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读书”-高考常见作文话题全面解读与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作文话题:读书一、【金句参考】1、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读书有感》2、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陆九渊《读书》3、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4、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于谦《观书》5、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7、人如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黄庭坚8、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9、读书无法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读书无法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厚度。——曹文轩10、求学读书要:读做一个人,读明一点理,读悟一点缘,读懂一颗心。——释星云11、有道之书尽读,明事之书多读,闲杂之书少读,邪妄之书不读。——释星云12、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赫尔曼·黑塞13、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梁晓声14、读书到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梁文道15、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三毛16、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或者发财,而是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绪会思考的人。——杨绛17、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杨绛18、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张潮《幽梦影》19、没有人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罗曼罗兰20、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我们排除做学问很实际的目的,读书就是我在吸取营养,把自己丰富起来。——周国平21、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培根22、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读书的人在准备睡觉的时候夜已经深了,将灯吹灭后就只有月亮陪伴了。这句话是形容读书刻苦,也反映出一种读书的意景)23、只凭阅读本身并不能提高我们对任何事物的理解能力。如果一生中能读到一本好书,在阅读中又感到乐趣,这种乐趣又把我们引深到思考中去,在思辨中再得到更大的乐趣,这才是一本好书应有的价值,也是它真正存在的意义。——罗素
1二、【语段参考】1、“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用知识祛除心中的黑暗,我们才能以更积极的姿态为人处世,涵养社会的底气和定力。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真正的阅读享受在于旅程中的细细品味,而不是囫囵吞枣,走马观花。对于经典作品,只有精读多读,将悟性、感性投入其中,方可发现每一部作品每一种思想的独特表现及特殊背景,方可找到一些美感和吸引力的源泉。只有入乎其内通过比较分析,方可出乎其外去伪存真,形成一家之言,即要做书的主人,而非书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3、读书是精神的旅行,可以放大我们心灵的半径。因为读书,我们触摸到人性的复杂与迷乱;因为读书,我们感受到灵魂的崇高和智慧;因为读书,我们发现了历史的真实与隐蔽;因为读书,我们化解了生命的苦痛与忧伤。4、读书,为了遇见更好的世界阅读是一种向上的力量。书本其实就是精神生活的入口,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都是对生命的熔炼和升华。古往今来,以沉潜之心坐得住冷板凳者,总能激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思想活力,得到“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的智慧启发,滋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浩然之气。读书,正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世界,从中获得幸福人生的能力。5、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读书“能养人精神”。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不能与书籍独处,只会让人生之路走向狭隘,甚至禁锢心灵;浸润书香,才能让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让人生气象万千。