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会计基础考试重点整理

大学会计基础考试重点整理

ID:82996459

大小:1.12 MB

页数:26页

时间:2023-09-26

上传者:186****5381
大学会计基础考试重点整理_第1页
大学会计基础考试重点整理_第2页
大学会计基础考试重点整理_第3页
大学会计基础考试重点整理_第4页
大学会计基础考试重点整理_第5页
大学会计基础考试重点整理_第6页
大学会计基础考试重点整理_第7页
大学会计基础考试重点整理_第8页
大学会计基础考试重点整理_第9页
大学会计基础考试重点整理_第10页
资源描述:

《大学会计基础考试重点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再生产过程的反映和监督。3.会计的反映职能: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功能。4.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其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5.会计对象: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主要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会计对象在企业中可表现为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6.会计任务:对会计对象进行反映和监督所要达到的目的。会计的任务取决于会计的职能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并受会计对象特点所制约。7.会计主体: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8.持续经营: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9.会计分期:把企业持续不断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10.货币计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可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1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称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12.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13.重要性原则:会计报表在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同量,对于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单独核算,单独反映;对不重要的会计事项,则可适当简化或合并反映,以便集中精力抓好关键。14.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l生原则,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15.可比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处理办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16.一贯性原则:各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以便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17.及时性原则: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及时进行,讲求实效,以便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18.清晰性原则: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19.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按照这一原则要求,凡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为资本性支出。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目的在于正确确定企业的当期损益。20.配比原则: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配合起来进行比较,在同一会计期间登记入账,以便计算本期损益。21.权责发生制原则:企业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来确认。22.历史成本原则:又称实际成本原则,是指企业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外,账面的历史成本不得任意变更。

123.谨慎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处理企业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时,应持谨慎态度,如某一经济业务有多种处理方法可供选择时,应采取不导致夸大资产、虚增利润的方法。24.会计循环:在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就其工作程序和工作过程来说,主要是三个环节: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在一个会计期间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都要通过这三个环节进行会计处理,将大量的经济业务转换为系统的会计信息。这个周而复始的转换过程,就是一般称谓的会计循环。25.会计要素:即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按其经济特征所作的分类。26.资产: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27、负债: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的,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28.所有者权益: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包括投入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29.收入:企业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提供他人使用本企业的资产而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现金(或其等价物)的流入,或债务的清偿。包括营业收入、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30.费用:通过配比方式确定的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广义的费用还包括投资损失、营业外支出和所得税费用。31.利润: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收入扣除各种费用后的盈余。32.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核算的平衡公式,反映了基本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数量关系,因而是会计科目、复式记账、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方法建立的理论基础。33.会计科目: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34.账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它应以会计科目作为它的名称,并具有一定的格式。35.流动资产: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36.长期投资: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投资,包括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37.固定资产: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38.无形资产: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39.流动负债:指将在一个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偿还的债务。40.长期负债: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41.总分类科目:(又称一级科目),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总科分类核算的科目。42.明细分类科目:(包括二级、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的进一步分类,它提供的明细核算资料,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43.会计科目级次:要体现会计信息的不同详细程度,即要兼顾各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对会计科目进行分类。44.复式记账法: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45.单式记账法: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单式记账法是一种比较简单不完整的记账方法。46.会计分录:是标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47.简单会计分录:一个账户的借方只同另一个账户的贷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248.复合会计分录:一个账户借方同几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或一个账户贷方同几个账户借方发生对应关系,即一借多贷或多借一贷的会计分录。49.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反映各项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记账方法,是各种复式记账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50.账户对应关系:运用借贷记账法记账时,在有关账户之问都会形成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叫做账户对应关系。51.对应账户:运用借贷记账法记账时,在有关账户之间都会形成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发生对应关系的账户叫对应账户。52.固定资产原值:是指企业为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包括买价、运杂费、包装费和安装费等。53.材料采购成本:企业购进材料的买价加上各种采购费用,就构成了材料的采购成本。54.产品销售收入:企业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所发生的收入。55.产品销售净收入:产品销售收入抵扣销售退回和销售折扣后的收入。56.产品销售成本:企业已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57.产品销售费用:企业已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58.产品销售税金:应由企业销售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等负担的各种税金,如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59.账户的经济内容:账户反映的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账户之间的最本质差异在于其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60.资产类账户:用来反映企业资产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按照资产的流动性,资产类账户分为反映流动资产的账户和反映非流动资产的账户。61.负债类账户;用来反映企业负债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按照负债的流动性,负债类账户分为反映流动负债的账户和反映非流动负债的账户。62.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用来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按照所有者来源的不同,此类账户分为反映所有者原始投资的账户和反映所有者投资收益的账户。63.成本类账户:用来归集费用,计算成本的账户。64.损益类账户:核算内容与损益的计算确定直接相关的账户,主要是指那些用来反映企业收入和费用的账户。365.账户的用途:设置和运用账户的目的,即通过账户记录提供什么核算指标。66.账户的结构:在账户中如何登记经济业务,以取得所需要的各种核算指标,即账户借方登记什么,贷方登记什么,期末账户有无余额,如有余额在账户的哪一方,表示什么。67.盘存账户:用来反映和监督各项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68.结算账户: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同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债权、债务结算情况的账户。69.债权结算账户;亦称资产结算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同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的债权(应收款项或预付款项)结算业务的账户。70.债务结算账户:亦称负债结算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同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问债务结算业务的账户。71.债权债务结算账户:亦称资产负债结算账户或往来结算账户,这类账户既反映债权结算业务,又反映债务结算业务,是双重性质的结算账户。72.所有者投资账户:亦称资本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所有者投资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73.集合分配账户:用来归集和分配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个阶段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反映

3和监督有关费用计划执行情况以及费用分配情况的账户。74.跨期摊提账户:用来反映和监督应由几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在各个会计期间进行分摊和预提的账户。75.成本计算账户: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一阶段所发生的,应计人成本的全部费用,并确定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实际成本的账户。76.费用账户: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发生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各种费用的账户。77.收入账户: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取得的各种收入的账户。78.财务成果账户: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生产经营活动最终成果的账户。79.计价对比账户:用来对某项经济业务按照两种不同的计价标准进行计价、对比,确定其业务成果的账户。80.调整账户:用来调整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而设置的账户。81.备抵账户:亦称抵减账户,是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82.附加账户:用来增加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83.备抵附加账户:指既可以用来抵减,又可以用来附加被调整账户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84.会计凭证: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85.原始凭证: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并作为记账原始依据的会计凭证。86.记账凭证: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用来确定经济业务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和金额而填制的,作为登记账簿直接依据的会计凭证。87.一次凭证:只反映一项经济业务,或者同时反映若干项同类性质的经济业务,其填制手续是一次完成的会计凭证。88.累计凭证:在一定时期内连续记载若干项同类经济业务的会计凭证。这类凭证的填制手续是随着经济业务发生而分次进行的。89.汇总原始凭证:在会计核算工作中,为简化记账凭证的编制工作,将一定时期内若干份记录同类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汇总编制一张汇总凭证,用以集中反映某项经济业务总括发生情况的会计凭证。90.记账编制凭证:根据账簿记录和经济业务的需要编制的一种自制原始凭证。91.收款凭证:是用来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收款业务的凭证,它是根据现金和银行存款收款业务的原始凭证填制的。92.付款凭证:是用来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付款业务的凭证,它是根据现金和银行存款付款业务的原始凭证填制的。93.转账凭证;是用来记录与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收付款业务无关的转账业务的凭证,它是根据有关转账业务的原始凭证填制的。94.专用记账凭证:用来专门记录某一类经济业务的记账凭证。按其记录的经济业务是否与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付有关,又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95.通用记账凭证:其格式不再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而是以一种格式记录全部经济业务的记账凭证。96.复式记账凭证:又称多科目记账凭证,即将某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全部会计科目集中填制在一张记账凭证上。97.单式记账凭证;又称单科目记账凭证,要求将某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每个会计科目,分别填制记账凭证,每张记账凭证只填列一个会计科目,其对方科目只供参考,不凭以记账。98.会计凭证的传递:会计凭证从填制到归档保管整个过程中,在单位内部各有关部门和人

