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市八县市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1学年高二第二学期八县市区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考生相关信息,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修辞立其诚”语出《周易》,原指君子要注重文化修养,做到立身诚实,后引用于诗文写作,遂指修饰文辞,强调文辞修饰,要服从内容的真实。新时期以来,传统文化得以复兴,旧体诗词得风气之先,蓬勃发展,诗家辈出,佳作如林。其成就皆有目共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这问题、那问题中,“修辞立其诚”也是问题之一。②诗词创作离不开一个“诚”字。离了“诚”就一无是处。傅庚生先生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教授,讲旧体诗词常有出人意表处。他在《情辞与本色》一文中,谈“修辞立其诚”很有见地。所谓“诚”,说白了,就是作者一点内心的真实感动。有了这点真实感动,诗作自然“诚”;没有,词藻再华丽,也是“伪”。为了说明这一问题,傅先生将陶渊明的《饮酒》诗之一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与王维的名作《竹里馆》作一比较,认为陶诗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胸无点尘,是“出污泥而不染”的胸襟。而王维的“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则心有尘滓,有唯恐人不知之嫌。其归隐情怀,两相比较,王不如陶,个中原因,是缺少了一点“诚”。再如他点评杜牧风流倜傥,不拘绳墨,是真名士自风流,写的全是一点心中的真感动。所以,他的诗作当得起一个“诚”字。反观袁枚,心持把玩的龌龊心理,躲躲闪闪,遮遮掩掩,患得患失,伪作多情,把肉麻当有趣。其词作所缺失的也正是这一点“诚”。③借古以鉴今,当代旧体诗词创作,一些作者因为对所写题材内心缺少一点真实的感动,所以,颂扬时政只是大话空话,无真情实感;鞭挞丑恶,往往也是新闻语言。写田园,只靠雕琢词藻,支撑门面;写内心情感,不敢袒露心迹。凡此种种,皆因修辞乏其诚所致。④诚,是诗词写作的一条铁律。凡乏其诚者,多是伪诗无疑。“修辞立其诚”,重在要用生命、用真情去歌唱,方显“其诚”。(熊文祥《修辞立其诚》,选自《东坡赤壁诗词》卷首语,有删改)
1材料二①“修辞立其诚”之“修辞”原义并非指文章或文学,而是指一个人的言语,可以说“修辞立其诚”是指一个人的言语行为,也就是说话,辞即是要说的话。“修辞立其诚”指一个人说话之前要在心中酝酿自己的言辞,在酝酿言辞的同时也要确立一个根本的立足点,这个立足点就是“诚”。不诚,虽则“修辞”,亦心口不一,伪也。②“修辞立其诚”一旦被提出后,后代学者即对其进行丰富和发挥,就不单单只是就人们的说话而言了,古代学者们发现说话是如此,作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先贤更是从文学批评的角度将其扩展到文论上。③宋代学者王应麟指出“辞非止言语,今之文,古所谓辞也。”其实早在他之前的学者已经不把“辞”单纯地解释为言语了。南朝文学评论家刘勰第一次从文学创作者的角度在《文心雕龙·祝盟篇》阐发了“修辞立其诚”。《祝盟篇》里提到“凡群言发华,而降神务实,修辞立诚,在于无愧”,是说创作祝盟时语言文字要务实立诚,无愧于心,无愧于天,无愧于神。其实不仅仅创作祝盟文时要如此,创作其他文类时又何尝不是如此?《文心雕龙》全篇的理论宗旨即是要求创作者从自身出发挖掘自己的创作才能和创作潜力,创作出独具文心的文学作品,其在《序志》中即云:“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所以说《文心雕龙》的宗旨就在“用心”二字,按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走心的,从其书名“文心雕龙”已经可以看出来。④后面在同一篇中,刘勰又说“立诚在肃,修辞必甘”,意思是说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态度是诚心诚意、端正严肃对待的,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也一定是“甘美”的,就是连神听了也会为其中的诚意所打动的,这又是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来阐发“修辞立其诚”了,“修辞必甘”又和钟嵘的“滋味说”遥相呼应,不过钟嵘的“滋味”只是就五言诗而言的,“修辞必甘”中的滋味是指所有的文类而言的。⑤“修辞必甘”是说一篇文章或一部文学作品的好坏,是否是作者的用心之作,读者是可以透过其中的“修辞”看出来并欣赏到的。滋味甘与不甘,全在修辞者诚与不诚。《中庸》云:“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怀有天下至诚之心,则可以尽天地万物之性,学究天人,与天地共参。
2⑥但是从一个创作者的角度来说,只要一个人是诚心诚意(未必一定是至诚)也能创作出尽人尽物尽心尽力之作。毕竟各人资质不一,才气不同,心性各异,不能强求,正如曹丕论述人的文气时一样“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至。……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诚也是如此,能否达于至诚都是个人的造化使然。既然大家都是中人,只要付出一点诚心,无论是中人、中人以上者,还是中人以下者都能感同身受,所以《中庸》又云:“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相反,如果是无情无义不诚之作,必然不能表明自己的真实想法,反而会暴露出创作者的不用心、敷衍,那么质木无文,言不由衷,华而不实,读者也可以透过文本读出来。⑦东汉学者王充在《论衡·超奇篇》中说:“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有实核于内,有皮壳于外。文墨辞说,士之荣叶皮壳也。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外内表里,自相副称,意奋而笔纵,故文见而实露也。人之有文也,犹禽之有毛也。毛有五色,皆生于体,苟有文无实,则五色之禽,毛妄生也。”王充把文比作是一棵树,叶之荣华、壳之虚实与根之实诚是紧密联系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纵然树上花枝招展,果实累累,如果没有根之实诚,也是摇摇欲坠,壳内空空的;所以王充指出“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这样才能“外内表里,自相副称”。若不然就如禽兽之毛有五色,如果“有文无实”,这五色之毛也白生了,有什么好看。由此就带出“修辞立其诚”文如其人的观点。(雷光高,王军涛《论<易传>“修辞立其诚”及其对中国古代文论的影响》节选)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傅庚生认为陶渊明与杜牧的诗歌写的全是一点心中的真感动,是真名士自风流;而王维和袁枚则心有尘滓,缺少了一点“诚”。B.