6、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姝2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27、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这恐怕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8、“华北之大,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风雨如晦的岁月,学子们的呼喊曾经震撼世界。今天,市场经济的名利考验、网络时代的信息浪潮,让这一代读书人也面临“平静书桌”的问题。不同的是,它拷问的是怎样对待精神生活、如何安顿心灵家园。这一时代之问,需要我们用心去回答。三、【写作参考】(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校园中鼓励读书的条幅横在了校道:“让读书成为一种时尚,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读好书,是一种选择,要做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好读书,是一种态度,要做到“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读书好,是一种气质,即使“粗缯大布裹生涯”,也会“腹有诗书气自华”。对于读书,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以《读书助我成长》《在阅读中收获___________》《读_________》《换个角度去读书》为题,写一篇文章,。【范文参考】1读书助我成长泡一茗清茶,惬意地偎依在床上;捧一本书,沉醉于书的空间,享受属于自己的静谧。即使窗外大雪纷飞,也只觉阳光温热,岁月静好。岁月在读书时流过,我在读书中成长。曾经,读书是一种乐趣。小的时候,每晚睡前,我便进入七个矮人的木屋里与白雪公主一同玩乐,与三只小猪一起搭建坚固无比的房子,到芭比公主的城堡中尽情地舞蹈,和拇指姑娘畅游在“小人物”的世界里。那时,读书的乐趣在我心里萌发,读书的种子在我心中种下。后来,读书是一种积累。
3读《红与黑》,我感受到司汤达对社会的揭露;读《热爱生命》,我领略到杰克伦敦对生命的激情;读《悲惨世界》,我体会到雨果对人性的关照。读诗歌,我体会到了李白的豪迈俊逸、杜甫顿挫沉郁;读散文,我品味到梁实秋的幽默、钱钟书的睿智。曹文轩说:“读书无法改变人生的长度,却可以改变人生的厚度。”读书让我的生命空间无限:悠悠间,万里山河踏遍,乘黄鹤等上黄鹤楼,随归燕悠然落江边,征蓬万里出汉塞,觥筹交错在长安。后来,读书让我体会到不同的生活,感受到不同的生命,读书的种子在我心里发芽。现在,读书是一种碰撞。读《诗经》,我倾听了千年前一个女子的幽怨,认识了女子的深情,更感受到一个弱女子在不公正命运面前的抗争;读《离骚》,我看到了“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的屈原,我看到了“长叹息以掩涕”的屈原,更看到了“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的屈原。周国平说:“无论一本著作多么伟大,如果不能引起我的共鸣和抗争,它对于我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现在,我读书,要与书中人碰撞,与书中情共鸣,从而提升自我。读书,在我脑海中绽放出思维之花。读书,踏着先哲们弯弯的脚印,最美好的景致就在眼前。读书,抚着书页上细细的名字,最真诚的感动就在身边。读书,读着汗青上闪闪的智慧,最深刻的人生就此展开。读书助我成长:在我心里种下一颗乐趣的种子,渐渐萌发不同形状的小芽,最后绽放出绚丽的思维之花。【范文参考】2在阅读中收获真善美在宁静的午后,斟上一杯醇茶,捧上一本心爱的书,在日影下细细翻阅,书香与茶香在那个午后醉了我的心,我仿佛神游天外,见到了书中的人物,他们在教我什么才是真善美。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我苦苦追寻着真的影子。《药》中,华老栓握着那个带血的馒头,怀里抱着身体已冰冷的小栓。在泪眼朦胧中鲁迅发出振聋发聩的一声大吼:封建社会扼杀了人的本性,要找真,去新社会找吧!《骆驼祥子》里,祥子还拉着他的手拉车在烈日里奔走,只是他早已不是那个善良单纯的祥子,他的麻木,他的堕落早已销去了他的魂。老舍告诉我:真早已不在了!我抬头眺望,真原来还在,他在冰心的小桔灯上,在沈从文的边城中,也在于秋雨的苦旅中,人们依然在用心追求着真的境界,“真”如同一颗被重新洗涤过的珍珠,在我们心中闪闪发亮。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我在苦苦追寻着善的影子。《海的女儿》中美人鱼为了王子的幸福,甘愿牺牲自己,化作朝阳中那脆弱的泡沫,我读罢潸然泪下,为了这凄美的爱情,也为了美人鱼的善良;《小王子》中那个满头柔软金发的小王子走过无垠的沙漠,对我说:“请帮我画一只羊。”银铃般的笑容,忧伤的表情,时时提醒我,不要拒绝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你的帮助,可能会像甘露一般滋润一颗濒临绝望的心。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我在苦苦追寻着美的影子。
