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第六次月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第六次月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

ID:83203612

大小:1.22 MB

页数:23页

时间:2023-08-17

上传者:老李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第六次月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第六次月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第六次月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第六次月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第六次月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第六次月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第六次月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第六次月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8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第六次月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9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第六次月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第六次月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衡阳市八中2019级高三第6次月考试题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近日,16岁男孩在正规医院移植他人粪便菌治疗自闭症的新闻冲上热搜,具体原理是从健康人体的粪便中提取菌液,移植到患者体内,从而改变其肠道微生态环境。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人体肠道中的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都没有染色体和线粒体B.人的成熟红细胞和寄生在肠道的蛔虫都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C.肠道细菌中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产生的分泌蛋白会影响人类的情绪D.可以将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菌落看作是一个种群【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原核生物的种类及结构,种群的概念。原核生物有蓝细菌,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氏体,其中细菌一般是球菌、杆菌、螺旋菌、弧菌等,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及众多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形成种群。【详解】A、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都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没有染色体,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A正确;B、人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及细胞器,没有线粒体,进行无氧呼吸;寄生在肠道内的蛔虫是厌氧型生物,没有线粒体,只能无氧呼吸,B正确;C、肠道细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内质网等其他的细胞器,不会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C错误;D、培养基上的大肠杆菌菌落是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因此可以看做一个种群,D正确。故选C。2.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营养保健品日益关注。下列相关广告宣传科学可信的是()A.补充某些特定的核酸,可以增强基因的修复能力B.老年人服用钙维生素D胶囊,可预防骨质疏松C.无糖八宝粥不会升高血糖,糖尿病患者也可以放心食用D.人体pH为7.35-7.45,常喝弱碱性水可以改善内环境pH值【答案】B【解析】【分析】血糖的来源有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等。

1【详解】A、核酸会被消化成小分子的核苷酸,所以补充特定的核酸,不能增强基因的修复能力,A错误;B、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故老年人服用钙维生素D胶囊,可预防骨质疏松,B正确;C、无糖八宝粥中也含有糖类,如淀粉,会升高血糖,C错误;D、由于内环境中含有缓冲物质,常喝弱碱性水也不能改善内环境pH值,D错误。故选B。3.下表是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验探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组别实验材料实验试剂或处理方法实验记录1水绵和好氧细菌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观察细菌分布的部位2叶片经饥饿处理后,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碘蒸气处理颜色反应3小球藻、14C标记的14CO2提供适宜的光照和14CO2追踪检测放射性14C的去向4菠菜叶无水乙醇、层析液等色素带的宽度、位置与颜色A.第1组实验说明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CO2的固定需要光照B第2组实验可以观察到遮光部位变蓝,曝光部位不变蓝C.第3组实验在小球藻细胞中的三碳化合物、丙酮酸中也可能检测到14CD.第4组实验中色素带的宽度反映的是色素的溶解度大小【答案】C【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22、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详解】A、观察第1组实验现象发现好氧细菌只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说明了氧气的释放需要光照,产生氧气的场所是叶绿体,A错误;B、第2组实验中,只有曝光部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生成淀粉,遇碘变蓝;遮光部位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无淀粉生成,遇碘不变蓝,B错误;C、第3组实验中,小球藻细胞吸收的14CO2与C5生成三碳化合物(C3),故C3有可能检测到放射性,C3还原为(CH2O)后,(CH2O)可以作为呼吸作用第一阶段的底物,生成丙酮酸,故此阶段生成的产物丙酮酸中也可能检测到14C,C正确;D、第4组实验中色素带的宽度反映的是色素含量的多少,D错误。故选C。【点睛】4.科学家从一种迁徙鸟类眼睛里的感光细胞中分离出一种名为隐花色素4的蛋白质(CRY4),该蛋白质具有作为光依赖性磁罗盘所需的磁性潜质,是迁徙动物“导航设备”的组成部分。CRY4能参与光驱动的化学反应,该反应诱导的量子效应或能放大磁信号,使鸟类完成空间定向和迁徙路线导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CRY4中一定含有铁元素和硫元素,因此才具有磁性潜质B.CRY4基因只存在于迁徙鸟类的感光细胞中C.迁徙鸟类眼里的非感光细胞中可能无法合成CRY4D.只有鸟类眼里的感光细胞中才能成功分离出CRY4【答案】C【解析】【分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以确定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RY4基因存在于迁徙鸟类的所有细胞中,可能只在感光细胞中表达。【详解】A、从题干信息无法确定CRY4中是否含有铁元素,可以确定的是隐花色素4的蛋白质(CRY4)的元素组成至少有C、H、O、N,A错误;B、CRY4基因存在于迁徙鸟类的所有细胞中,可能只在感光细胞中表达,B错误;C、CRY4是从迁徙鸟类眼里的感光细胞中分离出来的,且是鸟类导航设备的组成部分,迁徙鸟类眼里的非感光细胞可能与鸟类的导航无关,细胞中CRY4基因不表达,也就无法合成CRY4,C正确;