4员之间的传递程序和传递时间。99.自制原始凭证:由本单位内部经办业务的部门或个人在完成某项经济业务时自行填制的凭证。100.外来原始凭证:在同外单位发生经济往来关系时,从外单位取得的凭证。101.汇总记账凭证:根据非汇总、记账凭证按一定的方法汇总填制的记账凭证。按其汇总方法不同,又可分为分类汇总记账凭证和全部汇总记账凭证。102.分类汇总凭证:根据一定期间的记账凭证按其种类分别汇总填制的凭证。103.全部汇总凭证:根据一定期间的记账凭证全部汇总填制的凭证。104.账簿:按照会计科目开设账户、账页,用来序时、分类地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簿籍。105.序时账簿:亦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逐FI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106.普通日记账簿:也称通用日记账,是用来臀记各单位全部经济业务的日记账。在账中,按照每FI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先后顺序,逐项编制会汁分录,因而这种日记账也称分录日记账。107.特种日记账:专门用来记录某一特定项目经济业务发生情况的日记账。将该类经济业务,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入账簿中,反映这一特定项目的详细情况。108.分类账簿:对全部经济业务按照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分类账簿有总分类账簿和明细分类账簿两种。109.总分类账簿:按照总分类账户分类登记的账簿,是用来核算经济业务的总括内容账簿。110.明细分类账簿:按照明细分类账户分类登记的账簿,是用来核算经济业务明细内容的账簿。111.订本式账簿:把许多账页装订成册的账簿。112.活页式账簿:账页不固定,用活页形式的账簿。113.卡片式账簿:印有记账格式的卡片,登记各项经济业务的账簿。114.联合账簿:日记账和分类账结合在一起的账簿。115.备查账簿: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中未能记载或记账不全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116.平行登记:经济业务发生后,根据会计凭证,一方面要登记有关的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要登记该总分类账户所属的各有关明细分类账户。117.划细更正法;在结账之前,如果发现账簿记录有错误,而记账凭证无错误,即纯属登账时文字或数字上的错误,应采用划线更正法更正。118.红字更正法:记账以后,发现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符号、科目或金额有错误;或发现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的金额有错误,而原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无错误,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应采用红字更正法更正。119.补充登记法:记账以后,如果发现记账凭证上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并无错误,但所填金额小于应填金额,可采用补充登记更正,即再填一张补充少记金额的记账凭证,并将其补记入账。120.结账:按照规定把一定时期(月份,季度,年度)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登记人账,并将各账簿结算清楚,以便进一步根据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121.对账:对账簿记录进行的核对工作。一般包括账证核对、账j账核对和账实核对。122.会计核算形式: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和账务处理程序相互结合的方式。也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账务处理程序和记账程序.123、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会计核算形式,它是最基本的会计核算形式。124、科目汇总表:根据一定时期内的全部记账凭证,按科日门

5类编制在科目汇总表中,分别计算出每一个总账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合计数、贷方发生额全计数。125.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定期将所有记账凭证汇总编制成科目汇总表,然后再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会计核算形式。126.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均采用多栏式,并根据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记录登记总账。对于转账业务,可以根据转账凭证逐笔登记总账,也可以根据转账凭证定期编制汇总表,根据转账凭证汇总表登记总账。127.汇总收款凭证:按“现金”和“银行存款”科目的借方分别设置的一种汇总记账凭证,它汇总了一定时期内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款业务。128.汇总付款凭证:按“现金”和“银行存款”科目的贷方分别设置的一种记账凭证,它汇总了一定时期内现金和银行存款的付款业务。129.汇总转账凭证:按转账凭证中每一贷方科目分别设置的,用来汇总一定时期内转账业务的一种汇总记账凭证。130.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先定期将全部记账凭证按收、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分别归类编成汇总记账凭证,再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会计核算形式。131.日记总账核算形式:设置日记总账,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日记总账的一种会计核算形式。132.通用日记账核算形式:将所有经济业务按所涉及的会计科目,以分录的形式记入通用日记账,再根据通用日记账的记录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会计核算形式。133.日记总账:日记账和分类账结合在一起的联合账簿,是将全部科目都集中在一张账页上,以记账凭证为依据,对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进行序时登记的账簿。134.多栏式日记账: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一种格式,这种账簿把收入栏和支出栏分别按对方科目设专栏进行登记,把经济业务产生的原因或结果全部反映出来,以便分析和汇总对应科目的发生额。135.财产清查:通过对财产物资、现金的实地盘点和对银行存款、债权债务的查对,来确定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债权债务的实存数,并查明账面结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136.全面清查:对全部财产进行盘点和核对。一般在年终决算前,单位合并、撤销、改变隶属关系,中外合资,国内联营以及开展清产核资,单位主要负责人调离工作时进行。137.局部清查:根据需要对一部分财产物资进行的清查,其清查的主要对象是流动性较大的财产,如现金、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等。138.定期清查:根据管理制度的规定或预先计划安排的时间对财产所进行的清查。一般在年末、季末或月末结账时进行。139.不定期清查:根据需要进行的临时清查。其清查对象一般是局部清查,如更换出纳员时对现金、银行存款所进行的清查。140.永续盘存制:亦称账面盘存制。采用这种方法,平时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加数和减少数,都根据会计凭证连续记入有关账簿,并随时结出账面余额,即:账面期末余额=账面期初余额+本期增加数一本期减少数141.实地盘存制:不同于永续盘存制,采用这种方法,平时只根据会计凭证在账簿中登记财产物资的增加数,不登记财产物资的减少数,到月末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盘点,根据实地盘点所确定实存数,倒挤出本期各项财产物资的减少数,即:本期减少数=账面期初余额+本期增加数一期末实际结存数142.实地盘点:在财产物资堆放现场进行逐一清点数量或用计量仪器确定实存数的一种方法。143.技术推算盘点:利用技术方法,如量方计尺等对财产物资的实存数进行推算的一种方法。

6144.未达账项:企业与银行之间对于同一项业务,由于取得凭证的时间不同,导致记账时间不一致而发生的一方已取得结算凭证已登记入账,而另一方由于尚未取得结算凭证尚未入账的款项.145.函证核对法:通过证件同对方经济往来单位核对账目的方法。一般用于往来款项的清查。146.坏账损失:应收而收不回来的款项。在财产清查中,由于对方单位撤销或债务人不存在等原因造成确实收不回的应收款项,经批准予以转销,记入“管理费用”账户。147.会计报表:以日常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编制的,用来集中、概括地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等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成本费用情况的书面文件。编制会计报表是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148.资产负债表:总括反映企业一定日期(月末,季末或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会计报表,是月报表。149.损益表;亦称利润表,是总括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年度、季度或月份)内利润(亏损)的实际形成情况的会计报表,是月报表。150.利润分配表:损益表的附表,是用来反映企业所实现利润的分配情况和年末未分配利润结余情况的会计报表,是年报表。151.财务状况报表:总括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和变动原因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等。152.财务成果报表:总括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财务成果实现及其分配情况的会计报表,包括“损益表”、“利润分配表”等。153.销售利润率:企业的产品销售利润与产品销售收入净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销售利润率: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净额×100%154.总资产报酬率: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所得税前利润总额)与总资产平均占用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总资产平均占用额×J00%155.资本收益率: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与所有者权益(即主权资本或净资产)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资本收益率=利润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156.资本保值增值率:所有者权益的期末总额与期初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资本保值增值率:所有者权益期末总额/所有者权益期初总额×100%157.资产负馈率: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158.流动比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用于评价企业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以偿还负债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59.速动比率: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用于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用于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速动比率=速运资产/流动负债速动资产=流动资产一存货160.应收账款调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包括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和周转天数。应收账款次数是销售收入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用以衡量企业应收账款的流动速度。其计算公式为: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亦称应收账款平均收款期。其计算公式为:应收账款周转天数:1/应收账款周转次数x360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赊销收入净额×100161.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与存货的比率,用以衡量企业的存货是否过量,测定企业存货的变动速度,也就是测定企业存货流动性的大小。其计算公式为:存货周转率(次数)=营业成本/存货平均余额162.社会贡献率:企业社会贡献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社会贡献率=企业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

7163.社会积累率:企业上交的各项财政收入与企业社会贡献总额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社会积累率:企业_匕交财政收入总额/社会贡献总额164.会计工作组织: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制定会计法规制度,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工作人员,以保证合理、有效地进行会计工作。165.会汁机构:直接从事和组织领导会计工作的职能部门。建立和健全各单位的会计机构是保证会计工作正常进行、充分发挥会计管理作用的重要条件。166.集中核算:将企业经济业务明细核算、总分类核算、会计报表编制和各有关项目考核分析等会计‘工作,集中由厂部会计部门进行;其他部门、车间、仓库的会计组织或会计人员,只负责登记原始记录和填制原始凭证,为厂部会计部门进一步核算提供资料。167.非集中核算:把某些业务的凭证整理、明细核算、有关内部报表的编制和分析,分散到直接从事该项业务的车间、部门进行,但总分类核算,全厂性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仍由厂级会计部门集中进行。厂部会计部门还应对企业内部各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168.会计法:会计工作的基本法,制定其他一切会计法规、制度的法律依据。-169.企业会汁准则:为适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统一会计核算标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的企业基本会计准则。170.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劳动和T作过程中应遵守的,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171.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它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172.会计T作岗位责任制:在会汁机构内部按照会计工作的内容和会计人员的配备情况,进行合理的分T,使每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每位会计人员都明确自己的职责。173.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各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根据会计法及其他会计法规的规定,结合各单位的具体情况和内部总管理的需要,本着建立健全会计工作的目的而建立的有关会计工作的各项内部制度。174.会计电算化:是指为提高会计核算和会计业务处理水平,利用电子计算机代替手丁而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乃至对外报出会计报表的系列过程。它是一门将电子计算机与会计结合在一起,利用高科技手段为会计工作服务的边缘的科学。1、会计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有哪几个阶段?以何为标志?答:1)从单式记账法过渡到复式记账法,是近代会计形成的标志。15世纪末期,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有关复记账论著问世,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端。2)电子计算机技术引进会计领域,使会计在操作方法上有了根本性的变化。3)成本会计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在此基础上管理会计的形成并与财务会计相分离而单独成科,是现代会计的开端。2、什么是会计的反映职能?它具有哪些特点?答: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它的特点:1)会计主要是利用货币计量,综合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2)会计反映不仅是记录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还应面向未来,为各单位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控制提供依据。3)会计反映应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4)会计反映会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而进一步演化,逐步改变其表现方式。3、什么是会计的监督职能?它具有哪些特点?答: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其特点是:1)会