当代一些旧体诗词创作,有的只是大话空话,有的靠雕琢词藻支撑门面,有的写内心情感却隐藏心迹,这往往是缘于对所写题材缺少真实的感动。C.刘勰在《文心雕龙·祝盟篇》中第一次从文学创作者的角度提出了创作祝盟文及其他文类时要务实立诚,从而创作出独具匠心的文学作品。D.钟嵘的“滋味说”和刘勰的“修辞必甘”理论遥相呼应,不过二者所指的范围不同,两者分别是就所有文类和五言诗而言。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二都对“修辞立其诚”内涵及发展作了阐释,其原义是指个人的言辞诚实、立身诚实,后来才用于诗文写作和文学批评等。B.从《文心雕龙》的书名能够看出刘勰对“修辞立其诚”这一。理念的推崇,而《东坡赤壁诗词》期刊将材料一作为卷首语,也能表明该刊对这一理念的肯定。C.两则材料都认为一个人唯有至诚,方能创作出尽人尽物尽心尽力之作,凡乏其诚者,写作不用心、敷衍,其作品多是伪作无疑。D.教材中张岱年《修辞立其诚》中引用的“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使我们认识到“修辞立其诚”还应“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3.材料二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4.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修辞立其诚”的具体内涵。【答案】1.B2.C
33.①对比论证。通过有无“根之实诚”而形成的两种不同结果的对照,来突出“诚之胸臆”的重要性。②引用论证(道理论证)。引用王充《论衡》的句子,使论证更有力,进一步说明文章作者的观点。③举例论证。以东汉学者王充赞同文墨辞说与人之胸臆“自相副称”的事例来有力佐证作者“修辞立其诚”文如其人的观点。4.①语言文辞上,作家在说话之前要在心中酝酿思考,慎重表达。②文质关系上,文辞修饰要服从内容的真实。③创作态度上,要诚心诚意,端正严肃,创作出尽人尽物尽心尽力之作,并有真情实感。④品德修养上,作家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做到文如其人、“文实相符”。【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陶渊明与杜牧的诗歌写的全是一点心中的真感动,是真名士自风流;而王维和袁枚则心有尘滓,缺少了一点‘诚’”错误。以偏概全,原文中傅先生仅将陶渊明的《饮酒》诗之一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与王维的《竹里馆》作比较;C.“创作祝盟文及其他文类时要务实立诚”错误。与原文不符,刘勰在《祝盟篇》只提出创作祝盟要务实立诚,不包括其他文类;D.“钟嵘的‘滋味说’和刘勰的‘修辞必甘’理论……分别是就所有文类和五言诗而言”错误。张冠李戴,原文“钟嵘的‘滋味说’只是就五言诗而言的,‘修辞必甘’中的滋味是指所有的文类而言的”,对应的顺序颠倒。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C.“两则材料都认为一个人唯有至诚”错误。由“在这问题、那问题中,‘修辞立其诚’也是问题之一”“所谓‘诚’,说白了,就是作者一点内心的真实感动。有了这点真实感动”“诚,是诗词写作的一条铁律”等来看,材料一中关涉的是诗歌创作中的“诚”,而不是“唯有至诚,方能创作出尽人尽物尽心尽力之作”。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最后一段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4①对比论证。“纵然树上花枝招展,果实累累,如果没有根之实诚,也是摇摇欲坠,壳内空空的”,将有无“根之实诚”而形成的两种不同结果的对照,来突出“诚之胸臆”的重要性。②引用论证(道理论证)。引用王充《论衡》的句子“《论衡·超奇篇》中说:‘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有实核于内,有皮壳于外。文墨辞说,士之荣叶皮壳也。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外内表里,自相副称,意奋而笔纵,故文见而实露也。人之有文也,犹禽之有毛也。毛有五色,皆生于体,苟有文无实,则五色之禽,毛妄生也。’”,使论证更有力,具体形象地说明了文墨辞说与实诚胸臆的密切关系。③举例论证。“所以王充指出‘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这样才能‘外内表里,自相副称’”,举东汉学者王充赞同文墨辞说与人之胸臆“自相副称”的事例来有力佐证作者“修辞立其诚”文如其人的观点。【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由“‘修辞立其诚’指一个人说话之前要在心中酝酿自己的言辞,在酝酿言辞的同时也要确立一个根本的立足点,这个立足点就是‘诚’。不诚,虽则‘修辞’,亦心口不一,伪也”可知:语言文辞上,作家在说话之前要在心中酝酿思考,慎重表达。由“‘修辞立其诚’语出《周易》,原指君子要注重文化修养,做到立身诚实,后引用于诗文写作,遂指修饰文辞,强调文辞修饰,要服从内容的真实”可知:文质关系上,文辞修饰要服从内容的真实。由“刘勰又说‘立诚在肃,修辞必甘’,意思是说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态度是诚心诚意、端正严肃对待的,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也一定是‘甘美’的”“他在《情辞与本色》一文中,谈‘修辞立其诚’很有见地。所谓‘诚’,说白了,就是作者一点内心的真实感动。有了这点真实感动,诗作自然‘诚’;没有,词藻再华丽,也是‘伪’”可知:创作态度上,要诚心诚意,端正严肃,创作出尽人尽物尽心尽力之作,并有真情实感。由“王充指出‘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这样才能‘外内表里,自相副称’。若不然就如禽兽之毛有五色,如果‘有文无实’,这五色之毛也白生了,有什么好看。由此就带出‘修辞立其诚‘文如其人的观点”可知:品德修养上,作家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做到文如其人、“文实相符”。(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蛋糕店的盗窃案【意大利】卡尔维诺①德里托来到预先约定的地点时,杰苏班比诺和沃拉已在这里等他好半天了。“我们走吧!”德里托说。像干涸的河流一样空荡荡的大街上,他们三人在清冷的月光下快步向前走去。德里托走在最前面。他的黄眼睛不停地转动着,鼻孔微微翕动,仿佛在嗅着什么。
