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2210906
大小:3.66 MB
页数:14页
时间:2022-10-18
《凝血机制-和常见的促凝血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凝血机制和常见的促凝血药
1凝血机制
2血液凝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参与血液凝固的因子目前认为有23种之多,这些因子在血液中均以非活化的形式存在,一旦血管和组织受损,即可启动凝血系统,开始一系列的活化反应,有如瀑布,故被称为瀑布学说。血液凝固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途径,前者是指心血管受损或血液流出体外,接触某些异物表面时触发的凝血过程。后者则指由于受损组织释放组织促凝血酶原激酶而引起的凝血过程。
3凝血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1.凝血酶原激活复合物的形成2.凝血酶的形成3.纤维蛋白的形成
4血液凝固系统
51.凝血酶原激活复合物的形成:此阶段从组织受损开始,经过内源性和外源性途径形成激活凝血酶原的复合物。在内源性途径,首先Ⅻ被激活为Ⅻa,随后Ⅻa把Ⅺ、Ⅸ激活为Ⅺa、Ⅸa,然后Ⅸa在Ⅷa和Ca2+参与下在血小板膜表面把Ⅹ活化为Ⅹa,Ⅹa在Va和Ca2+形成复合物后便将凝血酶原激活为凝血酶。在外源性途径,则由Ⅶ激活开始,Ⅶ和Ⅶa均能与组织的促凝血酶原激酶成为复合物,在Ca2+和磷脂存在下活化X为Xa。以后的凝血过程即为内源性途径相同,因此自Xa以下的途径成为共同途径。
62.凝血酶的形成:Ⅹa、Va和Ca2+复合物作用下,凝血酶原活化为凝血酶,最后离开血小板进入血浆液相。3.纤维蛋白的形成:凝血酶在血浆把纤维蛋白原裂解为可溶性纤维蛋白,再在XIIIa的催化下,可溶性纤维蛋白进行单体交叉联结成为纤维蛋白多聚体凝块,至此血液凝固。
7促凝血药维生素k、酚磺乙胺
8维生素k维生素k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一类具有甲萘醌基结构的化学物质。维生素K分为二大类,一类是脂溶性维生素,即从绿色植物中提取的维生素K1和肠道细菌(如大肠杆菌)合成的维生素K2。另一类是水溶性的维生素,由人工合成即维生素K3和K4。最重要的是维生素K1和K2。脂溶性维生素K吸收需要胆汁协助,水溶性维生素K吸收不需要胆汁。
9维生素k的药理作用维生素k是肝脏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必需因子,它参与这些因子的无活性前体物形成活性产物的羧化作用。缺乏维生素k可导致这些因子的合成障碍,引起出血倾向或出血。因此,这些因子称为维生素k依赖因子。
10应用维生素k缺乏症家禽由于生长迅速容易发生;怀孕、哺乳期也可出现。此外,胆汁分泌障碍、肠道炎症可导致脂肪消化、吸收不良,也可诱发本病。出血性疾患反刍动物饲喂甜苜蓿引起双香豆素类中毒和磺胺喹恶啉中毒,均可用维生素k治疗。其他出血性疾患再对因治疗的同时,可用维生素k做辅助治疗。
11酚磺乙胺止血敏,止血定,羟苯磺乙胺能使血小板数量增加,并增强血小板的凝集和黏附力,促进凝血活性物质的释放,从而产生止血作用。作用快速,静注后1h作用最强,一般可维持4到6小时
12酚磺乙胺的作用与应用可以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及降低其通透性的作用,作用快速,静注后1h作用最强,一般可维持4到6小时。适用于各种出血如:手术前后止血、消化道出血、也与其他止血药合用。
1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