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名解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名解

ID:9998159

大小:4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20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名解_第1页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名解_第2页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名解_第3页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名解_第4页
资源描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名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章    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将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抗体(Antibody,Ab):将机体受抗原刺激后出现的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具活性的球蛋白。抗体是Ig,而Ig并非都是抗体高变区(hypervariableregio,HVR):可变区中某些区域的aa组成和排列特别易变化或具更高的变易性。CDR(互补决定区):Ig的抗原结合部位和抗原表位互补结合部位,决定抗体的特异性。铰链区:位于CH1和CH2之间,富含脯aa,富有弹性,可自由折叠。意义:能使V区与不同距离的抗原结合补体结合位点易于暴露,IgM和IgE无铰链

2、区。J链(JoiningChain):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Ig单体作用。SIgA:二聚体IgM:五聚体分泌片SP(SecretoryPiece):是SIgA上的一个辅助成分上皮细胞合成,分泌到黏膜细胞表面作用:具抵抗外分比液中蛋白水解酶的降解作用,稳定SIgA的作用。Ig多样性:自然界多种不同的抗原(表位)诱导机体产生多种不同的特异性抗体。同一种抗原(表位)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相同、类型不同的抗体同种型(Isotype):存在同种抗体分子中的抗原表位,同一种属所有个体Ig分子共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具种属特异性,为种属型标志,存在IgC区。同种异型(Allotype):同一种属不同

3、个体间的Ig分子所具有的不同抗原特异性,因而可在同种异体间诱导免疫反应。为个体型标志,存在IgC区、V区。独特型(Idiotype,Id):同一个体不同抗体形成细胞所产生的Ig分子的V区的抗原性不同(CDR序列)。组合造成的多样性(combinatorialdiversity):众多的V区基因片段的组合和轻重链的组合,众多的V、D、J基因中,重排时每个片段只能取一个,就存在多种组合。连接造成的多样性(junctionaldiversity):CDR3区位于V、J和V、D、J片段连接处,两片段之间可插入或丢失数个核苷酸,增加了互补决定区(CDR3)的多样性。体细胞高频突变造成的

4、多样性(somatichypermutation):成熟的B细胞重排的V区基因,往往在抗原的刺激下发生点突变,突变的频率非常高(每次细胞分裂,大约每1000个bp中就有一对发生突变,而其他体细胞的突变频率为10-10bp。)。称为体细胞高频突变。免疫球蛋白类型转换:指一个B细胞克隆在分化过程中V区基因不变,而CH基因片段不断发生重排,即识别抗原的特异性不变,但Ig分子的类和亚类发生变化。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antibody,PAb)由含多种抗原表位的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免疫血清,含多种抗体的混合物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antibody,McAb)由识别一个

5、抗原表位的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均一的抗体。特点:纯度高,特异性强。基因工程抗体(genticengineeringantibody)根据研究者的意图,在基因水平对Ig分子进行切割,拼接或修饰,甚至是人工合成后导入受体细胞表达大,产生的新型抗体。由于可用人体的aa序列代替某些鼠源性抗体的aa序列,保留其结合抗原的特异部位,再经修饰而成。故又称:人源化抗体。且:可从最小抗原结合位点(高变区)Fv片段到F(ab)’片段,甚至整个Ig分子,因而免疫原性大大地减少。改型抗体:为进一步减少嵌合抗体的鼠源性成分,减弱人抗鼠抗体的产生,可进一步改造嵌合抗体中的鼠源性V区结构。现在已建立CDR移

6、植技术,即将鼠单抗V区中CDR序列取代人源抗体相应CDR序列,重构成既具有鼠源性单抗特异性,又保持人抗体亲和力的CDR移植抗体,也称改型抗体或人源化抗体。人-鼠嵌合抗体:此类抗体保留了鼠源性单抗的特异性、亲和力、又显著减少其对人体的免疫原性,同时还可对抗体进行不同亚类的转换,从而产生特异性相同、但可介导不同效应的抗体分子。第三章补体系统补体(Complement,C):正常人或动物体液中存在的一组与免疫有关,并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补体受体(CR):介导补体活性片段或调节蛋白生物学效应CR1------CR5补体系统:补体并非单一成分,而是存在于血清组织掖和细胞膜表面的一组具有

7、酶活性的蛋白质,它由30余可溶性蛋白与膜结合蛋白组成。膜攻击复合体MAC:是由C5、C6、C7、C8各一分子和若干个C9分子组成的环状结构,可嵌入细胞膜形成跨膜孔道,并使细胞膜结构缺损,从而使细胞失去通透屏障,电解质溢出,大量水分以及致死量Ca+进入,细胞破裂死亡。末端通路:从C5活化到攻膜复合体MAC形成直至介导溶细胞效应。经典途径:又称第一途径或第一前端反应,免疫复合物IC依次活化C1q、C1r、C1s、C4、C2、C3,形成C3与C5转化酶,这一激活途径称经典途径。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途径(MBL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