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升传》翻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马文升传》翻译马文升,字负图,钧州人。相貌奇异很有气カ。景泰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御史之职。历任山西、湖广巡按。刚正不阿(“风裁”有多个意项,从上下文看,此意最佳)非常有名。成化初年,被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满四,蒙古人,援兵数万在陕西固原反叛),记功晋升为左副都御史。救济巩昌、临洪饥民,安抚流民,业绩突出。当时,在黑水口打败入侵的敌寇,又在汤羊岭打败他们,刻石记功而还。(后又)晋职为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安、徐州、和州发生饥荒,文升从江南调去十万石粮食、盐价银五万两救济。孝宗即位,召他入朝任命他为左都御史职。弘治元年他上奏十五件事,经过讨论后全都付诸实行。孝宗仿古天子亲耕籍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每逢春耕前,天子、诸侯躬耕藉田,以示对农业的重视),教坊进献杂戏。文升严肃地说:“新任天子应当知道农事的艰难,这些杂戏是什么意思?”就斥退了他们。第二年,担任兵部尚书,仍像以前那样督率团营(明自土木之役后,京军三大营ーー五军、三千、神机ーー损失殆尽。景泰中,于谦从三营中选精兵十万,分十营集中操练,称为团营。嘉靖时罢团营,恢复旧制)。当时天下持久太平、兵备荒废松弛、西北部落少数民族时时伺机入侵。文升严格考查将校,贬退三十余个贪婪懦弱的军官,奸人对他十分怨恨,夜间持弓等在他门旁,有的写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马文升在兵部任职十三年,尽心军务,对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等事务,他多次上书分条陈奏。只要是应当说明的国家大事,即使并非他的本职,也言无不尽,曾经因为太子年已四岁,应该及早进行教育。文升请求挑选淳朴严谨、老成又熟悉历史的人,教育扶持太子,对太子言语举止都要正确引导。山东久旱无雨,浙江以及南畿发生水灾,马文升奏请命有关部门救济抚恤,操练士卒以备不测。皇帝都完全接纳。他在朝班的行列中最为德高望重,皇帝也以诚相待十分信任他。诸大臣没人敢有怨言。吏部尚书屠瀟被罢免,倪岳取代了屠清,倪岳去世,由马文升代替倪岳任吏部尚书。南京、凤阳发生大风雨,房屋被毁坏,树木被拔起,马文升请求皇帝减少饮食撤去歌舞音乐,修养德行反省过失,开御前讲席,断绝游玩和宴饮,停办并不紧急的事务,停止额外织造,赈济灾民,捕捉盗贼。事后,文升又奏陈吏部主管的十件事。孝宗全都表示赞赏并接纳之。正德年间,朝政已转移到宦官手里,文升年老,接连上疏要求离开,皇帝答应了。文升在家居住时,无事不去州府。外人谈及时事,他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五年去世,终年八十五岁。文升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擅长应变,朝廷中的大事往往要等他来做决定。他在边疆建立功勋,外国都知道他的名声。尤其看重气节,砥砺操守(厉,同‘‘砺”廉隅,棱角,比喻指方正的操守),行事坚守正道。他去世一年后,大盗到了钧州,因为马文升的家在此地,即放弃了那里离开了。ー、1、B(“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中的“其”代指“先秦诸子学术思想”)2、D(引用的应是‘‘或日:‘以德报怨,何如?’”,批评的句子オ是''子日:'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3、C(“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错,属于因果颠倒。另外''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说法也不当,原文为“可认作”)(-)4、A(登:考上,考中)5、B(②说马文升正直敢言,③说马文升对太子的教育严格要求)6、D(非不去,而是到了钧州又离开了)7、(1)(他)在朝班的行列中最为年高德劭,皇帝也以诚相待十分信任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埋怨。(耆硕:qishud,年高德劭;推心:以诚相待;望:埋怨,怨恨。ー词1分,句意2
1分)(2)(文升)在家闲居时,无事不曾进州城。说到当时政事,(他)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时事:当时政事;辄:总是;颦蹙:皱着眉头。ー词1分,句意2分)(-)8、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2分)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3分)9、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2分)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2分)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2分)【全诗赏析】这是陆游闲居故乡山阴时所作。山阴地近镜湖,因此他此期词作多为“渔歌菱唱”。山容水态之咏,棹舞舟模之什,貌似清旷谈远,僚然物外,殊不知此翁身寄湖山,心存河岳。他写“身老沧洲”的惨谈生活,正是“心在天山”的痛苦曲折的反映。这首《鹊桥仙》即其一例。仔细品味当得诗人心思、真实处境。词从南郑幕府生活写起。发端两句,对他ー生中最难忘的这段戎马生涯作了一往情深的追忆。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赌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这是多么豪迈的生活!当时南郑地处西北边防,为恢复中原的战略据点。王炎入川时,宋孝宗曾面谕布置北伐工作;陆游也曾为王炎规划进取之策,说“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见《宋史"陆游传》)。他初抵南郑时满怀信心地唱道:“国家四纪失中原,师出江淮未易吞。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山南行》)因此,他在军中心情极为舒畅,遂有“华灯纵博”、“雕鞍驰射”的“当年豪举”。词句显得激昂整炼,入势豪迈。但第三句折入现实,紧承以“谁记”二字,顿时引出一片寂寞凄凉。朝廷的国策起了变化,大有可为的时机就此白白丧失了。不到ー年,王炎被召还朝,陆游转官成都,风流云散,伟略成空。那份豪情壮志,当年曾有几人珍视?如今更有谁还记得?词人运千钧之カ于毫端,用“谁记”ー笔兜转,于转折中进层。后两句描绘出两类人物,两条道路: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候;志存恢复的儒生如已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事之不平,孰逾于此?这四、五两句,以“独”字为转折,从转折中再进ー层。经过两次转折进层,昔日马上草檄、短衣射虎的英雄,在此时却已经变成孤舟蓑笠翁了。那个“独”字以入声直促之音,高亢特起,凝铸了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声情悉称,妙合无垠。下片承“江边渔父”以“轻舟”、“低逢”之渺小与“苹洲烟雨”之浩荡对举,复缀“占断”ー语于其间,再作转折进层。“占断”即占尽之意。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无拘无束,独往独来,是谓“占断烟雨”。三句写湖上生涯,词境浩渺苍凉,极烟水迷离之致,含疏旷要眇之情。词至此声情转为纾徐萧散,节奏轻缓。但由于“占断”ー词撑拄其间,又显得骨力开张,于舒缓中蓄拗怒之气,萧散而不失遒劲昂扬。“占断”以前既蓄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之情,复于此处得“占断”二字一挑,于是,“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这更为昂扬兀傲的两句肆口而成,语随调出,唱出了全阕的最高音。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诏赐镜湖一曲以示矜恤。陆游借用这ー故事而翻出ー层新意一・官家(皇帝)既置我于闲散,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与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处不可置我八尺之躯,谁又稀罕你“官家”的赐与?这个结句,表现出夷然不屑之态,愤慨不平之情,笔锋直指最高统治者,它把通首迭经转折进层蓄积起来的激昂不平之意,挟其大力盘旋之势,千回百转而后骤现,故ー出便振动全词,声情激昂,逸响悠然,浩歌不绝。这首抒情小唱很能代表陆游放归后词作的特色。他在描写湖山胜景,闲情逸趣的同时,总蕴含着壮志未酬、壮心不已的幽愤。这首《鹊桥仙》中雕鞍驰射,苹洲烟雨,
