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静脉治疗行标解读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国家卫生行业标准解读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1内容背景标准条款解读678121234591011
2背景-输液系统变迁从每周均有输液反应的发生到目前每年几例的发生
3●输液量大我国80%的住院患者接受输液治疗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8瓶液远远高过国际上2.5至3.3瓶85%护士大于75%的工作时间用于输液操作●药物种类繁多,治疗复杂中药、西药、静脉推注、TPN等●实践人员众多:每个护士实践标准缺失,静脉治疗护理质量参差不齐背景-静疗状况
4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缩略语5.基本要求6.操作程序7.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原则8.职业防护本行标主要内容
5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美国静脉输液学会(INS)指南肿瘤治疗通路工具指南(ONS)(2013出版)静脉治疗护理实践(2011年出版)主要依据
6本标准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制定。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属邵逸夫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肿瘤医院、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欣娟、徐波、郑一宁、赵林芳、孙文彦、贺连香、罗艳丽、崔琳、杨宏艳、赵锐纬、胡丽茎、孟爱风、曹晶、么莉。
7应:必须,应该。强制性。可:允许,许可。就高不就低,能够。宜:适合,适宜。建议,推荐使用。助动词对程度解释
8本标准规定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要求第一章范围解读1.定位在静脉治疗相关护理技术操作;排除动脉治疗相关的护理技术操作和医生操作的技术。2.涉及的主要操作有:静脉注射、静脉穿刺、静脉输液、静脉输血、静脉导管维护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职业防护等。
9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事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务人员解读1.医疗机构:含诊所、乡镇卫生院在内的所有医院2.医务人员:注册护士、医师、乡村医生第一章范围
10第二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Z/T213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原则WS/T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113.1静脉治疗IT(infusiontherapy)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制品)以及血液,通过静脉注入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和静脉输血。常用工具:注射器、输液(血)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外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港以及输液辅助装置等。第三章术语和定义
123.2中心静脉导管CVC(centralvenouscatheter)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导管末端位于上腔或下腔静脉的导管。第三章术语和定义
133.3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第三章术语和定义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143.4输液港PORT(implantablevenousaccessport)第三章术语和定义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座
15
16输液港导管植入导管的末端可位于锁骨下静脉、上腔静脉、上腔静脉和右心房的交界处(理想的导管末端位置)输液座的植入一般位于前胸壁如锁骨下窝,根据皮下组织厚度的不同选择埋放于皮下组织、脂肪组织或者胸肌下
17植入方法锁骨下静脉路径颈内静脉路径锁骨下静脉穿刺导管留置到位建立皮下隧道和囊袋注射座置于锁骨下窝注射座与导管连接颈内静脉穿刺导管留置到位导管转180°向下走形建立皮下隧道和囊袋注射座置于上胸壁注射座与导管连接
