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63009

大小:49.66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3-10-21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招聚才学之士”编纂而成,有人将它视为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有人说它是逸闻小品的典范。原共八卷,今存三卷,主要记述汉末至东晋间文人名士的言行风貌。书中所写人物上自帝王卿相下至士庶僧徒,从中可以看到当时人们尤其是士人的精神面貌、风俗习尚和价值观念。此书的上卷虽首列“德行”,但文人名士爱才远甚于敬德,他们毫不掩饰地夸耀自己的才华,在才名上当仁不让。曹操欣然领受“乱世之英雄”的品评,全不计较“治世之奸贼”的讥诮。魏晋门阀士族固然看重门第,但更倾倒一个人的才情,那些高傲的世族对那些才藻新奇、析理精湛的天才,他们无不愿意屈尊纡贵与其交往。《世说新语》还写了六朝士人精神生活的另一方面,他们既爱智也多情。嵇康与吕安交好,“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士人们追求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自由,追求一种任性称情的生活:“阮籍嫂尝还家,籍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人们摆脱了礼法的束缚和矫饰,便自然地坦露出人性中纯真深挚的情怀。《世说新语》通过历史人物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来描绘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再通过众多的形象来凸现一代名士的精神风貌。作者只是“实录”主人公的三言两语,便使所写人物神情毕肖:“顾悦与简文同年,而发早白。简文曰:“卿何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简文帝的矜持虚伪,顾悦的乖巧逢迎,经这一问一答就跃然纸上。作者从不站出来发表议论,常用“皮里春秋” 的手法月旦人物,表面上对各方都无所谓臧否,骨子里对每人都有所褒贬,如《管宁割席》、《庾公不卖凶马》、《谢安与诸人泛海》等,作者不偏不倚的叙述中,不露声色地表达了抑扬可否的态度,笔调含蓄而隽永。由于书中记述的多是名士们的清谈,所以它的语言受清谈的影响很深。魏晋清谈逐渐由义理探寻转向审美品味。首先它要求以简约省净的语言曲传玄远的旨意,这样才能使名士们“披襟解带”和称叹不已;其次,清谈使用的是当时流行的口语俗语,但谈出来的话语又须清雅脱俗,这使得名士们要讲究声调的抑扬和修辞的技巧,义理上的“拔新领异”必须出之以语言的“才藻新奇”;清谈是一种或明或暗的才智较量,名士们为了在论辩中驳倒对手,不得不苦心磨练自己的言谈机锋,以敏捷的才思和机巧的语言取胜,因而《世说新语》的语言兼具简约典雅与机智俏皮之美。《世说新语》早已成为历代骚人雅士案头的清供或枕边的读物。傅雷先生反复嘱咐远在西方的儿子傅聪要认真阅读《世说新语》,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世说新语》在床头与自己相伴一生。不过,由于该著行文既含蓄委婉,语言又简约冷隽,争辩中深藏机锋,清谈时更微妙玄远,对于现代读者来说,要想领略和品味它绝非易事。(节选自戴建业《<世说新语>文本细读》序,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世说新语》由南朝宋刘义庆主持编纂而成,该书的主要内容是汉末至东晋间文人名士的言行风貌。B.魏晋名士看重自我才名,他们追求任性称情的生活,也倾倒于别人的才情,他们爱才多情甚于敬德。C.《世说新语》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塑造人物,再通过“皮里春秋”手法凸现名士的精神风貌。D.魏晋清谈使用简约省净的语言和当时流行的口语俗语,因而表现出简约典雅与机智俏皮的语言风格。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三段列举《管宁割席》《谢安与诸人泛海》等篇目,论述了《世说新语》对人物褒贬较为含蓄。B.文末作者借傅雷先生和朱光潜先生对《世说新语》的态度,证明了该书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C.文章多处引用了《世说新语》中的原文,既比较直观地介绍了该书的特点,也增强了文章说服力。D.文章分别从《世说新语》一书的主要内容、表现形式以及其语言风格几个方面向读者介绍了该书。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可以借助《世说新语》一书来研究六朝时期平民阶层的精神面貌和风俗习惯。B.《世说新语》展现了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自由,可见当时士人追求摆脱礼法束缚。C.魏晋名士讲究声调抑扬和修辞技巧,是因为当时的口语俗语无法表达新奇的义理。D.现代读者想更好品味该书中魏晋士人的风情气韵,需要把握魏晋清谈的语言特色。【答案】1.A2.B3.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多情甚于敬德”于文无据,原文只说了“文人名士爱才远甚于敬德”;C.“通过‘皮里春秋’手法凸现名士的精神风貌”错误,“皮里春秋”的手法主要用于表达对人物的褒贬态度;D.归因错误,根据原文,《世说新语》“表现出简约典雅与机智俏皮的语言风格”的原因是“名士们为了在论辩中驳倒对手,不得不苦心磨练自己的言谈机锋,以敏捷的才思和机巧的语言取胜”。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证明了该书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错误,原文“傅雷先生反复嘱咐远在西方的儿子傅聪要认真阅读《世说新语》,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世说新语》在床头与自己相伴一生”只是说二人对《世说新语》的喜爱,无法证明《世说新语》“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当时的口语俗语无法表达新奇的义理”推断错误。