5②杰苏班比诺身材矮壮,浑身的肌肉舒张自如,活动起来像猫一样轻捷、柔韧。要论攀登高处或蜷曲身子的本事,任何人都比不上他。沃拉就是望风的命,每次行动,总站在寒冷的大街上,时时冒着被夜间巡逻警察捉住的危险,冻得浑身抖颤,牙关磕打。每当偷东西时,他全身穿戴都很讲究,帽子、领带和风衣整整齐齐。一旦出现情况要逃跑,就用双手提起风衣的左右下摆,仿佛是要张开双翼飞腾似的。③不一会,德里托带他们拐进了一座院子。④“沃拉,望风去!”德里托翕动着鼻孔吩咐道。⑤“喏!”德里托招呼杰苏班比诺,“你爬上去,跳进屋里,然后给我打开门。”⑥杰苏班比诺非常敏捷地攀登了上去,宛如猴子爬光滑的墙壁一样利落,没有发出任何声响,他把脑袋探了进去。这时他嗅到一股气味,使劲吸了几口,顿时一种糕点的特殊甜香钻进了他的鼻孔。此时此刻,他体验到一种极端的冲动,这比他每回渴求尽快、尽多获得赃物的欲望还要强烈得多。这是一种他从未体验过的抓心挠肝的急切感。他已经有许多年,或许从战争爆发以前,就没有尝到这些应当吃到的美味点心了。⑦“这里的糕点一定特别多。”杰苏班比诺心想。⑧他伸出一只手,在黑暗中摸索着去给德里托开门。突然,他的手缩了回来,心里感到一阵恶心,他觉得手指触摸到一个又柔软又黏糊的东西,像是个海生动物。他的手停顿在半空中,手上滑溜溜又湿乎乎的,就像碰到麻风病人糜烂的肉体,滑腻得令人心里发麻。他觉得手指间好像还夹住了一个圆圆的东西,像是瘤子,可能还是毒瘤。他把眼睛睁得大大的,但眼前依然是沉沉的黑暗,伸手不见五指。尽管两眼一片黑,鼻子却能闻得到气味。他终于明白,他碰到的并不是什么动物,而是甜美的蛋糕,手上沾的是奶油,指间夹住的是一只蜜饯樱桃!他赶紧伸出舌头去舔自己的手,另一只手继续向四周摸索。“嘿!”他不禁惊奇地叫出了声,这地方太棒了,无论把手伸到哪里,都会摸到各式各样的糕点。⑨杰苏班比诺忽然听见一阵叩门声,这是德里托等得不耐烦了。杰苏班比诺赶紧蹑手蹑脚地向发出响声的地方走去。他的手先是碰到蛋白夹心饼,随后又伸到杏仁甜食里。门打开了,德里托用袖珍手电筒照了一下他那胡子,上还沾着奶油的脸。⑩“这里全是点心。”杰苏班比诺赶忙说道,生怕别人不知道。⑪“现在不是谈点心的时候。”德里托绕到他的身后冷冷地说。⑫凭借手电筒的一缕光柱,他们在半明半暗中向前走去。无论电筒照到什么地方,眼前出现的都是一排排的货架,架子上摆着一排排的托盘,上面放着各种形状、五颜六色的点心。⑬杰苏班比诺忽然产生一种强烈的惊恐感:他害怕来不及饱餐一顿就不得不逃走。看到的糕点越多,这种惊恐感就愈加强烈。他急不可耐地扑向货架,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⑭“现在该撬保险柜了。”德里托把手电筒交给杰苏班比诺,全神贯注地用铁棍撬着锁。可这一回连他也禁不住欲望的诱惑,便往嘴里塞了两块饼干。
6⑮杰苏班比诺陷入了狂热的境界,简直不知道如何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索性趴在桌子上,把许多蛋糕压在身子底下。他真恨不得扒光衣服,赤条条地躺倒在蛋糕上,美美地睡上一觉,永远也不离开。他用嘴咬着果馅奶酪卷,一个一个地摘着蛋糕上的甜葡萄吃,用舌头舔着糖浆,葡萄汁弄脏了衣服,还溅到柜台的玻璃板上。不久,胃里的酸水开始往上翻腾,且伴随着要呕吐的感觉,但他还是不甘心也无法就此罢休。这顿美餐足够他日后向其他同伙和女友炫耀许多年。⑯沃拉从商店后屋走进来,嘴里骂骂咧咧,嘟囔着:“我们换换,该换人了!”⑰“快走!望风去!”杰苏班比诺生气地吼道,唯恐这种甜美的享受被人搅扰。⑱沃拉满心沮丧,刚要转身离开,但转念一想,何不趁机拿些糕点呢。于是,他双手抓了好几块松子杏仁饼。⑲德里托终于撬开了贵重的柜子,开始往口袋里装钞票:他的手指沾上了果酱,黏黏糊糊,他气得直骂娘。⑳沃拉又进来了,打断了杰苏班比诺的遐想。“巡……巡警来了!”说完撒腿就往外跑,双手还紧紧提着风衣下摆。德里托捡了最后几叠钞票,三步并作两步跑到门口。(21)杰苏班比诺这才想起来应当带些糕点给女友。他又踅了回去,偷了一些用糖、蜜饯和巧克力制成的蛋糕,塞在衬衣里,紧贴着前胸。蓦地,他瞥见商店玻璃窗上有警察的影子晃动。(22)杰苏班比诺急忙藏在椅子后面。警察们走了进来。顷刻间,店里挤满了荷枪实弹的巡警。杰苏班比诺猫着腰蹲着,怀里蛋糕上的蜜饯水果挤了出来,他赶忙把香橼果和甜梨吞进肚里。巡警们察看着被窃现场和货架上横七竖八的糕点,下意识地不时用手捏起几块散落的点心放进嘴里。他们的动作格外小心,怕搞乱了破案线索。几分钟后,这些本该缉拿罪犯的警察,便都无所顾忌地狼吞虎咽起来。(23)杰苏班比诺也趁机大口大口咀嚼着,但警察们比他吃得还起劲,也就盖过了他的咀嚼声。过了好一阵他才发现通往门口的路是畅通无阻的。至于那帮警察嘛,事后自然可以编造说,他们看见一只花脸猴子,因迷路跑到店里来了,弄坏了盘子和蛋糕。当警察们终于清醒过来,从包围他们的各色糕点中挣脱出来的时候,杰苏班比诺早已无影无踪了。(有删改)5.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一开始就对三位人物的神态、动作等进行了描写,活灵活现地写出了德里托的机灵和敏锐、杰苏班比诺的灵活和敏捷、沃拉的可笑。B.小说中杰苏班比诺的心理从“感到恶心”,到喜出望外,到害怕无法饱食而惊恐,再到狂热以致无视自身安全,表现出人物对食物近乎疯狂的渴求和贪恋。C.小说场景描写较为丰富,如杰苏班比诺在黑暗中摸到蛋糕、警察在蛋糕店大快朵颐等场景,笔调都非常细腻,描写都详实生动,以蛋糕店小场景展示社会大现实。
7D.本篇小说被作者归于“二战后流浪汉冒险”的主题,在这个主题下,蛋糕店的经历可以象征人生中的冒险之旅,而冒险的故事又总是微笑中带着泪花。6文章第(21)段中,杰苏班比诺本可以逃脱却“又踅了回去”,这一情节安排有何用意?7.有评论家认为“轻”是卡尔维诺小说最关键的美学要素,他总是能举重若轻地给人们讲故事。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轻”的理解。【答案】5.C6.①结构上,呼应前文“他已有许多年……没有尝到美味点心了”“足够他日后……炫耀许多年”情节。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杰苏班比诺发现警察偷吃蛋糕的丑态埋下伏笔,为结尾的荒诞蓄势。②内容上,丰富了杰苏班比诺的人物形象。③主题上,凸显了小说的主题。④情节的“延迟”使文章跌宕起伏,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7.①情节上,小说情节荒诞离奇、简单轻松,矛盾冲突并不凸显,富有戏剧性。但轻松愉悦的故事背后体现的是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②取材上,作者选择生活中最常见的蛋糕店作为人物活动的环境,暗示、折射战争背景下贫困、黑暗的社会现实;选择底层小人物作为创作主体,塑造了具有小丑般喜剧特征的人物形象,鲜活有趣中透露着作者对时代小人物命运的关注和悲悯。③语言上,幽默、调侃的语言风格和夸张、童话式的叙事方法,却掩饰不了“轻松”背后主题的“沉重”。④作者试图用“轻”来反映“重”,用“轻”来消解“重”,体现了作者借文学来寻求轻松、摆脱重负的创作态度。【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C.“笔调都非常细腻,描写都详实生动”错误。从文中“巡警们察看着被窃现场和货架上横七竖八的糕点,下意识地不时用手捏起几块散落的点心放进嘴里。他们的动作格外小心,怕搞乱了破案线索。几分钟后,这些本该缉拿罪犯的警察,便都无所顾忌地狼吞虎咽起来”来看,警察在蛋糕店大快朵颐等场景的描写比较粗放。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情节和段落作用的能力。
