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测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测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

ID:82002822

大小:753.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3-11-03

上传者:老李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测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测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测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测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测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测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测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测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8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测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9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测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测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山东省宁阳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秦朝时“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汉初这种“遗风余俗犹尚未改”,如陆贾致仕后就曾将家财平分给五个儿子。秦汉之际的这种习俗A.延续了商周的宗法秩序B.顺应了小农经济的需求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推动了儒家伦理的传播【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陆贾致仕后就曾将家财平分给五个儿子”中陆贾的做法适应了小农经济下个体生产的需要,B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的宗法秩序就已经走向崩溃,A排除;C是科举制的作用,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2.唐代有“出将入相”的惯例,人们认定“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宋代民间则流行“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俗语,宋人认为“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这表明A.唐朝的大多数官员来源于武将B.宋代文化相对于唐代更为发达C.社会观念与政治环境关系密切D.科举制度提高了文人社会地位【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将领即使领兵打仗获胜的荣誉也不及考上状元,说明当时文人的地位高于武将,这是宋代重文轻武的政策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即社会观念与政治环境关系密切,C项正确;题干不能得出唐朝的大多数官员来源于武将,排除A;题干强调的不是宋代文化相对于唐代更为发达,也不是强调科举制的作用,排除B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的分析,结合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即可得出答案。3.《剑桥插图中国史》一书中记载:“在1100年,人口达到一亿……在人口稠密地区居住的农民,在更大程度上卷入商业活动之中,出售余粮,买进木炭、茶、油和酒。主要种植粮食的农户,也常常进行小规模的副业生产,如酿酒、烧炭、造纸和织布,并通过中间商出售商品。”这一记载主要反映了()-14-

1A.宋代农产品商品化有了质飞跃B.宋代小农经济出现瓦解的趋势C.农村人口城市化在宋代达到高潮D.宋代的农业与商业交互式发展【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反映宋代农民更大程度上卷入商业活动之中,从事小规模的副业生产并出售农副业产品,说明宋代的农业与商业交互式发展,故选D;宋朝仍然是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没有发生质的飞跃,排除A;B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错在“达到高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点睛】4.清朝对官吏考核承袭明制并稍有改进。每三年考课一次,考课措施称“四格八法”,“八法”中凡犯有一法者即遭淘汰。若犯“八法”中“贪”条,贪银十两即处以死刑。各级考核建立在德绩结合之上,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德是考核指导原则,绩是考核具体内容。清朝的这一做法A.意在培养官员对现政权的忠诚感B.目的是树立良好清明的社会风气C.保证了国家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D.建立了一支清廉高效的官僚队伍【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反映了清代对官吏的考核十分严格,考核“以德为主,德是考核指导原则”,结合所学可知,“德”主要是清政府对官员效忠程度的要求,故A项正确;清朝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官场风气,但不是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故排除B;材料与经济的繁荣无关,故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清朝官吏考核规定,有助于建设清廉的官僚队伍,但不代表已经建立了一支清廉高效的官僚队伍,故D项错误。5.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陕西蓝田吕氏兄弟首创乡约制度, 要求邻里乡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据此可知,吕氏乡约A.是儒学理念实践B.体现了心学对民众的影响C.推动了乡村的自治D.反映了人们对稳定的期盼【答案】A【解析】详解】“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所涉及的内容,都是儒学所倡导的“德”“礼”“仁爱”的主张,因此乡约制度是儒学理念的实践,A正确;此时还没有心学,排除B;材料与乡村自治无关,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人们的期盼是什么,排除D。-14-