由原文第四段“清谈使用的是当时流行的口语俗语,但谈出来的话语又须清雅脱俗,这使得名士们要讲究声调的抑扬和修辞的技巧”可知,选项结论于文无据。故选C。(二)实用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和动物一样,植物每时每刻也在进行着新陈代谢,思考着如何生存的现实问题。而与动物不一样的是,植物没有四肢,只能在固定的区域里生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面临着不同的生存考验,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积累了自己的生存智慧。水是生命之源。植物对环境中水分的利用和适应是其维持生存必不可缺少的技能。在这方面,不同植物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如,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等“奢侈”环境中的植物,为了克服缺氧环境进化出了长在地表能“呼吸”的根或气生根。然而,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生活在极端干旱区荒漠植物的命可没这么好。在有着“死亡之海”之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巨大的潜在蒸发量(年均2500~3400毫米)使年均17.4~66.3毫米的降水显得微不足道,表层土壤的含水量极少。尽管如此,依然有许多多年生植物在此生存繁衍,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维持着荒漠生态系统的稳定,保障着绿洲内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多年生草本植物——疏叶骆驼刺便是极端干旱区的建群种之一,因其是戈壁滩和沙漠中骆驼唯一能吃的草料而得名。骆驼刺为了获取宝贵的水资源,在种子萌发后,根系就拼命地向下扎,向深层潮湿的地方延伸,发展出了深达地下水的庞大根系。骆驼刺将来之不易的水分输送到地上的枝叶进行光合生产。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部分用于可溶性糖、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维持了细胞的正常运转,同时,部分叶片退化成了刺(同化枝),减少了体内水分的散失。刺的演化还可以通过减少昆虫与动物的采食行为来保存自己。骆驼刺的根系不仅是吸收水分的重要器官,还能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在适宜的地方破土长出新的植株,这种家族扩大的策略被称为“克隆生殖”,是一种无性繁殖方式。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荒漠——绿洲过渡带上,经常看到一丛丛骆驼刺彼此分离生长,但实际上它们的地下部分是相互连接的,彼此间交换着水分和养分。那么,骆驼刺为什么会进化出这种繁殖方式呢?这是因为在极端干旱的环境中,表层土壤含水量极低,种子萌发十分困难。即使能幸运地被季节性洪水滋润并生根发芽,但洪水过境后,幼苗还没来得及向下扎根,体内水分就被炙热干燥的空气剥夺了。生下来容易,活下去难。因此,种子繁殖根本无法满足骆驼刺扩大种群的目的。故而,一根根横向生长的根系悄悄地出现了,它们伺机而动,寻找适宜的机会破土而出,最终形成了由一株株地下部分彼此相连的植株组成的大家庭。这种繁殖方式一方面扩大了地上部分光合作用的面积,使骆驼刺能生产更多的能量和物质用于根系生长,另一方面,在面对地下水位下降等不利环境时,生存空间的拓展也为整个家族增加了生的希望。既然克隆生殖这么好,而种子繁殖全靠命,那为什么骆驼刺依然保留着开花结果的行为呢?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种子的产生或许是骆驼刺对种群扩大的“备选方案”。独脚难行,独木难支。骆驼刺不仅能化解“吃水难”的问题,而且也积极寻求与微生物建立合作,在它们的帮助下解决“营养不良”的问题。氮(N)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养分,虽然占据大气成分的78%,但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而一些具有固氮作用的微生物类群(根瘤菌),以植物提供的有机物为能量来源,开启了被动技能,不仅能够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所能利用的形式,而且还能促进植物对其他养分的吸收与利用。这种植物——微生物跨界合作的方式在包括骆驼刺在内的豆科植物中较为常见,使它们在极度贫瘠的荒漠中生存了下来。骆驼刺在解决自己温饱问题的同时,也为周边其他植物提供了养分,促进了整个群落的繁荣。(摘编自张志浩《骆驼刺的生存智慧》)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地球上的动植物都面临着生存考验,每一种动植物都在努力地为活下去积累着自己的生存经验。B.塔克拉玛干沙漠被称为“死亡之海”,是因为降水量小、潜在蒸发量巨大,表层土壤含水量极少。C.骆驼刺的根系不仅是吸收水分的重要器官,还是骆驼刺为扩大家族而进化的“克隆生殖”的主要器官。 D.骆驼刺能够通过与微生物合作吸收到氮,解决沙漠中“营养不良”的问题,这是豆科植物独有的特性。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在介绍骆驼刺的生存智慧前,先介绍一些生活在水中或潮湿地区的植物的生存之道,主要是为了说明骆驼刺的生存环境更恶劣。B.骆驼刺不仅是戈壁滩和沙漠中骆驼唯一能吃的草料,还能够防风固沙,维持荒漠生态系统的稳定。大规模种植骆驼刺就可以治理沙漠。C.文章在说明骆驼刺为了生存而做出的努力时,多处运用了拟人、设问的修辞方法,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体现了科普文的特征。D.由于荒漠中极度缺水,种子萌发十分困难,骆驼刺主要是靠其根系“克隆生殖”的方式繁殖,种子繁殖的方式是无法实现的梦想。6.骆驼刺的生存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答案】4.D5.C6.