3D、依题意可知,CRY4是动物导航设备的组成部分,进行迁徙的动物并非只有鸟类,且并不是所有鸟类都进行迁徙,因此并非只有鸟类的感光细胞中才能成功分离出CRY4,D错误。故选C。5.某种兔的毛色黑色(W)和白色(w)是一对相对性状。两只黑色兔交配得到的子代,放在-15℃环境中成长,表现为黑色;若放在30℃环境中成长,则表现为白色。这样的白色兔产生的子代再放在-15℃环境中,依然表现为黑色。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中称为“表型模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表型模拟”中,兔子毛色的相关基因并没有发生变异B.子代白色兔的出现,可能是在色素形成的过程中某些酶的活性受到影响C.在30℃环境中成长的白色兔都是纯合子D.基因决定生物性状,而性状形成的同时还受到环境的影响【答案】C【解析】【分析】1、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或Dd,矮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2、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1)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也不一定相同.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2)显隐性关系不是绝对的,生物体内在环境和所处的外界环境的改变都会影响显性性状的表现。【详解】A、在表型模拟中,改变子代所处的环境会影响子代的性状,但恢复到原来环境时,子代的性状也发生了恢复,在此过程中,子代的相关基因没有发生变异,A正确;B、改变环境的温度,子代兔的毛色性状发生了改变,最可能的原因是温度影响了酶的活性,导致色素合成受阻,B正确;C、两只黑色兔交配得到的子代,放在-15℃环境中成长,表现为黑色,基因型可能为WW或Ww,在30℃环境中成长则为白兔,故在30℃环境中成长的白色兔可能为杂合子Ww,C错误;D、“表型模拟”现象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型)控制,但又受环境(温度)影响,D正确。故选C。6.甲基化是指在酶的催化下,甲基由甲基化合物转移至其他化合物的过程。正常情况下,某害虫的基因CYP4C64可以表达合成少量杀虫剂解毒酶,但该基因某个位点发生突变,产生的mRNA经甲基化修饰后,促进翻译使抗性增强,有关机理如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4A.mRNA的碱基A甲基化后,改变了碱基排列顺序B.mRNA甲基化可以促进该害虫体内合成更多杀虫剂解毒酶C.抑制CYP4C64的过量表达可以降低害虫对杀虫剂的敏感性D.敏感变为抗性的根本原因是mRNA上的碱基T突变为A【答案】B【解析】【分析】表观遗传学是指基于非基因序列改变所致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即环境变化引起的性状改变,影响基因表达,但不改变DNA序列。如组蛋白乙酰化、DNA甲基化等。【详解】A、mRNA的甲基化属于表观遗传现象,mRNA的碱基序列并没有改变,A错误;B、由题图可知,mRNA的甲基化能促进翻译过程,能够促进杀虫剂解毒酶的合成量增加,B正确;C、抑制CYP4C64的过量表达能够导致杀虫剂解毒酶的量减少,因而会增强害虫对杀虫剂的敏感性,C错误;D、敏感变为抗性的原因是mRNA的甲基化,而mRNA的甲基化属于表观遗传现象,因而mRNA的碱基序列并没有改变,D错误。故选B。7.2021年1月19日浙江省丽水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该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进展,并宣布发现两栖动物新物种:百山祖角蟾。其形体小,叫声奇特,其栖息生境主要为常绿阔叶林附近的山涧溪流。下列关于百山祖角蟾的叙述,正确的是()A.百山祖角蟾的形成中由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B.百山祖角蟾奇特的叫声是山涧溪流的环境长期诱导的结果C.在山间溪流环境中,百山祖角蟾个体间在斗争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D.长期自然选择下,百山祖角蟾中的某基因频率可降为零