8从结构上看,与前文的情节构成呼应。前文中“他已经有许多年,或许从战争爆发以前,就没有尝到这些应当吃到的美味点心了”“这顿美餐足够他日后向其他同伙和女友炫耀许多年”,故此时“杰苏班比诺这才想起来应当带些糕点给女友”,也正因为如此,被警察堵在糕点店内,本以为必定被抓,但却发生了令人瞠目的一幕:警察也被糕点所吸引,忙着吃糕点,无心抓罪犯,结果盗窃犯安全脱逃。所以这一情节的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杰苏班比诺发现警察偷吃蛋糕的丑态埋下伏笔,为结尾的荒诞蓄势。从内容上看,杰苏班比诺“他真恨不得……赤条条地躺倒在蛋糕上……永远也不离开”,可以看出他对于糕点喜爱和贪恋已近乎疯狂,“伴随着要呕吐的感觉,但他还是不甘心也无法就此罢休”;当同伙在撬保险柜时,他却在琢磨着对那些蛋糕如何下手,当得手准备离开时,他想的却是这一顿美餐可以向女友炫耀许多年。他本已跑到门口,却想起忘了给女友带些点心,于是他又回去偷了一些糕点揣在怀里。这些情节丰富了杰苏班比诺的人物形象。从主题上看,凸显了小说的主题。杰苏班比诺因“又踅了回去”,才亲眼目睹警察只顾吃蛋糕,放罪犯逃走,又编造谎言掩盖。强调了警察的贪婪、虚伪、渎职。从情节的安排上看,此处的描写在紧张的氛围中使情节的“延迟”,文章跌宕起伏,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题材特征以及表现手法的能力。《糕点店的盗窃案》采用了幽默讽刺的手法,给人感觉是轻松愉快,充满欢乐,又满含讽刺。从情节上看,小说情节荒诞离奇、简单轻松,矛盾冲突并不凸显,富有戏剧性。杰苏班比诺和同伙明明是去偷钱的,却被甜美的糕点所诱惑,完全忘记了初衷,“他恨不得……躺倒在蛋糕上……永远也不离开”;当同伙在撬保险柜时,他却在琢磨着对那些蛋糕如何下手……这些描写充满喜感,读者似乎也和他一样忘记了他来此的初衷和面临的危险。当同伙盗窃得手准备离开时,他想的却是这一顿美餐可以向女友炫耀许多年。他本已跑到门口,却想起忘了给女友带些点心,于是他又回去偷了一些糕点揣在怀里。突然看见了警察的影子,他躲在椅子后面,顷刻间店里挤满了荷枪实弹的警察。气氛非常紧张,他在劫难逃,“他猫着腰蹲着,怀里蛋糕上的蜜饯水果挤了出来,他赶忙把香橼果和甜梨吞进肚里”。但是,警察们并没有进行搜查,却“不时用手捏起几块散落的点心放进嘴里。他们的动作格外小心,怕搞乱了破案线索。几分钟后,这些本该缉拿罪犯的警察,便都无所顾忌地狼吞虎咽起来”“杰苏班比诺也趁机大口大口咀嚼着,但警察们比他吃的还起劲,也盖过了他的咀嚼声”过了好一阵他才发现通往门口的路是畅通无阻的。“当警察们终于清醒过来……杰苏班比诺早已无影无踪了”,小说中,无论是心理描写,动作描写都充满喜感。但轻松愉悦的故事背后体现的是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至于那帮警察嘛,事后自然可以编造说,他们看见一只花脸猴子,因迷路跑到店里来了,弄坏了盘子和蛋糕”,讽刺了警察的渎职和人性的贪婪。
9从取材上,作者选择的背景是一家蛋糕店。三个盗贼把一家普通的蛋糕店做为盗窃的目标,且在蛋糕店“喜出望外”,因害怕无法饱食而惊恐,再到狂热以致无视自身安全,这些情节暗示、折射战争背景下贫困、黑暗的社会现实;小说选择底层小人物作为创作主体,盗窃犯本为偷钱,却被美味的糕点所吸引,狂吃一通,又想起带一些给女朋友,因而被警察堵在糕点店内,本以为盗窃犯必定被抓,却发生了令人瞠目的一幕:警察也被糕点所吸引,忙着吃糕点,无心抓罪犯,结果盗窃犯安全脱逃。塑造了具有小丑般喜剧特征的人物形象,鲜活有趣中透露着作者对时代小人物命运的关注和悲悯。从语言上看,小说采用了幽默、调侃的语言风格和夸张、童话式的叙事方法。如杰苏班比诺吃蛋糕的场面,读者开心又紧张的看着他在糕点的诱惑下变得疯狂,看着他大吃特吃,看着他吃不够还要带些走,担心躲在椅子后面的他被警察抓住,又吃惊地发现警察不仅不办案反而吃得更疯狂,随后看着他逃脱后和女友一起享用他带回的点心,这一切令人感到非常欢乐,却掩饰不了“轻松”背后主题的“沉重”。作者试图用“轻”来反映“重”,用“轻”来消解“重”,体现了作者借文学来寻求轻松、摆脱重负的创作态度。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恤民亭记【明】杨守陈翰林院之堂之西南隅有亭焉,黄屋峙后,翠林拥前,芜庭冱沼①,尝艺卉莲,盖前人所建以备游燕之娱者。近岁院政久敝,垣宇多隳。余既视篆,则自厅堂厢庑外及三朝房下至庖库厩湢②,稍稍缮葺,惟亭尚完,未之及也。俄而吴民之输廪米者麇至,余为之虑之。盖恒岁输者,奴侩胥隶率附势而邀其贿,以米昼暴之衢途,为舆马所践,或雨潦漂之;夕敛之门庑,复为奴隶所窃无算,朝夕忧劳,累月不克入廪。其苦甚矣,而莫之恤也。于是余揭榜禁奴侩胥隶严甚,莫敢犯。暴米于亭前之小庭与院后之大庭,夕覆以苇席而不敛,晨卷席而又暴之,栖民于庭后之斋庑,闬闳深严,舆马、奴隶莫敢至。又幸无雨潦,不逾月而廪完,民苦乃小纾焉。嗟乎!民之苦不可胜道也。余家本农,备谙民苦,姑举其田赋一事略言之。春而耕种,时犹冻寒,手足皴痛不可忍。夏而粪耘,野日如火,田水若汤,忍热与湿,伛偻爬沙,腰折而指损。或水蝗噬之,棘与砾刺之,流血不止。旱则率妇子灌溉,踏车胝足,竟夕不寐。秋而刈获,必庐于田以防盗,盗或刃之死。负担登场,流汗浃体,疲极而不能休。其服田之苦若是。搀青刈禾,未及一饱,而催租之吏已至。叫嚣隳突,摧窗败扉,为之献酒肴,奉钱帛,获少宽假。后至者益悍,遂詈棰执缚以见官。官又棰之流血,或见骨,必罄赀破产以输之。岁凶则虽鬻子女,犹不能给。其纳税之苦若是。若夫输税于京者,则买舟越江淮,逾河泗以抵潞,远数千里,帆风雨缆,月星晨夕不得宁。闸阻滩胶,进寸退尺,势豪者又鞭挞驱逐而先之。或被盗劫其赀,或罹风恶水险,而臭厥载,计虽破家莫能偿,徒号啼于川澨,甚或遂葬之鱼腹。其水漕之苦若是。
10及川路既穷又赁自郊而奔城丑兴亥息驰数百里枕土饭沙冒尘坌风雨面黧骨柴虽故旧莫能识。或为盗所劫,或驴仆车翻,委米于泥途不可拾。其陆挽之苦若是。幸而入城,宜可庆矣,而输廪之苦,又有如前之所云者。甚哉其可怜也!痛哉其足恤也!吾力不能恤其诸苦,随所值而稍恤之,亦庶几古人所谓宽之一分而已。呜呼!天树君而建官,惟以为民也。今官荷君恩,幸不与民偕苦,而坐享饱暖之乐。其所饱粒米,莫非民之膏脂也,胡不少怜其民而稍恤之?且纵奴侩胥隶椎剥之,何其忍耶?民易虐,天难欺,吾未知其终免否也。呜呼!民乎民乎,可无恤乎?官乎官乎,可自娱乎?余欲以前所虑而行者为常法也,故名亭曰“恤民”,而为记以自省,且以告后之人。(选自黄宗羲《明文海》(清抄本),有删改)【注】①冱沼:干涸的池沼。②湢:浴房。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及川路既穷/又赁自郊而奔城/丑兴亥息驰数百里/枕土饭沙/冒尘坌风/雨面黧骨柴/虽故旧莫能识B.及川路既穷/又赁自郊而奔城/丑兴亥息/驰数百里/枕土饭沙/冒尘坌风雨/面黧骨柴/虽故旧莫能识C.及川路既穷又赁/自郊而奔城/丑兴亥息驰数百里/枕土饭沙/冒尘坌风/雨面黧骨柴/虽故旧莫能识D.及川路既穷又赁/自郊而奔城/丑兴亥息/驰数百里/枕土饭沙/冒尘坌风雨/面黧骨柴/虽故旧莫能识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翰林,古代官名。明代的翰林学士作为翰林院最高长官,主管文翰,并备皇帝咨询。B.视篆,掌印视事。视,治理处理(公务);篆,一种字体。官印例用篆文,故称。C.岁输,指民间每年运送到京师或指定地点的贡赋,文中主要指粮米。D.丑,地支的第二位;亥,天干的第十二位。天干地支是古代天文学最重要的符号之一。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发出“民易虐,天难欺”的有力呐喊,折射出当时官吏胡作非为、贪图享受,对民间疾苦麻木不仁的现象。B.作者张榜严厉禁止役侩小隶侵犯百姓,让百姓在斋庑里休息,里巷深严,“舆马、奴隶”不敢来,于是百姓的苦稍稍缓解了一些。C.本文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将老百姓所遭逢的苦辛一一形于文字,具体而完备,同时也表明了作者的创作目的。D.本文作者为官清廉自守,体恤民情,尽力为百姓做实事、好事,为民请命建造了“恤民亭”,并为文以记之。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俄而吴民之输廪米者麇至,余为之虑之。(2)其所饱粒米,莫非民之膏脂也,胡不少怜其民而稍恤之?
