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诊法斑疹ppt课件

温病诊法斑疹ppt课件

ID:82846711

大小:322.54 KB

页数:74页

时间:2022-11-10

上传者:胜利的果实
温病诊法斑疹ppt课件_第1页
温病诊法斑疹ppt课件_第2页
温病诊法斑疹ppt课件_第3页
温病诊法斑疹ppt课件_第4页
温病诊法斑疹ppt课件_第5页
温病诊法斑疹ppt课件_第6页
温病诊法斑疹ppt课件_第7页
温病诊法斑疹ppt课件_第8页
温病诊法斑疹ppt课件_第9页
温病诊法斑疹ppt课件_第10页
资源描述:

《温病诊法斑疹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温病常用诊法第五章(二)

1三辨斑疹、白(陪)斑疹、白(陪)是温病过程中较常见的体征,从色泽、形态、分布等并结合全身表现,有助于了解感邪的轻重、病变的浅深、气血津液的盛衰、预后的顺逆等.

2(一)辨斑疹斑疹:指出现在肌表的红色皮疹。因形态不同,分斑与疹两大类。可各自见于温病的不同病变过程中,也可斑疹并见,故常斑疹统称。

3斑疹形态斑——点大成片,有触目之形,而无碍手之质,压之色不退。形态 疹——点小呈琐碎小粒,形如粟米,高出皮肤之上,抚之碍手,压之色淡。丹痧——皮肤潮红,密布针尖状细小痧点,高出皮肤,抚之碍手,压之退色

4分布斑——多先起于胸腹,继而分布于四肢。疹——外发有多种形式如麻疹,一般先上腭、口腔——耳后、头面及背部——布胸腹四肢。丹痧——多先见于颈项,渐及胸、背、腹部及四肢,一日之内即可蔓延全身

5斑疹病机区别斑:热毒炽盛,郁于阳明,胃热炽盛,内迫血分,灼伤血络,血从肌肉外溢而致。疹:风热伏郁于肺,内窜营分,达于肌肤血络而成

6

7

8斑疹治疗禁忌①忌升提②忌壅补③忌过用寒凉

9(二)斑疹的临床意义1.辨别形态:顺证:斑疹松浮洋溢,如洒于皮表,多为邪热外达的顺证。逆证:紧束有根,如履透针,如矢贯的,为热毒锢结的逆证,预后大多不良。

10斑疹的临床意义2.观察色泽顺证:红活荣润—气血流畅,邪热外达。逆证:色艳红如胭胭脂——血热炽盛色紫赤如鸡冠花——热毒深重

112.观察色泽晦暗枯槁――邪气深入,气血郁滞,正气衰退色黑――火毒极盛,病势严重。黑而光亮—气血尚充黑而隐隐,四旁赤色—火郁于内,气血尚活黑色而晦暗—热毒锢结、正气衰败,预后不良

12文献雷少逸所说:“红轻、紫重、黑危。”应结合临床的其他见证作综合分析,

133.分布指疏密和部位量少稀疏均匀__热毒轻浅.邪热外达量多稠密成片__邪热过盛,病情深重叶天上称斑疹“宜见不宜见多”

14疹的外发部位:一般从胸腹部沿躯干到达四肢,再到手足掌心或骶尾部,并依次消退的为顺证,反之为逆证。

154兼证发斑先兆壮热,烦躁不安,舌红绛,手足发冷,闷瞀,耳聋,脉伏等症状;出疹先兆每见发热,烦躁,面红目赤,胸闷,咳嗽等症状。(肺中郁热)

16透发后之顺逆:顺:斑疹透发之后,若身热渐退,脉静身凉,神志转清,呼吸平稳,为外解里和的顺证。逆:如斑疹透发后热势不退,烦躁不安,或斑疹刚出即隐,神昏谵语,正气内溃的逆证。

17兼证若斑疹已出,二便不通或腹泻不止,或呼吸急促,鼻煽痰鸣,或痉厥,或体温骤降,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等,均为逆证或险重证。