18植入的输液港
19
203.5无菌技术(aseptictechnique)3.6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第三章术语和定义
213.7药物渗出(infiltration)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3.8药物外渗(extravasation)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3.9药物外溢(spill)在药物配置及使用过程中,药物意外溢出暴露于环境中,如皮肤表面、台面、地面等。第三章术语和定义
22第四章缩略语CRBSI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CVC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venouscatheter)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N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ORT输液港(implantablevenousaccessport)PVC外周静脉导管(peripheralvenouscatheter)
235.1静脉药物的配置和使用应在洁净的环境中完成解读:配置与使用静脉治疗药物的环境,应在空气中的细菌总数≤500cfu/m3的医疗环境内进行有条件的医院,可在层流环境(层流净化台和有层流通风设备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中完成配液,空气中的细菌总数应≤10cfu/m3*第五章基本要求来源:2002版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
24解读:基本培训要求培训频率和规模要求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培训规模方面可以国家级、市级、区级、院级5.2实施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务人员应为注册护士、医师和乡村医生,并应定期进行静脉治疗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第五章基本要求解读:注册证要求注册护士、医师和乡村医生持有护士职业资格证书的注册护士医师应持有职业医师证书乡村医生应持有乡村医生职业证书解读:专业知识培训血管解剖血栓形成原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用药安全培训解读:专业技能培训患者静脉评估静脉置管操作导管维护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255.3PICC置管操作应由经过PICC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且有5年及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操作者完成。第五章基本要求解读:PICC置管操作人员考核合格中华护理学会PICC资质认证班省、市级PICC资质认证班院级PICC资质认证班PICC置管操作应由有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经过PICC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操作者完成。
265.4应对患者和照顾者进行静脉治疗、导管使用及维护等相关知识的教育。解读护士应该对患者、看护者,和/或法定授权人进行关于输液治疗和治疗计划内容的教育,包括(但不仅限于)治疗的目的、预期的结果和/或治疗、输液治疗目的,与输液装置有关的护理,潜在的并发症,或与治疗及疗法有关的不良事件以及风险和受益*第五章基本要求来源:2011版INS《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S15
276操作程序6.1基本原则6.2操作前评估6.3穿刺6.4应用6.5静脉导管的维护6.6输液(血)器及输液附加装置的使用6.7输液(血)器及输液附加装置的更换6.8导管的拔除第六章操作程序
286.1.1所有操作应执行查对制度并对患者进行两种以上的身份识别,询问过敏史解读1.至少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年龄、病例号、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2.护士执行操作时,应以“核对腕带信息”及让“患者说出姓名”的形式进行患者的确认。3.操作前,应询问患者有无药物、消毒剂、导管材料等过敏史。第六章操作程序-基本原则
296.1.2穿刺针、导管、注射器、输液(血)器及输液附加装置等应一人一针一灭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具不应重复使用。第六章操作程序-基本原则6.1.3易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高危病区宜选用一次性安全型注射和输液装置。解读高危病区:肝病区、艾滋病病区