8计监督主要是利用反映职能提供的各种价值指标进行的货币监督。2)会计监督是在会计反映各项经济活动的同时进行的,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4、会计基本概念是什么?答: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5、会计的一般对象是什么?在工业企业中如何体现?答: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主要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中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以工业企业为例,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包括资金的投放、生产准备、产品生产、产品销售、收益形成和收益分配的全过程。工业企业经济活动或划分为供应过程、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与此相对应的资金投入、资金周转和资金退出。6、会计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具体表现为哪些内容?答:会计的根本任务是:按照国家的财经法规、会计准则、制度进行会计核算,提供以财务数据为主的经济信息,并利用取得的信息帮助单位外部和内部的信息使用者进行经营决策,借以提高经济效益。其具体概括为:1)反映和监督各单位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提供会计信息;2)反映和监督各单位对财经政策、法令、制度的执行情况,维护财经纪律。3)充分利用会计信息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7、会计核算有哪些基本前提?其内容如何?答: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有:1)会计主体。它是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它不包括投资者本人的经济业务或其他经营单位的经营活动。2)持续经营。它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3)会计分期。它是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它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会计期间是在会计工作中,为核算生产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情况所规定的起讫日期,主要是确定会计年度。我国会计年度是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4)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也要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以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包含着币值稳定的假设。它明确了会计核算的计量尺度。8、会计核算有哪些一般原则?其内容如何?答:一、有关总体性要求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是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2)重要性原则。是会计报表在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同时,对于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单独核算、单独反映;机时对不重要的会计事项,则可适当简化或合并反映,以便集中精力,抓好关键。二、有关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1)有用性原则。指会计信息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即提供的信息对信息使用者来说是有用的。2)可比性原则。是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处理办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一个企业的会计信息,如能与其他企业的会计信息相比较,则它的有用性将会大提高。3)一贯性原则。是各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以便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若确有必要变更,应在报表附注中说明。4)及时性原则。是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在经济发生时及时进行,讲求时效,以便于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5)清晰性原则。是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数据记录和文字说明要能一目了然地反映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对需要解释的问题作出必要的说明。

9三、有关确认计量要求的原则。1)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应当严格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界限,以便正确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损益。2)配比原则。是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配合起来进行比较,在同一个会计期间登记入账,以便计算本期损益。3)权责发生制原则。是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权责发生制强调经营成果的计算,适用于企业。4)历史成本原则。是企业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变以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外,账面的历史成本不得任意变更。5)谨慎性原则。是在处理企业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时,应持谨慎态度。9、试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具体内容。答:1)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归属期。收付实现制是按照款项实际收到或付出的日期来确定收益和费用的归属期。2)收付实现制强调财务状况的切实性,主要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权责发生制强调经营成果的计算,适用于企业。二者是确定收益费用归属期的记账基础。10、会计核算有哪些专门方法?它们之间关系如何?(为什么说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相互联系、密切配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答:主要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在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就其工作程序和工作过程来说,主要是三个环节: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从填制和审核凭证到登记账簿,直至编出会计报表周而复始的变化过程,就是会计循环。经济业务发生后,经办人员要填制或取得原如凭证,经会计人员审核整理后,按照设置的会计科目,运用复式记账法,编制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账适用簿记录对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成本计算,并依据财产清查对账簿记录加以核实,在保证账实相符的基础上,定期编制会计报表。所以说七种会计核算方法相互联系,密切配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11、阐述工业企业中的资金运动。答:工业企业的资金活动按其运动的程序可分为资金周转、资金退出三个基本环节,随着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不断进行,企业的资金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循环和周转,由货币资金转化为固定资金,储备资金,再转化为生产资金、成品资金,最后又转化为货币资金。12、什么是会计要素?各个会计要素的内容怎样?答:会计要素即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我国将企业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1)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可分为流动资产(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长期投资(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无形资产(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权);递延资产(开办费、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和其他资产。2)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可分为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和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3)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包括企业投资人对企业的投入资本以及形成的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4)收入。指企业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提供他人使用本期的资产而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现金的流入,或债务的清偿。广义收入包括营业收入、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营业收入包括基本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5)费用。指通过配比方式确定的为以得收入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广义费用包括营业费用、投资损失、营业外去出和所得税费用。6)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费用后的盈余。利润按其构成的不同层次可分为营业利

10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13、什么是会计等式?它反映了什么?有什么作用?答:会计等式是揭示会计要素之间数量变化及其规律的平衡式。它反映了资产的归属关系。基本会计等式有:资产=权益=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扩展会计等式有: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费用)它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14、经济业务有哪几个种类型?经济业务发生引起的会计要素变化会不会影响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为什么?答:第一种类型是经济业务发生,引起资产项目之间发生此增彼减相同金额的变化,双方保持平衡;第二种类型是经济业务发生,引起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之间此增彼减相同金额变化,双方保持平衡;第三种类型是经济业务发生,引起资产与负债及甩有者权益项目之间同时增加相等的金额,双方保持平衡;第四种类型是经济业务发生,引起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之间同时减少相等的金额,双方保持平衡。15、什么是会计科目?设置会计科目有什么意义?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是什么?会计科目在内容和级次方面的要求怎样?答: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的项目。设置它的意义:1)可以全面、系统地反映和监督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分门别类地为经济管理提供会计核算资料;2)它是设置账户、处理账务所必须遵守的规则和依据,是正确组织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条件。设置它的原则:1)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全面反映会计对象的内容。2)既要满足对外报告的要求,又要符合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3)既要适应经济业务发展的需要,又要保持相对稳定。4)做到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5)会计科目要简明、适用,并要分类、编号。会计科目的内容是指在制定会计制度时要规定会计科目反映的经济内容和登记方法,要依据会计要素各组成办法的客观性质划分,并要适应宏观和微观经济管理的需要。会计科目的级次要体现会计信息的不同详细程度,即要兼顾各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对会计科目进行分级。一般可为两类:总分类科目;明细分类科目。16、什么是账户?账户与会计科目是什么关系?答:账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它应以会计科目作为它的名称,并具有一定的格式。设置账户的作用在于,它能够经常提供有关会计要素变化情况和结果的数据。二者的区别:会计科目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的项目,账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但会计科目只是账户的名称,它只能表明某项经济内容,而账户除了名称之外,还具有一定格式,可以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的记录,以反映某项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化及结果。二者的联系:它们都被用来分门别类地反映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二者名称完全一致。17、账户的基本结构是什么?四项金额之间的关系怎样?答:账户结构分为两个基本部分,划分为左右两方,以一方登记增加额,另一方登记减少额。账户要依附于簿籍开设,亦即账簿。这样,每一个账户只表现为账簿中的某张或某些账页,它们一般包括下列内容:1)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2)日期和摘要(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和概括说明经济业务的内容);3)增加和减少的金额及余额;4)凭证号数(说明账户记录的依据)。在账户的左右两方中,哪一方记增加,哪一方记减少,则取决于所采用的记账方法和所记录的经济业务内容。四项金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18、试述资产和权益变动的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答:1)资产和权益的会计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2)只涉及资产及权益变化的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等式中各个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不外乎有四种类型。3)第一种类型是经济业务发生,引起资产

11项目之间发生此增彼减相同金额的变化,双方保持平衡;第二种类型是经济业务发生,引起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之间此增彼减相同金额变化,双方保持平衡;第三种类型是经济业务发生,引起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之间同时增加相等的金额,双方保持平衡;第四种类型是经济业务发生,引起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之间同时减少相等的金额,双方保持平衡。4)四种类型业务,还可以具体表现为几种情况,或是等式一边此增彼减相同金额,或是等式两边同时增加、同时减少相等金额,双方仍保持平衡。5)可见,不管属于哪种类型和情况,经济业务发生后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19、什么是复式记账?它的特点是什么?答:复式记账,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其特点是:1)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都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账户中进行记录。2)由于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是以相等的金额在有关账户中进行记录,因而可据以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20、什么是借贷记账法?如何理解借贷记账法“借”、“贷”两字的含义?答: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反映各项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记账方法,是各种复式记账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借”、“贷”两字的含义,最初是从借贷资本家的角度来解释的,即用来表示债权(收进)和债务(放出)的增减变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扩展到财产物资、经营和损益等,记录其增减变动情况。这样,“借”、“贷”两字就逐渐失去原来的含义,而转化为纯粹的记账符号。因此,现在讲的“借”、“贷”,已失去原来的字面含义,只作为记账符号使用,用以标明记账的方向。21、试述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结构、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的特点。答:账户结构:1)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但哪一方记增加金额,哪一方记减少金额,则取决于账户记录的经济业务内容。2)资产、费用类账户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余额在借方,费用账户期末一般无余额。3)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利润类账户,贷方记增加,借方记减少,余额一般在贷方,收入、利润类账户期末一般无余额。4)有些账户具有双重性质,可根据账户余额方向确定其反映业务的内容。记账规则:概括地说就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试算平衡的方法:1)为保证账户登记的正确性,应在期末,根据会计等式的原理,对账户记录进行试算平衡。2)试算平衡有发生额平衡法和余额平衡法。3)发生额平衡法的平衡公式是: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4)余额平衡法的平衡公式是:全部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5)试算平衡是通过编制总分类账户试算平衡表进行的。根据总分类账户的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和期末全额的金额分别填入“发生额和余额试算平衡表”中的相关栏目内,加计出合计数后,会出现“三对”相等的合计数。如果合计数不相等,肯定有错,应查找更正。如果合计数相等,一般说来记账是正确的。22、什么是会计分录?会计分录有哪几种?答:会计分录,就是标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会计分录有两种:即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23、分析说明“发生额和余额试算平衡表”中各种数量之间的关系。答:1)试算平衡表是根据总分类账户的有关金额数字编制的用来检查账簿登记是正确的一种方法。2)“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中每一项会计科目行,存在以下数量关系:资产类账户的期初借方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期末借方余额;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初贷方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期末贷方余额。3)该表中有六个合计数,存在三对平衡数字,即:期初借方余额合计=期初贷方余额合计;借方本期发生额合计=贷方本期发生额合计;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期末贷方余额合计。24、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主要包括哪些?为了反映和监督这些经济业务都设置了哪些账户?