26.汉代《氾胜之书》记载小麦选种“择穗大强者”;北朝《齐民要术》记载利用不同种的树木进行嫁接来提高果树结实和改良品质;南宋《农书》记载种桑“择美桑种椹”,“唯取中间一截”,“以种即其干强实,其叶肥厚”。这说明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A.形成了系统的科学体系B.推动了近代进化论产生C.与社会生产关系紧密D.与经济重心南移同步【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以我国古代三部农学著作记载的内容为例,书中农作物的优选优种等生产技术,说明了我国古代的科技主要服务生产实践,所以C项为正确答案;我国古代农业科技并未形成系统的科学体系,排除A项;指导古代生产实践技术的农书与数百年后的理论,即19世纪中期西方学者提出的进化论无关,排除B项;优选优种的原则和农业技术,与经济布局变化无关,排除D项。【点睛】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轻理论。7.据记载,某一企业“创办之初,暂在军需项下通融筹拨。同治六年,议兴船工,两江总督曾国藩奏请在江海关解部四成洋税酌留二成案内,以一成为制造轮船之用。八年,两江总督马新贻附奏,请以酌留洋税二成全数作为制造之用”。此类企业A.在实业救国思想影响下产生B.缓解了晚清政府的财政危机C.诱导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D.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同治六年”“曾国藩”“制造轮船之用”来看此类企业属于洋务企业。依据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可知,洋务企业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正确;洋务企业产生之初是为了自强以抵抗外来侵略,产生于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以前,A错误;洋务企业多为官办性质,官员贪污腐败,又有顽固派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并未缓解清政府的财政危机,B错误;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而不是洋务企业,D错误。故选C。8.1941年,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山东东南各县举行了春节体育比赛,赛事丰富多彩,除了球类以外还有武术、射击、跳高、跳远、拔河、刺杀等比赛。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解放区体育事业发展速度超过国统区-14-

3B.体育赛事项目的设置受民族战争影响C.革命根据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丰富多彩D.体育竞赛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军民团结【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1941年正值抗战相持阶段,根据此体育项目“除了球类以外还有武术、射击、跳高、跳远、拔河、刺杀等比赛”可知,体育赛事项目与抗战相关,说明其设置受到民族战争的影响,B正确;题干未对根据地和国统区体育事业对比,排除A;题干列举的是春节体育比赛而非百姓日常,排除C;题干中所列体育项目无法体现出军民团结色彩,排除D。9.据统计,19世纪70-90年代中国出口贸易基本情况(出口货物值占出口总值的比重)如下表所示。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的中国时间茶丝豆棉花其他1871—1873年52.7%34.5%0.1%0.2%12.5%1881—1883年46.2%26.2%0.2%0.4%27.0%1891—1893年26.6%24.9%1.2%4.8%42.5%A.丝、茶出口的竞争力不断增强B.出口贸易促进商品经济发展C.自然经济解体范围逐步扩大D.对外贸易入超局面得以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出口贸易中丝、茶为大宗,但所占比重日益下降,其他产品出口所占比屯增加,这体现了列强不断扩大对中闰的原料掠夺,从而有利于中国产品的商品化,故B项正确;A项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排除;鸦片战争后,纺、织分离,耕、织分离,从沿海通商口岸到内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C项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材料并没有涉及进口状况,D项结论无从得出。10.“自九一八事变后,各中间政派便积极呼吁团结抗日;华北事变后,他们仍然坚持抗日民主立场,一方面抨击国民党内战独裁政策,另一方面响应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推进了抗日救亡运动高潮和抗日民族闭结的进程。”这主要反映了-14-

4A.中共抗日主张被各派接受B.中日之间民族矛盾的激化C.中国各个政派的团结抗日D.中国对日本全面抗战进程【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各中间政派支持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批判国民党内战独裁政策,实质上反映了日本加紧侵华的形势下,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日民族矛盾激化,故B项正确。A项,题干未体现中共抗日主张被各派接受,排除。C项,题干反映中国民党实行内战独裁政策,排除。D项,中国对日全面抗战始于七七事变后,排除。11.下图漫画题为《快乐的竞赛—加油,追上来了》,生动地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该漫画的寓意是A.“大跃进”运动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B.人民对“一五”计划的建设热情高涨C.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的积极性D.工农业竞赛推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14-

