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925181
大小:33.2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31
《为官不为现象的类型成因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为官不为现象的类型成因及对策为官不为现象的类型成因及对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省、市出台一系列举措,加强作风建设,“为官乱为”现象有所好转。但有的党员干部怕出事,宁愿不干事,不愿负责、不敢担当,逐渐从“为官乱为”演变成“为官不为”,这种现象有愈演愈烈趋势,不容忽视。 一、“为官不为”问题的类型 为官避事平生耻,“为官不为”问题本身就是“四风”的突出表现之一。当前,“为官不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不想为、不会为、不敢为”。 (一)消极懈怠,不想作为。在从严治党新常态下,有些干部
2、觉得要求严了、“束缚”多了,感叹工作越来越不好干、官越来越不好当,工作中有“守摊子、混日子”现象,工作热情减弱,进取意识淡化。一是居功不为。有些任职时间长,感觉升迁无望,认为工作时间长、资历老,该享享福了,不愿再吃苦挨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二是无利不为。有些私心重,遇事先打小算盘,有利益就为,无利则不为。有些掌握着行政审批权,借贯彻“八项规定”精神之名,礼不敢收了、饭不敢吃了,但该做的事也不做了,对职责范围内之事推诿扯皮,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但事更难办了。三是激励缺乏。有些思想有偏差,认为干多干少一个样,只
3、要占着岗位,就能得到同等待遇,因而安于现状、不想作为。 (二)能力缺乏,不会作为。我国正处于转型期,社会管理矛盾层出不穷,一些原有的行政方式、方法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有些干部对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等新任务不熟悉、不学习、不钻研,工作开展不得要领、无所适从;同时在“擦边球”、“闯黄灯”、搞变通、拉关系等工作方法不能用的情况下,新办法不多、思路不宽,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不会作为。 (三)明哲保身,不敢作为。自反腐高压态势形成以来,一些领导干部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想法,明哲保身,
4、不敢担当、不敢作为。一怕工作失误、冒风险。担心踩到红线、触犯规则,承担责任,把“不出事”作为最大原则,工作畏首畏尾、缩手缩脚。二怕触及利益、得罪人。担心得罪上级,怕打击报复,给“穿小鞋”;得罪同级,怕疏远孤立、伤了和气,工作难开展;得罪下级,怕影响人缘、丢了选票。是非面前不开口,遇到矛盾绕着走,当“太平官”,做“老好人”。三怕媒体炒作、成热点。觉得现在的干部处在“风口”上,有些群众有“仇官”心态,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工作在公众的“放大镜”下开展,稍有瑕疵,经媒体炒作,舆论常常“一边倒”,使干部有口难辩,
5、挫伤干部干事创业、为民服务的积极性。 二、“为官不为”问题产生的原因 造成“为官不为”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主观内因 1、理想信念缺乏。一些干部宗旨意识薄弱,理想信念淡化。对个人的荣辱得失看得重,对事业的兴衰成败看得淡,群众观念没有牢固树立,没有真正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2、能力水平低下。少数干部在新形势、新环境下不主动学习,不愿求新知、不愿学新业、不愿悟新政。缺乏对新情况、新矛盾的研究和思考。不愿迎接新形势、新任务的挑战,导致履职能力日渐低下。
6、 3、责任意识不强。一些干部认为干得多出的问题多,挨的批评多,得罪的人也多。对一些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能推则推,对棘手麻烦的问题能躲就躲,对难以解决的问题能拖则拖,责任意识不强,担当意识每况愈下。 (二)客观外因 1、考核激励作用缺失。有的地方和单位干部考核机制有欠缺,没有树立起实绩考核导向。导致一些勤勤恳恳做事的干部考核等次未必好,浑浑噩噩混日子的干部考核结果未必差,考核机制缺乏约束力,起不到应有的鞭策激励效果;有的地方和单位在干部选任中人为因素占上风,搞平衡、搞照顾,让很多埋头苦干的干部觉得“低头干事
7、”没有出息,“抬头看路”才有出路,静不下心来工作。 2、问责处置力度不够。有的地方和单位对干部“乱作为”惩处严厉,但对干部“不作为”缺乏相应的处罚措施,一般以批评教育了事,问责处置力度不够。 3、权责设定模糊不清。不少岗位存在职权交叉、责任模糊等情况,责任划分不够明晰。不少单位和部门对干部不作为情形没有明确的界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缺乏,权与责没有形成有效的对等统一。 4、网络舆情压力重重。新形势下网络舆论压力重重,发生在个别干部身上的一些不良事件通过网络传播渲染和发酵,被放大到整个干部队伍,让干部
8、深感“为官不易”。特别是勤勉努力、大胆作为的干部因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失误而遭网络舆论抨击时,更致许多人坚定“多做多错、不做不错”的想法。一些领导干部不善于在媒体和公众监督下工作,怕被舆论绑架,因此不愿作为。 三、整治“为官不为”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科学的责任机制,让“不为”者“想为”。 一是建清单,明责。建立工作权力清单、程序清单和责任清单,为治“不为”提供制度支持;对权责全面细化,制定统一的责任规范,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