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word版含解析

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word版含解析

ID:83487421

大小:86.69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3-07-06

上传者:老李
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8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9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阅读已成为阅读者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休闲娱情的重要方式。与传统的纸质阅读相比,不受时间、地点、空间限制,随时随地拿起就能读的“数字阅读”,可以覆盖更多的用户群,让阅读变得更便捷、更高效。《2021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突破5亿。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也显示,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倾向明显,2021年有77.4%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71.6%的成年国民进行过网络在线阅读,27.3%的成年国民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在科技赋能的背景下,数字阅读正在为全民阅读带来新的增量与新的体验,实现各类新型文化业态的深度对接融合聚变。数字阅读带来新的阅读体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阅读场景与内容的无限性。数字时代,无论身在何处,电子书和手机等电子设备均可以成为“移动的图书馆”,无限量的书籍触手可及,满足了人们碎片化、多样化的阅读需求。阅读场景也更加不受限制,随之丰富起来。阅读方式与感官的多样化。眼睛不再是唯一的阅读感官,以喜马拉雅、懒人听书等为代表的音频平台让听书走进千家万户,“耳朵阅读”已经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读书“姿态”,不仅解放了人的双手、双眼,而且优质的声音和表达,也有助于听众对内容的认知。智能化沉浸式阅读正在逐步实现。元宇宙概念、人工智能、VR/AR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让阅读体验变得更加立体,使得人机互动性更强、沉浸感更足,虚拟现实相结合的场景阅读成为可能。书本内容可以在虚拟现实中展现:书中的人物动起来,演绎精彩故事情节;书中的植物、动物、建筑惟妙惟肖,阅读变成了身临其境的非凡体验。在未来,读者甚至可以参与到书中故事的创作,在虚拟现实里体验各个角色,或创造属于自己的新身份,获得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尽管数字阅读带来的注意力碎片化、内容娱乐化等问题引发了各种争论与担忧,但无论读书、听书、视频看书,重要的是摄取知识和信息后的思考与消化,并沉淀为人生的养分。或许,我们无需拘泥于阅读的方式,而是始终保持阅读的习惯,让阅读温润生活,滋养心灵。(摘编自康岩、李海峰的相关文章)材料二

1近年来,通过移动智能终端接受融媒传播的数字化服务,有声阅读快速成为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下的全民阅读新形态。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有声行业市场活跃用户规模已达8亿人次,相比于2020年的5.7亿人次,其增长速度、增长规模令人惊叹。数字阅读形态催生的有声阅读,已经让我们从“纸读”历经“屏读”,走进了最新的“听读”模式。通过文字语言获取信息的传统阅读形态,完成了人类第一次阅读转型,即从原始有声语言的一维线性传播,到文字符号系统的二维平面传播。伴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近些年来,原本已经归入小众化、只针对少数阅读功能障碍人群的有声读物,再一次回归大众视野,形成了“听读”的有声阅读新景观。人们可以更加自由地利用碎片化时间,用耳朵完成“阅读”,这为人们的阅读行为提供了便利,也丰富了人们的阅读需求。有声阅读与原始有声语言传播存在根本区别,通过移动互联和数字技术,有声阅读保留了文字符号系统赋予阅读者的大部分控制和调节主动权,如反复阅读、选择自主、快慢自主、时空自由等,同时又将有声语言的情感温度、互动交流、现场感等特征优势重新接纳进来。因此,有声阅读并非从文字符号系统的二维平面传播,倒退回有声语言的一维线性传播,而恰恰是数字阅读形态对自身功能的一次重要拓展,是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推动阅读在数字空间的继续延伸。或许,文字阅读经由数字化服务的有声阅读,最终走向信息化时代的视听阅读,可能成为未来占据先导地位的阅读新形态。当然,无论未来的数字阅读走向何处,传统的纸质阅读都会相随相伴。未来的阅读社会,必然是不同阅读形态相互叠加下的学习型社会;未来的“书香中国”,将呈现数智赋能与纸韵墨香相互辉映下的全民阅读氛围。(杨凤《未来我们可能会怎样阅读》)材料三从竹简、丝帛、纸张,到如今的手机、电脑等,载体不断创新,阅读绵延不息。千百年来,人们的阅读方式不同、方法各异,所获也各有不同。简单地看,阅读方法就是两种:浅阅读和深阅读。浅阅读一般只是为了获取信息、娱乐消遣,或了解一些简单的知识;而深阅读则是为了掌握系统化知识,或完整地领会一种理念,能用其分析人生、社会乃至国家、世界中的重大问题。众所周知,现在的人们上网多以阅读新闻、观看视频为主,且娱乐化、碎片化特征明显,深阅读、经典阅读行为占比还不高。也因此,有人将数字阅读等同于碎片化阅读、浅阅读,其实,这是不全面的结论。事实上,数字阅读与深度阅读并不当然是一对矛盾体,阅读的深与浅,关键要看读者对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的选择。让我们积极拥抱数字阅读,走出浅阅读的“舒适区”,养成深度阅读的习惯,实现深阅读与浅阅读的平衡,让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相互依托与补充,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现代生活理念。(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数字阅读时代更要倡导深阅读》)