5“一五”计划是1953-1957年,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其中对农业的改造就涉及农业合作化运动,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农业合作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合作化运动1956年底完成,1958年开展“大跃进”运动,A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农业合作化运动1956年底完成,1958年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C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劳动竞赛,不是社会主义改造,D项错误。12.中世纪初期,罗马法长期处于衰落状态,“教会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法庭中都有法律的效力”。从12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对罗马法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无论国王或市民,都从成长着的法学家等级中找到了强大的支持,罗马法被重新发现”。据此可推知A.罗马法开始成为资产阶级反教会的工具B.《圣经》与罗马法具同等法律效力C.罗马法复兴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需要D.《圣经》遭到新兴社会阶层的抛弃【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国王和市民阶层在罗马法中找到支持,罗马法由此复兴,可见罗马法适应了当时不断发展的商品经济,选项C正确;材料未体现出资产阶级和教会的矛盾,选项A排除;选项B、D表述绝对,排除。【点睛】本题考查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尤其是资产阶级在兴起过程中利用罗马法中的法律原则维护自己利益。13.17世纪英格兰诗人约翰·克利夫兰曾写道,“英格兰是个完美的世界!又拥有了东、西印度!请修改您的地图吧:纽卡斯尔(位于英格兰东北部,是当时英格兰的煤炭出口中心)就是秘鲁”。这反映了当时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拓展B.工业革命加速英国扩张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D.英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英格兰是个完美的世界!又拥有了东、西印度!请修改您的地图吧:纽卡斯尔(位于英格兰东北部,当时英格兰的煤炭出口中心)就是秘鲁。”表明英国的经济活动范围扩大到亚洲和美洲,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拓展,A正确;1765年工业革命开始,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点睛】-14-

6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英格兰是个完美的世界!又拥有了东、西印度!请修改您的地图吧:纽卡斯尔(位于英格兰东北部,当时英格兰的煤炭出口中心)就是秘鲁。”联系所学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分析解答。14.学者许倬云认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有了两种选择:一种是以国家权力有计划地规划经济发展的模式,制约财富的分配。另一种则是在相对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上,制定各种节制资本与保障人民福利的政策。”这两种选择A.说明实行福利主义政策已成为共识B.均通过经济改革改变了国家的性质C.反映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的趋势D.都在探索适合本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以国家权力有计划地规划经济发展的模式,制约财富的分配”反映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在相对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上,制定各种节制资本与保障人民福利的政策”反映的是加大对经济干预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两种选择都是在探索适合本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故D正确;A项不符合计划经济体制,排除;20世纪二三十年代计划经济体制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都没有改变了国家的性质,B错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加大对经济的干预,材料无法体现“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的趋势”,排除C。15.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在2010年取得突破,前者同意发达国家向新兴大国转移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重,使整个发展中国家投票权重升至47.19%;后者确定在2012年前向包括新兴国家等在内的国家转移超过6%的份额。这表明A.新兴经济体正加速改变世界格局B.西方仍然主导着布雷顿森林体系C.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正加速发展D.新科技革命缩小了南北经济差距【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了世界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布雷顿森林体系于20世纪70年代已经趋于瓦解,故排除B项;题意内容没有涉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内容,也没有涉及新科技革命的内容,故排除C、D项。根据“-14-

7前者同意发达国家向新兴大国转移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重,使整个发展中国家投票权重升至47.19%;后者确定在2012年前向包括新兴国家等在内的国家转移超过6%的份额”可知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地位有所上升,体现了新兴经济体正加速改变世界格局,故选A。二、非选择题16.中国古代史上,中央政权与地方力量的互动,影响着历史进程的发展。图1、图2、图3分别是秦汉不同时期的行政区划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