306.1.4静脉注射、静脉输液、静脉输血及静脉导管穿刺和维护应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解读在置入中央血管通路装置时,护士应该使用一个核查清单,来确保符合无菌的技术和操作流程*第六章操作程序-基本原则来源:2011版INS《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S14
316.1.5操作前后应执行WS/T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规定,不应以戴手套取代手卫生解读1.乙烯手套(薄膜)手套有4%~63%、橡胶手套有3%~52%的不可见渗透;2.使用者可能在摘手套时无意中污染了手部;3.戴手套不能完全屏障病原微生物,因此不能充分保护工作人员,不能充分防止交叉感染。第六章操作程序-基本原则
32解读最大无菌屏障原则包括:穿刺人员手卫生、置管操作(CVC、PICC、PORT)应戴一次性帽子、一次性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并采用覆盖整个身体的无菌巾。6.1.6置入PVC时宜使用清洁手套,置入PICC时宜遵守最大无菌屏障原则。第六章操作程序-基本原则
336.1.7PICC穿刺以及PICC、CVC、PORT维护时,宜使用专用护理包。解读专用护理包内含:无菌铺巾、75%酒精棉棒、碘伏棉棒、无菌手套、透明敷料、免缝胶带、小方纱等。第六章操作程序-基本原则
346.1.8穿刺及维护时应选择合格的皮肤消毒剂,宜选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乙醇溶液(年龄<2个月的婴儿慎用)、有效碘浓度不低于0.5%的碘伏或2%碘酊溶液和75%酒精。第六章操作程序-基本原则
356.1.9消毒时应以穿刺点为中心,至少消毒二遍或遵循消毒剂使用说明书,待自然干燥后方可穿刺。解读以穿刺点为中心,用力擦拭由内向外缓慢旋转,共两遍,保障消毒剂剂量。消毒后自然待干,避免吹、扇等动作,保障消毒效果并减少消毒剂对穿刺点的刺激。第六章操作程序-基本原则
366.1.10置管部位不应使用丙酮、乙醚等有机溶剂,不宜在穿刺部位使用抗菌油膏。丙酮乙醚第六章操作程序-基本原则解读1.丙酮和乙醚是危险化学品,不应接触,影响消毒效果;2.局部使用抗菌油膏,可促发霉菌感染和细菌耐药。
376.2.1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过敏史、静脉治疗方案、药物性质等,选择合适的输注途径和静脉治疗工具。第六章操作程序-操作前评估解读评估是从被动治疗转变为主动选择的关键步骤
38刺激性药物:能引起注射部位或沿静脉区域的炎性反应、刺痛肿胀或静脉炎的药物。发疱性药物:严重的持续性组织损伤和坏死的药物。药物的评估
39血液pH正常值:7.35-7.45–pH<4.1为强酸性,pH<7.0为酸性,pH>9.0为强碱性超过正常范围的药物均会损伤静脉内膜–pH<4.1在无充分血流下明显静脉内膜组织改变–pH=6.0内膜刺激小–pH>8.0使内膜粗糙,可能形成血栓药物的评估
40pH值—例举部分药物PH值01234567891011121314酸碱生理pH血液PH^环丙沙星多巴胺强力霉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吗啡氨苄青霉素环吡嘧啶5-Fu钾盐顺铂阿霉素利福平阿昔洛韦奥美拉唑呋塞米氨茶碱
41穿刺工具选择经济因素操作原则舒适美观患者意愿满足治疗需求是主干安全注射是前提
426.2.2评估穿刺部位皮肤情况和静脉条件,在满足治疗需要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较细、较短的导管。解读1.减少导管对局部血管的刺激,避免发生机械性静脉炎;2.保证充分的血液回流。第六章操作程序-操作前评估
43导管与血栓形成的关系研究表明,导管在血管腔内所占的空间影响血流的速度导管直径粗或血管细,血栓形成概率就高。直径3Fr以下的PICC无静脉血栓形成,4Fr发生率为1%5Fr为6.6%,6Fr为9.8%44
44血管流速静脉直径流速掌指静脉2~5mm10ml/min上臂头静脉~6mm40~90ml/min上臂贵要静脉~10mm90~150ml/min腋静脉~16mm150~350ml/min锁骨下静脉~19mm350~800ml/min上腔静脉~20mm2000ml/min
456.2.3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宜用于短期或单次给药,腐蚀性药物不应使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第六章操作程序-操作前评估来源: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P17持续刺激性药物、发疱剂药物、肠外营养液、pH﹤5或﹥9的液体或药液,以及渗透压﹥600mOsm/L的液体等药物时,避免使用头皮钢针,以防止发生渗出引起的组织坏疽*解读头皮钢针的使用可用于患者单次采取血标本,仅限于短期(≤4h)或单剂量的静脉输液治疗