2景色何等广漠浩荡!而“谁记”、“独去”、“占断”这类词语层层转折,步步蓄势,隐曲幽微,情意又何等怨慕深远!这种景与情,广与深的纵模交织,构成了独特深沉的意境。明代杨慎《词品》说:“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雄快处似东坡。其感旧《鹊桥仙》一首(即此词),英气可掬,流落亦可惜矣。”他看到了这首词中的“英气”,却没有看到其中的不平之气,清代陈廷焯编《词则》,将此词选入《别调集》,在“酒徒”两句上加密点以示激赏,眉批云:“悲壮语,亦是安分语。”谓为“悲壮”近是,谓为“安分”则远失之。这首词看似超脱、“安分”,实则于啸傲烟水中深寓忠愤抑郁之气,内心是极不平静,极不安分的。不窥其隐曲幽微的深衷,说他随缘、安分,未免昧于骚人之旨,委屈了志士之心。这首词,读来荡气回肠、确是上乘之作。(三)io、(1)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2)廊腰绳回各抱地势(3)山川相缪郁乎苍苍三、11、(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B、D不给分。(B项“表明他品行端正,爱惜自己的名声”错,是为了掩饰自己:D项“表明马里诺的影子表演缺乏新意,已经让警察感到厌烦了”错,警察知道他的真实目的;C项“这呼声暗示客人们看穿了幻术,需要更多的娱乐节目刺激”不完全正确,后半句是表达对他这幻术的厌烦。)(2)①通过奇特形象的塑造,营造作品的神秘氛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通过影子逼真神妙的表演,表现主人公幻术技艺的高超;③通过制造故事悬念,为后文揭示事实真相埋下伏笔。(每点2分)(3)①演艺精湛:能说会道,善于捕捉观众心理,赋予无声的影子以独立的生命;②地位卑微:人前强颜欢笑,依靠表演取悦观众,却招观众厌弃和警察驱逐;③忍辱负重:为养家糊口而奔走卖艺,却只能独自忍受精神的孤独和痛苦。(每点2分)(4)①小说以马里诺影子表演的玄妙神秘与他在现实生活中的平淡无奇相对比,赋予故事情节以戏剧性,有助于吸引读者阅读;②小说以前半部分影子表演的热闹有趣,与后半部分马里诺现实生活的凄凉孤独相对比,有助于增强小说的悲剧感;③小说以饭店内观众对马里诺的冷漠与家人对马里诺的关心相对比,有助于表现世态的冷暖炎凉;④小说以马里诺在观众面前谈笑风生与在家里的茫然失神相对比,有助于深入刻画他性格的复杂性;⑤小说以影子的虚幻与现实生活的真实相对比,有助于增强作品反映现实的カ度;⑥小说通过马里诺在饭店和家里活动状态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批判。(每点2分)四、12、(1)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A项“接信后当即决定来中国支援抗日”错,5月来华,卢沟桥事变后决定留华;E项“为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错,他为中国,也为自己的祖国尽ー份カ量;B项不全正确,“中国人民对飞虎队深厚友谊的最宝贵表现”不仅是修跑道,还有搭救飞行员,传送情报等)(2)①“二战”中立下赫赫军功: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建立地面空袭警报系统,组建飞虎队,给日军以沉重打击;②具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写有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又准确预测美国会卷入战争以及日机袭击仰光的时间。(每点3分)(3)①强烈的正义感,过人的勇气:“七七事变”后立即决定留在中国支援抗战,即使美国国务院发布命令也不撤回;②意志坚定,百折不挠:克服了重重困难,招募志愿者来华参战;③真诚正直,善良友爱:主动要求国民政府停发津贴,得到陈香梅的爱情,飞虎队队员每年组织悼念活动。(每点2分)(4)①陈纳德精湛的飞行技术,过人的军事才能,在受聘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期间,得到了充分施展的机会;②率领飞虎队在中国境内进行反法西斯斗争;③在中国抗战期间立下了赫赫战功,从ー个退休上尉晋升为将军,
3事业达到辉煌的顶峰;④率飞虎队与中国人民协同作战,生死与共,结下深厚的友谊;⑤受到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⑥和中国女子陈香梅产生感情并结为连理。(每点2分)五、13、B(振振有词: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强词夺理,贬义词,并不表示理由充分。语义环境不当。浩如烟海: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电光火石:是指,闪电的光,燧石的火。原为佛家语,比喻事物瞬息即逝。现多形容事物象闪电和石火ー样一瞬间就消逝。亦用作比喻行动迅速,出手先制。这里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平分秋色:秋色,秋天景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表示平局。这里不止两家,故错。)14、A(B项搭配不当,“调控”不能接“行为”,应为“制约”;C项逻辑混乱,“都…”承前省略不当,应在“都”前加“他”;D项搭配不当,“出现”后无宾语中心语,故在句末加“的情况”)15、C(④⑤总括,且紧承上文,②①为因果关系,②①与⑥③并列。)16、水是很多物质的溶剂才能被植物吸收没有水就没有植物的生命17、中国环境标志(俗称“十环”),图形由中心的青山、绿水、太阳及周围的十个环组成。(2分)图形的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的十个环紧密结合,环环紧扣,表示公众参与,共同保护环境;同时十个环的“环”字与环境的“环”同字,其寓意为“全民联合起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3分)六、18、作文解析:该材料的核心句为“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这是ー个递进关系的句子,出题人意在强调“勇气”对于成功的重要性该材料的核心立意应为“经验与勇气”,偏重于“勇气”,学生可在“经验”与“勇气”中找到契合点作文,或者单方面谈在困难面前“勇气”的重要性。不佳立意:从“许多有经验的工匠都不敢尝试”入手,谈应该大胆创新,大胆尝试;从“商人”的角度入手,谈他信任新人,给年轻人锻炼的机会;从“年轻エ匠的师傅”的角度入手,谈看待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问题的实质等。素材:初生牛犊不怕虎ーー中国谚语危险面前测勇气ーー欧洲谚语临危不怯就等于在战场上赢得了一半胜利ーー普劳图斯勇气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特质,倘若有了勇气,人类其它的特质自然也就具备了。ーー丘吉尔【译文】:马文升,字负图,钧州人。相貌奇异很有气カ。景泰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御史之职。历任山西、湖广巡按。刚正不阿(“风裁”有多个意项,从上下文看,此意最佳)非常有名。成化初年,被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满四,蒙古人,援兵数万在陕西固原反叛),记功晋升为左副都御史。救济巩昌、临洪饥民,安抚流民,业绩突出。当时,在黑水口打败入侵的敌寇,又在汤羊岭打败他们,刻石记功而还。(后又)晋职为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安、徐州、和州发生饥荒,文升从江南调去十万石粮食、盐价银五万两救济。孝宗即位,召他入朝任命他为左都御史职。弘治元年他上奏十五件事,经过讨论后全都付诸实行。孝宗仿古天子亲耕籍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每逢春耕前,天子、诸侯躬耕藉田,以示对农业的重视),教坊进献杂戏。文升严肃地说:“新任天子应当知道农事的艰难,这些杂戏是什么意思?”就斥退了他们。第二年,担任兵部尚书,仍像以前那样督率团营(明自土木之役后,京军三大营ーー五军、三千、神机ーー损失殆尽。景泰中,于谦从三营中选精兵十万,分十营集中操练,称为团营。嘉靖时罢团营,恢复旧制)。当时天下持久太平、兵备荒废松弛、西北部落少数民族时时伺机入侵。文升严格考查将校,贬退三十余个贪婪懦弱的军官,奸人对他十分怨恨,夜