①吸收水分的方式:根系庞大,便于吸收土地深处的水分;叶子演化为刺,便于保留水分。②奇特的繁殖方式:利用根系进行“无性繁殖”,同时保留种子繁殖的方式,以满足骆驼刺扩大种群的目的。③吸取养分的方式:与微生物合作,利用微生物类群,(根瘤菌)吸收氮,解决营养不良的问题。【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这是豆科植物独有的特性”错误,原文是“豆科植物中较为常见”,非“独有”。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A.“主要是为了说明骆驼刺的生存环境更恶劣”错误,应该是为了说明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生存智慧。B.“大规模种植骆驼刺就可以治理沙漠”错误,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疏叶骆驼刺便是极端干旱区的建群种之一”。D.“种子繁殖的方式是无法实现的梦想”错误。原文是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种子生殖是“备选方案”。故选C。【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骆驼刺为了获取宝贵的水资源,在种子萌发后,根系就拼命地向下扎,向深层潮湿的地方延伸,发展出了深达地下水的庞大根系……同时,部分叶片退化成了刺(同化枝),减少了体内水分的散失”可知,骆驼刺吸收水分的方式:根系庞大,便于吸收土地深处的水分;叶子演化为刺,便于保留水分。从“骆驼刺的根系不仅是吸收水分的重要器官,还能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在适宜的地方破土长出新的植株,这种家族扩大的策略被称为‘克隆生殖’,是一种无性繁殖方式”“那为什么骆驼刺依然保留着开花结果的行为呢?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种子的产生或许是骆驼刺对种群扩大的‘备选方案’”可知,骆驼刺奇特的繁殖好式:利用根系进行“无性繁殖”,同时保留种子繁殖的方式,以满足骆驼刺扩大种群的目的。从“积极寻求与微生物建立合作,在它们的帮助下解决‘营养不良’的问题……”可知,骆驼刺吸取养分的方式:与微生物合作,利用微生物类群,(根瘤菌)吸收氮,解决营养不良的问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单文本(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老管的仓库谢志强团长叫老管当团部仓库的管理员,说:“你姓管,就当保管吧。你是老党员了,该怎么管,你知道的。”老管小时候是给地主放羊,一天,少了一只羊,他不敢回去,怕挨打,就投奔了抗日队伍。老管受过伤,一变天,他的身体就是气象预报——腰骨酸痛。他斗大的字不识一萝筐,但当时讲究个根正苗红,况且,他干事有板有眼,团长放心。老管说这是赶鸭子上架。团部的仓库,有各种生产生活用品。领出东西,那么多品种,咋记账?老管在每一种物件的架子前放了个碗,来人领几件,他就往碗里丢几粒苞谷。这个方法,老管在解放区选村主任时见到过。麻袋装着苞谷,沿墙码起一摞,到屋顶了,记账用的苞谷不缺。仓库里的账目一清二楚。老管大半辈子没管过人,更没管过那么多东西。他本来有升官的机会,可是他拒绝了,他说:“我管不了别人,只能管住自己。”后来,他给团长当警卫员,管着一匹马。老管对自己用苞谷粒儿记账很得意,很为自己高兴了一阵子,还说给老伴儿听。转眼间,月底结账,也就是核算发出了多少物件。老管叫儿子帮忙,他数苞谷,儿子记数字。老管把仓库里的物品拾掇得整整齐齐,像营房的被子。他还自娱自乐,边拾掇边哼歌,哼的都是战争年代的老歌。词记不全,他哼调子。有时,别人说起团部的仓库,会说那就是老管的仓库。核算那天一大早,他率领儿子走进仓库,哼着《打靶归来》。那架势,像带了一营的兵(他把“营” 念得跟“人”同音,家乡方言)。儿子手里拿着个小本子。哼着哼着,戛然而止。老管的脸色骤变,话就难听:“他妈的,谁跟我捣蛋?记账的苞谷咋少了?”老管到外边骂,说:“门卫,你吃干饭的呀!小偷进过仓库你没听见动静?”值班的门卫也是老资格,说:“就你掌握着钥匙。有人进去偷,也偷值钱的东西,咋会偷喂马的饲料?”仓库里东西都没缺,唯独碗里的苞谷少了。门卫眼尖,发现了碗里的老鼠屎。儿子也发现。其他碗里也有老鼠屎。老管说:“账簿给毁掉了。”盘点库存,进出平衡。老管的脑子好使,似乎仓库就装在他的脑袋里,一个月发出多少物件都记得。他恨死了老鼠,堵上了所有的鼠洞,还下了夹子和鼠药。苞谷记账的弊端十分明显。老管采取了灭鼠的措施,还是怕漏网的老鼠破坏他的账目。老管碰上犯难的事儿,脸上就会表现出来——整天苦着张脸,睡不定,吃不香。他原本是头一挨炕头呼噜就响起的人。老伴儿听不见他的呼噜,也跟着发愁,却愁不到点子上,无非是劝他多吃饭早睡觉。老管的火气也大了起来。一天晚上,他卷了一根莫合烟,抬头看见墙壁上画着人写着字,刷得白白的墙壁,让儿子画得乱七八糟。他的心情也跟着乱。他一把提溜起儿子,儿子的嘴里还嚼着馒头。他顺手就是一巴掌,儿子鼓鼓的嘴巴喷出碎碎的馒头。他说:“你把墙糟蹋得乱七八糟!”老伴儿起来劝,说:“你不是表扬过儿子这么画吗?现在突然又看不顺眼了?”老管的脸,顿时阴转晴,云开雾散。他笑了,说:”好,好,画得好!”儿子哭起来。老管连忙去哄,说:“别哭别哭,接着吃饭,男子汉哭了丢脸,我陪你吃饭。”老伴儿说:“一会儿下大雨,一会儿出太阳,就知道拿孩子出气。”第二天,老管就开始在墙上记账。货架都挨着墙,他把墙当账本。画了只有他认识的符号,如同象形字。例如,有人来借一把铁锹,他就画一道杠加一个椭圆;领走一把坎土曼,那个椭圆就跟那道杠垂直。领几把就是几个“象形字”。有一回,团长来仓库视察,说:“老管你有进步了,开始识字了。”老管说:“不是识字,是记账。”团长说:“这大老粗……逼得老管创造象形文字啦!”这么一说,老管感到了学习文化的重要性、紧迫性,他开始拜儿子为师。可是,写出的字硬胳膊硬腿,写罢了字又读不出音,儿子嫌他笨。他一火,扇了儿子一巴掌,说:“老子生了你,你教了几个破字就不耐烦?老子小时候要有学习条件,还不比你强?你摆什么臭架子!” 儿子哭了。老伴儿说:“你拜了老师,就要端正态度。学生咋能打老师?”老管说:“抬举他,他倒蹬鼻子上脸了!”有一回,团部开会,团长还是表扬了老管,说他是个“红保管”,心里装着公家的仓库。团广播站还播放了他管理仓库的先进事迹。晚上,老管站在没人的地方,听广播,他总觉得表扬的那个人是另一个人。