21.下列对“数字阅读”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相比更加便捷高效,它不受时间、地点、空间限制,电子书和手机等电子设备可以成为“移动的图书馆”。B.数字阅读满足了人们碎片化、多样化的阅读需求,但也带来了注意力碎片化、内容娱乐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引发了各种争论和担忧。C.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数字化阅读的进一步兴盛,人们对传统的纸质阅读的兴趣将逐渐淡化,纸质阅读的作用逐渐变小。D.数字阅读不等同于浅阅读,它与深阅读并不当然是一对矛盾体,阅读的深与浅取决于读者对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的选择。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科技赋能的背景下,人们的阅读体验将会变得更加立体,人机互动性更强、沉浸感更足。B.从“纸读”到“屏读”再到“听读”,有声阅读已成为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下的全民阅读新形态。C.有声阅读是数字阅读形态对自身功能的重要拓展,是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推动阅读在数字空间的继续延伸。D.未来的数字阅读将最终走向信息化时代的视听阅读,成为未来占据先导地位的阅读新形态。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中“深阅读”观点的一项是()A.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汉书》B.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史记·孔子世家》C.(萧纲)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经目必记;篇章辞赋,操笔立成。——《梁书·简文帝纪》D.胤恭勤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晋书·车胤传》4.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相关内容,概括有声阅读的优点。5.学校决定开展以“数智赋能与纸韵墨香”为主题的阅读探讨活动,请根据材料内容,对如何阅读提出你的建议。【答案】1.C2.D3.B4.(1)能够解放读者的双手、双眼,也有助于读者对内容的认知;(2)为人们的阅读行为提供便利,丰富人们的阅读需求;(3)具有文字符号系统赋予读者的大部分控制和调节主动权;(4)具有有声语言的情感温度、互动交流、现场感等特征优势。5.(1)积极拥抱数字阅读,但是要避免数字阅读带来的注意力碎片化、内容娱乐化等问题;(2)仍需重视传统的纸质阅读,让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相互依托与补充(或“相伴相随”);(3)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都不能止于浅阅读,要实现深阅读与浅阅读的平衡,培养深度阅读的习惯。【解析】

