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名解

免疫学名解

ID:82939714

大小:219.87 KB

页数:3页

时间:2023-06-28

上传者:186****5381
免疫学名解_第1页
免疫学名解_第2页
免疫学名解_第3页
资源描述:

《免疫学名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将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主要包括分泌型,如血清抗体;膜型,如B细胞膜上的抗原受体抗体(Antibody,Ab):机体受抗原刺激后出现的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具活性的球蛋白称为抗体。抗体具有激活补体、ADCC、抗细菌、抗病毒等多种生物学功能。高变区(hypervariableregio,HVR):可变区中某些区域的aa组成和排列特别易变化或具更高的变易性CDR(互补决定区):Ig的抗原结合部位和抗原表位互补结合部位,决定抗体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由含多种抗原表位的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免疫血清,含多种抗体的混合物,称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McAb):由识别一个抗原表位的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均一的抗体,具有纯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基因工程抗体:根据研究者的意图,在基因水平对Ig分子进行切割,拼接或修饰,甚至是人工合成后导入受体细胞表达大,产生的新型抗体。由于可用人体的aa序列代替某些鼠源性抗体的aa序列,保留其结合抗原的特异部位,再经修饰而成,故又称人源化抗体。主要包括嵌合抗体、改型抗体和小分子抗体三代基因工程抗体。特点:可从最小抗原结合位点(高变区)Fv片段到F(ab)’片段,甚至整个Ig分子,因而免疫原性大大地减少嵌合抗体:是将鼠源性抗体的VH区基因与人体抗体的CH区重组连接,构成嵌合基因后插入载体中,最后在真核或原核系统中表达的抗体分子。这种抗体分子的免疫原性较鼠源McAb显著降低,可减少鼠源性抗议诱发的免疫反应改型抗体或人源化抗体:鼠的HVR(CDR)基因→嵌入人Ab的可变区基因→嵌合基因→人Ig恒定区基因→插入载体真核系统(原核系统)→表达CDR移植抗体。特点:更进一步减少了鼠源性抗体成分分泌片SP(SecretoryPiece):是SIgA上的一个辅助成分上皮细胞合成,分泌到黏膜细胞表面。具抵抗外分比液中蛋白水解酶的降解作用,稳定SIgA的作用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表达Fc受体的细胞,通过识别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被的靶细胞,NK细胞是介导ADCC的主要细胞。补体(Complement,C):是正常人或脊椎动物血清或组织液中存在的一组与免疫有关,并具有多种酶活性的球蛋白,包括固有成分(C1-C9,B,D)、调节蛋白及其受体组成C1:由一个C1q、两个C1r和两个C1s分子的共同组成。一个C1q分子如果同时与两个以上的Fc段结合将造成其构象的变化,继之使C1r和C1s活化,启动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补体攻膜单位:细胞膜表面的C3b5b与C6、C7、C8依次结合形成C5b678复和物。该复和物诱发C9在细胞膜表面共聚,形成膜表面的通道结构MACs,造成胞膜的穿孔损伤衰变加速因子DAF(DecayAcceleratingFactor,CD55):结合C3b、C4b,分布于机体大部分细胞,促进C3和C5转化酶衰变。DAF缺陷导致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细胞因子(cytokine,CK):主要由活化的免疫细胞或间质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物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指介导白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些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指由单核巨噬细胞和活化T细胞产生的,直接造成肿瘤细胞死亡,并可引起发热和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干扰素(interferon,IFN):指由干扰素诱导剂或病毒感染诱导组织细胞产生的,具有广谱抗病毒,调节免疫的小分子蛋白。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factors,CSF):指能刺激造血干细胞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相应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生长因子(GF):具刺激细胞生长作用的细胞因子。趋化性细胞因子(chemokine):由白细胞和造血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分泌,结合在内皮细胞表面,对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嗜硷性粒细胞具趋化和激活作用。“诱骗”受体(decoyreceptor):指那些在胞膜外区与有功能的受体胞膜外区结构相似,具有结合配体的能力,但胞浆区缺乏转导信号能力的受体。意义:与有功能的受体竞争相同配体,为受体水平的一种调控方式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solublecytokinereceptorsCKR):是CKR的一种特殊形式,sCKR的氨基酸序列与膜结合型CKR(mCKR)胞膜外区同源,仅缺少跨膜区和胞浆区,sCKR可与相应配体特异性结合,但其亲和力一般比mCKR低。白细胞分化抗原(leukocytedifferentiationantigen,LDA):是指血细胞在分化成熟的不同谱系,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志。CD: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识别的同一白细胞分化抗原称为CD。