4间持弓等在他门旁,有的写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马文升在兵部任职十三年,尽心军务,对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等事务,他多次上书分条陈奏。只要是应当说明的国家大事,即使并非他的本职,也言无不尽,曾经因为太子年已四岁,应该及早进行教育。文升请求挑选淳朴严谨、老成又熟悉历史的人,教育扶持太子,对太子言语举止都要正确引导。山东久旱无雨,浙江以及南畿发生水灾,马文升奏请命有关部门救济抚恤,操练士卒以备不测。皇帝都完全接纳。他在朝班的行列中最为德高望重,皇帝也以诚相待十分信任他。诸大臣没人敢有怨言。吏部尚书屠瀟被罢免,倪岳取代了屠漉,倪岳去世,由马文升代替倪岳任吏部尚书。南京、凤阳发生大风雨,房屋被毁坏,树木被拔起,马文升请求皇帝减少饮食撤去歌舞音乐,修养德行反省过失,开御前讲席,断绝游玩和宴饮,停办并不紧急的事务,停止额外织造,赈济灾民,捕捉盗贼。事后,文升又奏陈吏部主管的十件事。孝宗全都表示赞赏并接纳之。正德年间,朝政已转移到宦官手里,文升年老,接连上疏要求离开,皇帝答应了。文升在家居住时,无事不去州府。外人谈及时事,他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五年去世,终年八十五岁。文升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擅长应变,朝廷中的大事往往要等他来做决定。他在边疆建立功勋,外国都知道他的名声。尤其看重气节,砥砺操守(厉,同“砺”。廉隅,棱角,比喻指方正的操守),行事坚守正道。他去世一年后,大盗到了钧州,因为马文升的家在此地,即放弃了那里离开了。文章来源11陈纳德的人格魅力今年高考之前,我写了一篇博文《小说,想说爱你很不容易》,说“新课标高考卷出小说阅读和传记阅读让学生二选ー,这种方式看起来是给了学生选择的空间了,但由于两个文本难易程度不对等,正常情况下人们自然会避难就易,反而没有任何空间了。而且,这种二选ー的模式对高考的公平性、对语文教学的指导作用都有损害,基本是条死路。”并且预言“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为考生百分之百的选择实用类文本”。事实是山西省高考,考生选作文学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的比例,2011年为2:8,2012年为1:9,2013年为1:17。真个是“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而且2013年文学类文本的均分为8.62分,实用类文本的均分为13.56分。当然,上述实例并不能证明我是一个伟大的预言家,任何思维正常的人用脚后跟都能想得到这样的结果。既然绝大多数考生都弃文学类文本而不顾,我也先考生之忧而忧,后考生之乐而乐,重点说说大伙儿都关注的实用类文本。有句话说:男人读伟人传记,看的是政治斗争;女人读伟人传记,看的是后宫私情。窃以为这句话概括精当,明证之一是学校的女老师人人争看《甄娘传》,莺声燕语说甄娘。今年实用类文本的传主是“飞虎将军”陈纳德,这是一个政治人物,传记的内容主要是政治斗争,战争无非是政治的延续而已。相比较去年的实用类文本试题,今年的试题应当说有些亮点。2012年实用类文本的材料是传记《谢希德的诚与真》,命题者设置了三个问题:⑵谢希德转而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⑶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⑷谢希德的“诚”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我觉得这篇传记的题目《谢希徳的诚与真》已经明明白白告诉读者写的就是谢希德的诚与真,考试题目考得也是
5诚与真,设置的题目对考生的要求就两字:知道。考生只要把材料中相关的信息筛选出来,分条陈述,即可得分。秋季甩卖大白菜,太便宜了!2013年的《“飞虎将军”陈纳德》,也是三个问题:⑵陈纳德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⑶陈纳德的人格魅力是他至今仍被怀念的一个重要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⑷为什么陈纳德说自己是“半个中国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这三道题最大的亮点即第⑶题,分析陈纳德的人格魅力。这道题一改以往“说明”的方法,增加了难度,类似于小说试题的分析人物形象,确确实实需要考生“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否则,从文本里摘录不出“①强烈的正义感,过人的勇气:②意志坚定,百折不挠;③真诚正直,善良友爱”这样的词句了。因为有了这样的变化,不少考生措手不及,答题多有答非所问,理例分裂的现象。典型的例子如——例一:⑶陈纳德凭借自己精湛的飞行技术和过人的军事才能,在中国以及世界上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人们心目中的飞虎将军,自己也获得众多荣誉,在中国人民心中扎根,帮助中国抗日,这都是自己的人格魅力。乃至于至今被怀念。ーー维特根斯坦所说:要想弄清楚问题,就像算账ー样,只能把账ー笔ー笔地算清,如果混起来算,肯定是一笔糊涂账。该生回答问题的毛病:ー是没有厘清“人格魅力”的内涵,二是习惯“混起来算”,结果就成了一笔糊涂账。例二:⑶①沉重打击日本法西斯。②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③抗战ハ年,陈纳德领导的飞虎队和中国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这个考生比上述考生有进步,就是能把账ー笔ー笔地去算,可惜也没能算清楚,原因有二:其一还是不明白什么是“人格魅力”,其二是习惯于“摘录”文本句子的老手段,不能透过现象分析归纳出本质意义来。窃以为,我们语文教学的问题就出在这儿,就是思维质量不高。我们思维致命的弱点就是对任何概念都没有追问内涵的意识:某某是什么意思?从实际教学中看,分析性、精确化的理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发展和重视。这道题要求“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即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而概念清晰是理性思维的基本要素,概念模糊就不可能产生正确的认识结果。“人格”ー词肯定有很多专家学者高深精准的定义,我们不去查证它,当然,考场上也绝无查证的可能,但仅凭直觉也可知其指的是人的品格。而“魅力”无非吸引力的意思。“人格魅力”简言之就是一个人品格上的吸引力。陈纳德为何值得为其立传,除了其赫赫战功外,最重要的就是其做人的品格上的吸引力。因为厘不清“人格魅力”的内涵,所以许多考生答非所问,文不对题。今年实用类文本的探究题似乎“探究”的意味不浓,“为什么陈纳德说自己是’半个中国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根据标准答案看,这道题并非“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更多的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但考生答得也不尽如人意,典型的答案如下:“因为陈纳德和中国发生了密切的关系。所以陈说自己是’半个中国人’,我认为陈说的对。这也是他热爱中国的体现。他所说的中国人并非指淌着中国人的血オ算中国人,而是他有着和我们中国人ー样的思想、ー样的目标。他和我们中国人共患难同生死,坚持抗战,他的命运和中国紧密地联系在ー起。可以说是‘半个中国人'。”我猜想考生做题不是不认真,不是不用功,而是认认真真用了半天功,就是