18与阴斑鉴别其斑色淡红,隐而不显,分布稀疏,胸背微见数点,伴见四肢厥冷,口不甚渴,面赤足冷,下利清谷,脉不洪数——多因过用寒凉,或误用吐下,导致中气亏虚,阴寒下伏,阴盛格阳,无根失守之火载血上行,溢于肌肤所致。不可误为实热发斑,而妄用寒凉,宜用桂附引火归源。

19二、辨白(陪)1.形态晶陪:形如粟米,内含浆液,白色晶莹,表面隆起。枯陪:内无浆液,平塌凹陷,形如糠皮。

20分布一般多分布于颈、项及胸、腹部,而头面部和四肢较少见。白痞在消退时有细小的皮屑脱落。破后有淡黄色浆液,且有臭味,愈后不留斑痕,且无色素沉着

212、病机白陪的形成是由于湿热病邪留恋气分,胶结难解,湿热郁蒸肌肤而成。每随发热汗出而透发,但湿性粘腻,热蒸湿动,非一次所能透尽。枯陪为正不胜邪,津气俱竭而成。

22形成杨照黎说:“湿热素盛者,多见此证”多见于湿温、暑湿、伏暑等湿热性质温病。尤多见于此类病症误用滋腻,或失于轻清开泄更为多见。

233.临床意义(1)辨别病证性质(2)辨津气盛衰

24临床意义晶莹饱绽,分布均匀,颗粒清楚,透发后热势递减,神情清爽,为津气充足,正能胜邪,邪却外达之佳象.空壳无浆,如枯骨之色,并见身热不退,神志昏迷等症,则为津气俱竭,正不胜邪,邪气内陷的危险征象。

254治法晶陪――清热祛湿,宣畅气机。枯陪――养阴益气,佐以清泄湿热。忌用:辛温疏散,或纯用苦寒清里。吴鞠通:“纯辛走表,纯苦清热,皆在所忌。”

26第二节辨常见症状发热汗出异常口渴神志异常痉厥脱

27一发热(一)温病发热的特点:(1)温病发热多起病急骤,初起多为发热恶寒并见或寒战壮热。(2)发热过程中有卫气营血各阶段的证候变化,且有虚实之分.(3)病程相对(内伤杂病)较短.

28(二)发热类型1.发热恶寒特点:指发热同时伴见恶寒。一般发热重而恶寒轻。伴见一系列肺卫表热证.病机:温病初期,邪袭肺卫,热郁卫表。

29暑温发热可见背微恶寒,是由于暑热炽盛于阳明,里热蒸迫而逼津液外出,汗大出则气随汗泄而致腠理疏松所致,与表证之发热恶寒不同.鉴别

302、寒热往来特点: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病机:邪在半表半里。主要见于湿热类温病中湿热痰浊郁阻少阳,枢机不利;邪留三焦,气化失司;湿热秽浊郁闭膜原。

313壮热特点:指高热,通体皆热,热势炽盛,但恶热而不恶寒。病机:邪正剧争,里热蒸腾。邪热盛于阳明

325.身热不扬特点:指身热稽留而热象不显,指自觉热势不盛,初扪体表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则觉热势渐升。病机:湿温初起,邪在卫气,湿中蕴热,热为湿遏。

33《温病纵横》释:热蕴湿中不得宣扬,身虽热而面不红,反见淡黄,皮肤扪之无灼热感,甚或初扪反觉肤冷,然久扪则热势渐增,终至灼手,是为身热不扬.

344日晡潮热特点:热势于下午益甚。如潮水起落有定时。(申时,相当于午后3~5时。多伴有便秘、苔焦黄等腑实证)病机:热结肠腑、阳明腑实(热结)

356身热夜甚特点:指发热入夜更甚,灼热无汗。病机:热入营分,邪热炽盛,

367身热肢厥特点:指胸腹灼热,手足厥冷。病机:为热郁于里,阳气不能外达四肢,邪热深伏,阳盛郁内,不能外达,此为内真热外假寒,多见于营血分,也可见于气分腑实内结,邪热闭郁。

378夜热早凉特点:指夜间发热,天明热退身凉而无汗。病机:为温病后期,邪热未净,留伏阴分。

389低热特点:指热势低微,持续不退,且见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等症。病机:温病后期,邪少虚多,肝肾阴虚,内生虚热.