3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C.“人们对传统的纸质阅读的兴趣将逐渐淡化,纸质阅读的作用逐渐变小”错误,根据材料二的最后一段“无论未来的数字阅读走向何处,传统的纸质阅读都会相随相伴”,材料三最后一段“让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相互依托与补充”可知,不会“逐渐淡化”“逐渐变小”。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将最终走向信息化时代的视听阅读,成为未来占据先导地位的阅读新形态”错误,原文是“或许,文字阅读经由数字化服务的有声阅读,最终走向信息化时代的视听阅读,可能成为未来占据先导地位的阅读新形态”,选项变或然为必然。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三观点是“深阅读则是为了掌握系统化知识,或完整地领会一种理念,能用其分析人生、社会乃至国家、世界中的重大问题”。A.重在刻苦好学;B.孔子读书,整理了一套系统化知识,符合材料三观点;C.强调聪慧;D.重在勤奋。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不仅解放了人的双手、双眼,而且优质的声音和表达,也有助于听众对内容的认知”可概括第一点答案。根据“这为人们的阅读行为提供了便利,也丰富了人们的阅读需求”可知第二点答案。根据“有声阅读保留了文字符号系统赋予阅读者的大部分控制和调节主动权,如反复阅读、选择自主、快慢自主、时空自由等,同时又将有声语言的情感温度、互动交流、现场感等特征优势重新接纳进来”可知第三、四点答案。【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4根据“现在人们上网多以阅读新闻、观看视频为主,且娱乐化、碎片化特征明显,深阅读、经典阅读行为占比还不高”可知,积极拥抱数字阅读,但是要避免数字阅读带来的注意力碎片化、内容娱乐化等问题;根据“无论未来的数字阅读走向何处,传统的纸质阅读都会相随相伴。未来的阅读社会,必然是不同阅读形态相互叠加下的学习型社会;未来的‘书香中国’,将呈现数智赋能与纸韵墨香相互辉映下的全民阅读氛围”“让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相互依托与补充”可知,仍需重视传统的纸质阅读,让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相互依托与补充;根据“让我们积极拥抱数字阅读,走出浅阅读的‘舒适区’,养成深度阅读的习惯,实现深阅读与浅阅读的平衡”可知,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都不能止于浅阅读,要实现深阅读与浅阅读的平衡,培养深度阅读的习惯。(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前文情节提示:高俅的义子高衙内在岳庙调戏林冲娘子不成,又与陆谦设计,将林冲娘子骗至陆家楼上。林冲闻讯赶来,高衙内跳楼逃走,因惊吓而生起病来。)且说老都管至晚来见太尉说道:“衙内不害别的症,却害林冲的老婆。”高俅道:“几时见了他的浑家?”都管禀道:“便是前月二十八日在岳庙里见来,今经一月有余。”又把陆虞候设的计,备细说了。高俅道:“如此因为他浑家,怎地害他?我寻思起来,若为惜林冲一个人时,须送了我孩儿性命,却怎生是好?”都管道:“陆虞候和富安有计较。”高俅道:“既是如此,教唤二人来商议。”老都管随即唤陆谦、富安入到堂里,唱了喏。高俅问道:“我这小衙内的事,你两个有甚计较?救得我孩儿好了时,我自抬举你二人。”陆虞候向前禀道:“恩相在上,只除如此如此使得。”高俅见说了,喝采道:“好计!你两个明日便与我行。”不在话下。再说林冲每日和智深吃酒,把这件事不记心了。那一日,两个同行到阅武坊巷口,见一条大汉,头戴一顶抓角儿头巾,穿一领旧战袍,手里拿着一口宝刀,插着个草标儿,立在街上。口里自言自语说道:“不遇识者,屈沉了我这口宝刀。”林冲也不理会,只顾和智深说着话走。那汉又跟在背后道:“好口宝刀,可惜不遇识者!”林冲只顾和智深走着,说得入港。那汉又在背后说道:“偌大一个东京,没一个识得军器的!”林冲听的说,回过头来,那汉飕的把那口刀掣将出来,明晃晃的夺人眼目。林冲合当有事,猛可地道:“将来看!”那汉递将过来,林冲接在手内,同智深看了。但见:清光夺目,冷气侵人。远看如玉沼春冰,近看似琼台瑞雪。花纹密布,如丰城狱内飞来;紫气横空,似楚昭梦中收得。太阿巨阙应难比,莫邪干将亦等闲。当时林冲看了,吃了一惊,失口道:“好刀!你要卖几钱?”那汉道:“索价三千贯,实价二千贯。”林冲道:“值是值二千贯,只没个识主。你若一千贯肯时,我买你的。”那汉道:“我急要些钱使,你若端的要时,饶你五百贯,实要一千五百贯。”林冲道:“只是一千贯,我便买了。”那汉叹口气道:“

5金子做生铁卖了!罢,罢!一文也不要少了我的。”林冲道:“跟我来家中取钱还你。”回身却与智深道:“师兄,且在茶房里少待,小弟便来。”智深道:“洒家且回去,明日再相见。”林冲别了智深,自引了卖刀的那汉,到家去取钱与他,就问那汉道:“你这口刀那里得来?”那汉道:“小人祖上留下,因为家道消乏,没奈何,将出来卖了。”林冲道:“你祖上是谁?”那汉道:“若说时,辱没杀人!”林冲再也不问。那汉得了银两,自去了。林冲把这口刀翻来复去看了一回,喝采道:“端的好把刀!高太尉府中有一口宝刀,胡乱不肯教人看。我几番借看,也不肯将出来。今日我也买了这口好刀,慢慢和他比试。”林冲当晚不落手看了一晚,夜间挂在壁上。未等天明,又去看那刀。次日,巳牌时分,只听得门首有两个承局叫道:“林教头,太尉钧旨,道你买一口好刀,就叫你将去比看。太尉在府里专等。”林冲听得说道:“又是甚么多口的报知了。”两个承局催得林冲穿了衣服,拿了那口刀,随这两个承局来。林冲道:“我在府中不认的你。”两个人说道:“小人新近参随。”却早来到府前,进得到厅前,林冲立住了脚。两个又道:“太尉在里面后堂内坐地。”转入屏风至后堂,又不见太尉。林冲又住了脚。两个又道:“太尉直在里面等你,叫引教头进来。”又过了两三重门,到一个去处,一周遭都是绿栏杆,两个又引林冲到堂前,说道:“教头,你只在此少待,等我入去禀太尉。”林冲拿着刀,立在檐前,两个人自入去了。一盏茶时,不见出来。林冲心疑,探头入帘看时,只见檐前额上有四个青字,写道“白虎节堂”。林冲猛省道:“这节堂是商议军机大事处,如何敢无故辄入?”急待回身,只听的靴履响,脚步鸣,一个人从外面入来。林冲看时,不是别人,却是本管高太尉。林冲见了,执刀向前声喏。太尉喝道:“林冲,你又无呼唤,安敢辄入白虎节堂!你知法度否?你手里拿着刀,莫非来刺杀下官?有人对我说,你两三日前拿刀在府前伺候,必有歹心。”林冲躬身禀道:“恩相,恰才蒙两个承局呼唤林冲,将刀来比看。”太尉喝道:“承局在那里?”林冲道:“他两个已投堂里去了。”太尉道:“胡说!甚么承局,敢进我府堂里去!左右与我拿下这厮!”说犹未了,傍边耳房里走出二十余人,把林冲横推倒拽,恰似皂雕追紫燕,浑如猛虎啖羊羔。高太尉大怒道:“你既是禁军教头,法度也还不知道。因何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欲杀本官?”叫左右把林冲推下,不知性命如何。(节选自《水浒传》第七回《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陆虞候设的奸计究竟为何,作者先卖个关子,并未明说,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B.陆虞候讲出害林冲的奸计后,高俅喝彩“好计”,并要“抬举”他,表现出高俅的阴险毒辣、奸恶可恨。C.林冲“把这件事不记心了”,反映了他性格的隐忍安分,这一情节使紧张的文脉稍作和缓,文字显得张弛有度。D.林冲的不幸遭遇,虽然来自高俅父子对他的迫害,但从根本上说还是林冲的性格造成的,属于性格悲剧。