4“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中那绵绵的雾气溯流向上,弥漫了我干涩的眼睛;“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中那西落的太阳将浅浅的阳光覆在我身上,我看到了那暖暖的光芒;“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中那清新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让我感到了春天的可爱。一首首诗歌轻轻叩开了我的心灵,将我带到了久违的大自然,接触到另一种真实,另一种美。用如水的心境阅读,我终于感受到美、善、真的存在,它们如天籁般倾泻下来,让我在阅读的午后,在香气萦绕之间,获得了另一种心情。【范文参考】3读三毛巴金曾高度评价阅读对于他的裨益:“使我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光明。”林语堂也曾说,总有一个作家,他的作品使你一见如故,并从中汲取无限的光和热。于我,这光和热的传递者,便是台湾作家三毛。三毛的语言很美,一件简单小事,三言两语便可让“快者掀髯,愤者扼腕,羡者色飞。”三毛的故事很多,繁华如台北街市,神秘如撒哈拉的星空,欢快如西班牙的舞蹈。但我读三毛,读的是文字背后的真情,关乎灵魂的触动。读三毛,读一种仗剑天涯的勇敢。少不更事,凭着一股执拗一股蛮力她便只身远赴西班牙,面对同学的欺生,她敢于潇洒回敬;出发在她笔下变成一种灵魂出逃的风景,德意志、英吉利、西属撒哈拉,中南美洲都留下过她的足迹。她也怕,羁旅思情,异乡困顿,甚至沙漠的一次夜路也令她心惊,但她敢于直面迎战。读三毛,读一种“自饮苦杯”的坚韧。异乡求学,她用酱油拌饭,以雪补鞋;沙漠度日,她自娱自乐,白手起家;荷西归去后,她选择饮下诀别的苦杯便不再回头,“我不愿做圣经里变盐柱的人。”她饱经沧桑的脸上还挂有一丝解嘲的微笑。读三毛,读一种发自赤心的博爱。撒哈拉沙漠里,撒哈拉威人不讲卫生,粗鲁、愚蠢,但她以一颗包容博爱之心成了她们的“小妈妈”,所以在她的笔下,不可理喻的女佣玛丽亚也有了几分生活的可爱,与撒哈拉威人结怨半生的西班牙军曹最终化解了芥蒂。读三毛,读一种繁华落幕后的智慧。她品咂悲伤,因为眼泪是不可一次偿还的欠债;她轻描梦想,“如果有一天梦想都可以成真,那不敢睡觉的人一定很多。”她淡漠生死,她在历经悲喜后可以从容不迫的总结:“我这一生鲜明,坎坷,丰富,我很满意。”读三毛,也读一种遗憾。少年的敏感独立使她大半生都与父母心存隔阂,而生命的美好消逝使她难以坚守生机,独自翩跹而去,留下一棵橄榄树,梦里花落知多少。读三毛,不是一种目的,而是一个过程,一个心灵感悟与触动另一种人生的真实的洗礼。读三毛的同时,我为自己也种了一棵橄榄树……【范文参考】4换个角度去读书书,携其独特的芳香,以其迷人的姿态走向我们。在我看来,一本书,大都会呈现与其他书不同的美,我们不妨换个角度去读书——从美学的角度去读书。读川端康成的书,不妨选择哀伤美的视角。
5他的《花未眠》中“凌晨四点,发现海棠花未眠”,不知感动了多少心灵,试想,美丽芬芳的海棠花,凌晨四点盛放,却少有人欣赏,少有人喝彩,这怎不惹人怜爱?作者又引用米开朗琪罗的话告诉我们,“事物好不容易如愿表现出来的时候,也就是死亡”。隐含的意思是,海棠花儿盛开之时就预示着它已接近衰败。这怎不惹人哀伤?他的《雪国》、《伊豆的舞女》等作品,同样饱含低沉的情调,淡淡的哀伤。如果从应试的角度读,或许我们仅能得到不少优美的词句,可选择哀伤美的视角走近川端康成,就能在犀利、空寂的文字中找寻到一个个哀伤美的化身,一幅幅具有哀伤美的画卷,得到美的享受。读宗璞的书,不妨选择生命美的视角。“花和人总会遭遇到许多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是在她家后院子那抹紫色被撤离时她所发的感慨,记录于《紫藤罗瀑布》中。作者回顾花和人的命运,告诉我们,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隽永的文字中,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生命的流动,无限的激情与生机。用生命美的视角读她与她的书,使我盈灌入紫色的血液,并“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不觉加快了脚步”。读刘墉的书,不妨选择零乱美视角。在《庭院深深深几许》中,他写道:“与邻人齐整的庭院相比,我的更见野逸。”走进他笔下的庭院,“斜斜探出的枝条,足有六七尺长,带着尖尖的红刺”“垂下的枝桠,挂着梧桐子,常拂人面”,的确是够零乱的,可是,隐藏在文字中的那不修边幅的洒脱,那份笔墨淋漓,恣意挥洒的野逸之趣,那份与林为伴与鸟为友的恬静生活着实让人艳羡。从零乱中我们寻找到的是一种独特的美:读他的书,看他的文字,便是在他的引领下,行走于我们身边这个真实的世界,用深刻、宽容、温情、执着来品味生活,用从容、大度、积极、智慧来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挫折与机遇,困惑和挑战。零乱之中有一分定静,有一种大美!背负高考重担的我们,读书应试固然重要,可不同的书,何不以不同的美学视角去斟酌品位呢?换个角度去读书,换的不只是视角,更多的是心境,与灵魂……【范文参考】5换个角度去读书亲爱的朋友,你是否已自信地认为自己博览群书、饱读诗篇、学富五车了呢?是的,我亦很佩服你的满腹经纶、出口成章的人文气质。可你真的领悟了读书的真谛吗?所以今天,让我们换个角度去读书,去读无字之书。读人情之书,体味人间真情。你也许未曾发现,情感,也是这样一种耐人寻味、令人深思的事物。翻开这本书,目录中呈现给你的是多种情感,共分成三卷:亲情、友情、爱情,你将在成长的路上,逐一阅读,逐一感触。你翻开的这本书或许中间有许多悲伤剧情,令你垂泪,令你独自黯然神伤;也许这本书通篇是喜,令你展颜,令你中无限愉悦;亦或这本书悲喜交加,风雨与阳光并行,令你在成长的旅途中收获幸福、历经磨难。只有读完这本书,你才会懂得,什么是情,如何去爱。我突然想到了那个用生命在写作的女诗人,三毛。她与荷西的爱情故事打动了无数人。丈夫荷西在与她结婚六年后死于意外,三毛几近崩溃,几度自杀。而她在这般巨大的痛苦之中,用那坚强却不失女子阴柔的笔触,写下了一首首激励无数人、感动无数人的诗歌。她算是读这本人情之书的最好读者。
