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ID:8215270

大小:78.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3-10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_第1页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_第2页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_第3页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_第4页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_第5页
资源描述: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八章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本章考点:  1.治疗药物代谢与监测  (1)药物在体内运转的基本过程  (2)药代动力学基本概念  (3)影响血药浓度主要因素与药物效应  (4)临床上需要进行监测的药物和临床指征  2.治疗药物监测方法  (1)标本采集时间与注意事项  (2)常用测定方法种类及原理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过程的速度规律的科学。治疗药物监测(TDM)是指应用一定的分析技术测定体液中药物的浓度,以药代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和电子计算机为计算工具,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过程,使临床给药个体化,科学化、合理化。  

2、一、药物体内运转的基本过程  药物可以通过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舌下给药、皮肤给药等途径进入体内。药物在体内运转的基本过程有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等主要过程。对于非静脉注射、滴注的给药途径,如口服、皮肤给药等都存在药物吸收机制,包括被动扩散、主动转运和促进扩散等作用。  1.药物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通过细胞膜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药物吸收受生物因素(胃肠道、pH、吸收表面积)、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脂溶性、解离常数、溶解速度、药物颗粒大小、多晶型)和药物剂型、附加剂的影响。  2.药物分布是指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通过各组织问的细胞膜屏障分布

3、到各作用部位的过程。药物分布的速度取决于该组织的血流量和膜通透性。药物分布对药物药效作用的开始、作用强度、持续时间起着重要作用。药物与血浆蛋白相结合、对毛细血管和体内各生理屏障的通透性、以及药物与组织间的亲和力等因素对药物分布有影响。体内药物与蛋白的结合通常是可逆的,体内也只有游离型药物才有药理作用。  3.药物转化是指外来化合物在体内变为另一种不同活性物质的化学过程,生物转化提高药物极性和水溶性,使大多数药物失去药理活性,有利于药物的排出体外。生物转化常通过二相反应,第一相是药物氧化、还原和水解;第二相是结合反应。生物转化的主要部位在肝脏,另外,胃肠道、肺

4、、血浆也有部分的生物转化作用。在肝功能损害时,主要影响药物的体内生物转化,对胃肠道途径给药会出现首过作用。  4.药物排泄是指药物分子从组织反扩散到血液循环后,通过肾、肺、皮肤等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取决于生物转化和排泄。肾脏是多数药物的排泄器官,增加尿液的碱性,有利于酸性药物的排出,影响药物经肾脏排泄的主要因素是肾小球滤过率(可用肌酐清除率表示)和肾血浆流量(对氨基马尿酸清除率表示)。  在药物动力学中,生物转化与排泄两过程的综合效果叫消除,而分布与消除过程通常称为处置。  二、药代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1.吸收速度常数(Ka)  表示

5、药物在使用部位吸收入大循环的速度。Ka值增大,血药浓度的峰值也升高,但峰时减少。  2.吸收分数(F)  表示药物进入体循环的量与所用剂量的比值。静脉注射的F=1;口服或肌肉注射的F≤1,口服时,F值与饮食、服药时间有关。  3.表观分布容积(V)  表示药物在体内分布的程度。静脉注射时,V=剂量(D)/C;V值增大,药物浓度下降,二者呈反比关系。  4.消除速度常数(K)  表示药物在体内代谢、排泄的速度,是单位时间内机体能消除药物的固定分数或百分数。K值增大,血药浓度下降。  5.生物半寿期(t0.5)  是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t0.5=0.

6、693/K;当经过3.32、6.64、9.96个t0.5时,体内药物的消除分别为总药量的90%、99%和99.9%。超短半寿期是t0.5小于l小时;短半寿期是t0.5为1~4小时;中长半寿期是t0.5为4~8小时;长半寿期是t0.5为8~24小时;超长半寿期是t0.5大于24小时。  6.房室模型  为研究药物体内的动力学特性,把机体抽象地看成一个系统,由一个或几个隔室组成,同一隔室内具有动力学上的动态平衡(“均一性”),不同隔室间继续有药物的转运和分布,以此种隔室概念来说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过程的模型称房室模型。  7.单室模型  药物

7、进入全身循环后,迅速分布到机体各部位,在血浆、组织与体液之间处于动态平衡的“均一”体;将整个机体作为一个隔室处理的模型。  静脉注射的单室模型动力学方程为:C=C0·e-kt;  静脉滴注的方程为C=R0(1—e-kt),R0为滴注速度,  静脉滴注的稳态浓度Css=R0/(K·V),  对t0.5长的药物,治疗时常静注一负荷剂量D1=Css·V,继续静脉滴注的维持速度为R0=Css·V·K;  口服药物单室模型动力学方程为:C=FX0K(e-kt一e-kAt)/V·(Kα—K)],达峰时间Tpk=ln(Ka/K)/(Ka—K),峰浓度Cpk=FX0/{V·

8、[Ka/K—K/(Ka—K)]}。  8.二室模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