466.2.4外周静脉留置针宜用于短期静脉输液治疗,不宜用于腐蚀性药物等持续性静脉输注。解读:1.建议穿刺工具具有防止针刺伤的保护装置2.不使用外周静脉输注的药物:持续刺激性药物、发疱剂药物、肠外营养液、pH低于5或者高于9的液体或药液,以及渗透压大于600mOsm/L的液体等药物*13.治疗周期:通常为少于1周的治疗4.适用于输血或者血液制品:成人用于14-24G、儿童和新生儿用于22-24G的外周静脉短导管*2来源:*1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P19;*22011版INS《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S33第六章操作程序-操作前评估
47从上肢远端非惯用手臂血管开始穿刺外周导管穿刺规避点婴儿避开手部(吮吸的手指)下肢静脉不作为穿刺血管的常规部位避开脑血管意外后的患肢避开肢体关节、触诊疼痛区域避开接受乳腺手术清扫腋窝淋巴结避开接受放疗的上肢避开淋巴水肿的上肢
486.2.5PICC宜用于中长期静脉治疗,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不应用于高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和血液动力学监测(耐高压导管除外)。6.2.6CVC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血液动力学的监测,不应用于高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耐高压导管除外)。6.2.7PORT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不应使用高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耐高压导管除外)。
49各类导管留置时间输液方式输液工具输液时间外周浅静脉输液钢针<4Hours留置针72–96Hours中心静脉输液CVC1day–4WeeksPICC1Year±埋藏式输液港PORT5Year±短期或单次短期中长期----行标、说明书推荐
506.3.1.1PVC穿刺(包括头皮钢针和外周静脉留置针)6.3.1.2PVC穿刺应按以下步骤进行:敷料外注明日期、护士签名选择穿刺静脉,皮肤消毒取舒适体位解释说明穿刺目的及注意事项选择透明敷料或纱布类无菌敷料,固定穿刺部位穿刺点上方扎止血带,绷紧皮肤穿刺,见回血后再进少许外周静脉留置针:固定针芯,送外套管入静脉,松止血带第六章操作程序-穿刺
51固定无张力持膜塑型边撕边框边按压抚平敷料
52固定要点封闭针座肝素帽高于导管尖端,U型固定延长管高举平台法固定肝素帽
536.3.1.3PVC穿刺时应注意以下事项:a)宜选择上肢静脉作为穿刺部位,避开静脉瓣、关节部位以及有疤痕、炎症、硬结等静脉;b)成年人不宜选择下肢静脉进行穿刺;解读1.相对来讲由于重力作用以及下肢处于远心端的影响,下肢的静脉循环不如上肢。2.下肢静脉瓣较多。3.下肢输注药物通过心脏泵血达到全身各处起效的时间慢于上肢输液。
546.3.1.3PVC穿刺时应注意以下事项:c)小儿不宜首选头皮静脉;解读小儿避免首选穿刺头皮静脉,家长与患儿的精神刺激,且一旦发生药液渗漏,出现疤痕,影响头发生长,影响美观,造成心灵伤害。
556.3.1.3PVC穿刺时应注意以下事项:d)接受乳房根治术和腋下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应选健侧肢体进行穿刺,有血栓史和血管手术史的静脉不应进行置管;e)输液钢针穿刺处的皮肤消毒范围直径应≥5cm,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处皮肤消毒范围直径应≥8cm,待消毒液自然干燥后再进行穿刺;f)应告知患者穿刺部位出现肿胀、疼痛等异常不适时,及时告知医务人员。解读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消毒面积大于5×5cm,外周静脉留置针消毒面积大于8×8cm,用力摩擦皮肤1分30秒,自然晾干。
561核对确认置管医嘱,查看相关化验报告2确认已签署置管知情同意书3测量置管侧臂围和预置管长度(手臂外展与躯干成45-90°)4操作过程中需要患者配合的动作进行指导5消毒、铺巾、建立最大化无菌屏障6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皮肤,直径≥20cm7用生理盐水预冲导管,检查导管完整性8穿刺点上方扎止血带9按需要进行穿刺点局部浸润麻醉10静脉穿刺,见回血后降低角度进针少许11固定针芯,送入外套管12将导管均匀缓慢送入至预测量的刻度13抽回血,确认导管位于静脉内14冲封管后,选择透明或纱布类无菌敷料固定导管15敷料外应注明日期、护士签名16通过X线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17记录穿刺静脉、穿刺日期、导管刻度、导管尖端位置等18测量双侧上臂臂围并与置管前对照6.3.2PICC穿刺6.3.2.1步骤第六章操作程序-穿刺
57上臂静脉较前臂静脉留置PICC的优势项目上臂静脉前臂静脉静脉直径6-10mm4-8mm血管流速90-150ml/min20-40ml/min血管鞘刺激血管小大肘部活动微牵拉导管强牵拉导管机械性静脉炎少多血栓低高B超导引下置PICC新技术诞生了!