6读生活之书,体味生活之美。也许你曾听说有人将生活比作一叶小舟,而你今天将明白生活,亦是一本书。生活的书绵长,后面的剧情全不可知——今天的你无法预知明天的精彩,这一刻的你无法想象下一刻的无奈。有些人穷困潦倒,居无定所,他所期望的只是一方足够遮风挡雨的草屋;有些人荣华富贵,富丽堂皇,他所期望的是享乐无尽的生活。有些人的生活之书,不要在读到悲伤时合上书,亦不要在读到快乐时忘记接着读。只有读到结局,你才明白,自己度过了怎样的一生。海子便是最好的践行者。纵然海子的一生极其短暂、生活充满艰辛,他的生命之书被悲伤填满,但他从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他想做“诗歌之王”,冲破阻挡,读生活之书的他,看到了许多、感触到了许多。读心灵之书,体味内心之声。朋友,在你读了那么多外界的书,一定别忘了读一读自己内心的书。这是一本你自己编写、自己出版的书。世上仅此一本,且无第二人看到。每个人心中都应该装着这样一本书。心中的喜怒、心中的哀乐、心中无法剪断的记忆、心中日日想念的人,全部记录在这本书中。读心灵之书的最好方法便是时时回看,提醒自己还有一个人不能忘,还有一番景致要去赏。捧起心灵之书,你会感觉此刻的自己是如此幸福。朋友,今天我们换了一个角度去读书;朋友,从今天起,让我们多去读无字之书,好吗?【过渡】首先,我们要重视阅读有形之书——读诗使人浪漫,读史使人明理,读哲使人睿智;同时,我们更要重视阅读无形之书——阅读人生,阅读社会。(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17浙江高考作文】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要求: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作文。【范文参考】1《从三书中走进,于归零路处回归》作家卢新华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回顾历史,反观当今,奔涌不息的人文长河无时不在告诉我们:人在不同的阶段要侧重读不同的大书。只有学会规划与侧重,才能在各个时期得到更深的体会与感悟,从三书中走进,于零处回归。在天真烂漫的少年时期,“有字之书”能帮助我们打下扎实的基础,长出丰满的羽翼。屈原自年少之时便“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司马迁更是“年十岁而诵古文”,由此观之,正是“读万卷书”为他们铺好未来的路,纵使前方布满了荆棘坎坷,但他们超人的智慧,长远的目光,深邃的思想注定会被历史铭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当繁华洗尽,狂欢消散,文化真正留给我们的除了潜移默化的生活习惯,便是这一本本“有字之书”了。
7步入青年时期,也许我们更渴望读“无字之书”,徜徉于深海长空。猫力曾因发表在博客上的旅行日记而红极一时,在被波普预言“每个人都有五分钟成为明星”的嘈杂时代里,她没有选择随波逐流,而是仅凭一颗向往自由、眺望远方的心开始了她的旅行,活在了部分人的理想国中。她写道:“别让灵魂在循规蹈矩的生活里喧哗骚动,我们生来是为了灵魂拍手作歌。”旅行的意义始于观赏,延于感悟。“行万里路”不仅能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更能让你体味到人生百态,学会笑对人生。当青春不再之时,与其坐地哀叹,倒不如拾起“心灵之书”,真诚面对自我。塞谬尔·厄尔曼曾说:“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废必致灵魂。”中国科学院院士,被国际学界称为“中国霍金”的金展鹏老人在轮椅上坐了十六年,但却仍风雨无阻的到中南大学教书。有位记者采访他时记录道:“他的眼睛里还闪着光。”当历经风华后回归本心,他的“心灵之书”曾熠熠闪光。“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阅历之深浅,引导你品读不同的大书。吾心所愿,唯有投身于知识,行遍万水千山,察得世事洞明,最终敲响心门。人生亦如此,从三书中走进,于零路处回归。【点评】立意深刻,构思新颖。开篇由材料联系实际生活得出自己的观点:不同的阶段读书就要有不同的侧重。于那些泛泛而谈读三本大书的作文,本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线索清晰,谋篇自如。文章以“人在不同的阶段要侧重读不同的大书”为线索,分少年、青壮年、老年三个时期展开行文,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分析其读书侧重不同的原因,引导人们从读三本大书的过程中汲取有价值的东西,下笔如行云流水,谋篇自如。用例丰富,纵横驰骋。本文作者以古今中外的事例来说话,不呈现空洞的理论以说教。人生每个阶段都举出相应的典例,用例繁复却无冗赘之感。【范文参考】2《三“书”打造诗意生活》席慕蓉说:“生命曾经灿烂如花,如一季又复一季永不结束的盛夏。”如蝴蝶栖落花间舞尽生命,如青松挺立苍穹,仰望晴空。诚如斯言,生命如此多娇,我们唯有以三本大书打造诗意生活,方能锦上添花。某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我非常赞同这一观点,因为不论是有字之书还是无字之书抑或是心灵之书,都应是身为新世纪人的我们所面临的一场场文化盛宴。无论人生是激越还是宁静,要想不平淡,就只有读好这三本大书。有字之书,汲取古今中外之精华者,必读之。从囊萤映雪、凿壁偷光到当今的诗词才女武亦姝,一路欢歌,令人叹服不已。“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至今仍旧响彻云霄,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好读书、读好书,打造诗意生活。没有对有字之书的深阅读,能有董卿的出口成章吗?没有对有字之书的深阅读,能有杨绛先生的悠然自得吗?没有对一有字之书的深阅读,没有李佩老人职业人生的无悔吗?……多读书,读好书,以有字之书打造诗意的生活,就能像他们一样看尽万种风景,望得到人生的彼岸花开。无字之书,涉及天地万物之灵性者,又必读之。察枝叶枯荣,嗅花果清香,你听到大自然的呼唤了吗?你感受到大自然的同在了吗?亲近自然,与自然这本无字之书去打造诗意生活,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是恬适自得,才有了“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盛世桃源,才有的“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旷世美景……亲近自然,与无字之书中打造诗意生活,才可于自然之香茗中体味到人生的醇厚清香。