12这些账户之间的联系是什么?答:主要经济业务有:资金筹集业务,生产准备业务,产品生产业务,产品销售业务和财务成果业务。资金筹集业务:1)“实收资本”账户。账户贷方登记所有者投资的增加额,借方登记所有者投资的减少额;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期末所有者投资人实有数额。2)“短期借款”账户。账户贷方记企业取得短期借款,借方记企业归还借款,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期末尚未归还的短期借款。生产准备业务:1)“固定资产”账户。借方记增加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贷方记减少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期末结存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2)“材料采购”账户。借方记购入材料的买价和采购费用(不论材料是否运达企业和是否验收入库)贷方记已验收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期末“材料采购”账户如有余额在借方,表示款已付、尚未运达企业或尚未验收入库。3)“材料”账户。借方记已验收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4)“应付账款”账户。贷方记应付供应单位的款项(买价和代垫运杂费),借方记已偿还供应单位的款项,期末贷方余额,表示尚未偿还的应付款项。5)“应付票据”账户。借方记本期偿付的应付票据款,贷方记本期增加的应付票据款,期末如有余额在贷方,表示尚未到期的应付票据。6)“预付账款”账户。借方记向供应单位预付货款,贷方记冲销预付供应单位货款,期末如有余额在借方,表示尚未结算的预付款项。7)“应交税金”账户。借方记实际交纳的各种税金,贷方记应交纳的各种税金。期末贷方余额为未交的税金,借方余额为多交的税金。产品生产业务:1)“生产成本”账户。借方记为生产产品所发生的种种费用,贷方记完工入库产品的生产成本,期末如有余额在借方,表示尚未完工产品的成本。2)“制造费用”账户。借方记本期发生和种制造费用,贷方记转入“生产成本”账户,分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制造费用。期末在费用结转后账户一般无余额。3)“应付工资”账户。借方记实际支付的工资额,贷方记应付职工工资额。如为借方余额,表示本月实发工资大于应付工资的差额,即为多支付的工资,如为贷方余额,表示本月应付工资大于实发工资的差额即应付未付的工资。4)“应付福利费”账户。借方记实际支用的职工福利费,贷方记从成本、费用中提取的职工福利费,期末贷方余额表示结余的福利费,属应付未付费用。5)“累计折旧”账户。借方记因定资产折旧的减少或注销,贷方记固定资产折旧的增加。贷方余额表示现有因定资产的累计折旧。6)“待摊费用”账户。借方记发生的各项待摊费用,贷方记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余额在借方表示已支出而尚未摊销的费用。7)“预提费用”账户。借方记各种预提费用的实际支用数,贷方记预先从各期成本费用中提取的预提费用。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已经预提但尚未支付的费用;余额在借方,表示实际支出数大于预提数的差额,实际上为待摊费用。8)“产成品”账户。借方记完工入库产成品的实际成本,贷方记出库产成品的实际成本,余额在借方,球加存产成品的实际成本,即成品资金的占用额。产品销售业务:1)“产品销售收入”账户。借方记销售退回和销售折让应冲减的产品销售收入或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产品销售收入。贷方记本期发生的产品销售收入。2)“应收账款”账户。借方记由于销售产品而发生的应收账款,贷方记已经收回的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3)“应收票据”账户。借方记本期增加的票据应收款,贷方记本期收回的票据应收款。借方余额表示期末尚未收回的票据应收款。4)“预收账款”账户。借方记用产品或劳务偿付的预收账款,贷方记发生的预收账款,余额在贷方表示尚未偿付的预收账款。5)“产品销售成本”账户。借方记本期已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贷方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本期已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6)“产品销售费用”账户。借方记本期发生的种销售费用,贷方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本期销售费用。7)“产品销售税金”账户。借方记本期应由销售产品负担的各种产品销售税金,贷方记期末转入“本

13年利润”账户的产品销售税金。财务成果业务:1)“管理费用”账户。借方记本期发生的种项管理费用,贷方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管理费用。2)“财务费用”账户。借方记本期发生的各项财务费用(如利息),贷方记本期发生的利息收入和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财务费用。3)“营业外收入”账户。借方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营业外收入,贷方记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收入。4)“营业外支出”账户。借方记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支出,贷方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营业外支出。5)“所得税”账户。借方记应计入本期损益的所得税额,贷方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所得税额。25、工业企业资金筹集业务核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目前,国有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是企业的所有者和企业的债权人。从企业所有者处筹集的资金,即所有者投资,通常称之为实收资本;从企业债权人处筹集的资金,则属于企业的负债,如银行借款、应付债券等。26、试述资金筹集业务的账户对应关系。答:1)资金筹集业务包括接受投资业务和取得借款业务。2)接受投资业务运用“实收资本”账户,该账户的贷方与取得的有关资产类账户相对应,如“银行存款”账户、“固定资产”账户等;该账户的借方一般不发生业务,因为投资者一般不得抽回投资。3)取得借款业务运用“短期借款”账户和“长期借款”账户,由于取得或归还借款要使货币资金发生变化,因此,该两个账户的贷方和借方都与“银行存款”账户相对应。支付短期借款利息业务不在“短期借款”账户中核算,而运用“财务费用”账户反映。“财务费用”账户的借方与“预提费用”或“银行存款”账户发生对应关系,其贷方与“本年利润“账户发生对应关系。27、说明材料采购业务核算的主要内容。答:一方面是企业从供应单位购进各种材料物资,另一方面是企业要支付材料的买价和各种采购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和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等,并与供应单位发生货款结算关系。28、简要说明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答:1)确定成本计算对象;2)按成本项目分配和归集生产费用;3)计算产品生产成本。按照产品各种计算成本,是产品成本计算的最基本方法。29、财务成果核算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答:财务成果核算的主要内容是确定企业实现的利润和对利润进行分配、弥补亏损等。30、“本年利润”账户与“利润分配”账户的用途和登记方法,以及两个账户之间的关系。答:“本年利润”账户反映和监督企业本年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账户贷方记从各收入账户转入的本期发生的各种收入;借方记从各费用账户转入的本期发生的各种费用。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本期实现的利润,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本期发生的亏损。在年度中间,该账户的余额保留在本账户,不予转账,表示截止本期本年度累计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年末,应将该账户余额转入“利润分配”账户,结转后该账户应无余额。“企业利润”账户反映企业已分配的利润数额。账户借方登记实际分配的利润数额,贷方平时一般不作登记,因而在年度中间该账户的期末余额为借方余额,表示截止本期企业累计已分配利润数额。平时,将“本年利润”账户的借方余额,即累计已分配的利润相减,可以求得未分配的利润余额。年末,企业将全年实现的净利润,自“本年利润”账户借方结转记入“利润分配”账户的贷方。结转后,“利润分配”账户如为贷方余额,表示年末未分配的利润数额;如为借方余额,表示年末未弥补的亏损。31、为什么要研究账户的分类?答:每个账户都有自己的经济性质,用途和结构,都是从某个侧面反映和监督会计具体对象

14的变动情况和变动结果,为进行经济管理提供会计信息。虽然这些账户是在各种经济业务的核算中分别加以使用的,但它们彼此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地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为了更好地掌握一运用这些账户,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账户的分类,即在认识各个账户的特性的基础上,概括它们的共性,从理论上探讨账户之间的内在联系,探明各个账戾在整个账户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各类账户在提供会计信息方面的规律性。32、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可以分为哪几类?每类中主要包括哪些账户?答: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分类可以有五类:资产类:1)反映流动资产的(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材料采购;材料;产成品;待摊费用)2)反映非流动资产的(长期投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递延资产)。负债类:1)反映流动负债的(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应付利润;预提费用)2)反映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所有者权益类:1)反映所有者原始投资的(实收资本)2)反映所有者投资收益的(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盈余公积)。成本类:1)反击供应过程材料采购成本的(材料采购)2)反映生产过程产品生产成本的(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损益类:1)反映营业损益的(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税金;管理费用;财务费用)2)反映营业外收去的(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3)反映所得税的(所得税)。33、什么是账户的用途和结构?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可以分为哪几类?每类中主要包括哪些账户?答:所谓账户的用途是指设置和运用账户的目的,即通过账户记录提供什么核算指标,所谓账户的结构,是指在账户中如何登记经济业务,以取得所需要的各种核算指标,即账户的借方登记什么,贷方登记什么,期末账户有无余额,如有余额在账户的哪一方,表示什么。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为:盘存账户(现金、银行存款、材料、产成品、固定资产);结算账户(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所有者投资账户(实收资本、盈余公积);集合分配账户(制造费用);跨期摊提账户(待摊费用、预提费用);成本计算账户(生产成本、材料采购);收入账户(产品销售收入、营业外收入);费用账户(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销销售税金、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财务成果账户(本年利润);调整账户(利润分配、材料成本差异、坏账准备)和计价对比账户。34、账户为什么既要按经济内容分类,又要按用途和结构分类?两种分类的关系如何?举例说明。答:账户按照经济内容分类是账户的基本分类,账户的用途和结构也是直接或间接地依存于账户的经济内容的,但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分类并不能代替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为了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账户在提供核算指标方面的规律性,正确地设置和运用账户来记录经济业务,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有必要在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两者关系是: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分类是基本的、主要的分类,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是在按经济内容分类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分类,是对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的必要补充。35、什么是计价对比账户?举例说明账户结构的特点是什么?答:计价对比账户是用来对经济业务按照两种不同的计价价标准进行计价、对比,确定其业务成果的账户。以“材料采构”账户为例,其结构特点是借方登记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第一种计价),贷方登记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第二种计价),将借贷两方两种计价对比,可以

