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城镇化深层动力机制探究

中国社会城镇化深层动力机制探究

ID:6924444

大小:40.25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1-31

中国社会城镇化深层动力机制探究_第1页
中国社会城镇化深层动力机制探究_第2页
中国社会城镇化深层动力机制探究_第3页
中国社会城镇化深层动力机制探究_第4页
中国社会城镇化深层动力机制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社会城镇化深层动力机制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社会城镇化深层动力机制探究  摘要:关于城镇化内涵的争议很多,文章认为城镇化是农村地区演化为集镇的现象和过程,其实质就是农村剩余生产要素的转移过程。文章从经典的有关农业剩余与城镇化的理论以及一些国家城镇化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出发,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中国社会城镇化的深层动力机制有3个方面:城镇化的启动机制——农业剩余;城镇化的驱动机制——比较利益;城镇化的持续动力机制——经济结构变革。并分别对这几方面的动力机制与城镇化的密切联系及逻辑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提出中国社会城镇化的直观动力机制有:城镇自身的吸引力;农村趋向城镇的聚集力;城镇对农村的扩散力;中心城镇对周边城镇的吸纳力;阻碍城

2、镇化的离心力。   关键词:城镇化;动力机制;农业剩余;比较利益;经济结构 中国社会城镇化深层动力机制探究  摘要:关于城镇化内涵的争议很多,文章认为城镇化是农村地区演化为集镇的现象和过程,其实质就是农村剩余生产要素的转移过程。文章从经典的有关农业剩余与城镇化的理论以及一些国家城镇化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出发,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中国社会城镇化的深层动力机制有3个方面:城镇化的启动机制——农业剩余;城镇化的驱动机制——比较利益;城镇化的持续动力机制——经济结构变革。并分别对这几方面的动力机制与城镇化的密切联系及逻辑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提出中国社会城镇化的直观动力机制有:城镇自身的吸引

3、力;农村趋向城镇的聚集力;城镇对农村的扩散力;中心城镇对周边城镇的吸纳力;阻碍城镇化的离心力。   关键词:城镇化;动力机制;农业剩余;比较利益;经济结构 中国社会城镇化深层动力机制探究  摘要:关于城镇化内涵的争议很多,文章认为城镇化是农村地区演化为集镇的现象和过程,其实质就是农村剩余生产要素的转移过程。文章从经典的有关农业剩余与城镇化的理论以及一些国家城镇化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出发,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中国社会城镇化的深层动力机制有3个方面:城镇化的启动机制——农业剩余;城镇化的驱动机制——比较利益;城镇化的持续动力机制——经济结构变革。并分别对这几方面的动力机制与城镇化的密切联系及

4、逻辑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提出中国社会城镇化的直观动力机制有:城镇自身的吸引力;农村趋向城镇的聚集力;城镇对农村的扩散力;中心城镇对周边城镇的吸纳力;阻碍城镇化的离心力。   关键词:城镇化;动力机制;农业剩余;比较利益;经济结构   R.M.诺瑟姆认为,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是一种粗略的线性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镇化水平就越高。然而,我国社会在长期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下,城镇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这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了“离农人口‘两栖化’、城镇化水平地区差异较大”等许多问题。据统计,我国城市化的滞后程度,1985年为-28.1%,1990年为-24.6%

5、,1995年为-27.8%,1998年为-29.9%。目前,我国城市化滞后状态不但没有改变,甚至还在不断发展,比相应发展水平国家的标准结构的城市化比率低了30%。发展中小城镇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选择,而且完善我国城市体系,特别是加速发展小城镇更是我国城市化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本文着重研究中国社会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从而为进一步地研究如何推进城镇化进程作铺垫。 一、城镇化的内涵   关于城镇化内涵的讨论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较具代表性的观点: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集中的过程。   城镇化是指包括城市文明、城市意识在内的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和传播过程。   城镇化是指农

6、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农村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转变为城市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过程。   城镇化,就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   城镇化作为一种历史过程,不仅是一个城镇数量与规模扩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城镇结构和功能转变的过程。 城镇化,就是指“农村城市化”。   城镇化,就是指城市自身实现向更高层次发展,国民经济中的各种生产要素组合而成的生产函数向更高层次变革,向城市现代化迈进。城镇化可以分为迥然不同的“城市乡村化”和“乡村城市化”两个阶段。   本文认为城镇化是农村地区演化为集镇的现象和过程,其实质

7、就是农村剩余生产要素的转移过程,即生产要素点由分散到聚集的过程。由于农业生产的主要特征为广大的劳动力与自然资源相结合,如果把每一个能够独立生产的生产要素抽象为一个点,则在空间上,在很广大的区域中农村生产要素以点状遍布整个区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结合在自然资源中的生产要素被排挤出来,自由地游离于社会之中,处于一种自由状态,而工业化的发展使城镇对生产要素也有现实的需求,在比较利益下,城镇或农村非农产业对剩余生产要素产生引力,剩余生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