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14089

大小:102.58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5-01-06

上传者:老李
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题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石阡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考古发现,在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及其北部,发展起以种植粟、黍为主的旱地农业:长城以北和广大西部地区,狩猎经济较发达,出现游牧经济: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逐渐发展成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农业:南方和滨海地区,采集和渔猎仍占相当大的比重。这反映了()A.早期国家出现促进了农业进步B.当时中国北方农耕文明较南方发达C.人类的生产纯粹依赖自然资源D.中国早期经济发展的区域特征明显【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新石器时代,黄河、长江等区域受各自独特环境的影响,经济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D项正确;早期国家出现,材料并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对南北方农耕文明进行对比,排除B项;“纯粹依赖”的说法过于绝对,当时已经出现生产工具,排除C项。故选D项。2.秦朝规定:“行传书、受书,必书其起及到日月夙莫(暮),以辄相报也。书有亡者,亟告官……书廷辟有曰报,宜到不来者追之。”“隶臣妾老弱不可诚信者勿令”,即男奴、女奴、年老体弱以及不足信的人,不要派去递送文书。这反映了秦朝()A.重视保障文书传递的及时性B.以严刑峻法治理天下C.重新调整了国家行政区划D.建立全国性邮驿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秦代文书制度。根据材料“书有亡者,亟告官⋯⋯书廷辟有曰报,宜到不来者追之”“隶臣妾老弱不可诚信者勿令”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这些规定反映了其对文书传递及时性的重视,A项正确;其他三项材料不体现,排除B、C、D项。故选A项。 3.明初,徽商程维宗开始在屯溪镇经营商业,并吸引了大量徽商,此后屯溪逐渐成为皖南巨镇,也成为古徽州及周边地区最人的茶叶集散中心。徽商还在当地修建了人量的桥梁道路和水利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了商业经营条件和人居环境。这表明当时()A.商人地位得到较大提升B.地区之间经济分工明显C.商业活动推动集镇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明初皖南屯溪镇徽商云集,使该镇成为古微州最大的茶叶集散中心,并且该镇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等得到较大改善。总之,徽商的商业活动促进了集镇的兴起和发展,C项正确;明朝仍然重农抑商,商人地位较大提升不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没有对比当地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分工,故排除B项;明代重农抑商政策没有松弛,排除D项。故选C项。4.明代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六谕”,让百姓毋作非为,以《大明律》解释六谕,百姓若不遵守则要受到处罚,甚至送官府治罪。清朝乡约宣讲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的《圣谕广训》,常引《大清律例》。这反映了明末清初()A.乡约的道德教化功能减弱B.儒家思想开始在农村得到普及C.社会秩序的发展日益混乱D.乡约被政府利用并与法律合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以《大明律》解释六谕”、“清朝乡约宣讲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的《圣谕广训》,常引《大清律例》”可知,明末清初的乡约宣讲内容多为皇帝所制,且与法律条文相关,体现了乡约被政府利用并与法律合流,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道德教化功能,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儒家思想在农村普及早在汉朝就已开始,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社会的混乱,排除C项。故选D项。5.从春秋战国至唐代前期,赋税的征发主要是依照人丁和家户进行的。唐朝中期以后,实行以地税、户税为基础,以资产多寡为课税标准的税制。明朝“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清朝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赋税和户口之间的关系被土地所取代。这说明()A国家财政困难得到有效缓解B.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C.户籍服务赋税的功能被削弱D.封建人身束缚逐渐加强【答案】C【解析】【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唐中期以前,“赋役的征收主要是依照人丁和家户进行的”,即户籍是赋税征收的依据,而唐中期以后,随着“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赋税制度的变化,户籍的作用逐渐被削弱,C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国家财政状况,排除A项;材料并未反映国家商业政策,排除B项;随着赋税制度的变化,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削弱,排除D项。故选C项。6.张之洞曾说:“铁路一开,百废俱兴,人货运载,为有形之利;风气开通,才智增长,工商奋兴,穷民有业,上下情通,百事迅速,为无形之利。其收运费,有形之利犹小;而改振作,无形之利者乃大”。这可用于说明()A.民族危机改变了知识分子的追求B.开明士大夫极力追赶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C.西学东渐改造了中国的上层建筑D.铁路建设在中国兼具物质和精神的“启蒙”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铁路一开,百废俱兴,人货运载,为有形之利;风气开通,才智增长,工商奋兴,穷民有业,上下情通,百事迅速,为无形之利。其收运费,有形之利犹小;而改振作,无形之利者乃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之洞认为,铁路一开,百废俱兴,无形之利者乃大,说明铁路在中国兼具物质和精神的“启蒙”作用,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知识分子的追求,排除A项;张之洞是洋务派,不涉及政治制度,排除B项;西学东渐改造了中国的上层建筑,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7.新中国成立时,两大阵营已经形成对峙,美国试图从东北亚、东南亚和台湾地区等中国沿海岛屿三条战线对中国进行封锁、遏制,直接促使中国领导人将“一边倒”视为打破西方国家封锁的一个锐利武器。这说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中国()A.实现同西方大国关系突破的关键B.在国内外形势下的重要战略选择C.