5【答案】D【解析】【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详解】A、百山祖角蟾的形成过程由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A错误;B、百山祖角蟾奇特的叫声是突变的结果,是自发的,不是环境诱导的,B错误;C、百山祖角蟾个体间的斗争是同一物种内的,而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间相互影响、共同发展,C错误;D、长期自然选择下,百山祖角蟾中不适应环境的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可降为零,D正确。故选D。8.酵母转录因子GAL4由DNA结合域(BD)和转录激活域(AD)构成,只有当两者靠在空间上较为接近时,才能呈现出转录因子活性,使报告基因得到转录。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报告基因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进行转录B.若报告基因转录则证明X、Y蛋白没有发生相互作用C.可分别构建表达BD-Y和AD-X的重组质粒共同转入酵母菌D.该技术可用于研究制备的抗体是否能与抗原结合【答案】B【解析】【分析】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转录的场所:细胞核。转录的模板:DNA分子的一条链;转录的原料:四种核糖核苷酸(“U”代替“T”与“A”配对,不含“T”);与转录有关的酶:DNA解旋酶、RNA聚合酶;转录的产物:mRNA。【详解】A、报告基因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进行转录,合成相应的RNA,A正确;

6B、由题干可知,转录因子GAL4由DNA结合域(BD)和转录激活域(AD)构成,只有当两者靠在空间上较为接近时,才能呈现出转录因子活性,使报告基因得到转录,若报告基因转录,说明X、Y蛋白相互作用使BD和AD在空间上相互接近,B错误;C、基因工程操作中,可分别构建表达BD-Y和AD-X的重组质粒共同转入酵母菌,使基因转录,C正确;D、该技术可用于研究制备的抗体是否能与抗原结合,D正确。故选B。9.细胞内分子伴侣可识别并结合含有短肽序列KFERQ的目标蛋白形成复合体,该复合体与溶酶体膜上的受体L结合后,目标蛋白进入溶酶体被降解。该过程可通过降解α-酮戊二酸合成酶,调控细胞内α-酮戊二酸的含量,从而促进胚胎干细胞分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α-酮戊二酸合成酶的降解产物可被细胞再利用B.α-酮戊二酸含量升高不利于胚胎干细胞的分化C.抑制L基因表达可降低细胞内α-酮戊二酸的含量D.目标蛋白进入溶酶体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该复合体与溶酶体膜上的受体L结合后,目标蛋白进入溶酶体被降解。该过程可通过降解α-酮戊二酸合成酶,调控细胞内α-酮戊二酸的含量,从而促进胚胎干细胞分化”,可以得出相应的过程,α-酮戊二酸合成酶先形成复合体,与受体L结合,进入溶酶体被降解,导致α-酮戊二酸含量降低,促进细胞分化。【详解】A、α-酮戊二酸合成酶被溶酶体降解,所以其降解产物可被细胞再利用,A正确;B、根据题干信息“该过程可通过降解α-酮戊二酸合成酶,调控细胞内α-酮戊二酸的含量,从而促进胚胎干细胞分化”,说明α-酮戊二酸含量降低促进细胞分化,而含量升高不利于胚胎干细胞的分化,B正确;C、根据题干信息“该复合体与溶酶体膜上的受体L结合后,目标蛋白进入溶酶体被降解”,所以如果抑制L基因表达,则复合体不能与受体L结合,不利于降解α-酮戊二酸合成酶,细胞中α-酮戊二酸的含量会升高,C错误;D、目标蛋白进入溶酶体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D正确。故选C。【点睛】10.烟粉虱是一种世界性重大害虫,它吸取多种植物汁液,体长不足1mm,活动能力弱。巴氏新小绥螨属于广食性捕食螨类,主要以烟粉虱为食。为探究化学防治与释放巴氏新小绥螨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7A.调查烟粉虱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B.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均利用了信息传递的功能C.在t5时增加巴氏新小绥螨数量可以增强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D.巴氏新小绥螨在田间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化学防治【答案】B【解析】【分析】1、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即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多用于植物、某些昆虫卵、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种群。2、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等,目前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生物防治。3、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包括:一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详解】A、由题意可知,烟粉虱的活动能力弱,所以调查烟粉虱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A正确;B、化学防治利用的是农药将烟粉虱杀死,并未利用到信息传递的功能,生物防治利用的是巴氏新小绥螨捕食烟粉虱,利用到信息传递的功能,B错误;C、t5时烟粉虱的数量在增加,此时增加巴氏新小绥螨数量可以增强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C正确;D、分析图可知,化学防治后烟粉虱的数量明显增加,而生物防治相对来说效果更显著,即巴氏新小绥螨在田间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化学防治,D正确。故选B。11.