58穿刺技术的飞跃穿刺方法:传统的盲穿可视条件下血管穿刺穿刺部位:前臂上臂
591宜选择肘部或上臂静脉作为穿刺部位2避开肘窝、感染及有损伤的部位3接受乳房根治术或腋下淋巴结清扫的术侧肢体4锁骨下淋巴结肿大或有肿块侧肢体5安装起搏器侧不宜进行同侧置管6患有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患者不宜进行置管6有血栓史、血管手术史的静脉不应进行置管7放疗部位不宜进行置管8新生儿还可选择下肢静脉、头部静脉和颈部静脉6.3穿刺6.3.2PICC穿刺6.3.2.1注意事项第六章操作程序-穿刺
602011静疗护理会议报道
61第六章操作程序-应用6.4.1静脉注射6.4.1.1应根据药物及病情选择适当推注速度6.4.1.2注射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用药反应6.4.1.3推注刺激性、腐蚀性药物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回血情况,确保导管在静脉管腔内
626.4.2静脉输液6.4.2.1应根据药物及病情调节滴速6.4.2.2输液过程中,应定时巡视,观察患者有无输液反应6.4.2.3输入刺激性、腐蚀性药物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回血情况,确保导管在静脉内。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热、痛、渗出等表现第六章操作程序-应用
636.4.3PN6.4.3.1宜由经培训的医护人员在层流室或超净台内进行配制。6.4.3.2配好的PN标签上应注明科室、病案号、床号、姓名、药物的名称、剂量、配制日期和时间。6.4.3.3现用现配,应在24小时内输注完毕。6.4.3.4存放应放在4℃冰箱内的PN,应复温后再输注。6.4.3.5输注前应检查有无悬浮物或沉淀,并注明开始输注的日期及时间。6.4.3.6应使用单独输液器匀速输注。6.4.3.7单独输注脂肪乳剂时,时间应严格遵照药物说明书。6.4.3.8在输注的PN中不应添加任何药物。6.4.3.9应注意观察患者对PN的反应,及时处理并发症并记录。第六章操作程序-应用
646.4.4密闭式输血密闭式输血参见《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血袋低温保存24小时第六章操作程序-应用
656.5.1.1经PVC输注药物前宜通过输入生理盐水确定导管在静脉内;经PICC、CVC、PORT输注药物前宜通过回抽血液来确定导管在静脉内。6.5.1.2PICC、CVC、PORT的冲管和封管应使用10ml以上注射器或一次性专用冲洗装置。第六章操作程序-静脉导管的维护
66针筒直径与施与导管壁压力在静脉及导管内承受的压力=施加在针筒推柄的力(磅)/针筒内周面积(半径2×兀)PSI压力>25PSI,血管及导管会受伤害注射器直径1ml3ml5ml10ml5磅压力产生的PSI94.2PSI55.1PSI28.6PSI19.8PSI
676.5.1.3给药前后或使用两种不同药物之间,宜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如果遇到阻力或者抽吸无回血,应进一步确定导管的通畅性,不应强行冲洗导管。第六章操作程序-静脉导管的维护
68解读:A-C-L:导管维护金标准A评估:判断导管功能是否健全;C冲洗:避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保持导管功能健全L封管:正确的封管手法+适当的封管溶液+最后的Lock=正压、有效、安全的封管首选:单剂量小瓶或预充式冲洗器;强烈推荐优先使用制备好的无菌产品,如:预冲式导管冲洗器.*第六章操作程序-静脉导管的维护来源:2011版INS、《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
69冲封管液配置----《2011版INS》推荐
706.5.1.4输液完毕应用导管容积加延长管容积2倍的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正压封管。6.5.1.5肝素盐水的浓度,PORT可用100U/ml,PICC及CVC可用0~10u/ml。解读:冲洗导管最小剂量要求:导管容积加延长管内容积的2倍(PICC(4Fr)+延长装置容积×2=2.66ml:外周留置针容积(20G)×2=2.20ml);对于术后患者需要使用肝素盐水封管液应谨慎,倘若使用,建议从术后第4天到第14天或者一直到停用肝素盐水为止,每2-3天监测一次血小板计数,监测肝素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第六章操作程序-静脉导管的维护来源:2011版INS、《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S52、53