39二汗出异常1无汗:伴肺卫表证——邪在卫分,邪郁肌表,腠理闭塞伴营分证——营热劫烁营阴,无源作汗。

402时有汗出汗出随热势起伏而时有,且为局部汗出。多为热高时出汗,汗出则热减,继而复热。一般感受湿热或暑湿之邪,湿热郁蒸,热蒸湿动,湿遏热伏,气机不畅所致。

413.大汗阳明气分热炽:里热蒸腾,迫津外泄脱证可大汗出,有亡阳亡阴之别

42脱证汗出鉴别亡阴骤然大汗,淋漓不止,汗出粘稠,唇干齿槁,舌红无津,神识恍惚,脉散大。为津气外脱的征象。亡阳冷汗淋漓不止,并见肤冷肢厥,面色苍白或青惨,神气衰微,脉伏或微细欲绝等症状,为气脱亡阳征象。

434.战汗温病过程中突见肢冷爪青,脉沉伏,全身战栗,继而全身大汗淋漓的表现。为热邪留恋气分日久,邪正相持,正气奋起鼓邪外出之征象。

44三口渴基本病机:热邪炽盛,津液耗损或湿滞气机,气不化液,津液不布

45口渴之辨1.口渴欲饮病理:温病热盛津伤邪在卫分,津伤不甚。热入气分,胃津大伤。肠热下利,津液受伤。温病恢复期,肺胃阴液受伤。

462.口渴不欲饮(1)(湿热病证的气分阶段)湿温病初起,湿邪偏盛,湿郁不化,脾气不升,津液不布温病兼夹痰饮

47口渴不欲饮(2)(温热病证的营血分阶段)温病热入营分,营阴蒸腾上潮于口瘀热搏结,津液不足和有形瘀滞并存,阻滞气机,津不能上承.

483口苦而渴温病邪犯少阳,胆火内炽,津液受伤。

49四神志异常烦躁不安神昏谵语昏聩不语神识昏蒙神志如狂神情呆顿

501.烦躁不安烦:心为热扰而不宁,谓之烦。吴坤安说:烦者,心中烦乱不宁,欲睡不稳之状,即反复颠倒,心中懊恼之症也。身为热动而不安,谓之躁。因烦与躁并见故称.心中烦热,坐卧不安,但神志尚清。

51烦躁不安病机:热扰心神。①热在气分:②热在营血分:邪热初入营分,③温病后期:肾阴已亏,心火炽盛。

522.神昏谵语神昏:指神志昏迷,不能识人,呼之能应。谵语:指语无伦次。神昏与谵语往往并见,故昏谵并称。

53神昏谵语病机:。①热闭心包(热在营血,邪热夹痰内闭)吴塘:心神内闭,内闭外脱者死。②营热扰心:昏谵较轻,神志不完全昏迷③血热扰动心神:④气分阶段:热结肠腑⑤小儿感受风热病邪,肺经郁热,热迫心包

543.昏愦不语指意识完全丧失,沉迷不语,呼之不应(深度昏迷),甚至对外界各种刺激全无反应,是神志异常中昏迷程度最深者病机①痰热阻闭心包②热闭心包兼阳气外脱

554神志昏蒙指神志不清,时清时昧,似醒似昧,呼之能应,但时有谵语。病机:湿热酿痰,蒙蔽清窍湿热类温病,湿热郁蒸气分,

56神志昏蒙何秀山:湿与浊最能昏人神志,往往于温病初起,即令人神志模糊,烦躁不知所苦,间有神清,而能自主者,梦寐亦多不安,或闭目即有所见,有所见即谵妄之起蒂也。若湿热盛,则熏蒸膻中,蒙蔽心包,则神志昏沉,如醉如痴,嗜卧懒动,渴不多饮,好向壁卧,闭目不欲见光明。

