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微生物--变态反应诊断课件

动物微生物--变态反应诊断课件

ID:82857899

大小:8.87 MB

页数:50页

时间:2022-11-10

上传者:胜利的果实
动物微生物--变态反应诊断课件_第1页
动物微生物--变态反应诊断课件_第2页
动物微生物--变态反应诊断课件_第3页
动物微生物--变态反应诊断课件_第4页
动物微生物--变态反应诊断课件_第5页
动物微生物--变态反应诊断课件_第6页
动物微生物--变态反应诊断课件_第7页
动物微生物--变态反应诊断课件_第8页
动物微生物--变态反应诊断课件_第9页
动物微生物--变态反应诊断课件_第10页
资源描述:

《动物微生物--变态反应诊断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变态反应诊断

1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变态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分型各型发生的机理及常见所致的疾病理解掌握迟发型变态反应的临床意义能力目标具备利用传染性变态反应进行某些疾病诊断的能力和变态反应疾病防治的能力

2主要内容变态反应的概念变态反应的分型各型变态反应发生的机理常见各型变态反应所致疾病迟发型变态反应的临床意义

3重点与难点重点变态反应的概念及类型传染性变态反应及其应用各型变态反应发生的机理难点

4变态反应的概念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的再次刺激发生的一种以机体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应答。本质:免疫应答。后果:可导致机体出现炎症和组织损伤。变应原: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

5

6Ⅰ型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概念: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引起的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以炎症为特点的反应。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称为过敏原。

7Ⅰ型变态反应的特点特异性IgE介导出现快,消退也快。出现功能紊乱性疾病,不出现严重组织细胞损伤。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8

9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颗粒(含血管活性物质:缓激肽、组织胺、慢反应物质等)。参与细胞

10过敏反应发生在:皮肤上:可见红肿和荨麻疹。呼吸道:可出现喷嚏、流鼻涕、气喘和呼吸困难。消化道:呕吐、腹泻、腹痛。血液(全身):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青霉素过敏)。

11

12

13B细胞肥大细胞变应原初次进入机体同一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mIgIgE结合到靶细胞表面储存的介质新合成介质I型过敏反应发生的机制

14

15

16临床常见的I型变态反应药物过敏(青霉素过敏)血清过敏症(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饲料及食物过敏动物自身的某些物质引起的过敏反应吸入性过敏(花粉过敏)寄生虫引起的过敏有毒昆虫引起的过敏

17II型变态反应II型变态反应称细胞毒型变态反应,也称为细胞溶解型变态反应,又称为抗体依赖性细胞毒型变态反应。

18II型变态反应的特点参与的抗体主要为IgG,少数为IgM和IgA。反应发生较快不释放活性介质细胞膜上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活化补体、巨噬细胞、NK细胞引起细胞溶解(细胞毒型)。

19参与II型超敏反应的抗体—IgM、IgGIgMIgG

20靶细胞及其表面的抗原靶细胞:正常组织细胞、改变的自身组织细胞和被抗原或抗原表位结合修饰的自身组织细胞。靶细胞表面抗原:血细胞表面的同种异型抗原、外源性抗原与正常组织间具有的共同抗原、改变的自身抗原、结合在细胞表面的抗原表位或抗原抗体复合物。

21

22

23II型变态反应发生的机制(二)ADCC效应——破坏靶细胞

24II型变态反应发生的机制(三)抗体、补体的调理吞噬——破坏靶细胞

25

26临床常见的II型变态反应输血反应:输血者的红细胞表面存在着各种抗原,不同血型的受血者的血清中有相应天然抗体,当输血者的红细胞进入不同血型的受血者的血管,红细胞就会和抗体结合而凝集,并激活补体,产生血管内溶血;在局部形成微循环障碍。新生儿(动物)溶血病:人:Rh-母亲怀了Rh+胎儿马属动物:Aa-母畜怀了Aa+胎儿(8-10%)初产母马的马驹发生溶血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27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某些病原微生物的组成部分如沙门氏菌的脂多糖、马传染性贫血病毒与红细胞结合,机体视为异物,产生抗体,与红细胞结合,激活补体。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某些药物与红细胞结合;机体视为异物,产生抗体,与红细胞结合,激活补体。如:甲基多巴(抗高血压的药),消炎痛(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发热等)。