那平平常常的事儿,本来就是他的职责;换个有文化的人,咋能像他这么费心费事?所以,那个人咋也算不得“先进”。踏着月光,他回家。影子在前边带路,他哼起了《我是一个兵》。过了一个礼拜,降了一场大雨。沙漠边缘的绿洲,这么大的雨还是头一回。一连下了两天一夜,到处发洪水,老管住在仓库里,到处接漏。雨停时,墙壁上的记号,已被沿墙渗漏的雨浸得模模糊糊了。仓库毕竟是土坯房,已老旧了,哪经得住空前的大雨?老管没日没夜地盘点库存。他在仓库里打了地铺。盘点的结果,他叫儿子记了下来。那以后,他谦虚起来,再没有碰儿子一指头。他指指脑袋向儿子声明:“你爹这个仓库旧了,得慢慢往里放字慢慢往架子上摆,你可别不耐烦!没放过字的脑袋对字陌生着呢!生字生字,多认认,它才能成熟字。”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管用苞谷记账,却被老鼠破坏账目,他责骂儿子画坏了墙壁,又笑着说画得好,说明老管面对难题,脾气变得暴躁,喜怒无常B.小说的叙述方式是顺叙,先交代团长叫老管管理员的原因,再讲述老管如何管理仓库以及遇到的困难,叙述条理清哳,脉络分明。C.小说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讲述了发生在仓库管理员老管身上的故事,通过小事件和细节来刻画抗日老战士的形象,反映深广内容D.小说有很多语言描写,起到了塑造人物性格等作用,如结尾他指指脑袋向儿子声明的语言,表现了老管追求上进的人物形象。8.小说只交代了主人公的姓,没有交代主人公的名。请简要分析小说为什么会这样写。9.不少文学作品都写到了先进人物的弱点,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在疾病缠身的时候,产生了精神危机,在绝望动摇中甚至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但他最终战胜了自身的软弱,经受住了命运的考验。请结合这篇小说,分析这种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答案】7.A8.“管”不仅是主人公的姓,也符合主人公的身份和性格,因此小说交代主人公姓“管”。又因为“老管”不是一个单一的人,而是一类人,是一切牺牲奉献、忠于职守的人的代表。小说没有交代主人公的名,可以让读者更有代人感,如果加上一个具体的名字,可能会使人物的典型性、代表性减弱。9.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老管是先进人物,在他的身上有牺牲奉献、忠于职守等优秀品质,同时小说也刻画了老管文化水平低、性格暴躁等不足,这样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可信,让老管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如果过于拔高,完全理想化,显得有些“假大空”,就脱离了现实生活,削弱了艺术感染力。【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又笑着说画得好,说明老管面对难题,脾气变得暴躁,喜怒无常”,说法有误,老管笑着说画得好,是因为他由此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写作技巧的能力。原文“团长叫老管当团部仓库的管理员,说:‘你姓管,就当保管吧。你是老党员了,该怎么管,你知道的。’”,“他干事有板有眼,团长放心”,可见“管”不仅是主人公的姓,也符合主人公的身份和性格,因此小说交代主人公姓“管”。小说塑造的人物具有典型性,“老管”代表着一类人,他做事认真“在每一种物件的架子前放了个碗,来人领几件,他就往碗里丢几粒苞谷”,尽管老鼠毁掉了他记账用的苞谷,但“盘点库存,进出平衡。老管的脑子好使,似乎仓库就装在他的脑袋里,一个月发出多少物件都记得”,说明他做事忠于职守;他甚至拒绝去当官,为了管好这个仓库,他学儿子在墙上画画,创造出“象形字”,最后还跟儿子学写字,表现了他的牺牲奉献精神。可见“老管”不是一个单一的人,而是一类人,是一切牺牲奉献、忠于职守的人的代表。小说没有交代主人公的名,可以让读者更有代入感,如果加上一个具体的名字,可能会使人物的典型性、代表性减弱。【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小说审美特点的能力。我们先来看老管的优点,文中写他在每一种物件的架子前放了个碗,来人领几件,他就往碗里丢几粒苞谷”,尽管老鼠毁掉了他记账用的苞谷,但“盘点库存,进出平衡。老管的脑子好使,似乎仓库就装在他的脑袋里,一个月发出多少物件都记得”,说明他做事忠于职守;写他“本来有升官的机会,可是他拒绝了,他说:‘我管不了别人,只能管住自己。’”,有自知之明,不汲汲于名利,有牺牲精神;写他为了管好这个仓库,他学儿子在墙上画画,创造出“象形字”,最后还跟儿子学写字,表现了他的奉献精神。 再看他的缺点,文中写他因为没有文化,只好用苞谷记账,“老管在每一种物件的架子前放了个碗,来人领几件,他就往碗里丢几粒苞谷。这个方法,老管在解放区选村主任时见到过”,结果发生了老鼠事件,差点出问题;这表明他文化水平不高。文中还写他脾气暴躁,如“抬头看见墙壁上画着人写着字,刷得白白的墙壁,让儿子画得乱七八糟。他的心情也跟着乱。他一把提溜起儿子,儿子的嘴里还嚼着馒头。他顺手就是一巴掌”“老管感到了学习文化的重要性、紧迫性,他开始拜儿子为师。可是,写出的字硬胳膊硬腿,写罢了字又读不出音,儿子嫌他笨。他一火,扇了儿子一巴掌”。老管不是“完人”,他有缺点,这样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可信,让老管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如果过于拔高,完全理想化,显得有些“假大空”,就脱离了现实生活,削弱了艺术感染力。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公讳光,字君实。年十五,书无所不通。年二十,举进士甲科。改奉礼郎。以天章公在杭,辞所迁官,求签书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未上,丁太夫人忧。未除,丁天章公忧。执丧累年,毁瘠如礼。故相庞籍见公而奇之及为枢密副使荐公召试馆阁校勘天圣中禁田河西虏乃得稍蚕食其地为河东忧。籍请公按视。公为画策:“宜因州中旧兵,益禁兵三千,筑二堡河西,可使堡外三十里虏不敢田,则州西六十里无虞矣。募民有能耕闲田者,复其税役十五年,官虽无所得,而籴自贱,可以渐纾河东之民。”