8肝硬化患者早期时会出现肝腹水,随着病情加重,体内腹水将逐渐增多,继而出现下肢水肿,医生常通过静脉输入血浆蛋白促进体内多余水分的排出,减缓病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肝细胞内蛋白质含量往往多于组织液B.肝腹水是由于组织液渗透压过低造成的C.腹水中的水分不只来自血浆D.静脉输入血浆蛋白可能导致患者尿液增多【答案】B【解析】【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详解】A、蛋白质是在细胞内合成的,细胞选择其中的一小部分,即分泌蛋白通过胞吐作用运输到组织液等中,所以细胞内蛋白质含量往往多于组织液,A正确;B、由题意可知,肝硬化患者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及肝脏细胞受损,血浆蛋白和细胞内液外渗,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多导致肝腹水,B错误;C、腹水中的水分不只来自血浆,还可来自细胞内液,C正确;D、静脉输入血浆蛋白使得血浆渗透压升高,从组织液吸收水分,血浆中多余的水分经泌尿系统排出体外,因此尿液可能增多,D正确。故选B。12.补体是一种血清蛋白质,它是一类酶原(没有活性),可以与已经结合在任意病原体上的抗体结合后被激活,也可以与任意病原体表面的糖分子结合后被激活,被激活后也可在组织液中发挥作用,其可促进病原体死亡,增加病原体被吞噬的概率等。下列叙述错误()A.因为补体可以与任意病原体上抗体或糖分子结合,所以其参与的是非特异性免疫B.补体被激活后才可以发挥作用C.抗体与补体结合后能改变补体的结构和功能D.补体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不能与细胞内结核杆菌表面的糖分子结合【答案】A【解析】【分析】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它是由浆细胞产生的,能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9【详解】A、据题意可知,补体与抗体一抗原复合物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所以其参与的是特异性免疫,A错误;B、补体开始没有活性,只有与抗体或糖分子结合后才能被激活,B正确;C、补体与抗体结合后被激活,补体的结构和功能一定发生了改变,C正确;D、补体是一种血清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由于补体在内环境中,所以无法与胞内的细菌结合,D正确。故选A。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13.下图是人工修建的抵御海浪侵袭的防潮护坡,人们在护坡上种植多种本地物种,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护坡群落。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从低潮带到超高潮带,群落中植物的分布呈现明显的分层现象B.不同潮带动植物种类不完全相同的原因与环境条件无关C.该生态护坡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D.人类的活动影响了该生态护坡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答案】ACD【解析】【分析】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3.人类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10【详解】A、由于低潮带、高潮带和超高潮带的土壤湿度、盐分的不同,群落中植物的分布呈现明显的分层,这主要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正确;B、不同潮带植物种类不完全相同的原因与环境条件有关,其中的动物种类有差异与环境和植物的种类均有关,B错误;C、人工修建的抵御海浪侵袭的防潮护坡,经过人为种植多种本地物种,最终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护坡群落,该过程中发生了次生演替,且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C正确;D、题意显示,人工修建的抵御海浪侵袭的防潮护坡,人们在护坡上种植多种本地物种,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护坡群落,这体现了人类的活动影响了该生态护坡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正确。故选ACD。14.薇甘菊是多年生绿色藤本植物,在其适生地能攀援、缠绕于乔灌木,重压于其冠层顶部,阻碍附主植物的光合作用,继而导致附主死亡。因此,薇甘菊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有害植物之一。科研人员研究了薇甘菊不同入侵程度对深圳湾红树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的影响,结果如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有机碳含量/t·hm-2未入侵区域轻度入侵区域重度入侵区域植被碳库51.8550.8643.54凋落物碳库2.013.525.42土壤碳库161.87143.18117.74总计215.73197.56166.70A.调查薇甘菊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薇甘菊与附主植物之间的关系是寄生B.薇甘菊的入侵对原有物种造成的影响,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C.植被碳库中的碳主要以有机物形式存在,这些碳的主要去路是以食物形式流向初级消费者D.随着微甘菊入侵程度的加剧,调落物碳储量显著增加,其原因是微甘菊入侵导致附主死亡,增加凋落物量【答案】AC【解析】【分析】1、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1)概念: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法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2)适用范围: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蚜虫、跳蝻的密度等。

112、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样方法,薇甘菊与附主植物都属于植物,因争夺空间、资源等而存在竞争关系,A错误;B、薇甘菊的入侵改变了群落的物种组成,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B正确;C、“植被碳库”中的碳主要以有机物形式存在,这些碳的主要去路有通过植物的呼吸作用以CO2形式释放到无机环境中、以食物形式流向消费者,以残枝败叶等形式流向分解者,C错误;D、由表格可知,随着薇甘菊入侵程度的加剧,凋落物碳储量显著增加,根据题干可知,薇甘菊入侵阻碍了附主植物的光合作用,继而导致附主死亡,从而增加了凋落物量,D正确。故选AC。15.图1为某一果蝇(2n=8)体内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示意图,图2所示为该果蝇体内某一细胞分裂图像中部分染色体的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正常情况下,AB段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分离,BC、FG和LM段染色体组数目减半的原因相同B.图2代表的细胞为极体,出现在图1的EF段,产生的子细胞全部异常C.观察100个图2所示时期的细胞,发现5个出现了图2所示情况,则异常细胞比例为10%D.图1中AB、EF和IJ段细胞含DNA分子数目相同【答案】C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1表示A-H表示减数分裂染色体组数目的变化过程,HI表示受精作用,IM表示受精卵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图2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图1中AB段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和后期,该阶段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染色体组数目减半的原因一定是细胞一分为二,故BC、FG和LM段染色体组数目减半的原因相同,A正确;