8心灵之书,凝集世间万物之本源者,更必读之。童话诗人顾城,愿以其黑色的眼睛去寻找光明,那是因为他想深入了解自己的灵魂;特蕾莎修女在炮火里施予爱与恩赐,那是她彻底剖析心灵历程后的真情流露与陶醉;鲁迅,弃医从文,以笔为枪,刺醒麻木的国民,那是他对自我真正剖析后的正确抉择……认识、解剖自我,读好心灵之书,让真挚无私的博爱打造诗意生活,才可在见过万条河流之后,见到人生的细水长流。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在这万姿千态的浮世绘中,在这错综复杂的名利场里,我们唯有读好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后,才能以它们打造出诗意生活,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繁华世界。读好三本大书,构筑诗意人生,可步步生莲,看展翅高飞,望云霞似锦了!【点评】凤头豹尾,前后应和。开头以席慕容的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诗句描写出多娇之生命,营造出唯美的氛围,并简要点出读三本大书的作用;结尾则遥相呼应,重申这一作用,强化读者对观点的印象。构思精巧,层次分明。主体部分看似并列结构,实则是递进式铺展。“必读之”“又必读之”“更必读之”将意思逐层深入,而三本大书之重要性也展露无遗,构思巧妙且不失层次的明晰。诗意语言,自然流淌。诚如题目中的诗意,作者似在与读者面对面对话,将自己对于读三本大书的感悟思考悉数道出,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可谓有状有情有理,语言很有嚼头。【范文参考】3《读好三本大书,养吾浩然之气》丰子恺老先生把人生依次概括为三个境界:一曰物质生活,二曰精神生活,三曰灵魂生活。身处当今这个车马喧嚣的物质时代,要达到最高境界,恐怕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可能成就浩然之气吧。然而读书并非易事,作家卢新华在其《读三本书,走归零路》中说,人生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则是“心灵之书”。的确,想要在人生路上走得更远,想要具有高贵的灵魂,你就必须读好这三本大书,缺一不可。“有字之书”是基础,自然是不可或缺。“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纵观古今,横览中外,那股浓浓的书香之气早已把茫茫宇宙中的这一方净土包围。无论是孔圣人“韦编三绝”的勤奋,还是匡衡“凿壁偷光”的刻苦,无不告诉你读书之于我们的重要性。书是阶梯,书是船帆,书是良药,书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唯有读书,才能感受李白“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傲岸骨气,才能读懂屈原“哀民生之多艰”的不屈情怀,才能明白谭嗣同“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爱国品格。然而,欲养吾浩然之气,只读“有字之书”远远不够,还需要我们博览“无字之书”。道士塔历程,莫高窟的岁月,寂寞天柱山,风雨天一阁……余秋雨,除了在尘世间读书,写书,出书,精彩过活,还走向更远的精神世界,去读自然这本厚重的大书。他背一行囊,观察世间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以强烈的求知欲望,追随华夏五千年文明,接受“无字之书”的洗礼。《文化苦旅》正诠释了他从“无字之书”中汲取的精华。
9丰子恺老先生所言的“灵魂生活”,我想必定是第三本书——“心灵之书”。古人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处。弘一法师是当之无愧的“豪杰之士”,他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能将“心灵之书”读好。出家之前,他抛开了金石之物;遁入空门后,苦修戒律,非佛书不书,非佛语不语,专注于自己的灵魂生活,终成一代高僧。试想如果他不能真正地认识、反省、剖析自己,又怎会读好“心灵之书”?怎能成就他充塞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呢?反观当下的芸芸众生,汲汲于功名利禄,一味追求物质生活的,大有人在,他们是没有看到这三本大书吗?显然不是,但他们只是将“三本大书”毅然决然地抛之于脑后,不得不让人替他们感到惋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每一个行走在探索成功路上的人,何不读好三本大书,去寻得人生真谛,成就浩然之气呢?【点评】开篇点题,观点新颖。开篇引用丰子恺先生的人生三境界说,巧妙点明读书与浩然之气的关系,进而由读书过渡到读书之内容、读书之境界,观点新颖。收放自如,结构严谨。文章由读有字之书论证开始,依次谈及读无字之书及心灵之书,然而始终围绕成就浩然之气这一核心词来行文,结构清晰而严谨。四、【相关阅读】(一)读书“三境”宋代的《五灯会元》里,有一则著名的禅宗公案。禅师青原行思谈及他的参禅过程,认为经历了三种境界,刚开始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初悟时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彻悟时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由懵懂无知,到雾里看花,再到透彻明悟,有我、无我、忘我,三种境界,依次展开,引人深思。 其实,读书何尝不是如此。