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ID:32128378

大小:170.87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1-31

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I卷(选择题共48分)第I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学者杨宁一认为:“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这表明西周政治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C.实现了家国一体D.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答案】B【解析】西周实行分封制,地方诸侯国独立性较大,从材料中的“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来看,说明西周政治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也是西周政治的特

2、点,但材料不能反映,排除A、C、D项。点睛:分封制的实行,使得西周国家政权逐渐趋向严密,克服了夏商时期的松散状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局域。但是,分封制本身存在缺陷,诸侯利用在自己的领地——封国内享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权利,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从而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期逐渐瓦解。2.历史学家钱穆说:“学术环境不普遍,限于少数私家,而有所谓累世经学。……天下仕途渐渐走入一个特殊阶层的手里去”。上述现象得以改变始于A.秦汉时期B.魏晋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C【解析】隋唐时期的科举制有利于打破

3、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改变了材料中的“天下仕途渐渐走入一个特殊阶层的手里去”的局面。故答案为C项。秦汉时期和魏晋时期还没有实行科举制,排除A、B项;明清时期实行科举制,但不符合题干中的“始于”的要求,排除D项。3.有学者指出:“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由此可见,罗马法A.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性B.维护法官的权威C.是随意性较强的法律D

4、.对后世影响较远【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可以看出罗马法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高度的灵活性,故答案为A项。材料所述为罗马法发展过程的特点,排除B项;法律不是一成不变的,发展完善不等同于随意性,排除C项;D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4.二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似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国王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B.君主立宪制削弱了首相权力C.战时状

5、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D.国王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答案】D【解析】在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下国王尽管“临朝不理政”“统而不治”,但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国王游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能够起到特殊的作用。因此国王的地位不可替代,故答案为D项。首相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排除A项;君主立宪制下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排除B项;在责任内阁制形成后,国王不再具有行政权,排除C项。点睛:根据与议会、内阁的关系以及实际掌握权力的大小,国家元首可分为虚位元首与实位元首。无行政权力即没有实权,只是作为国家象征的国家元首,通常称之为虚位元首。在拥有虚位元

6、首的政体中,掌握最高行政权的内阁对议会负责不对国家元首负责。在英国,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政府的产生与存废以议会为基础,国家的行政权力掌握在内阁手中,内阁对议会负责而不是对君主负责,君主只做一些礼仪性、程序性的工作,具有“虚位元首”的性质。5.1875年,清政府制定了“海防”和“塞防”并重的国防战略。十年后,将海防建设作为重点,并最终形成了“三洋设防,北洋为重”的海防格局。这一变化是基于A.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B.海疆与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C.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与发展D.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反应【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

7、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变化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而不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故A项错误;1875年重视海防和塞防是基于海疆和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故B项正确;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和发展与清政府的海防和塞防无关,故C项错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甲午战后,与此题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6.辛亥革命后,一些有志于民主推广的人士常到田间“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之善,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则皆瞠目而不解。叩其故,则曰:吾

8、人困土匪军队之不暇,何暇及其他。”这反映了民国初年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传统习俗根深蒂固C.军阀混战已是社会痼疾D.民主政治基础薄弱【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