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表现D.国际地位的提高在外交上的体现【答案】B【解析】【详解】解读材料可知,材料表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原因,由于新中国成立时,两大阵营已经形成对峙,美国从多方面对中国进行封锁、遏制,导致中国领导人采用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B项正确;中国实行“一边倒”,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中,不利于实现同西方大国的关系突破,排除A项;“一边倒”政策是当时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表现,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排除D项。故选B项。8.下图所示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航天科技成果。据此可知,中国() A.航天科技发展领先世界B.政府大力支持航天技术的发展C.国防力量得到显著增强D.航天技术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钱学森受命组建第一个火箭与导弹研究机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批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开始实施""我国计划在2014年发射太空站的核心舱"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B项正确;题干信息体现了航天技术的发展,但不能体现领先世界,排除A项;题干中宇宙航天事业并非国防力量的体现,排除C项;题干并没有体现航天技术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9.1534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授意国会通过《至尊法案》,规定教皇无权干涉英国教会事务,而以国王为英格兰教会的最高元首,拥有任命教会各种神职和决定教义的权力,并将英格兰教立为国教,拒绝接受这一法案者以叛国罪处死。英国的这一规定()A.有利于民众民族意识的增强B.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C.冲击了欧洲封建王权的统治D.掀起了欧洲宗教改革的浪潮【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王亨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使英国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有利于民众民族意识的增强,促进了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A项正确;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1640年开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至尊法案》建立起英王的专制统治,没有冲击欧洲封建王权的统治,排除C项;掀起西欧宗教改革浪潮的是1517年马丁•路德发起的宗教改革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10.1698年,在英国议会的授意下,威廉三世颁布特许状,建立东印度之英吉利公司。该特许状规定:公司成员担任董事的资格是出生于英国本土或已经入籍英国,持有公司股票不低于2000英镑;公司成员必须持有500英镑以上的股票才有投票权。这一举措()A.表明公司成为帝国主义扩张的工具B.利于英国资产阶级把控殖民贸易C.反映出管理体制决定了公司的性质D.旨在实现议会对国家政权的垄断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公司成员担任董事的资格是出生于英国本土或已经入籍英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东印度公司规定了管理者所持有的资产和英国国籍,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增强,这一规定实际上是保证了英国资产阶级对当时殖民贸易的控制,B项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排除A项;东印度公司的性质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C项;该举措的根本目的不是实现议会对国家政权的垄断,排除D项。故选B项。11.在美洲,小麦是欧洲移民的主食,传教士需用面粉制作圣餐中的面包。1776年,《美国农业》记载:“我们在原先种烟草的土地上继续种小麦等谷物,再适当施肥,便可获得丰收。”当地农民谈道:“小麦收割后,被大量卖到里沃德岛、新西兰等地。”这说明小麦在美洲的传播()A.改变了美洲居民的饮食习惯B.打通了欧亚间的新商路C.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D.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兴起【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近代欧洲人把小麦带到美洲,扩大小麦种植面积,利用施肥技术增加粮食总供给量,并且把小麦销售到其他地区,因此,小麦在美洲的传播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美洲居民的饮食结构,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打通了欧亚贸易路线,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活动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兴起,排除D项。故选C项。12.在19世纪上半叶的伦敦,人满为患,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1831年英国爆发霍乱,10年间伯明翰、曼彻斯特和利物浦等工业城市的平均死亡率从20.69%上升到30.8%。这反映了()A.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产生一定负面影响B.工业生产逐渐向中小城市集中C.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有所降低D.资本家与工人的贫富差距拉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人满为患,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集病很容易扩散”“英国爆发霍乱”“平均死亡率从20.69%上升到30.8%”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城市化快速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A项正确;B、D两项材料并未反映,排除B、D项;这些问题正是城市化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导致的,排除C项。故选A项。13.如表所示为法国宪法在发展过程中的部分重要内容。这一过程体现了法国() 名称部分内容1814年宪章行政权归属国王;立法权由国王、贵族院和众议院共有1830年宪法行政权只属于国王,国王有权任命各级行政官吏;国王和议会两院共同提出法案1848年宪法总统是国家元首,拥有行政大权,由普选产生,任期4年,不得连选连任;国民议会由普选产生,拥有无限的立法权1875年宪法议会是立法机关,实行两院制;总统是国家元首,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内阁是国家的最高管理机关,对议会负责A.