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947839
大小:32.4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31
《关于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的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的分析 近几年来,**县上下一致,形成合力,坚持把农民增收作为推进“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来抓,既做足农业农村内部增收文章,又着力在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抓好面上全方位开辟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又着力解决特殊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既充分调动农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形成了农民增收“多措并举,八方来财”的可喜局面。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332元,连续五年保持了两位数增幅,年均增长12.6%,全县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 一、坚持产业联动促增收。按照“强农优工兴三产”的思路,实现“三路并进”,壮大
2、特色产业、发展劳务经济、加速推进城镇化,形成农村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一是强化农业基础,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的潜力。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通过“规模经营促农增收”、“品牌战略帮农增收”、“经合组织带农增收”,着力培育一批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骨干等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产业基地、农业企业,促进农村劳动力从自耕自种向农业产业工人转变。全县土地流转面积已达到42.2万亩,基本形成了5000职业农民经营七成耕地的农业生产格局,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46个,认定无公害、绿色、有机等农产品59个,发展省市级农业龙头企
3、业23家、市县级农业专业合作社195家,联结基地17万亩,联系带动农户9万余户,吸纳农民就业2.3万人。二是优化城乡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工业化、城市化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发挥规划龙头作用,以城区、中心镇、中心村建设为重点,完善城乡规划体系,着力推进工业向功能区集中,人口向城镇和集中居住区集中,让更多的农民在城镇安居乐业,获得更高的收入。抓好工业功能区的规划布局,引导更多农村中小企业和家庭工业参与专业化分工协作,充分发挥模具、文具等特色块状经济和专业市场的就业平台作用。三是大力发展农村商贸服务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业,拓展农民就业空间。目前全县发展较大规模的休闲农家乐有20家,较好促
4、进了农民增收。 二、坚持培训转移促增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就业创业形势的新要求,把农村劳动力的培训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着力点,不断增加非农收入。去年全县农民非农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达到88%,培训转移就业率达到85%。一是大力开展“充分转移就业村”创建工作。按照“管理机构村村全,资源状况村村清,就业服务村村实,就地转移村村有,就业渠道村村通”的要求,以培训和转移就业为工作重点,推进“充分转移就业村”创建工作。将通过三,年努力,完成所有行政村的创建任务,使全县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80%以上,总体就业率达96%以上,农村新增劳动力当年转移就业达8
5、5%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充分转移就业。二是大力推进农村加工点建设。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目前全县已建立初具规模的来料加工基地200余家,从业人员4500令人,年产值6000多万元。如**镇以“村村设立加工点,户户妇女在就业”为目标,大力推广“缝纫培训基地+加工点”模式,实现了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目前,**镇已设立服装加工点28家,一个加工点最高年产值200万元,工人每月收入最高可达2000元,带动当地1000多名农村妇女就业。三是大力推广“培训基地+企业”模式。依托成人学校、技工学校、培训中心等培训基地,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既提升了职工综合素质,为企业发展提供
6、了紧缺技术工人,又促进了稳定就业,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三、坚持农民创业促增收。坚持把鼓励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作为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积极构建农民创业要素服务体系,引导更多农民投身创业,拥有创业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一是不断提高农民创业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创业人才培训,重点培养一批中高级技术工人和服务性人才,增强适应工业化、城镇化的能力,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分化。充分发挥**农民敢闯市场、敢创新业的优良传统,亲帮亲、邻带邻,加快转移创业步伐。如长街镇推广“培训基地+创业”模式,按照“打响一个品牌、扶持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思路,依托被誉为省内外高层次的数控培训
7、基地开展滚动式培训,培育了千余名数控雕刻创业者,并带动了近万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二是不断拓宽农民创业领域。大力引导农民从实际出发,选准创业门路,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鼓励农村各类人才成为创业主体,既倡导农民外出创业,也鼓励农民就地创业,还支持外出的农民回乡创业,努力走出一条以创业促就业、以就业带增收的路子。积极实施农村百名经纪人培育工程,对其设立来料加工点,组织当地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的进行重奖。大力扶持发展农业生产性中介服务业、农村社区服务业、连锁配送商贸服务业等农村新型业态,拓展创业就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