67.关于文中卖刀人这一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穿一领旧战袍,手里拿着一口宝刀,插着个草标儿”,这一描写从穿着、行为等方面突出了人物的外在特征,点明了卖刀人的身份。B.阅武坊巷口卖刀人说的三句话,说人说刀,看似随口而出,实则都是精心设计,专门说给林冲听的,意在引起林冲的注意。C.“金子做生铁卖了!”“家道消乏,没奈何”“若说时,辱没杀人!”这些话内容真实,毫无破绽,将林冲一步步引入圈套。D.卖刀是高俅一伙设计陷害林冲的重要环节,卖刀人是实施这一计谋的关键人物,卖刀人的言行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8.结合文本,从林冲的角度分析他为什么会误中奸计。9.请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并简要分析情节安排的妙处。【答案】6.D7.C8.(1)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爱刀心切;(2)林冲多次要看高太尉宝刀遭到拒绝,想用这口宝刀和他比试一番;(3)林冲本性忠厚善良,无提防之心。9.故事情节:奸人设计——林冲买刀——误入白虎节堂——林冲被拿。分析妙处:(1)整个情节按照明暗两条线索展开并推进,环环相扣,张弛有度,引人入胜。(2)其中每个环节都合情合理,有其发展的必然性,情节设置步步深入地凸显了人物思想性格,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林冲的不幸遭遇……根本上说还是林冲的性格造成的,属于性格悲剧”错误。林冲的不幸遭遇,根本的原因是那个时代政治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C.“这些话内容真实,毫无破绽”错误。“金子做生铁卖了”不合常理;“若说时,辱没杀人!”对于自身情况支支吾吾,明显有问题,奈何林冲爱刀心切,还是走入圈套。故选C。

7【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原因的能力。从林冲的身份来看,他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应是一员武将,故当遇到宝刀,必然心生欢喜,故上当的原因之一源于其爱刀心切。由后文来看“高太尉府中有一口宝刀,胡乱不肯教人看。我几番借看,也不肯将出来。今日我也买了这口好刀,慢慢和他比试”可知,林冲多次要看高太尉宝刀遭到拒绝,想用这口宝刀和他比试一番。从林冲的性格来看,他生性善良,对人无提防之心,即使是卖刀人留有破绽,他也不当回事,故误中奸计。【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故事情节,分析情节作用的能力。由前文“高俅的义子高衙内在岳庙调戏林冲娘子不成,又与陆谦设计,将林冲娘子骗至陆家楼上。林冲闻讯赶来,高衙内跳楼逃走,因惊吓而生起病来”“高俅道:‘既是如此,教唤二人来商议。’……陆虞候向前禀道:‘恩相在上,只除如此如此使得。’高俅见说了,喝采道:‘好计!你两个明日便与我行。’”可知,高俅因子生病而与陆虞候、富安设下奸计,此为小说的开端。接着林冲路遇卖宝刀的大汉“见一条大汉,头戴一顶抓角儿头巾,穿一领旧战袍,手里拿着一口宝刀,插着个草标儿,立在街上”,出于爱刀的心理,也因为对大汉的同情,还有与高太尉比试一番的心理,“高太尉府中有一口宝刀,胡乱不肯教人看。我几番借看,也不肯将出来。今日我也买了这口好刀,慢慢和他比试”,林冲买下了宝刀,为自己埋下了祸根,这是小说的发展。然后,在奸人的一步步引导下,林冲误入白虎节堂,这是小说的高潮部分。最后,高太尉“叫左右把林冲推下”,林冲被拿。这是小说的结局。所以,小说的故事情节为:奸人设计——林冲买刀——误入白虎节堂——林冲被拿。妙处:小说的情节按照明暗两条线索展开并推进,明线是林冲买刀,暗线是高俅等人设下奸计,林冲买刀正是奸计实施的一个环节,整个情节环环相扣,张弛有度,引人入胜。小说的每个环节设计合情合理,有其发展的必然性,因为林冲的性格等原因,奸计得以顺利实施,买下宝刀;然后因为要与高俅比试,才误入白虎节堂,最终被抓,奸计得逞。林冲中计情节的发展中,他的性格一步步展示在读者面前,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某启:昨日蒙