12B、图1是“某一果蝇”体内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曲线图,只有雌性果蝇体内会同时出现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所以该果蝇只能代表雌性果蝇。图2所示细胞无同源染色体,加之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只能是极体,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全部异常,B正确;C、100个极体正常分裂后会产生200个正常的子细胞,有5个细胞异常分裂后会产生10个异常的子细胞,所以异常细胞的比例为(10÷200)×100%=5%,C错误;D、AB段细胞中含有16个DNA分子,EF段细胞中含有8个DNA分子,IJ段细胞中含有16个DNA分子,D错误。故选CD。16.下图为某植物细胞内某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实线代表H+的运输路径,虚线代表电子的传递路径。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生物膜为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B侧为叶绿体基质B.膜A侧的pH低于B侧C.复合物Ⅲ运输H﹢和ATP合成酶运输H﹢的方式分别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D.若图中的O2用18O标记,一段时间后在CO2中能检测到18O【答案】B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该生物膜B侧可以发生H++O2→H2O的反应,且同时有ATP的生成,故应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B侧为线粒体内膜,A错误;B、据图可知,H+从A侧运往B侧需要ATP合成酶的协助,且不需要消耗ATP,属于协助扩散,据此可以推测为顺浓度梯度运输,则膜A侧的H+高,其pH低于B侧,B正确;C、结合B选项分析可知,H+的浓度A侧>B侧,则复合物Ⅲ运输H﹢从B侧到A侧属于逆浓度梯度运输,为主动运输,ATP合成酶运输H﹢的方式为协助扩散,C错误;D、若图中的O2用18O标记,则会在H2O中检测到18O,该H218O参与呼吸作用第二阶段,一段时间后在CO2中能检测到18O,D正确。

13故选BD。三、非选择题:17-20题为必考题,考生必须作答,21、22为选修题,任选一题作答。17.甲醛(HCHO)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严重情况下会引发人体免疫功能异常甚至导致鼻咽癌和白血病,室内栽培观赏植物常春藤能够清除甲醛污染。研究发现外源甲醛可以作为碳源参与常春藤的光合作用,具体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RU5P和HU6P是中间产物)。(1)追踪并探明循环②甲醛的碳同化路径,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细胞同化HCHO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甲醛在被常春藤吸收利用的同时,也会对常春藤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研究人员设计了甲醛胁迫下常春藤生长情况的实验。表是常春藤在不同浓度甲醛胁迫下测得的可溶性糖的含量。甲醛脱氢酶(FALDH)是甲醛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图2表示不同甲醛浓度下,该酶的活性相对值。图3是不同甲醛浓度下气孔导度(气孔的开放程度)的相对值。不同甲醛浓度下常春藤可溶性糖含量组别样品0天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①1个单位甲醛浓度的培养液22712658281132713425②2个单位甲醛浓度的培养液22712415293627891840③不含甲醛的培养液22712311239924622529

14①表中的对照组是_______________(①②③)。②常春藤在甲醛胁迫下气孔导度下降的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个单位甲醛浓度下,常春藤气孔开放程度下降,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综合上述信息,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A.甲醛代谢过程中能产生CO2用于光合作用B.气孔导度下降,导致光反应产物积累C.1个单位甲醛浓度使FALDH的活性增强(4)高浓度的甲醛胁迫,超出植物抗逆的范围,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综合分析表、图2和图3的信息,写出在低浓度甲醛胁迫下,常春藤的抗逆途径_______。【答案】(1)①.同位素示踪②.叶绿体基质(2)①.③②.可以减少空气中甲醛进入植物体内(3)AC(4)植物通过降低气孔的开放程度,减少甲醛的吸收:同时FALDH酶的活性提高,增强对甲醛的代谢能力,起到抗逆作用【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1表示叶绿体模式图,①是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②是常春藤利用甲醛同化二氧化碳的过程。据表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甲醛的浓度单位和处理时间,因变量是甲醛脱氢酶(FALDH)的活性和气孔开度,图2表明1个甲醛浓度单位的甲醛脱氢酶活性最高,图3表明随着甲醛浓度增加,气孔开度逐渐降低。【小问1详解】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或稀有稳定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追踪并探明循环②甲醛的碳同化路径,可采用的方法是同位素示踪法;据图可知,常春藤利用甲醛同化二氧化碳是在叶绿体基质进行的。【小问2详解】