哲人有言,“人的天性像是野生的花草,读书像是修剪移栽。”某种意义上,读书给人带来的,除了知识的增长,更重要的恐怕是心境的提炼和升华。成就大学问,实现“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不朽”的人生追求,或许并不是所有读书人都能够达到的,但读书所带来的精神境界的提升,却是每一个人可以追求的。正如参禅,读书也有三境。 有我之境,是把读书作为人生的避风港。作家毛姆曾说过,养成读书的习惯,就如给你自己建造了一座逃避人生几乎所有不幸的避难所。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面对坎坷、遇到挫折,无所畏惧、一往无前是一种态度,掩卷沉思、反思自己也是一种态度。前者的精神是雄健的,但后者未必就是逃避。通过读书,在历史中寻找借鉴,从他人那里汲取经验,未尝不是以退为进、站在问题之外看问题的大智慧。不仅如此,以读书修身正己,能让人少几分“卷帷望月空长叹”的烦恼纠结,多一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定从容,反而有助于我们迈过这些坎。 无我之境,是把读书作为诗意的栖居地。有人说,读一本好书,是一次精神的修行,是一次灵魂的洗礼。确实,阅读和思考是每个人都不会虚度的旅程。它能让人放慢原本急匆匆的步伐,撇掉左冲右突、内心喧嚣的浮躁,在流连字里行间的风景里,找到一个安静的精神角落。苏州有一家大型书店,一个特点就是拥有非常长的楼梯,其意图就在于让每个来到书店的人在拾级而上的过程中,能够放慢脚步,感受书香,从容沉淀。在这个意义上,读书绝不仅仅是一种放松身心的休闲,更是一种拯救灵魂的生活方式。
10 忘我之境,是把读书作为气质的涵养源。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曾将人的认识区分为“见闻之知”和“德性之知”。“见闻之知”说的是对外部事物的认识,而“德性之知”则指向内在的精神涵养。刘勰在《文心雕龙》有言,好书奇文可以“疏瀹五藏,澡雪精神”。读书的益处,不仅在于学习一些新东西,增加见闻之知,更在于滋润心灵、塑造人格、熏陶气质,提高德性之知。每每翻开书本,都会被那些浩然正气所感染,“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的文天祥,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赤胆忠心;“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的邓世昌,有“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的报国志向;“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的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有“无非一念救苍生”的坚定信念。含英咀华,浸润书香,精神面貌也会透着文化的气息。“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书是桥梁,让人思接千里;书是翅膀,让人心游万仞。摩挲书页,捧卷而读,聆听文化的钟鸣,啜饮文化的甘露,我们每个人都能遇见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二)社会浮躁,读书的意义何在?01带孩子去图书馆的路上,有一家小小的书店。我们从图书馆回来时,常常去那里淘书看。书店位于街角,大约十几个平方的面积,在这一条繁华的商业街上,宛如一片净土,安静地存在着。店主是一位50多岁的大叔。听他说,这家书店传自他的母亲,已经经营了四十多年。书店两边的咖啡店和服饰店,多年前都曾属于他们家。十多年前,母亲去世后,他接手书店,但那时互联网已经兴起,买书的顾客越来越少,为了维持营生,他将书店一分为二,一半出租给了咖啡店。后来,不得不再分割一部分,出租给了服饰店。“有一些老顾客还是会常常来,但新顾客越来越少了,不知道哪一天,我要直接关店了,”大叔说。今天再经过时,它真的关了。女儿看到这家书店已经变成了鲜花店,不解地问:妈妈,为什么书店不见了呢?面对女儿的疑问,我竟无言以对。虽然,我心里清楚,现在受网络冲击,实体书店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澳洲如此,国内也难以幸免。前一阵子,上海季风书店关店的消息,曾让不少读书人心生唏嘘。但书店的消失,是因为越来越多人“不读书”了么?国内一位在媒体工作的朋友,曾经说起过一个数据,近年来,国内图书出版物的销售量,一直维持着每年两位数的百分比增长。也就是说,是消费习惯的改变,逼退了实体书店。并不是,大家真的不读书了。如果这是准确的信息,那么,这总是一个好消息。无论是到书店选书,还是在网上购书,只要能保持着阅读的习惯,在这平凡琐碎的生活里,你总是能偷得浮生半日闲,在与书相伴的时光里,寻得片刻安静与恬淡。02英文版知乎Quora上,看到过一个故事,谈阅读的意义何在。一位老农夫与他年轻的孙子,住在一个农场,爷爷每天起床后,会坐在桌子旁阅读《圣经》。一天,孙子问:“爷爷,我试着像您一样读《圣经》,但我不能完全理解它,而且,我一合上书,就忘记内容了。读书到底有什么用呢?”