8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节选自《答司马谏议书》)文本二壬申,以司马光为枢密副使,固辞不拜。初,光素与王安石厚,及行新法,贻书开陈再三,又与吕惠卿辩论于经筵,安石不乐。帝欲大用光,访之安石,安石曰:“光外托劘①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预国论此消长之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韩信立汉赤帜,赵卒气夺。今用光,是与异论者立赤帜也。”及安石称疾不出,帝乃以光为枢密副使,光辞曰:“陛下所以用臣,盖察其狂直,庶有补于国家。若徒以禄位荣之,而不取其言,是以天官私非其人也。臣徒以禄位自荣,而不能救生民之患,是盗窃名器以私其身也。陛下诚能罢制置条例司,追还提举官,不行青苗、助役法,虽不用臣,臣受赐多矣。青苗之散,使者恐其逋负,必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之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十年之外,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常平又废,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民之羸者必委死沟壑,壮者必聚而为盗贼,此事之必至者也。”疏凡九上,帝使谓之曰:“枢密,兵事也,官各有职,不当以他事为辞。”光对曰:“臣未受命则犹侍从也,于事无不可言者。”会安石复起视事,乃下诏允光辞,收还敕诰。(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注释:①劘(mò):规劝,直言劝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光/外托劘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预国论/此消长之机也/B.光/外托劘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预国论此/消长之机也/C.光/外托劘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预国论/此消长之机也/D.光/外托劘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预国论此/消长之机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9A.“昨日蒙教”中的“蒙”,敬辞,承蒙。下文“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中的“蒙”字与此含义相同。B.“举先王之政”与“举地千里,至今治强”(《谏逐客书》)两句中的“举”字含义相同。C.“初,光素与王安石厚”与“素善留候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素”字含义相同。D.“诚能罢制置条例司”与“必竭诚以待下”(《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诚”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中王安石对司马光指责自己“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等逐一作了反驳,事理充足,具有强大的说服力。B.文本二中王安石认为司马光虽不能对国政形成危害,但是如果让他处在高位,他就会成为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的一面旗帜。C.文本二中宋神宗之所以任命司马光为枢密副使,是因为他认为司马光为人正直,有军事才能,而且当时王安石称疾不出。D.司马光拒绝接受宋神宗任命他为枢密副使,他看重的不是自己官职的高低和俸禄的多少,而是朝廷能否采纳自己的建议。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2)枢密,兵事也,官各有职,不当以他事为辞。14.文本二中司马光分析了青苗法给国家带来的危害,请简要概括。【答案】10.A11.B12.C13.(1)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把它交给有关部门的官吏(去执行),这不算侵夺官吏职权。(2)枢密,是掌管军事的,官员各有各的职责,不应当拿其他事情来说话(或“不应当言及其他事情”)。14.时间久了老百姓变得日益贫困,遇到战争或灾荒,弱者死于荒野,强者聚众为盗。【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司马光表面上直言劝谏皇上,内心却在讨好下臣。所说全部是危害国家政务的,所结交的人都是对国政有危害的人,如果想将司马光安置在身边,让他参预讨论国家大事,这是关系到国家走向繁荣还是走向削弱的关键。“外托劘上之名”与“内怀附下之实”为对称句式,结构一致,各自成句,排除CD;“而欲置之左右”为省略句,应为“而欲置之(于)左右”,“左右”解释“置”的地点,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

10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含义相同”错误,含义不同。第一个“举”为“施行”,第二个“举”为“攻克,占领”。句意:效法先皇的贤明政治。/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是因为他认为司马光为人正直,有军事才能”错误,原文是说“陛下所以用臣,盖察其狂直,庶有补于国家”,是司马光说自己“为人正直”,“有军事才能”于文无据。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则”,却;“修”,修正;“修之于朝廷”,状语后置;“为”,是。(2)“枢密,兵事也”,判断句;“官各有职”,官员各有各的职责;“以他事为辞”,拿其他事情来说话。【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十年之外,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常平又废,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民之羸者必委死沟壑,壮者必聚而为盗贼,此事之必至者也”概括即可。参考译文:文本一:鄙人王安石请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缘故啊。虽然想要勉强劝说几句,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所以只简单的给您回信,不再逐一替自己辩护。后来又考虑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我,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原因,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吧。