总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B.政府处理行政事务渐趋理性化C.民主政治得到不断发展D.封建残余势力主导民主化进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法国宪法在发展过程......1814年宪章......1830年宪法......1848年宪法......1875年宪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宪法中的规定体现了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发展,从国王拥有行政权并可以参与到立法权到国王或国家元首只拥有行政权,立法权归议会,并且国家元首的权力逐渐受到限制,这反映了法国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C项正确;总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说法有误,排除A项;政府处理行政事务渐趋理性化,在材料并未反映,排除B项;主导法国民主化进程的应该是资产阶级,而非封建残余势力,排除D项。故选C项。14.近代文官制度实行初期,英国的文官考试比较注重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测试,倾向于出身贵族和名门等上流社会人士。而美国文官考试特别重视把考试与即将从事的工作要求联系在一起,同时,强调文官均匀分布与职位轮换的思想,即联邦政府的文官将以人口为基础在各个州中进行分布。这说明该时期()A.西方文官制与科举制有渊源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缓慢C.西方国家治理能力得到提升D.美国文官考试更具实用性【答案】D【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而美国文官考试特别重视把考试与即将从事的工作要求联系在一起,同时,强调文官均匀分布与职位轮换的思想,即联邦政府的文官将以人口为基础在各个州中进行分布”可知,美国文官制度注重文官的能力,而且与美国国情相结合,说明更具有实用性,排除D项;材料强调英美文官制度的不同,科举制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西方文广制度的内容,而选项属于其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15.西方社区组织日益成为政府的合伙人,共同承担一些社会义务,尤其是在政府无法负担、逐渐退出的领域。如1991年,加拿大政府公布了“健康和社会服务法”,这一法令规定了政府与社区合作共同来承担保健任务。这说明西方()A.国家注重发挥政府和社区的共同作用B.社区承担了比政府更多的功能C.建立起自上而下解决社会问题的机制D.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西方社区组织日益成为政府的合伙人,共同承担一些社会义务,尤其是在政府无法负担、逐渐退出的领域”可知,西方社区服务规定政府与社区合作共同来承担,说明西方国家注重发挥政府和社区的共同作用,A项正确;材料强调政府与社区的共同作用,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出自上而下解决社会问题的机制,排除C项;政府与社区合作是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排除D项。故选A项。16.在英国,卫生服务主要通过国家预算为全体公民提供免费的基本医疗服务;在德国,公共卫生机构负责公共卫生、传染病预防和管理,门诊医疗主要由家庭医生负责提供;在美国,医疗服务以私有制为主,公立医院仅占医院总数的27%左右。这体现了欧美国家()A.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地完善B.重视强化全民的卫生意识C.卫生服务的提供具有不同特色D.公民的健康状况得到改善【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卫生服务方面,英国主要以国家为主、德国公私结合、美国以私立医院为主,这体现了欧美国家卫生服务提供具有不同特色,C项正确;题干不能体现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排除A项;题干为体现全民的卫生意识,排除B项;题干中并未包含公民健康状况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第17题25分第18题15分第19题12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议会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是近代民主制度发展的标志之一。英国1215年颁布的《大宪章》,规定国王在重大经济、政治问题上要咨询议会的意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国王和贵族的共治。从“模范议会”召开到都铎王朝建立,190年间共召开了175届议会,大约每年一届,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可行的议事立法程序。17 世纪中期,随着新兴阶层的出现,他们极力要求参与国家政事,他们以议会为阵地,反对王权。经过1688年的“光荣革命”,英国政治制度从君主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1689年的《权利法案》,逐渐树立君主立宪制和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但是英国下议院自从1688年后再也没有新的市镇取得议会代表权,而随着一些新兴城市迅速崛起,他们为了获得议会的席位,极力要求改革议会,于是19世纪中后期英国进行了三次议会改革,为全面实现普选和以后的议会改革扫清了障碍。——摘编自蒙夺黄月芬《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材料二近代中国议会大事年表19世纪四五十牛代林则徐、魏源等人对西方议会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19世纪七八十年代郑观应认为,西方“育才于学投,议政于议院”是其富强的根本19世纪九十年代康有为、梁启超从“兴民权”的角度,提出“设议院,立议员”20世纪初在责产阶级立宪派的推动下,全国掀起了请求速开国会运动1909~1910年各省成立了咨议局,全国性的资政院也建立起来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临时参议院作为立法机关,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4年袁世凯解散国会,实行专制独裁统治——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对代议制历史上出现的两种模式进行扬弃的产物。这种模式既借鉴了三权分立模式职权明晰、便于监督的优点,又克服了它会导致效率低下的弊端;既吸收了议行合一模式便捷高效的优点,又克服了它职责不清、不利监督的弊端。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植根于人民群众,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和利益,把国家权力集中于人民代表大会,不与任何其他机构分享人民赋予的权力,同时,又把立法权、决定权、人事任免权和监督权留给了自己,也把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等经由法定程序分别授予了政府、法院和检察院。——摘编自钟丽娟《从理论到实践,理解和感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议会制确立和发展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议会制在近代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意义。