15确定材料采购的业务成果,即以实际采购成本与计划对比,确定超支或节约额。36.债权债务结算账户的结构有什么特点?答:债权债务结算账户的结构特点是:借方登记债权(应收款项和预付款项)的增加额和债务的减少额,贷方登记债务的增加额和债权的减少额,期末账户余额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如在借方,表示尚未收回的债权净额;如在贷方,表示尚未偿付的债务净额。该账户所属明细账的借方余额之和与贷方余额之和的差额,应当与总账的余额相等。37.“待摊费用”账户与“预提费用”账户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待摊费用”账户和“预提费用”账户的区别是:(1)两个账户的经济性质不同。“待摊费用”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预提费用”账户则属于负债类账户。(2)两个账户在结构上还小有差别:待摊费用是先发生后摊配,因而是先登记借方后登记贷方,余额在借方,而不可能发生贷方余额;预提费用则是先预提后支用,因而是先登记贷方后登记借方,期末余额可能在贷方,也可能在借方。贷方余额为预提费用,借方余额实际是待摊费用。“预提费用”账户的这一特点,说明它实际上是资产负债账户,即双重性质账户。联系是:按账户的用途和结构分类,两个账户均属跨期摊提账户,有着相同的用途和结构,它们都是为了划清各个会计期间的费用界限而设置的。38.调整账户具有哪些特点?答:调整账户的特点是:(1)调整账户和被调整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相同,但用途和结构不同。(2)被调整账户反映会计要素的原始数字,而调整账户反映的是同一要素的调整数字。因此,调整账户不能脱离被调整账户而独立存在。(3)调整方式是指原始数字与调整数字是相加还是相减,以求得有特定含义的数字。调整方式是相加还是相减则取决于被调整账户与调整账户的余额是在同一方向还是相反方向。39.什么是账户的双重性质?教材中介绍了哪些具有双重性质的账户?各是什么性质。答:教材中涉及到的双重性质的账户及其性质主要有:(1)“生产成本”账户,是成本类账户,又是资产类账户。(2)“材料采购”账户,是成本类账户,又是资产类账户。(3)“应收账款”账户,是资产类账户,又是负债类账户。(4)“应付账款”账户,是负债类账户,又是资产类账户。(5)“应付工资”账户,是负债类账户,又是资产类账户。(6)“应交税金”账户,是负债类账户,又是资产类账户。(7)“预提费用”账户,是负债类账户,又是资产类账户。40、什么是债务结算账户?为什么在核算中要设置债权债务结算账户?举例说明。答:债务结算账户亦称负债结算账记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同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的债务结算业务的账户。债权债务结算账户亦称资产负债结算账户或往来结算账户。这类账户既反映债权结算业务,又反映债务结算业务,是双重性质的结算账户。为了集中反映企业与同一单位发生的债权和债务的往来结算情况,有必要设置和运用这类债权债务的结算账户,在同一个债权结算账户或同一个债务结算账户,反映应收和预收或应付和预付该单位款项的增减变动及其结余情况。例如:“应交税金”账户,预交时,作为资产的增加,应记入“应交税金”账户的借方;月末计算出应交纳的税金,作为负债的增加,应记入“应交税金”账户的贷方。如果预交数大于应交数,出现借方余额,仍是债权(资产);如果预交数与应交数相等,账户没有余额;如果预交数小于应交数,出现贷方余额,就转化为债务了。41、什么是跨期摊提账户?为什么在核算中要设置这类账户?“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账户结构的特点是什么?答:跨期摊提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应由几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在各个会计期间进行分摊和预提的账户。“待摊费用”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预提费用”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但他们都是为了划清各个会计期间的费用界限而设置的,借方都是用来登记费用的实际发生数或支付数;贷方都是用来登记应由某个会计

16期间负担的费用摊配数或预提数,期末如为借方余额,表示已支付尚未摊配的待摊费用,如为贷方余额,则表示已预提而尚未支用的预提费用。42、集合分配账户与费用账户在用途和结构上的异同点是什么?答:集合分配账户是用来归集和分配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个阶段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反映和监督有关费用计划执行情况以及费用分配情况的账户。结构特点是:借方登记各种费用的发生数,贷方登记按照一事实上标准分配计入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费用分配数,除季节性生产的企业外,归集在这类账户借方的费用一般在当期都全部分配出去,所以这类账户期末通常没有余额。费用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发生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各种费用的账户。结构特点:借方登记本期费用支出的增加额,贷方登记本期费用支出的减少额和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费用支出数额。43、什么是调整账户?举例说明。为什么在核算中要设置调整账户?调整方式有哪几种?答:调整账户是用来调整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而设置的账户。在会计核算中,由于管理上的需要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对于某些会计要素,要求用两种数字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反映。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设置两个账户,一个用来反映其原始数字,另一个用来反映对原始数字的调整数字,将原始数字和调整数字相加或相减,即可求得调整后的实际数字。例:“累计折旧”账户。调整方式有:备抵账户、附加账户和备抵附加账户。44、说明调整账户使用的特点。答:1)调整账户与被调整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相同,但用途和结构不同。2)被调整账户反映会计要素的原始数字,而调整账户反映的是同一要素的调整数字。因此,调整账户不能脱离被调整账户而独立存在。3)调整方式是指原始数字与调整数字是相加还是相减,以求得有特定含义的数字。调整方式是相加还是相减则取决于被调整账户与调整账户的余额是同一方向还相反方向。45.填制和审核会计赁证有什么重要意义?答: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的意义是:(1)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可以及时正确地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完成情况。(2)审核会计凭证,可以更有效地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使经济业务合理合法。(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便于分清经济责任,可以加强经济管理中的责任制。46.原始赁证和记账赁证有什么联系?答: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二者的联系表现在:原始凭证是记账凭证的基础,记账凭证是根据原始凭证编制的;实际工作中,原始凭证附在记账凭证的后面,是记账凭证的附件,记账凭证是对原始凭证内容的概括和说明。二者的区别是:记账凭证作为登记账簿的依据,在凭证上要反映会计分录,而原始凭证则没有会计分录。47.原始凭证应具备哪些基本内容?答:原始凭证应具备的基本内容包括:(1)原始凭证的名称;(2)填制凭证的日期:(3)凭证的编号;(4)填制和接受凭证的单位名称;(5)经济业务的基本内容,其中包括经济业务发生的金额;(6)填制单位及有关人员签章。48.对填制原始赁证有哪些基本要求和技术要求?答:填制原始凭证是会计工作的起点,原始凭证填写的正确与否对整个核算工作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必须十分重视。填制原始凭证时必须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凭证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必须合法,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的要求;(2)凭证上所填制的内容和数字,要符合有关经济业务的实际情况,必须真实可靠;(3)各种凭证的内容必须逐项填写齐全,不得遗漏,手续要完备,有关人员要认真审核,签名盖章。填制凭证还要遵守一些技术要求:(1)各种凭证的书写要用蓝黑墨水,文字要简要,字迹要