11读书人所争辩的,尤其在于名气是否符合(实际),名气符合实际后,天下之间的道理就得到了。如今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的做法侵犯了官吏们的职权,惹是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在朝堂上公开议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把它交给有关部门官吏去执行,这不属侵犯官权;效法先皇的贤明政治,用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这不是惹是生非;替国家理财政,这不是搜刮钱财;驳斥错误言论,责难奸佞小人,这不是拒听意见。至于那么多的怨恨和诽谤,那本来预料到它会这样的。文本二:壬申年(1071),任命司马光担任枢密副使,司马光坚决推辞不肯拜官。当初,司马光跟王安石一向交情深厚,等到王安石推行新法,写信给王安石再三陈述变法之弊,又跟吕惠卿在御前讲席展开辩论,王安石很不高兴。皇帝想要重用司马光,征求王安石的意见。王安石说:“司马光表面上直言劝谏皇上,内心却在讨好下臣。所说全部是危害国家政务的,所结交的人都是对国政有危害的人,如果想将司马光安置在身边,让他参预讨论国家大事,这是关系到国家走向繁荣还是走向削弱的关键。司马光的才能怎么能对国政形成危害?但是他处在高位,那些有反对意见的人会倚重他。韩信树起汉的红色旗,赵地士兵勇气丧失。现在任用司马光,这就是给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树起一面红色旗帜。”等王安石称病在家,皇帝于是任命司马光为枢密副使,司马光推辞说:“陛下所以任用我,大概是了解我疏狂率直,也许对国家有点好处。如果仅仅是用俸禄和职位使我荣耀,而不听取我的意见,是将官位当作私恩,而不是真正任用人。我只是拿俸禄和职位作为自己的荣耀,而不能拯救百姓于灾难之中,这是盗窃国家的名位和车服仪制来为自身谋私利。陛下果真能够罢掉制置条例司,追还提举官,不施行青苗、助役等法令,即使不任用我,我得到的恩赐也很多了。青苗钱散发以后,使者担心他们拖欠债务,一定要让富人替穷人担保,以后贫穷的人不能偿还债务,就会向四方逃走;富裕的人不能离开,一定会被责令偿还其他人家所欠的债。十年以后,贫困的人跑光了,富裕的人也变成穷人了。常平仓也废了,有军队来攻打我们,接下来又有饥荒,这样羸弱的百姓一定会死于沟壑,强壮的必然聚集成为盗贼,这是这件事必然到来的结果。”他多次上疏,皇帝派人对他说:“枢密,是掌管军事的,官员各有各的职责,不应该拿其他事情来说话。”司马光回答说:“我没有接受任命,就还是侍从,对于任何事情没有不能说的。”适逢王安石复出主持政事,皇帝才下诏书允许司马光辞职,收回敕诰。(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菩萨蛮·诸客往赴东邻之集张孝祥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运用叠词“翻翻”,写出了庭前树叶,上下飘飞的姿态,描绘出晚秋光景。B.“凉砧敲月”中“敲”字用语新奇,生动地写出了人们月下赶制寒衣的情景。C.“不堪频倚栏”一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词人深秋之夜孤独、落寞的情怀。D.下阕写出了邻翁请客的浓浓情意和词人陶然而醉的状态,富有生活气息。

1216.这首词与教材中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一词在景物描写、情感表达、语言风格上有很大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5.C16.《菩萨蛮·诸客往赴东邻之集》选取平常景物描写晚秋光景,景象清幽;摘取日常生活场景,表现邻里之间和睦融洽的温情;语言平实、朴素。《念奴娇·过洞庭》描摹洞庭月色“表里俱澄澈”的景象,意境恢宏;表现了词人“肝肺皆冰雪”的胸怀和高洁的人格;语言华丽、典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直抒胸臆”错,此句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情怀。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以及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从景物的描写角度来看:《菩萨蛮·诸客往赴东邻之集》选取平常的景物“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描写晚秋光景,景象清幽;《念奴娇·过洞庭》描摹洞庭月色“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意境恢宏。从情感的表达来看:《菩萨蛮·诸客往赴东邻之集》摘取日常生活场景“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写出了邻翁请客的浓浓情意,表现邻里之间和睦融洽的温情,富有生活气息;《念奴娇·过洞庭》,“表里俱澄澈”这五个字,描写周围的一切,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儿污浊。这已不仅仅是写景,还寄寓了深意。这五个字标示了一种极其高尚的思想境界,诸如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等等,表现了词人“肝肺皆冰雪”的胸怀和高洁的人格。从语言风格来看,《菩萨蛮·诸客往赴东邻之集》中“邻翁开社瓮”“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等句,语言平实、朴素。《念奴娇·过洞庭》中“玉鉴琼田”“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尽挹西江,细斟北斗”等语言华丽、典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阿房宫占地面积之广和建筑之高。