1112.作者感慨“民之苦不可胜道也”,请用自己的话概述文中老百姓所遭逢的苦辛。【答案】8.B9.D10.D11.(1)不久,吴地的输送粮食的百姓成群而来,我为他们感到担心。(2)他们用来填饱肚子的米粒,无不是百姓的膏脂啊,为什么不稍稍怜惜百姓、体恤百姓呢?12.①曝米之苦。或被车马践踏,或被雨水漂洗,或被小吏和差役偷窃。②服田之苦。春耕夏耘秋收,辛劳疲惫,还要冒着生命危险防止盗贼的偷窃。③纳税之苦。被暴力催租,赋税繁重,倾家荡产、卖儿鬻女才能交齐粮税。④漕运之苦。路途遥远、风雨兼程,既要防止盗贼的劫掠,又要对抗恶劣的风浪,还要承受物资腐败的亏损等。⑤陆挽之苦。起早贪黑,奔驰数百里,以土为枕,以沙为饭,防盗贼防翻车。【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等到水路已走完,又从郊外奔向京城,起早贪黑,奔驰数百里,以土为枕,以沙为饭,冒着尘埃风雨,面色黧黑,骨瘦如柴,即使故旧之人也不能认出来了。本题中,“又赁自郊而奔城”,“又”表示另起一事,其前应断开,排除CD;“冒尘坌风雨”,“风雨”作“坌”的宾语,其后应断开,排除A。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亥,天干的第十二位”错误。亥,地支的第十二位。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D.“为民请命建造了恤民亭”有误。“余欲以前所虑而行者为常法也,故名亭曰‘恤民’,而为记以自省,且以告后之人”意思是:我想把之前所思虑并且实行的事情作为固定的制度,因此命名这座亭为“恤民亭”,并为它作了这篇记来自我反省,并且以此来告诫后来的人。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
12(1)“俄而”,不久;“吴民之输廪米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输廪米之吴民”;“麇”,成群;(2)“莫非”,无不是;“胡”,为什么;“少”,通假字,通“稍”,稍微。【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由“以米昼暴之衢途,为舆马所践,或雨潦漂之;夕敛之门庑,复为奴隶所窃无算,朝夕忧劳,累月不克入廪”可概括出:曝米之苦。或被车马践踏,或被雨水漂洗,或被小吏和差役偷窃。由“春而耕种,时犹冻寒,手足皴痛不可忍。夏而粪耘,野日如火,田水若汤,忍热与湿,伛偻爬沙,腰折而指损。或水蝗噬之,棘与砾刺之,流血不止。旱则率妇子灌溉,踏车胝足,竟夕不寐。秋而刈获,必庐于田以防盗,盗或刃之死”可概括出:服田之苦。春耕夏耘秋收,辛劳疲惫,还要冒着生命危险防止盗贼的偷窃。由“搀青刈禾,未及一饱,而催租之吏已至。叫嚣隳突,摧窗败扉,为之献酒肴,奉钱帛,获少宽假。后至者益悍,遂詈棰执缚以见官。官又棰之流血,或见骨,必罄赀破产以输之。岁凶则虽鬻子女,犹不能给”可概括出:纳税之苦。被暴力催租,赋税繁重,倾家荡产、卖儿鬻女才能交齐粮税。由“若夫输税于京者,则买舟越江淮,逾河泗以抵潞,远数千里,帆风雨缆,月星晨夕不得宁。闸阻滩胶,进寸退尺,势豪者又鞭挞驱逐而先之。或被盗劫其赀,或罹风恶水险,而臭厥载,计虽破家莫能偿,徒号啼于川澨,甚或遂葬之鱼腹”可概括出:漕运之苦。路途遥远、风雨兼程,既要防止盗贼的劫掠,又要对抗恶劣的风浪,还要承受物资腐败的亏损等。由“及川路既穷,又赁自郊而奔城,丑兴亥息,驰数百里,枕土饭沙,冒尘坌风雨,面黧骨柴,虽故旧莫能识。或为盗所劫,或驴仆车翻,委米于泥途不可拾”可概括出:起早贪黑,奔驰数百里,以土为枕,以沙为饭,防盗贼防翻车。参考译文:
13翰林院堂屋的西南角有一座亭子,黄屋屹立在它的后面,翠林簇拥在它的前面,草木茂盛的庭院和干涸的池沼,曾经种植着莲花,这里大概是前人建造用来作为游宴娱乐的地方。近年来,翰林院的政务长久荒废,垣墙屋宇大多毁坏。我掌印视事后,就从厅堂厢庑外以及三朝房下到厨房仓库马厩浴房,都稍稍修葺了一番,只有亭子还是完好的,没赶得上修。不久,吴地的输送粮食的百姓成群而来,我为他们感到担心。每年运送粮米的人,官府中的小吏和差役都会依仗着权势来向他们求取财物,他们白天把米曝露在大道上,被车马践踏,有时被雨水漂洗;傍晚的时候把谷物收到与门房相连接的廊屋之下,又被官府中的小吏和差役所偷窃无数,早上晚上忧心劳苦,很多个月都不能存入仓库。他们太苦了,但没有人体恤他们。于是我张榜严厉禁止小吏和差役,他们便不敢再侵犯百姓了。让他们将米曝晒在亭子前的小庭与院子后面的大庭,晚上用苇席覆盖不收,早晨将席子卷起继续曝晒,让百姓在亭子后面的两侧的屋子里休息,里巷深严,车马、小吏和差役不敢来。又幸而没有雨水,不到一个月粮食积聚完毕,百姓的辛苦才稍稍缓解了一些。嗟乎!百姓的苦哪里说得完呢。我本来是农家出身,完全了解农家的苦,姑且举(缴纳田赋)这件事大略谈谈。春天耕种,时节仍然寒冷,手足皴裂疼痛不能忍受。夏天浇肥耕耘,野外骄阳似火,田水如热水,农民忍受着炎热与潮湿,弯腰爬行,腰折弯而手指损伤。有的人还被水蝗噬咬,被荆棘与石砾刺伤,流血不止。干旱的时候就带着妻子儿女灌溉,踏水车手脚生茧,整个晚上都不能入睡。秋天收获,一定要在田边修庐看守以防盗贼,盗贼有时候还会把他杀死。挑着担来到打谷场,汗流浃背,疲惫至极却不能休息。那耕作之苦就像这样。麦、稻尚未全熟就要收割下来,没等到吃饱,催租的官吏已经到了。他们到处叫嚣横行,到处骚扰毁环,摧败门窗,百姓向他们进献酒菜,奉送钱帛,才能获得稍稍的宽限。后来者更加凶悍,又打又骂,百姓被捆绑着去见官。官员又捶打百姓使之流血,有的人甚至被打到露出骨头,一定要使其倾尽家产来输送粮食,完成田赋。收成不好的时候即使卖掉子女,仍不能交齐粮税。老百姓纳税的苦就像这样。至于将粮米输送到京城去的人,就要买船越过江淮,越过河流来抵达潞河,远达数千里,在风雨中行船,披星戴月早晚不得安宁。闸口阻拦河滩泥泞搁浅,进一寸退一尺,豪强者又鞭挞驱逐他们。有的人被盗贼劫掠资财,有的人遭遇恶劣的风浪,那装载的物资因而腐败,估计即使倾家荡产也不能偿还,只能在水边号哭,甚至于或者就葬身于鱼腹。那漕运的苦就像这样。等到水路已走完,又从郊外奔向京城,起早贪黑,奔驰数百里,以土为枕,以沙为饭,冒着尘埃风雨,面色黧黑,骨瘦如柴,即使故旧之人也不能认出来了。有时被盗贼所劫掠,有时驴车倒翻,粮米掉落在地上不可收拾。百姓用车运送谷物的艰苦像这样。幸运地入了城,本应该庆幸了,可是输送粮米的辛苦,又有像之前所说的那样。他们可怜至极啊!痛心啊,他们值得体恤!我的力量不能体恤他们的诸多辛苦,那就在碰上他们的时候稍稍体恤他们一些,也差不多就是古人所说的宽容他们一分罢了。呜呼!老天树立君主建立官制,只是为了百姓啊。