15①据表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甲醛的浓度单位和处理时间,因变量是甲醛脱氢酶(FALDH)的活性和气孔开度,所以③组为对照组。②据图3分析可知,随着甲醛浓度增加,气孔开度逐渐降低,气孔导度下降,可以减少空气中甲醛进入植物体内。【小问3详解】A、1个单位甲醛浓度下,甲醛经过图1过程可以产生二氧化碳供给光合作用,A正确;B、气孔导度下降,二氧化碳可能供应不足,暗反应降低,进而会导致光合产物下降,B错误;C、根据图2可知,1个单位甲醛浓度使FALDH的活性增强,C正确。故选AC。【小问4详解】据图表分析可知,低浓度的甲醛胁迫,植物一方面通过降低气孔的开放程度,减少甲醛的吸收;另一方面,在减少气孔的同时,提高FALDH酶的活性,增强对甲醛的代谢能力,起到抗逆作用。【点睛】本题结合图表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及对图表的分析处理能力。18.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是一种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用d表示),患者发病程度差异较大,科研人员对该病进行了深入研究。图1是关于该病的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1)首先提取该家系中四名女性与此基因有关的DNA片段并进行PCR,产物用限制酶Ⅰ酶切后进行电泳(正常基因中含一个限制酶Ⅰ的酶切位点,突变基因中增加了一个限制酶Ⅰ的酶切位点),结果如图2。由图2可知突变基因新增的酶切位点位于______(填“310bp”、“217bp”、“118bp”或“93bp”)。DNA

16片段中,四名女性中____________是杂合子。(2)已知女性每个细胞所含两条X染色体中任意一条总是保持固缩状态而失活,推测失活染色体上的基因无法表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由此推断Ⅱ-3、Ⅱ-4发病的原因是来自______(填“父亲”或“母亲”)的X染色体失活概率较高,以突变基因表达为主。(3)ALD可造成脑白质功能不可逆损伤,图1家系中Ⅱ-1(不携带d基因)与Ⅱ-2婚配后,不考虑新的突变,若生女孩,是否患病?____(填“是”、“否”或“不能确定”)。原因是______________。【答案】①.310kb②.Ⅰ-1、Ⅱ-3、Ⅱ-4③.染色体固缩,不能为转录过程提供模板④.父方⑤.不能确定⑥.女孩是杂合子,不能确定哪一条X染色体发生固缩【解析】【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相传。(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详解】(1)已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分析系谱图可知:Ⅰ-1、Ⅰ-2正常,但有孩子患病,可知基因型分别为XDXd、XDY。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正常基因含一个限制酶切位点,因此正常基因酶切后只能形成两种长度的DNA片段;突变基因增加了一个酶切位点,则突变基因酶切后可形成3种长度的DNA片段。结合图2可知,正常基因酶切后可形成长度为310bp和118bp的两种DNA片段,而基因突变酶切后可形成长度为217bp、118bp和93bp的三种DNA,这说明突变基因新增的酶切位点位于长度为310bp的DNA片段中,经酶切后长度p的DNA片段别切成217bp和93bp的两种长度,正常纯化个体的基因经过酶切只能形成两种长度的DNA片段,杂合子的基因经过酶切后可形成四种长度的DNA片段,因此图2四名女性中I-1、II-3、II-4是杂合子。(2)已知女性每个细胞所含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总是保持固缩状态而失活,染色体呈固缩状态不能为解旋,为转录过程提供模板,故导致其失活染色体上的基因无法表达。Ⅱ-3、Ⅱ-4为杂合子,但表现为发病,父亲的基因型为XDY。XD必传给女儿,由此推断Ⅱ-3、Ⅱ-4发病的原因是来自父亲的X染色体失活概率较高,以突变基因表达为主。(3)ALD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1家系中II-1(不携带d基因,基因型为XDXD)与II-2(XdY)婚配后,所生男孩的基因型均为XDY,不患病;所生女孩的基因型均为XDXd