6抓不住文本的重点,最根本问题就是平时阅读量不够,缺乏概括能力;对越来越灵活的题目,就会表现得カ不从心。学生既无精读,更无大量的泛读,只剩下为考试而做的试题,而且是出得很粗糙的试题。做这样的试题明知浪费,但浪费时间也得做,做了最终还是浪费时间,其结果是最怕高考变招,一旦某道题哪怕稍稍在语言形式上变点花样,大多考生就目瞪ロ呆黔驴技穷没招应对了,就像老虎吃天,找不到下嘴的地方,然后就抱怨:题出得难了!你们有没有考虑过命题的对象是中学生?为什么与我们学生掌握的东西大相径庭?正是:苦恨年年压金线,考场还是打酱油。22下水作文今天(7月4日)上午,收到深圳唐渐新老师一条短信:望给渐新堂上的下水作文打分并点评几句。下午随即打开电脑,也见到了唐老师在我博客中的留言,所以连读了两遍唐老师贴出的下水作文《纵有手机闻天下,勿忘敛神听微雨》,顺便写下我的感受:假如在考场阅卷,这篇文章横空出世,我之眼睛必然为之发亮,毫不犹豫给ー满分。或许有人说这是略作修改的套作,但我没读过科技是把双刃剑的原文,故而无法判断是否套作。即使套作,也有套得髙下巧拙之分。这篇作文紧扣所给材料,立意鲜明,套得髙明,套得巧妙。我曾写有一篇博文《髙考作文有一“套”》,说髙考作文之所以产生“不要套作”的规定,肯定是“套作”己诱惑众多考生一哄而“套”,天下考生是一家,你套我来我套他。考场作文要夺取阅卷老师的眼球,在不跑题的前提下,漂亮优美的语言最重要,但毛爷说过,学好语言是要花大力气的。考生花不起大力气,最便捷最省力最见效的方法就是套啊,“套作”不言,下自成蹊。这篇文章如果是套作,那就是考生套得成功的“套作”。但就考场外写的ー篇文章而言,科学发明是把双刃剑的立意平常,如果再略作挖掘,这把双刃剑背后无非是人性的双刃剑,只是不要一味走了偏锋。文章单在手机的功过问题上说服别人,力量不够充足,只是被语言所挟制,汩汩滔滔,洋洋洒洒,说雅一点即文采飞扬,说俗一点即舞文弄墨。由此我就联想到一篇套得不高明的考场作文。今年山西省高考语文阅卷临近尾声,我负责的古代诗文组的老师们稍稍轻松了一点儿,但有些好学的年轻老师瞅空子拉下“显示全篇”,关注一下考生的作文。我见小梁老师正盯着屏幕奋笔疾书,问之则是抄写ー篇作文的开头,她以为写得很好,“自己回去学习学习”,小梁老师很谦虚地回答我的询问。然后她说:“那老师,你看看这样的作文,你要给多少分?”这篇作文的题目是《放下负担,鼓起勇气》,开头如下:拘泥于中规中矩的范式,胆怯于失手成恨的无措,面对摆在面前这碗掺杂着负担的水,很多人困惑了,害怕了,犹豫了。而真正的智者,必先沉潜宁静,放下负担,运用智慧,之后拿出利刃断铁的果断与勇气,澄净污浊,获取波澜不惊的水源清质。人生亦如此,唯有放下负担,鼓起勇气,オ可抓住珍珠璀璨的闪光,收获麦田迷人的金黄。我说:如果我要给分,很可能给15分。“为什么?”小梁老师很惊讶地
7说。我说:这作文显然是套作,套作无所谓,问题是套得死板,套成了抄袭,考生是典型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啊!为什么呢?高考作文有“三不”的要求,第一就是“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我的理解这个要求包含两点:ー是“不要脱离材料内容作文”,二是“不要脱离材料含意范围作文”。前者要求在行文中要时时出现“材料内容”,至少开头部分要出现“材料内容”,既然是给材料作文,那么作文就一定要与材料关联。关联得越紧,你的作文就可能越得题旨。关联得越深,你的作文就越能够击中要害。我们看这篇作文的开头,与所给的“切割师与钻石”的材料一点儿关系都没有,“面对摆在面前这碗掺杂着负担的水”,高考所给材料中哪与“一碗水”有关系,摆在面前的明明是ー块有裂纹的钻石啊。我觉得就改了这句话,这篇作文至少是扣住了材料,阅卷老师就很难认定是抄袭还是套作了。每年高考前,对作文题的预测很多,但都很幸运地没能押中,因为命题的底线就是不能被江湖上诸多预测大师押宝牛人猜中。一道题倘若被预先猜中了,那首先是出题人的不幸。
8故而,高考作文首先要防止宿构,如果完全抛开写作所提供的材料,最容易出现宿构和套作。这篇作文的开头只要稍稍变动一下,扣住点所给材料,就套得巧妙了。譬如这样修改ー下ーー拘泥于中规中矩的范式,胆怯于失手成恨的无措,面对摆在面前的这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很多人困惑了,害怕了,犹豫了。而真正的智者,必先沉潜宁静,放下负担,运用智慧,之后拿出利刃断钻石的果断与勇气,“一下子”将钻石切成两块,使钻石获取了倍增的价值,也使自己获取了倍增的价值。人生亦如此,唯有放下负担,鼓起勇气,オ可抓住摆在面前的机遇,切割出自己钻石般璀璨的人生价值。只可惜这个考生属于唐代诗僧皎然所说的“钝贼”,缺少点铁成金的变通能力,无怪乎有“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的说法,这考生属于典型的不会抄的,骨髓里就生有我们山西老乡的实诚,山西人实诚的当年造个假酒都要把人喝死,说句玩笑话,这考生假如去造假酒,恐怕还要弄出人命来呐!小梁老师说:是啊!我说:好啦!这样的作文开头不值得你学习,还是送给我吧,说不定哪天兴之所至,写篇博文能用得上。小梁老师无偿地将这个作文开头赠与我。很想知道这篇作文最终的命运,但是很遗憾,无疾而终。但没想到还真是将遇良材,几乎没有刀砍斧削,这个材料就自然地也套在我的博文里了。正是:你套我来我套他,考场难辨鹿与马。332013年的补写我以为2012年的补写题出得很有创意,虽然做对这道题只有6分,但考生很不容易拿走这6分,因为要做对这道6分的试题,确实需要思维清晰,“逻辑严密”,甚至说的极端一点,这道题也是对ー个人的智力测验,因为ー个人智力的核心就是思维。思维方式与思维水平决定了一个考生面对题目时的判断,决定了他将采用怎样的方式去回答题目。所以2012年高考结束,我写了一篇博文,《2012年新课标高考语文最丢分的三道题》,为2012年的补写题叫好。拿到2013年新课标高考语文试题后,我由不得先看看作文题,其次看看第16题,又是一道补写题。补写也是一种衔接,但更需要考虑语境的作用。语篇补写最大特点就是留下的填空使语篇的意义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考生需要根据语境进行推理,从已知推出未知,从确定推出不确定,才能实现正确理解。这是ー个进ー步联系语境来推导言语意图的过程。虽然语篇补写讲的也是连贯问题,但其不单单是语词衔接问题,ー个空缺处究竟要补写什么样的句子,不但要考虑和前后句子之间的衔接,更要考虑前后句子所提示的信息。
9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水是植物主要的组成成分,植物体的含水量一般为60%~80%,有的甚至可达90%以上。①.土壤中的矿物质、氧、二氧化碳等都必须先溶于水后,②»水还能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紧张度,以利于各种代谢的正常进行。水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料,他还作为反应物参与植物体内很多生物化学过程。因此,③0试题标准答案:①水是很多植物的溶剂②才能被植物吸收③没有水就没有植物的生命。我试着做了做,发现对第①空要补写什么一点儿思绪没有,当下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就是一个“科盲”,几乎没有一点儿生物学方面的知识,知识的空白导致做这样的试题捉襟见肘一片惘然,只好拿“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傅”的话自我安慰一番。同时也觉得这道题出得很有水平,有知识含量,有技术含量,也有思维含量。后来与我们大组长,也即师大文学院的武院长交流,武院长说,补写的第①空,他让理综阅卷专家生物学教授做了,大教授也没有答出来,但第②③空人家都准确答出来了。这下又让我找到ー些平衡。于是余有叹焉。ー叹试题就应该朝这样综合的方向去尝试,去发展,就像你谈花不要只盯着花,论草也不要只关注草,你所要表现的东西,总要放在一定的知识背景下オ容易谈论的比较透彻。二叹理性思考的不易。从逻辑角度讲,第①空所补写的句子“水是很多植物的溶剂”,也相当于给水下个定义,但关键是要找到“溶剂”这个属概念,事实是第二句话“土壤中的矿物质、氧、二氧化碳等都必须先溶于水后”已经提示了“溶”字。可以说很多考生不知道如何思考;而知道如何思考的考生也常常不去思考,因为思考太过费神了。只要稍稍细看一下,这个语段只有五句话,根据文段第一句话推断,第①空应当是一个首括句,也是“水是……”的句式;若根据第三句话推断,第①空应当是“水能……”的句式。最典型的错误回答是“水是生命之源”,完全是想当然,没有理解了这一句强调的是水与植物的关系。明显的思辨力不足,使之思维倾向于简单化、表面化、片面化。有注意到第一句中首括句句式的考生,其中不少考生懒得继续思考而直接套用成“水是植物的必要组成部分”,零分;还有诸如“水是许多植物的载体”,“水是植物生存的基础”等等。得1分的考生居多,答案多为“水是植物不可或缺的成分”,或“水是植物必不可少的物质”等等。第②空强调的是“才能被”这样的句式以及“植物吸收”,像小沈阳ー样“啪啪”地跑偏的有“被人体吸收”、“被土壤吸收”、“被生物吸收”等等,五花八门,色彩斑斓。第③空“没有水就没有植物的生命”,用一双重否定的句式,强调水是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典型的错误回答为“我们要保护水,节约水”等等。这些考生都是不能在已经掌握的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推断,没有能搞清楚“是什么”,更不善于在认识的基础上,推测、论证为什么如此,所以オ会得出偏颇的结论。今年第17题ー改往年的“仿写”,变成了“图文转换”,要求写出“中国环境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也算是对考生来了一次“突然袭击”。徽标总是高度凝炼,蕴含着丰富寓意的,故而,解读徽标,一定要透过现象挖掘本质,