17清楚,易于辨认;(2)大小写金额数字要符合规格,正确填写;(3)各种凭证不准随意涂改、刮擦、挖补;(4)各种凭证必须连续编号以便查考等。49.记账凭证应具备哪些基本内容?答: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用来确定经济业务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和金额而填制的,作为登记账簿直接依据的会计凭证。记账凭证应具备以下基本内容:填制单位的名称、凭证的名称和编号、填制凭证的日期、经济业务内容摘要、会计科目及金额、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和有关人员签章等。50.原始凭证和记账赁证审核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原始凭证审核的主要内容有:(1)原始凭证所记录的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即审查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符合国家的政策、法令、制度和计划的规定,有无违反财经纪律等违法乱纪行为。(2)审查原始凭证填写的内容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如凭证所记录的经济业务是否符合实际情况,项目填写是否齐全,数字是否正确,有关人员是否签章等。记账凭证审核的主要内容有:(1)记账凭证是否附有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合法,记账凭证所记录的经济业务与所附原始凭证上反映的经济业务是否相符。(2)记账凭证的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是否正确,账户对应关系是否清晰,所使用的会计科目及其核算内容是否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金额计算是否正确。(3)摘要是否填写清楚,项目填写是否齐全等。51.怎样正确组织会计凭证的传递?正确组织会计凭证传递有什么作用?答:正确组织会计凭证的传递,应制订科学的传递程序,制订科学的传递程序,应当注意考虑以下三个问题:(1)要根据经济业务的特点,企业内部机构的设置和人员分工情况,以及经营管理上的需要,恰当地规定各种会计凭证的联数和所流过的必要环节,做到既要使各有关部门和人员能利用凭证了解经济业务情况,并按规定手续进行处理和审核,又要避免凭证传递通过不必要的环节,影响传递速度。(2)要根据有关部门和人员对经济业务办理必要手续的需要,确定凭证在各个环节停留的时间,保证业务手续的完成。但又要防止不必要的耽搁,从而使会计凭证以最快速度传递,以充分发挥其及时传递经济信息的作用。(3)建立凭证交接的签收制度。为了确保会计凭证的安全和完整,在各个环节都应指定专人办理交换手续,做到责任明确,手续完备、严密、简便易行。正确组织会计凭证传递的作用:(1)正确组织凭证的传递能及时地、真实地反映和监督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2)把有关部门和人员组织起来,分工协作,使正确的经济活动得以顺利实现;(3)考核经办业务的有关部门和人员是否按照规定的凭证手续办理,从而加强经营管理上的责任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52.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收付业务,应填制什么记账凭证为什么?答: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收付业务应编制付款凭证。对于这种业务,如果既编制收款凭证,又编制付款凭证,由于每个凭证都载有对方科目,必然要重复记账。对此,对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收付业务,可以只编付款凭证,不编制收款凭证,避免重复记账。53.会计凭证保管的方法和一般要求是什么?答:会计凭证归档保管的主要方法与要求是:(1)每月记账完毕,要将本月各种记账凭证加以整理,检查有无缺号和附件是否齐全。然后按顺序号排列,装订成册。(2)如果一个月内凭证数量过多,可分装若干册,在封面加注共几册字样。对于某些记账凭证所附原始凭证数量过多,也可以单独装订保管。(3)装订成册的会计凭证,应集中保管,并指定专人负责。(4)会计凭证的保管期限和销毁手续,必须严格遵守会计制度的规定。54、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各主要栏应怎样填写?答:收款凭证填写:在收款凭证左上方所填列的借方科目,就是“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在凭证内所反映的贷方科目,

18应填列与“现金”或“银行存款”相对应的科目。金额栏填列经济业务实际发生的数额,在凭证的右侧填写所附原始凭证张数,并在出纳及制单处签名或盖章。付款凭证填写:在借贷记账法下,付款凭证的设证科目是贷方科目,在付款凭证左上方所填列的贷方科目,应是“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在凭证内所反映的借方科目,应填列与“现金”或“银行存款”相对应的科目。金额栏填列经济业务实际发生的数额,在凭证的右侧填写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并在出纳及制单处签名或盖章。转账凭证填写:在借贷记账法下,将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全部填列在凭证内,借方科目在先,贷方科目在后,将各会计科目所记应借应贷的金额填列在“借方金额”或“贷方金额”栏内。借、贷方金额合计数应该相等。制单人应在填制凭证后签名盖章,并在凭证的右侧填写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55、填制记账凭证有哪些具体要求?答:1)记账凭证的摘要栏是对经济业务的简要说明,又是登记账簿的重要依据,必须针对不同性质的经济业务的特点,考虑到登记账簿的需要,正确地填写,不可漏填或错填。2)发布按会计制度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根据经济业务的性质,编制会计分录,以保证核算的口径一致,便于综合汇总。3)若用自制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来代替记账凭证,必须在凭证中加列会计分录。4)记账凭证在一个月内应当连续编号,以便查核。5)收、付款凭证应按货币资金收付的日期填写;转账凭证原则上应按收到原始凭证的日期填写。6)记账凭证上应注明所附的原始凭证张数,以便查核。7)在采用“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等复式凭证的情况下,凡涉及到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款业务,填制收款凭证。8)记账凭证填写完毕,应进行复核与检查,并按所使用的记账方法进行试算平衡。56.什么叫账薄?设置和登记账簿有什么意义?答:账簿是按照会计科目开设账户、账页,用来序时、分类地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簿籍。设置和登记账簿的意义如下:(1)账簿可以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提供系统、完整的会计信息。(2)账簿可以为定期编制会计报表,提供数据资料。(3)账簿是考核企业经营成果、加强经济核算,分析其经济活动情况的重要依据。57.账簿主要有哪几种分类?各分为哪几类?答:账簿按其用途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联合账簿和备查账簿四类;账簿按其外表形式不同可分为订本式账簿、活页式账簿和卡片式账簿。58.设置账簿原则是什么?答:设置账簿应当遵循下列原则:(1)账簿设置要能保证全面、系统地反映和监督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经营管理提供系统、分类的核算资料。(2)设置账簿要在满足实际需要的前提下,考虑节约人力和物力,力求避免重复设账。(3)账簿的格式,要按照所记录的经济业务的内容和需要提供核算指标进行设计,要力求简便实用,避免烦琐重复。59.什么是平行登记?平行登记的要点是什么?答:平行登记是指经济业务发生后,根据会计凭证,一方面要登记有关的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要登记该总分类账所属的各有关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的要点是:(1)对于需要提供其详细指标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应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一方面记人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要记入同期总分类账所属的有关各明细分类账户。(2)登记总分类账及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的方向应当相同。(3)记入总分类账户的金额与记入其所属的各明细分类账户的金额相等。60.总会类账户和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是什么?答:总分类账是根据总分类科目开设的账户,对总分类科目的经济内容进行总括的核算,提供总括性指标。明细分类账户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开设的账户,对总分类账的经济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提供具体而详细的核算资料。二者的关系表现为既有内在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内在联系表现为反映的经济内容相同,登记账簿的原始依据相同;二者的区别是反映经济内容的详细程度不一样,作用不同。

1961.错账更正的方法有哪几种?各适用什么样的错误?答:错账更正的方法有三种:即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和补充登记法。划线更正法适用于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错误,即纯属登账时文字或数字上的错误。红字更正法一般适用于两种情况:一是记账以后发现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符号、科目或金额有错误;二是记账以后,发现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的金额有错误,而原始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会计科目并无错误。记账错误的表现是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补充登记法适用于记账以后发现记账凭证上应借,应贷会计科目并无错误,但所填金额小于应填金额。62.什么是结账?结账包括哪些主要内容?答:结账是指按照规定把一定时期(月分、季度、年度)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登记入账,并将各种账簿结算清楚,以便进一步根据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结账T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将本期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记入有关账簿,既不能提前结账,也不能将本期发生的业务延至下期登账.(2)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调整和结转有关账项。(3)计算、登记本期发生额和余额。63.什么是对账?对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答:对账,简单地说就是对账簿记录进行的核对T作。对账的具体内容包括:(1)账证核对,即根据各种账簿记录与记账凭证及其所附的原始凭证进行核对。(2)账账核对,即各账簿之间有关数字进行核对。(3)账实核对,即各种财产物资的账面余额与实存数额相核对。64、明细分类账有哪几种格式?各应怎样登记?答:分为三栏式、数量金额式和多栏式三种格式。三栏式:只设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金额栏,不设数量栏。数量金额式:分别设有收入、发出和结存的数量、单价和金额栏。多栏式:又分为借方多栏;贷方多栏;借贷方均多栏。65、账簿启用的规则是什么?答:应在“账簿启用和经管人员一览表”详细载明;单位名称、账薄编号、账簿册数、账簿共计页数、启用日期、并加盖章单位公章、经营人员均应载明姓名并加盖印章。66、试述账簿的更换与保管。答:会计人员必须在年度结束后,将各种活页账簿连同“账簿和经营人员一览表”都要装订成册,加上封面,统一编号,与各种订本式账簿一起归档保管。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及明细分类账都要每年更换新账,但固定资产明细账或固定资产卡片可以继续使用,不必每年更换新账。67.什么是会计核算形式(组织程序)?会计核算形式的哪些?答:会计核算形式就是指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和账务处理相结合的方式。我国各经济单位采用的会计核算形式一般有六种。包括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多样式日记账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日记总账核算形式和通用日记账核算形式。68.科学、合理设计的会计核算形式有什么要求?答:合理的、适用的会计核算形式,一般应符合三个要求:(1)要适应本单位的经济活动特点,规模的大小和业务的繁简情况,有利于会计核算的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2)要适应本单位、主管部门以至国家管理经济的需要,全面、系统、及时、正确地提供反映本单位经济活动情况的会计核算资料。(3)要在保证核算资料正确、及时和完整的前提条件下,尽可能地简化会计核算手续,提高会计工作效率,节约人力物力,节约核算费用。69.试述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答: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特点是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它是最基本的会计核算形式。该核算形式简单明了,易于理解,总分类账较详细地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来龙去脉,便于了解经济业务动态和查对账目。其不足之处是由于总分类账是直接按记账凭证逐笔登记的,如果一个企业规模大,记账凭证多,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也就很大。这种会计核算形式一般适用于规模小且经济业务较少的经济单位。