籍移麟州,如公言。而兵官郭恩勇且狂,夜遇敌死之。议者归罪于籍,罢节度使知青州。公守阙。三上书,乞独坐其事,不报。王安石行其法于天下,迩英进读,至萧何、曹参事。公曰:“参不变何法,得守成之道。故孝惠、高后时,天下晏然。”后数日,吕惠卿进讲。因言:“先王之法,有五年一变者,巡狩考制度是也。有三十年一变者,‘刑罚世轻世重’是也。有百年不变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也。前日光言非是,其意以讽朝廷,且讥臣为条例司官耳。”上问公:“惠卿言何如?”公曰:“诸侯有变礼易乐者,王巡狩则诛之,王不自变也。刑世轻世重,非变也。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大坏而更造,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无有,臣恐风雨之不庇也。”惠卿不能对。则以书喻安石,三往反,开喻苦至,犹幸安石之听而改也。且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彼忠信之士,于公当路时,虽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对宾客曰:“覆王氏者,必惠卿也。”其后六年,而惠卿叛安石。由是天下服公先知。公历事四朝,皆为人主所敬。然神宗知公最深,公思有以报之,虽议论违忤,而神宗识其意,待之愈厚。(节选自苏轼《司马温公行状》,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故相庞籍/见公而奇之/及为枢密副使/荐公召试馆阁校勘/天圣中/禁田/河西虏乃得稍蚕食其地/为河东忧B.故相庞籍/见公而奇之/及为枢密副使/荐公/召试馆阁校勘/天圣中/禁田河西/虏乃得稍蚕食其地/为河东忧 C.故相庞籍/见公而奇之/及枢密副使/荐公/召试馆阁校勘/天圣中/禁田/河西虏乃得稍蚕食其地/为河东忧D.故相庞籍/见公而奇之/及为枢密副使/荐公召试馆阁校勘/天圣中/禁田河西/虏乃得稍蚕食其地/为河东忧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指依从、按照,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中的“如”不同。B.因指依靠,与《过秦论》中的“因遗策”的“因”相同。C.复指免除,与《<论语>十二章》中“克己复礼为仁”的“复”不同。D.变指改变,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的“变”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光因父亲在杭州任职,为了就近侍奉,辞去所任的官职,请求调任苏州,终因双亲离世,连续守孝服丧,未能成行。B.庞籍在麟州任职时,采纳了司马光的建议进行防卫。但因手下军官狂妄,夜晚遇敌战死,而受到牵连,被朝廷降职调离麟州。C.给皇帝讲读时,王安石提出先王治国之法,有几年一变的,也有百年不变的,主张进行变法。司马光则认为现在国家不具备变法的条件。D.司马光侍奉的四朝皇帝都很敬重他。神宗时,他的言论经常会违逆皇上的心意,但他认为这样做才是对皇上的恭敬和报答。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彼忠信之士,于公当路时,虽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2)然神宗知公最深,公思有以报之,虽议论违忤,而神宗识其意,待之愈厚。【答案】10.D11.B12.C13.(1)那些忠诚有信的士人,在您当权时,虽然与你意见不合,让人憎恶,以后一定会慢慢地得到他的帮助。(2)然而神宗了解他最深。公就想着来报答他,虽然公的言论常违背圣上心意,但神宗理解他的想法,更加厚待他。【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原宰相庞籍,见到公认为他很奇特,等到自己做了枢密副使,推荐公做馆阁校勘。天圣年间,朝廷禁止百姓到河西种田,敌人就得以渐渐地蚕食那里的土地,成为河东的忧患。“馆阁校勘”是官职名称,是推荐“公”做“馆阁校勘”这一官职,所以“公”与“馆阁校勘”应在一句话里,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河西”是“禁田”的地点状语,二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及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的能力。A.正确。“依从、按照/至于”;句意:按照公的话去做/至于这个国家的礼乐教化,那就只有等待君子来施行了。B.错误。“依靠/沿袭”;句意:应该依靠州里的老兵/沿袭前代策略。C.正确。“免除/归复”;句意:免除他们十五年的赋税/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归复于礼,就达到了仁者的境界。D.正确。均为“改变”;句意:曹参没有改变萧何时的做法/皇上就要改变这种状况,而我也不估量树敌的多少。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王安石提出先王治国之法,有几年一变的,也有百年不变的,主张进行变法”错误。结合原文“后数日,吕惠卿进讲。因言:‘先王之法,有五年一变者,巡狩考制度是也……’”可知,给皇帝讲读的是吕惠卿,这些话是吕惠卿说的,不是王安石说的。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当路”,当权;“龃龉”,意见不合;“徐”,慢慢地。(2)“有以”,有……的办法;“报”,报答;“违忤”,违背。参考译文:公名光,字君实。十五岁时,书本上的知识没有不理解的。二十岁时,考中进士头等。改任为奉礼郎。因为父亲司马天章在杭州,就推辞了所任的官职,请求改任苏州判官以便于侍奉亲人,朝廷答应了。还没有上任,适逢母亲去逝。守孝还没有期满,又遇到父亲去世。连续几年守丧,哀伤过度而消瘦,仍按礼仪守丧。 原宰相庞籍,见到公认为他很奇特,等到自己做了枢密副使,推荐公做馆阁校勘。天圣年间,朝廷禁止百姓到河西种田,敌人就得以渐渐地蚕食那里的土地,成为河东的忧患。庞籍请求公前往巡视查看。公为他出谋划策:“应该依靠州里的老兵,再增加三千禁兵,在河西筑起两处据点,可以使堡外三十里的敌人不敢来种田,那么州西六十里范围内就不会有敌人。