10才能真正把握其内涵。跑偏的考生也很多。ー是有考生着眼小处,没能从宏观上把握徽标的外形特点,疏漏掉ー些构图的要素,甚至是主要的构图要素,欠缺对徽标基本的观察能力,如“三条黑线代表水,实心小圆代表太阳,三角形图案代表山,构成一幅风景图。外面的大圆环相绕是让人们团结起来保护环境。‘‘二是缺乏一定的信息推断能力,没有能够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想象,对寓意的理解常常跑偏,如把寓意理解为“圆环代表真心祝愿和谐美满”,”中间的太阳、山水象征大自然,寓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太阳下面是山,山下面是水,寓意形成合理有序的环境意识”等等。三是没能准确理解寓意,也不明白图标与文字这两种不同信息之间的语言应当如何转换,而仅仅是用诗性语言描述了一番徽标画面,如“图中有清澈的湖水,矗立的山峰,圆圆的太阳,太阳光照射下来,一切显得那么和谐,告诉我们要爱护环境,保持家园的干净,让我们生活在蓝天碧水的环境中吧!”这类考生估摸是被“突然袭击”打了一个冷不防。正是:朝辞白帝彩云间,轻舟ー放就跑偏。44今贤否杂糅,近些年高考前常有学生找我辅导。问:你感觉哪道题最难,不容易做?不同学校不同语文能力的学生回答基本一致,最难的就是文言文与古诗。学生的回答其实颠翻了我们ー贯的认识:作文最难。文言翻译成了考生复习的老大难,似乎也应证了学生中的一句流行语: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这正是学习语文有三怕,最怕文言译白话。按理说,语文老师最喜欢讲文言文,最习惯把文言文上成古汉语课,长于字字落实句句翻译的串讲;开学伊始的第一课常不按照课本编排的顺序,而是先开文言文课,开课不讲文言文,虽读课文亦枉然。因此,害怕文言文有时确实让作为语文老师的我费解。6月8号下午拿到2013年高考试题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文言文试题不难,尤其是翻译题比较简单。为什么呢?有比较オ有鉴别。2012年高考后我写了一篇博文《2012新课标高考语文最丢分的三道题》,第一道题就是文言文翻译,下面是2012年文言翻译题所给的两个句子:(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2)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这两个句子,对大多考生面言,几乎每个句子都有障碍,如“贤否”、“浇浮”、“内治”、“异路”、“旧治”等,都不容易翻译正确。因为大多数考生的文言底子就是课本上几十篇半生不熟的文言文,即便是学过的文言词语也多有忘记,如果是没有学过的文言词语,那就更不知道了,而上述这些文言词语,恰好都不是课文中学过的词语。2013年高考文言文翻译题比较2012年的题就简单了不少,下面是2013年文言翻译题所给的两个句子:(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11这两个句子,高考试题要求译出的6个词语“班列”、“推心”、“莫"、‘‘未尝”、“时事”、“辄”,有三个常见虚词“莫”、“未尝”ヽ“辄”,而且“推心”、“时事”也近于现代汉语的意思,根据语境不难译出。但评阅结果让语文老师由不得跌足长叹:孺子不可教也。这道10分的题,均分为3.46,几乎是所有试题中均分最低的,这也充分证明了学生感觉“最难的就是文言文”。而且最丢分的恰恰是最容易得分的三个常见虚词。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所谓直译,是要求译文的语法结构和语序与原文基本相同,用词大致相对,要尽可能地使原文的每ー个词在译文里都有着落。不少考生没能做到“句句落实,字字翻译”,对三个虚词,译错的不少,漏译的似乎也很多,譬如“莫”这个无定代词,很多考生未译,更多考生都翻译成“都”。这两个句子翻译的难点主要集中在第(1)句的“耆硕”与“望”字上。借用托尔斯泰的名言形容:译对的句子是相似的,译错的句子各有各的错误。譬如将“耆硕”译为“最高大健硕、最公明正直、最积极最厉害、有丰硕战功……”将“望”字译为“不敢看、不敢期望、不敢仰望、不敢直视、诸大臣ー旁观望……”尽管考前复习,无论专家还是老师,都讲了许多文言文的复习方法,诸如实词十大推断法:根据造字构词法推断;根据语句间关系推断;借助语法结构作推断;根据前后述说作推断;根据成语意义来推断;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考生即使熟记了这些方法,仍然该错还错,不见成效。我阅卷时发现ー份翻译得最为聪明也最为蹩脚的卷子:(1)在班列中最有オ华,皇帝也推心把重任交给他,许多大臣都不敢望他。(2)到家住下,没有大事就不尝试入州城,每说到当时的事情,辄颦蹙不回答。这两个句子猛地ー看都翻译了,但仔细ー看,给分点ー个都没翻译,最终结果是得了零分。为什么学生恐惧文言文阅读及翻译呢?窃以为,文言文与现代汉语虽然有承接关系,但只有部分可以打通,还有一部分是很难打通的,甚至是完全隔膜的。这好比ー对李生姐妹,在娘胎里共同拥有相似的基因(同属汉语语系),但在后天生长的道路上,即便体貌、性格、脾气相差不大,然而在本质上,它们还是分属于不同的“两种人”。文言是ー种规则最少、省略最多的语言,因为规则最少,所以组合灵活;因为省略最多,所以表达含混模糊,特别需要根据语境去推断的能力,尤其是文言词汇已经不再是纯粹的词语,它们背后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进行词义推断是需要相应的历史背景知识和人生经验的,对大多考生来讲,这恰是更大的欠缺。我以为这恐怕是考生感觉文言文难的最大症结吧。譬如“耆硕”与“望”字。“耆”古人特指六十岁,“六十日耆”。这个词的意思现在已经完全不用了,当然,根据造字构词法可以推断,凡带有“老”字的字,应该都与老年人有关,如耄、耋、考等。大多考生翻译这个词还不算太难。难在“硕”字上。“硕”本义是头大,后来泛指“大”的意思。“硕”由头之大又引申为“学识渊博”,这ー词义沿用至今,遂有“硕士”ー词,可以说这个词语还是可以与现代汉语打通的。这儿的“硕”应当指学识渊博。我在与阅卷老师讲析评分细则时说,“硕”在初中的《送东阳马生序》中一定出现过,我因20多年没接触这篇文章,记不起原句子了,但该文
12有一“硕”字肯定是学识渊博的意思。为了查证,中午给我们学校ー初中语文老师发短信求证,果有“又患无名人硕师与游”一句。尽管考生学习过这个词语,但因出现在初中课本中,估摸大多都忘光光啦!而“望”本义是人站在土堆上“举头望明月”,农历十五的月亮最圆最亮,所以古代历法把这一天叫做“望日”。在这句中指没有人能“望其项背”,也就是在资历、学识以及获得皇帝的信任上,没有谁能比得上马文升。这是需要根据语境去推断词义的,翻译正确的很少。当然,优秀人才也时有冒出。下面是翻译得了满分的ー份卷子:(1)马文升在早朝队伍中最为年长且知识渊博,皇帝也真心委任他职务,所有大臣没有人能比过马文升啊!(2)马文升住在家里,没有事情从未曾进入过州城,有人对他说当时的政事,马文升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对方。窃以为专家或老师归纳出的学习或复习文言文各种方法,肯定有许多可取之处;但这些方法学生听来或用来都很隔,究其原因,方法应当是在学生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再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归纳整理,找出规律,用于实践オ可能有效,否则,方法与实践就是水与油的关系,融不到ー块。我们的学生在文言文上无积累或很少积累,直接交给他们的方法无异于屠龙之术,无怪乎学生将文言文列为“三怕”之首。正是:人间万事有三难,吃屎掏钱译文言。鄙人尽管草根教师ー个,但对今年新课标高考的诗歌鉴赏试题真不敢恭维,几乎与鉴赏不沾边,分明就是两道文言文翻译试题嘛,而且比文言文翻译题更要简单,盖因文言翻译还有给分点,踩不到点上还没有分,而这种鉴赏题连给分点也没有,只要“意思答对即可”,甚至“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真个是遥想公瑾当年,新课标出师之际,马作的卢飞快,弓似霹雳弦惊,信心满满来势汹汹欲一箭定天山,然而,飞矢没窜几米就给人强弩之末的感觉。当然,也理解出题者难言之尴尬。55我们一起看看2013年新课标的诗歌鉴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ーー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州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ー种棋戏。②占断:占尽。