13(2)《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劝诫唐太宗应该保持谦虚、戒骄戒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念奴娇·过洞庭》中“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描写了月夜洞庭湖风平浪静的景象,而杜甫《登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通过登楼所见,生动地描写了洞庭湖浩瀚壮阔、无边无际的壮美之景。【答案】①.覆压三百余里②.隔离天日③.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④.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⑤.吴楚东南坼⑥.乾坤日夜浮【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覆”“牧”“溢”“坼”“乾坤”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常想,我们就像____________地在池中游动的鲤鱼。我们的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以为我们宇宙只包含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就像鲤鱼一样,我们认为宇宙之中只包含有熟悉可见的东西。我们____________地拒绝承认就在我们的宇宙跟前存在有别的平行宇宙或多维空间,而这些都超出了我们的理解力。如果我们的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那仅仅是因为他们不能用眼检验出充满于我们周围空间的无法看见的各种振动。一些科学家鄙视更高维数世界的说法,是因为他们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它。此后,我一直对存在高维世界的可能极感兴趣。像许多孩子一样,我____________地阅读这样一类历险故事,其中讲述的是时间旅行者进入别的多维空间,探索我们看不见的平行宇宙,在那里能很容易地使通常的物理定律不再起作用。我长大后想知道,在百慕大三角____________消失的船只是不是进入了一个空间漏洞。我对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惊叹不已,书中超空间旅行的发现推动了一个银河帝国的兴起。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自鸣得意自以为是贪婪神秘B.自命不凡自以为是贪婪秘密C.自鸣得意自行其是贪慕秘密D.自命不凡自行其是贪慕神秘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为三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A19.示例:我们周围的空间充满了各种振动,这些振动无法看见,他们(我们的科学家)不能用眼检验出来。

14【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处,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出非常得意样子,形容盲目自满。自命不凡:自己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不同凡俗。根据后文“以为我们宇宙只包含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就像鲤鱼—样,我们认为宇宙之中只包含有熟悉可见的东西”,这里是形容鲤鱼的一种得意与自满,应用“自鸣得意”。第二处,自行其是: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去做,多含贬义。自以为是:自己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不接受他人意见。根据后文“拒绝承认就在我们的宇宙跟前存在有别的平行宇宙或多维空间,而这些都超出了我们的理解力”,这里更多的是强调自己认为自己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应用“自以为是”。第三处,贪婪:形容急切追求而不知满足。贪慕:贪恋,羡慕。这里形容自己像孩子一样不知满足地阅读,应用“贪婪”。第四处,秘密:隐蔽起来的不让人知道的。神秘:玄妙莫测,不可捉摸的。这里形容船只消失得很怪异,强调其玄妙莫测,应用“神秘”。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能力。这是一个长句,有两重定语,可先提取句子主干作为第一个短句,即:我们周围的空间充满了各种振动。再将两重定语提出来作为短句,即:这些振动无法看见;他们(我们的科学家)不能用眼检验出来。(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仰望泰山,普普通通,比起任何你随处可见的俗山,并不更雄伟或更壮丽或更神奇或更险峻或更潇洒飘逸”(王蒙),但世世代代的人们依然乐此不疲地登泰山,写泰山。泰山只有1545米,但登起来需要费一番大功夫。登泰山,如①,“从岱宗坊起步,先是沿巨人脚面而行,红门宫以上登其小股,胡天阁以上跨其大股,至中天门则如入巨人怀中。然后登十八盘,才是攀巨人之体,上南天门等于搂住了巨人的脖子,游玉皇顶恰如摩巨人之顶”(孙荪)。②,“第二天几乎起不来了,浑身酸痛,双腿尤甚。每抬脚动步,就会情不自禁地呲牙咧嘴皱眉头”(蒋子龙)。泰山吸引人不是自然景观,还有色彩斑斓的历史文化。③,“泰山上有1300多处石刻,每一处石刻既是书法妙品,又是文学佳作。文字的结构和所表达的意境,与风景、历史文物、游人心境极为和谐贴切,和泰山精神、泰山气象融为一体”(蒋子龙)。让汪曾祺记忆最深的是经石峪的石刻,他甚至说:“泰山即使没有别的东西,没有碧霞元君祠,没有南天门,只有一个经石峪,也还是值得来看看的。”泰山魅力无穷,它是“经得住读、经得住写、经得住说的山”(蒋子龙)。