如今官员承载着君王的恩德,幸而不与民同甘苦,坐享饱暖之乐。他们用来填饱肚子的米粒,无不是百姓的膏脂啊,为什么不稍稍怜惜百姓、体恤百姓呢?还要放纵小吏和差役来残酷搜刮,怎会那样不忍心啊?老百姓容易凌虐,老天爷难以欺骗,我不知道他们最终是否会得以免除(责罚)。呜呼!老百姓啊老百姓,可以不体恤吗?官员啊官员,可以独自享乐吗?我想把之前所思虑并且实行的事情作为固定的制度,因此命名这座亭为“恤民亭”,并为它作了这篇记来自我反省,并且以此来告诫后来的人。(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判曲,完成下面小题。终身误清·曹雪芹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14喜冤家清·曹雪芹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淫荡贪还构。觑着那,侯门艳质如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13.下列对两首判曲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终身误》《喜冤家》是对黛玉、宝钗、迎春三位女子命运预示的判曲,《红楼梦》借助判词与判曲,以现实主义手法勾勒“金陵十二钗”形象总纲。B.《终身误》以“山中高士”喻宝钗之贤,以“晶莹雪”喻宝钗之冷,寥寥数语,勾勒出一个立体的宝钗形象:高洁中见淡漠,端庄处显无情。C.《喜冤家》引用“中山狼”的典故来喻指孙绍祖,又化用“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暗示迎春婚后的不幸遭遇,“喜”为虚妄,“恨”为实情。D.《终身误》以宝玉口吻自诉,《喜冤家》以迎春亡魂口吻控诉,两首判曲基调哀怨,满含愤懑,揭示了封建礼教下包办婚姻的“吃人”本质。14.宝钗聪慧,在婚姻中却终究难得一人心;迎春良善,在婚后却被丈夫凌虐至死。试分析两首判曲在慨叹两位女子不幸命运时所运用手法的异同。【答案】13.A14.相同点:(1)都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曹雪芹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将《终身误》《喜冤家》中的黛玉、宝钗、迎春三位女子命运进行预判,借助判曲,以浪漫主义手法对三个人物的形象进行勾勒。(2)都运用了典故。《终身误》中“举案齐眉”运用梁鸿孟光的典故,《喜冤家》中“中山狼……”一句运用“中山狼”的典故。(3)都运用了对比手法。宝钗、迎春二人本身性格值得称颂,本应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但结局均不幸,性格的美好与命运的不幸形成对比,凸显人物命运的不幸。不同点:《终身误》运用第三人称,通过宝玉之口表现了与宝钗相处时的冰冷感受,说明宝钗在婚姻中终究难得一人心。《喜冤家》运用第一人称,通过迎春之口直接表达自己的悲惨命运。【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判曲内容、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的能力。A.“以现实主义手法勾勒”错,《红楼梦》以浪漫手法勾勒“金陵十二钗”形象总纲,非“现实主义”。故选A。【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判曲表达技巧的能力。相同点:
15都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终身误》中的“金玉良缘”是在讲贾宝玉与薛宝钗之间的姻缘,而“木石前盟”是指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凄美爱情。《喜冤家》以贾迎春亡魂口吻对孙绍祖作血泪控诉:先诉其不念当初、忘恩负义;再诉其淫荡成性,直把公府千金作践得魂散香消。曹雪芹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将《终身误》《喜冤家》中的黛玉、宝钗、迎春三位女子命运进行预判,借助判曲,以浪漫主义手法对三个人物的形象进行勾勒。都运用了典故。《终身误》中“举案齐眉”运用梁鸿孟光的典故,说明既然封建包办婚姻使宝玉不能与自己所爱的黛玉结合,那么新妇宝钗纵使变成了孟光那样举案齐眉的贤妇,也不可能抚慰平息他痛苦不满的心情。《喜冤家》中“中山狼……”一句运用“中山狼”的典故,是说迎春丈夫有如忘恩负义、不讲情面的豺狼野兽。诗歌引用“中山狼”典故,其含义暗指迎春丈夫孙绍祖有如狼一样恩将仇报。都运用了对比手法。宝钗聪慧,在婚姻中却终究难得一人心;迎春良善,在婚后却被丈夫凌虐至死。宝钗、迎春二人本身性格值得称颂,本应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但结局均不幸,性格的美好与命运的不幸形成对比,凸显人物命运的不幸。不同点:《终身误》运用第三人称,主要描写红楼梦的主角贾宝玉对薛宝钗和林黛玉的态度,写贾宝玉婚后仍不忘怀死去的林黛玉,写薛宝钗徒有“金玉良姻”的虚名而实际上则终身寂寞。通过宝玉之口表现了与宝钗相处时的冰冷感受,说明宝钗在婚姻中终究难得一人心。《喜冤家》运用第一人称,通过迎春之口直接表达自己的悲惨命运,迎春婚嫁后一年就被丈夫孙绍祖作贱而死去,迎春的婚姻是不幸的,其结局是悲惨的,从而揭露了迎春婚姻的悲剧。(三)名篇名句默写(共5小题,每空1分,10分)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进酒》中用比兴的手法体现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4)____________,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5)《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传说,增添了本诗的浪漫主义色彩。【答案】①.见贤思齐焉②.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③.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④.奔流到海不复回⑤.信而见疑⑥.忠而被谤⑦.女娲炼石补天处⑧.老鱼跳波瘦蛟舞⑨.