2070.怎样编制科目汇总表?答:科目汇总表是根据一定时期内的全部记账凭证,按科目进行归类编制的。在科目汇总表中,分别计算出每一个总账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合计数,贷方发生额合计数。由于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所以在编制的科目汇总表内,全部总账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合计数与贷方发生额合计数相等。科目汇总表可以每月汇总一次编制一张,也可以每旬汇总一次,每月编制一张。71.简述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答: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特点是定期地将所有记账凭证汇总编制成科目汇总表,然后冉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与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相比,科目汇总表核算突出的优点是,由于总分类账是根据定期编制的科目汇总表登记的,大大减少了登记总账的工作。其不足之处在于,科目汇总表是根据总账科目汇总编制的,只能作为登记总账和试算平衡的依据,不便于分析和检查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不便于查对账目。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适用于经济业务量较多的经济单位。72.简述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答: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的特点是: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均采用多栏式并根据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记录登记总账。对于转账业务,可以根据转账凭证逐笔登记总账,也可以根据转账凭证定期编制总表,根据转账凭证汇总表登记总账。这种核算形式的优点是可以简化总分类账的登记工作;缺点是业务较复杂,在会计科目设置较多的企业里,日记账的专栏栏次较多,账页庞大,不便于记账。因此,这种核算形式适用于会计科目少、业务量小的经济单位。73.简述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答: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特点是:先定期将全部记账凭证按收、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分别归类编成汇总记账凭证,再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其优点是.由于汇总记账凭证是根据一定时期内全部记账凭证,按照科目对应关系进行归类.汇总编制的,便于通过有关科目之间的对应关系,了解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总账根据汇总记账凭证于月终时一次登记入账,减少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其不足之处是,汇总转账凭证是按每一贷方科目,而不是按经济业务的性质归类、汇总的,因而不利于会计核算工作的分工。当转账凭证量多时,编制汇总转账凭证的工作量较大。这种核算形式适用于规模大经济业务较多的经济单位。74.简述日记总账核算形式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答:日记总账核算形式的特点是:设置日记总账,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日记总账。这种会计核算形式的优点是:日记总账是按全部总账科目分借方和贷方设置的,并且是根据记账凭证逐ILl逐笔记的,可以全面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有利于对会计核算资料的分析和使用,并且其账务处理程序也较简单。不足之处在于经济单位如果运用的会计科目多,总分类账的账页就过长,不便于记账和查阅。日记总账核算形式适用于规模较小,经济业务简单,使用会计科日少的单位。75.简述通用日记账核算形式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答:通用日记账核算形式的特点是:将所有经济业务按所涉及的会计科目,以分录的形式记入通用日记账,再根据通用日记账的记录登记总分类账。通用日记账核算形式的优点是:减少了编制记账凭证的大量工作,便于了解经济单位每日每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便于按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顺序查阅资料。不足之处是:只设一本通用日记账不便于会计核算分工;根据原始凭证和汇总原始凭证登记日记账,账簿记录容易发生错误;根据通用日记账逐笔登记总分类账,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较大。这种核算形式适用于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经济单位。76.记账凭证核算形式需要设置哪些会计凭证和账簿。答:在记账凭证会计核算形式下,需设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作为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需要设置的账簿有三栏式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及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的明细分类账。

2177.什么是财产清查?财产清查的意义是什么?答:财产清查就是通过对财产物资、现金的实地盘点和对银行存款、债权债务的查对,来确定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债权债务的实存数,并查明账面结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其重要意义是:通过财产清查提高会计资料的质量,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通过财产清查揭示财产物资的使用情况,促进改善经营管理,挖掘各项财产的潜力,加速资金周转;通过财产清查,促使财产物资保管人员加强责任,以保证各项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78.引起账实不符的原因有哪些?答:有很多客观原因使各项财产物资的账面数额与实际结存数额发生差异,造成账实不符。例如:在财产物资的保管过程中,发生损耗;在管理和核算方丽,由于手续不健全或制度不严密而发生的错收、错付等情况;由于计量或检验不准确,造成多收多付或少收少付等情况;由于管理不善或责任者的过失造成的毁损、短缺、漏记、重复记和计算不准等情况;甚至有可能在账实相符的情况下,由于财产物资的毁损变质使账簿记录不符合客观真实性。此外,现金、银行存款及应收、应付款项的账面数!芋与实存数字也有不符的可能。79.比较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的优缺点?答:永续盘存制,要求财产物资的进出都有严密的手续,便于加强会计监督;在有关账簿中对财产物资的进出进行连续登记且随时结出账面结存数,便于随时掌握财产物资的占用情况及其动态,有利于加强财产物资的管理。其不足之处在于账簿中记录的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都是根据有关会计凭证登记的,可能发牛账实不符的情况。实地盘存制,采用这种方法,工作简单、工作量小,但是各项财产物资的减少数没有严密的手续,不便于实行会计监督,倒挤出的各项财产物资的减少数中成分复杂,除了正常耗用之外,可能还有毁损的和丢失的,所以非特殊原因,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80.什么是全面清查?企业一般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全面清查。.答:全面清查是对全部财产进行盘点和核对。一般在以下几种情况下,需进行全面清查:(1)年终决算前,为了保证年终会计资料真实、正确,需进行一次全面清查。(2)单位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需进行全面清查。(3)中外合资、国内联营,需进行全面清查。(4)单位主要负责人调离工作,需进行全面清查。81.什么是局部清查?企业的局部清查一般包括哪些内容。答:局部清查是根据需要对一部分财产物资进行的清查,其清查的对象主要是流动性较大的财产,如现金、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等。企业的局部清查一般有:(1)对于现金,由出纳员在每日业务终了时点清,做到日清月结。(2)对于银行存款和银行借款,应由出纳员每月同银行核对一次。(3)对于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除年度清查外,应有计划地每月重点抽查,对于贵重的财产物资,应每月清查盘点一次。(4)对于债权债务,应在年度内至少核对一次至二次,有问题应及时核对,及时解决。82.什么是未达账项?未达账项有哪几种情况?答:未达账项是指企业与银行之间对同一项业务,由于取得凭证的时间不同,导致记账时间不一致而发生的一方已取得结算凭证已登记入账,而另一方由于尚未取得结算凭证尚未人账的款项。未达账项主要有以下四种:(1)企业已收,银行未收款。2)企业已付,银行未付款。(3)银行已收,企业未收款。(4)银行已付,企业未付款。83.如何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答:企业与银行双方都在本身余额的基础上补记上对方已记账,本身未记账的未达账项(包括增加额和减少额)。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调整,双方调节后的余额相等,说明双方记账相符;否则说明记账有错误应给予更正。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调节,所得到的调后余额,是企业当时实际可以动用的款项。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调节前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款一银行已付企业未付款:银行对账单

22调节前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款一企业已付银行未付款84.“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的用途和结构是什么?答:“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是为了反映和监督各单位在财产清查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的盘盈、盘亏及其处理情况。该账户的借方登记待处理财产物资盘亏净值和盘盈财产物资净值的实际处理数,贷方登记待处理财产物资盘盈净值和盘亏财产物资净值的实际处理数。该科目如出现借方余额,表示尚待批准处理财产物资的盘亏及毁损数;如出现贷方余额,表示尚待批准处理的财产物资的盈数。85、财产清查的种类有哪些?答:按清查的对象和范围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按照财产清查的时间划分,有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86.什么是会计报表?会计报表有哪些作用?答:会计报表是以日常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编制的,用来集中、概括地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等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成本费用情况的书面文件。会计报表的作用在于:(1)为投资者充分了解各单位财务状况,进行投资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2)为各单位的债权人提供该单位和资金运转情况,短期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的信息。(3)为各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者和职工群众进行日常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4)为财政、工商、税务等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对单位实施管理和监督的各项信息资料。(5)为审计机关检查、监督各单位和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87.会计报表有哪些分类方法?各分为哪些类别?答:(1)按照会计报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可分为反映财务状况报表,反映财务成果的报表和反映费用、成本的报表三类。(2)按照会计报表报送对象不同,可分为对外会计报表和对内会计报表两类。(3)按照会计报表编报会计主体的编制不同,可分为个别会计报表和合并会计报表两类。(4)按照会计报表编制的时间不同,可分为年度会计报表,季度会计报表和月份会计报表三类。(5)按照会计报表编制单位的不同,可分为单位会计报表和汇总会计报表两类。88.编制会计报表有哪些要求?怎样编制会计报表的数字真实?答:为了保证会计报表的质量,企业编制会计报表必须符合以下要求:内容完整、数字真实、计算正确、编报及时。为了会计报表的数字真实准确,应做到以下几点:(1)报告期内所有的经济业务必须全部登记入账,应根据核对无误的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不得用估计数字编制会计报表,不得弄虚作假,不得篡改数字。(2)在编制会计报表之前,应认真核对账簿记录,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发现有不符之处,应先查明原因,加以更正,再据以编制会计报表。(3)企业应定期进行财产清查,对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往来款项进行盘点、核实,在账实相符的基础上编制会计报表。(4)在编制会计报表时,要核对会计报表之间的数字。各种会计报表之间,以及同一会计报表各项目指标之间,有勾稽关系的数字都要核对相符,本期会计报表与上期会计报表之间的数字应相互衔接一致,本年度会计报表与上年度会计报表之间的相关指标数字应衔接一致。89.什么是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有什么作用?怎样编制资产负债表?答:资产负债是总括反映企业一定日期(月末,季末或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会计报表。是月报表。其具体作用如下:(1)资产负债表提供了企业所掌握的经济资源及其分布的情况,经营者据此可以分析企业资产分布是否合理。(2)资产负债表总括反映了企业资金的来源渠道和构成情况,投资者和债权人据此可以分析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及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3)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财务实力、短期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投资者和债权人据此可以做出相应决策。(4)通过对前后期资产负债表的对比分析,可以了解企业资金结构的变化情况,经营者、投资者和债权人据此可以掌握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情况和变化趋势。资产负债表各项目均应分别填列年初数和期末数,其中年初数应根据上年末该表的期末数填列;期末数大多根据相应的总账科目期末余额填列。由于报表项目与会计科