15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1.请简要分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和效果。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0.①在巨人的身上攀登②登泰山很累③泰山是文化之山21.(1)连续使用形容自然景观的词语进行多角度比较,突出了泰山在自然景观方面的普通。(2)这些词语之间不加标点,节奏紧促,语气贯通,读来酣畅淋漓。22.泰山吸引人的不只是自然景观,还有色彩斑斓的历史文化。【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依据后文“沿巨人脚面而行”“入巨人怀中”“攀巨人之体”“搂住了巨人的脖子”“摩巨人之顶”可知,这里是将“登泰山”比喻为“在巨人的身上攀登”。第二空,后文“第二天几乎起不来了,浑身酸痛,双腿尤甚。每抬脚动步,就会情不自禁地呲牙咧嘴皱眉头”体现了登泰山的辛苦,所以可填“登泰山很累”一类的句子。第三空,依据前文“还有色彩斑斓的历史文化”和后文的介绍可知,这里是强调泰山的文化,所以可填“泰山是文化之山”一类的句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并不更雄伟或更壮丽或更神奇或更险峻或更潇洒飘逸”中“雄伟”“壮丽”“神奇”“险峻”“潇洒飘逸”一连串形容词的使用,从“高、伟、奇、险、飘逸”不同角度将泰山和其他普通山进行比较,目的是突出了泰山在自然景观方面的普通。“更……更……更……”的连用,且词语之间不加标点,节奏紧促,语气贯通,读来酣畅淋漓,别有一番韵味。【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泰山吸引人不是自然景观”成分残缺,应在“人”后加“的”,让“泰山吸引人的”做主语;(二)“不是……还有”搭配不当,结合语境可改为“不只是……还有……”。修改正确的句子为:泰山吸引人的不只是自然景观,还有色彩斑斓的历史文化。四、写作(60分)

16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阿尔贝·加缪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山不让土成其大,海不择流就其深李斯在《谏逐客书》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阿尔贝·加缪也说:“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人们今天看到的只是高耸巍峨的泰山,没人注意它经历了漫长的厚积;人们见到的汪洋大海的壮阔,没有人想到它曾经多少岁月的汇聚。而泰山的巍峨,江河湖海的浩瀚,都离不开由小到大、由少到多这样一个包容积累的过程,一切伟大都是由众多的细小构成,也就是说,只有不排斥、不拒绝细小的力量,才能够成就真正的伟大。高耸云霄的竹海,总是特别吸引人的目光。大多数人关注毛竹的生长,不是它前四年在地下的盘根错节几十平方米,而是在四年后两个月内疯涨二十米的爆发。可是如果没有四年的积累酝酿,怎有两个月的疯狂成长?荀子在《劝学》中告诉我们:“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由此看来,这都是长期积累之后的厚积薄发。同时在积累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古今中外的有志者,从来都是敢于攀登,从不言弃,才终究事成。自古以来,中国人无论为学、为政,都特别注重这种不舍弃细微功夫的精神。发明大王爱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制蓄电池,其间不断遭受失败的他一直咬牙坚持,经过了五万次左右的试验,终于取得成功。反观柯达公司,1975年柯达工程师赛尚发明了数码相机,最先推出数码相机,却并未能坚持研究下去,导致在数码时代的大潮中跟不上步伐,于在2012年1月申请破产保护,生于相机,死于数码,教训惨痛。蒲松龄的对联说得好:“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所以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做事都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砥砺前行,才能拥有成功的未来。

17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曾引用过“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引用这句话的意义在于,当今的国际合作其实就是江河湖海,而各国都是小溪流,不能拒绝溪流的汇入,一定要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这样才能够让各国在商品、经济、技术、人员等方面的涓涓细流都汇聚起来,成就国际共赢的江河湖海。由此看来,一个国家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包容积累和坚持不懈。因此,我们的任何事业,都是一截截垒砌、一寸寸夯实、一汩汩流淌、一方方润泽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伟大事业,也是漫漫征程,正是需要这种不让土壤、不择细流的包容积聚的精神,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断努力,不懈奋斗,这样才有一个民族的光明美好的未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作文材料由两则材料组成。材料一是李斯《谏逐客书》中的话:“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意思是泰山不舍弃任何土壤,所以能形成它的高大;河海不排斥任何细流,所以能形成它的深广。当年是秦王想要把东方六国的人才都赶出秦国,所以李斯说这段话劝谏他,运用它的本义是希望当政者能广开贤路,招纳人才,以作为成就霸业的基础。意为一切伟大都是由众多的细小构成。或者是说,只有不排斥、不拒绝细小的力量,才能够成就真正的伟大。材料二是作家阿尔贝·加缪的名言:“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意在说明在伟大的行动与思想之前,开始或许是微不足道的,而结果却是伟大的。因此“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一件大事都是由若干小事构成的。在小处努力,把每一件小事做好的人,才能够成就大事。结合以上的信息可以看出,材料是以“小与大”为中心组织的。考生审题立意、构思行文都应该紧扣这个核心,大处着眼,小处努力,所以可以立意的方向在“包容积累”,“厚积才能薄发”“细小成就伟大”等方面。行文构思时,由两则材料入题,提出“一切伟大都是由众多的细小构成,离不开由小到大、由少到多这样一个包容积累的过程”。然后可以从自然风物的成长、个人的发展、团体的进步、民族的未来这几个角度展开论述,由小到大,由浅入深,进行层递式结构论证。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层进论证等方法,充实文章内容,增强说服力。立意:1.细小成就伟大。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积跬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海。4.包容积累才能厚积薄发。

1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