28III型变态反应III型变态反应是由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局部或全身毛细血管基底膜后,通过激活补体和血小板、嗜碱性、肥大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炎症、充血、水肿、局部坏死等一系列反应。又称为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变态反应。

29Ⅲ型变态反应的特点可溶性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IgG、IgM)形成免疫复合物(循环IC)。循环IC在一定条件下沉积于全身或局部血管壁间隙。沉积的IC激活补体与白细胞,引起的组织损伤(血管炎)或临床疾病。

30II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存在于循环,可能沉淀小分子的免疫复合物不沉淀、易被滤过排出大分子的免疫复合物易被吞噬细胞清除抗原抗体复合物抗原抗体+

31

32III型变态反应发生的机制(一)外源性——病原微生物、异种血清等。内源性——变性的IgG、SLE的核抗原等。免疫复合物一定条件下滞留沉积于局部组织激活补体产生的过敏毒素介导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补体C3a、C5a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组织胺、激肽原酶趋化因子PAF血管

33III型变态反应发生的机制(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局部组织水肿,IC进一步沉积。中性粒细胞在吞噬沉积的IC时释放多种酶损伤局部组织。激活的血小板凝集、破坏形成,使局部组织缺血、出血。血管炎症趋化因子细胞因子PAF血栓形成血小板凝集、破坏

34III型变态反应发生的机制血管炎

35临床常见的III型超敏反应血清病:治疗某些传染病时,初次使用大量抗血清引起,一方面抗血清具有中和毒素的作用,另一方面血清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当再次使用这种血清时,就会产生免疫复合物,表现为肾小球炎和关节炎。自身免疫复合物病:某些传染病引起:A性链球菌、全身性红斑狼疮。

36Arthus反应:是由于多次皮下注射同种抗原,形成中等大小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注射抗原的局部毛细血管壁上,引起水肿、出血、坏死等剧烈的局部炎症反应,称为Arthus反应。

37过敏性肺炎:霉菌的孢子、灰尘颗粒等引起的肺水肿和肺气肿。农民肺养鸽人肺蘑菇种植者病

38Ⅳ型变态反应Ⅳ型变态反应是由效应T细胞与相应抗原作用后,引起的以单核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又称为细胞介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

39IV型变态反应的特点由T细胞介导,所以胸腺发育不全的儿童和切除胸腺的小动物不会发生该病。发生速度缓慢,致敏T细胞再次接触同一抗原24小时后出现反应,48~72小时达高峰。主要病变为慢性炎症反应,以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炎症反应。

40抗原和免疫细胞抗原:病原微生物:细胞内寄生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细胞抗原:肿瘤细胞、移植细胞等。免疫细胞:T细胞:T.D和T.C抗原递呈细胞活化的单核吞噬细胞

41

42IV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一)局部的抗原递呈细胞摄取处理抗原抗原递呈细胞将抗原多肽以MHC-II-多肽复合物表达在其表面,提呈给特异性的Th1识别并被活化。

43IV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二)活化的Th1释放细胞因子——活化血管上皮细胞,增加粘附分子的表达。募集MΦ、更多Th1进入局部浸润,激活的MΦ释放炎症因子,血浆渗出,扩大炎症反应。

44IV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三)靶细胞(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将抗原肽段-MHC-I复合物表达在其表面给Tc识别。Tc在杀伤靶细胞的同时造成局部组织的损伤。

45临床常见的IV型变态反应传染性变态反应:结核杆菌、布氏杆菌等胞内寄生菌,在传染过程中诱发以细胞免疫为主的迟发性变态反应,称为传染性变态反应。用途:用于结核、布氏杆菌、鼻疽杆菌病的检疫。操作方法:牛颈部皮内注射结核菌素0.1ml,72小时观察结皮肤的肿胀厚度:≥4mm为阳性2~4mm为疑似<2mm为阴性

46结核菌素试验

47接触性皮炎

48变态反应的防治找出变应原脱敏疗法药物治疗

49谢 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