23目并不完全一致。因而该表的期末数有下列两种填列方法。(1)直接填列法。这是根据总账科目或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资产负债表项目期末数的方法。(2)分析计算填列法。这是将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按照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内容进行分析,计算以后填列期末数的方法。90.什么是损益表?怎样编制损益表?答:损益表亦称利润表,是总括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年度,季度或月份)内利润(或亏损)的实际形成情况的会计报表。是月报表。损益表中的各个项目,都是根据有关会计科目记录的本期实际发生数和累计发生数分别填列的。各项目的“本期数”根据各有关会计科目的本期发生额直接填列;“累计数”栏反映各项目自年初起到本报告期止的累计发生数,应根据上月“损益表”的累计数加上本月损益表的本月数之和填列。91.怎样编制利润分配表。答:利润分配表是损益表的附表,是用来反映企业所实现利润的分配情况和年末未分配利润结余情况的会计报表。是年报表。其编制方法:利润分配表的“本年实际”栏,应根据“利润分配”科目及其所属明细科目当年的累计发生额分析填列;“上年实际”栏,应根据上年末利润分配表的有关数字填列。92.评价企业经济活动情况的财务指标有哪些?答:财务评价指标可分为收益比率、资本结构比率、流动比率、周转比率和社会贡献积累比率等五类。(1)收益比率评价指标包括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等具体指标。(2)资本结构比率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3)流动比率指标是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两个指标。(4)周转比率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两个指标。(5)社会贡献积累率评价指标包括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两个指标。93、损益表的作用有哪些?答:1)通过损益表可以了解企业利润(或亏损)的形成情况,据以分析、考核企业经营目标及利润计划的执行结果,分析企业利润增减变动的原因;2)通过损益表其他有关资料可以分析、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利能力,预测企业在未来期间的盈利趋势。94.合理组织会计工作有哪些重要意义和要求?答:合理组织会计工作的意义是:(1)科学地组织会计工作,有利于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2)科学地组织会计工作,可确保会计工作与其他经济管理工作协调一致。(3)科学地组织会计工作,可加强各单位内部的经济责任制。合理地组织会计工作应符合以下要求:(1)组织会计工作既要符合国家对会计工作的统一要求,又要适应各单位生产经营的特点。(2)组织会计工作既要保证核算工作的质量,又要节约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3)组织会计工作既要保证贯彻整个单位的经济责任制,又要建立会计工作的责任制度。95.怎样设置会计机构?答:会计机构是直接从事和组织会计工作的职能部门。各个企业事业单位原则上都要单独设置专职的会计工作机构。不具备单独设置会计机构条件的单位,应在有关机构中配备专职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没有设置会计机构和配备会计人员的单位,应当根据《代理记账管理暂行办法》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或者持有代理记账许可证书的其他代理记账机构进行代理记账。96.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是什么?答: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也是会计机构的主要职责,主要包括:(1)进行会计核算;(2)实行会计监督;(3)拟定本单位办理会计事务的具体办法;(4)参与制定经济计划、业务计划,编制预算和财务计划并考核、分析其执行情况;(5)办理其他会计事项。为了保障会计人员顺利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国家也赋予了会计人员必要的权限:(1)会计人员有权要求本单位有关部门、人员执行国家批准的计划、预算;(2)会计人员有权参与本单位编制计划、制订定额、对外签订经济合同,参加有关的生产、经营管理的会议和业务会议;

24(3)会计人员有权监督、检查本单位有关部门的财务收支、资金使用和财产保管、收发、计量、检验等情况。97.总会计师的任职要求有哪些?答:对总会计师的任职要求:即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业务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总会计师。总会计师是企、业单位经济核算和财务会计的行政领导人之一,是厂级领导人员。总会计师应坚持社会主义经营方针,坚持原则;有组织领导能力;熟悉本企业和国内外同行业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情况,在企业管理、财政金融、经济核算、财务、会计和审计等方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应具有会计师以上的技术职称,一般应由高级会计师担任。98.任免会计人员有什么规定?答:(1)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免,应当经过上级主管单位同意,不得任意调整或者撤换。(2)会计人员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受到错误处理的,上级主管单位应当责成所在单位予以纠正;会计人员玩忽职守,丧失原则,不宜担任会计工作的,上级主管单位应责成单位予以撤换r-99.会计人员应遵循的职业道德有哪些?答: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劳动和工作过程中应遵守的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会计人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如下:(1)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2)熟悉法律法规,结合工作宣传。(3)执行法规制度,提供准确信息。(4)工作实事求是,办事客观公正。(5)掌握单位情况,积极出谋划策。(6)保守商业秘密,循规提供信息。100.企业基本会计准则包括哪些内容?答:企业会计准则又分为企业基本会计准则和企业具体会计准则两个层次。基本准则是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必须共同遵守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律。基本准则一般由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一般原则,会计要素准则和计报表准则组成,是对会计核算要求所作的原则性规定。它具有覆盖面广,概括性强等特点。101.《会计法》具有哪些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答:会计法是会计工作的基本法,是制定其他一切会计法规、制度的法律依据。会计法的制定和实施,开创了我国会计工作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1)它用法律形成确定了会计工作的地位作用。(2)它用法律形式确立了会计工作的管理体制(3)它用法律形式规定了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4)它用法律形式明确了会计人员的职权和行政职权的法律保障。102.我国会计核算法规和制度体系将由哪几个层次构成?答:我国会计核算法规制度将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是基本法,即会计法,它是会计核算工作最高层次的规范。第二层次是会计准则,会计准则又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次。基本准则是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必须共同遵守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律,它具有覆盖面广,概括性强等特点。具体准则是根据基本准则的要求,对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作出具体规定的准则,具有针对性强,便于操作等特点。第三层次是会计制度,包括国家制定的各行业企业的会计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以及大中型企业根据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自行制定的会计制度,它仅对具体使用单位有约束力。103.保管会计档案有哪些规定?答:会汁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专业资料,它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各机关、团体、国有企业、建设单位和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和健全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调阅和销毁等管理制度,切实把会计档案管好。104.会计电算化有什么重要意义和有哪些基本内容?答: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如下:(1)它可以加大会汁核算的准确性,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及时性。(2)它可以更为充分地利用会计数据,为管理当局提供多方位的会计信息(3)它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更好地做好会计核算,管理工作。105.简述新修订《会计法》的基本内容?答:新修订的《会计法》于2000年7月1日正式施行。这次藿新修订《会计法》,对完善会

25计法规则制度,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更有效地发挥会计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新修订的《会计法》共七章五十二条,其基本内容为:第一章总则。对会计工作作出总体的法律规定。对会计立法的宗旨、会计法的适用范围和约束对象,以及单位负责人与会计机构中各成员的工作责任关系(即单位责任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等,都作了明确规定。第二章会计核算。以法律的形式对会计核算的基本事项、会计期限、计量单位、会计凭证、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核算的内容进行了具体规定。强调了会计核算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并从不同角度反27复强调了会计核算过程及其结果的正确性、真实性与合法性。第三章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的特别规定。对公司、企业会计核算作出了特别规定,并明确公司、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除遵循《会计法》关于会计核算的一般规定外,还应遵循这些特别规定。第四章会计监督。以法律形式对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单位负责人、财政部门在会计监督中的职责作出了明确规定。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并对财政部门对各单位实施监督的内容作了具体规定。第五章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明确规定了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并对会计机构内部应当建立稽核制度,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的任职资格作出了明确规定。第六章法律责任。不仅对违反法律规定的法律责任和依法处理办法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而且明确了执法主体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第七章附则。对《会计法》的用语含义作了解释。106.这次修订《会计法》的成果的什么?答:这次修订《会计法》主要取得了以下方面成果:(1)明确规定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汁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明确了单位负责人与会计机构中各成员的工作责任关系及正确处理这些关系的法定性原则。(2)防范会计信息失真责任体系的建立固然重要,但要发挥其作用,关键在于不断地维护和强化这个体系。为此,新《会计法》中专门设定了较为具体的禁则和罚则,即实行或不实行某种行为的界限。而原《会计法》在这方面规定的却不很具体。(3)新《会计法》明确了执法主体一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而原《会计法》不甚明确。107、什么是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应建立什么样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答:定义见名词10。制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应遵循的原则:1)应当执行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2)应当体现本单位的生产经营、业务管理的特点和要求;3)应当全面规范本单位的各项会计工作,建立健全会计基础,保证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4)应当科学、合理,便于操作和执行;5)应当定期检查执行情况;6)应当根据管理需要和招待中遇到的问题使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1)各单位应当建立内部会计管理体系。2)各单位应当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3)各单位应当建立账务处理程序制度;4)各单位应当建立内部牵制制度。5)各单位应当建立稽核制度;6)各单位应当建立原始记录管理制度。7)各单位应当建立定额管理制度。8)各单位应当建立计量验收制度;9)各单位应当建立财产清查制度;10)各单位应当建立财务收支审批制度。11)实行成本核算的单位应当建立成本核算制度。12)各单位应当建立财务会计分析制度。108、会计人员的任职要求包括些什么内容?具体要求怎样?答:1)对从事会计工作人员的任职要求。即各企业、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而配备持有会计证的会计人员;未取得会计证的人员,不得从事会计工作。2)对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职要求。即设置会计机构的单位,应当配置会计机构负责人;在有关机构中配置专职人员的,应当在专职会计人员中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为:坚持原则,廉洁奉公;具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主管一个单位或才单位内一个重要方面的财务会计工作时间不少于二年;熟悉国家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方针、政策,掌握本行业业务管理的有关知识;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身体状况能够适应本职工作要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