【答案】(1)背景:英国有议会斗争传统;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光荣革命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逐步确立;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进行议会改革;(2)原因:国人对议会认识有限;封建主义根深蒂固;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缺乏实行的经济基础及社会基础; (3)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集权与分权的相统一。【解析】【小问1详解】背景:根据“议会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是近代民主制度发展的标志之一。英国1215年颁布的《大宪章》,规定国王在重大经济、政治问题上要咨询议会的意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国王和贵族的共治”可得出英国有议会斗争的传统;结合所学,从经济角度概括可得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根据“英国政治制度从君主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1689年的《权利法案》,逐渐树立君主立宪制和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得出光荣革命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逐步确立;根据“于是19世纪中后期英国进行了三次议会改革,为全面实现普选和以后的议会改革扫清了障碍。”得出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进行议会改革;【小问2详解】原因:从材料中各阶层对西方议会的宣传介绍可得出当时国人对议会认识有限;根据所学可从思想解放概括得出封建主义根深蒂固;根据“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临时参议院作为立法机关,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缺乏实行的经济基础及社会基础;小问3详解】根据“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植根于人民群众,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和利益,把国家权力集中于人民代表大会,不与任何其他机构分享人民赋予的权力”可得出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根据“同时,又把立法权、决定权、人事任免权和监督权留给了自己,也把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等经由法定程序分别授予了政府、法院和检察院。”可得出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集权与分权的相统一。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犁是中国传统农具中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在我国奴隶社会,奴隶主阶级极力推行井田制,形成耒耜、沟洫、耦耕相结合的农业形态,从而使奴隶有机会在一起开发新的耕垦农具,创制了青铜犁。随着铁犁与牛耕的使用,突破了井田制的樊篱,导致了封建地主制的建立。农业生产主要是由个体农户经营的,人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比较高,他们对自己使用的农具进行改进,并发明了新的农具。新的农业生产工具也是在人口分布比较集中的地方发明、创制出来的,并在那里推行开来。北方更适合直辕犁等形制犁的使用,而南方水田更适合曲辕犁的使用。随着金属铸造技术的成熟,工程技术和制造技术水平的进步,以及人们对数学、力学等自然科学认识的提高和相关知识的不断积累,人们将其应用到农具的发明和创制过程中。——摘编自胡泽学《试论中国犁耕技术进步的推动力》材料二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配备水平有很大进步,农业机械总动力从以前的不足1亿千瓦提高到现在10多亿千瓦;联合收获机数量从1.9万台提高到190多万台,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能力显著提高。在智能农机装备上,中国建立了农机北斗导航与智能测控信息应用平台,研发应用了智能LED植物工厂技术,创制了植保无人机精准施药技术与装备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农业机械化能够促进现代工程技术与农业融合,实现应用前沿技术对农业的生产、农产品加工、储运、流通及农业资源环境等整个农业产业链与产业群进行改造和重构,更加合理地配置农业资源,推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生产。这样,才能够实现节水、节油、节肥、节药和节种,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产品品质,获得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摘编自何璇《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中国犁耕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原因,并说明其意义。【答案】(1)主要因素: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经济制度的更迭;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人口的增长与迁移;农业生产环境的差异:相关行业技术的进步。(2)原因: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科技的进步;政府对农业的重视。意义: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家的粮食供给,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降低了农产品生产成本,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解析】【小问1详解】主要因素:根据材料“奴隶主阶级极力推行井田制……创制了青铜犁”、“封建地主制的建立……对自己使用的农具进行改进,并发明了新的农具”可知,在小农经济下,经营有限的资源更需要对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得出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经济制度的更迭;结合所学可知,政府重农政策的推动,大力推行铁犁牛耕技术,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新的农业生产工具也是在人口分布比较集中的地方发明、创制出来的”可以得出,人口的增长与迁移需要改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根据材料“北方更适合直辕犁等形制犁的使用,而南方水田更适合曲辕犁的使用”可以得出,农业生产环境的差异;根据材料“金属铸造技术的成熟,工程技术和制造技术水平的进步”可以得出自然科学、冶金等相关行业技术的进步。【小问2详解】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在以农户为经营主体的土地经营模式下,农民收入水平增加,更倾向于用农业机械替代劳动力,可以得出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农业劳动转移率不断上升引起农业劳动力相对不足而影响农业稳定健康发展,需要依靠发展农业机械化来解决,可以得出国民经济的发展;政府的重视和补贴政策促进了农民投资购置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可以得出政府的重视;根据材料“中国建立了农机北斗导航与智能测控信息应用平台,研发应用了智能LED植物工厂技术,创制了植保无人机精准施药技术与装备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可知,农业科技的进步。