575神志如狂指神昏躁扰,狂乱不安。病机:下焦蓄血,瘀热扰心

586.神情呆顿指神情淡漠,反应迟钝。病机:①湿热上蒙清窍。②余热与痰瘀互结,阻遏心窍。

59五、痉痉:是指肢体拘挛强直或手足抽搐之证,又称动风.机理:肝主筋邪热炽盛,风火相煽阴津耗损,筋脉失养

60(一)实证特点:来势急剧,抽搐频繁有力伴见肢冷、神昏、脉弦数有力热盛证等。见于温病气营血阶段。(极期)病机:邪热炽盛,热极生风

61虚证特点:发病缓慢,抽搐无力伴肝肾阴虚证,多见于温病后期病机:水不涵木,虚风内动筋失所养临床表现:手足指(趾)徐徐蠕动,或口角微微颤动,抽搐、同时伴见低热颧红、五心烦热、舌绛枯萎等证

62虚实兼挟特点:手足颤动或手足拘挛、肢体强直等。伴有低热不退、心悸烦躁、神情呆钝、甚痴呆、失语、失明、耳聋等。病机:气血阴津已虚,余邪未尽,痰瘀滞络。

63六厥脱厥脱是温病发展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危重证候之一。厥脱实际上包括了厥与脱两种证候。昏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厥肢厥——四肢逆冷或不温

64厥脱脱证则是指阴阳气血严重耗损后,元气不能内守而外脱的综合表现。临床上把大汗、大泄大失血或精液大泄等经气急剧耗损导致阴阳离决者称暴脱,部分休克属此范围,若久病气虚弱精气逐渐消亡者称虚脱,心、肺、肝肾等功能衰竭基本属此范围。

65厥脱厥:阴阳气不相顺接。脱:阴阳气血严重耗损后,元气不能内守而外脱.

661.热厥证候:胸腹灼热而四肢逆冷或不温。病机:热毒炽盛,气机郁滞,阴阳气不相顺接,阳气不能外达四肢。治疗――清热解毒

672.寒厥证候:身无发热,通体清冷,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气短息微,神情萎靡,甚不识人,舌淡脉沉细欲绝。病机:温病后期阳气大伤,无以温煦全身,虚寒内生所致。治疗:温补脾肾

683.亡阴(阴竭)证候:烦躁不安,面色潮红,口咽干燥,尿量短少,舌干红或枯萎无苔,脉细疾促。病机――邪热炽盛灼伤津液,或大汗、大泄而亡阴,阴液大伤,阴竭而元气无所依附所致。

69亡阴亡阴证可与热厥并见,或由热厥发展而来。治疗――益气生津,敛汗固脱

70亡阳(阳竭)证候:面色苍白,四肢逆冷,汗出不止,气促息微,脉微细欲绝。病机:热毒炽盛,阴精耗竭,阴竭则阳无所依附,阳气暴脱所致。(阳气大伤衰竭不能内守而外脱如湿温,湿胜阳微。也可由阴竭而阳脱形成阴阳俱脱证。)治疗:温补阳气,固脱救逆

71补充:查咽喉1.咽喉红肿疼痛:多属于风热袭肺,风温初起常见。2.咽喉红肿疼痛溃烂:为肺胃热毒上冲,是烂喉痧的必有见证。

72查咽喉3.咽喉色淡红,不肿微痛:多为气液两虚,虚热上扰而致。若咽喉红色娇嫩,为肾阴亏损,虚火上炎。4.咽喉上覆白膜:若擦之不去,重剥出血,剥后旋而复生,伴咳嗽声嘶者,为白喉,多为肺胃热毒伤阴所致。

73查咽喉咽喉的征象主要表现为红肿与疼痛,辨证可虚可实。红肿多属于实者,为温热类病邪侵犯肺胃所致。色淡多属虚者,为肺胃气液两虚,或肾阴亏损,虚火上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