8(1)指出图1和图2的地方行政制度及其影响。(2)分析图2所示的地方行政制度形成的因素。(3)结合图3概述汉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的变化。【答案】(1)图1:郡县制;图2:郡国并行制。影响: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地控制;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统治阶级内部利益,但是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2)因素: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巩固统治的需要;调动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3)变化: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汉武帝把全国分成13个州,每州设立刺史一名,专制监察地方。后来刺史权渐重,积久成制,成为最高地方行政长官,州成了最高地方行政区划【解析】【分析】【详解】-14-

9(1)本题主要考查秦汉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第一小问“制度”,根据图1中“蜀郡”“象郡”“九原”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中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由图2中“济南郡”“胶东国”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2是汉初在地方实行的郡国并行制。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推行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利益,但封国是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容易分裂割据,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如“七国之乱”。(2)本题主要考查郡国并行制。“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政治上,汉初统治者认为秦亡是因为未实行分封制,吸取教训以及巩固统治需要;经济上,郡县制下地方积极性、自主性差,分封诸侯国能够充分调动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3)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每州设刺史一名,后来州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划。东汉基本沿用这一地方行政区划。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代直至清代前期,中国无疑仍是世界上先进国家,在中国和西方的贸易中,中国是出超国,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每年有大量出口,西方只能以美洲白银支付。据估算,十六七世纪明朝白银流入量约为1亿两,合3000吨;而外国人的估算多得多,认为流入中国的白银有7000或1万吨。另一种估算是十七八世纪时,中国从国外输入6万吨白银,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马克壵《世界文明史》材料二1867~1894年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统计表(单位;千两海关)年份类别1867—18691870—18741875—18791880—18841885—18891890—1894出口总值5804166720713327080483484107083茶叶比重56.04%52.69%48.22%45.53%36.98%27.29%生丝比重31.44%33.67%31.25%26.66%23.57%24.09%进口总值64283664227286879050102722141932鸦片比重39.81%39.12%41.84%37.49%27.48%21.10%棉制品比重28.86%32.30%26.82%29.43%34.70%34.98%——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材料三-14-

1020世纪80年代,中国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增长依然高于工业制成品。到1990年,中国终于实现了从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到工业制成品的转变。2001年以来,中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占出口产品总额的比重平均达到约9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口工业制成品的比重逐年下降,初级产品进口占比逐渐上升。1981年,中国出口贸易在世界出口贸易中升至第19位;1997年,跻身国际贸易前10位行列;2015年,中国对外贸易出口额居全球首位。——孙玉琴主编《中国对外贸易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2)结合中外历史的相关内容,简析不同时期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地位变化的原因。【答案】(1)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开始密切;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被迫卷入世界市场;随着自然经济的瓦解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西方国家的封锁,中国与世界开始隔绝;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不断融入世界经济,积极迎合经济全球化的浪潮。(2)明清时期:新航路开辟,中国小农经济和传统手工业的发达,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计划经济的实行,西方国家的封锁;改革开放以后: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解析】【分析】【详解】(1)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从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后几个阶段概括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即新航路开辟后,通过对外贸易中国与世界联系开始密切;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卷入世界市场;随着中国自然经济瓦解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由于西方国家的封锁被迫与世界隔绝;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融入世界。(2)原因可结合所学,分时间段联系相关背景进行总结概括。如明清时期,主要是在西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下,与中国小农经济及传统手工业的发达和闭关锁国政策有关;鸦片战争后,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有关;新中国成立后与西方国家的封锁有关;改革开放后,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有关。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9年10月1日,苏联政府批准了70个有关外国的技术援助和技术咨询的协议,其中24个协议在冶金和全属加工工业,55个合同是与美国和德国的商号签订的。如苏联同福特公司签订的关于为下诺夫哥罗德建设汽车工厂的咨询和供应设务的合同;美国勃兰德塔商行(帮助改造莫斯科汽车厂)和马基商行(设计和建造马格尼托格尔冶金联合企业)等都在苏联投资设厂。——摘编白曹广金《论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苏美关系的影响》材料二-14-

