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046511
大小:26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2-02
《宋金南北对峙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宋金南北对峙》教学设计详案 一、课标与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知道了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2、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女真政权的崛起、金灭辽与北宋、南宋建立与宋金和战以及金朝变革习俗等重要史实。这一时期虽然政权更迭和战乱频繁,但仍然体现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在碰撞中逐渐融合,民族融合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旋律。岳飞抗金斗争是本课教学的中心,教学中可通过课堂活动的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并通过问题探究的方式来深化学生对宋金战争的性质及影响、不同文化的冲撞与融合等问题历史认识。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
2、收集信息的能力,能够通过网络、书籍的多种途径收集相关的史料,并通过资料整理掌握重要史实,形成初步的价值判断。学生对本课的中心人物岳飞较为熟悉,是本课教学的兴趣和感知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课堂活动和问题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在民族关系的认识上,对古代各民族之间的和战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暴力冲撞和和平交流的认识相对肤浅,需要正确的引导,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三、设计思路:本课共分三个子目介绍了内容:“靖康之变”介绍了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北宋;“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介绍了在岳飞等将领的领导下,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金
3、朝变革女真习俗”介绍了金统治者注意学习先进的汉族文化、习俗,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在授课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对历史有直观的了解,因此将本课内容作了相应调整,将三个子目内容整合为以下三部分;政权对立篇——金和南宋的建立宋金关系篇——金与南宋的战和民族融合篇——金朝变革女真习俗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金灭辽与北宋后,出现了南宋和金南北对峙的局面。知道完颜阿骨打是女真族杰出的政治家。了解宋金和议的主要内容。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女真抗辽斗
4、争、李纲和岳飞以及北方义军的抗金斗争都是符合人民利益的,都是正义的。岳飞等人永远受到人民的尊敬,从而加强对学生进行民族气节的思想教育。五、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1、教学重点: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宋金和战与岳飞等人的抗金斗争;金革旧俗和民族融合。2、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宋金战争的性质和议和的积极作用;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3、解决措施:课前让学生预习,教师布置预习任务,查找相关内容的资料,理解疑难问题。课堂上,出示教师设计的问题,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同时注意适时利用图片、影视资料等加强直观性、形象性。六、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教学方法:
5、图片展示、问题探究、启发引导、归纳总结、课件辅助。学法指导:自主收集、合作探究、故事讲述、分组讨论、列表归纳等。七、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课前指导:⑴收集史料:女真兴起、靖康之变、宋金对峙和战与金革旧俗等史实,岳飞抗金的故事。做好讲述有关史实的准备。⑵质疑探究:宋金战争性质、和议的作用;民族融合。2.关注小组课前准备情况,提出修改意见。3.制作教学辅助课件。八、教学内容环节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展示视频、音频设问导入 女真兴起 金的建立 金灭辽、北宋
6、 展示《精忠报国》歌曲的影视资料。 政权 民族 建立者 建立时间 都城 金 南宋 这首歌赞颂的历史人物是谁?他生活在那个朝代?他的主要历史事迹是什么?今天我们就随着这首歌一起来了解那段政权并立、战乱纷争的宋金时代的内容。一、政权对立篇——金和南宋的建立填写表格图片展示:女真族兴起的地区和环境。组织学生讲述女真族生活状况。 提出问题:女真族的杰出首领是谁?有何历史贡献?引导学生提取有效信息板书。提出问题:金与辽的关系如何?出示:《金灭辽形势图》 过渡:金灭辽后,又发动了对北宋的战争。 答:岳飞抗金南宋 自主学习填写表格看图查询
7、,了解女真兴起的地区和环境。概述女真族的生活状况。并认识到女真族对我国东北地区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阅读课文,了解并概述重要人物的历史贡献:完颜阿骨打领导抗辽斗争,壮大势力;建立金政权(1115年、都会宁);阅读课文,概括:抗辽——灭辽。看图了解金灭辽(1125年)的过程。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集中注意力,带着问题积极思考。 培养学生看图识图的能力,以及在图中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概述史实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 出示《金灭辽、北宋形势图》可以使学生对战争形势有一个直观、形象的印象。
8、 课堂练习 南宋建立 岳飞抗金宋金议和 合作探究 金革旧俗提出问题:面对辽的大举进攻,北宋军民是怎样做的呢?北宋统治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