11爷爷拿出一个装煤炭的篮子,让孙子到河边去打水。孙子来来回回尝试了很多次,总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篮子里根本存不住什么水。他去质问爷爷,爷爷提醒他看看篮子里面。孙子一看,原来肮脏乌黑的篮子,已经被他来回装的水,洗得干干净净!爷爷说:孩子,这跟你读书的时候,发生的事情是一样的。当你读一本书的时候,当时可能不理解,或者看完就忘记了,但其实,阅读已经在你的身上发生了作用,从里到外,日积月累,你终会收益。03有人说,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改变自己。阅读应该是这个世界上,门槛最低的一种改变自己的方法了。华人之光李嘉诚先生,中学没毕业,12岁当学徒,15岁就开始挣钱养家。他接受访问时回忆,那时每天白天工作之后,晚上还要买些旧书来自学,学完的旧书再拿去卖、换购“新”的旧书。同时还会到夜校进修,补习知识。同为创业者,有些人一夜成功,但只是昙花一现,几年的光景就消逝不见了。而李嘉诚的企业王国,能叱咤商业世界几十年,与他喜欢读书学习,时时求新知的习惯分不开。如今已经88岁高龄的李嘉诚,几十年来,一直保持着晚上睡前阅读的习惯。他每晚都会看一个小时的书,主要是历史、哲学、科技类书籍还有经济类的杂志。每天早上,李嘉诚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翻阅秘书准备的当天报纸。然后开始听新闻报告,了解世界趋势、了解商业社会发生了什么。也就是说,从起床开始,到晚上睡觉结束,李先生的每一天,都在不停地阅读、学习、探求新知。谈及成功秘诀,他曾经在电视上,郑重其事地告诫大家:“知识并不能决定你一生财富的增加,但你的机会一定会增多,你创造机会,才是最好的途径。”《晓松奇谈》和《奇葩说》节目,让人们见识了高某松的渊博学识和丰富的知识储备。有人形容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典范,非他莫属。但高某松的成名,早在20年前。那时他引领的校园民谣风潮,至今让70后80后们津津乐道。后来的一次“酒驾”事件,也让他首次走进了舆论风暴中。2011年,正处于人生第一个巅峰上的有志青年高某松,涉嫌醉驾导致违章事故。“醉驾”行为被证实之后,他没有辩解,没有推诿,老老实实认了罪,开始了自己长达六个月的监狱生活。这半年时间,高某松是怎么度过的呢?他入狱之后,首先开始看《大英百科全书》。他说,多年来一直都有把《大英百科全书》看完的想法,只是长期为琐事奔波,本以为这个愿望要到60岁退休才能实现。“没想到看守所小小的阅览室里,竟然有没开封的一整套,我现在才看到B字头。光记笔记就已用完了一根笔芯,因为监狱里只允许用笔芯写字。”除此之外,高某松还在好友冯唐的建议下,着手翻译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原著作品,同时创作了一本诗集和一个剧本。出狱后不久,高某松就开始了《晓说》的录制。在这档开创先河的知识类脱口秀中,他即兴说历史、评人物、论文化、谈热点、看世界,深受网友追捧热议,也成为当之无愧的知识网红。作为娱乐圈难能可贵的“清流”代表,高某松的才气和学识,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书香门第的家庭环境给了他从小博览群书的条件,但如果长大后的他,将阅读习惯丢弃,从前再丰富的知识积累,也无法达到如今能够旁征博引、出口成章的厚度和广度。对高某松来说,阅读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他说,对自己而言,读书就像吃饭,不是一种追求,而是一种正常的生活。
12谈及读书的意义,他说:“读书,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不太苟且的人。什么叫诗和远方?就是让自己更辽阔。而读书,就是让自己变得辽阔的一个过程。”04很认同蒋方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不看书,那么他的价值观,就由他的亲朋好友来决定。不读书的人,没有办法从多元的途径,获得新知。他的一切认知来源,要么来自电视网络媒体,要么就来自身边人的八卦。他的眼界和格局,也因此由别人决定。经常使用手机APP的人,不难发现,你每天看到的新闻和热点推送都是同一类的。若你喜欢看八卦,打开手机,八卦信息会铺面而来;你若多点击几次足球或者经济,那么足球和经济类的推送,就会自动显示在屏幕上。这种自动定制,快捷方便,连手指都不需要动一动,就有人为你生成。但弊端也显而易见,你每天接触到的东西都是千篇一律的,若经常依赖它成为你的信息和知识来源,可想而知,你的眼界和格局只会越来越窄、越来越片面。这样过完一生,也许不咸不淡,不痛不痒,但,被别人的观点和是非判断左右的一生,是可悲的。新闻媒体和亲朋好友输出的价值观,也许能让你接地气,但阅读,却可以让你保留着难能可贵的仙气。只有这份仙气,才能让你人群中脱颖而出、释放出你的专属气质,甚至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你的人生格局。臧克家说过: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这位益友,可以藉由文字,激荡你的心灵,刺激你的思考。一个人,没有阅读的反复锤炼,他的大脑会越来越懒惰,他的眼光会越来越肤浅,渐渐地,他的思想也会停滞不前,成长自然难以实现。05当阅读形成一种习惯,那么它就是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心神的东西。你就不会害怕寂寞和独处,相反,你会珍惜难得的独处时光。享受在这段闲暇里,借书本和文字,与来自不同阅历、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作者之间,进行的深度对话。另一股娱乐圈清流代表黄磊,也说起过自己是如何享受阅读的。他说,“一个人,关起房门,拿本书读,便会贴近自我。这种时候会感到心安理得,不觉得孤独。”其实,阅读不仅可以缓解孤独、排遣寂寞,也能让你徜徉书海的同时,经历不一样的人生体验。后学生时代,我们没有机会再走入课堂,阅读文史哲,可以让我们保持思路清晰、思维敏捷;平凡人物做久了不免乏味,阅读名人传记,可以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人生启迪;我们没有钱没有闲四处游山玩水,阅读游记,可以帮助我们开阔视野,了解不同的风土人情;无论是职场小白还是职场精英,职场类书籍提供的一些可行性建议,可以帮助我们绕开一些弯路;月光族房贷族啃老族们,多看一看理财书籍,或许可以学到合理分配收入的技巧方法,早日走向财务自由。英语中有句说法: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有书的房间,才能满室生辉。而看书的你,才能在每日忙碌奔波的琐碎生活中,眼中有光亮,心中有希望。(三)读书可以改变的那部分命运,是什么?