111978年邓小平访问松下电器公司以后,松下电器开始在中国投资。12月18日,可口可乐与中国粮油集团签署了一份合同,获准向中国出售第--批瓶装可口可乐在新中国成立后绝迹了30年的可口可乐重返中国……12月19 日,位于西雅图的波音飞机制造公司宣布,中国将历史性地引进3架波音747客机。……1984年,德国大众汽车就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大众汽车是第一批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国际汽车制造商之一。——摘编自《改革开放初期进入中国的知名外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与外国签订技术援助和咨询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引进国外企业与苏联引进外国技术援助和咨询的共同点,并说明其不同的结果。【答案】(1)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租让制奠定了合作的基础;苏联工业化建设迫切需要西方国家的技术支持;西方国家因国内市场饱和而急于扩大外部市场。(2)共同点:都面临着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都注重对外引进技术和资金;都体现了对外市场的开放性。不同结果:苏联随着T业化的实现而停止了对外技术引进;中国则通过不断扩大引进外资和技术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解析】(1)依据材料一“关外国的技术援助和技术咨询的协议”以及1921年实现新经济政策从苏联工业化以及西方需要打开市场角度回答。(2)第一小问共同点从经济发展任务、技术引进以及市场开放性等回答;第二小问不同结果从苏联工业化实现后停止引进,中国则是不断引进并推进改革开放实施。点睛:依据材料概括信息型材料题解题方法1.一个前提: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表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2.两个充分:一是充分获取有效信息,二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所谓有效是指回答问题、解析材料有用的信息,这是答好材料题的关键。因此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去解答问题,同样是得分的保证。3.五个步骤:读(审题)一找(关键信息)一接(嫁接相关知识)一转(转换材料信息和知识)一答(组织答案)。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为19世纪40年代至一战期间中外经济发展状况简表。时间中国外国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工业革命在欧美国家深入开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欧美国家进入“蒸汽时代”。-14-

1219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六七十年代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上海轮船招商局等洋务企业创建。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经厂等民族工业产生。据统计,甲午战前外商在华共创办企业103家。19世纪末至一战前官办企业中张之洞的湖北纺纱官局发展势头较好;以张赛大生纱厂为代表的民间商办企业出现高潮。据统计,1913年外资企业增加到300余家。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1106万美元。欧美国家几乎同时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与生产的结合更紧密。美德垄断组织程度高。欧美国家进入“电气时代”。一战期间民族纺织业和面粉业出现空前发展。以周学熙创办启新洋灰公司、荣氏兄弟创办中新纺织无限公司为典型代表的民族企业出口明显增加。欧洲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沟相对减少,关、日对华经济侵略加深。欧美国家钢铁工业和国防工业发展迅速。做为一战主战场的欧洲经济破坏严重。美、日经济发展迅速。——摘编自齐兴荣主编《世界史》等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经济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所拟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论题:19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外经济联系加强。阐述: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欧美列强对外要求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促使中国自然经济解体,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西方列强侵略和外商企业的刺激下,中国人先后创办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顺应世界资本主义潮流。示例二论题:19世纪末至一战前中外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阐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欧美列强对外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甲午战后,列强竞相对华资本输出,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中国被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西方列强侵略和外商企业的刺激下,中国人兴起办厂热潮,与世界经济联系更加密切。示例三论题:一战期间中外经济联系仍然密切。-14-

13阐述:一战期间,虽然欧洲列强忙于战事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但是,美国和日本加大对华经济侵略,中国被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正是由于欧洲列强忙于战事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相对宽松,才出现了发展的最高峰。而民族工业出口的增加,又为欧洲人民提供了生活所需。【解析】【分析】【详解】从19世纪40年代到一战期间是西方工业革命开展和深入的时期,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时期,也是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时期。在这段时期内容,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外之间的联系不断密切。西方列强从最早的商品输出再到资本输出,使中国由生产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逐渐沦为列强的资本输出场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逐步加深,中西之间的联系也就愈加密切,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给中国带来的客观后果。结合图表中的三个阶段描述和所学知识进行作答即可。-1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