招募有能力耕种闲田的百姓,免除他们十五年的赋税,官府虽然没有收入,但卖出的粮食就会便宜,可以渐渐地解救河东的百姓。”庞籍转任麟州,按照公的话去做。但是掌管军队的郭恩勇猛而又狂傲,夜里遇到敌人战死。论罪的官员把罪责归于庞籍的身上,罢去了节度使的官职,改任青州知府。司马光在宫殿前守候,多次上书,请求独自承担这事的罪过,没有得到回复。王安石开始主持政事,在天下推行他的新法,迩英阁的臣子为皇上讲读,讲到萧何、曹参的事情。公说:“曹参没有改变萧何时的做法,得到安守天下的方法。所以孝惠帝和高后时期,天下太平,百姓衣食丰足。”过了几天,吕惠卿侍讲。就说:“先王的治国方法,有五年一变的,是巡查考核等制度。有三十年一变的,是根据时代的不同调整刑法轻重。也有百年不变的,是父慈子孝兄和弟恭的礼仪。前日司马光说的不对,他意在讽刺朝廷变法,而且讥讽我是主管草拟条例的。”皇上问公:“惠卿说的怎么样?”公说:“诸侯有改变礼乐的,皇上在巡查的时候就会惩罚他,因为皇上自己没有改变。刑罚根据社会情况确定轻重严宽,不是变化。况且治理天下,就像居住的房子,破旧了就修理,不是严重毁坏的就不重新建造。严重毁坏重新建造,没有好的工匠和上等的材料无法完成。现在二者都没有,我恐怕连风雨也无法遮蔽了。”惠卿不能回答。公就给王安石写信阐明这个道理,多次往返,尽力讲理,好在安石听从他作了修改。公又说:“巧言令色的人缺少仁义。那些忠诚有信的士人,在您当权时,虽然与你意见不合,让人憎恶,以后一定会慢慢地得到他的帮助。”就对宾客常常指点着说:“让王安石失败的,一定是吕惠卿。”这之后六年,吕惠卿背叛王安石。由此天下人佩服公有先见之明。公侍过四个皇帝,都被君王敬重。然而神宗了解他最深。公就想着来报答他,虽然公的言论常违背圣上心意,但神宗理解他的想法,更加厚待他。(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五月一日蒙替本官不得随例入阙感怀献送相公①李频五月倾朝谒紫宸,一朝无分在清尘。含香②已去星郎位,衣锦惟思婺女③邻。折狱也曾为俗吏,劝农元本是耕人。知将何事酬公道,只养生灵似养身。 【注】①此诗作于作者自请外放、出为建州(今福建南平)刺史时,此时建州盗贼四起,百姓困苦。相公:旧时对宰相的敬称。②含香:指侍奉君王。③婺女:二十八星宿之一,分野为作者故乡浙江一带。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紧扣题目,表达了所有朝官都去朝拜君王、自己却不在朝拜之列的失落伤感。B.颔联承接上联,交代诗人已经卸任郎官,传达出到故乡之邻建州施展抱负的渴盼。C.尾联上句陈述诗人知道如何做才能报宰相之恩,以此表达平乱、治民的坚定决心。D.虽然诗人都是离京外任,但在情感基调上,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截然不同。15.这首诗谈到了诗人哪些为政之道?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4.A15.①勇挑重担,为国分忧。面对建州的混乱局面,诗人主动请求外放,平乱治民,不避艰险。②务实,从具体事务做起,不以官位高低做事,对基层工作有充分、正确的认识。既要做能依法断案的干吏,又要做劝课农桑的工作。③爱民如己,心系百姓。诗人对待百姓如同对待自己一样,体现出爱民、重民之心。【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能力。A.“失落伤感”说法错误,结合注释“此诗作于作者自请外放、出为建州(今福建南平)刺史时,此时建州盗贼四起,百姓困苦”可知,诗人为民请命,勇挑重担,为国分忧,并没有因为自己不在朝拜之列而失落伤感。故选A。【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注释“此诗作于作者自请外放、出为建州(今福建南平)刺史时,此时建州盗贼四起,百姓困苦”及诗句“衣锦惟思婺女邻”可知,诗人已经辞掉了都官员外郎一职,只想身赴盗贼四起,百姓困苦的建州任职,表明作者不避艰险,勇赴瘴疠之地的决心,表现了诗人勇挑重担,为国分忧的为政之道。结合颈联“折狱也曾为俗吏,劝农元本是耕人”可知,诗人原来也曾当官断案,现在要规劝老百姓耕种,因为他原本也是一个农民。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对地方基层工作的正确认识:官吏不能以官位高低做事,要从具体事务做起,既要做能依法断案的干吏,又要做劝课农桑的工作。这表现了他务实的为政之道。 结合尾联“知将何事酬公道,只养生灵似养身”可知,诗人认为报答皇帝的恩泽的最好办法就是像惠养自己的身体一样关心百姓;再结合注释“此诗作于其自请外放、出为建州(今福建南平)刺史时。此时建州盗贼四起,百姓困苦”可知,诗人爱民如己,心系百姓。诗人对待百姓如同对待自己一样,体现出爱民重民的为政之道。(三)情景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陈述自己的职责之后,说“________,________”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2)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用“________,________”比喻行事总是不顺,进退失据的处境。(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先说自己还记得金兵“________”的情形,然后痛心地埋怨人们忘记历史而出现“________”的情景。【答案】①.(至于)斟酌损益②.进尽忠言③.欲渡黄河冰塞川④.将登太行雪满山⑤.烽火扬州路⑥.一片神鸦社鼓【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酌”“渡”“烽”“鸦”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第II卷表达题(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科学家发现,植物也有“发烧”现象。有趣的是,许多植株的“发烧”竟然也可能跟疾病________。通常,农作物的温度只比周围的气温高2~4℃,假如超出许多,这株植物就该请“医生”了。植株的“高热”就跟人类的重感冒一样,只有在受到病毒感染时,叶子等部位的温度才会急速上升。植物发烧的“罪魁祸首”,竟是一种叫水杨酸的化学物质。这类物质本来存在于植株体内,有毒,但身单势弱。