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区化——虚拟群体管理新思路探究

网络社区化——虚拟群体管理新思路探究

ID:6631103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20

网络社区化——虚拟群体管理新思路探究_第1页
网络社区化——虚拟群体管理新思路探究_第2页
网络社区化——虚拟群体管理新思路探究_第3页
网络社区化——虚拟群体管理新思路探究_第4页
网络社区化——虚拟群体管理新思路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络社区化——虚拟群体管理新思路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网络社区化——虚拟群体管理新思路探究网络社区化——虚拟群体管理新思路探究时间:2011-04-2115:36:13作者:秩名论文导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种现实生活中的交流活动逐步网络化,网络中的各种活动自发聚集在一起,导致了互联网虚拟群体的出现。相对于现实社区来说,虚拟群体“以网结缘”,构薄平化,高度专业化,人员流动频繁,但二者之间仍存在着很多的共通之处,这些共同之处是我们借鉴现实社区管理方法的重要基础。关键词:虚拟群体,现实社区,网络社区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种现实生活中的交流活动逐步网络化,网络中的各种活动自发聚集在一起,导

2、致了互联网虚拟群体的出现。因此对互联网虚拟群体的管理和引导成为一个重要话题,也是信息网络安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虚拟群体非理性行为表现及原因  (一)虚拟群体非理性行为表现  1、人肉搜索  近年,网民已成为“网络义务警察”,迅速兴起的“人肉搜索”被用来惩罚犯下婚外恋、家庭暴力和道德犯罪的当事人。中国网民通过“人肉搜索”搜寻到“虐猫事件”的当事人,群起而攻之,最终令其道歉就是其中的一例。然而,“人肉搜索”侵犯他人隐私、严重干扰当事人生活的例子也大量存在。。  2、社会谣言  社会谣言不是针对某个在社会上“无关紧要”的个人私生活

3、或个人事务所产生的谣言,“而是有关社会的某个公共事务所产生的谣言[1]”。就其本身而言,社会谣言是一种初级集体行为的表现形式。其基本特征表现为信息内容的社会性指向、非正式共享信息方式、信息的虚假性以及以亲友为主的信息传播链等。  3、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的发生,往往是当事人“输理”或疑似“输理”在先,因此参与者往往会认为自己是在维护社会道德的尊严。  与现实生活中的暴力事件不同,“网络暴力”主要是“符号暴力”(包括语言、图像等)而非肢体暴力,因此就连公安部门接案时,也往往由于“损失不好界定”而不予立案。“网络暴力”的参与者,一般来

4、说也不会负法律责任。这也是“网络暴力”屡禁不绝的原因之一。  (二)虚拟群体非理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1、集体无意识  网络上的集体无意识更多的是一种缺乏理性思考的盲从,从网络暴力事件形成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共同的心理机制下,群体成员的语言和行动容易相互感染,在特定氛围中忘记自我。  2、群体极化倾向  在网络中,网民经过分化组合,就会形成某个网络论坛中聚集着具有某些相同特质的人群,他们彼此具有很强的认同感。具有相同特质的网民聚集在一起,经过短暂的“商议”,就容易“达成共识”,形成群体极化倾向。  3、网民狂欢心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5、,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文化在融会贯通中难免出现碰撞摩擦,人的一些欲望在主流文化中处于被压制的状态,导致相当一部分网民对于网络虚拟世界有逃避现实、追求娱乐放松的心理诉求。正是这种诉求,使他们热衷于劲爆隐私话题,满足他们的窥视欲与好奇心,挖掘当事人的现实身份,从而获得快感。另一部分网民有标新立异的心理,他们希望在网络空间得到重视,获得自我实现的成就感。  二、虚拟群体与现实社区的区别与共通之处  相对于现实社区来说,虚拟群体“以网结缘”,构薄平化,高度专业化,人员流动频繁,但二者之间仍存在着很多的共通之处,这些共同之处是我们借鉴现实

6、社区管理方法的重要基础。  (一)虚拟群体的产生  从社会学角度看,一个社区或社群的形成至少应该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需要有能够支撑共同体内群体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如一定的空间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等;二是不同的人们愿意相互依赖,并在共同参与建设中产生持续的社会互动。。虚拟群体得以形成也基于这两方面的因素:群体成员交流活动的内在需求和网络与网络技术创造的外在的物质条件。  (二)虚拟群体的维持  透过对众多虚拟群体的的调查分析,依然可以找到其与现实存在的社区具有一些共性的、相对稳定的建构规律:  一是开放性和大众参与性原则;二是群体服务

7、提供者、管理者与群体成员需求的一致性;三是社区成员自治管理、自我约束原则;四是与其它虚拟群体互相关联原则;五是对社区成员统一实行非歧视性原则。  由对比和分析,可以看出虚拟群体的“治理”需根据互联网自身的特征,借鉴传统社区“治理”的理论和经验进行。  三、网络虚拟群体社区化管理对策  传统社区治理的要素,不可能完全适合于虚拟群体社区化,例如虚拟群体排除了人的具体收入、阶层等限制,但是却可以成为我们分析虚拟群体社区化的“治理”的五个切入口:  (一)参和  虚拟群体本来就是一个网民自愿参和的场所,网民仅凭喜好、喜好、共同话题聚集在一起,

8、假如某一虚拟群体不符合某网民的喜好,他完全可以另寻空间。这种流动性造成有自觉真正参和的网民[2]。一个群体要想存在,不仅要网络管理员提供技术保障,更需要群体成员的投入。群体成员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和社区设施的使用者,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