16地崩山摧壮士死⑩.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有:焉,疑,谤,瘦,蛟,舞,崩,摧,栈,钩。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平凡人的英雄主义,是可敬的。中国第一代摇滚音乐家们,怀抱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虽然浸泡过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却并没有负荷巨大的传统包袱;另一方面,“文革”把一切传统意义都消解了,而新的文化体系尚未建成。他们也许觉得,时代仍处于人类的童年期,只有他们才是________的一代人。一切都在建构,消解,再建构。这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孤独豪情在八十年代________,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文革”已远去,人们渐渐冷却下来,反思着,怀疑着;与此同时,________的改革已经启动,社会是进步的,欣欣向荣的,由不得你不相信。人们在两个时代的交合处站住了,怀疑、慌张、不懂……世界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他们较真,愤怒,呐喊,一筹莫展,然而终究________。摇滚歌手们怀抱着吉他站在舞台上,用歌声发出质疑之音:“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诚然,那个年代的年轻人确实有太多不明白的东西,因此,那个时代的摇滚乐盛会,其实是与当时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在精神上的一场集体“神遇”。而今,新的时代巨幕已缓缓拉开,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再一次面临陷入“思想泥潭”的风险。寻找全新的精神家园,道阻且长;建构全新的价值体系,意义重大。(选自魏微《崔健时代与张楚时代》,有删改)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开天辟地风靡一时轰轰烈烈无济于事B.惊天动地方兴未艾大张旗鼓于事无补C.开天辟地方兴未艾轰轰烈烈于事无补D.惊天动地风靡一时大张旗鼓无济于事17.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思想泥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展现了在激荡的革命时代里,青年知识分子们勇于觉醒、敢于抗争的精神。B.“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播出青年歌手演唱的《清澈的爱》后,不少网友留言,哪有什么岁月安好,只不过是有人负重前行。C.
17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中的落叶,因为那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D.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答案】16.A17.D【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开天辟地”表示有史以来第一次或前所未有。“惊天动地”指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语境形容中国第一代摇滚音乐家们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摇滚音乐,选择“开天辟地”。“风靡一时”形容一个事物在一个时期非常盛行,像风吹倒草木一样。“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语境形容孤独豪情在八十年代很流行,选择“风靡一时”。“轰轰烈烈”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大张旗鼓”形容进攻的声势和规模很大,也形容群众活动的声势和规模很大,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语境形容改革的声势浩大,选择“轰轰烈烈”。“无济于事”指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解决不了问题。“于事无补”常用来表示所做之事对真正需要完成的事情没有什么补益。语境形容尽管人们“愤怒,呐喊,一筹莫展”,但是解决不了问题,选择“无济于事”。故选A。【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思想泥潭”表示特殊含义。A.表示特殊称谓。B.表示特定称谓。C.表示引用。D.表示特殊含义。故选D。(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2分)18.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什么是“精彩”?也就是说,______
18?有人认为戏剧性在危机,“没有危机就没有戏剧”;有人认为戏剧性在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有人认为戏剧性在对照,“没有对照就没有戏剧”,这三句话都成立,而且,______。例如秦桧害岳飞是岳飞的危机、南宋的危机,同时也是善与恶的冲突,忠臣与佞臣的对照。如果把三者分开,其中冲突最重要,______。八岁的女孩过生日,八十岁的爷爷切蛋糕,这样的剧情发展,或许可以写成一篇好文章,但未必能成就一部好戏。八十岁的爷爷一刀切下去忽然打了个喷嚏,许多唾沫星子落在蛋糕上,全家人都不愿意吃蛋糕可是又不敢不吃,偏有一人做出头的椽子说,目前感冒正在流行,这块喷满了口水的蛋糕吃不得,偏偏爷爷的脾气不好,一听之下勃然大怒,这至少是戏了。【答案】①.人生的戏剧性藏在哪里②.危机、冲突、对照往往三位一体/互为补充③.冲突推动事件使戏剧情节向前发展【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本句是问句,可以根据后文的内容判断所问的内容,“有人认为戏剧性在危机……有人认为戏剧性在冲突……有人认为戏剧性在对照”,可见所关涉的问题是“人生的戏剧性”,故可填写“人生的戏剧性藏在哪里”之类的句子。第②空,“而且”表在“成立”基础上的递进;根据后文“例如秦桧害岳飞是岳飞的危机、南宋的危机,同时也是善与恶的冲突,忠臣与佞臣的对照”可知,危机、冲突、对照也是互为补充的,故可填写“危机、冲突、对照往往三位一体/互为补充”之类的句子。第③空,前文说“如果把三者分开,其中冲突最重要”,紧接着应说明为什么重要;根据后文所举的例子,可知探讨的是冲突对情节发展的作用,故可填写“冲突推动事件使戏剧情节向前发展”之类的句子。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当前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形势依旧严峻,各级各部门在落实防疫工作的同时,也不忽视疫情防控宣传工作。防疫宣传标语就是一种常见有效的方式。请从下面的防疫宣传标语中选择一条并分析其妙处。(1)“我们一起打疫苗,一起苗苗苗苗苗!”(2)“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答案】(1)标语一酷似流行歌曲《学猫叫》的旋律,反复运用“苗”字,富有节奏感,朗朗上口,让严肃的疫苗接种瞬间变得欢快并让人印象深刻,表达了人们面对严峻疫情的乐观积极。(2)标语二用“泰山”“命令”“责任”具有力量感的词语突出了生命健康、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号召人们团结一致,积极参与,战胜疫情;用反复的手法铿锵有力地表达出我们打赢这场战役的决心和信心。【解析】【小问1详解】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写标语评论的能力。分析标语的妙处可以从语用、修辞的角度分析。整条标语采用古典诗歌七言的格式,且尾句都有“苗”字,比较押韵,读来朗朗上口,易于识记,符合标语的要求;两个“一起”和五个连续的“苗”字是反复手法,突出强调了大家都要打疫苗的内容;“我们一起”采用呼告的手法,有号召力、鼓动性和感染力;第一人称“我们”的使用拉近了大家的心理距离,有亲切感;标语仿照《学猫叫》的歌词“我们一起学猫叫,一起喵喵喵喵喵”来写,使严肃的事件变得呆萌可爱,轻松活泼的语调化解了疫情的沉重感;“喵”和“苗”字谐音,“苗”字如猫叫“喵”,有撒娇卖萌之感。【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写标语评论的能力。本条标语中“泰山”“命令”“责任”这些词句语气郑重、态度坚定、不容置疑,这样的语气反映了政府抗击疫情的坚定决心,能让百姓感到安心,也能把防范措施牢牢记住,在短时间内起到凝聚人心的效果。其实每一句都是判断句,表述为“……是……”的格式,突出强调“生命”“疫情”“防控”的重要性,三个判断句表达句式相同,又构成排比兼反复修辞,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大气磅礴,给人警醒、感召力。20.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要求我们把握不同体式作品的风格特点,欣赏富有时代特征的表达艺术,其中选入了消息《别了,“不列颠尼亚”》和人物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两篇文章。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学习体验,说说消息和通讯这两种新闻体裁有哪些不同特点?【答案】①时效性上,消息的时效性更强,通讯的实效性较弱。②内容上,消息的取材更为广泛,概括性更强,通讯则不然。③篇幅上,消息相对较简短,文字更加干净利落。而通讯相对具体细致,篇幅较长。④表达技巧上,消息以叙述为主,简洁明快,少有修饰。而通讯往往综合运用修辞、描写、议论等多种手法进行写作。⑤叙述人称上,消息往往使用第三人称,而通讯则三种人称均可使用。【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时效性上,消息的时效性更强,通讯的实效性较弱。如,《别了,“不列颠尼亚”》中“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4点30分……”具有很强的即时性;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一九六二年冬天,正是豫东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实效性较弱。