可是,一旦植物受到病毒感染,少量的水杨酸便迅速产生__________的力量,它们“振臂一呼”,“群贼响应”,成千上万个水杨酸弟兄便在最短时间内于植株体内“集合”,形成一支水杨酸大军。水杨酸大军首先进攻的“城堡”是植物的根部,全面影响了根对营养的吸收,营养不足也加快了植物的“重感冒”。水杨酸在抨击植株的战争末期,植株已是全身酸软、有气无力了。它们的叶片只能进行少量的光合作用,根则失去了吸水的功能,时间一长,植株就会_________,最后不得不宣告死亡。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9.请提取画横线句的要点,整合成一个长单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7.息息相关不可小觑奄奄一息18.示例:在水杨酸进攻植株的战争末期,植株已是全身酸软、有气无力了。19.示例:植物发烧的“罪魁祸首”竟是一种本来存在于植株体内的有毒但身单势弱的叫水杨酸的化学物质。【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从前文“许多植株的‘发烧’竟然也可能跟疾病”可知,填入成语是“有关”的意思,可以填入“息息相关”。“息息相关”,形容彼此关系非常密切。第二空,从后文“它们‘振臂一呼’,‘群贼响应’,成千上万个水杨酸弟兄便在最短时间内于植株体内‘集合’,形成一支水杨酸大军”可知,水杨酸可以产生不容忽视的力量,可以填入“不可小觑”。“不可小觑”,不可小看。第三空,从后文“最后不得不宣告死亡”可知,在死亡前的状态就是濒临死亡,只剩下一口气,可以填入“奄奄一息”。“奄奄一息”,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①搭配不当。“抨击”与“植株”动宾搭配不当,应将“抨击”改为“进攻”。②结构混乱。“水杨酸在抨击植株的战争末期”的主语为“水杨酸”,“植株已是全身酸软……”的主语为“植株”,句子中途易辙。应将“在”调到“水杨酸”前面。故正确的句子为:在水杨酸进攻植株的战争末期,植株已是全身酸软、有气无力了。【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将短句变为长句,首先是在短句中找到一个句子作为句子主干,然后将其他短句改写为句子的修饰成分,如定语、状语、补语等。分析句子可知,这里主要介绍的是“水杨酸”,且“这类物质本来存在于植株体内,有毒,但身单势弱”则是在介绍水杨酸的特点,因此可将“植物发烧的‘罪魁祸首’,竟是一种叫水杨酸的化学物质”作为句子的主干。将“这类物质本来存在于植株体内,有毒,但身单势弱”改写为宾语“化学物质”的定语。改写后的句子为:植物发烧的“罪魁祸首”竟是一种本来存在于植株体内的有毒但身单势弱的叫水杨酸的化学物质。 (二)(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由于传统戏曲艺人文化程度不高,很多人不识字,民间流行的剧本、曲谱很少,千百年来戏曲一直依靠口传心授这种原始方式传承。①,也是戏曲传承的主体。他们的记忆里保存着最本真的戏曲信息,包括师徒传承、唱腔流派、独门演技、剧本台词、演出心得、日常交流等。现在,愿意学习戏曲的年轻人越来越少,②,那些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口头资料会随之消失,戏曲传承也就失去了载体。近些年,我国的戏曲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③,也没有得到系统采集。把戏曲传承人的口述材料转换成文字材料,将传承人心中的珍贵记忆以影像和文字的形式留存下来,留住的不仅是传承人的个人记忆,更会形成戏曲研究传承最原始、最基本的材料,从而大大丰富我国的戏曲史料库。另外,针对学术上模糊或有争议的问题,对传承人进行有目的的访谈,对获取的口述资料进行考证和研究,会大大拓展戏曲的研究空间。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21.请结合材料内容,概括对戏曲传承人口述史料进行收集、整理的原因和价值,不超过80个字。【答案】20.①戏曲艺人既是戏曲表演的主体②随着一位又一位戏曲老艺人的离去③但戏曲传承人的口述材料却较少受到关注21.原因:①口述材料保存着最本真的戏曲信息。②口述材料正随着老一辈戏曲传承人的离去而随之减少。价值:①留住戏曲传承人的个人记忆。②形成研究戏曲传承的原始材料,丰富戏曲史料库。③拓展戏曲研究空间,解决学术争端。【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结合前文“由于传统戏曲艺人文化程度不高”可知说的是传统戏曲艺人,由后文“也是戏曲传承的主体”可知这里应该是说戏曲艺人是戏曲表演的主体,结构上由“也是戏曲传承的主体”可知这里可以用“既是……”,综合起来可以填:戏曲艺人既是戏曲表演的主体。 第②空,结合后文“那些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口头资料会随之消失,戏曲传承也就失去了载体”可知这里应该是指戏曲老艺人的离去造成的损失,所以可以填:随着一位又一位戏曲老艺人的离去。第③空,结合“我国的戏曲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以及后文“也没有得到系统采集”可知,此处填写的内容应与前句构成转折;根据后文“把戏曲传承人的口述材料转换成文字材料,……从而大大丰富我国的戏曲史料库”可知,表述的主体应是“戏曲传承人的口述材料”,综合起来可以填:但戏曲传承人的口述材料却较少受到关注。【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原因:根据“他们的记忆里保存着最本真的戏曲信息,包括师徒传承、唱腔流派、独门演技、剧本台词、演出心得、日常交流等”可知,口述材料保存着最本真的戏曲信息。根据“现在,愿意学习戏曲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随着一位又一位戏曲老艺人的离去,那些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口头资料会随之消失,戏曲传承也就失去了载体”可知,口述材料正随着老一辈戏曲传承人的离去而随之减少。价值:根据“把戏曲传承人的口述材料转换成文字材料,将传承人心中的珍贵记忆以影像和文字的形式留存下来,留住的不仅是传承人的个人记忆,更会形成戏曲研究传承最原始、最基本的材料,从而大大丰富我国的戏曲史料库”可知,留住戏曲传承人的个人记忆,形成研究戏曲传承的原始材料,丰富戏曲史料库。