意义:根据材料“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能力显著提高”、“更加合理地配置农业资源,推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生产”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家的粮食供给,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降低了农产品生产成本,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回顾我国1950年至今的城市化进程,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即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分期状况计划经济时期城市化起步阶段(1950~1957年)1957年城市化率达到15.39%城市化剧烈波动阶段(1958~1965年)前期城市化率由1957年的15.4%上升到1960年的19.7%;后来城市化率下降到1965年的17.74%城市化停滞倒退阶段(1966~1977年)城市化率从1966年的17.86%下降到1977的17.55%,基本上处于逆城市化状态改革开放时期恢复阶段(1979~1984年)城市化率由1979年的19.99%上升到1984年的23.01%小城镇高速发展阶段(1984~1994年)城市化率由1984年的23.01%提高到1994年的28.62%,10年间提高了5.61个百分点城市迅速发展阶段(1994年以来)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它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政府更大程度的重视,这时各级地方政府大力推动城市化,各地纷纷建立经济开发区和新城区——摘编自许迎春《中西城市化发展的比较研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其中一个或多个历史阶段提炼出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答案】示例:论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论述:纵观新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历程,我国的城市化极大地受到时局和政府政策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人民成为国家真正的主人,国民经济不断恢复和发展,伴随着农村进行的土地改革,和逐渐展开的工业化建设,工人农民建设祖国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因此,1950~1957年城市化进程加快;1958年,随着“大跃进”运动开展,大炼钢铁,工业发展的需要使得这一时期城市化进程加快;但伴随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造成的生产力的破坏,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1960年冬,中共中央对经济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协调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关系,适当地对城市化进程进行了调整,因此,1958~1965年是城市化的剧烈波动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工商业,对内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城乡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增多,同时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恢复,很多知识青年逐步返回城市,因此,1979~1984年是城市化的恢复阶段。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极大受到时局的影响和政府政策的影响,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也将不断地形成市场化的城市发展机制,共同促进城乡的繁荣稳定。(“示例”仅作为参考答案,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解析】【详解】示例:论题:据材料“回顾我国1950年至今的城市化进程,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即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并结合所学可拟论题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论述:据材料“回顾我国1950年至今的城市化进程,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即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历程,我国的城市化极大地受到时局和政府政策的影响;据材料“城市化起步阶段(1950---1957年)……”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人民成为国家真正的主人,国民经济不断恢复和发展,伴随着农村进行的土地改革,和逐渐展开的工业化建设,工人农民建设祖国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因此,1950~1957年城市化进程加快;据材料“城市化剧烈波动阶段(1958~1965年)”并结合所学可知,1958年,随着“大跃进”运动开展,大炼钢铁,工业发展的需要使得这一时期城市化进程加快;但伴随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造成的生产力的破坏,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1960年冬,中共中央对经济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协调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关系,适当地对城市化进程进行了调整,因此,1958~1965年是城市化的剧烈波动阶段;据材料“恢复阶段(1979~1984年)”并结合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工商业,对内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城乡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增多,同时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恢复,很多知识青年逐步返回城市,因此,1979~1984年是城市化的恢复阶段;据材料“小城镇高速发展阶段(1984~1994年)……”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极大受到时局的影响和政府政策的影响,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也将不断地形成市场化的城市发展机制,共同促进城乡的繁荣稳定。(“示例”仅作为参考答案,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