20内容上,消息的取材更为广泛,概括性更强。如,《别了,“不列颠尼亚”》中描写的是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天,以英方活动为主的情景:英国末任港督的告别仪式“在蒙蒙细雨”中进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通讯则不然,《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抓住了焦裕禄这个典型,歌颂在困难时期涌现出来的模范人物,与错误思想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篇幅上,消息相对较简短,文字更加干净利落。如,《别了,“不列颠尼亚”》主要以时间闪回的方式组织材料,篇幅短小,干净利落。而通讯相对具体细致,篇幅较长。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全文时间跨度从1962年冬一直到1965年春,从焦裕禄到兰考上任、工作、生病、逝世到1965年春季兰考老百姓的祭奠等。空间上,从兰考县城到兰考火车站,堌阳、金营等村庄、公社,开封医院、郑州医院、北京的医院等地方。所叙的事情更多,诸如到灾情最严重的公社和大队去了解灾情,风雪夜召开别开生面的会议,亲自带领“三害”调查队在风沙最大、雨最猛的时候去探源头搞调查,等等。表达技巧上,消息以叙述为主,简洁明快,少有修饰。如,《别了,“不列颠尼亚”》重在描写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天,以英方活动为主的情景,修饰较少。而通讯往往综合运用修辞、描写、议论等多种手法进行写作。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北风越刮越紧,雪越下越大”“这天,外面的大风雪刮了一夜”“风雪铺天盖地而来。北风响着尖厉的哨音,积雪有半尺厚”,对风雪的描写,强调了天气之恶劣,受灾之严重。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为群众送救济、送温暖,对表现焦裕禄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和公仆情怀起到有力的烘托作用。叙述人称上,消息往往使用第三人称,如《别了,“不列颠尼亚”》中“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而通讯则三种人称均可使用,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焦裕禄虽然去世了,但他在兰考土地上播下的自力更生的革命种子,正在发芽成长,他带给兰考人民的毛泽东思想的红灯,愈来愈发出耀眼的光芒……”运用了第三人称;也有第一人称“我想,作为一个革命战士,就要像松柏一样,无论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在冰天雪飘的严冬,永不凋谢,永不变色;还要像杨柳一样,栽在哪里活在哪里,根深叶茂,茁壮旺盛;要像泡桐那样,抓紧时间,迅速成长,尽快地为人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四、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1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这是我国首次专门就青年群体发布白皮书。透过白皮书中一组组详实的数据、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可以感受到中国青年与伟大时代的“双向奔赴”。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作为青年的你,对“双向奔赴”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踔厉奋发,新青年与时代“双向奔赴”在奋斗中出彩,在岗位上发光。回首百年路,青年们一心向党,奋勇前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当代青年奋斗的每一面,都在踔厉奋发中,朝着民族复兴梦想更进一步。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中国青年与伟大时代开启“双向奔赴”。接棒扛起新使命,时代演绎“青年说”。欧阳修有言: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青春何以绚丽?百年沧桑,一代代青年给出铿锵有力的答案。青年人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宽广胸怀,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铮铮誓言,更有“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豪情壮志。薪火相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跑中,新时代青年接棒前行,我们是“不计报酬、不畏生死、随叫随到”、“我年轻我报名我先上”的抗疫逆行者,是“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卫国戍边战士,是“扎根泥土,懂得人民”的乡村振兴干部。面对困难险境,我们不畏荆棘,冲锋一线绽放青春。与时代“双向奔赴”,奋斗诠释“青年行”。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作为当代青年矢志奋斗,与时代同向同行。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关于青年群体《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展现了青年在新时代迸发出的青春激情。“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新时代青年奋斗的足迹遍布脱贫攻坚、奥运赛场、科技创新、抢险现场等地。“天眼”探空、“蛟龙”探海、粒子“探微”,青年们带着创新与梦想奔赴星辰大海。“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我们在实践中经受历炼,增强本领,在时代大潮中书写着奋斗精彩。“小我”融“大我”,圆梦必须“青年拼”。青年既是追梦者,又是圆梦人。积跬步至千里,各行各业的青年人脚踏实地在基层长才干、壮筋骨、勇毅前进。我国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日益完善,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自5月1日起施行,作为职业教育的灵魂,工匠精神成青年人拼搏新方向。时间淬炼真金,技能成就梦想,“中国制造”背后,凝结着大国工匠们精益求精的执着。精于工,匠于心,将每一个“小我”的人生篇章,融入到祖国发展的“大我”的华章,刚健有为的青年用匠心谱写动人的青春之歌。
22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新的赶考路上,作为时代青年,我们当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自觉,汇聚时代青春强音,跑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加速度”。【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本题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中说中国青年与伟大时代的“双向奔赴”,是指青年书写时代,时代成就青年。具体地说,就是青年要将个人理想与追求融入祖国与人民需要之中,在新时代的美好背景和优越条件下,努力作为,奋发向上,不负青春,不负时代。考生要把握住青年的个人奋斗和时代命运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关系,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写作:时代是青年发展的宝贵沃土,新时代为广大青年提供了最丰裕的物质条件、最优越的发展环境、最广阔的成长空间、最公平的奋斗机遇,只有在时代的推动和助力之下,青年才能安心学习、顺利成长、自由选择、获得成功,才能一展所长,在新时代成就一番不凡的事业。同时,广大青年应珍惜时代境遇,努力拼搏、奋勇争先,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把个人的小我融入祖国、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为时代发展进步注入强大的青春动力。行文时,可以先论述“双向奔赴”的意义所在,再从时代成就青年成长和青年助力时代发展两方面进行论述,可以引用如平均年龄28岁的中共一大代表酝酿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时大批“90后”“00后”医务人员写下请战书等实例作为论据,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最后号召广大青年努力奋斗,砥砺前行,在实现中国梦伟大实践的同时实现自己的青春梦。立意:1.小我融入大我,与时代共同发展。2.将青春的力量向民族复兴的梦想汇流。3.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4.盛世成就青年,青年助力时代。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