蘋州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3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试题参考答案:10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11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呢?陆游这首词其实是一首以率直赋体写成的诗,徒有词的形式,缺少词的质素;通俗地说,这首词写得太直白了。诗贵含蓄,故而诗词是用意象来说话的,意象成分越充分,诗的成分就越丰富,有没有意象,是诗与非诗的一个重要区别。诗的创作,就是诗人捕捉意象,然后加以有序化组合的过程,陆游将宋代诗词爱讲道理喜发议论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典型的以文为词。所以我在与评卷老师讲析评分细则时就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这首词是陆游的一首三流水平的词,我随便写写估摸比这首词要更有点诗意。高考试题就这首词设置了两道题,即分析这首词上下两阕各自的结尾,换句话说就是分析词中的四个议论句,除却尾句用了一个典故(“酒徒”也勉强可牵连典故)タト,这四句词没有任何意象。第8题要求分析“上阕最后两句”的意思,其实连“分析”也谈不上,无非就是将后两句词翻译为现代汉语,而且这两句词的句式与现代汉语高度一致,幸好最后一句没有写成“独去江边作渔父”,否则两句诗的句式完全类似。回答时只要将这两个句子略添加几个词语即可得分,如“酒徒一个个都封了侯,我独自去作了江边渔父”。就这首词所写时间的顺序来看,完全是直线叙述,先说过去的“当年”,再说眼前的渔父生活。下阕结尾两句,语序完整,又有意脉清晰的“元自"、“又”、“何必”等关系词,与我们日常语言或散文语言的形态很相近了。尽管用了一个典故,但注释已经解释得一清二白了,几乎用不着耗费一点儿脑汁便知词意。古人写诗词惯常采用以景结情的方法,要留有余味,但陆游这首词下阕结尾一个反问句,意思表达得干干净净,这样的议论结尾既不警策也不动人更没有什么余韵绕梁三日不绝的意味,倒是很符合“卒章显其志”的特点。然而就这样一首“白话词”,考生的答案让评卷老师目瞪ロ呆惶恐不已。第8题分值为5分,均分为2.43分。而错得最多的居然是“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很典型的回答是“酒鬼一个个都取消了功名诸侯,独自去江边当渔夫垂钓”。把前一句中的“取”理解为“取消”不在少数,而错误更多的是后一句。古诗一大特点就是省略,尤其是往往省略掉主语,常常用“独”来表示诗人自己,如“独立寒秋”、“无言独上西楼”、“独上江楼思悄然”等。由于上阕后一句“独去作江边渔父”缺少主语,很多考生就弄不清这句“是什么意思了”,就像马路上缺了盖的井ー样,考生前赴后继不屈不挠接二连三往下水道里跳,答错的考生多数理解为酒徒都去了江边钓鱼去了。古诗词偏重于诗人个人的文化体验,并没有对世界的独特的认知,尽管这首
14词用了典故,但所传达的人生经验也基本上是二手货、三手货,无非怀オ不遇、壮志未酬、不平则鸣等等。长久如此成了轻车熟路的模式了,ー看答案那几个字就给人雁过也还是旧时相识的感觉。陆游这首词亦如是而已。然而很多考生既不能知人论世,更理解不了词句中蕴含的情感,大致都回答为“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渴望自由、恬退闲适的高洁志趣”,将老陶的标签插满陆游的脑袋。第9题分值为6分,其得分更令人唏嘘,均分为1.83。问“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题干清清楚楚说明“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不少考生偏就与题干对着干,说的就是贺知章。明白“借用”的考生中,很多回答依然是“写出作者与贺知章ー样,渴望自由生活,淡泊名利,厌恶官场,表现出高洁的人生追求”等等。将脑袋里有限的几个定死了的概念机械复制到陆游身上。连这样的熟门熟路都转了向,迷了路,甚至不少考生压根就不知路在何方。不过,第9题要求的“简要分析”,标准答案所给的两点:“……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呢?”这二者之间根本没有实质性区别,尤其后一句简析,有过度阐释之嫌,最有力的证明是全省将近36万考生没有人答出这样的意思来,所以第9题没有得满分者。评阅这样的试卷,感慨万千。尽管诗词本质上属于“献给无限少数人”的艺术,但在这么一首近似白话的词面前,很多考生还是不能适应。我们的学生似乎已经习惯于ー览无余明白畅晓的抒写,对有深度有特殊诗性智慧与诗性传达的那ー类“难懂”的作品,有一种本能的排斥。这就让诗词考试的试题越出越简单,几乎没有一点点智慧含量,没有一点点知识含量,没有一点点技术含量。不知道是这样的试题打造了这样的学生,还是这样的学生成就了这样的试题。不知道是语文老师的教学出了问题,还是学生学语文出了问题。正是:ー阅诗卷欲断肠,十分想见赵忠祥66今晚读吴非老师的博文《高考作文:命题与阅卷都成难题》,甚有同感,所以兴之所致就写了这篇博文。吴老师说:“作文试卷评价的误差仍然比较大。究其原因,ー是阅卷人资质没有保证,二是阅卷时间太紧,复査量不足。每份试卷的评判,是否经得起检验,真不敢说。”窃以为,高考作文不单单是考学生,实际也是考评卷老师。ー篇作文究竟是优还是差,全取决于老师的审美眼光与鉴赏能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评价ー篇作文是ー个见仁见智的事儿,故而确实没有一把公正精确的尺子来衡量。为什么那篇作文给了45分,而这篇给了46分?这1分的差距差在何处?谁也说不清楚。说到底,作文评价就是ー种模糊综合评价,它是无法用精确数字量化的复杂事物,不可能把分数精确到个位,如果硬要用精确的数字来表述,反而生“画虎不成”之嫌。最突出的是“高考作文等级评分”中的“发展等级”,很难精确,不易操作。尽管评卷时负责人就强调:有点文采就加分。但“文采”本身就是ー个模糊概念,也是ー个言人人殊的东西。当然,文采特别斐然的那种美文评卷老师会在某种程度上达成共识,比如说范冰冰是美女,估摸男人都很赞成,即使心怀妒忌的女人也顶多说范爷长得不怎么好看,断不能说是丑八怪,难得有几个女人生得那么精致。比如说梁实秋的文章很有文采,估摸异议者也比较少,因为那是范冰冰级别的。但情人眼里出西施,并不是说只有长成范冰冰模样的オ算是美女,
15肥杨瘦燕,各有其美。休谟说过:趣味无争辩。审美感觉确实是个众口难调的事儿。因为于作文本身具有“模糊”性,因此,“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对“文采”也给了一个“模糊”的评分等级:“有文采”、“较有文采”、“略有文采”、“个别语句较精彩”。制定标准者对这四个等级的评价描述也是“模糊”的。这就像李煜所说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愁看不见摸不着,谁知有多少?这确实是个模糊问题,不好回答,但李煜却回答巧妙,“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给了一个模糊结论,反而比精确回答更准确。当然,在“作文等级评分标准”的“说明”中,对“有文采”作了具体解释:①用词贴切,②句式灵活,③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④文句有表现カ。这4条说明其实仍然是模糊的,很难照此标准具体操作。这4条说明虽然模糊,其实也暗合了我们语文老师乃至广大考生对文采的理解,我们所讲究的文采一般偏重于华丽的辞藻,匀称的句式等。这就使排比句有了用武之地,腾挪空间。使用排比句不但要在规定的句子格式里填塞一些漂亮词语,而且也符合“句式灵活”,更何况它本身就是修辞手法,且运用得当会使文句很有表现カ。这样一分析,似乎“有文采”就是为“排比句”量身定做的标准。无怪乎冯唐在小说《18岁,给我ー个姑娘》,里面写了一个语文教师,“是个戴小黑眼镜的小老太太,精气内敛,表情刚毅……她总给高分的几个心腹学生都精通两种修辞方法:排比和拟人。排比用以论述,有气势。拟人用以抒情,有情调。”于是乎以排比句开篇就成了高考满分作文的通用模式了。然而,开篇使用排比句也是有用得好的,更有用得不好的,这就考验评卷老师的眼光与能力了。今年高考作文评阅,作文题长王永明老师专门审读老师们推荐的有文采的作文,我托王老师给我推荐几篇オ华横竖都要溢的作文拜读一下,我也在日理万题之时逮着机会阅读了几篇高分作文,实在想看看全省将近36万考生里最最顶级的作文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文采,结果比较失望,因为我发现被推荐的有文采的作文多数都是排比句开篇,千人一面不谋而合,基本格式即从小草、小溪、小树的不顾虑,写到了某某人物的不顾虑。试举一例用得比较贴切的:小草不顾虑长大后是否有岩石保护,毅然茁壮成长,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小溪不顾虑流动中是否会蒸发消失,不断奔流向前,流动了自己的旋律。小树不顾虑百年后是否能成为栋梁,坚定向上生长,展示了自己的姿态。年轻的徒弟不顾虑钻石的价值,有勇气,便做到了许多切割师不敢尝试的事情。很多时候,顾虑太多,反而会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你不顾虑,就有勇气尝试,去拼搏,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精彩。这篇作文开篇虽用了排比句,但在规定的格式里装进去的是充实的内容,且与主旨十分贴切,增强了作文的感染カ。应该是排比句用得比较好的。更有一些貌似文采其实扯淡的作文,姑称之为伪文采。有一篇作文被评卷老师认为“有韵味和文采”,欲推荐为满分作文。这篇作文如此开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ーー题记“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放下顾虑,无须加冕,平心静气,雕弓会挽。