17,是杂合子,不能确定哪一条X染色体发生固缩,因此不能确定是否患病。【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特点及实例,能正确分析题中、图中和表中信息,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有一定难度19.俗话说“苦尽甘来”,但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即便在苦药里加糖,仍会感觉很苦。这是为什么呢?今年,科学家揭开了其中的奥妙。原来,甜味和苦味分子首先被舌面和上颚表皮上专门的味细胞(TRC)识别,经信号转换后,传递至匹配的神经节神经元。然后,这些信号再经脑干孤束吻侧核(rNST)中的神经元突触传导,最终抵达味觉皮层。在味觉皮层中,产生甜味和苦味的区域分别称为CeA和GCbt(如下图1)。(1)据图1判断,味细胞所感受的甜味和苦味分子位于图1中的______________(填“Ⅰ”或“Ⅱ”)侧。(2)神经冲动在①处传递和②处传导所发生的事件中,相似的是__________A.传导的形式均为电信号B.传导的速度相同C.离子通道通透性发生变化D.膜电位都发生变化(3)科学家们给实验小鼠分别喂养甜味剂乙酰氨基磺酸钾(K)、苦味药奎宁(Q)、以及两者的混合物,然后测定小鼠在5秒钟内的舔食次数,以反映小鼠对“甜”和“苦”的感觉。图2四种实验结果中,能支持图1所示的中由GCbt发出的反馈神经纤维(虚线所示)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据图1中的信息解释“甜不压苦”和“苦尽甘来”的生物学机______。(5)一般而言,甜味属于能促进营养物质摄入的“好”味;而苦味属于警示食物有毒的“坏”味。人类及大多数哺乳动物进化出“甜不压苦”的现象,该现象的生物学意义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A.警示生物不要过多摄入苦味物质

18B.对苦味敏感的生物在野外更容易生存C.警示生物不要因为嗜甜而摄入苦味物质D.在食物紧张的情况下,摄入少量糖类的个体更容易生存【答案】(1)I(2)CD(3)A(4)据图中信息,当动物摄入甜味物质,能在大脑皮层CeA产生甜的感觉,但信息不再传至苦味中枢,所以甜不压苦。但如果摄入苦味物质,在大脑皮层BCbt产生苦的感觉,会反馈促进脑干中苦味神经元,传至大脑感觉更苦,同时抑制脑干中甜味神经元,从而抑制甜的感觉,因此“苦尽”才能“甘来”(5)C【解析】【分析】1、味细胞上的苦味受体是种膜蛋白,可见苦味受体是在核糖体上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位于细胞膜上,能和苦味物质结合;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弧只有保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3、内环境稳态是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4、兴奋在突触处传导过程:轴突末端兴奋,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透性发生改变,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小问1详解】据图判断,甜味和苦味被识别,而图中味蕾在Ⅰ侧,所以味细胞感受甜味的分子与苦味的分子位于图中Ⅰ侧;【小问2详解】A、①处传递形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②处传导形式为电信号,A错误:B、①处传递速度慢,②处传导速度快,B错误:C、①处传递和②处传导均有电信号,所以都有离子通道通透性变化,C正确;D、①处传递和②处传导均有电信号,膜电位都发生变化,D正确;故选CD。【小问3详解】当实验小鼠喂养甜味剂乙酰氨基磺酸钾(K),能在大脑皮层CeA产生甜的感觉,小鼠的舔食次数增加;但如果摄入苦味药奎宁(Q)或两者的混合物,在大脑皮层GCbt产生苦的感觉,会反馈促进脑干中苦味神经元,传导大脑感觉更苦,小鼠的舔食次数少,A正确。故选A。【小问4详解】

19据图中信息,当动物摄入甜味物质,能在大脑皮层CeA产生甜的感觉,但信息不再传至苦味中枢,所以甜不压苦。但如果摄入苦味物质,在大脑皮层BCbt产生苦的感觉,会反馈促进脑干中苦味神经元,传至大脑感觉更苦,同时抑制脑干中甜味神经元,从而抑制甜的感觉,因此“苦尽”才能“甘来”。【小问5详解】当动物摄入甜味物质,能在大脑皮层CeA产生甜的感觉,但该信息不再传至苦味中枢,所以甜不压苦最可能是警示生物不要因为嗜甜而摄入苦味物质,C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点。20.为研究生长素(IAA)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影响,将去掉尖端的番茄幼苗做如图甲所示处理,一段时间后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图乙表示生长素浓度对番茄根、芽生长的影响。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番茄幼苗中,生长素可由____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在成熟组织中的韧皮部,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运输。(2)甲图中,幼苗将_________(填“向光弯曲”“直立”或“不”)生长,乙图中B点对应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填“促进”“抑制”或“不影响”),对芽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填“促进”“抑制”或“不影响”)。(3)油菜素内酯是植物体内的一种重要激素。兴趣小组探究了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表(表中①为清水,②〜⑥为浓度由低到高的5种油菜素内酯水溶液)。请分析:组别①②③④⑤⑥平均株高(cm)162137514324实验中组①的作用是_________。该实验结果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油菜素内酯对芹菜幼苗生长具有两重性,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色氨酸②.非极性③.直立④.促进⑤.促进⑥.对照⑦.不能⑧.实验组②〜⑥平均株高都比对照组①大,只体现了促进作用【解析】