根据“另外,针对学术上模糊或有争议的问题,对传承人进行有目的的访谈,对获取的口述资料进行考证和研究,会大大拓展戏曲的研究空间”可知,拓展戏曲研究空间,解决学术争端。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宝贝,妈妈有妈妈的梦想和使命,就让妈妈尽可能的放下牵挂,全力以赴地奔赴妈妈的星辰大海吧!”这是刘洋在神舟十四号发射前给孩子们信中的话。时隔10年,44岁的刘洋再次出征太空。舍小温暖,搏大幸福;舍舒适,善挑战;舍说教,做榜样。刘洋的人生抉择彰显着取舍的智慧。以上材料给你什么启示,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请结合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取舍之间见成长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面对道德的抉择,孟子选择了义,舍弃了生。“就让妈妈尽可能的放下牵挂,全力以赴地奔赴妈妈的星辰大海吧!”面对理想与家庭的抉择,航天英雄刘洋选择了身体力行地为梦想而战,舍弃了暂时的安逸与团聚。而取舍,不仅仅只是大人物们面对大变故时的特权;其实取舍,是我们每个人穷其一生都要面临的选择。小到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大到漫漫人生国家利益,所有的一切都是那“未选择的路”。有舍才有得。所以,站在未选择的路前,不妨先想想“舍”之道。愚蠢之人取了芝麻丢了西瓜;庸俗之人蝇营狗苟迷恋当下繁华;而真正的有识之士,却懂得舍弃当下的安逸,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就为了远方的诗歌与大海。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为了功名利禄放弃了良知与尊严,有多少人为了权钱欲望走上了不归路。泰戈尔说:“当鸟翼系上了黄金时,就飞不远了。”纵观今日,有多少少男因为贪恋游戏的一时爽快而耽误了学业;又有多少少女因为迷恋那一支名牌口红、那一个名牌包包而误入网贷、校园贷歧途,而耽误了学业和一生幸福?所以,对于此刻的我们而言,应适当舍弃“即时满足”,让此时此刻付诸于学习而非游戏,让当下的我们学会科学理财、提升精神修养而非贪图不符合自己身份的物欲。终有一日,苦练技艺的会有一技之长,努力学习的会考上理想的大学,修养自身的会腹有诗书气自华,“延迟满足”终会给我们更丰厚的回报。取舍之间,有些人舍弃了“小我”,选择了“大我”。他们舍弃自身安危,是因为千万人之幸福便是自己的幸福;他们舍弃了小家,是因为祖国这个大家的安定远比小家之温暖更为重要。他们并不是盲目地抉择,而是因为心中早有一杆秤,判别出了轻重。就如林则徐明知会得罪外国人,会影响自身的仕途,但因为保护祖国百姓不被鸦片毒害远比自身重要,于是取舍之间便有了虎门销烟;就如建国后钱学森、郭永怀等一批批优秀科学家,他们明知国内外的科研条件有多悬殊,明知科研条件对自己的科学理想有多重要,但因为“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于是取舍之间便有了中国自己的两弹一星。所以此刻的我们思考取舍之时,不妨先想想为了什么而做出取舍。我辈青年,在自我修养的取舍上,不妨想想“有所为必有所不为,有所得必有所失”这句话,舍去庸俗、浮躁、狂妄,把取留给“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留给“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在人生道路的取舍上,不妨也想想“我自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自己的祖国,建设美好的山河”这句话,舍去自私、无情,把取留给“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寻,留给“男儿何不带吴钩”的慷慨志向。人生中有许多取舍之路,我一次次做出了取舍。而当回首向来萧瑟处,我们终将无悔。【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很多重要的事,但因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件件顺心,事事圆满。故要在各种所谓“大事”中学会取舍,当然,取舍不同,人生结果迥异。就比如材料中身为母亲的航天英雄刘洋,在她的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取”了出征太空勇敢挑战航天梦,而“舍”了窝在家中与女儿朝夕相处。我们也可以透过现象看到她选择以榜样的力量对女儿进行现身教育,而非毫无意义的口头说教。其实,这不仅仅是刘洋的人生选择和对女儿的教育方法“取舍”,也是对我们的“取舍”教育。从刘洋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新时期年轻人要有勇敢舍弃贪图安逸的勇气,而应该选择把国家利益和需求放在人生追求的第一位,让自己的梦想根植于伟大的中国梦,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责任,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挥洒在祖国的大地上,甚至要为人类未来的发展贡献力量。写作时,应综合考虑“取舍”的主题和航天英雄刘洋的榜样力量,体现新时代青年对人生选择的鉴别与取舍。当然,写作时,可以首先思考为何要学会取舍,如何去正确取舍,取舍的意义是什么。对此,可以选用一些典型形象来丰富自己的论证,如以陶渊明和李密为例展现他们的取舍,面对官场黑暗,陶渊明舍弃仕途,选择归隐,面对忠孝难以两全,李密舍弃为官,选择尽孝。而从陶渊明、李密的事例来看,有“舍”才有“得”,陶渊明舍弃官场才有归隐田园的悠然自得,李密舍弃仕途才有尽孝祖母的天伦之乐,所以“舍”是“得”的前提,“舍”才能“得”。由此,将“取舍”从哲学思考转换到对自己人生选择与取舍的思考上来,论述自己在将来专业选择和人生道路发展上,将舍弃哪些不重要的东西,又将选择怎样的道路。立意: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2.个人选择助力伟大的中国梦。3.人生需要舍得,舍得丰富人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