13我记得,我站在新西兰文化节的演讲台上,声音有一点颤抖。当时我正在宣布一个非常重大的事件,那消息经由我面前的话筒,变成振奋人心的一刻:属于新西兰华人的读书会终于成立,而我是会长之一,带着作家的身份。我的身后是国会议员和文化领事,面前是令我睁不开眼的闪光灯。我闭上眼睛,真怕睁开眼又回到两年前的景象。两年前,我在新西兰的中餐馆里打工,顶着国内优秀大学毕业生的头衔,人人掠过我的面孔,只关心面前的桌子有没有被我擦得锃亮。我的老板在厨房中尖叫,她总是分不清顾客太多和员工速度太慢,常常把言语虐待当做习惯,心情不好的时候便会拿工作签证威胁我。没文化的人最易拿金钱为人贴上阶级的标签,那一年我是最落魄也最沉默的那一个,当时我温和软弱,看起来并不需要被赋予什么过多的关怀,又能承受相当的欺侮。至今我还记得,我在与朋友讲这段经历的时候,心中还颇有感慨:“人为什么可以这么冷漠?所有人都没理由地排挤我,逼得我在午休的时候独守休息室的角落,看完一本又一本书,那成为我每天半个小时的逃离。”直到后来我有了些积蓄,不必再去中餐馆用委屈换生存,每当遇到压力,朋友总是说:“去度假吧,去逛街吧,不要这么压榨自己了!”我总是这样回复:“不不,给我半个小时读书,那才是我需要的安全。”有多少孤独的时光,书籍赋予我绝对的安全。去上班的巴士上,午休的桌子前,等车的间歇,或找一处清净的角落……一本书拨开沉重的孤独,让凌晨和午夜,雨天或晴天,都有了各自的美好。读书先是成为我的安全,后来又成为我的成长。想起一次家庭聚餐,我那正读高中的表妹曾说过:“学习有什么用啊?我的同学辍学后去餐馆干活,几个月就当上了经理呢!每个月工资5000!这不比考个好大学有用得多么!”一席话令所有人停下杯箸。终于有长辈打破平静:“读书有什么用呢?读书的用途,就在于让你看到,有些人,可能这辈子就只赚那5000块了。”我后来知道,原来超出5000块的那部分,就是读书可以改变的命运。有过几年艰苦的时刻,在异乡独自打拼,整个人像浮萍一样随处漂泊,心也失去停靠的地方。没有亲人的拥抱,没有朋友的安抚,我唯一的坚持,就是读书。无论是行李中带着上路的那一本,还是出租房中消化的那一本,后来它们都成为灵魂中最有价值的沉淀。几年中我读过很多本书,很多阅读都是在碎片时间中发生的。还记得在求学时攒下课间时间止渴般飞速翻过几页书,还有在打工结束的夜路中,我奔回家去,一杯咖啡就着一本书的喜悦。我从那些为自己“偷”出来的阅读时光中,读到了托尼和莫琳的坚持,读到了龙应台的温情,读到了欧·亨利的睿智,读到了汪曾祺的真实,读到了卡佛的另类……读到了这世间别处的生活,当然,还有那其中的希望。现在我回想起来,那为阅读去寻找的时光竟是如此地珍贵,令我在几年后读到严歌苓在异国求学时的经历而无比动容——她曾因为在巴士上忘情读书而落下为人买的礼物,而我则是因为读到那个精彩的篇章坐过了一站又一站。《当哈利遇见萨莉》的编剧诺拉·埃夫隆谈起阅读曾俏皮地说:“有一种感觉叫‘深海眩晕’,它指的是深海潜水员在海底停留太久而不知道海面在哪一个方向的感觉。浮出水面后,他可能会得潜水病,这是一种从高气压环境骤然进入低气压环境而致身体一时无法适应的病症。当我从书的深海出现在现实的水面时,也会得这种病。”
14很多美妙的想法从阅读中来,我开始重拾写作的梦想。在做餐馆女招待的其他时间,把零碎的想法写在小纸条上面,我那第一篇描述异国生活的文字就从阅读中来。无论是那几年读的书,还是坚持把两年没日没夜的拼搏拿去做读文凭的学费,两种读书的形式,都赋予我一定程度的智慧和修养:我的写作事业终于开始,一篇文字变成几篇文字再汇聚成一本书。我不用再做那个手忙脚乱的女招待,我可以成为专心写作的小作者,在艳阳天的沙滩上构思文章,那些年读过的书带我去过另一种人生。我开始在看到自己的书出现在畅销书的榜单上,开始接受合集的邀请,开始看到有朋友请我为新书作序,开始听到“杨老师”这样的称呼,开始学习接受新的身份,也开始站在舞台中央,话筒的前面,成为聚光灯下的那个人物……这是文字所给予我的超越5000元的命运。无法想象若那些日子里没有知识的填补,现在的自己会在过怎样的人生,是否拎着抹布,拖着扫把,在老板的呵斥下小心翼翼,独自咽下委屈……太多人对成功有种狭隘的认识,以为这只是金钱的另一种说法,然而成功却往往有着超越经济层次的意义,读书是性价比最高的成功之道,使人的物质与精神都渐渐走向丰盈,不再对自己所喜爱的事物失去掌控权。有人问:“读了那么多书也记不住,怎么办?”三毛说过:“读过的书,哪怕不记得了,却依然存在着,在谈吐中,在气质里,在胸襟的无涯,在精神的深远。”深以为是。也许读书改变不了全部的命运,但用我们有限的生命,去牢牢抓紧可以为之努力的事情,并且尽力使它成为,得以改变命运的那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