20【分析】分析题图甲,幼苗没有尖端,不能感受单侧光,IAA不能发生横向运输,只能极性运输.琼脂块中的IAA运输到下面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因此幼苗将直立生长。分析题图乙,A点对根的促进作用较大,对芽的促进作用很小;B点对芽的促进作用相似;C点对根有抑制作用,对芽没有作用。【详解】(1)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在成熟组织中的韧皮部,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中幼苗将直立生长。以图中B对于根和芽都是促进作用。(3)表中①为清水,为对照实验。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②〜⑥平均株高都比对照组①大,都表现为促进作用,所以不能说明油菜素内酯对芹菜幼苗生长具有两重性。【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图甲,确定图中没有感受光刺激的尖端,不能进行横向运输,因而不能弯曲生长。21.某研究小组将一组相同圆纸片放入不同浓度的麦迪霉素(一种抗生素)溶液中浸泡后,放在接种有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上培养,实验结果如下图1。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将装有培养基的灭菌包装入高压蒸汽灭菌锅时,注意不要装得太挤,以免因______而影响灭菌的效果。加热初期,必须将灭菌锅内的冷空气排尽,否则将因________而影响灭菌的效果。倒平板时,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应将平板倒过来放置,并用记号笔在______上标明培养基的种类、培养日期、平板上样品的稀释度、培养微生物名称及制作者姓名等信息。(2)实验结果表明,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最明显的是浓度为______(填图1中序号)的麦迪霉素。(3)该实验中,宜使用________法接种大肠杆菌,在培养和接种大肠杆菌时要特别注意进行无菌操作。为了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对圆纸片的要求是________。(4)该研究小组运用上述实验方法,还研究了相同浓度的三种不同抗生素A、B、C对大肠杆菌生长的影响。请在上图2以图示的方法表示这一处理方案(可模仿图1中图示并加以必要注解的方法)。【答案】①.影响蒸汽流通②.达不到规定温度③.皿底④.⑤⑤.稀释涂布平板⑥.大小、质地相同⑦.【解析】【分析】

21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基相关的实验操作,通过无菌操作及微生物的培养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再结合题意作答。【详解】(1)将装有培养基的灭菌包装入高压蒸汽灭菌锅时,注意不要装得太挤,以免因影响蒸汽流通而影响灭菌的效果。加热初期,必须将灭菌锅内的冷空气排尽,否则将因达不到规定温度而影响灭菌的效果。倒平板时,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应将平板倒过来放置,并将记号笔在皿底上标明培养基的种类、培养日期、平板上样品的稀释度、培养微生物名称及制作者姓名等信息。(2)图1中⑤的透明圈最大,说明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最明显的是浓度为⑤的麦迪霉素。(3)根据图1可知,该实验中宜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方法接种大肠杆菌,在培养和接种大肠杆菌时要特别注意进行无菌操作,为了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对圆纸片的要求是大小、质地相同。(4)“该研究小组运用上述实验方法还研究了相同浓度的三种不同抗生素对大肠杆菌生长的影响”,该方案的自变量为相同浓度的A、B、C三种不同抗生素,处理方案如下:。22.下图是某实验室做的通过动物纤维母细胞等获得单抗的实验研究。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X、Y、Z细胞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①过程类似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的________过程。与纤维母细胞相比,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较________。②过程的实质是________。(3)③过程中需用到的生物诱导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4)④处需要筛选,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若用含放射性32P标记的核苷酸的培养基培养Z细胞,能测到放射性32P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骨髓瘤细胞②.抗原刺激过的(效应)B细胞③.杂交瘤细胞④.脱分化⑤.高⑥.基因的选择性表达⑦.灭活的病毒⑧.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⑨.核糖体⑩.线粒体【解析】【详解】(1)由于单抗是由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根据示意图可知,Z是杂交瘤细胞,X

22细胞是由诱导干细胞形成的,因此为瘤细胞,Y细胞是由病毒刺激产生的效应B细胞。(2)①过程是将高度分化的纤维母细胞诱导形成诱导干细胞,类似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的脱分化过程,与纤维母细胞相比,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较高;②过程为再分化,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③过程中的诱导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需用到的生物诱导剂是灭活的病毒。(4)分析题图,图中④处筛选出的细胞能产生单克隆抗体,故筛选的目的是的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5)由于培养基中含有放射性32P标记的核苷酸,动物细胞中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线粒体。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工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