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7924345
大小:72.52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1-29
《当责不让,不再没肩膀s》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当责不让,不再没肩膀!经理人最忌「硬不起来」,不论你是企业的高阶主管,或是部门的小主管,只要再「多加一盎司」,别害怕承担责任,更别害怕放手让部属当责。建立一个当责团队,你将赢得更大的成果。这则小故事你肯定似曾相识。有4个人分另ij叫做所有人(Everybody,某个人(Somebody,任何人(Anybody),和没有人(Nobody)。公司有一件重要工作需要完成,「所有人」都被要求去做。「所有人」很确定「某个人」会去做,而且「任也可以做,但是却「没有人」何人」把工作完成。于是,「某个人」很生气,因为这是「所有人」
2、的工作。「所有人」认为「任何人」也可以做,但是「没有人」都可以了解,「所有人」是不会去做的。最后,「所有人」指责「某个人」,却「没有人」去做「任何人」做的事。在组织或企业中,人们经常不自觉地陷入上述此种相互推卸责任的恶性循环。好比一场跨部门的brain-storming(脑力激荡会议),一不小心就变成疯狂的blame-storming(指责、批斗大会)。只会推卸责任的组织,绝不可能拥有高绩效和执行力,企业更迫切需要的是勇于承担全责的「当责者」。「当责」一词源自于英文“accountability",根据《当责》一书
3、作者张文隆诠释的定义,当责者拥有一种能行使“onemoreounce(多加一盎司)的人格特质。不仅是10CM顷注心力,更具有110%的专业与自发精神。遭遇困难时,当责者不会掉入「受害者循环」(victimcycle),反而能正视问题(seeit、拥有问题(ownit)、解决问题(solveit)与着手完成(doit)。在熟悉如何应用「当责」法则之前,你必须先知道何谓「受害者循环」,才能避免掉入陷阱中。跳脱受害者6大陷阱法国文学家伏尔泰(Voltaire)有句名言:「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当责》书中,
4、详细整理了美国[■领导力伙伴」顾问公司创办人罗杰・康纳斯(RogerConnorS和托马斯・史密斯(ThomasSmith分析遇至IJ问题时,人们6种典型的「受害者」心态。根据两人合着的《翡翠城之旅:创造负责任的文化,取得竞争优势》一书,这6种典型的特征分别为:漠视或否定:「从我的位置看,我不觉得有问题」、「我的研究报告没有显示这个问题」。那不是我的工作:「这不在我的工作范围内」、「那不是我的部门该做的」。交相指责:「那些业务根本不懂怎样销售我们设计的新产品」;「研发人员开发的若真是顾客需要的产品,我们的业务目标自
5、然就能达成了」。不知所措、告诉我怎么做:「你到底要我们聚焦在哪里?你就直接告诉我怎么做好了」。掩盖尾巴:「我早就警告过你,请看3个月前给你的电子邮件」。等着瞧吧:「我们正处于过渡期,时间一过,自然就变好了」。跳脱以上这些态度或行为的症候群,是个人培养当责的首要基本步骤,但要更进一步,提升团队执行力,创造高绩效组织,身为主管的你,必须对[■当责」有更深刻的认知。先学会当责,经理人才能服众西方人常说:“Youholdaccountableforresults.意谓身为领导者,要承担一切成果。换言之,当责是成果导向的,即
6、便经理人无法一一掌握所有变量,却必须有全盘接受、承担最后结果的胆识。著名的「肯宁管理原则」(TheKenningCardinalRulesofManagemgn指出:「当责」与否,是评定一位经理人资格的关键要素。要求部属承当责任之前,主管必须先以身作则,交出成果。张文隆引述美国个人当责顾问约翰.米勒(JohnG.Miller)提倡的QBQ(TheQuestionBehindtheQuestionXA,提醒经理人应该时时扪心自问:1.纵使资源不够充足,环境不够配合,我还可以多做些什么来改善?2.我怎样把今天的工作做得
7、更好?3.我怎样可以多支持他人?4.我可以做什么来提升贡献?而不是充满抱怨:1.为什么总是我?2.什么时候才会有人来帮忙我?3.谁漏接了球?除了透过言行在工作上展现当责精神,当然,主管更重要的任务是感染部属,让他们也逐步成为当责的工作者。只靠一夫当关,绝对不够,就像奇异(GE)前执行长杰克・威尔许(JackWelch所说的:「成为领导人之前,你是栽培自己;成为领导人之后,你是栽培别人。」「简单」教会部属当责想培育出当责的部属,不妨参考由《让员工负起当责交出成果》作者布莱恩・米勒(BrianMiller)提出的“SI
8、MPLE”流程,透过6个步骤,建立组织的当责文化。S(SetExpectation设定期望:让部属清楚知道目标为何。事前厘清得越透彻,愈能降低事后彼此出现认知落差。I(InviteCommitmen)要求承诺-前提是,让部属知道达成目标后,对个人耿涯及组织的帮助,自然愿意运用具体数据-八,.前当主不'卜・比较最后成果和部属承诺的目标,找出差距,指出未达之男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