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725211
大小:34.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2-23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江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刻舟求剑教学设计江苏《刻舟求剑》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刻舟求剑》这则寓言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入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它用短小有趣、言简意赅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的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学情分析: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这则寓言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有译文可供借助,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因
2、此,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但是不讲语法设计理念:教学中要突出以读代讲的特点文言文的教学和现代文一样,仍然要坚持以读为主,重在感悟,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总结学习寓言故事的一般方法:读故事——明道理——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0/10★精品文档★受教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和译文对照弄懂字义过程与方法:继续了解
3、古今汉语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为以后的学习打一点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从这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寓言内容,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展开思考、讨论可作为教学的重点指导朗读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2、继续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是学习本课的难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一.话说寓言导入1.你们都知道那些寓言故事?2.齐读它们,想想这些寓言故事都有那些共同点?
4、3、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常带有讽刺或者劝戒的性质寓言原来是民间的口头创作世界上最早的寓言式《伊索寓言》,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已经相当盛行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有许多当时相当流行的寓言作品“刻舟求剑”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0/10★精品文档★其中的寓言故事之一选自战国《吕氏春秋》4、读课题,说对课题的理解二、初读寓言感知1、这则寓言故事是古代文言文,请小朋友试着读读2、把课文中的生字、难字认识了,课文就能读得更准确了!3、生字回到句子里,看看读得怎样?、4、把这
5、些句子送回课文里,又读得怎样?(自己练读,抽生读课文)5、文言文要读慢些,还要读出停顿之美来三、再读课文,读通文意1.文言文每句话具体都讲了些什么呢?请结合课文下方的译文理解2.老师读文言文句子,请小朋友用译文里的话告诉我是什么意思3.请一个同学读译文,大家一块告诉他是哪句文言文4.让我们走进每个句子,看看其中的有些字具体是什么意思?5.老师由句到字抽问学生,并板书在黑板上6.像这样同桌互相考考7.其实在文言文里,同样的字在不同的句子里也有不同的意思比如中的者,中的之8.结合文后的译文,同桌商量商量分别是指
6、什么意思9.“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这个括号里省略了谁?10.文言文的语言是简练、简约、简洁的四、看图讲故事,讲出韵味1.要讲出同船人催他时着急怀疑的语气和那个掉剑人不慌不忙,十分自信的语气2.先在小组内说说,然后上讲台讲故事五、品读课文,读懂寓意赏析寓言深化1.楚人刻舟最后能求剑成功吗?为什么?2.再找文言文中的原句告诉我们齐读3.所以,“求剑若此”,是求不到剑的!因为已行矣,而剑不行;人已行矣,而剑不行;记号已行矣,而剑不行4.你觉得文中的楚人是个什么样的人5.作者又是怎么评价他的呢?找出来读读岂不
7、是太糊涂了吗?意思就是“是太糊涂了!6.你最想对这个糊涂的楚人说点什么呢?7.寓言故事“刻舟求剑”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0/10★精品文档★,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道变化的人8.带着我们对课文的体会,再读文言文,注意读出文言文的停顿之美!9.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应于这种变化的需要六、拓展阅读1.循表夜涉楚国人要去偷袭宋国,派人先在一条河里设立标记河水突然上涨,楚国人不知道,还是顺着
8、原来的标记在夜间渡河,结果被淹死一千多人,士兵的惊叫声如同大房屋倒塌一样2.引婴投江有个人从江边走过,看见一个人正拉着一个婴儿想把他投到江里去婴儿大哭起来旁边的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这孩子的父亲很会游泳”3.认识通假坐,同“座”,座位这是一种古文通假现象如在战国末期,还没有表示“座位”这个意思的“座”字,就借用同音字“坐”来代替,直至后来有了“座”字为止这就叫通假现象其中,“坐”就叫做“座”的通假字,“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