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儒家第五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第五讲:《大学》解读一、宗圣曾子生平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生于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卒于公元前435年(周考王五年,鲁悼公三十二年)。出身没落贵族家庭,少年就参加农业劳动。后从师孔子,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他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并在修身和躬行孝道上颇有建树。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居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第一页,共十六页。
1曾子的祖先是夏禹的后代,姓姒。禹的第五代孙少康封他的小儿子曲烈于鄫地,建立 鄫国。鄫国故址,在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北,原名“缯邑”,以当地多产丝织品而得名。公元前567年(鲁襄公六年)邻近的莒国灭掉了鄫国,鄫太子巫无家可归,在远离莒国的鲁国南武城居住下来。鄫太子巫的曾孙叫曾点,字皙,他就是曾子的父亲,是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元文宗进封颜子为复圣公、曾子为宗圣公、子思子为述圣公、孟子为亚圣公。第二页,共十六页。
2贫而乐道曾参随孔子从楚国返回鲁国后,继续学习与研究儒学,锲而不舍,道传一贯。他这时没有什么任职,仍是在家敝衣躬耕,生活很是窘迫。鲁国的国君听说后,对他非常关心和同情,决定赠以“食邑”。但曾参以为“食邑”是只拿奉禄不做事,不如自食其力为好。于是曾参固辞不受。 这时,派来的使者好心地劝说曾参:“先生非求于人,为何不受?” 曾参对使者诚恳地说:“我常听说,受人者畏惧于人;与人者骄傲于人。纵然对我不骄傲,我能不畏惧吗?”经过再三推辞,曾参终于没有接受国君赠给的食邑。 不久,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情,便肯定了曾参的这种言行。第三页,共十六页。
3曾参质孝,不图高官厚禄,以孝奉父母为本份。在他晚年的时候,声誉愈来愈高了。由此,齐国聘他为相国、楚国请他为令尹、晋国请他为上卿,但他都没有接受。因为他认为,父母健在时能在跟前孝敬侍奉,做不做官以后还有时间。不过,父母的寿命是不能再增加了,应在家好好事奉父母。所以宁愿在齐国当个小官吏,虽然吏禄微薄,只有“三釜”,却能事奉父母。 曾参还说过,杀牛来祭祀先人,还不如父母在世时杀只鸡孝敬老人更好。第四页,共十六页。
4后来,曾参的父母先后病故了,他便离开家乡到了楚国做了大官。此后,楚国经常有战乱,就辞官到了卫国。当时,他的同窗好友子路正在卫国任蒲邑大夫,有职有权,显赫一时。有人劝说曾参,你到子路那里走一趟,什么不用说,也会得到高官厚禄。第五页,共十六页。
5曾参却摇了摇头说:“我从来不愿垂翼求人,宁愿在西河教学过着安贫乐道的生活,不图小利,以仁为己任,直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曾参住在西河岸边,生活贫困得到了难以维持的程度。面带饥色,手足破裂,有时三日不动火,十年没做过新衣服,帽缨子都断了,鞋子都露出了脚。尽管如此,他仍然充满乐观,怡然自得,还经常散步于西河两岸,拂着轻风,不禁抒发心怀,唱着《商颂》乐曲,如同金鼓玉振,铮铮有声。第六页,共十六页。
6曾参晚年与子夏、段干木设教于西河。子夏的儿子不幸病殁,子夏非常悲伤,眼睛都哭瞎了。曾参听说后,赶忙前去看望。子夏哭,曾参也哭。子夏哭着说:“天哪,我有什么罪过,这样来惩罚我呢?”第七页,共十六页。
7曾参听后有些生气,并直率地说:“子夏,你为何无罪,过去我与你共同跟着夫子学于洙、泗,老了又退居于西河之上,可是西河的人都知道你,而不熟悉夫子,这是你的一个罪过吧!当你的父母亲去世时,西河人都不知道,这是你的第二个罪过吧!现在你的儿子殁了,你却哭瞎了眼,没有不知道的,这是你的第三个罪过了。” 子夏听了,甚为信服,随之丢下手中的拐杖,深深拜谢说:“我是有罪的,我是有罪的。”第八页,共十六页。
8二、《大学》简介《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第九页,共十六页。
9三、《大学》章句摘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静,谓心不妄动。安,谓所处而安。虑,谓处事精详。得,谓得其所止。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第十页,共十六页。
10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第十一页,共十六页。
11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鼓之舞之之谓作,言振起其自新之民也。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诗经·大雅·文王》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自新新民,皆欲止于至善也。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经·商颂·玄鸟》止,居也,言物各有所当止之处也。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缗,诗作绵。《诗经·小雅·绵蛮》。缗蛮,鸟声。言人当知所当止之处也。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第十二页,共十六页。
12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第十三页,共十六页。
13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胖,步丹反。胖,安舒也。言富则能润屋矣,德则能润身矣,故心无愧怍,则广大宽平,而体常舒泰,德之润身者然也。第十四页,共十六页。
14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仁者散财以得民,不仁者亡身以殖货。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上好仁以爱其下,则下好义以忠其上;所以事必有终,而府库之财无悖出之患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第十五页,共十六页。
15内容总结第五讲:《大学》解读。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居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曾子的祖先是夏禹的后代,姓姒。禹的第五代孙少康封他的小儿子曲烈于鄫地,建立 鄫国。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元文宗进封颜子为复圣公、曾子为宗圣公、子思子为述圣公、孟子为亚圣公。”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上好仁以爱其下,则下好义以忠其上。所以事必有终,而府库之财无悖出之患也第十六页,共十六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