16蜉蝴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我纵是一身华丽服装,却也逃不脱漂泊的命运吗?蜉蟾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绚丽面具下的那颗千疮百孔惴惴不安的心,又拿什么来平静?蜉娜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于我归说。我纵身于尘世之中,难道只是为了一场朝生暮死的旅程吗?亲爱的你,请不要去想结局!抬望眼,“诚信考试”,那不是你人生标尺,“不愿动手,风险太大”,你终会在命运前犹豫徘徊。想着成功,就会离失败不远,何不埋头笔耕,随心书写呢?作文先引了《曹刿论战》一句名言作为题记,一般而言,题记主要是概括说明作文的内容或立意,比副标题更有深意,或者给文章创设ー个背景、ー种气氛。这个题记或许欲营造出ー种意境,但其与作文的内容以及主旨都不沾边。接着将材料中涉及立意的一句话照搬上来,以示扣住了材料,后面四个短句,铿锵有力,貌似文采,但文不对题,谁要给年轻的切割师“加冕”了?谁又在挽雕弓意欲西北望射天狼耶?这四个短句子像四块硬邦邦的石头,相互碰撞,但是,读者完全不能理解它到底想说点儿什么。更令人莫名其妙的是紧跟着的排比句,每句前面都引用了《诗经•曹风・蜉蟾》中的句子,与此文的立意风马牛不相及。《曹风・蜉蠟》把朝不保夕的人比作朝生暮死的蜉螭,把人生华丽的衣服比作蜉螭的羽翼,为之担忧,为己犯愁:衣服有褪色败坏的一天,人难道就没有亡命归土的一日?这个排比句中填充了很多抽象、华丽的词语,这些词语其实破坏了语言本身的流畅感觉,而且要让人使劲去想它到底想表达什么,造成认知的迟疑。于是余有叹焉!“人靠衣装,佛靠金装”,文采之于作文就像漂亮衣服之于女人,有的女人即使周身名牌,也很难夺人眼球;有的作文即使大段地借用类似《诗经》这样的名篇名句,也没有多少魅力可言。上述作文颇像芙蓉姐姐,浓妆艳抹,名牌加身,花枝招展,猛一看造型雷人,仔细ー看,还真不如猛地ー看呢。不过,这样的作扮也确实能模糊一些评卷老师的眼睛,使模糊评分成了糊涂评分。所以吴非老师说:“行家都知道,高考作文试卷评价有一定的专业要求,并非所有的高中语文教师都有资格参与,也并非高校教授都能胜任……”诚哉斯言!正是:谁能借得千慧眼,不教芙蓉成范爷。77高考前タ,突然接到郑州《疯狂作文》编辑部ー编辑的电话,欲邀请我为其“作文视屏讲课”中作ー节课:“考场议论文通关”。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通关”是什么意思?该编辑支支吾吾,大
17致意思即这是临时定的ー题目,你就先这样写行了。到底也没给“通关”ー个明白说法。“打通关”这个词我们不陌生,为慎重起见,我先在网上查了一下它的原义,并以为,把它移用在考场议论文的写作上,意即考场议论文写作的每ー个重要环节即一关口,考生都要反复练习,力争通过。然而我设计的视屏课最终没能通过编辑的关口,问题就在对“通关”内涵的理解上,编辑看了我的设计,对“通关”给了新的解释。编辑常是这样,自己也没谱,作者先写:待作者费了很大精力完成后,编辑就有了“建议”的把手了,态度很谦和,但问题很要命。受不了如此折腾我选择急流勇退。说这个事儿是联想到今年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在《考场还是打酱油》一文中,我说:“我们语文教学的问题就出在这儿,就是思维质量不高。我们思维致命的弱点就是对任何概念都没有追问内涵的意识:某某是什么意思?从实际教学中看,分析性、精确化的理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发展和重视。”作文教学亦如此。今年高考新课标作文所给材料虽然有一明确的“立意”:“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按理说有了如此明确的提示,考生应当不容易跑题了,事实证明我们低估了考生,该跑题的照跑不误。不少偏题跑题作文最终就栽在了对“勇气”这个词语的理解上,实际体现出来的还是考生思维的问题,缺乏正确的思维方法。思维是需要功夫的,不然的话,就只能胡思乱想,尽想了一些没用的东西,在考场上审题立意,就难免偏题跑题。根治跑题之病,化解跑题的问题,香港哲学家李天命给出过一个良方。李博士指出:最重要的莫过于懂得恰当提出“是什么意思”与“有什么根据”这两个问题。要判别一个言论对错,第一步必须知道那言论是什么意思,第二步就是要弄清那言论有什么根据。养成问这两个问题的思维习惯,也就培养起一种“批判思考的警觉性”,这可以说是学习基本思考方法的最关键之处。我们在考场看到ー则作文材料,首先要厘清具有关键性的概念或用语的意义,通过厘清关键性的概念或用语的意义去分析问题,这是香港哲学家李天命所言的语理分析的基本进路。譬如对“切割师与钻石”这个材料所给的“立意”,“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通过语理分析的进路去思考,首先就要把问题厘清,分析清楚“勇气”这个关键字眼在具体的问题中是什么意思、,一旦确定了“勇气”的意思之后,那就可以具体写作了。要知道:“桌子”ー类的概念是描述性的,不容易被滥用,你指着ー个凳子说这是桌子,别人会很容易看出谬误来,但“勇气”ー类概念是评价性的,比较容易被滥用,由于人们缺乏思考训练,故而常常常察觉不到其为滥用,结果就常常产生纠缠不清的论争。试举几个考生例子:ー篇题为《有恃而无恐》的作文这样开篇的:“有恃无恐,二者兼得,方可行事。商人购钻石,其上有瑕,诸切割师恐割毁钻石,故不敢下手。老切割师指导年轻徒弟行此事,而能成功,盖因年轻徒弟入行未深,不知钻石价值,因此无恐;并辅以周密方案,是为有恃。有恃无恐,此其所以成功也。”一篇题为《当钻石遇上裂纹》的作文如此开篇:“有裂纹的钻石并不可怕,只要勇气伴随切割师,钻石的裂纹便成了增值的入口。年轻的徒弟不知道那颗钻石的价值,因而他敢于完成这ー艰巨的任务,其实,许多事情都需要‘敢‘字当头,不去想后果的可惧,专注于眼前的事实,’手就不会发抖’。”说年轻徒弟之所以敢于切割钻石是因为“入行未深,不知钻石价值,因此无恐”,是因为“不知道那颗钻石的价值”等等,意即无知者无畏(直接写“无知者无畏”或“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亦不算少),将勇气与无知、莽撞混为ー谈。显然属于偏离题意,
18未能厘清核心句子中关键用语的内涵。在6月8号下午专家组讨论作文评分细则时,武院长点名让我做了一个关于作文立意的发言。我看到这一材料后的第一反应就是“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这句话的关键词语即“勇气”,紧跟着下意识地思考“勇气”内涵是什么?手头没有任何工具书与资料可查找,我自然很难准确定义“勇气”的内涵。当时我想到了“自由”这个概念,与“自由”相对应的应当是“限制”,“自由”不是随随便便,没有约束不要纪律,有人曾说:自由是懂得必要限制之后的大胆行动。小孩子是没有自由的,有的只是任性或随意。所以我觉得与“勇气”相对应的一定是“恐惧”,“勇气”一定是内心有恐惧但能够战胜恐惧。年轻的切割师之所以敢挥刀“一下子”将钻石切成两块,他不是“无知者无畏”,也不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更不是“莽撞者误切误割撞了大运”。他眼见老师傅为这次切割作了周密的方案,而且在旁认真指导他动手操作,还有商人虎视眈眈地盯着……年轻的徒弟脑袋里既不缺筋更不少弦,他不可能不知道此事关系重大,也不可能不紧张不犹豫。若切割失败,损失的不仅仅是钻石的价值,还有他与师傅自身的价值啊!但他敢于承担风险,勇于挑战自我,能够战胜恐惧,这就是勇气。老切割师将道理讲得很明白,但为何他自己不动手呢?说明他的手可能会发抖(人老了手也会发抖,但这不在考试题意之中),说明他内心放不下“价值”二字。所以,非有战胜自我的勇气不能做这件事。这样,就把立意中的“勇气”内涵厘清了,这个语境中的“勇气”不是因“无知而生勇”,不是因“自我感觉良好而生勇”,更不是因“莽撞而生勇”。这里的“勇气”指的是明知有风险但敢承担风险,虽然有恐惧但能战胜自我。勇气不是一种感觉,而是ー种外在的表现,正因为勇气是ー种外在表现,オ可以被别人称之为“有勇气”。厘清“勇气”的内涵,真正明确了立意,后面的写作就会顺利很多,人们常说“题好一半文”,其实应为“意好一半文”。考场上读到ー篇题为《别了,怯懦的围城》的作文,我以为该考生头脑清醒,思维严密,厘清了材料中核心句子中关键词语的内涵。该考生提出“不是无知让人无畏,而是看透“纸老虎”的真实面目让人无畏”的观点,如闪电划过长空,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这种独到的见解,透辟的认识,是高考作文的制高点,它决定了作文品位的高低。“文以识为主”,有了オ识,才能从普遍的事物中洞见本质意义,并形成深刻的见解。将该文之开篇附在后面以作对照ーー余秋雨先生在异国见过这样ー件艺术品:一个人形痛苦而狰狞地在“囚笼内”挣扎,毫无效果。岂知,他的外围本无囚笼,一切只需要伸手一拨便可云开复见天。这个名为“心囚”的雕塑,让我想起了崔永元的一句话:做你该做的事,无所谓恐惧与顾虑,结果反而比担心受怕,心猿意马好得多。我们不是常常如那些不敢切割钻石的人ー样作茧自缚么?殊不知钻石虽贵,切割技术仍与削石无异;身临大战,刀法心思仍与训练一般;即使要为国王舞蹈,每一个翻转、跳跃、手花、飞旋不仍是那般模样么?可见,不是无知让人无畏,而是看透“纸老虎”的真实面目让人无畏。
