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

ID:8297460

大小:85.00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8-02-10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_第1页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_第2页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_第3页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_第4页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 前      言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科学。它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要课程,是中医学各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课。通过《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望、闻、问、切诸诊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方法;掌握八纲辨证、病性辨证(辨阴阳虚损证候、辨气血证候、辨津液证候)、脏腑辨证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了解病性辨证(辨六淫证候、辨情志证候)及其他辨证方法概要(六经辨证概要、卫气营血辨证概

2、要、三焦辨证概要、经络辨证概要);了解诊断综合运用(诊断思路与方法、病历书写与要求)内容;初步训练诊法、辨证和病案书写的基本能力,从而为学习中药、方剂及中医临床各科奠定相关的基础。《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要贯彻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并重的方针,课堂教学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完整性、实用性,选进性,突出重点。要充分运用图表、模型、幻灯片、声像片、计算机软件、多媒体等各类教学手段和仪器设备,开展实践性教学,以提高和巩固教学效果。实践教学中,应注意病情资料采集、辨证思维、病案书写等内容的技能训练和诊法、辨证的综合运用。 教学目的要

3、求和内容绪     论【目的要求】1.掌握(1)中医“诊断”、“诊法”、“诊病”、“辨证”、“病案”、“证”、“病”、“症”等概念。(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3)中医诊断基本原则。2.熟悉(1)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2)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3.了解(1)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2)中医诊断学的发展动态。(3)中医诊断学网络课程的学习方法。(4)中医诊断学的重要专著。【重点难点】重点:1.中医诊断学基本内容。2.中医诊断学基本原理与基本原则。难点:1.症、证、病、辨证的含义。2.对司外揣内、见微知著原理的理解。3.中

4、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与基本原则的区别。【教学内容】1.诊断的含义,《中医诊断学》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的。2.中医诊断学主要内容包括诊法、诊病、辨证、病案,初步介绍症、病、证的概念。3.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的含义及应用。4.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的含义及应用。5.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中医诊断学发展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医家的论著及对中医诊断学的重要贡献。6.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注意启发式、问题式、互动式教学相结合,部分内容自学,中医诊

5、断学发展简史可配实物资料。【教学时数】3学时。【复习思考题】1.何谓诊断?何谓中医诊断学?2.简述病、证、症三者的含义以及关系。3.简述症状、体征和证候的含义以及关系。4.简述中医诊断三大原理和三大原则的内容。5.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舌诊专著各是哪几部?作者是谁?第一章  问   诊【目的要求】1.掌握问现在症中的问寒热、问汗、问疼痛、问饮食口味、问二便、问睡眠的要点、异常表现和临床意义。2.熟悉(1)问诊的方法及基本内容。(2)问寒热、问汗、问疼痛、问饮食口味、问二便、问睡眠的原理。(3)问头身胸腹不适、耳目、经带的原

6、理、要点、异常表现和临床意义。3.了解问诊的注意事项及意义。【重点与难点】重点:1.问诊的方法。2.问诊的基本内容。3.问现在症中问寒热、问汗、问疼痛、问饮食口味、问二便、问睡眠的原理、要点、异常表现和临床意义。难点:1.阴虚发热与气虚发热的各自的机理。2.盗汗与自汗机理及临床意义的辨别。3.渴不多饮的形成机理及临床意义。【教学内容】1.问诊的意义、方法及注意事项。2.问诊的内容: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的内容。3.问现在症:问寒热、汗、疼痛、头身胸腹不适、耳目、睡眠、饮食口味、二便、经带等的内

7、容(原理、要点、异常表现和临床意义)。【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实践性教学。【教学学时】8学时【复习思考题】1.“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2.何谓潮热?潮热有那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3.如何以恶寒发热的轻重来辨别表证的性质4.何谓寒热往来?有何临床意义?5.何谓壮热?何谓恶寒、畏寒、恶寒发热?各见于何病证?6.何谓盗汗、自汗?各有何临床意义?7.如何从头痛部位辨经络。  第二章  望 诊【目的要求】1.掌握(1)得神、失神、假神、常色和病色的含义、特征和临床意义。(2)五色所主病证。2.熟悉

8、(1)望诊的概念、方法、内容、原理及意义。(2)少神、神乱含义、特征和临床意义。(3)常见异常形体、姿态的表现及临床意义。(4)局部望诊中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5)望排出物(痰)、小儿指纹的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3.了解(1)望诊的注意事项。(2)望五官、望躯体、排出物(涕、唾、涎、二便)、望二阴的异常表现及临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