1黏附分子(adhesionmolecule,AM):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分子。大多数属于跨膜蛋白,是以受体-配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整合素家族(integerinfamily):主要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使细胞得以附着以形成整体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是一类与Ig的V区或C区具有相似的折叠结构,其氨基酸组成也有一定的同源性的黏附分子。选择素家族(selectinfamily):指表达于白细胞、活化内皮细胞及血小板表面,可在血流状态下介导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黏附,进而介导白细胞向炎症部位游走,参与炎症反应。组织相容性抗原(transplantationantigen):指供受者组织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抗原,是决定组织相容性的物质基础,也称移植抗原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引起强而迅速排斥反应,在移植排斥反应中起决定性作用。编码该抗原的基因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指某一染色体上的一群紧密连锁的基因群,他们所编码的抗原决定了机体的组织相容性,并与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有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由于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首先在白细胞表面发现,且含量最高,而且白细胞迄今是进行研究的最好材料,故称人类白细胞抗原。等位基因:指一对染色体上某一座位上所具有的不同形式的基因,它影响着同一相对性状的形成。HLA等位基因是目前已知的人体最复杂的基因复合体,或多肽性最丰富的基因系统。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是指存在于细胞表面的多种膜分子,是淋巴细胞识别抗原、与其他免疫细胞相互作用以及接受微环境刺激的分子基础,也是鉴别和分离淋巴细胞的重要依据。等位排斥(allelicexclusion):Ig基因重排时,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中只有一个能表达,使得一个B细胞只能表达一种轻链和一种重链同种型排斥:一个B细胞中,κ链基因和λ链基因只有其中的一种能够表达,使得一个B细胞只能表达κ或λ链中的一种共显性:两条染色体上同一座位上的等位基因所编产物均可表达在同一细胞的表面抗原(antigen,Ag)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两个基本特征。免疫原性:指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抗原性:又称免疫反应性,是指抗原能在机体内外与相应的免疫效应物质(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完全抗原(completeantigen):凡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半抗原(hapten):只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hapten)免疫耐受(immunetolerance):在某种情况下,抗原也可诱导相应的淋巴细胞克隆对该抗原表现为特异性无应答状态,称为免疫耐受(immunetolerance)。抗原决定簇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epitope)。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靶结构,也是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载体:使半抗原变成完全抗原的物质,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质。载体不是单纯起运载半抗原的作用,而具有载体特异性;抗原结合价:指一个抗原分子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决定基的总和。复合抗原是多价抗原,半抗原是单价抗原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eantigen):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不同种系之间的共同抗原。意义:诊断制剂,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有关。共同抗原或交叉抗原:若两种不同的微生物抗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基,则称为共同抗原或交叉抗原。超抗原(superantigen,SAg):某些微量的抗原物质具有强大的刺激T细胞活化的能力,称此物质为超抗原。常见于某些细菌外毒素、逆转录病毒(HIV),超抗原主要参与某些病理过程,同时与自身免疫应答和免疫抑制有关。抗原递呈:抗原蛋白分子在酶的作用下降解成适合于MHC分子结合的肽的过程称为抗原加工,而MHC分子将抗原肽展示于细胞表面以供T细胞识别的过程称抗原递呈。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是指能捕捉、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提呈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分为树突状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B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和激活的T细胞。

2免疫佐剂(adjuvant):某些物质若先于抗原或与抗原一起注入机体,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此物质称免疫佐剂。种类包括弗氏佐剂(油剂+乳化剂),氢氧化铝凝胶;BCG等。具有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增强机体对抗原刺激的反应性;改变抗体类型;引起或增强迟发性超敏反应等作用NK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脾脏和淋巴组织中,占外周淋巴细胞的5%-7%。NK细胞可表达杀伤细胞活化受体或抑制受体,识别自身组织、病毒感染和某些肿瘤细胞表面的糖基配体,具有杀伤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免疫调节的作用T细胞决定基:又称线性决定基,一般位于抗原分子内部,必须由APC将抗原加工处理为小分子多肽并与MHC分子结合,然后才能被TCR所识别。。B细胞决定基:又称构象决定基(有三维结构)。BCR能与未经APC加工的抗原发生反应,其识别的靶结构主要位于抗原分子表面的决定基。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后,免疫细胞对抗原的识别、自身活化、增殖、分化及产生特异性免疫效应的全过程,通常又称特异性免疫(specificimmunity)或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immuneresponse)。等位基因排斥: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某一基因座位上,二条染色体的等位基因中只有一个基因能表达。保证了一个B细胞或T细胞只能表达一种特异性的抗原受体。同种型排斥:表达同一类型肽链的不同基因座位之间的排斥。如表达L链的κ链基因在第2号染色体上,而λ链基因在第22号染色体上,在一个细胞内它们不能同时表达,只能表达其中之一,κ/λ,κ:λ=65:35。免疫耐受(immunetolerance):是机体对某种抗原刺激表现为特异性免疫不应答状态。免疫耐受具有免疫特异性,不同于免疫缺陷或抑制,自身耐受可以避免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克隆清除学说:Burnet(1959年)的克隆清除学说(clonaldeletion)认为,自身反应性细胞克隆在胚胎期尚未成熟,此时与抗原物质接触,该克隆即被排除,出生后表现为对该抗原的特异性无应答,即免疫耐受。自身耐受为先天性耐受。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发生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适应性免疫应答。为病理性免疫应答。免疫突触:T细胞识别抗原过程涉及多种免疫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类似于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神经突触,称免疫突触I型超敏反应:由特异性IgE介导的,出现功能紊乱性疾病,不出现严重组织细胞损伤,出现快,消退也快的免疫反应,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II型超敏反应:是由IgG或Ig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的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Ⅲ型超敏反应:是由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局部或全身毛细血管基底膜后,通过激活补体和血小板、嗜碱性、嗜中性粒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的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Ⅳ型超敏反应:是由效应T细胞与相应抗原作用后,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感染(传染):病原体突破机体防御屏障,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后引起不同程度病理变化的过程。抗感染免疫:指机体通过固有免疫及感染所诱发的适应性免疫,与入侵的病原体进行斗争的全过程。在病原体感染的早期,机体借助固有免疫发挥防御作用;继而,病原体抗原使T、B细胞致敏,产生特异性抗体及效应细胞,最终清除感染的病原体。MAC:C5转化酶将C5裂解为C5a和C5b,C5b在液相中与C6、C7结合形成C5b67复合物,嵌入细胞膜疏水脂质层中,进而与C8、若干C9分子聚合,形成C5b6789n复合物,即攻膜复合物,形成穿膜的亲水性孔道,导致细胞崩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