19正是:立意迷糊脑迷糊,没病你就走两步。88高考语文阅卷,老师们最希望去评作文卷,似乎能评阅作文的老师オ是有水平的老师,其实不然,被狗咬了不能证明你就是肉包子,去评阅作文也不能证明你就是オ华出众。老师们最最不希望的是评阅实用类文本,凡阅过高考卷子的人都心知肚明,说作文卷子难评阅只是幌子,那是最好评的卷子了,无非用个十几秒或者二十秒潇洒“扫”一回知其大概就给分了,但评阅实用类文本就没那么潇洒了,三道大题非但不能“扫”,还必须“盯”着每ー给分点,您知道吗?一共有52个点耶!您刚评阅了一份实用类文本试卷,那边评阅作文的老师已翻过三五篇去啦!所以我说,能评阅好实用类文本试卷的老师オ是人才啊!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武院长慧眼识オ:谁能横刀立马,唯我张大将军。如此艰巨的任务每次都落在张同兰老师的肩膀上。张老师牙好,胃口就好,吃饭倍儿香;但张老师最乐于吃“两样东西”:ー个是吃亏,ー个是吃苦。他是做人不怕吃亏,做事不怕吃苦。再加之张老师生于昔阳,长于昔阳,特别善于在苦干实干之后加“23干”。故而,承担这样艰巨的任务,每次都能向组织保证“坚决完成任务”。这次参加省里髙考阅卷工作,我与张同兰老师又居于一室,最清楚他之甘苦。见过张老师的人都觉得他奇人奇相。张老师体胖,故而怕热,尤其最近几年地球表面温度不断升高,温室效应日益彰显,“春江水暖鸭先知”也随之转化为“春江水暖胖先知”,张老师也就早早感受到地球变暖。我与张老师同房共眠的机会多了,故而不但知人知面,更知其生活习惯。他无论在什么房间入住,都觉得是进了烤箱,似乎立马就要成了烤肉。一入房间,便仰头四下里张望寻找空调,一见便当下大喜,立刻开空调,放冷气,脱衣服;若无空调,便立刻开窗放风。据说地球变暖后人体表面的毛发就有不断脱落的趋势,张老师也顺应着人类社会进化发展的大趋势,他的额头天生饱满,惜乎前额的头发渐疏渐无,马瘦毛长,人胖发短。按理说,头发具有保暖功能,没了头发的前额更应当凉爽オ是,但张老师的大脑门时常大珠小珠,尤其午睡后去阅卷大楼的路上,脑门上的汗珠颗颗都折射着太阳的光辉,光芒四射。虽然张老师顶上风光不再,但脑袋其余三面的植被很好,极具特点:黑发自然卷曲蓬松,神似爱因斯坦。张老师说:多情应笑我,天生卷发。像张老师这般年龄、资历、声望,至少在山西省语文界当被尊为“翁”字辈了,若莎士比亚为莎翁,托尔斯泰为托翁,泰戈尔为泰翁,可惜我们老西儿没有尊翁的传统。但人老了,就怕染一毛病:不服老。廉颇不服老,但一顿饭就去了三趟茅房,赵王无论如何也不敢用。张老师虽老资历,但不倚老不卖老,去年第一次接触计算机阅卷,他真正体现出活到老学到老的革命精神,将欧码公司的董工程师弄成了贴身大秘,不厌其详地请教,笔记本上记了好几大页操作步骤与要领;对手下的副题长计算机专家王洁老师更是佩服有加,不懂就问,不会就练,既不耻上问更不耻下问。他这种精神特别感动身边的人,王洁老师唐莉老师都本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翁吾翁以及人之翁的原则对张老师尊敬有加。
20张老师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与阅卷的上上下下,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特别友善,待人接物总是脸上堆满慈祥,举止稳健。其实,以张老师ー辈子蹲在全国人民学大寨的地方,什么样的人物没见过?什么样的风雨没经过?肚子里学大寨赶昔阳的典故多多,但他滴酒不沾,就算在酒桌上,也就缺少面红耳赤吊吊书袋的机遇,真正的怀オ不遇。胖人嗜睡,张老师也不例外。阅一天的卷,教室里来回穿梭,不时讲解,感到张老师似乎练过太极神功,内力绵绵不绝,去面复来,毫无倦态。但一回房间,辄与枕头亲密接触,且一触即发轻微之鼾。第二天又意气奋发斗志昂扬指点阅卷笑傲江湖。张老师领导的实用类文本评阅组之所以出色,还在于他的左膀右臂。张老师与他的两位副题长王洁老师与唐莉老师是高考阅卷试题组的最佳搭档,三人角色不同,配合默契。王洁老师是来自三晋老牌名校康杰的老牌名师,虽然早过了保鲜期,但依然青枝绿叶健康成长。王洁老师很喜剧,面部表情丰富多彩琳琅满目,最具特色的是假作生气之状:眼角一宜,白睛ー翻,朱唇ー撅,圆脸ー绷,正气凛然使人顿生肃然惊悚之心,未至转眼功夫她却先自绷不住了,噗哧一笑脸上立刻荡起层层细细波纹,让大伙忍俊不禁。悲观更接近理性,乐观更接近性情,王老师可算是性情中人,一派天然,感染世人,融融自身。每见王洁老师,顿生阳光总在60后之美感。我经常感慨王洁老师可惜晚生了一千多年,若在魏晋时代,绝对能进入名士行列。她那“水漫金山”的典故,很可能被刘义庆写入《世说新语》。话说那天王洁老师正在自家书房的计算机屏幕前戴着耳机ー边听着音乐ー边研究教材,真正做到了一心二用却不分神。谁知厨房内水龙头忘关了,那汩汩的水声变成哗哗地水流,从厨房慢慢流进客厅、卧室,然后又从门隙流出,跳下台阶,流向远方,不时到别人家串门。邻居发现,敲门门不应,喊人人无声,不断打她的手机又不断从手机传来娇滴滴的声音: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人接听。只好拨通她老公的手机。等老公急如星火飞车赶回拨出钥匙打开家门,家里已经水漫金山,一片汪洋都不见,王老师知向谁边?推开书房门ー瞧,王老师正沉浸在柔美的音乐声中,两腿吊在椅子上,水在脚下走,人在椅上摇。张老师对计算机是门外汉,所以他对能用五笔输入法的,能盲打的,甚至能用搜狗打字的,都感觉是了不起的比尔•盖茨,所以王洁老师这样的计算机专家,在他眼中那就是能腾云驾雾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他在房间里经常赞扬王洁老师属于林副统帅说的那种“我脑子特别灵,爹妈生的,没有办法”类型。当然,若从心理学讲,专家型的人物都属于注意力特别容易高度集中的人,表扬这类人物的词儿很多,如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心不旁鹫目不斜视……哪ー个词放在王洁老师身上都用词恰当。阅卷组的风趣主要由张老师担当,而阅卷组的美丽主要由唐老师负责。唐莉老师形象很古典,瓜子脸,柳叶眉,属于那种矜持谨慎有余生动活泼不足的类型,她一直隐在张大题长粗大身材背后担任大内总管的角色。当然,谨慎是防守型的性格,要找牢靠的大内总管,谨慎者是最佳人选。而矜持其实是人在把握新身份时的ー种相对保险的策略。唐老师来自长治十五中,任你如何牛气冲天的老师,一旦来自排行十名还靠后的学校,自然会矜持三分。唐老师特别适合做室内的活儿,她童子时苦练坐功,很具有雷锋赞美的钉子精神,一屁股钉在椅子上盯着计算机屏幕,半天不挪不动,但久坐的习惯也
21没把她的身子弄成一大问号,ー起身仍是直挺挺ー惊叹号。这让颈椎突出腰椎劳损的老师着实艳羡不已。有人说:男腰重在功能,女腰重在审美。看看文人墨客的形容,就可知此说有些道理:女腰是植物性的,叫杨柳小蛮腰;男腰是动物性的,古人赞赏的是虎背熊腰(只要看看张老师的腰即可明白),即使灵活一点的腰,也是“轻舒猿臂,款扭狼腰”。阅卷组里,唐老师旗袍加身,更显腰韵,令人顿生小唐初嫁了的腰想。梁晓萍老师戏称之为宋庆龄,但唐老师以平常心淡然处之,端的是好腰不提当年细。张老师常向我夸赞唐老师是“四很新人”,还让我揣摩了半天不知是哪“四狠”,心狠?手狠?……谁料想张老师却说“唐老师很认真,很细心,很虚心、很务实”,哇塞!是这样的“四很”啊!唐老师特具有大局意识,通俗讲叫识大局顾大体,在家贤妻,在校良师,下得厨房,上得厅堂。评卷过程,实用类文本评阅组多次受到武院长的大力表彰,评卷结束,实用类文本评阅组的老师们也获得了最多的先进荣誉。有人说:成功取决于你和什么样的人在ー起。这话说得太对了!与张同兰老师在ー起,你不会懒惰;与王洁老师在ー起,你不会消沉;与唐莉老师在一起,你不会马虎。与高考实用类文本评阅组在ー起,你不会平庸,在实用类文本评阅组短短十天的评卷过程中,很可能会改变你成长的轨迹!正是:傍了巫婆跳假神,傍上智者出先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