716.5.1.6连接PORT时应使用专用的无损伤针穿刺,持续输液时无损伤针应每7d更换一次。6.5.1.7PORT在治疗间歇期应至少每4周维护一次。6.5.1.8PICC导管在治疗间歇期间应至少每周维护一次第六章操作程序-静脉导管的维护
726.5.2敷料的更换6.5.2.1应每日观察穿刺点及周围皮肤的完整性。6.5.2.2无菌透明敷料应至少每7天更换一次,无菌纱布敷料应至少每2天更换一次;若穿刺部位发生渗液、渗血时应及时更换敷料;穿刺部位的敷料发生松动、污染等完整性受损时应立即更换。第六章操作程序-静脉导管的维护
736.6.1输注药品说明书所规定的避光药物时,应使用避光输液器。解读药物对光敏感,导致药物降解、氧化影响药物的稳定性,使药效降低或失效。第六章操作程序-输液(血)器及输液附加装置的使用
746.6.2输注脂肪乳剂、化疗药物以及中药制剂时宜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5μm)。第六章操作程序-输液(血)器及输液附加装置的使用
756.6.3 输注的两种不同药物间有配伍禁忌时,在前一种药物输注结束时,应冲洗或更换输液器,并冲洗导管,再接下一种药物输注。6.6.4使用输血器时,输血前后应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入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应在前一袋血输尽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第六章操作程序-输液(血)器及输液附加装置的使用
766.6.5输液附加装置包括三通、延长管、肝素帽、无针接头、过滤器等,应尽可能减少输液附加装置的使用。解读有研究表明导管的连接装置可导致0.4%的污染机会,增加连接装置,污染概率将成倍增加微生物污染导管接头和内腔,可导致管腔内细菌繁殖,引起感染。第六章操作程序-输液(血)器及输液附加装置的使用
776.6.6输液附加装置宜选用螺旋接口,常规排气后与输液装置紧密连接。第六章操作程序-输液(血)器及输液附加装置的使用6.6.7经输液接头(或接口)进行输液及推注药液前,应使用消毒剂多方位擦拭各种接口(或接头)的横切面及外围。
786.7.1输液器应每24小时更换1次,如怀疑被污染或完整性受到破坏时,应立即更换。6.7.2输全血、成份血或生物制剂的输血器4小时更换一次。6.7.3输液附加装置应和输液装置一并更换,在不使用时应保持密闭状态,其中任何一部分完整性受损时都应及时更换。6.7.4外周静脉留置针附加的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宜随外周静脉留置针一起更换;PICC、CVC、PORT附加的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应至少每7天更换1次;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内有血液残留、完整性受损或取下后,应立即更换。第六章操作程序-输液(血)器及输液附加装置的更换
79解读疑似污染或当该产品或者系统的完整性受损时,应立即更换。当外周血管通路更换位置,或放置一个新的中心血管通路装置,应更换输液装置。在更换输液装置的同时,也要更换输液装置的附加装置。
806.8.1外周静脉留置针应72h~96h更换一次。6.8.2应监测静脉导管穿刺部位,并根据患者病情、导管类型、留置时间、并发症等因素进行评估,尽早拔除,拔管应由培训合格的医护人员操作。6.8.3PICC留置时间不宜超过1年或遵照产品使用说明书。6.8.4静脉导管拔除后应检查导管的完整性,PICC、CVC、PORT还应保持穿刺点24h密闭性。第六章操作程序-导管的拔除封闭24小时
81解读当疑似污染或出现并发症时,应立即拔除血管通路装置当出现未能解决的并发症、终止治疗或确实不需要时,应该拔除血管通路装置应在48小时内尽早替换在紧急情况下放置的血管通路装置*第六章操作程序-导管的拔除来源:2011版INS、《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S49
827.1静脉炎7.1.1应拔除PVC,可暂时保留PICC;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对症处理。7.1.2将患肢抬高、制动,避免受压。必要时,应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7.1.3应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的变化并记录。第七章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原则
