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211939
大小:8.80 MB
页数:73页
时间:2019-03-04
《合肥市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葫多散犬海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石_形饱签字日期:Ⅺf弓年g月;秒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可以将
2、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学位论文作者签狎影导师鲐乏堪签字日期:加1弓年5月;o日签字日期:别弓年S-月?勺日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去向:工作单位:电话:,7尸fjlf,护77夕通讯地南E:邮编.’’Il’摘要城镇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普遍趋势和潮流,作为一种改变和影响人类生存方式的结构转换,它需要人们对它给予更多的关注。现代城市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里程碑,纵观一百多年来国际城镇化的发展,可以将城镇化划分为四种发展模式:城市瓦解农村的发展模式、政府主
3、导下的分散化城镇化发展模式、农村转变为城市的发展模式以及“区域网络型”的城镇化模式。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是有别于以上四种发展模式的而切合我国发展特点的特色发展道路,一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调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战略,是以“集约、和谐、公平、可持续’’为特征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其本质是农民的市民化,重点是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合肥市城镇化自1952年起经历了城镇化的准备阶段、曲折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已经进入稳定阶段,未来的发展趋向是提升城镇化的质量。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合肥
4、在294个城市中综合排名第15位,是最具潜力的二线城市之一,如何化潜力为实力,如何提升城市影响力,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命题,而明确城镇化的发展动力机制,从根本上释放城市活力,是解决这一命题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合肥市的概况归纳以及合肥市城镇化发展历程的分析,界定了合肥市城镇化目前所处阶段,分析发现合肥市城镇化动力机制面临的困境与问题,主要涉及六大方面的发展障碍,要解决这些问题合肥市就必须走额型城镇化道路,这就需要不同于传统城镇化的新型动力机制,合肥市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模式是在城镇化一般动力机制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合肥市发展历史、现状
5、,结合合肥市城镇化未来发展方向提出的整合性的动力机制模型,该模型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人的实质市民化,合肥市新型城镇化的经济动力是产业结构调整,政府行为是提升合肥市城镇化质量的整合性动力。针对合肥市城镇化动力机制的问题与困境,文章最后从以人为本,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优化政府行为:统筹城乡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四个方面对推进合肥市新型城镇化的进程提出了政策建议。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城镇化;动力机制;市民化:合肥市AbsttactAbstractThoughthereisnoargumentaboutthetruththaturbaniz
6、ationiSacommontrendinourworld,whichisbasedonthedevelopmenttheoryandpracticalproof,thedebatesabouturbanizationarenotboundtoendup,aswell,thereisnoanyadequateexcusethatwe’canhaveurbanizationshelvedandforgotten.Infact,asthefashionprevailingthewholeworld,andthestructura
7、ltransformationinfluencingandchangingpeople’Slive—model,ithasdeservedmorefocus.Thedevelopmentofmodemurbanizationisdefinitelythemilestoneinhumansocietymodernization,Withinover100yearsofinternationalurbanization,wecandividethisprogressintofourpatterns:Modell:therural
8、areasassimilatedintothecity.Model2:undergovernmentalguideline,cityandcountryfollowedtheirownpathsofurbanizationrespectively.Model3:ruralregionste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