着拳头一吹,仿佛手指头又灵活了。“嗐——”王大林拉开了厚实的匣盖。里面布满花花绿绿的粮票、布票、老式人民币、纪念币,王大林拿起一张老式的贰角纸币说,爸,这真是咱家的老古董,一看见这些,就想起了我小时候,你骑车带我去县里买东西,我坐在大梁上,从家属楼的大坡“叮铃铃”飞驰而过。王大林往下翻,底下还有作废的糖票、洗澡票,最底下还有一张斑驳的字条,写着:今欠到白梅岭王家一头猪崽。后面还有落款和红手印。你爷爷小时候那会儿,家里条件好,村里人过年杀一回猪,卖了钱才能给买猪崽的钱,有的给了,有的就没给,一直欠着。王大林问,那有的人有钱了为啥不还咱呢?这也是他遇到的问题。老爷子说,有一年,一个小伙子借了你爷爷两头猪崽,安顿好家里他就出门闯荡去了。三年后,他回来,没等屁股坐热就赶忙来给你爷爷还猪崽钱了,你爷爷问他急啥?他说在外面老想着,一数钱就想起这笔账,还了踏实,心里亮堂。孩子,有时候你容别人一条路,就是给自己留条路。知道吗?故事太过久远,不知何时王大林已经睡着了。翌日清晨,酒醒后的王大林发现自己睡在沙发上。怀里抱着老父早年临终时交给他的木匣,沉思良久,把自己的那几张欠条也整齐地放了进去,合上匣盖放到柜顶。然后,恭敬地给老爷子的遗像上了三炷香,烟缕飘然直上,王大林跪在地上磕了个头。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写王大林因为厂子效益不好,出来干工程,收了许多张欠条,既照应了标题,又引出了下文因欠条引发的醉酒事件。B.面对左拖右耗,不肯还欠钱的朋友,王大林很气恼又不想朋友情分破裂,说明王大林此时的内心充满矛盾。C.喝高了回家的王大林,做了一个关于老父亲的梦,翌日从梦境中醒来后就决定撕毁欠条。D.小说结尾王大林对欠条的处理方式以及恭敬地给老父亲上香、磕头,代表他对于老父亲行为的肯定。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第一段用“逮住蛤蟆攥出尿”“左拖右耗”等语言,使小说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B.全文使用了不少的叠音词,比如“晕乎乎”“烟雾袅袅”“花花绿绿”,不仅具有一种和谐的音韵美,也使得小说形象更鲜明。C.小说在塑造人物时,大量运用细节描写,如“王大林踉跄着坐回去……耷拉着铅球似的脑袋”,这样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D.全文以“欠条”为线索展开叙述,由收欠条开始到放欠条结束,尽管情节紧凑有序,读者读来却平淡无奇。8.小说中的王大林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9.小说为什么用大半篇幅描写一个梦境?请结合全文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白镕,字小山,顺天通州人。嘉庆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典福建乡试。十八年,大考二等,擢赞善。督安徽学政,诏密询地方利弊,疏言:“安徽钱粮,惟凤阳、泗州遭湖、河之害,积逋较巨。遇丰稔之年,循例带征旧额。在小民以一年而输数年之赋,虽乐岁不免拮据;而官吏惧谴,规避多方,积重难返。与其存征之名,致小民日受追呼,国计依然无补,何如核征之实,使官吏从容措理,旧额尚可渐清。请嗣后二属钱粮,每年只带征一年,倘遇歉收,再行递缓,民力渐纾,催科者自顾考成,行之必有效。”诏允行。青阳有孝子曰徐守仁,幼孤,事母孝。母没,庐墓三年。镕造庐赠赙,题请旌表。访求明臣左光斗遗裔,取列县庠。按试所至,集士人讲学,以正人心厚风俗为本。累迁少詹事。道光元年,督广东学政。历詹事、内阁学士。七年,擢工部侍郎,调吏部。九年,偕尚书松筠赴直隶按外委白勤被诬冤毙狱,护理总督屠之申以下降黜有差。督江苏学政。寻偕侍郎宝兴勘视南河垛料,举实以闻。十一年,擢左都御史,召还京,未至,命查勘江南灾赈。时尚书穆彰阿、朱士彦亦奉命勘湖、河泛溢状,穆彰阿先回京,镕遂偕士彦履勘沿河闸坝工程,与总督陶澍定议以工代赈。赴安徽,周历太平、宁国、池州、安庆、庐州各郡,先后疏劾饰灾侵赈诸弊。次年,回京,署翰林院掌院学士,典顺天乡试。十三年擢工部尚书典武会试故事武闱双好不足额始取单好是科双好不尽取中坐降大理寺卿十九年,乞病归,卒于家,年七十四。镕事母孝,教子弟严。宣宗尝嘉其家法之善,以勉朝臣云。(选自《清史稿·白镕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十三年擢/工部尚书典武会试/故事/武闱双好不足额/始取单好/是科双好不尽取中/坐降大理寺卿/B.十三年/擢工部尚书/典武会试/故事/武闱双好不足额/始取单好/科双好不尽取/中坐降大理寺卿/C.十三年/擢工部尚书/典武会试/故事/武闱双好不足额/始取单好/是科双好不尽取中/坐降大理寺卿/D.十三年擢/工部尚书典武会试/故事/武闱双好不足额/始取单好/是科双好不尽取/中坐降大理寺卿/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嘉庆,皇帝的年号。年号是古代帝王纪年的名号,始于汉武帝,从此我国古代典籍只用年号纪年法。B.乡试,明清时在各省省城举行的科举考试。考中者称为举人,具备做官资格,可参加次年在京城举行的会试。 C.学政,清代地方文化教育行政官,大都由朝廷从中央选派进士出身者到地方担任,俗称学台。D.庠,古代学校的一种称谓。取其“教养教导”“培养教化”之意。商代称“序”,周代称“庠”,后来用“庠序”统称学校。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镕宅心仁厚,主张宽政恤民。任安徽学政期间,秘密查访地方政事利弊,上疏请求免除赋税来舒缓民力,获得皇帝认可。