83—静脉炎外周静脉炎发生率=分级临床标准0没有症状1穿刺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2穿刺部位疼痛有发红和/或水肿3穿刺部位疼痛伴有发红;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4穿刺部位疼痛伴有发红;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静脉,长度>1cm;脓液流出×100留置外周静脉导管的总例数发生静脉炎的例数----2011年INS
84–使水分子向细胞内移动,细胞水份过多-细胞破裂、静脉刺激、静脉炎等–与血液等渗而不会造成细胞壁水分子的移动高渗溶液>340mOsm/L–吸取细胞内水份,血管内膜脱水暴露于刺激性溶液而发生静脉炎、静脉痉挛、血栓形成等渗透压与静脉炎的关系低渗溶液<240mOsm/L等渗溶液240-340mOsm/L
85高度危险中度危险低度危险>600mOsm/L400-600mOsm/L<400mOsm/L研究证明:渗透压>600mosm/L的药物可在24小时内造成化学性静脉炎药物随着配置溶液种类不同,出现不同渗透压值渗透压越高,静脉刺激越大渗透压与静脉炎的关系
86常用药物的渗透压药物名称渗透mOsm/L阿霉素2805-FU650环磷酰胺352长春新碱6103%氯化钠1030三磷酸吡啶核苷酸(TPN)700-2000甘露醇10985%碳酸氢钙119050%葡萄糖252610%氯化钾2666氟尿嘧啶650
877.2药物渗出与药物外渗7.2.1应立即停止在原部位输液,抬高患肢,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对症处理。7.2.2观察渗出或外渗区域的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变化及关节活动和患肢远端血运情况并记录。-药物渗出与药物外渗注:如为药物外渗按规定及时上报护理不良事件
887.3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7.3.1可疑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抬高患肢制动,切勿热敷、按摩、压迫,立即通知医师对症处理并记录。7.3.2观察置管侧肢体、肩部、颈部及胸部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及颜色、出血倾向及功能活动情况。-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
897.4导管堵塞7.4.1静脉导管堵塞时,应分析堵塞原因,不应强行推注生理盐水。堵管原因纤维蛋白血栓药物沉淀位置性堵管堵管类型单向:能输液但不能抽吸双向:既不能输液也不能抽吸-导管堵塞
90解读导管堵塞分为药物堵塞和血液堵塞。导管堵塞后如强行冲管,有导致导管破裂和静脉栓塞的风险。预防药物堵塞:输注粘稠液体前后使用NS脉冲式冲管,如:血制品、脂肪乳、白蛋白等。血液堵塞:可根据医嘱应用尿激酶溶栓。7.4.2确认导管堵塞时,PVC应立即拔除,PICC、CVC、PORT应遵医嘱及时处理并记录。-导管堵塞
917.5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可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拔除PVC,暂时保留PICC、CVC、PORT,遵医嘱给予抽取血培养等处理并记录。-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928.1针刺伤防护---操作按GBZ/T213《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执行。第八章职业防护来源:2011版INS指南S28,S33
938.2抗肿瘤药物防护配置抗肿瘤药物:配药空间相对独立,在II级或III级垂直层流生物安全柜内配置配药间配备溢出包(内含防水隔离衣/口罩/乳胶手套/面罩/护目镜/鞋套/吸水垫/垃圾袋等)3.操作者戴双层手套(内层PVC手套,外层乳胶手套)4.防水隔离衣(无絮状物材料制成)前部完全封闭5.操作台面垫防渗透吸水垫,污染或操作结束时及时更换6.静脉给药时采用全密闭式输注系统7.所有抗肿瘤药物污染物品应丢弃在有毒性药物标识的容器中第八章职业防护
948.2抗肿瘤药物防护药物外溢处理步骤:1.操作者应穿戴个人防护用品2.立即标明污染范围3.粉剂药物外溢使用湿纱布垫擦拭4.水剂药物外溅使用吸水纱布垫吸附5.污染表面使用清水清洗6.药液不慎溅在皮肤或眼睛内,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7.记录外溢药物名称、时间、溢出量、受污染人员、处理过程第八章职业防护
95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