B.白镕重视民俗,擅长教化百姓。他奏请皇上表彰徐守仁,厚待明臣左光斗的后裔,重视学校教育,意在使民心向善。C.白镕明察秋毫,不容作奸犯科。勘察江南赈灾期间,亲自巡视沿河工程,先后弹劾了诸多虚报灾情、侵吞赈灾钱粮的官吏。D.白镕极具政治才能,堪称治政能臣。自他入仕为官曾经担任学政、主持乡试,弹劾弊案,巡视赈灾,功勋卓著。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青阳有孝子曰徐守仁,幼孤,事母孝母没,庐墓三年。(2)镕遂偕士彦履勘沿河闸坝工程,与总督陶澍定议以工代赈。(二)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故武卫将军挽词三首(其一)杜甫严警当寒夜,前军落大星【注】。壮夫思敢决,哀诏惜精灵。王者今无战,书生已勒铭。封侯意疏阔,编简为谁青?【注】落大星:史书记载,有大星在诸葛亮的军营上空划落,不久诸葛亮去世。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寒夜”渲染气氛;再引“落大星”的典故,将武卫将军与诸葛亮并论。B.颔联写将军生前英勇果决,死后人们为之哀悼,生与死相互映照,情感格外深沉。C.颈联点明如今天下太平无事,自有文人为将军撰写碑铭,以此告慰逝者之灵。D.诗人感慨,将军封侯的愿望最终没能实现,其生前事迹恐怕也不会被史书记载。15.作为挽词,这首诗围绕武卫将军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在回答孔子的提问时,说希望通过三年努力达到的治国理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问志,曾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人们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的情景,表达了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③《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红楼梦》是曹雪芹以毕生的血泪写成的,其主题蕴涵深厚,以至于有了“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京都竹枝词》)的名士志趣。《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它成功地塑造了数量众多的有血有肉的个性化人物形象。有了①的人物刻画,加上动人妙趣的生活情节,使得《红楼梦》在描写人情世态、生活琐事上②,不能不令我们由衷佩服曹雪芹的绝顶才华。《红楼梦》中,有名有趣之情节,多不胜数,其中黛玉葬花、晴雯撕扇等情节甚至连未读红楼的人都③。每个人读《红楼梦》时都能找到与自己心意相通的地方,当人生理想不能实现,爱情找不到寄托和归宿时,《红楼梦》的世界就向你的心灵敞开了,你走进了《红楼梦》就是走进了一个可以倾诉的自由天地,它可以给你受伤的心灵带来慰藉。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答: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多处采用了第二人称“你”,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小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虹膜作为人体最为独特的结构之一,在胎儿发育阶段就已经形成了。研究认为,每个人虹膜纹理的细节特征是由胚胎发育环境的随机因素决定的,即便是同卵双胞胎的虹膜信息也不尽相同。就算是同一个人,他的左眼和右眼也具有不同的虹膜图像。因此,①。 虹膜在近红外光下可以呈现出复杂的斑点、条纹、细丝、冠状、隐窝等纹理信息,这是虹膜识别的基础。每个人的虹膜信息还是终生不变的,因此②,即不会因外部的干扰而发生变化。基于“虹膜”的生物识别技术,是目前各种生物识别技术中安全性最高的一种识别方法。相对于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和DNA识别,③。一是识别快速,虹膜识别只需要1秒钟,而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和DNA识别分别需要3秒、5秒和2天;二是误识率低,虹膜识别的误识率可低至百万分之一,而人脸识别和指纹识别的误识率分别为2%和0.8%。在我国,虹膜识别凭借其超高的精确性,也已经被应用于公安、安防、金融等多个行业和领域。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1.有一位顾客来手机店买手机,他准备买一部具有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功能的旧款手机,你作为售货员,请运用文中相关信息写一段推介语,向这名顾客推销具有虹膜识别功能的新款手机,不超过100字。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中国人有着强烈的家的观念。提起“家”,总让人联想起一些与家有关的词语:家庭、家族、家风、家乡、家国……家,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想象,请以“家”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